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54137B - 一种备份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备份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54137B
CN105554137B CN201510982298.5A CN201510982298A CN105554137B CN 105554137 B CN105554137 B CN 105554137B CN 201510982298 A CN201510982298 A CN 201510982298A CN 105554137 B CN105554137 B CN 1055541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ackup
application program
server
con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822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54137A (zh
Inventor
杨继鑫
潘全新
薛依琳
李良
王熙
王新
刘京京
葛均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8229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541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54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413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111559 priority patent/WO201710796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541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41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5Conversion or adaptation of application format or content
    • H04L67/5651Reducing the amount or size of exchanged application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备份系统及方法。其中备份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用于在备份应用程序时,向应用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其中,查询请求中携带了待备份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应用服务器,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查询请求,并向第一终端返回查询请求应答,其中,查询请求应答中携带有指示待备份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是否存储在应用服务器上的指示信息;第一终端还用于根据指示信息,禁止将安装包存储在应用服务器上的待备份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安装包上传给备份服务器,将第一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上传给备份服务器;备份服务器,用于保存第一终端上传的相关信息与第一终端登录时使用的用户标识的第一关联关系。

Description

一种备份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及互联网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备份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在终端的操作系统更新或刷机时,为了保证在操作系统更新或刷机可以快速的安装之前安装的应用程序(APP),在操作系统更新或刷机前,可以将应用程序备份到服务器中,在操作系统更新或刷机之后,再从服务器将备份的应用程序还原到终端。
在相关技术中,在进行应用程序备份时,通常采用的方案是将应用程序的所有数据包(包括安装包,例如,Android系统中的apk数据包)上传到服务器,在还原时,再从服务器下载到终端进行安装。采用这种备份方法,由于应用程序的安装包的数据量比较大,如果一次备份的应用程序较多,则要占用很上的上传时间以及数据流量,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备份系统及方法。
依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备份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用于在备份应用程序时,向应用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其中,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了待备份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所述应用服务器,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查询请求,并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查询请求应答,其中,所述查询请求应答中携带有指示所述待备份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是否存储在所述应用服务器上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禁止将安装包存储在所述应用服务器上的待备份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安装包上传给备份服务器,将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上传给所述备份服务器;所述备份服务器,用于保存所述第一终端上传的相关信息与所述第一终端登录时使用的用户标识的第一关联关系。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存储服务器,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将安装包没有存储在所述应用服务器上的待备份的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以及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上传给所述备份服务器;所述备份服务器还用于将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存储服务器保存,并保存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在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地址与所述用户标识的第二关联关系;所述存储服务器,用于保存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
可选地,所述相关信息包括:版本信息和检验数据。
可选地,所述相关信息还包括:用户数据;所述备份服务器还用于将所述用户数据发送给所述存储服务器保存,将所述用户数据在所述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地址保存到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中。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二终端用于向所述备份服务器发送第一备份还原请求,请求备份的应用程序;所述备份服务器还用于判断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是否存储在所述存储服务器中,如果是,则从所述存储服务器获取所述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将所述应用程序的安装包返回给所述第二终端,否则,获取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并将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返回给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向所述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二备份还原请求,请求下载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其中,所述第二备份还原请求中携带的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
