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78490A - 一种信令监测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令监测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78490A
CN105578490A CN201410554409.8A CN201410554409A CN105578490A CN 105578490 A CN105578490 A CN 105578490A CN 201410554409 A CN201410554409 A CN 201410554409A CN 105578490 A CN105578490 A CN 1055784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signaling
monitor timer
timer
mon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544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78490B (zh
Inventor
庄少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enzhou Taiyu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enzhou Taiyu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enzhou Taiyu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enzhou Taiyu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5440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784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78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8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78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84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令监测方法和系统。包括:在信令采集系统中设置监测定时器,所述监测定时器用于模拟设备的定时器,所述设备为信令采集点所采集到的信令对应的设备;采集各个监测定时器的启动信令和停止信令,启动和停止各个监测定时器;判断各个监测定时器是否超时;如果存在超时的监测定时器,根据超时的监测定时器和信令采集点的位置定位出现异常的通信链路或者设备。本申请通过在信令采集系统中设置模拟设备定时器的监测定时器,根据监测定时器的超时情况和对应的信令采集的位置来定位发生异常的设备和通信链路,克服了信令监测系统不能对设备进行监测的问题,且有利于快速定位发生异常的位置范围,提高检修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信令监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令监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信令监测是通信网络内信令链路的数据采集、分析、测试和监控。信令监测系统是通信网络运行维护的重要支撑系统之一。随着通信运营商间竞争的加剧,运营商在存在信令交互的通信设备接口之间建立了许多信令采集点,构成庞大的信令监测系统,用于分析用户、业务和网络等维度的指标,例如起呼、被叫、位置更新、切换、路由区更新、PDP激活(PacketDataProtocol,上下文激活)等。
但信令监测系统只是采集设备之间交互的数据,数据接收为被动方式,在通信链路出现异常时,难以快速、主动地定位发生异常的通信链路,并且由于不采集设备本身的相关数据,因而不能主动发现设备本身存在的异常,更无法定位可能发生了异常的设备。而通信网络中,影响通信指标的因素,还包括设备的性能情况,例如设备是否存在拥塞、是否存在隐性故障等。由此可见,传统的信令监测方法和系统不能快速对通信链路和设备存在的异常进行监测和定位。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信令监测系统不能监测设备异常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信令监测方法和系统。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令监测方法,包括:
在信令采集系统中设置监测定时器,所述监测定时器用于模拟设备的定时器,所述设备为信令采集点所采集到的信令对应的设备;
采集各个监测定时器的启动信令和停止信令,启动和停止各个监测定时器;
判断各个监测定时器从启动到停止之间的时间是否超时;
如果存在超时的监测定时器,根据超时的监测定时器和所述信令采集点的位置定位出现异常的通信链路或者设备。
优选的,所述监测定时器的时长与对应的设备本身的定时器的时长相同。
优选的,所述根据超时的监测定时器和所述信令采集点的位置定位出现异常的通信链路或者设备,包括:
确定超时的监测定时器对应的设备;
根据所述设备和所述信令采集点的位置,确定出现异常的传输链路范围;
在所述异常的传输链路范围以内使用排除法定位出现异常的通信链路或者设备。
优选的,所述的信令监测方法,对应于每个信令采集点设置至少两个对应于相异且无信令交互的设备的监测定时器。
