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69100A - 既有桩基群综合利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既有桩基群综合利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69100A
CN105569100A CN201510946808.3A CN201510946808A CN105569100A CN 105569100 A CN105569100 A CN 105569100A CN 201510946808 A CN201510946808 A CN 201510946808A CN 105569100 A CN105569100 A CN 1055691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ke
existing
class
build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4680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69100B (zh
Inventor
周良
沈国红
张中杰
吕培林
张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4680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691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69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91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69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91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7/00Repair of damaged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10Deep foundations
    • E02D27/12Pile foundations
    • E02D27/16Foundations formed of separate pi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有桩基群利用方法,至少包括既有桩和拟建桩,包括下述的处理步骤:步骤一,确定既有桩的桩位、桩深;步骤二,确定各个所述既有桩桩基的检测指标、检测方法及相应的检测结果;步骤三,根据所述既有桩与所述拟建桩中心距离对所述既有桩进行分类;步骤四,根据既有桩所属类别,分别采用对既有桩和拟建桩共建承台、直接利用既有桩、直接拔出既有桩且同步原位设置拟建桩的方式进行处理。本发明的上述利用方法,通过检测对既有桩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的分类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既有桩进行重新利用或者拔除,实现了对既有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有效降低了新建工程投资,缩短了施工工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Description

既有桩基群综合利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旧城改造过程中既有桩基群综合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城市开发建设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涉及大量旧城改造。其中,一大部分建设项目需在既有建筑物拆除后,在密布既有桩基群的地块内建造全新的建筑物。由于大量既有桩基群与拟建建筑物的使用要求无法完全匹配,既有桩基群一定程度成为了拟建建筑物的地下障碍物,对拟建工程的柱网、基础布置形成了较大制约,影响使用功能和结构的合理性。
但是,如果将既有桩基群全部作拔除或回填处理,不仅工程投资、施工周期大大增加,而且由于对原场地内桩基的大量清除,经过常年使用已趋于稳定的桩土之间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原土层结构被破坏,进而影响到后期阶段工程的安全性。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研究一种对既有桩群的处理方法,以便在不破坏现有桩土平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充分利用,降低工程投资,缩短施工周期。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既有桩群的利用方法,以便在不破坏现有桩土平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充分利用,降低工程投资,缩短施工周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既有桩基群的利用方法,至少包括既有桩基和拟建桩,包括下述的处理步骤:
步骤一,确定既有桩的桩位、桩深;
步骤二,确定各个所述既有桩桩基的检测指标、检测方法及相应的检测结果;
步骤三,根据所述既有桩与所述拟建桩中心距离对所述既有桩进行分类;