可选地,所述应用服务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备份还原请求,查找所述应用服务器保存所有版本的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并判断查找到的所述应用程序中是否有比所述备份版本更新的版本,如果是,则将查找到的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可选地,在所述相关信息包括用户数据的情况下,所述应用服务器通过以下方式将查找到的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从查找到的所述应用程序中选择与所述用户数据兼容的最新版本,将所述与所述用户数据兼容的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或者,从查找到的所述应用程序中选择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判断所述用户数据与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是否兼容,如果不兼容,则将所述用户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与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匹配的数据格式,将转换后的所述用户数据与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否则,直接将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
可选地,所述备份服务器还用于接收第一移动终端上传的备份数据包,根据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使用的数据格式,从所述备份数据包中提取备份的数据,以及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请求所述备份数据包的数据还原请求,按照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使用的数据格式,重写提取所述备份的数据,得到还原数据包,并将所述还原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可选地,还包括:同步服务器,其中,所述同步服务器,用于获取第一终端内发生改变的预设类信息的内容,检测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同一用户标识登录的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是否一致,在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下,更改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使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一致。
可选地,所述同步服务器通过以下方式更改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在确定获取的所述内容在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的基础上有增加情况下,将增加的内容与所述预设类信息的格式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在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在获取的所述内容的基础上有增加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指令,指示所述第二终端删除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增加的内容。
可选地,所述同步服务器在预设周期到达时或在检测到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同一用户标识的第二终端登录时,启动检测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同一用户标识登录的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是否一致。
可选地,还包括:身份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携带用户标识的登录请求,根据用户标识生成身份验证码,将所述身份验证码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备份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在备份应用程序时,向应用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其中,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了待备份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
所述应用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查询请求,并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查询请求应答,其中,所述查询请求应答中携带有指示所述待备份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是否存储在所述应用服务器上的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禁止将安装包存储在所述应用服务器上的待备份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安装包上传给备份服务器,将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上传给所述备份服务器;
所述备份服务器保存所述第一终端上传的相关信息与所述第一终端登录时使用的用户标识的第一关联关系。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将安装包没有存储在所述应用服务器上的待备份的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以及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上传给所述备份服务器;
所述备份服务器将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存储服务器保存,并保存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在所述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地址与所述用户标识的第二关联关系;
所述存储服务器保存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
可选地,所述相关信息包括:版本信息和检验数据。
可选地,所述相关信息还包括:用户数据;
所述备份服务器将所述用户数据发送给所述存储服务器保存,将所述用户数据在所述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地址保存到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中。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二终端向所述备份服务器发送第一备份还原请求,请求备份的应用程序;
所述备份服务器判断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是否存储在所述存储服务器中,如果是,则从所述存储服务器获取所述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将所述应用程序的安装包返回给所述第二终端,否则,获取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并将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返回给所述第二终端;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向所述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二备份还原请求,请求下载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其中,所述第二备份还原请求中携带的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应用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二备份还原请求,查找所述应用服务器保存所有版本的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并判断查找到的所述应用程序中是否有比所述备份版本更新的版本,如果是,则将查找到的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可选地,在所述相关信息包括用户数据的情况下,所述应用服务器通过以下方式将查找到的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从查找到的所述应用程序中选择与所述用户数据兼容的最新版本,将所述与所述用户数据兼容的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或者,
