CN105590365A - 自动交易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交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90365A
CN105590365A CN201410657814.2A CN201410657814A CN105590365A CN 105590365 A CN105590365 A CN 105590365A CN 201410657814 A CN201410657814 A CN 201410657814A CN 105590365 A CN105590365 A CN 1055903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f
locking
lock section
lock
automatic tr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578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90365B (zh
Inventor
鸟居直司
杨根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Financial Equipment System Shen Zhen Co Ltd
Hitachi Omron Financial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Financial Equipment System Shen Zhen Co Ltd
Hitachi Omron Financial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Financial Equipment System Shen Zhen Co Ltd, Hitachi Omron Financial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Financial Equipment System Shen 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5781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903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90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03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903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036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Vending Devic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For Ve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自锁机构的自动交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自锁机构具有:第一锁部;第二锁部;以及连结部,对所述第一锁部和第二锁部连动地进行控制;在所述连结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一锁部与所述第二锁部向彼此不同的方向运动。根据本发明的自动交易装置,能够对自动交易装置的保险柜设置两处以上且两个方向以上的自锁,提高自动交易装置的防犯安全性,而且能够抑制由于部件数量增加而引起的成本增加,同时避免无用的动作从而提高可靠性。

Description

自动交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交易装置,尤其涉及具有保险柜的自锁机构的自动交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金融机构、商铺等各种场所,广泛设置有供用户进行自助交易的自动存取款机等自动交易装置(以下有时简称为ATM,也被称为自助设备等)。为了存放在自助交易中使用的现金,在ATM中一般设置有保险柜。为了防止ATM中的保险柜被恶意毁坏,保证其中存放的现金不被盗取,对保险柜设置自锁构造是非常有效的。
作为对ATM中的保险柜设置的自锁构造的现有技术,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保险柜门的重锁构造,对设有圆筒锁的保险柜的柜门部分设置了重锁构造。
在专利文献1中,保险柜的柜门由门闩固定。该门闩与门闩解除连杆连接,通过该门闩解除连杆的上下运动,门闩从门内伸出或收回至门内,从而对门进行固定或解除固定。具体而言,在打开圆筒锁时,保险柜的柜门的开闭杆转动,引起门闩解除连杆的上下运动,从而使门闩收纳在门内而解除对门的固定。在锁上圆筒锁时,开闭杆向反方向转动,引起门闩解除连杆向反方向上下运动,从而使门闩从门内伸出而对门进行固定。
针对上述保险柜的柜门,专利文献1设置了重锁机构。在保险柜受到外部的攻击时,该重锁机构对门闩解除连杆进行固定,以使保险柜的柜门的上锁状态不被解除。该重锁机构由重锁金属件、重锁传动轴、离合杆簧、开门检测传感器和控制基板构成。重锁金属件与圆筒锁受到的攻击相连动而移位,重锁传动轴对门闩解除连杆的动作进行锁定,离合杆簧使重锁传送轴动作,开门检测传感器检测开门并发出警报,控制基板对整体进行控制。
根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重锁机构,如果圆筒锁受到攻击而脱落,则重锁金属件被圆筒锁推动而移位,重锁传动轴从重锁金属件脱离。由此,离合杆簧按压重锁传动轴,使得重锁传动轴的前端与门闩解除连杆嵌合,从而对门闩解除连杆进行固定。通过上述结构,在ATM的保险柜门上设置的圆筒锁受到外部攻击时,施加紧急门锁,确保保险柜门不被打开。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9677号公报
根据专利文献1等现有技术,在保险柜上安装的门锁受到外部攻击(从外部击入)的情况下,对保险柜进一步上锁的自锁(重锁)仅有一处。也就是说,在保险柜上安装的门锁受到外部攻击的情况下,自锁的上锁方向仅为一个方向。
但是,近年来针对ATM等的犯罪有增加的趋势,对ATM中的保险柜的防犯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险柜上安装的门锁受到外部攻击时,仅对保险柜施加一处(一个方向)的自锁,在防犯安全性上存在很大欠缺。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提高防犯安全性,中国公安行业相关标准也进行了修订。根据修订后的标准,对ATM的保险柜设置的自锁必须有两处以上,而且自锁的方向必须为两个方向以上。
为了适应上述情况,提高ATM中的保险柜的防犯安全性,可以考虑对保险柜简单地追加自锁构造。但是,对保险柜简单地追加自锁构造,会产生以下技术问题。即,不但由于部件数量增加而引起成本过于增加,而且由于产生无用的动作而引起可靠性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其目的在于,对自动交易装置的保险柜设置两处以上且两个方向以上的自锁,提高自动交易装置的防犯安全性,而且抑制由于部件数量增加而引起的成本增加,同时避免无用的动作从而提高可靠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自锁机构的自动交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自锁机构具有:第一锁部;第二锁部;以及连结部,对所述第一锁部和第二锁部连动地进行控制;在所述连结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一锁部与所述第二锁部向彼此不同的方向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自动交易装置,能够对自动交易装置的保险柜设置两处以上且两个方向以上的自锁,提高自动交易装置的防犯安全性,而且能够抑制由于部件数量增加而引起的成本增加,同时避免无用的动作从而提高可靠性。
本发明的自动交易装置也可以在所述连结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二锁部向与所述第一锁部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由此,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施加相反方向的自锁,能够更可靠地固定保险柜的柜门,提高自动交易装置的防犯安全性。
