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89263A - 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589263A CN105589263A CN201410587128.2A CN201410587128A CN105589263A CN 105589263 A CN105589263 A CN 105589263A CN 201410587128 A CN201410587128 A CN 201410587128A CN 105589263 A CN105589263 A CN 1055892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me
- interval parts
- master space
- space portion
-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含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以及一电极层。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而设。电极层位于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之间并包括一第一主间隔部及多个第一次间隔部。第一主间隔部具有一第一侧边。第一主间隔部与所述第一次间隔部在第一侧边相连,所述第一次间隔部中的相邻二者间具有一第一分支电极,所述第一次间隔部的相邻二者相互平行。第一主间隔部的一宽度大于等于1微米并小于等于4微米。本发明可减少像素的十字暗纹,而提升像素的穿透率,进而达到省电并有利于高解析度显示产品的发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平面显示装置已经广泛的被运用在各种领域,尤其是液晶显示装置,因具有体型轻薄、低功率消耗及无辐射等优越特性,已经渐渐地取代传统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而应用至许多种类的电子产品中,例如移动电话、可携式多媒体装置、笔记型电脑、液晶电视及液晶屏幕等等。
目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业者在提升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装置(TFTLCD)的广视角技术(Multi-domainVerticalAlignment,MVA)上,聚合物稳定配向(或称聚合物持续配向,PolymerSustainedAlignment,PSA)是一种用以提升开口率与对比等光学性能的成熟及量产的技术。其中,PSA技术是在面板的液晶滴入(OneDropFilling,ODF)制程中,混合一光反应性单体(monomer)后通电,并进行紫外光曝光照射,使液晶分子内的光反应性单体产生化学反应,并使化学反应后的单体依据薄膜电晶体基板上的透明导电层所提供的电场进行排列,以通过此聚合的单体来达到使液晶配向的目的。
另外,以相同亮度而言,高穿透率的显示面板就可使显示装置更为省电,因此,各家业者无不努力地提高显示面板的穿透率,以达到省电的目的来提高其产品的竞争力。其中,薄膜电晶体基板上的透明导电层的图案设计也是影响显示面板穿透率的因素之一,尤其当面板的解析度(ppi)越来越高时,为了使面板具有较高的穿透率,透明导电层的图案也是需要探讨的因素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能够提升穿透率,进而达到省电并有利于高解析度显示产品的发展。
为达上述目的,依本发明的一种显示面板包含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以及一电极层。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而设。电极层位于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之间并包括一第一主间隔部及多个第一次间隔部。第一主间隔部具有一第一侧边。第一主间隔部与所述第一次间隔部在第一侧边相连,所述第一次间隔部中的相邻二者间具有一第一分支电极,所述第一次间隔部的相邻二者相互平行。第一主间隔部的一宽度大于等于1微米并小于等于4微米。
在一实施例中,电极层还包括多个第二次间隔部。第一主间隔部具有一第二侧边,所述第二次间隔部与第一主间隔部在第二侧边相连。所述第二次间隔部的相邻二者间具有一第二分支电极,且所述第二次间隔部的相邻二者相互平行。其中所述第一次间隔部与所述第二次间隔部交替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所述第一次间隔部与所述第二次间隔部对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电极层还包括一第二主间隔部以及多个第三次间隔部。第二主间隔部与第一主间隔部交叉设置,并具有一第三侧边。第二主间隔部与所述第三次间隔部在第三侧边相连,所述第三次间隔部中的相邻二者间具有一第三分支电极,所述第三次间隔部的相邻二者相互平行。其中第二主间隔部的一宽度大于等于1微米并小于等于4微米。
在一实施例中,电极层还包括多个第四次间隔部。第二主间隔部具有一第四侧边,所述第四次间隔部与第二主间隔部在第四侧边相连。所述第四次间隔部的相邻二者间具有一第四分支电极,且所述第四次间隔部的相邻二者相互平行。其中,所述第三次间隔部与所述第四次间隔部交替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所述第三次间隔部与所述第四次间隔部对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主间隔部与第二主间隔部呈十字形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主间隔部与第二主间隔部的宽度相同或不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次间隔部的一宽度介于0.5微米与5微米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电极层还包含一连接电极,其环设并连接所述第一分支电极。
承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中,电极层包括一第一主间隔部及多个第一次间隔部,且第一主间隔部与所述第一次间隔部在第一主间隔部的一第一侧边相连,所述第一次间隔部中的相邻二者间具有一第一分支电极,所述第一次间隔部的相邻二者相互平行,并且第一主间隔部的一宽度大于等于1微米并小于等于4微米。经由验证,通过第一主间隔区的设置并且当第一主间隔区的宽度大于等于1微米并小于等于4微米时,可减少像素的十字暗纹,而提升像素的穿透率,进而达到省电并有利于高解析度显示产品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电极层的部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电极层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电极层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1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包括一第一基板11、一第二基板12以及一电极层13。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例如但不限于为平面切换(in-planeswitch,IPS)式液晶显示面板、边缘电场切换(fringefieldswitching,FFS)式液晶显示面板、垂直配向模态(verticalalignmentmode,VAmode)液晶显示面板或3D液晶显示面板,并不限定。另外,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亦可应用聚合物稳定配向(PolymerSustainedAlignment,PSA)技术。此外,显示面板1例如应用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其它电子装置,且当光线穿过显示面板1时,可通过显示面板1的各(次)像素显示色彩而形成影像。