优选的,所述的信令监测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监测定时器未超时且时延大于预设的警戒值时,对所述监测定时器超时时对应的出现异常的传输链路范围以内的通信链路或者设备提示异常预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信令监测系统,包括:
监测定时器,用于模拟设备的定时器,所述设备为信令采集点所采集到的信令对应的设备;
信令采集单元,采集各个监测定时器的启动信令和停止信令,并将启动信令和停止信令传输至对应的监测定时器,以启动和停止各个监测定时器;
超时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各个监测定时器从启动到停止之间的时间是否超时;
异常定位单元,用于当存在超时的监测定时器时,根据超时的监测定时器和所述信令采集点的位置定位出现异常的通信链路或者设备。
优选的,所述监测定时器的时长与对应的设备本身的定时器的时长相同。
优选的,所述异常定位单元,包括:
第一定位单元,用于确定超时的监测定时器对应的设备;
异常范围确定单元,根据所述设备和所述信令采集点的位置,确定出现异常的传输链路范围;
排除法定位单元,在所述异常的传输链路范围以内使用排除法定位出现异常的通信链路或者设备。
优选的,所述的信令监测系统,对应于每个信令采集点设置至少两个对应于相异且无信令交互的设备的监测定时器。
优选的,所述的信令监测系统,还包括:
预警单元,用于当所述监测定时器未超时且时延大于预设的警戒值时,对所述监测定时器超时时对应的出现异常的传输链路范围以内的通信链路或者设备提示异常预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信令采集系统中设置模拟设备定时器的监测定时器,可以根据监测定时器的超时情况和对应的信令采集的位置来定位发生异常的设备和通信链路,克服了信令监测系统不能对设备进行监测的问题,并且由于监测定时器对应的设备和信令采集点位置明确,有利于快速定位发生异常的位置范围,相应地,也有利于提高检修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令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通信系统片段及监测定时器设置的示例图;
图3为应用实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令监测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为了全面理解本申请,在以下详细描述中提到了众多具体的细节,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申请可以无需这些具体细节而实现。在其他实施例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方法、过程、组件和电路,以免不必要地导致实施例模糊。
图1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令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在信令采集系统中设置监测定时器,所述监测定时器用于模拟设备的定时器,所述设备为信令采集点所采集到的信令对应的设备。
步骤S102,采集各个监测定时器的启动信令和停止信令,启动和停止各个监测定时器。
其中,所述信令采集系统用于从信令采集点采集信令,在信令采集系统中设置监测定时器,监测定时器接收信令采集系统从信令采集点采集的监测定时器的启动信令和停止信令。所述监测定时器用于模拟设备的定时器,即设备本身的定时器的模拟定时器,其启动信令和停止信令与设备中的定时器的启动信令和停止信令相同。其中,所述设备为信令采集点所采集到的信令对应的设备,即能发送出所采集到的信令的设备。所述信令采集点不唯一,可以根据监测的需要和需要采集的信令设置多个信令采集点,对应于每个信令采集点可以设置多个监测定时器,如果不同的信令采集点可以采集到同一个监测定时器的启动信令和停止信令,则对应于不同的信令采集点可以设置相同的监测定时器。监测定时器可以根据需要监测的设备来设置。
例如,如图2所示,为通信系统的片段,其中包括设备1、设备2、设备3和设备4,以及设备1和设备2之间、设备2和设备3之间以及设备3和设备4之间的通信链路,设备1和设备4之间存在通信,设备2和设备3之间存在通信,同时设备2和设备3可以透传设备1和设备4之间的通信信令。为简洁起见,图2中虚线表示了一种信令传输情况,设备1通过设备2和设备3的透传向设备4发送信令,并通过设备3和设备2的透传接收设备4发送的信令,设备2向设备3发送信令并接收设备3发送的信令。设备4也可以通过设备2和设备3的透传向设备1发送信令,并通过设备3和设备2的透传接收设备1发送的信令,设备3也可以向设备2发送信令并接收设备2发送的信令,图2中未示出。点划线表示信令采集点的位置,设备1和设备2之间、设备2和设备3之间以及设备3和设备4之间设置有信令采集点。
以信令采集点1为例,其可以采集设备1和设备4之间交互的信号,则对应于信令采集点1,可以设置模拟设备1和设备4中的定时器的监测定时器,图2中信号采集点1的位置标示的监测定时器1用于模拟设备1中的定时器,设备1向设备4发送信令时会启动自身的定时器,接收到设备4发送的信令时会停止自身的定时器,则可以将设备1向设备4发送的信令作为监测定时器1的启动信令,将设备4向设备1发送的信令作为监测定时器1的停止信令,信号采集系统从信号采集点1采集设备1和设备4之间交互的信令,同时将设备1向设备4发送的信令作为监测定时器1的启动信令,将设备4发送给设备1的信令作为监测定时器1的停止信令,并将所述启动信令和停止信令传输给监测定时器1,监测定时器1接收到所述启动信令时启动,接收到所述停止信令时停止。