步骤四,针对既有桩所属类别,分别采用对既有桩和拟建桩共建承台、直接利用既有桩、直接拔出既有桩且同步原位设置拟建桩的方式进行处理。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类和处理方法如下:第一类,第一类既有桩的桩位至拟建桩的桩位之间的中心距离S<5d且S≧3d,所述第一类既有桩经检测为Ⅰ类或Ⅱ类桩,处理时将所述第一类既有桩与拟建桩纳入同一承台,所述承台边至所述第一类既有桩中心距离的距离为d;第二类,第二类既有桩的桩位与拟建桩的桩位之间的中心距离S<5d且S≧3d,所述第二类既有桩经检测为Ⅲ类或Ⅳ类桩,处理时将所述第二既有桩的桩头局部凿除;第三类,第三类既有桩的桩位与拟建桩的桩位之间的中心距离S<3d,所述第三类既有桩经检测为Ⅰ类或Ⅱ类桩,且承载力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处理时直接利用所述第三类既有桩,并设底板加强区,所述底板加强区的边界为所述第三类既有桩、拟建桩中心外放一个d所围合的区域;第四类,第四类既有桩位至拟建桩位中心距离S<3d,所述第四类既有桩经检测为Ⅰ类或Ⅱ类桩,且承载力不低于使用需求的三分之一,使用时调整所述第四类拟建桩的桩位,使其与所述第四类既有桩的中心距离为3d,并将所述第四类既有桩与拟建桩纳入同一承台共同承受上部载荷;第五类,第五类既有桩位至拟建桩位中心距离S<3d,第五类既有桩经检测为Ⅲ类或Ⅳ类桩,或者经检测为Ⅰ类或Ⅱ类桩但承载力低于使用需求的三分之一,拔出所述第五类既有桩,同时利用其钢套管护壁同步原位一次性实施拟建桩;上述的S为既有桩的桩位与拟建桩的桩位之间的中心距离,d为既有桩与拟建桩两者之中的较小者直径。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调阅已拆除工程的竣工资料的方法初步确定既有桩基群的桩位、桩深。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指标主要为桩基承载力、成桩质量;所述检测方法包括桩基静载荷试验、钻芯法、高应变法和低应变法。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既有桩为混凝土桩、钢桩或者木桩。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既有桩的布桩方式为集中布桩或者均匀布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利用方法,通过检测对既有桩进行科学分类,并针对不同的分类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既有桩进行重新利用或者拔除,实现了对既有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有效降低了新建工程投资,缩短了施工工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本发明的上述方法,通过调阅已拆除的工程的竣工资料对既有桩信息进行采集,节约了实地检测所需费用,缩短了调研周期。
本发明的上述方法,对近距离的既有桩整桩拔出,并在整桩拔出过程采用既有桩的钢套管护壁一次性实施拟建桩,缩短了施工周期,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了对现有土层的扰动,有效减小了后期沉降,保证了施工质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第一类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处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第二类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处理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第三类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处理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第四类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处理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第五类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处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既有桩基群的利用方法,包括既有桩基和拟建桩,包括下述的处理步骤:
步骤一,确定既有桩的桩位、桩深。通过调阅已拆除工程的竣工资料的方法初步确定既有桩基群的桩位、桩深。拟建工程场地平整后,进一步核实实际情况,作为开展综合利用设计的基础条件。通过调阅已拆除的工程的竣工资料对既有桩信息进行采集,节约了实地检测所需费用,缩短了调研周期。
步骤二,确定各个既有桩桩基的检测指标、检测方法及相应的检测结果。检测指标主要为桩基承载力、成桩质量;检测方法包括桩基静载荷试验、钻芯法、高应变法和低应变法等,相应的检测结果将作为下一步与拟建工程基础方案对照分类判定的依据。
步骤三,根据既有桩与拟建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对既有桩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的分类采用相应的措施。对既有桩的处理,分别采用对既有桩和拟建桩共建承台、直接利用既有桩、直接拔出既有桩且同步原位设置拟建桩的方式进行处理。具体分类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如下:
第一类,如图1所示,第一类既有桩的桩位与拟建桩的桩位之间的中心距离S<5d且S≧3d,其中d为既有桩1及拟建桩2两者之中的小桩直径(下同),S为既有桩的桩位与拟建桩的桩位之间的中心距离(下同),第一类既有桩经检测为Ⅰ类或Ⅱ类桩。如图2所示,将第一类既有桩1和拟建桩2纳入同一个承台3,承台边缘3至既有桩和拟建桩的中心的距离为d,承台厚度由计算确定,考虑整体共同受力,通过充分利用第一类既有桩1的承载力,拟建桩的桩长或桩径可显著优化。
第二类,如图3所示,第二类既有桩1的桩位与拟建桩2的桩位之间的中心距离(S)S<5d且S≧3d,第二类既有桩1经检测为Ⅲ类或Ⅳ类桩。如图4所示,该第二类既有桩无法利用,但其存在不影响拟建桩工作特性,无需拔除,仅对既有桩头顶部局部凿除,避免其与新建工程基础底板直接接触而产生不利作用。
第三类,如图5所示,第三类既有桩1的桩位与拟建桩的桩位之间的中心距离S<3d,第三类既有桩1经检测为Ⅰ类或Ⅱ类桩,且承载力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如果6所示,仅对第三类既有桩1的桩头所在底板局部区作适当加强,形成底板加强边界区12,直接利用该第三类既有桩1供新建工程使用。其中,底板加强区边界12为第三类既有桩、拟建桩中心外放一倍桩径所围合的区域,板厚由计算确定。
第四类,如图7所示,第四类既有桩1的桩位至拟建桩2的桩位之间的中心距离S<3d,第四类既有桩1经检测为Ⅰ类或Ⅱ类桩,且承载力不低于使用需求的三分之一。如图8所示,调整拟建桩2桩位,使其与第四类既有桩1的中心距离为3d,两者纳入同一个承台形成两桩承台共同承受上部结构荷载,通过充分利用第四类既有桩1的承载力,拟建桩2的桩长或桩径可显著优化。
