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54902B - 一种无线局域网混合双工的多点分布式信道争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局域网混合双工的多点分布式信道争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54902B
CN105554902B CN201510976620.3A CN201510976620A CN105554902B CN 105554902 B CN105554902 B CN 105554902B CN 201510976620 A CN201510976620 A CN 201510976620A CN 105554902 B CN105554902 B CN 1055549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duplex
rts
station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766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54902A (zh
Inventor
王文鼐
张琦
吴炜
王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97662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549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54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4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54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49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6Half-duplex systems; Simplex/duplex switching; Transmission of break signals non-automatically inverting the direction of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线局域网混合双工的多点分布式信道争用方法,该方法针对半双工站点和全双工站点的混合接入,以半双工站点优先占用信道为前提条件,由全双工主发送站通过首轮RTS控制帧预留一个全双工第二路径的控制时段,在该时段内,按时间顺序先由全双工主接收站通过第二轮RTS/CTS控制帧试占全双工第二路径,次由全双工候选次发送站通过第二轮RTS/CTS控制帧争用第二路径。本发明可助于提高混合双工无线局域网的有效吞吐性能,有益于半双工无线局域网系统向全双工系统的平稳升级。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局域网混合双工的多点分布式信道争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局域网混合双工的多点分布式信道争用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采用信道共享接入和随机争用机制为多个通信站点(STA)提供数据传输服务。WLAN技术标准由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制定并发布,目录编号为802.11,简称IEEE 802.11标准。
分布式协调功能(DCF)是IEEE 802.11标准中针对媒质访问控制(MAC)的基本方法,是所有STA必须支持的接入控制功能,也是所有各类MAC扩展方法的基础。DCF针对站点隐藏效应规范了一个四步控制流程,使用请求发送(RTS)帧、清除发送(CTS)帧、数据帧和确认帧(ACK)的顺序交互,避免多点接入系统的数据传输冲突。
DCF对共享无线信道的争用控制具有半双工特征,即发送和接收不能同时进行。该特征反映在:第一,RTS帧与CTS帧的信号传输在时间上互不重叠;第二,CTS帧与数据帧以及数据帧与ACK帧同样在时间上互不重叠。STA的物理层在具备无线带内全双工处理能力之后,共享信道的利用效益存在提高一倍的机会,但需要对争用控制实施针对性的扩展(参见Thilina K M,Tabassum H,Hossain E,et al.Medium access control design for fullduplex wireless systems:challenges and approaches.IEEE CommunicationsMagazine,2015,53(5):112-120)。
无线带内全双工的技术关键是自干扰抵消手段,包括增强的物理层信号收发隔离电路、模拟信号延时抵消电路和数字信号综合抵消机构等。无线带内全双工允许收发信机使用同一个无线射频频段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