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相对而设,并且一液晶层14(未显示液晶分子)设置于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其中,第一基板11及第二基板12可为透光材质制成,并例如为一玻璃基板、一石英基板或一塑胶基板,于此并不限定。
显示面板1还可包括一薄膜电晶体阵列、一彩色滤光阵列及一黑色矩阵层(图未显示),薄膜电晶体阵列设置于第一基板11上,而彩色滤光阵列或黑色矩阵层可设置于第一基板11或第二基板12上。其中,薄膜电晶体阵列、彩色滤光阵列及液晶层14可形成一像素阵列。在一实施例中,黑色矩阵层与彩色滤光阵列可设置于第二基板12上,不过,在又一实施例中,黑色矩阵层或彩色滤光阵列也可设置于第一基板11上,使其成为一BOA(BMonarray)基板或一COA(colorfilteronarray)基板,于此并不加以限制。此外,显示面板1还可包括多个扫描线与多个数据线(图未显示),所述扫描线与所述数据线交错设置,并例如相互垂直而定义出该像素阵列的区域。其中,像素阵列包含多个次像素,且所述次像素配置成矩阵状。
电极层13位于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其以设置于第一基板11上并面向第二基板12为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电极层13为一透明导电层,其材质例如但不限于为铟锡氧化物(indium-tinoxide,ITO)或铟锌氧化物(indium-zincoxide,IZO)。在本实施例中,电极层13为显示面板1的像素电极(pixelelectrode)层,且与数据线(图未显示)电连接。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电极层13的部分示意图。于此,图2只显示图1的电极层13的一部分(仍标示为13),且为显示面板1一个次像素的像素电极层。
电极层13包含一第一主间隔部131以及多个第一次间隔部132。第一主间隔部131具有一第一侧边S1。第一主间隔部131与所述第一次间隔部132在第一侧边S1相连,所述第一次间隔部132中的相邻二者间具有一第一分支电极E1,所述第一次间隔部132的相邻二者相互平行。其中,第一主间隔部131的一宽度D1大于等于1微米并小于等于4微米。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次间隔部132的一宽度D3以介于0.5微米与5微米之间为例。
电极层13还包括多个第二次间隔部133,第一主间隔部131具有一第二侧边S2,所述第二次间隔部133与第一主间隔部131在第二侧边S2相连。所述第二次间隔部133的相邻二者间具有一第二分支电极E2,且所述第二次间隔部133的相邻二者相互平行。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次间隔部133的一宽度以介于0.5微米与5微米之间为例。其中,所述第一次间隔部132与所述第二次间隔部133交替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次间隔部132与第二分支电极E2对应设置,并且第二次间隔部133与第一分支电极E1对应设置,以致所述第一次间隔部132与所述第二次间隔部133交替设置。需注意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次间隔部132可与第二分支电极E2仅部分对应设置,并且第二次间隔部133可与第一分支电极E1仅部分对应设置。
另外,电极层13还可包括一第二主间隔部134以及多个第三次间隔部135。第二主间隔部134与第一主间隔部131交叉设置并具有一第三侧边S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间隔部131与第二主间隔部134交叉设置且呈十字形状。第二主间隔部134与所述第三次间隔部135在第三侧边S3相连,所述第三次间隔部135中的相邻二者间具有一第三分支电极E3,且所述第三次间隔部135的相邻二者相互平行。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次间隔部135的一宽度以介于0.5微米与5微米之间为例。其中,第二主间隔部134的一宽度D2大于等于1微米并小于等于4微米。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间隔部131与第二主间隔部134的宽度D1、D2可相同或不相同,于此以二者相同为例。
此外,电极层13还可包括多个第四次间隔部136。第二主间隔部134具有一第四侧边S4,所述第四次间隔部136与该第二主间隔部134在第四侧边S4相连,所述第四次间隔部136的相邻二者间具有一第四分支电极E4,且所述第四次间隔部136的相邻二者相互平行。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次间隔部136的一宽度以介于0.5微米与5微米之间为例。
其中,所述第三次间隔部135与所述第四次间隔部136交替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次间隔部135与第四分支电极E4对应设置,并且第四次间隔部136与第三分支电极E3对应设置,以致所述第三次间隔部135与所述第四次间隔部136交替设置。需注意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次间隔部135可与第四分支电极E4仅部分对应设置,并且第四次间隔部136可与第三分支电极E3仅部分对应设置。
另外,从另一角度来说,本实施例的第一主间隔部131及第二主间隔部134将电极层13分成四个象限A1、A2、A3、A4。各个象限A1、A2、A3、A4皆有次间隔部及分支电极的存在,且次间隔部与主间隔部的侧边连接,次间隔部之间具有一分支电极。并且,各个象限的次间隔部及分支电极相互平行。本实施例以四个象限A1~A4为例作说明,并且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应用多区域垂直配向(multi-domainverticalalignment,MVA)技术。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以象限A1来说,第一次间隔部132与第三次间隔部135之间亦存在一分支电极,其可定义为第一分支电极或第三分支电极;其余象限A2、A3、A4可以此类推。
换言之,本实施例的电极层13于一(次)像素中并无主干(trunk)电极的设置。经由验证,通过第一、第二主间隔部131、134的设置并且当主间隔部的宽度D1、D2大于等于1微米并小于等于4微米时,可减少像素的十字暗纹,而提升像素的穿透率,进而达到省电并有利于高解析度显示产品的发展。经由验证,在本实施例中,当宽度D1、D2等于4微米时,像素的穿透率可提升2.3%,当宽度D1、D2等于3微米时,像素的穿透率可提升5.4%,当宽度D1、D2等于2微米时,像素的穿透率可提升6.7%,当宽度D1、D2等于1微米时,像素的穿透率可提升5.2%。