本发明的自动交易装置也可以在所述连结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二锁部通过自重向与所述第一锁部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由此,能够省去对第二锁部设置的弹簧等施力部件,能够进一步减少部件数量,抑制由于部件数量增加而引起的成本增加。
本发明的自动交易装置也可以为:所述连结部具有连结所述第一锁部与所述第二锁部的连杆机构,在所述连结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二锁部通过所述连杆机构向与所述第一锁部的运动方向不同的方向运动。
由此,通过具有连杆机构的连结部来实现自锁机构,能够对自动交易装置的保险柜设置两处以上且两个方向以上的自锁,提高自动交易装置的防犯安全性,而且能够抑制由于部件数量增加而引起的成本增加,同时避免无用的动作从而提高可靠性。
本发明的自动交易装置也可以为: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一锁部及/或所述第二锁部之间的连结构造设为U形槽形状。
由此,即使第一锁部和第二锁部之中的一方由于外部攻击而解除锁闭,另一方也能够继续保持上锁状态,能够更好地保证自动交易装置的防犯安全性。
本发明的自动交易装置也可以为:所述连结部具有能够保持所述第二锁部的板簧机构,在所述连结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板簧机构所受的按压被解除,所述第二锁部由此向与所述第一锁部的运动方向不同的方向运动。
由此,通过具有板簧机构的连结部来实现自锁机构,能够对自动交易装置的保险柜设置两处以上且两个方向以上的自锁,提高自动交易装置的防犯安全性,而且能够抑制由于部件数量增加而引起的成本增加,同时避免无用的动作从而提高可靠性。
本发明的自动交易装置也可以为:所述板簧机构与所述第二锁部一体形成。
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部件数量,抑制由于部件数量增加而引起的成本增加。
本发明的自动交易装置也可以为:所述连结部具有保持所述第一锁部和第二锁部的丝线机构,所述丝线机构以所述第一锁部从第一方向经由该丝线机构向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牵引所述第二锁部的方式,保持所述第一锁部和第二锁部,在所述连结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二锁部在所述丝线机构的保持下向与所述第一锁部的运动方向不同的方向运动。
由此,通过具有丝线机构的连结部来实现自锁机构,能够对自动交易装置的保险柜设置两处以上且两个方向以上的自锁,提高自动交易装置的防犯安全性,而且能够抑制由于部件数量增加而引起的成本增加,同时避免无用的动作从而提高可靠性。
本发明的自动交易装置也可以为:所述连结部具有能够保持所述第二锁部的钩挂机构,在所述连结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钩挂机构对所述第二锁部的保持被解除,所述第二锁部由此向与所述第一锁部的运动方向不同的方向运动。
由此,通过具有钩挂机构的连结部来实现自锁机构,能够对自动交易装置的保险柜设置两处以上且两个方向以上的自锁,提高自动交易装置的防犯安全性,而且能够抑制由于部件数量增加而引起的成本增加,同时避免无用的动作从而提高可靠性。
本发明的自动交易装置也可以为:所述自锁机构还具有第三锁部;所述连结部对所述第一锁部、第二锁部和第三锁部连动地进行控制;在所述连结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一锁部、所述第二锁部和所述第三锁部至少向彼此不同的两个方向运动。
由此,能够对自动交易装置的保险柜设置三处以上且两个方向以上的自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动交易装置的防犯安全性。
本发明的自动交易装置也可以为:在所述连结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一锁部与所述第二锁部同时开始运动,或者所述第一锁部比所述第二锁部先开始运动。
本发明的自动交易装置也可以为:在所述连结部受到外力作用,所述第一锁部开始运动并上锁时,所述第二锁部尚未上锁。
由此,通过如此设置第一锁部与第二锁部上锁的先后次序,能够既保证自动交易装置的防犯安全性,又防止自锁机构受到损坏。
本发明的自动交易装置也可以为:在所述连结部受到外力作用,所述第一锁部和第二锁部上锁后,所述第一锁部与所述第二锁部相互独立地动作。
由此,即使在第一锁部和第二锁部进行自锁动作之后,第一锁部和第二锁部中的一方由于外部攻击而解除锁闭,另一方也能够继续保持上锁状态,从而更好地保证了自动交易装置的防犯安全性。
本发明的自动交易装置也可以为:所述自动交易装置的保险柜具备多个柜锁,多个柜锁中的至少一个柜锁设置了所述自锁机构。
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动交易装置的防犯安全性,并且抑制由于部件数量增加而引起的成本增加,同时避免无用的动作从而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自动交易装置的概略示意图。
图2A是用于说明自锁原理的一例的示意图,表示未启动自锁的状态。
图2B是用于说明自锁原理的一例的示意图,表示启动自锁后的状态。
图3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示意主视图,表示未启动自锁的状态。
图3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示意主视图,表示启动自锁后的状态。
图4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示意主视图,表示未启动自锁的状态。
图4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示意主视图,表示启动自锁后的状态。
图5A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示意主视图,表示未启动自锁的状态。
图5B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示意主视图,表示启动自锁后的状态。
图6A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示意侧视图,表示未启动自锁的状态。
图6B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示意主视图,表示未启动自锁的状态。
图6C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示意侧视图,表示启动自锁后的状态。
图6D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示意主视图,表示启动自锁后的状态。
图7A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示意主视图,表示未启动自锁的状态。
图7B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示意主视图,表示启动自锁后的状态。
图8A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示意主视图,表示未启动自锁的状态。
图8B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沿图8A中E-E线的示意剖面图,表示未启动自锁的状态。
图8C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示意主视图,表示启动自锁后的状态。
图8D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沿图8C中A方向的示意向视图,表示启动自锁后的状态。