现有技术包括如下:一种多径环境下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抵消方法(CN103338172A),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径环境下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抵消方法,该发明适用于同时同频系统中,使频谱利用率翻倍,提升了射频自干扰抵消性能,改善系统的通信质量,提高了通信设备在同时同频多径的环境下工作的稳定性。该发明只针对无线物理层的自干扰抵消,目标在于提供点对点的站点之间的无线带内全双工的信道技术,未提出多站点争用共享信道的控制方法。一种用于同时同频全双工系统的反射阵天线(CN104269651 A),该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同时同频全双工系统的反射阵天线,且具有足够高的收发隔离。该发明只针对无线物理层的天线设计,未提出多站点争用共享信道的控制方法。WLAN系统中实现同频同时全双工通信的方法及节点(CN105071906A),该发明提供了一种WLAN系统中实现同频同时全双工通信的方法及节点,该方法包括:接收有待发送上行数据的第一站点STA发送的第一数据传输请求;在响应第一数据传输请求的时间窗口内,从有待发送下行数据的STA列表中选择适合与第一STA进行同频同时数据收发的第二STA;向第二STA发送第二数据传输请求;接收第二STA返回的第二数据传输请求确认,并在接收到第二数据传输请求确认时,向第一STA发送第一数据传输请求确认。该发明技术针对有上行及下行结构的WLAN,要求接收点(AP)事先准备一个下行数据的STA列表,依此列表分配全双工信道。该发明所述第一站点如果不支持全双工,则在第二数据传输请求的处理过程中,第一站点会因超时而终止预定的传输流程。所以,该发明不适用于混合双工的WLAN环境和无上下行结构的自组织网络。使用RTS/CTS的全双工服务(FullDuplex Services Using RTS/CTS)(US 20150117269),该发明在于第二节点向处于发送状态的第一节点同时发送数据,第一节点的信息保存在第二节点内,并以概率值标记第一节点是否同时支持发送和接收(即无线带内全双工)。该发明所涉及的节点需要获取得到网络拓扑的结构信息,或者路由表信息。该发明所采用的跨层方法,依赖网络层的状态信息,不能用于仅限MAC层内的全双工信道的占用或争用。而本发明能够很好地解决上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无线局域网混合双工的多点分布式信道争用方法,该方法在保证WLAN内半双工站点正常工作的前题下,利用RTS和CTS控制帧的新组合和附加的第二轮控制流程,以分布式控制方法分配全双工传输的站点。本发明的方法既能用于有中心接入点的基础结构,也能用于对等的自组织网络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混合双工的多点分布式信道分配与争用方法,该方法具备无线带内全双工功能的主发送站,首先使用分布式协调功能的RTS/CTS控制争用共享的无线传输信道,并且在首个RTS帧的时长字段附加全双工第二路径控制的时长值,该值所预留的时段专门用于第二路径的多点接入控制,在该时段内按时间顺序执行主接收站试占和候选次发送站争用,所述试占和争用使用第二轮RTS/CTS帧控制。具体步骤是:
步骤1:主发送站在发送首个RTS帧、并在分布式协调功能所规范的时间内接收到首个CTS帧之后,系统进入单工数据发送就绪状态;
步骤2:单工数据发送就绪时,全双工主发送站启动定时器T1等待主接收站的试占请求,半双工主发送站执行纯单工传输、并在传输完成之后返回初始状态;
步骤3:主接收站通过向次接收站发送第二RTS帧和接收次接收站第二CTS帧进行试占控制,试占成功进行双工传输,试占不成功进行单工传输,并在传输完成后返回初始状态;该控制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启动条件,包括:
步骤3-1:主接收站支持全双工;
步骤3-2:主接收站有待发数据;
步骤3-3:在首个CTS发送之后、分布式协调功能规范的PIFS时长之内未收到主发送站的数据帧;
步骤4:在步骤2启动的定时器T1超时前,全双工主接收站收到第二RTS帧则清除定时器T1,否则在T1超时后启动定时器T2等待候选次发送站的争用控制;
步骤5:候选次发送站在接收到主发送站首个RTS帧后,通过发送第二RTS帧和接收第二CTS帧进行争用控制,争用成功进行双工传输,争用不成功进行单工传输,并在传输完成后返回初始状态;该控制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启动条件:
步骤5-1:候选次发送站支持全双工;
步骤5-2:候选次发送站有待发数据给主发送站;
步骤5-3:在接收到首个RTS帧之后、T3时长之内未接收到主发送站的数据帧或CTS帧;
步骤5-4:候选次发送站独立生成随机数,其值大于预定阈值;
步骤6:在步骤4启动的定时器T2超时前,主接收站收到第二RTS帧则清除定时器T2,否则在T2超时后进行单工传输、并在传输完成后返回初始状态。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混合双工是指无线局域网中部分站点仅支持半双工、部分站点支持全双工,多点分布式是指所述方法适用于二个以上站点以对等方式参与信道占用或争用。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主发送站是指发出首个RTS帧、并接收到首个CTS帧的无线局域网站点,所述主接收站是指接收到首个RTS帧、并按分布式协调功能的规范要求完成首个CTS帧发送的站点,所述候选次发送站是指除主接收站之外所有接收到首个RTS帧、但在分布式协调功能所规范的时间内未收到首个CTS帧的站点。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步骤3所述次接收站是指,接收到首个CTS帧的所有站点,包含主发送站。除主发送站之外的其它次站点,如果接收到首个RTS帧和首个CTS,则不响应主接收站发送的第二RTS帧。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首个RTS帧的附加全双工第二路径控制的时长值,其特征时间为:
TCTS+2×TRTS+PIFS+2×SIFS+3×d
其中,TCTS为CTS帧的发送时长,TRTS为RTS帧的发送时长,PIFS和SIFS为点协调帧间隔和短帧间隔的时长,d为站点间物理信号传播时延的最大值。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定时器T1,其特征时长值为:
PIFS+TRTS+SIFS+d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步骤4所述定时器T2,其特征时长值为:
SIFS+TRTS+d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步骤5-3所述时长T3,其特征时长值为:
PIFS+2×SIFS+TRTS+TCTS+2×d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步骤5-4所述随机数由候选次发送站独立产生,所述预定阈值可选固定设置或者依不成功争用的累计数计算确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无线局域网混合双工的站点分布以及无线信号传播的典型结构。
图2为多点分布式信道争用方法的主控制流程图。
图3为候选次发送站的分布式选取及全双工第二路径的争用控制流程图。
图4为点对点全双工信道的控制及数据传输时序图。
图5为主接收站占用全双工前向第二路径的控制及数据传输时序图。
图6为候选次发站争用全双工后向第二路径的控制及数据传输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针对部分半双工站点和部分全双工站点组成的混合双工无线局域网,以半双工站点优先占用信道为前提条件,通过二轮RTS/CTS控制流程确定全双工信道的两条信号传输路径的分配,以发挥无线带内全双工的有效带宽倍增的效益,推进半双工无线局域网系统向全双工系统的平稳升级。
如图1所示,主发送站A(101)向主接收站B(102)准备发送数据时,按DCF的规范要求,经无线信号传播路径(103)发出首个RTS帧。在开放信道中,RTS帧信号经路径(104)传播到近邻站C(105)、经路径(106)传播到另一近邻站E(107)。主接收站B(102)接收到首个RTS帧后,以CTS帧回应主发送站A(101),同时经路径(108)传播到近邻站C(105)、经路径(109)传播到另一近邻站D(110)。
从图1可以看出,所述共享信道第一路径的争用完成后,在主发送站A(101)向主接收站B(102)发送数据帧的同时,有三种全双工传输机会。
第一种机会,主发送站A(101)和主接收站B(102)均支持全双工,在站A至站B之间有反向的数据传输路径(111),站B为次发送站、站A为次接收站。
第二种机会,主接收站B(102)、主发送站A(101)和站D(110)均支持全双工,站A与站D相互隐藏,在站B至站D之间有前向的数据传输路径(112),站B为次发送站、站D为次接收站。
第三种机会,主发送站A(101)、主接收站B(102)和E站(107)均支持全双工,站E与站B相互隐藏,在站E至A有后向的数据传输路径(113),站E为次发送站、站A为次接收站。
以上三种全双工第二路径,即反向路径(111)、前向路径(112)和后向路径(113),构成相互排斥关系。反向路径中,要求站A(101)和站B(102)支持全双工。前向路径和后向路径中,还要求第三个站,分别对应于站D(110)和站E(107),也需要支持全双工。再者,反向路径和前向路径只需单个站,即站B(102)主控分配,后向路径存在多个与站E(107)相似的站并发争用。因此,优先由主接收站B(102)选择试占第二路径,次由站E(107)这类候选次发送站争用第二路径。具体控制与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
图2描述的全双工第二路径分配与争用控制,包括初始状态(201)、三个处理步骤(202、205、208)、三个分支判断条件(203、206、209)和三种数据帧的传输方式(204、207、209)。
图2的初始状态(201)是指一个WLAN站点有待发数据、并经监听和退避后准备发送首个RTS帧的状态,该站点为主发送站,对应于图1的站A(101)。处理步骤(202)在计算网络分配向量(NAV)值时,按DCF的规范要求构造RTS帧的持续时长字段。目标站回应的首个CTS帧被主发送站正确接收后,WLAN进入到数据发送就绪状态。目标站为主接收站,对应于图1的站B(102)。
在处理步骤(202)的NAV计算中,半双工主发送站按DCF的规范要求计算RTS帧的持续时长,全双工主发送站在此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固定时长值TA,为后续的处理步骤(205)和处理步骤(205)预留相应的控制时段。TA的数值为:
TA=TCTS+2×TRTS+PIFS+2×SIFS+3×d 式1
其中,TCTS为CTS帧的发送时长,TRTS为RTS帧的发送时长,点协调帧间隔(PIFS)和短帧间隔(SIFS)参照DCF规范,d为站点间物理信号传播时延的最大值。
图2的判断条件(203),对于半双工发送站进入纯单工传输(204),对于全双工主发送站执行处理步骤(205)。
图2的处理步骤(205),主发送站启动定时器T1等待主接收站试占控制,主接收站通过第二RTS帧选择全双工第二路径的次接收站。次接收站回应CTS帧。主接收站没有待发数据,无需发出第二RTS帧,等待T1超时。如果主接收站未收到次接收站的CTS帧,等待主发送站的数据帧。在该处理步骤中,主发送站接收到第二RTS帧之时清除定时器T1。定时器T1的时长,大于第二轮RTS帧和CTS帧的发送完成时间,参考取值为:
T1=PIFS+TRTS+SIFS+d 式2
其中,PIFS、SIFS、TRTS、TCTS和d的取值同式(1)。
