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54914B - 一种无线接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接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54914B
CN105554914B CN201410598634.1A CN201410598634A CN105554914B CN 105554914 B CN105554914 B CN 105554914B CN 201410598634 A CN201410598634 A CN 201410598634A CN 105554914 B CN105554914 B CN 1055549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packet
message
conversion module
ether network
split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986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54914A (zh
Inventor
郭玮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9863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5491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93444 priority patent/WO2016066139A1/en
Publication of CN105554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49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549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49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出一种无线接入设备。包括本体装置以及分体装置:所述本体装置具有CPU和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所述分体装置具有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射频模块和天线;其中所述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经由以太网线与所述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接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方式属于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无线接入设备。
背景技术
接入点(Access point,AP)俗称“热点”,是无线网络的重要接入设备。AP主要包括路由交换接入一体设备和纯接入设备。路由交换接入一体设备执行接入和路由工作,纯接入设备用于无线客户端的接入。纯接入设备通常与其他AP或者主AP连接,以扩大无线覆盖范围,而路由交换接入一体设备一般是无线网络的核心。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AP的空间资源不足,难以在AP上部署多个频点,而且直接在AP上部署多个频点还会导致严重的多频串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出一种无线接入设备,从而实现多频AP。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线接入设备,包括本体装置以及分体装置:
所述本体装置具有CPU和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
所述分体装置具有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射频模块和天线;
其中所述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经由以太网线与所述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分体装置多于一个,所述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多于一个;各个分体装置的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分别经由以太网线与相应的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多于一个的分体装置中的射频模块所分别对应的频率不全相同。
优选地,所述CPU经由第一数据总线发送控制报文到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所述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经由所述以太网线发送所述控制报文到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
优选地,所述CPU经由第一数据总线与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交互数据报文;所述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经由所述以太网线与所述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交互数据报文;所述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经由第二数据总线与射频模块交互数据报文。
优选地,所述第一数据总线包括PCI总线、PCI-e总线或USB总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数据总线包括PCI总线、PCI-e总线或USB总线;所述第二数据总线包括PCI总线、PCI-e总线或USB总线。
优选地,所述射频模块包括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收发单元。
优选地,所述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经由PoE受电以太接口与以太网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分体装置经由所述PoE受电以太接口受电以及接收固件报文。
优选地,所述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包括串行化与反串行化处理单元和以太报文封装与解封装单元。
优选地,所述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包括串行化与反串行化处理单元和以太报文封装与解封装单元。
由此可见,应用本发明实施方式之后,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将远程的射频模块虚拟化为本地的逻辑频点,而本体装置和真正的射频模块之间使用以太网线分离。射频模块和天线并不占据本体装置的空间,可以基于设置射频模块所分别对应的频率部署多个分体装置,从而能够实现多频无线接入设备,并克服多频串扰问题。
而且,分体装置的部署位置不受本体装置所在位置的限制,可以部署在合适的位置以灵活地适用各种部署场景。另外,分体装置可以从本体装置受电及自动下载固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无线接入设备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示出的射频模块的结构图;
图3为图1中示出的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的结构图;