另外,本实施例的电极层13的图案可有不同的变化态样,以下举例说明之。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极层13a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与电极层13主要不同在于,电极层13a的所述第一次间隔部132与所述第二次间隔部133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三次间隔部135与所述第四次间隔部136对应设置。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极层13b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与电极层13主要不同在于,电极层13b还包含一连接电极CE,其环设并连接第一分支电极E1,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电极CE还环设并连接第二分支电极E2、第三分支电极E3、第四分支电极E4。通过连接电极CE的设置可使像素电极的信号提供更简便,并可提高产品良率。
需注意者,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可单独实施或合并实施,于此并无限制。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显示装置2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显示装置2包括一显示面板3以及一背光模组4(BacklightModule),显示面板3与背光模组4相对设置。其中,显示面板3可具有上述显示面板1及其变化态样的特征,于此不再多作说明。当背光模组4发出的光线E穿过显示面板3时,可通过显示面板3的各像素显示色彩而形成影像。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中,电极层包括一第一主间隔部及多个第一次间隔部,且第一主间隔部与所述第一次间隔部在第一主间隔部的一第一侧边相连,所述第一次间隔部中的相邻二者间具有一第一分支电极,所述第一次间隔部的相邻二者相互平行,并且第一主间隔部的一宽度大于等于1微米并小于等于4微米。经由验证,通过第一主间隔区的设置并且当第一主间隔区的宽度大于等于1微米并小于等于4微米时,可减少像素的十字暗纹,而提升像素的穿透率,进而达到省电并有利于高解析度显示产品的发展。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申请专利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
一第二基板,该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而设;以及
一电极层,位于该第一基板及该第二基板之间,该电极层包括:
一第一主间隔部,具有一第一侧边;及
多个第一次间隔部,该第一主间隔部与所述第一次间隔部在该第一侧边相连,所述第一次间隔部中的相邻二者间具有一第一分支电极,所述第一次间隔部的相邻二者相互平行;
其中该第一主间隔部的一宽度大于等于1微米并小于等于4微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电极层还包括:
多个第二次间隔部,该第一主间隔部具有一第二侧边,所述第二次间隔部与该第一主间隔部在第二侧边相连,所述第二次间隔部的相邻二者间具有一第二分支电极,且所述第二次间隔部的相邻二者相互平行;
其中所述第一次间隔部与所述第二次间隔部交替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电极层还包括:
多个第二次间隔部,该第一主间隔部具有一第二侧边,所述第二次间隔部与该第一主间隔部在第二侧边相连,所述第二次间隔部的相邻二者间具有一第二分支电极,且所述第二次间隔部的相邻二者相互平行;
其中所述第一次间隔部与所述第二次间隔部对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电极层还包括:
一第二主间隔部,与该第一主间隔部交叉设置,并具有一第三侧边;及
多个第三次间隔部,该第二主间隔部与所述第三次间隔部在该第三侧边相连,所述第三次间隔部中的相邻二者间具有一第三分支电极,所述第三次间隔部的相邻二者相互平行;
其中该第二主间隔部的一宽度大于等于1微米并小于等于4微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电极层还包括:
多个第四次间隔部,该第二主间隔部具有一第四侧边,所述第四次间隔部与该第二主间隔部在第四侧边相连,所述第四次间隔部的相邻二者间具有一第四分支电极,且所述第四次间隔部的相邻二者相互平行;
其中所述第三次间隔部与所述第四次间隔部交替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电极层还包括:
多个第四次间隔部,该第二主间隔部具有一第四侧边,所述第四次间隔部与该第二主间隔部在第四侧边相连,所述第四次间隔部的相邻二者间具有一第四分支电极,且所述第四次间隔部的相邻二者相互平行;
其中所述第三次间隔部与所述第四次间隔部对应设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主间隔部与该第二主间隔部呈十字形状。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主间隔部与该第二主间隔部的宽度相同或不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次间隔部的一宽度介于0.5微米与5微米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电极层还包含一连接电极,其环设并连接所述第一分支电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587128.2A CN105589263A (zh) | 2014-10-28 | 2014-10-28 | 显示面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587128.2A CN105589263A (zh) | 2014-10-28 | 2014-10-28 | 显示面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89263A true CN105589263A (zh) | 2016-05-18 |
Family
ID=55928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587128.2A Pending CN105589263A (zh) | 2014-10-28 | 2014-10-28 | 显示面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589263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00152A (zh) * | 2016-08-26 | 2016-12-07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9683406A (zh) * | 2019-02-12 | 2019-04-26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像素电极 |
WO2020087585A1 (zh) * | 2018-10-30 | 2020-05-07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电极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CN111142294A (zh) * | 2020-02-21 | 2020-05-12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像素电极结构及阵列基板 |
CN111399288A (zh) * | 2020-04-14 | 2020-07-10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像素电极及具有该像素电极的液晶显示面板 |