从查找到的所述应用程序中选择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判断所述用户数据与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是否兼容,如果不兼容,则将所述用户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与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匹配的数据格式,将转换后的所述用户数据与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否则,直接将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备份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上传的备份数据包,根据所述第一终端使用的数据格式,从所述备份数据包中提取备份的数据,以及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请求所述备份数据包的数据还原请求,按照所述第二终端使用的数据格式,重写提取所述备份的数据,得到还原数据包,并将所述还原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同步服务器获取第一终端内发生改变的预设类信息的内容,检测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同一用户标识登录的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是否一致,在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下,更改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使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一致。
可选地,所述同步服务器通过以下方式更改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
在确定获取的所述内容在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的基础上有增加情况下,将增加的内容与所述预设类信息的格式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在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在获取的所述内容的基础上有增加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指令,指示所述第二终端删除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增加的内容。
可选地,所述同步服务器在预设周期到达时或在检测到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同一用户标识的第二终端登录时,启动检测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同一用户标识登录的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是否一致。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身份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携带用户标识的登录请求,根据用户标识生成身份验证码,将所述身份验证码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备份应用程序时,终端先查询应用服务器中是否存储有待备份的应用程序,如果存储有,则终端不向备份服务器上传待备份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只将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上传给备份服务器,减小了上传的数据量,缩短了应用程序备份所需的时间,节约了应用程序备份所花费的数据流利,提高了用户体验。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备份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备份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备份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备份系统的架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五的备份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备份系统。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备份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备份系统至少包括:第一终端100、应用服务器102和备份服务器104。
其中,第一终端100,用于在备份应用程序时,向应用服务器102发送查询请求,其中,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了待备份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所述应用服务器102,用于接收第一终端100发送的查询请求,并向所述第一终端100返回查询请求应答,其中,所述查询请求应答中携带有指示所述待备份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是否存储在所述应用服务器102上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终端100还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禁止将安装包存储在所述应用服务器102上的待备份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安装包上传给备份服务器104,将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上传给所述备份服务器104;所述备份服务器104,用于保存所述第一终端100上传的相关信息与所述第一终端100登录时使用的用户标识的第一关联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100在备份应用程序时,先查询待备份的应用程序是否存储应用服务器102中,对于安装包存储在应用服务器102的第一应用程序,则不上传该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到备份服务器104,只将该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上传到备份服务器104,从而减少了上传的数据量,节约了备份的时间,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如图1所示,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服务器106,所述第一终端100还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将安装包没有存储在所述应用服务器102上的待备份的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以及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上传给所述备份服务器104;所述备份服务器104还用于将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存储服务器106保存,并保存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在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地址与所述用户标识的第二关联关系;所述存储服务器106,用于保存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即对于安装包没有存储在应用服务器102的第二应用程序,第一终端100将该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及相关信息上传给备份服务器104。通过该可选实施方式,可以保证在备份时只上传应用服务器102中没有的应用程序,以在保证有效备份的同时,节约备份时间。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终端100可能一次性需要备份多个应用程序,查询请求中可以包括该多个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应用服务器102可以同时返回指示该多个应用程序的安装包是否存储在应用服务器10的指示信息,对于安装包存储在应用服务器102的第一应用程序,第一终端100只将这类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上传给备份服务器104,不将这类应用程序的安装包上传至备份服务器104。