图8E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沿图8C中B-B线的示意剖面图,表示启动自锁后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自动交易装置(ATM);10保险柜;100自锁机构;101门锁主体;102门闩;103自锁按压件;104自锁;105弹簧;103a自锁按压件;104a第一自锁(第一锁部);104b第二自锁(第二锁部);105a第一弹簧;105b第二弹簧;103b自锁按压件;104c第一自锁(第一锁部);104d第二自锁(第二锁部);105c第一弹簧;103c自锁按压件;104e第一自锁(第一锁部);104f第二自锁(第二锁部);105e第一弹簧;106连杆机构;103d自锁按压件;104g第一自锁(第一锁部);104h第二自锁(第二锁部);105f第一弹簧;107板簧机构;103e自锁按压件;104i第一自锁(第一锁部);104j第二自锁(第二锁部);105i第一弹簧;108丝线机构;103f自锁按压件;104k第一自锁(第一锁部);104m第二自锁(第二锁部);105k第一弹簧;109钩挂机构;110钩挂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此外,在附图中给同一或者相应部分附以同一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首先,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自动交易装置(ATM)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自动交易装置的概略示意图。其中,图中所示的各结构的设置位置及形状仅为示意,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在实际中可以根据情况采用各种适当的设置位置及形状。
自动交易装置1例如设置在银行或店铺等中,是用于用户自助地进行存款或取款等交易的自助设备。如图1所示,自动交易装置1例如为大致长方体,在上部具备操作面板(例如触摸显示屏)、操作按键和密码输入部,以供用户操作来执行交易。在自动交易装置1上,例如在前表面上配置有进出卡口、存取款口、凭条出口等。在自动交易装置1中,例如设置有控制部以及通过网络与银行的主机进行通信的接收部和发送部,由控制部经由发送部向银行的主机发送本自动交易装置1的交易履历等信息,或者从接收部接收银行的主机所提供的信息,控制部利用该接收的信息来控制本自动交易装置1。另外,在自动交易装置1上,例如在后表面上配置有供管机员进行操作的管机员操作面板(例如触摸显示屏)。
在自动交易装置的下部,收纳着保险柜10。在该保险柜10中,例如收纳着用于存放在自助交易中使用的现金的钞箱。作为保险柜10中收纳的常见钞箱,例如可以举出用于存放在存取款交易中使用的现金的循环钞箱、用于存放要回收的现金的回收钞箱等。为了防止自动交易装置中的保险柜10被恶意毁坏,保证其中的钞箱里存放的现金不被盗取,如图1所示,对保险柜10设置了自锁机构100。
为了方便理解,以下参照图2A、图2B详细说明自锁原理的一例。图2A是用于说明自锁原理的一例的示意图,表示未启动自锁的状态。图2B是用于说明自锁原理的一例的示意图,表示启动自锁后的状态。
如图2A所示,在通常的上锁状态下,门锁主体101嵌入门闩102,由此将保险柜10的柜门进行固定(锁闭)。此时,自锁按压件103被固定在门锁主体101上,处于固定状态的自锁按压件103对自锁104进行保持,使得自锁104不进行自锁动作。
如图2B所示,如果保险柜10的柜门被攻击,门锁主体101受到从柜门前方的打击而陷入,则自锁按压件103变形,该自锁按压件103对自锁104的保持状态解除。自锁104的轴由于受到弹簧105的弹力而向上方移动,嵌入门闩102的凹部之中,从而进行自锁动作,对保险柜10的柜门进行固定(锁闭)。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能够利用的自锁原理的一例,但本发明能够利用的自锁原理不限于在此说明的一例,只要是在受到外部攻击时能够自动地施加锁闭以确保保险柜10不被打开的结构,都能够适用于本发明。例如,本发明可以利用背景技术部分所说明的专利文献1的原理等各种自锁原理。
接下来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具备自锁机构100的自动交易装置1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都只是示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特别是,各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的结构的大小、形状、位置关系并不严格反映实际情况,而只是为了方便理解而进行的示意。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可以进行各种变更,而这些变更后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另外,在以下说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仅对自动交易装置1的保险柜10的自锁机构100进行着重说明。自动交易装置1的其他结构可以参照上面结合图1进行的说明,也可以适用各种已知的结构。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3A、图3B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3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示意主视图,表示未启动自锁的状态。图3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示意主视图,表示启动自锁后的状态。
如图3A、3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1的保险柜10的自锁机构100具备作为第一锁部的第一自锁104a、作为第二锁部的第二自锁104b、以及作为连结部的自锁按压件103a。自锁按压件103a对第一自锁104a和第二自锁104b连动地进行控制。在自锁按压件103a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自锁104a与第二自锁104b向彼此不同的方向运动。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一个具体例,如图3A、3B所示,自锁按压件103a相对于图2A、2B所示的自锁按压件103被扩大,以作为连结部发挥作用。以下详细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与图2A、2B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可以援引图2A、2B的说明,不再附加附图标记或详细说明。
如图3A所示,在通常的上锁状态下,门锁主体嵌入门闩,由此将保险柜10的柜门进行固定(锁闭)。此时,自锁按压件103a被固定在门锁主体上,处于固定状态的自锁按压件103a对第一自锁104a和第二自锁104b进行保持,使得第一自锁104a和第二自锁104b都不进行自锁动作。
如图3B所示,如果保险柜10的柜门被攻击,门锁主体受到从柜门前方的打击而陷入,则自锁按压件103a变形,该自锁按压件103a对第一自锁104a和第二自锁104b的保持状态解除。第一自锁104a的轴由于受到弹簧105a的弹力而向上方移动,嵌入门闩的凹部之中,从而进行自锁动作。另外,第二自锁104b的轴由于受到弹簧105b的弹力以及自重而向下方移动,嵌入门闩的凹部之中,从而进行自锁动作。由此,在自锁按压件103a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自锁104a与第二自锁104b分别向上方和下方运动,从彼此不同的方向对保险柜10的柜门进行固定(锁闭)。
其中,在自锁按压件103a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自锁104a和第二自锁104b的运动方向只要彼此不同即可,不限于分别为上方和下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酌情变更第一自锁104a、第二自锁104b和自锁按压件103a的位置关系,使得第一自锁104a和第二自锁104b的运动方向分别为横向、前后方向等彼此不同的方向。
另外,以上说明了自锁机构100具备第一自锁104a和第二自锁104b这两处自锁的结构。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增加自锁的数量,从而设置三处以上的自锁。其中,进一步增加的自锁可以采用与第一自锁104a或第二自锁104b相类似的结构。另外,进一步增加的自锁的运动方向可以与第一自锁104a或第二自锁104b中的某一个相同,也可以与第一自锁104a和第二自锁104b都不同。在进一步增加的自锁的运动方向与第一自锁104a或第二自锁104b都不同时,可以提供向三个以上的方向自锁的自锁机构100。