图4为图1中示出的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的结构图;
图5和图6为图1中的无线接入设备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7为无线接入设备的具体实现的实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无线接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无线接入设备10包括本体装置11和分体装置12。其中,分体装置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也可以多于一个,图1中以分体装置12的数量多于一个为例,以体现分体装置12的数量不限于一个,但并不表示将分体装置12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排除。
本体装置11具有CPU 111和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12,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12通过第一数据总线115与CPU 111连接。
可选地,本体装置11还可以进一步具有外接接口114及连接CPU 111的存储介质113。存储介质113具体可以包括诸如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的易失性存储器以及各种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
分体装置12具有射频模块121、天线122和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23。其中,射频模块121可以像图2所示出的那样包括基带处理单元121a和射频收发单元121b。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23通过第二数据总线124与射频模块121连接。优选地,分体装置12上还可以集成多个以太网口,用于提供给有线客户端接入。另外,分体装置12上还可以进一步放置蓝牙模块、Zigbee模块等。
分体装置12的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23通过以太网线13连接至本体装置11的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12。
当分体装置12多于一个时,多于一个的分体装置12具有多于一个的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23。相应地,本体装置11的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12也多于一个,而且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12和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23保持对应。多于一个的分体装置12中的各个射频模块121所分别对应的频率不全相同,从而构成多频。而且,多于一个的分体装置12的各个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23分别经由各自的以太网线13与相应的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12连接,而且各个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12分别经由各自或统一的第一数据总线115与CPU111连接。
在控制平面,CPU111经由第一数据总线115发送控制报文到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12;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12经由以太网线13发送控制报文到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23。
在数据平面,CPU111经由第一数据总线115与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12交互数据报文;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12经由以太网线13与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23交互数据报文;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23经由第二数据总线124与射频模块121交互数据报文。
其中,第一数据总线115为PCI总线、PCI-e总线或USB总线,而且第二数据总线124为PCI总线、PCI-e总线或USB总线,等等。
以上虽然详细罗列了第一数据总线115和第二数据总线124的典型实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这种罗列仅是示范性的,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保护范围。
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12和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23协同负责本体装置11与分体装置12之间的数据串行化处理及以太报文格式转换。
图3为图1中示出的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12的结构图。
如图3所示,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12包括串行化与反串行化处理单元112a和以太网报文封装与解封装单元112b。
图4为图1中示出的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23的结构图。
如图4所示,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23包括以太网报文封装与解封装单元123a和串行化与反串行化处理单元123b。
基于图3与图4所示结构,分体装置12与本体装置11之间可以在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执行交互。
比如:当本体装置11向分体装置12发送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时,处理过程包括:
在本体装置11处,本体装置11的串行化与反串行化处理单元112a通过第一数据总线115从CPU111接收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将信号串行化,并将串行化后的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发送到本体装置11的以太网报文封装与解封装单元112b。本体装置11的以太网报文封装与解封装单元112b将串行化后的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封装为以太网报文格式的控制报文或数据报文,并通过以太网线13将控制报文或数据报文发送到分体装置12。由于以太网传输的不可靠性,在将控制报文或数据报文发送到分体装置12的过程中,本体装置11优选进一步执行丢包检测和重传等处理。
在分体装置12处,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23的以太网报文封装与解封装单元123a从本体装置11的以太网报文封装与解封装单元112b接收以太网报文格式的控制报文或数据报文,并将控制报文或数据报文解封装,以得到串行化的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并将串行化后的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发送到分体装置12的串行化与反串行化处理单元123b。分体装置12的串行化与反串行化处理单元123b针对串行化后的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执行反串行处理,得到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并基于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再比如,当分体装置12有事件主动上报时,需要执行中断处理。处理过程包括:
在分体装置12处,分体装置12的射频模块121接收到上报报文后触发中断,分体装置12的串行化与反串行化处理单元123b响应中断,经由第二数据总线124利用存储器直接访问(DMA)方式从射频模块121获取上报报文,然后对上报报文串行化,并将串行化后的上报报文发送到分体装置12的以太网报文封装与解封装单元123a。分体装置12的以太网报文封装与解封装单元123a将串行化后的报文封装为以太网报文格式的上报报文,并通过以太网线13发送到本体装置11。
在本体装置11处,本体装置11的以太网报文封装与解封装单元112b从分体装置12的以太网报文封装与解封装单元123a接收以太网报文格式的上报报文,并将上报报文解封装,以得到串行化的上报报文信号,并将串行化后的报文信号发送到本体装置11的串行化与反串行化处理单元112a。本体装置11的串行化与反串行化处理单元112a针对串行化后的报文信号执行反串行处理,得到原始的上报报文,并将该上报报文发送给CPU111。
以上详细描述了报文上送需求而导致的中断应用情形。实际上,本发明实施方式还适用于中断信息的直接上送过程。比如,当出现分体装置12的网口有网线插入、分体装置12的射频模块接口状态变化等硬件事件时,分体装置12直接向本体装置11通报中断信息。中断信息直接上送过程类似于报文上送过程,也是分体装置12将中断信号串行化后,再封装为以太报文并上送到本体装置11,然后本体装置11将以太报文解封装,再反串行化以得到中断信号。
基于上述结构,分体装置12既可以部署在靠近本体装置11的位置,也可以部署在远离本体装置11的位置。并且,当分体装置12的数量多于一个时,多于一个的分体装置12可以按照各种部署场景的需求而采用相应的分布方式分别予以部署。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12将远程的射频模块121虚拟化为本地的逻辑频点,而本体装置和真正的射频模块121之间使用以太网线分离。而且,由于射频模块121和天线122布置在分体装置12中,而不是布置在本体装置11中,射频模块121和天线122并不占据本体装置11的空间,因此可以基于设置射频模块121所分别对应的频率部署多个分体装置12,从而能够实现多频无线接入设备,也就是实现多频AP。
而且,无线接入设备10的分体装置12的部署位置不受本体装置11所在位置的限制,因而可以部署在合适的位置以灵活地适用各种部署场景。
例如,对于存在多个房间的部署场景,本体装置11可以部署在走廊中,分体装置12的数量可以多于一个、并分别部署在多个房间内。由此,多个房间内的信号质量可以由一台无线接入设备10的多个分体装置12分别予以保证,从而,既不会由于只在走廊部署一台一体式结构的接入设备而无法确保多个房间内的信号质量,也不需要为了保证多个房间的信号质量而在每个房间内都部署一台一体式结构的接入设备,进而,能够兼顾到部署场景的信号质量需求及较低的硬件成本和部署施工难度。
优选地,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23经由PoE受电以太接口与以太网线13连接,从而分体装置12经由PoE受电以太接口受电以及从本体装置11接收固件(fireware)报文。当分体装置12通过以太网线13与本体装置11连接时,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23经由PoE受电以太接口受电,然后分体装置12的内置bootware广播固件请求报文,本体装置11收到请求报文后,将最新固件通过以太网报文分段发给分体装置12。然后,分体装置12的bootware引导固件,正式启动分体装置12。
图5为图1中的无线接入设备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本体装置11向分体装置12发送写信号,而且CPU与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之间的第一数据总线为PCIE/USB总线;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23与射频模块121之间的第二数据总线124为PCIE/USB总线;具体过程包括:
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12通过PCIE/USB总线115接收CPU111的写信号(包括待写入的地址以内容),并且将写信号串行化。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12再将串行化后的写信号封装到以太报文中。该以太报文具体可以使用私有以太网报文头,而且目的MAC地址为分体装置12的MAC地址,源MAC为本体装置11的CPU111的MAC地址,并通过以太网线13将以太报文发送到分体装置12。
分体装置12的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23接收该以太报文,将以太报文解封装以获取串行化的写信号,然后针对串行化的写信号执行反串行化,得到待写入的地址以内容。分体装置12基于待写入的地址以内容在射频模块121中写入数据,优选还可以通过射频模块121和天线122对外发送所写入的内容。
图6为图1中的无线接入设备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分体装置12向本体装置11发出读信号。而且CPU111与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12之间的第一数据总线115为PCIE/USB总线,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23与射频模块121之间的第二数据总线124为PCIE/USB总线。具体过程包括:
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12通过PCIE/USB总线115接收CPU111的读信号(包括待读取的地址),并且将读信号串行化。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12再将串行化后的读信号封装到以太报文中。该以太报文具体可以使用私有以太网报文头,而且目的MAC地址为分体装置12的MAC地址,源MAC为本体装置11的CPU111的MAC地址,并通过以太网线13将以太报文发送到分体装置12,其中分体装置12的MAC地址,既可以在下发固件时由本体装置11动态分配,也可以在出厂时预置。
分体装置12的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23接收该以太报文,将以太报文解封装以获取串行化的读信号,然后针对串行化的读信号执行反串行化,得到待读取的地址。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23基于待读取的地址,通过PCIE/USB总线124访问射频模块121以读取数据。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23将读取数据串行化,再将串行化后的读取数据封装到以太报文中。该以太报文具体可以使用私有以太网报文头,而且目的MAC地址为本体装置11的CPU111的MAC地址,源MAC为分体装置12的MAC地址,并通过以太网线13将以太报文发送到本体装置11。
本体装置11的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112接收该以太报文,将以太报文解封装以获取串行化的读取数据,然后针对串行化的读取数据执行反串行化,最终得到读取数据,并通过PCIE/USB总线115将读取数据发送到CPU111。
图7为无线接入设备的具体实现的实例示意图。
如图7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无线接入设备70包括本体装置71和多个分体装置72。