US10877323B2 (en) | 2019-02-12 | 2020-12-29 |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 Pixel electrode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42502A (zh) * | 2006-03-21 | 2007-09-26 |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382713A (zh) * | 2007-09-07 | 2009-03-11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及液晶分子的控制方法 |
CN101382707A (zh) * | 2007-09-06 | 2009-03-11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02375274A (zh) * | 2010-08-24 | 2012-03-14 | 索尼公司 | 显示装置 |
-
2014
- 2014-10-28 CN CN201410587128.2A patent/CN10558926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42502A (zh) * | 2006-03-21 | 2007-09-26 |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382707A (zh) * | 2007-09-06 | 2009-03-11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01382713A (zh) * | 2007-09-07 | 2009-03-11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及液晶分子的控制方法 |
CN102375274A (zh) * | 2010-08-24 | 2012-03-14 | 索尼公司 | 显示装置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00152A (zh) * | 2016-08-26 | 2016-12-07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WO2020087585A1 (zh) * | 2018-10-30 | 2020-05-07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电极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CN109683406A (zh) * | 2019-02-12 | 2019-04-26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像素电极 |
US10877323B2 (en) | 2019-02-12 | 2020-12-29 |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 Pixel electrode |
CN111142294A (zh) * | 2020-02-21 | 2020-05-12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像素电极结构及阵列基板 |
CN111399288A (zh) * | 2020-04-14 | 2020-07-10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像素电极及具有该像素电极的液晶显示面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394090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 |
US9652094B2 (en) | In 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1526702B (zh) | 视角可控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5589263A (zh) | 显示面板 | |
US10067371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evice | |
CN102629033B (zh) | 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US20180081245A1 (en) | Array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4503172A (zh) |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2200664B (zh)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像素电极 | |
CN103941952A (zh) | 一种电磁感应式触控基板以及电感式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2629052B (zh)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液晶显示器件 | |
CN204557026U (zh) | 显示面板 | |
CN104460157B (zh) |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140022465A1 (en) | Color filter substrat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 |
CN104977747B (zh) |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 |
US8009237B2 (en) | Display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panel having the same | |
CN107065275A (zh) | Psva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 | |
CN103984165A (zh) | 液晶面板以及液晶显示器 | |
CN203084387U (zh) | 水平电场模式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
CN204406003U (zh) |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 |
CN202177761U (zh)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件 | |
CN106200158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204331234U (zh) |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 |
CN204028528U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0564492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orientation method thereof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