本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1由于保险柜10具有上述自锁机构100,能够对保险柜设置两处以上且两个方向以上的自锁。而且,能够抑制由于部件数量增加而引起的成本增加,同时避免无用的动作从而提高可靠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自锁按压件103a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二自锁104b可以向与第一自锁104a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例如,如图3B所示,在第一自锁104a向上方运动时,第二自锁104b向下方运动。由此,通过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施加相反方向的自锁,能够更可靠地固定保险柜的柜门,提高自动交易装置的安全性。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4A、图4B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图4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示意主视图,表示未启动自锁的状态。图4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示意主视图,表示启动自锁后的状态。
如图4A、4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1的保险柜10的自锁机构100具备作为第一锁部的第一自锁104c、作为第二锁部的第二自锁104d、以及作为连结部的自锁按压件103b。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对第二自锁104d没有设置弹簧。以下详细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与图2A、2B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可以援引图2A、2B的说明,不再附加附图标记或详细说明。
如图4A所示,在通常的上锁状态下,门锁主体嵌入门闩,由此将保险柜10的柜门进行固定(锁闭)。此时,自锁按压件103b被固定在门锁主体上,处于固定状态的自锁按压件103b对第一自锁104c和第二自锁104d进行保持,使得第一自锁104c和第二自锁104d都不进行自锁动作。
如图4B所示,如果保险柜10的柜门被攻击,门锁主体受到从柜门前方的打击而陷入,则自锁按压件103b变形,该自锁按压件103b对第一自锁104c和第二自锁104d的保持状态解除。第一自锁104c的轴由于受到弹簧105c的弹力而向上方移动,嵌入门闩的凹部之中,从而进行自锁动作。另外,第二自锁104d的轴由于受到自重而向下方移动,嵌入门闩的凹部之中,从而进行自锁动作。由此,在自锁按压件103b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自锁104c与第二自锁104d分别向上方和下方运动,从彼此不同的方向对保险柜10的柜门进行固定(锁闭)。
在自锁按压件103a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自锁104c的运动方向只要与第二自锁104d的运动方向(重力方向)不同即可,不限于上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酌情变更第一自锁104c和自锁按压件103b的位置关系,使得第一自锁104c的运动方向为横向、前后方向等与第二自锁104d的运动方向(重力方向)不同的方向。
另外,以上说明了自锁机构100具备第一自锁104c和第二自锁104d这两处自锁的结构。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增加自锁的数量,从而设置三处以上的自锁。其中,进一步增加的自锁可以采用与第一自锁104c或第二自锁104d相类似的结构。另外,进一步增加的自锁的运动方向可以与第一自锁104c或第二自锁104d中的某一个相同,也可以与第一自锁104c和第二自锁104d都不同。在进一步增加的自锁的运动方向与第一自锁104c或第二自锁104d都不同时,可以提供向三个以上的方向自锁的自锁机构100。
本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1由于保险柜10具有上述自锁机构100,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能够对保险柜设置两处以上且两个方向以上的自锁。而且,能够抑制由于部件数量增加而引起的成本增加,同时避免无用的动作从而提高可靠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自锁按压件103b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二自锁104d可以通过自重向与第一自锁104c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由此,在实现上述技术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够省去对第二自锁104d设置弹簧,能够进一步减少部件数量,抑制由于部件数量增加而引起的成本增加。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5A、图5B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图5A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示意主视图,表示未启动自锁的状态。图5B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示意主视图,表示启动自锁后的状态。
如图5A、5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1的保险柜10的自锁机构100具备作为第一锁部的第一自锁104e、作为第二锁部的第二自锁104f、以及构成连结部的一部分的自锁按压件103c。连结部还具有连结第一自锁104e与第二自锁104f的连杆机构106。在自锁按压件103c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二自锁104f通过连杆机构106向与第一自锁104e的运动方向不同的方向运动。以下详细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与图2A、2B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可以援引图2A、2B的说明,不再附加附图标记或详细说明。
如图5A所示,在通常的上锁状态下,门锁主体嵌入门闩,由此将保险柜10的柜门进行固定(锁闭)。此时,自锁按压件103c被固定在门锁主体上,处于固定状态的自锁按压件103c对第一自锁104e进行保持。同时,在第一自锁104e上连结有连杆机构106,且在连杆机构106上连结有第二自锁104f。由此,连杆机构106对第二自锁104f进行保持。结果,第一自锁104e和第二自锁104f都不进行自锁动作。
如图5B所示,如果保险柜10的柜门被攻击,门锁主体受到从柜门前方的打击而陷入,则自锁按压件103c变形,该自锁按压件103c对第一自锁104e的保持状态解除。第一自锁104e的轴由于受到弹簧105e的弹力而向上方移动,嵌入门闩的凹部之中,从而进行自锁动作。另外,随着第一自锁104e的运动,与第一自锁104e连结的连杆机构106也随之运动。例如,连杆机构106以图示的中心作为轴而转动,由于与第一自锁104e连结的端部随着第一自锁向上方移动,因此与第二自锁104f连结的端部由于连杆机构106的转动而向下方移动。这样,与连杆机构106连结的第二自锁104f向下方移动,嵌入门闩的凹部之中,从而进行自锁动作。由此,在自锁按压件103c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自锁104e与第二自锁104f分别向上方和下方运动,从彼此不同的方向对保险柜10的柜门进行固定(锁闭)。
其中,在自锁按压件103c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自锁104e和第二自锁104f的运动方向只要彼此不同即可,不限于分别为上方和下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酌情变更第一自锁104e、第二自锁104f、自锁按压件103a和连杆机构106的位置关系,使得第一自锁104e和第二自锁104f的运动方向分别为横向、前后方向等彼此不同的方向。