图2的判断条件(206)为T1超时判定,未超时进入到反向或前向数据传输。超时执行处理步骤(208)。
图2的处理步骤(208),主发送站启动定时器T2等待候选次发送站争用。候选次发送站对应于图1所示的站E(107),它仅收到主发送站RTS帧、未收到主接收站CTS帧。候选次发送站可以多于一个。次发送站按图3表示的判定和计算流程向主发送站发送第二RTS帧。主接收站收到第二RTS帧后清除T2定时器,并以第二CTS帧回应。如果主接收到未收到第二RTS帧,或者收到相互干扰的RTS帧,则等待T2超时。定时器T2的时长,大于第二RTS帧和第二CTS帧的发送完成时间,参考取值为:
T2=SIFS+TRTS+d 式3
其中,SIFS、TRTS和d的取值同式(1)。
图2的判断条件(209)为T2超时判定,未超时进入到后向数据传输(210),超时执行纯单工数据传输(204)。
图2的纯单工数据传输(204)由发送站发送数据帧、接收站接收后以ACK帧应答,反向或前向数据传输(207)和后向数据传输(210)由主发送站和次发送站同时发送数据帧、主接收站和次接收站同时以ACK帧确认。
图3描述了主发送站和主接收站之外次站点的处理流程。初始(301)是指次站点未发出RTS帧的状态。判定条件(302)对应首个RTS帧的接收与否,判定条件(303)对应首个CTS帧的接收与否。判定条件(304)对应于图1的站C(105)的情况,不参与全双工第二路径的争用和响应,等待信道空闭后返回初始状态(301)。判定条件(305)对于图1的站D(110),为候选次接收站。处理步骤(306)为候选接收站等待主接收站的试占控制。
图3的判定条件(307),对应图1的站E(107),该站成为候选次发送站。判定条件(307)为是(Y)时,对应于主接收站发送了第二RTS帧、主发送站回应了第二CTS帧,候选次发送站退出争用、等待信道空闲,即执行处理步骤(304)。判定条件(307)为否(N)时,候选次发送站采用概率坚持方法发出第二RTS帧争用全双工第二路径。
图3的判定条件(308),限制候选次发站送只向主发送站发启全双工第二路径争用。处理步骤(309),由各个候选次发送站独立产生统计上互不相关的随机数。判定条件(310)将所得到的随机数与预定阈值相比较,超出该阈值才能发送第二RTS帧。多站点争用的后继处理,如图2的处理步骤(208)及前述说明。
图3的生成随机数的处理步骤(309),可以采用一致分布伪随机数或依硬件状态的随机数生成方法。采用伪随机数生成方法时,不同的候选次发送站使用不同的随机数种子值,以保证统计上相互独立。图3的判定条件(310)所涉预定阈值,可以采用固定配置或依不成功争用的计数进行动态调整。例如,初始预定阈值为0.5,一致分布伪随机数范围在0.0~1.0之间,则候选次发送站以50%的比例争用全双工第二路径。发生一次不成功争用后,候选次发送站将其预定阈值减至0.25,用于减小后继再次争用时的并发数量。
以下针对图1表示的WLAN典型结构为例,说明无线局域网混合双工的多点分布式信道争用的具体过程和吞吐性能的提升潜力。
如果站点A(101)不支持全双工,按处理步骤(202),首个RTS的NAV不预留全双工第二路径的争用时段。无论站点B(102)是否支持全双工,站点A在接收到站点B的CTS帧后,经SIFS延迟后发送数据帧。
站点B发送第二RTS帧的时间是,在发送CTS帧之后延迟PIFS时长,该PIFS大于SIFS。因此,如果站点A不支持全双工,站点B将不会发出第二RTS帧,WLAN正常进入纯单工传输状态。
如果站点A(101)支持全双工,按处理步骤(202),首个RTS的NAV预留了全双工第二路径的争用时长TA。如果站点B(102)不支持全双工、且无候选次发送站争用全双工第二路径,站点A在接收到站点B的CTS帧之后,经TA延迟后,WLAN同样进入单工传输状态。
以上二种情况,表明本发明的争用控制方法可以确保半双工无线站的正常工作。当主发送站不支持全双工时,无线信道的吞吐性能等同于DCF的控制结果。当主发送支持全双工时,因附加预留了全双工信道争用控制时段,在最差情况下,有效吞吐性能略有下降。
设半双工占用信道时长为T0,数据帧长为L0,则有效吞吐量为:
S0=L0/T0 式4
主发送站支持全双工时,因RTS附加了全双工第二路径争用时长TA,因此有效吞吐率为:
S1=L0/(T0+TA) 式5
所以,上述有效吞吐性能下降可用加速比表示:
f=S0/S1=1/(1+TA/T0) 式6
图4描述了全双工站点A(101)和站点B(102)的控制时序。站A发出首个RTS帧(401)。站B接收到该帧(402)后回应首个CTS帧(403),同时A接收到该CTS帧(404),WLAN进入单工数据传输就绪状态。站B经PIFS延迟后,向站A发出第二RTS帧(405)。站A收到第二RTS帧(406)后,回应第二CTS帧(407)。站B接收到第二CTS帧(408)之后,WLAN进行反向双工传输状态。站A和B同时发送数据帧(409和411),同时接收到对方数据帧(410和412),其后同时发送ACK帧(413和415)和接收到ACK帧(414和416)。
图4中,首个CTS之后经TB时长开始数据帧发送,在忽略信号传播延迟时,TB为第二RTS帧与第二CTS帧的发送时长之和,加上PIFS+SIFS时长。相比于半双工传输的时长T0,有效吞吐量为:
S=(L0+L1)/(T0+TB) 式7
其中,L0、T0同式(4),L1为全双工第二路径上站B发送数据的帧长。如果L1=L2,则WLAN吞吐性能的加速比为:
f=S/S0=2/[1+(TB/T0)] 式8
如果数据帧L0=1500字节,参考IEEE 802.11标准,RTS帧按20字节长计,CTS帧长和ACK帧长按14字节长计,忽略SIFS和PIFS时长,则:
T0≈1548×8/BW, 式9
TB≈34×8/BW 式10
其中,BW为物理传输带宽。将式(9)和式(10)代入式(8),得到的吞吐性能提升比约为
f≈2/[1+(34/1548)]=1.96。 式11
对于短数据帧,设L0=64字节,重复以上推算可得加速比约为1.53。