对于安装包没有存储在应用服务器102的第二应用程序,第一终端100将该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及相关信息上传给备份服务器104。从而可以保证在备份时只上传应用服务器102中没有的应用程序,以在保证有效备份的同时,节约备份时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版本信息和检验数据。在还原时,可以参考备份的版本信息选择合适的版本。另外,根据校验数据,可以对终端上传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进行完整性校验,以保证上传的安装包的数据完整性,在备份还原时,也可以根据该校验数据对还原的应用程序进行完整性校验。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相关信息还可以包括:用户数据;所述备份服务器104还用于将所述用户数据发送给所述存储服务器106保存,将所述用户数据在所述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地址保存到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中。即用户使用待备份的应用程序产生的用户数据进行备份,例如,用户使用QQ产生的聊天记录,用户使用微信产生的聊天记录、朋友圈分享的信息等。采用该可选实施方案,在还原应用程序时,可以将相应的用户数据一起还原给用户,提高用户体验。
在备份还原时,备份服务器104将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在存储服务器106的存储地址发送给第一终端,第一终端根据该存储地址,可以从存储服务器106中下载该应用程序安装包。或者,备份服务器104也可以根据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在存储服务器106的存储地址获取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在将获取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第一终端100,具体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具体应用中,对于同一个用户上传的备份信息,备份服务器104可以将终端上传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相关信息以及安装包的存储地址一起关联保存。
在上述可选实施方案中,可选地,在还原时,如果用户备份的应用程序版本不是最新版本,可以将新的版本还原给用户,避免了用户还原后还要更新版本所导致的空口流量消耗,提高用户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备份的信息中还包括用户数据,则可以进一步判断备份的用户数据的格式与当前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格式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则还可以进一步将备份的用户数据转换为相应的格式,然后再还原给终端,避免将用户数据还原给用户时由于用户数据的版本与应用程序的版本不一致而导致用户无法查看用户数据的问题。具体可以参见后续实施例二的描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第一终端100启动备份可以是用户手动触发,也可以是事件触发。即第一终端100可以是在接收到输入的备份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时,向应用服务器102发送查询请求。具体地,用户可以通过键盘、按键或可控触摸屏输入;或者,第一终端100也可以检测到发生预定的触发事件时,向应用服务器102发送查询请求。触发事件可以由用户预先设定好,例如,用户可以设置在更新系统前进行备份,则在需要更新系统时,进行应用程序备份。具体的触发事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具体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为了保证用户安全,如图1所示,该系统还可以包括身份服务器(ID服务器)108,第一终端100还用于向ID服务器发送携带用户标识的登录请求,ID服务器108在接收到用户的请求后,为用户生成一个身份验证码,并下发给第一终端100。第一终端100在接收到该身份验证码之后,获取该身份验证码,在向应用服务器102发送查询请求时,向应用服务器102提交该身份验证码,应用服务器可以与ID服务器配合实现对该身份验证码的验证,验证通过之后,才允许第一终端100查询应用服务器102中是否保存有待备份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如果验证不通过,则拒绝终端的请求。同样,第一终端100在向备份服务器104上传备份数据时,也需要向备份服务器提交该身份验证码,备份服务器104与ID服务器108配合对该身份验证码进行验证,验证通过之后,才接收第一终端102上传的备份数据,如果验证不通过,则拒绝第一终端100上传的备份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ID服务器108可以通过短信向第一终端100下发身份验证码,第一终端100可以自动获取短信中的验证码。具体地,第一终端100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自动获取短信中的验证码:
步骤1,获取第一终端100的操作系统的平台签名。例如,第一终端100可以运行预先在操作系统的系统服务(SystemServer)组件中注入的可执行文件,获取平台签名,即在操作系统的SystemServer组件中注入可执行文件,通过运行该可执行文件,可以获取到操作系统的平台签名。或者,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100也可以通过刷入恢复(recovery)分区,通过分区的一些程序获取高权限,具体可以为在ramdisk中设置一个模块,用于扫描操作系统分区,扫描后查看操作系统的平台签名。
步骤2,基于获取平台签名,获取读取短消息内容的权限。在获取到平台签名之后,可以利用获取到的操作系统的平台签名对应用进行重新签名,从而使得应用获取操作系统相应的权限,在本实施例中,相应的权限是指获取读取短消息内容的权限)。
步骤3,基于获取的获取读取短消息内容的权限获取第一终端100接收到的短消息中的验证码。在具体应用中,第一终端100可以基于获取的权限,调用获取短消息内容的应用程序接口(API),从第一终端100的数据库中读取到第一终端100接收到的短消息的内容,然后从短消息的内容中获取到所述验证码。在本实施例中,获取短消息内容的API属于高级别的API,必须是具有系统权限的应用才能调用这类API,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平台签名获取对应的权限,以调用该API获取短消息的内容。第一终端100在获取到验证码之后,还可以将获取的验证码输入到需要填写该验证码的对话框中,从而实现短信验证码的自动填写,提高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各个服务器的功能不同,将应用服务器102、备份服务器104、存储服务器103及ID服务器108分开设置,但并不限于此,在具体应用中,也可以将合并为同一服务器。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备份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备份系统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终端200。其中,第二终端200与第一终端100可以是相同的终端,也可以是不同的终端,具体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终端200用于向备份服务器104请求备份的应用程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终端200用于向应用服务器102发送携带有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的第一备份还原请求,请求下载备份的应用程序,其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及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版本信息。应用服务器102用于接收第二终端200发送的携带有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的第一备份还原请求,其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及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版本信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查找所述应用服务器102保存的应用程序;并判断查找到的所述应用程序中是否有比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版本更新版本;如果是,则将查找到的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200。