另外,以上说明了自锁机构100具备第一自锁104e和第二自锁104f这两处自锁的结构。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增加自锁的数量,从而设置三处以上的自锁。其中,例如可以结合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自锁机构以增加自锁的数量,也可以进一步增加连杆机构以设置与第一自锁104e连动的其他自锁。另外,进一步增加的自锁的运动方向可以与第一自锁104e或第二自锁104f中的某一个相同,也可以与第一自锁104e和第二自锁104f都不同。在进一步增加的自锁的运动方向与第一自锁104e或第二自锁104f都不同时,可以提供向三个以上的方向自锁的自锁机构100。
本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1由于保险柜10具有上述自锁机构100,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能够对保险柜设置两处以上且两个方向以上的自锁。而且,能够抑制由于部件数量增加而引起的成本增加,同时避免无用的动作从而提高可靠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A、5B所示,可以将连杆机构106与第一自锁104e及/或第二自锁104f之间的连结构造设为U形槽形状。由此,在进行了自锁动作之后,如果第一自锁104e或第二自锁104f由于受到攻击而损坏,则会从连杆机构106的U形槽中脱落。这样,第一自锁104e和第二自锁104f中未被损坏的一方不会追随被损坏一方。由此,即使某自锁由于外部攻击而解除锁闭,其他自锁也能够继续保持上锁状态,从而更好地保证了自动交易装置的防犯安全性。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6A至图6B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图6A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示意侧视图,表示未启动自锁的状态。图6B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示意主视图,表示未启动自锁的状态。图6C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示意侧视图,表示启动自锁后的状态。图6D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示意主视图,表示启动自锁后的状态。
如图6A至图6D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1的保险柜10的自锁机构100具备作为第一锁部的第一自锁104g、作为第二锁部的第二自锁104h、以及构成连结部的一部分的自锁按压件103d。连结部还具有能够保持第二自锁104h的板簧机构107。在自锁按压件103d受到外力作用时,板簧机构107所受的按压被解除,第二自锁104h由此向与第一自锁104g的运动方向不同的方向运动。以下详细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与图2A、2B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可以援引图2A、2B的说明,不再附加附图标记或详细说明。
如图6A、6B所示,在通常的上锁状态下,门锁主体嵌入门闩,由此将保险柜10的柜门进行固定(锁闭)。此时,自锁按压件103d被固定在门锁主体上,处于固定状态的自锁按压件103d对第一自锁104g进行保持。同时,板簧机构107被处于固定状态的自锁按压件103d按压。由此,板簧机构107将位于其活动端(图中的上端)的第二自锁104h保持为与门闩相离的状态。因此,第二自锁104h不进入设于门闩的孔中。结果,第一自锁104g和第二自锁104h都不进行自锁动作。
如图6C、6D所示,如果保险柜10的柜门被攻击,门锁主体受到从柜门前方的打击而陷入,则自锁按压件103d变形,该自锁按压件103d对第一自锁104g的保持状态解除。第一自锁104g的轴由于受到弹簧105f的弹力而向上方移动,嵌入门闩的凹部之中,从而进行自锁动作。另外,自锁按压件103d对板簧机构107的按压被解除或减轻。由此,板簧机构107向门闩侧(图6C中的右侧,图6D中的近前侧)弯曲,位于板簧机构107的活动端(图中的上端)的第二自锁104h向门闩侧运动,进入设于门闩的孔中,从而进行自锁动作。由此,在自锁按压件103d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自锁104g与第二自锁104h分别向上方和近前方运动,从彼此不同的方向对保险柜10的柜门进行固定(锁闭)。
其中,在自锁按压件103d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自锁104g和第二自锁104h的运动方向只要彼此不同即可,不限于分别为上方和近前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酌情变更第一自锁104g、第二自锁104h、自锁按压件103d和板簧机构107的位置关系,使得第一自锁104g和第二自锁104h的运动方向分别为上下方向、横向、前后方向等彼此不同的方向。
另外,以上说明了自锁机构100具备第一自锁104g和第二自锁104h这两处自锁的结构。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增加自锁的数量,从而设置三处以上的自锁。其中,例如可以结合第一、第二、第三实施方式的自锁机构以增加自锁的数量,也可以进一步增加板簧机构以设置与第一自锁104g连动的其他自锁。另外,进一步增加的自锁的运动方向可以与第一自锁104g或第二自锁104h中的某一个相同,也可以与第一自锁104g和第二自锁104h都不同。在进一步增加的自锁的运动方向与第一自锁104g或第二自锁104h都不同时,可以提供向三个以上的方向自锁的自锁机构100。
本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1由于保险柜10具有上述自锁机构100,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能够对保险柜设置两处以上且两个方向以上的自锁。而且,能够抑制由于部件数量增加而引起的成本增加,同时避免无用的动作从而提高可靠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设置板簧机构107,也可以适当变更自锁按压件103d被固定于自锁主体的固定位置。例如,也可以在自锁按压件103d的下部设置固定机构,从而将自锁按压件103d固定于自锁主体。
另外,以上说明了第二自锁104h进入设于门闩的孔中从而进行自锁动作的例子,但第二自锁104h只要能够向与第一自锁104g的运动方向不同的方向运动并进行自锁动作即可,其自锁的方式不限定于进入设于门闩的孔中。例如,第二自锁104h也可以通过与门闩的角孔端面抵接来进行自锁动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簧机构107也可以与第二自锁104h一体形成。例如,可以通过使形成板簧机构107的板簧的端部弯曲来形成第二自锁104h。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部件数量,抑制由于部件数量增加而引起的成本增加。
(第五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7A至图7B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图7A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示意主视图,表示未启动自锁的状态。图7B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示意主视图,表示启动自锁后的状态。
如图7A、7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1的保险柜10的自锁机构100具备作为第一锁部的第一自锁104i、作为第二锁部的第二自锁104j、以及构成连结部的一部分的自锁按压件103e。连结部还具有保持第一自锁104i和第二自锁104j的丝线机构108。丝线机构108,以第一自锁104i从第一方向经由该丝线机构108向不同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牵引第二自锁104j的方式,保持第一自锁104i和第二自锁104j。在自锁按压件103e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二自锁104j在丝线机构108的保持下向与第一自锁104i的运动方向不同的方向运动。以下详细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与图2A、2B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可以援引图2A、2B的说明,不再附加附图标记或详细说明。