以信令采集点2为例,其可以采集设备2和设备3之间交互的信令,由于设备1和设备4之间交互的信令由设备2和设备3透传,则信令采集点2还可以采集到设备1和设备4之间交互的信令。因此对应于信令采集点2,可以设置模拟设备1、设备2、设备3和设备4中的定时器的监测定时器。图2中信号采集点2的位置标示出的监测定时器2用于模拟设备2中的定时器,同时在信号采集点2的位置还标示出了第二个监测定时器1。设备2向设备3发送信令时会启动自身的定时器,接收到设备3发送的信令时会停止自身的定时器,则可以将设备2向设备3发送的信令作为监测定时器2的启动信令,将设备3向设备2发送的信令作为监测定时器2的停止信令。信号采集系统从信号采集点2采集设备2和设备3发送的信令,同时将设备2向设备3发送的信令作为监测定时器2的启动信令,将设备3发送给设备2的信令作为监测定时器2的停止信令,并将所述启动信令和停止信令传输给监测定时器2,监测定时器2接收到所述启动信令时启动,接收到所述停止信令时停止。
步骤S103,判断各个监测定时器从启动到停止之间的时间是否超时。
步骤S104,如果存在超时的监测定时器,根据超时的监测定时器和信令采集点的位置定位出现异常的通信链路或者设备。
其中,各个监测定时器设置有一个正常的延迟时间,当监测定时器启动和停止之间的时间小于或等于正常的延迟时间时,则未出现异常,当监测定时器启动和停止之间的时间大于正常的延迟时间时,则说明出现异常,需要定位异常发送的通信链路和设备。每个监测定时器设置的正常的延迟时间,即每个监测定时器的时长可以与对应的设备本身的定时器的时长相同,这种设置方式直接简单,不需要额外的计算。每个监测定时器的时长也可以考虑信令采集点和监测定时器之间的距离引起的时延,计算所述时延,将监测定时器的时长设置为略大于对应的设备本身的定时器的时长。
其中,在通信过程中,判断各个监测定时器从启动到停止之间的时间是否超时。当存在超时的监测定时器时,说明通信出现了异常,此时,根据超时的监测定时器和信令采集点的位置定位出现异常的通信链路或者设备。根据超时的监测定时器和信令采集点的位置定位出现异常的通信链路或者设备,可以包括:
(1)确定超时的监测定时器对应的设备;
(2)根据所述设备和所述信令采集点的位置,确定出现异常的传输链路范围;
(3)在所述异常的传输链路范围以内使用排除法定位出现异常的通信链路或者设备。
其中,步骤(1)确定超时的监测定时器对应的设备,即监测定时器所模拟的定时器所在的设备,例如,图2中监测定时器1对应的设备为设备1,监测定时器2对应的设备为设备2。步骤(2)中,如果监测定时器收到其对应的设备发出的启动信令时启动,接收到与其对应的设备交互的设备发出的停止信令时停止,则异常的传输链路范围,即信号采集点和与其对应的设备交互的设备之间的传输链路涉及的设备和通信链路。例如,图2中与信号采集点1对应监测定时器1如果超时,由于与设备1交互的为设备4,信号采集点1在设备1和设备2之间,则异常的传输链路范围包括设备2、设备3和设备4,以及设备2和设备3之间、设备3和设备4之间、设备1和设备2之间的通信链路。如果异常的传输链路范围内没有其他监测定时器,则异常的传输链路范围所涵括的通信链路和设备都是可能出现了异常,此时定位的精度较低。如果异常的传输链路范围内还设置了其他监测定时器,则结合其他监测定时器使用排除法进一步定位出现异常的通信链路或者设备。
例如,图2中信号采集点1对应的监测定时器1超时,则异常传输链路范围包括设备2、设备3和设备4,以及设备2和设备3之间、设备3和设备4之间的通信链路,在设备2和设备3之间的信号采集点2对应地设置了第2个监测定时器1,第2个监测定时器1接收到的停止信令由设备4发出并经设备3透传,如果第2个监测定时器未超时,则说明设备3、设备4正常,以及设备3和设备4之间、设备2和设备3之间的通信链路正常,由此可将设备3、设备4正常,以及设备3和设备4之间、设备2和设备3之间的通信链路排除,则发生异常的为设备2或者设备1和设备2之间的通信链路。如果第2个监测定时器也发生超时,此时第2个监测定时器也对应一个异常传输链路范围,即设备3、设备4,以及设备3和设备4之间、设备2和设备3之间的通信链路,此时存在几种可能的情况,即第1个监测定时器对应的异常传输链路范围包括的设备和通信链路,以及第2个监测定时器对应的异常传输链路范围包括的设备和通信链路,都可能出现了异常,即第2个监测定时器对应的异常传输链路范围包括的设备和通信链路,以及设备2、设备1和设备2之间的通信链路都出现了异常;也可能只是第2个监测定时器1对应的异常传输链路范围包括的设备和通信链路出现了异常,设备2、设备1和设备2之间的通信链路则正常,但由两种情况可以得出第2个监测定时器对应的异常传输链路范围出现异常的可能性更大,在检修排除异常时,可以先重点检修第2个监测定时器1对应的异常传输链路范围,当监测定时器1对应的异常传输链路范围中的异常排除后,第1个监测定时器1和第2个监测定时器1不再超时,则可以结束检修,不必再检修设备2、设备1和设备2之间的通信链路,从而提高检修效率,如果第1个监测定时器仍然超时,再检修设备2、设备1和设备2之间的通信链路。由此可见在第1个和第2个监测定时器1都超时时,相比只设置第1个监测定时器,定位的精度稍高一些。
为了提高定位精度,优选的是对应于每个信令采集点设置至少两个对应于不同且无信令交互的设备的监测定时器。由于对应于不同设备的监测定时器所对应的设备不同,有利于得到对应不同设备的差别较大的异常传输链路范围,有利于不同的异常传输链路范围间相互印证、排除非异常的部分。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监测定时器根据信令采集点能采集到的信令对应的设备来设置,信令采集点不能采集到的信令其对应的设备不能设置对应的监测定时器,例如图2中,信令采集点1只能采集设备1和设备4之间交互的信令,因此只能设置监测定时器1。所述对应于每个信令采集点设置至少两个对应于不同且无信令交互的设备的监测定时器,所针对的信令采集点是能够采集到至少两个相互之间无交互的设备所发出的信令,例如,信令采集点2可以采集设备1和设备4之间交互的信令,以及设备2和设备3之间交互的信令,由于设备1和设备2之间没有交互,则对应与信令采集点2设置对应于设备1的监测定时器1,以及对应于设备2的监测定时器2。如果第1个监测定时器1和第2个监测定时器都超时,而监测定时器2未超时,则设备2、设备3以及设备2和设备3之间的通信链路皆正常,从而可以将发生异常的设备和通信链路的范围缩小为设备4、设备3和设备4之间的链路,以及设备1和设备2之间的链路。