图5描述了全双工站点A(101)、站点B(102)和站点D(110)的前向双工传输的控制时序。站A发送首个RTS帧(501),站B接收(502)。站B回应首个CTS帧(503),站A接收(504)。其后,站B发送第二RTS帧(505)给站D,站D接收(506)。站D回应第二CTS帧(507),站B接收(508),WLAN进入双工传输状态。站B和站A同时发送数据帧(509和511),站D和站B同时接收数据帧(510和512)。数据传输完成之后,站B和站D同时回应ACK(513和515),站A和站B同时接收ACK(514和516)。
图5所示的前向双工传输,其有效吞吐量与图4的情况完全一致。
图6描述了图1站点A(101)、站点B(102)和站点E(107)均支持全双工,且站点E为候选发送站并争用得到全双工第二路径。站A向B发送首个RTS帧(601),站B接收(602),站E侦听到(603)。站B回应首个CTS帧(604),站A接收(605)。站B未占用全双工第二路径,而站E因与B相互隐藏未收到首个CTS帧,站E将经TC时长后启动争用,其中
TC=TRTS+TCTS+2×SIFS+PIFS+2×d 式12
其中,TRTS为RTS帧的发送时长,TCTS和CTS帧的发送时长,d为站间最大信号传播时长。
站E经TC延时后向A发送第二RTS帧(606),站A接收(607)。站A回应第二CTS帧(608),站E接收(609),WLAN进行入后向双工传输。站E和站A同时发送数据帧(610和611),站A和站B同时接收(612和613)。之后,站A和站B同时回应ACK帧(614和615),站E和站A接收(616和617)。
图6中,相比于DCF的信道占用时长T0,所附加的全双工争用时长为TC,相比TB多了一个RTS和一个CTS帧长,即34字节。参照式(7)至式(10),用TC替代式TB,用68(字节)替代式(10)中的34(字节),可得到性能加速比:
f=1.24,L0=64字节, 式13
f=1.92,L0=1500字节。 式14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存在全双工机会情况时,本发明可以使WLAN的有效吞吐性提升,对于短数据帧不小于24%,对应长数据帧可达96%。

Claims (9)

1.一种无线局域网混合双工的多点分布式信道争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使用分布式协调功能的RTS/CTS控制争用共享的无线传输信道,并且在首个RTS帧的时长字段附加全双工第二路径控制的时长值,该值所预留的时段专门用于第二路径的多点接入控制,在该时段内按时间顺序执行主接收站试占和候选次发送站争用,所述试占和争用使用第二轮RTS/CTS帧控制,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主发送站在发送首个RTS帧、并在分布式协调功能所规范的时间内接收到首个CTS帧之后,系统进入单工数据发送就绪状态;
步骤2:单工数据发送就绪时,全双工主发送站启动定时器T1等待主接收站的试占请求,半双工主发送站执行纯单工传输、并在传输完成之后返回初始状态;
步骤3:主接收站通过向次接收站发送第二RTS帧和接收次接收站第二CTS帧进行试占控制,试占成功进行双工传输,试占不成功进行单工传输,并在传输完成后返回初始状态;该控制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启动条件,包括:
步骤3-1:主接收站支持全双工;
步骤3-2:主接收站有待发数据;
步骤3-3:在首个CTS发送之后、分布式协调功能规范的PIFS时长之内未收到主发送站的数据帧;
步骤4:在步骤2启动的定时器T1超时前,全双工主接收站收到第二RTS帧则清除定时器T1,否则在T1超时后启动定时器T2等待候选次发送站的争用控制;
步骤5:候选次发送站在接收到主发送站首个RTS帧后,通过发送第二RTS帧和接收第二CTS帧进行争用控制,争用成功进行双工传输,争用不成功进行单工传输,并在传输完成后返回初始状态;该控制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启动条件,包括:
步骤5-1:候选次发送站支持全双工;
步骤5-2:候选次发送站有待发数据给主发送站;
步骤5-3:在接收到首个RTS帧之后、T3时长之内未接收到主发送站的数据帧或CTS帧;
步骤5-4:候选次发送站独立生成随机数,其值大于预定阈值;
步骤6:在步骤4启动的定时器T2超时前,主接收站收到第二RTS帧则清除定时器T2,否则在T2超时后进行单工传输、并在传输完成后返回初始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局域网混合双工的多点分布式信道争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混合双工是指无线局域网中部分站点仅支持半双工、部分站点支持全双工,多点分布式是指所述方法适用于二个以上站点以对等方式参与信道争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局域网混合双工的多点分布式信道争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主发送站是指发出首个RTS,即(请求发送)帧、并接收到首个CTS,即(清除发送)帧的无线局域网站点,所述主接收站是指接收到首个RTS帧、并按分布式协调功能的规范要求完成首个CTS帧发送的站点,所述候选次发送站是指除主接收站之外所有接收到首个RTS帧、但在分布式协调功能所规范的时间内未收到首个CTS帧的站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局域网混合双工的多点分布式信道争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次接收站是指,接收到首个CTS帧的所有站点,包含主发送站;除主发送站之外的其它次站点,如果接收到首个RTS帧和首个CTS,则不响应主接收站发送的第二RTS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局域网混合双工的多点分布式信道争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首个RTS帧的附加全双工第二路径控制的时长值,其特征时间为:
TCTS+2×TRTS+PIFS+2×SIFS+3×d
其中,TCTS为CTS帧的发送时长,TRTS为RTS帧的发送时长,PIFS和SIFS为点协调帧间隔和短帧间隔的时长,d为站点间物理信号传播时延的最大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局域网混合双工的多点分布式信道争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2所述定时器T1,其特征时长值为:
PIFS+TRTS+SIFS+d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局域网混合双工的多点分布式信道争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4所述定时器T2,其特征时长值为:
SIFS+TRTS+d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局域网混合双工的多点分布式信道争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5-3所述的时长T3,其特征时长值为:
PIFS+2×SIFS+TRTS+TCTS+2×d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局域网混合双工的多点分布式信道争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5-4所述随机数由候选次发送站独立产生,所述预定阈值可选固定设置或者依不成功争用的累计数计算确定。
CN201510976620.3A 2015-12-23 2015-12-23 一种无线局域网混合双工的多点分布式信道争用方法 Active CN1055549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76620.3A CN105554902B (zh) 2015-12-23 2015-12-23 一种无线局域网混合双工的多点分布式信道争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76620.3A CN105554902B (zh) 2015-12-23 2015-12-23 一种无线局域网混合双工的多点分布式信道争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54902A CN105554902A (zh) 2016-05-04
CN105554902B true CN105554902B (zh) 2019-07-12

Family

ID=55833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76620.3A Active CN105554902B (zh) 2015-12-23 2015-12-23 一种无线局域网混合双工的多点分布式信道争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549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1923A (zh) * 2017-04-24 2017-08-18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带内全双工通信的探测及争用解决方法
JP6878224B2 (ja) * 2017-09-15 2021-05-26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7680615A (zh) * 2017-09-25 2018-02-09 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一种话音信号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2584405B (zh) * 2020-11-28 2023-01-31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无线网络中的多用户全双工信道接入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0859A (zh) * 2014-11-26 2015-01-2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基于ap控制的竞争与分配相结合的mac接入方法
CN104581979A (zh) * 2014-12-23 2015-04-29 江苏中兴微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公平竞争的rts碰撞解决方法
CN105142185A (zh) * 2015-08-05 2015-12-09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信道争用与集中调度的全双工mac的数据交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0859A (zh) * 2014-11-26 2015-01-2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基于ap控制的竞争与分配相结合的mac接入方法