如图7A所示,在通常的上锁状态下,门锁主体嵌入门闩,由此将保险柜10的柜门进行固定(锁闭)。此时,自锁按压件103e被固定在门锁主体上,处于固定状态的自锁按压件103e对第一自锁104i进行保持。丝线机构108的一端连结于第一自锁104i,另一端连结于第二自锁104j,中途绕经比连结于第一自锁104i的一端更靠上方的位置。由此,丝线机构108处于拉紧状态,其另一端对第二自锁104j进行保持。结果,第一自锁104i和第二自锁104j都不进行自锁动作。
如图7B所示,如果保险柜10的柜门被攻击,门锁主体受到从柜门前方的打击而陷入,则自锁按压件103e变形,该自锁按压件103e对第一自锁104i的保持状态解除。第一自锁104i的轴由于受到弹簧105i的弹力而向上方移动,嵌入门闩的凹部之中,从而进行自锁动作。另外,由于第一自锁104i向上方移动,丝线机构108的与第一自锁104i连结的一端也向上方移动。由此,丝线机构108变得松弛,其另一端所保持的第二自锁104j由于重力向下方移动,从而进行自锁动作。由此,在自锁按压件103e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自锁104i与第二自锁104j分别向上方和下方运动,从彼此不同的方向对保险柜10的柜门进行固定(锁闭)。
其中,在自锁按压件103e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自锁104i的运动方向只要与第二自锁104j的运动方向彼此不同即可,不限于上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酌情变更第一自锁104i、第二自锁104j、自锁按压件103e和丝线机构108的位置关系,使得第一自锁104i的运动方向为横向、前后方向等彼此不同的方向。
另外,以上说明了自锁机构100具备第一自锁104i和第二自锁104j这两处自锁的结构。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增加自锁的数量,从而设置三处以上的自锁。其中,例如可以结合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实施方式的自锁机构以增加自锁的数量,也可以进一步增加丝线机构以设置与第一自锁104i连动的其他自锁。另外,进一步增加的自锁的运动方向可以与第一自锁104i或第二自锁104j中的某一个相同,也可以与第一自锁104i和第二自锁104j都不同。在进一步增加的自锁的运动方向与第一自锁104i或第二自锁104j都不同时,可以提供向三个以上的方向自锁的自锁机构100。
本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1由于保险柜10具有上述自锁机构100,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能够对保险柜设置两处以上且两个方向以上的自锁。而且,能够抑制由于部件数量增加而引起的成本增加,同时避免无用的动作从而提高可靠性。
(第六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8A至图8E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图8A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示意主视图,表示未启动自锁的状态。图8B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沿图8A中E-E线的示意剖面图,表示未启动自锁的状态。图8C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示意主视图,表示启动自锁后的状态。图8D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沿图8C中A方向的示意向视图,表示启动自锁后的状态。图8E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中设置的保险柜的自锁构造的沿图8C中B-B线的示意剖面图,表示启动自锁后的状态。
如图8A至图8E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1的保险柜10的自锁机构100具备作为第一锁部的第一自锁104k、作为第二锁部的第二自锁104m、以及构成连结部的一部分的自锁按压件103f。连结部还具有能够保持第二自锁104m的钩挂机构109。在自锁按压件103f受到外力作用时,钩挂机构109对第二自锁104m的保持被解除,第二自锁104m由此向与第一自锁104k的运动方向不同的方向运动。以下详细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与图2A、2B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可以援引图2A、2B的说明,不再附加附图标记或详细说明。
如图8A、8B所示,在通常的上锁状态下,门锁主体嵌入门闩,由此将保险柜10的柜门进行固定(锁闭)。此时,自锁按压件103f被固定在门锁主体上,处于固定状态的自锁按压件103f对第一自锁104k进行保持。另外,在形成于自锁按压件103f的钩挂机构109上,钩挂着第二自锁104m的钩挂部110。由此,钩挂机构109对第二自锁104m进行保持。结果,第一自锁104k和第二自锁104m都不进行自锁动作。
如图8C至图8E所示,如果保险柜10的柜门被攻击,门锁主体受到从柜门前方的打击而陷入,则自锁按压件103f变形,该自锁按压件103f对第一自锁104k的保持状态解除。第一自锁104k的轴由于受到弹簧105k的弹力而向上方移动,嵌入门闩的凹部之中,从而进行自锁动作。另外,由于自锁按压件103f变形,形成于自锁按压件103f的钩挂机构109与第二自锁104m的钩挂部110之间的钩挂解除。这样,钩挂机构109对第二自锁104m的保持被解除,第二自锁104m由于自身重力向下方运动,从而进行自锁动作。由此,在自锁按压件103f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自锁104k与第二自锁104m分别向上方和下方运动,从彼此不同的方向对保险柜10的柜门进行固定(锁闭)。
其中,在自锁按压件103f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自锁104k的运动方向只要与第二自锁104m的运动方向彼此不同即可,不限于上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酌情变更第一自锁104k、第二自锁104m、自锁按压件103f和钩挂机构109的位置关系,使得第一自锁104k的运动方向为横向、前后方向等彼此不同的方向。
另外,以上说明了自锁机构100具备第一自锁104k和第二自锁104m这两处自锁的结构。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增加自锁的数量,从而设置三处以上的自锁。其中,例如可以结合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实施方式的自锁机构以增加自锁的数量,也可以进一步增加钩挂机构或利用已有的钩挂机构109以设置与第一自锁104k连动的其他自锁。另外,进一步增加的自锁的运动方向可以与第一自锁104k或第二自锁104m中的某一个相同,也可以与第一自锁104k和第二自锁104m都不同。在进一步增加的自锁的运动方向与第一自锁104k或第二自锁104m都不同时,可以提供向三个以上的方向自锁的自锁机构100。
本实施方式的自动交易装置1由于保险柜10具有上述自锁机构100,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能够对保险柜设置两处以上且两个方向以上的自锁。而且,能够抑制由于部件数量增加而引起的成本增加,同时避免无用的动作从而提高可靠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上说明了第二自锁104m具备钩挂部110的例子,但第二自锁104m也可以不具备钩挂部,而是其主体与钩挂机构109进行钩挂从而被保持。