如果第1个监测定时器1、第2个监测定时器1以及监测定时器2都超时,则设备3、设备2和设备3之间的通信链路必有其一为异常,在检修排除异常时,可以先重点检修设备3、设备2和设备3之间的通信链路,当检修完毕后,第1个监测定时器1、第2个监测定时器1以及监测定时器2都不再超时,则不必再检修其他设备和通信链路,可以进一步提高检修效率。如果检修后第1个监测定时器1仍然超时,而第2个监测定时器1不再超时,则设备4、设备3和设备4之间的通信链路正常,只需再检修设备2、设备1和设备2之间的通信链路,减少检修步骤。如果第1个监测定时器1和第2个监测定时器1仍然超时,则再检修第2个监测定时器1对应的异常传输链路范围中除去设备3以及设备2和设备3之间的通信链路后剩余的设备和通信链路,即设备4、设备3和设备4之间的通信链路,检修完毕后,如果第1个监测定时器1不再超时,则不必再继续其他检修,如果第1个监测定时器仍然超时,则再检修设备2、设备2和设备1之间的通信链路。由此可见,对应于每个信令采集点设置至少两个对应于不同且无信令交互的设备的监测定时器,可以提高定位精度,并相应地避免了检修的无的放矢,使检修过程更有针对性,提高检修效率。
如果对应于一个信令采集点设置对应于两个相互交互的设备的监测定时器,如果两个监测定时器皆超时,则说明两个监测定时器对应的两个设备之间的传输链路涉及的设备和通信链路,包括两个设备本身都可能存在异常,可以进一步利用其他监测定时器或者其他信令采集点对应的监测定时器提高异常定位精度。例如对应于信令采集点2设置对应于设备1的第2个监测定时器1,和对应于设备4的监测定时器4(图2中未示出),如果第2个监测定时器1和监测定时器4都超时,第2个监测定时器1对应的异常传输链路范围为设备3、设备4,以及设备3和设备4之间、设备2和设备3之间的通信链路,监测定时器4对应的异常传输链路范围为设备1、设备2、设备1和设备2之间的通信链路以及设备2和设备3之间的通信链路,则设备1和设备4之间的传输链路涉及的设备和通信链路,包括设备1和设备4都可能存在异常。
为提高定位精度,可以在存在信令交互的设备之间都设置信令采集点,并设置对应的多个监测定时器,由多个监测定时器构成监测网,可以更准确的定位发生异常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时,一个设备可能有不止一个定时器,则对应的监测定时器也可以不止一个,在一个信令采集点上,可以设置模拟同一个设备的不同定时器的多个监测定时器,从而可以防止单一监测定时器本身出现问题导致出现误超时情况,而引起不必要的异常定位,对应于同一个设备的多个监测定时器都超时,可以排除单一监测定时器误超时的情况。
如果监测定时器始终未启动,则说明其对应的设备发生异常,以及对应的设备与信令采集点之间的传输链路所涉及的其他设备或通信链路异常。例如图去中信令采集点1对应的第1个监测定时器1始终未启动,则说明设备1,或者设备1和设备2之间的通信链路发生异常,设备1发生错误未发出启动信令,或者设备1和设备2之间的通信链路发生异常,使设备1发出的启动信令未能达到监第1个监测定时器1。对于引起监测定时器始终未启动的异常的定位方法与引起监测定时器超时的异常的定位方法类同,可以根据监测定时器超时时的异常定位方法类推,故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信令监测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汇总,还可以包括:当所述监测定时器未超时且时延大于预设的警戒值时,对所述监测定时器对应的通信链路或者设备提示异常预警。
其中,当监测定时器没有超时,但时延大于预设的警戒值时,对所述监测定时器超时时对应的出现异常的传输链路范围以内的通信链路和设备提示异常预警。例如图1中监测定时器2如果时延大于预设的警戒值,则对设备3、设备3和设备2之间的通信链路提示异常预警,即显示异常预警消息,向用户提示设备3、设备3和设备2之间的通信链路有发生异常的可能,提示用户关注设备3、设备3和设备2之间的通信链路,防患于未然。
下面用本申请的一个应用案例进一步说明本申请,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原理和应用。图3为应用示例图,图3中,设备MS(MobleStation,移动台)和设备核心网通过设备BTS(BaseTransceiverStation,基站收发信机)和设备BSC(BaseStation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的透传交互信令,信令采集点在设备BTS和BSC之间。在信令采集系统中设置T3260’、T3270’监测定时器,用于模拟核心网中移动性管理进程的T3260、T3270定时器;同时设置T3214’定时器,用于模拟MS中移动性管理进程的T3214定时器。各个监测定时器各的时长与对应的设备中的定时器的时长相同。
对于监测定时器T3260’收到核心网发送的AUTHENTICATIONREQUEST消息时启动,收到MS发送的AUTHENTICATIONRESPONSE消息或收到AUTHENTICATIONFAILURE消息时停止,T3260’超时,则说明BTS设备、MS设备可能存在异常,或者BTS设备和MS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BTS和BSC之间的通信链路可能异常,由于出现异常,最终核心网将通知接入网释放RR(RadioResource,无线资源)连接。
对于监测定时器T3270’,收到核心网发送的IDENTITYREQUEST消息时启动,收到MS发送的IDENTITYRESPONSE消息时停止,T3270’超时,则说明BTS设备、MS设备可能存在异常,或者BTS设备和MS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BTS和BSC之间的通信链路可能异常,由于出现异常,最终核心网将通知接入网释放RR连接。