第五类,如图9所示,第五类既有桩1的桩位至拟建桩2的桩位之间的中心距离S<3d,第五类既有桩1经检测为Ⅲ类或Ⅳ类桩,或者经检测为Ⅰ类或Ⅱ类桩但承载力低于使用需求的三分之一。如图10所示,对该第五类既有桩1采用FCEC拔桩工艺予以整桩拔除,移动原拟建桩中心3,利用第五类既有桩1的钢套管护壁同步原位一次性实施拟建桩2,全过程中除旧桩设新桩一气呵成。其中,底板加强区边界4为既有桩1、拟建桩2的中心外放一倍桩径所围合的区域,板厚由计算确定。上述的处理方法,不仅显著缩短工期,同时也最大限度减少了对既有场地内土层的扰动,有效减小工后沉降。
上述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多年的实际经验,结合不同种类桩的材质、位置和使用年限制定的科学的分类方法。利用上述的分类和处理方法,通过对既有桩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的分类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既有桩进行重新利用或者拔除,实现了对既有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有效降低了新建工程投资,缩短了施工工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本实施例中,既有桩的布桩方式可以为集中布桩、均匀布桩方式或者其他方式。其中的既有桩可以为混凝土桩、钢桩或者木桩等目前采用的各种材质的桩。
本发明中,对于既有桩位至拟建桩的桩位的中心距离S≥5d的既有桩不再利用,如果其存在不影响拟建桩的工作特性,则无需拔出,仅对既有桩头顶部局部凿除,避免其与新建工程基础底板直接接触而产生不利影响,拟建桩可按所需位置直接施工。所述既有桩为混凝土桩、钢桩或者木桩。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既有桩基群综合利用方法,至少包括既有桩和拟建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的处理步骤:
步骤一,确定所述既有桩的桩位、桩深;
步骤二,确定各个所述既有桩桩基的检测指标、检测方法及相应的检测结果;
步骤三,根据所述既有桩与所述拟建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对所述既有桩进行分类;
步骤四,根据所述既有桩所属类别,分别采用对所述既有桩和拟建桩共建承台、直接利用所述既有桩、直接拔出所述既有桩且同步原位设置所述拟建桩的方式进行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桩基群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和处理方法如下:第一类,第一类既有桩的桩位至拟建桩的桩位之间的中心距离S<5d且S≧3d,所述第一类既有桩经检测为Ⅰ类或Ⅱ类桩,处理时将所述第一类既有桩与拟建桩纳入同一承台,所述承台边至所述第一类既有桩中心距离的距离为d;第二类,第二类既有桩的桩位与拟建桩的桩位之间的中心距离S<5d且S≧3d,所述第二类既有桩经检测为Ⅲ类或Ⅳ类桩,处理时将所述第二既有桩的桩头局部凿除;第三类,第三类既有桩的桩位与拟建桩的桩位之间的中心距离S<3d,所述第三类既有桩经检测为Ⅰ类或Ⅱ类桩,且承载力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处理时直接利用所述第三类既有桩,并设底板加强区,所述底板加强区的边界为所述第三类既有桩、拟建桩中心外放一个d所围合的区域;第四类,第四类既有桩位至拟建桩位中心距离S<3d,所述第四类既有桩经检测为Ⅰ类或Ⅱ类桩,且承载力不低于使用需求的三分之一,使用时调整所述第四类拟建桩的桩位,使其与所述第四类既有桩的中心距离为3d,并将所述第四类既有桩与拟建桩纳入同一承台共同承受上部载荷;第五类,第五类既有桩位至拟建桩位中心距离S<3d,第五类既有桩经检测为Ⅲ类或Ⅳ类桩,或者经检测为Ⅰ类或Ⅱ类桩但承载力低于使用需求的三分之一,拔出所述第五类既有桩,同时利用其钢套管护壁原位一次性实施拟建桩;上述的S为既有桩的桩位与拟建桩的桩位之间的中心距离,d为既有桩与拟建桩两者之中的较小者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既有桩基群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阅已拆除工程的竣工资料的方法初步确定既有桩基群的桩位、桩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既有桩基群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指标主要为桩基承载力、成桩质量;所述检测方法包括桩基静载荷试验、钻芯法、高应变法和低应变法。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桩基群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桩为混凝土桩、钢桩或者木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既有桩基群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桩的布桩方式为集中布桩或者均匀布桩。
CN201510946808.3A 2015-12-16 2015-12-16 既有桩基群综合利用方法 Active CN1055691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46808.3A CN105569100B (zh) 2015-12-16 2015-12-16 既有桩基群综合利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46808.3A CN105569100B (zh) 2015-12-16 2015-12-16 既有桩基群综合利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69100A true CN105569100A (zh) 2016-05-11
CN105569100B CN105569100B (zh) 2017-09-19

Family