在本实施方式中,自锁按压件103f与钩挂机构109可以一体形成。例如,可以用厚金属板形成自锁按压件103f,并将厚金属板的端部弯曲形成L状,从而形成钩挂机构109。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的具体例子,用于理解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对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形、组合和要素的合理省略,由此得到的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在对自动交易装置的保险柜设置三处以上的自锁时,可以任意组合上述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的自锁机构。
例如,在上述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中,第二锁部通过弹簧的弹力及/或自身重力而进行自锁动作。但是,关于第二锁部进行自锁动作的动力,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具体说明的方式,可以任意地转用或组合上述说明的方式,也可以使用其他适当的动力。
例如,在上述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中,第一锁部和一部分第二锁部由轴构成,通过轴的运动来进行自锁动作。关于第一锁部和第二锁部的结构,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具体说明的方式,可以任意使用轴、金属板、板簧等各种方式。
例如,在上述第三至第六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连结部具有连杆机构、板簧机构、丝线机构、钩挂机构等具体例子。但是,关于连结部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具体说明的方式,只要能够对第一锁部和第二锁部连动地进行控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使第一锁部与第二锁部向彼此不同的方向运动即可。
例如,在本发明中,第一锁部、第二锁部等各锁部以及连结部等结构部件的材料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成本,选择适当的材料。
例如,在本发明中,第一锁部可以作为主自锁,第二锁部可以作为副自锁发挥作用。
例如,在本发明中,在连结部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锁部和第二锁部等各锁部进行自锁动作的时机可以基本相同。或者,作为主自锁的第一锁部可以比第二锁部等其他锁部先进行自锁动作。其中,在各锁部进行自锁动作后,优选作为主锁部的第一锁部先与门闩接触而上锁。此时刻,第二锁部等其他自锁与门闩之间还留有空隙,并未接触而上锁。此后,在第一锁部更强地接触门闩时,第二锁部等其他自锁才与门闩接触。一般而言,作为主锁部的第一锁部设置得强度较强,而作为副锁部的第二锁部等其他锁部与第一锁部相比设置得强度较弱。通过如此设置第一锁部与其他锁部上锁的先后次序,能够既保证自动交易装置的防犯安全性,又防止自锁机构受到损坏。
例如,在本发明中,优选在连结部受到外力而各锁部上锁后,第一锁部、第二锁部等各锁部相互独立地动作。由此,在各锁部进行自锁动作之后,即使某锁部由于外部攻击而解除锁闭,其他锁部也能够继续保持上锁状态,从而更好地保证了自动交易装置的防犯安全性。其中,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以外的各实施方式中,已经实现了各锁部的独立动作。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如上所述将连杆机构的与各锁部的连结构造设为U形槽形状,也能够实现各锁部的独立动作。
例如,本发明的自锁按压件既可以固定在自动交易装置的保险柜的柜门一侧,也可以固定在保险柜的门锁主体一侧,不做限定。
例如,本发明的自动交易装置的保险柜的门锁主体既可以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向上方上锁,也可以向下方、横向等任意方向上锁。
例如,本发明的自动交易装置也可以对保险柜设置两个以上的门锁,并针对多个门锁分别设置上述自锁机构。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动交易装置的防犯安全性,并且抑制由于部件数量增加而引起的成本增加,同时避免无用的动作从而提高可靠性。

Claims (14)

1.一种具备自锁机构的自动交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自锁机构具有:
第一锁部;
第二锁部;以及
连结部,对所述第一锁部和第二锁部连动地进行控制;
在所述连结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一锁部与所述第二锁部向彼此不同的方向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交易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结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二锁部向与所述第一锁部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交易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结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二锁部通过自重向与所述第一锁部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交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具有连结所述第一锁部与所述第二锁部的连杆机构,
在所述连结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二锁部通过所述连杆机构向与所述第一锁部的运动方向不同的方向运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交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一锁部及/或所述第二锁部之间的连结构造设为U形槽形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交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具有能够保持所述第二锁部的板簧机构,
在所述连结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板簧机构所受的按压被解除,所述第二锁部由此向与所述第一锁部的运动方向不同的方向运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交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簧机构与所述第二锁部一体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交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具有保持所述第一锁部和第二锁部的丝线机构,
所述丝线机构,以所述第一锁部从第一方向经由该丝线机构向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牵引所述第二锁部的方式,保持所述第一锁部和第二锁部,
在所述连结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二锁部在所述丝线机构的保持下向与所述第一锁部的运动方向不同的方向运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交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具有能够保持所述第二锁部的钩挂机构,
在所述连结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钩挂机构对所述第二锁部的保持被解除,所述第二锁部由此向与所述第一锁部的运动方向不同的方向运动。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交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锁机构还具有第三锁部;