对于监测定时器T3214’,收到MS发送的AUTHENTICATIONFAILURE消息时启动,收到核心网发送的AUTHENTICATIONREQUEST消息时停止,T3214’超时,则说明,说明BSC、核心网设备可能存在异常,或者BSC和核心网之间的通信链路、BTS和BSC之间的通信链路可能异常,由于出现异常,最终导致MS释放RR或者RRC(RadioResourc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通过以上的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并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智能设备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数据和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4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令监测系统的框图。如图4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监测定时器U401,用于模拟设备的定时器,所述设备为信令采集点所采集到的信令对应的设备。
所述监测定时器可以为多个。
信令采集单元U402,采集各个监测定时器的启动信令和停止信令,并将启动信令和停止信令传输至对应的监测定时器,以启动和停止各个监测定时器;
超时判断单元U403,用于判断各个监测定时器从启动到停止之间的时间是否超时;
异常定位单元U404,用于当存在超时的监测定时器时,根据超时的监测定时器和所述信令采集点的位置定位出现异常的通信链路或者设备。
其中,所述监测定时器的时长可以与对应的设备本身的定时器的时长相同。
其中,所述异常定位单元,可以包括:
第一定位单元,用于确定超时的监测定时器对应的设备;
异常范围确定单元,根据所述设备和所述信令采集点的位置,确定出现异常的传输链路范围;
排除法定位单元,在所述异常的传输链路范围以内使用排除法定位出现异常的通信链路或者设备。
其中,为提高定位精度,所述的信令监测系统中,对应于每个信令采集点有至少两个对应于不同且无信令交互的设备的监测定时器。为防止监测定时器出现误超时情况,对应于每个信令采集点可以设置模拟同一个设备的不同定时器的多个监测定时器。
其中,所述的信令监测系统,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
预警单元,用于当所述监测定时器未超时且时延大于预设的警戒值时,对所述监测定时器对应的通信链路或者设备提示异常预警。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逆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系统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系统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信令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信令采集系统中设置监测定时器,所述监测定时器用于模拟设备的定时器,所述设备为信令采集点所采集到的信令对应的设备;
采集各个监测定时器的启动信令和停止信令,启动和停止各个监测定时器;
判断各个监测定时器从启动到停止之间的时间是否超时;
如果存在超时的监测定时器,根据超时的监测定时器和所述信令采集点的位置定位出现异常的通信链路或者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令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定时器的时长与对应的设备本身的定时器的时长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令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超时的监测定时器和所述信令采集点的位置定位出现异常的通信链路或者设备,包括:
确定超时的监测定时器对应的设备;
根据所述设备和所述信令采集点的位置,确定出现异常的传输链路范围;
在所述异常的传输链路范围以内使用排除法定位出现异常的通信链路或者设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令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每个信令采集点设置至少两个对应于相异且无信令交互的设备的监测定时器。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信令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所述监测定时器未超时且时延大于预设的警戒值时,对所述监测定时器超时时对应的出现异常的传输链路范围以内的通信链路或者设备提示异常预警。
6.一种信令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测定时器,用于模拟设备的定时器,所述设备为信令采集点所采集到的信令对应的设备;
信令采集单元,采集各个监测定时器的启动信令和停止信令,并将启动信令和停止信令传输至对应的监测定时器,以启动和停止各个监测定时器;
超时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各个监测定时器从启动到停止之间的时间是否超时;
异常定位单元,用于当存在超时的监测定时器时,根据超时的监测定时器和所述信令采集点的位置定位出现异常的通信链路或者设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令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定时器的时长与对应的设备本身的定时器的时长相同。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令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定位单元,包括:
第一定位单元,用于确定超时的监测定时器对应的设备;
异常范围确定单元,根据所述设备和所述信令采集点的位置,确定出现异常的传输链路范围;
排除法定位单元,在所述异常的传输链路范围以内使用排除法定位出现异常的通信链路或者设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令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每个信令采集点设置至少两个对应于相异且无信令交互的设备的监测定时器。
10.如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信令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预警单元,用于当所述监测定时器未超时且时延大于预设的警戒值时,对所述监测定时器超时时对应的出现异常的传输链路范围以内的通信链路或者设备提示异常预警。
CN201410554409.8A 2014-10-17 2014-10-17 一种信令监测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55784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54409.8A CN105578490B (zh) 2014-10-17 2014-10-17 一种信令监测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54409.8A CN105578490B (zh) 2014-10-17 2014-10-17 一种信令监测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78490A true CN105578490A (zh) 2016-05-11
CN105578490B CN105578490B (zh) 2018-11-09

Family

ID=55888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54409.8A Active CN105578490B (zh) 2014-10-17 2014-10-17 一种信令监测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7849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9878A (zh) * 2017-09-19 2018-01-12 浙江明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令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2202592A (zh) * 2020-09-02 2021-01-08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告警延迟诊断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90868A (zh) * 2021-09-23 2022-01-04 恒睿(重庆)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信令交互模拟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2198A (zh) * 2007-12-29 2009-07-01 上海粱江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网间结算的系统
US20100159945A1 (en) * 2008-12-23 2010-06-24 At&T Mobility Ii Llc Femto cell visitation history for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CN102075850A (zh) * 2009-11-19 2011-05-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公司 确定移动用户职业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231886A (zh) * 2011-05-16 2011-11-02 铁道部运输局 Gsm-r网络接口监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2198A (zh) * 2007-12-29 2009-07-01 上海粱江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网间结算的系统
US20100159945A1 (en) * 2008-12-23 2010-06-24 At&T Mobility Ii Llc Femto cell visitation history for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CN102075850A (zh) * 2009-11-19 2011-05-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公司 确定移动用户职业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231886A (zh) * 2011-05-16 2011-11-02 铁道部运输局 Gsm-r网络接口监测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9878A (zh) * 2017-09-19 2018-01-12 