CN104581979A (zh) * 2014-12-23 2015-04-29 江苏中兴微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公平竞争的rts碰撞解决方法
CN105142185A (zh) * 2015-08-05 2015-12-09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信道争用与集中调度的全双工mac的数据交换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Survey of In-Band Full-Duplex Transmi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Y and MAC Layers;Dongkyu Kim;Haesoon Lee;《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 Tutorials》;20150212;全文
Medium access control design for full duplex wireless systems: challenges and approaches;Karaputugala Madushan Thilina;Hina Tabassum;《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150514;全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54902A (zh) 2016-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58735B (zh) 基于tdma的长传播时延无线链路时隙分配方法
RU2547137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по протоколу обрат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в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локальной сети
CN102695287B (zh) 一种vanet媒体接入控制方法
JP5951648B2 (ja) 上りリンク多重ユーザ多重入出力チャネルアクセスのためのアクセスポイント及び端末の通信方法
CN105554902B (zh) 一种无线局域网混合双工的多点分布式信道争用方法
CN110248416B (zh) 一种远距离tdma移动自组织网络中的分布式动态时隙分配方法
CN102056325B (zh) 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的多址接入方法
US20120002634A1 (en) Method of allocating radio resource
Zhou et al. Enhanced random access and beam training for millimeter wave wireless local networks with high user density
CN10368704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6416412A (zh) 用于同时数据传送和接收的无线通信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无线通信装置
TWI589174B (zh) 用於無線區域網路中多接取點之合作傳輸系統及其方法
JP2013531404A (ja) マルチユーザマルチ入出力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のマルチユーザ送信機会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1651969B (zh) 基于时分多址(tdma)的功率控制认知mac协议的实现方法
CN102036389B (zh) 基于多信道分集的认知mac协议的实现方法
CN104053243B (zh) 无线局域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2300257A (zh) 无线自组网中基于信道预约机制的多信道多址接入方法
CN105722236A (zh) 一种蜂窝网络中支持全双工d2d通信的资源分配方法
US1002171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radio
CN106572489B (zh) 一种基于多bss关联的接入与传输方法
CN108173638A (zh) 无线通信中集中式同时同频全双工mac协议和方案
CN105744641A (zh) 一种适用于无线mesh网络的定向时分链路调度方法
CN105142185A (zh) 基于信道争用与集中调度的全双工mac的数据交换方法
Zhang et al. Cooperative and opportunistic transmission for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CN106936557B (zh) 一种无线信道资源分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