本体装置71具有CPU 711和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712,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712通过第一数据总线715与CPU 711连接。其中,第一数据总线715包括PCI总线、PCI-e总线或USB总线,等等。
本体装置71还可以进一步具有外接接口714及连接CPU 711的RAM 716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713。
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712具有多个,而且分别具有串行化与反串行化处理单元712a和以太报文封装与解封装单元712b。
各个分体装置72都具有类似的结构,分别具有射频模块721、天线722和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723,而且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723通过第二数据总线724与射频模块721连接。其中,第二数据总线724包括PCI总线、PCI-e总线或USB总线,等等。
每个分体装置72都具有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723。相应地,本体装置71的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712也多于一个,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712和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723保持对应。各个分体装置72的各个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723分别经由各自的以太网线73与相应的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712连接。多于一个的分体装置72中的射频模块721所分别对应的频率不全相同。
每个分体装置72的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723都具有串行化与反串行化处理单元723b和以太报文封装与解封装单元723a。以太报文封装与解封装单元723a通过以太网线73连接至相应的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712的以太报文封装与解封装单元712b。
在控制平面,CPU711经由第一数据总线715发送控制报文到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712;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712经由以太网线73发送控制报文到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723。
在数据平面,CPU711经由第一数据总线715与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712交互数据报文;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712经由以太网线73与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723交互数据报文;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723经由第二数据总线724与射频模块721交互数据报文。
应用本发明实施方式之后,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将远程的射频模块虚拟化为本地的逻辑频点,而本体装置和真正的射频模块之间使用以太网线分离。射频模块和天线并不占据本体装置的空间,因此可以基于设置射频模块所分别对应的频率部署多个分体装置,从而能够实现多频无线接入设备。
而且,无线接入设备的分体装置的部署位置不受本体装置所在位置的限制,因而可以部署在合适的位置以灵活地适用各种部署场景。另外,分体装置可以从本体装置受电及自动下载固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无线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装置以及分体装置:
所述本体装置具有CPU和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
所述分体装置具有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射频模块和天线;
其中所述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经由以太网线与所述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连接;
所述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包括串行化与反串行化处理单元和以太报文封装与解封装单元;
所述以太网报文封装与解封装单元从本体装置接收以太网报文格式的控制报文或数据报文,并将控制报文或数据报文解封装,以得到串行化的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所述串行化与反串行化处理单元针对串行化的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执行反串行处理;
所述分体装置上还集成多个以太网口,用于提供给有线客户端接入;当以太网口有网线插入或分体装置的射频模块变化时,分体装置直接向本体装置通报中断信息;
其中在分体装置处,射频模块接收到上报报文后触发中断,分体装置的串行化与反串行化处理单元响应中断,利用存储器直接访问方式从射频模块获取上报报文,然后对上报报文串行化,并将串行化后的上报报文发送到分体装置的以太网报文封装与解封装单元;分体装置的以太网报文封装与解封装单元将串行化后的报文封装为以太网报文格式的上报报文,并发送到本体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无线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装置多于一个,所述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多于一个;各个分体装置的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分别经由以太网线与相应的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于一个的分体装置中的射频模块所分别对应的频率不全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无线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CPU经由第一数据总线发送控制报文到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所述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经由所述以太网线发送所述控制报文到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无线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CPU经由第一数据总线与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交互数据报文;所述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经由所述以太网线与所述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交互数据报文;所述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经由第二数据总线与射频模块交互数据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总线包括PCI总线、PCI-e总线或USB总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总线包括PCI总线、PCI-e总线或USB总线;所述第二数据总线包括PCI总线、PCI-e总线或USB总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模块包括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收发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经由PoE受电以太接口与以太网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装置经由所述PoE受电以太接口受电以及接收固件报文。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端以太网报文转换模块包括串行化与反串行化处理单元和以太报文封装与解封装单元。