浙江明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令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07579878B (zh) * 2017-09-19 2020-08-21 浙江明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令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2202592A (zh) * 2020-09-02 2021-01-08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告警延迟诊断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02592B (zh) * 2020-09-02 2022-08-0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告警延迟诊断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90868A (zh) * 2021-09-23 2022-01-04 恒睿(重庆)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信令交互模拟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78490B (zh) 2018-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12279B (zh) 一种网络数据的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02695181B (zh) 一种信令跟踪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430653B (zh) 伪基站发现方法和系统
CN103959845A (zh) 无线电链路失效报告过滤
CN101859275A (zh) 一种监控应用程序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WO2020151699A1 (zh) 信息上报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2111797A (zh) 一种故障的诊断方法和设备
CN107182051B (zh) 一种用于cbtc的终端状态跟踪方法
CN105517042A (zh) 一种参考信号接收质量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04811978A (zh) 一种快速检测lte信令中imsi与imei匹配错误的方法
CN102256331B (zh) 获取无线网络中用户驻留时间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45749A (zh) 一种实现邻区优化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228207A (zh) 一种核查lte网络电路域回落csfb功能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07567030A (zh) 一种排查与规避伪基站干扰的方法及系统
CN105578490A (zh) 一种信令监测方法及系统
JP6433578B2 (ja) 情報自主登録の実現方法、装置、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CN107124741A (zh) 一种rrc连接重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CN106953902A (zh) 电能表固件升级的方法和装置
CN108513301A (zh) 一种非法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2196472A (zh) 网元异常告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717670A (zh) 一种业务质量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941690B (zh) 一种数据质量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4883705A (zh) 一种数据业务投诉的问题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2244888A (zh) 一种用户设备待机状态行为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2905283B (zh) 通话异常分析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818, 8 / F, 34 Haidian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ULTRAPOWER SOFTWARE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07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wanquanzhuang Road No. 28 Wanliu new building block A Room 601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ULTRAPOWER SOFTWARE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