所述连结部对所述第一锁部、第二锁部和第三锁部连动地进行控制;
在所述连结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一锁部、所述第二锁部和所述第三锁部至少向彼此不同的两个方向运动。
11.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交易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结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一锁部与所述第二锁部同时开始运动,或者所述第一锁部比所述第二锁部先开始运动。
12.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交易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结部受到外力作用,所述第一锁部开始运动并上锁时,所述第二锁部尚未上锁。
13.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交易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结部受到外力作用,所述第一锁部和第二锁部上锁后,所述第一锁部与所述第二锁部相互独立地动作。
14.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交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交易装置的保险柜具备多个柜锁,多个柜锁中的至少一个柜锁设置了所述自锁机构。
CN201410657814.2A 2014-11-18 2014-11-18 自动交易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903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57814.2A CN105590365B (zh) 2014-11-18 2014-11-18 自动交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57814.2A CN105590365B (zh) 2014-11-18 2014-11-18 自动交易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0365A true CN105590365A (zh) 2016-05-18
CN105590365B CN105590365B (zh) 2018-05-25

Family

ID=55929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5781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90365B (zh) 2014-11-18 2014-11-18 自动交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9036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9062A (zh) * 2021-06-17 2021-11-02 珠海汇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锁体检测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99873A (ja) * 1995-01-26 1996-08-06 Nippon Kinsen Kikai Kk 扉の開閉ロック装置
CN2639476Y (zh) * 2003-02-14 2004-09-08 杨忠波 提款机的金库防盗装置
EP1860267A2 (en) * 2006-05-26 2007-11-28 Nautilus Hyosung Inc. Locking device for door
CN101582184A (zh) * 2008-05-13 2009-11-18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交易装置
CN201486349U (zh) * 2009-08-13 2010-05-26 键瞬贸易有限公司 保险柜自锁装置
CN201883847U (zh) * 2010-11-18 2011-06-29 创斯达(南通)机电有限公司 安装具备防意外开启多重锁具的保险柜
CN201991338U (zh) * 2011-02-17 2011-09-28 广州御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柜员机的保险柜门双重锁结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99873A (ja) * 1995-01-26 1996-08-06 Nippon Kinsen Kikai Kk 扉の開閉ロック装置
CN2639476Y (zh) * 2003-02-14 2004-09-08 杨忠波 提款机的金库防盗装置
EP1860267A2 (en) * 2006-05-26 2007-11-28 Nautilus Hyosung Inc. Locking device for door
CN101582184A (zh) * 2008-05-13 2009-11-18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交易装置
CN201486349U (zh) * 2009-08-13 2010-05-26 键瞬贸易有限公司 保险柜自锁装置
CN201883847U (zh) * 2010-11-18 2011-06-29 创斯达(南通)机电有限公司 安装具备防意外开启多重锁具的保险柜
CN201991338U (zh) * 2011-02-17 2011-09-28 广州御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柜员机的保险柜门双重锁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9062A (zh) * 2021-06-17 2021-11-02 珠海汇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锁体检测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0365B (zh) 2018-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88849A (zh) 一种转舌锁
CN202467384U (zh) 一种双保险箱柜锁
CN102561839A (zh) 互相制约式安全型多抽屉锁定装置及安全柜
CN203391491U (zh) 盖章锁定装置
CN103334647A (zh) 机电双控密码防盗锁
CN104110174A (zh) 一种全自动上锁机械式锁体
CN105590365A (zh) 自动交易装置
JP2009035911A (ja) 電子機器装置の筐体扉部ロック機構
CN101510326B (zh) 硬币存储机的钱箱
CN202500409U (zh) 互相制约式安全型多抽屉锁定装置及安全柜
CN109645714B (zh) 带手铐抓捕功能的智能尾箱保险柜
CN206619198U (zh) 一种存钞口闸门模块及存取款设备
CN202913809U (zh) 一种atm机锁门机构
CN206211371U (zh) 一种中置柜及其活门闭锁装置
CN201402481Y (zh) 硬币存储机的钱箱
CN210530540U (zh) 一种智能防撬框锁门保险柜
JP2013014977A (ja) ロック装置
CN204960645U (zh) 一种柜员机的防盗装置
CN101503929A (zh) 一种用于钞箱卷帘门非法打开的锁定报警装置
CN205976801U (zh) 一种转舌锁
WO2018179529A1 (ja) 装置
CN206460544U (zh) 一种用于智能自助终端的钱箱
CN205604850U (zh) 一种能防盗的锁体开锁系统
CN206282370U (zh) 一种具有压力感应装置的自动门
EP1770239A2 (en) Secure bulk transfer un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5

Termination date: 201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