CN201410598634.1A 2014-10-30 2014-10-30 一种无线接入设备 Active CN1055549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98634.1A CN105554914B (zh) 2014-10-30 2014-10-30 一种无线接入设备
PCT/CN2015/093444 WO2016066139A1 (en) 2014-10-30 2015-10-30 Wireless acces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98634.1A CN105554914B (zh) 2014-10-30 2014-10-30 一种无线接入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54914A CN105554914A (zh) 2016-05-04
CN105554914B true CN105554914B (zh) 2019-11-29

Family

ID=55833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98634.1A Active CN105554914B (zh) 2014-10-30 2014-10-30 一种无线接入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54914B (zh)
WO (1) WO2016066139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6035A (zh) * 2002-09-28 2004-03-31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接入装置
CN102572848A (zh) * 2012-01-16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及利用所述无线局域网进行通信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9306C (zh) * 2006-02-22 2008-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主基站与射频拉远单元的接口装置
CN101741849B (zh) * 2009-12-23 2012-05-30 北京格林伟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串口业务数据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US9509377B2 (en) * 2011-11-07 2016-11-29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k adaptation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137347A1 (en) * 2013-03-07 2014-09-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over etherne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6035A (zh) * 2002-09-28 2004-03-31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接入装置
CN102572848A (zh) * 2012-01-16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及利用所述无线局域网进行通信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54914A (zh) 2016-05-04
WO2016066139A1 (en) 2016-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28046B (zh) Led显示屏驱动控制方法
US20190020621A1 (en) Metering device address management method, collection terminal, and metering device
CN104126322B (zh) 一种信道切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DE102016125901A1 (de) ZigBee-, Thread- und BLE-Koexistenz mit 2,4- GHz-WLAN
CN104935390A (zh) 同步低能量检测技术
CN104320317B (zh) 一种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状态的传送方法和装置
EP3159804A1 (en) Chip interconnection method, chip and device
CN110635982B (zh) 通讯总线上双主机通讯方法、系统、工控网关及储存介质
EP285210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N107306456B (zh) 一种终端关联ap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223732A (zh) 无线多点ddc edid信息共享装置及方法
WO2016161938A1 (zh) 一种基带处理单元的单板复位方法、装置及设备
CN202103864U (zh) 无线多点ddc edid信息共享装置
CN105554914B (zh) 一种无线接入设备
CN105100000B (zh) 一种接口转换装置和网络系统
CN105635337A (zh) 一种绑定iOS设备的方法、iOS设备及辅助设备
CN202374285U (zh) 一种使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实时数据通信系统
CN101208918A (zh) 后向兼容无线设备的混合下的介质争用
CN203800954U (zh) 一种带无线视频监控功能的路由器
IL270195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05955902A (zh) 串口转无线通信器
DE112019007273T5 (de) Aufwecken durch ein Netzwerkgerät
CN206805761U (zh) 一种具有主、从无线模块的数据传输装置
CN106899386B (zh) 基于多通道通信接收系统的碎片化帧信号的解调方法
CN108307422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WiFi探针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