ID=55879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46808.3A Active CN105569100B (zh) 2015-12-16 2015-12-16 既有桩基群综合利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69100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4955U (zh) * 1992-03-31 1992-12-16 黄国宏 一种水电工程中的排污装置
JP2013249709A (ja) * 2012-06-04 2013-12-12 Taisei Corp 既存建物の杭補強構造およびその構築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4955U (zh) * 1992-03-31 1992-12-16 黄国宏 一种水电工程中的排污装置
JP2013249709A (ja) * 2012-06-04 2013-12-12 Taisei Corp 既存建物の杭補強構造およびその構築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INGCKONG: "新老不同桩型的桩间距及承载力问题", 《新浪博客》 *
戚万恩等: "新建建筑下既有桩基的处理方案", 《建筑施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69100B (zh) 2017-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89588A (zh) 利用因子判断矩阵进行盾构隧道施工临近建筑物风险等级的评估方法
CN106407545A (zh) 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软土基坑安全评价方法
CN104992036A (zh) 一种基于现场监测的建筑物损伤评价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03266634A (zh) 一种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确定方法
CN109447493A (zh) 一种基于物源活动强度的震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
Yang et al. Deformation of deep and large foundation pit in soft soil of Fuzhou Subway
CN110046470A (zh) 一种盾构掘进引起工后地表沉降量的确定方法
Liu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eep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under complex site conditions
CN111160794A (zh) 基于ahp-gis耦合分析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
Wang et al. Field monitoring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deep foundation pit at subway station
Xu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Design of End‐Suspended Pile Support for Soil‐Rock Composite Foundation Pit
CN109214643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山地建筑韧性评价方法
CN105569100A (zh) 既有桩基群综合利用方法
CN209179042U (zh) 一种具有螺旋状通孔的群桩基础
An et al. [Retracted] Comparison and Economic Envelope Structure Schemes for Deep Foundation Pit of Subway Stations Based on Fuzzy Logic
CN103614996A (zh) 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液化判别方法
CN107992673A (zh) 一种用于岩溶区桥梁桩基的勘探深度确定方法
CN103775098B (zh) 基于列车震动的立体交叉隧道施工的分区检测方法及装置
Shao et al. Study on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High‐Cap Inclined Pile Foundations
CN206706778U (zh) 一种深基坑的支护结构
Ma et al. Research on deformation prediction method of soft soil deep foundation pit
Ge et al.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pile–net composite foundation at 500 kV substation in China
You et al. Construction risk assessment of deep foundation pit in metro station based on G-COWA method
CN110110451A (zh) 一种盾构下穿砌体结构建筑物的损伤评价方法
Sun et al. Research o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op‐Down Construction Effect of Diaphragm Wall of Deep and Large Foundation Pit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in Complex Strat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0011 Tibet South Road, Shanghai, No. 1170, No.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0011 Tibet South Road, Shanghai, No. 1170, No.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