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备份还原系统中,应用服务器102在接收第二终端200的备份还原请求时,查找本地是否存储有比请求还原的应用程序的版本更新(或者也可以称为更高)的版本,如果有,则将查找到的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第二终端200,从而使得第二终端200在应用备份还原时即可获得新版本的应用程序,避免用户在备份还原后还需要再次下载新版本的应用程序,节约了用户的时间和流量花费,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相关信息还可以包括: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用户数据。则应用服务器102在还原备份的应用程序时,为了保证该用户数据还可以,可以有以下两种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一:应用服务器从查找到的所述应用程序中选择与所述用户数据兼容的最新版本,然后将与用户数据兼容的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200。即在该实现方式中,以用户数据为标准,按照用户数据适合的版本为第二终端200选择应用程序版本,使得第二终端200安装还原的应用程序后可以兼容之前备份的用户数据。在该实现方式中,与用户数据兼容的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可能就是备份的应用程序。
实现方式二:应用服务器102从查找到的所述应用程序中选择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然后判断所述用户数据与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是否兼容;如果不兼容,则将所述用户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与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匹配的数据格式,将转换后的所述用户数据与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200;否则,直接将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200。即该实现方式中,保证向第二终端200发送的为最新版的应用程序,为了保证用户备份的用户数据可用,改变用户数据的格式,使其能与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兼容。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存储服务器106用于存储用户备份的数据,即在该可选实施方式中,存储服务器106只作存储使用。备份服务器104用于处理与备份相关的事务,在第二终端200向应用服务器102发送第一备份还原请求之前,所述第二终端200还用于向备份服务器104发送第二备份还原请求,请求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所述备份服务器104用于确定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是否存储在存储服务器106,在没有存储在存储服务器106的情况下,备份服务器104获取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并将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返回给所述第二终端200;所述第二终端200还用于接收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并在接收到所述相关信息之后,向所述应用服务器102发送所述第一备份还原请求。
在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中,备份服务器104中可以存储一个表(list),该表可以在用户备份应用程序时建立,该表中可以记录用户上传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索引信息,该索引信息包括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版本信息、以及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是否存储在所述存储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在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存储在所述存储服务器的情况下,索引信息还可以包括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存储在所述存储服务器的地址,以及在用户上传的数据还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用户数据的情况下,索引信息还可以包括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用户数据存储在所述存储服务器的地址,或者,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用户数据也可以作为索引信息的一部分存储在备份服务器104中,具体本实施例不作限定。通过该可选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基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备份服务器104用于确定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是否存储在存储服务器106可以包括:备份服务器104获取在备份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时记录的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索引信息,其中,所述索引信息包括: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版本信息、以及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是否存储在所述存储服务器的标识信息;根据所述索引信息,确定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没有存储在所述存储服务器106。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第二终端200请求下载还原的应用程序为同一用户上传备份的应用程序。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第二终端200可以在向备份服务器104发送第二备份还原请求时,在该第二备份还原请求中携带身份认证信息,或者在发送第二备份还原请求之前,先向备份服务器104发送身份认证信息,备份服务器104对该身份认证信息进行校验,校验通过之后,备份服务器104与第二终端200进行交互,例如,向客户端推送备份的应用程序的还原页面等。在本实施例中,身份证认证信息可以是第二终端200从ID服务器108获取的,具体地,第二终端200可以向ID服务器108提供用户标识信息,ID服务器108在接收到用户的请求后,为用户生成一个身份验证码(即身份认证信息),并下发给第二终端200。第二终端200在接收到该身份验证码之后,获取该身份验证码,第二终端200在第二备份还原请求中或发第二备份还原请求之前,将该身份验证码发送给备份服务器104。其中,备份服务器104对该身份验证码进行校验时,可以与ID服务器进行交互,对该身份验证码是否有效进行验证,从而完成验证,具体验证过程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终端200上传备份的应用程序时,第二终端200向应用服务器102发送查询请求,其中,该查询请求中携带了待备份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应用服务器102接收到该请求后,根据该标识信息进行查询,并将查询结果返回给第二终端200,第二终端200接收应用服务器102返回的查询请求应答,其中,该查询请求应答中携带有指示待备份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是否存储在应用服务器102上的指示信息。将第二终端200根据上述指示信息,禁止将安装包存储在应用服务器102上的待备份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安装包上传给备份服务器104,且将第一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上传给备份服务;将安装包没有存储在应用服务器102上的待备份的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以及第二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上传给备份服务器104。即对于安装包没有存储在应用服务器102的第二应用程序,第二终端200将该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及相关信息上传给备份服务器104。通过该可选实施方式,可以保证在备份时只上传应用服务器102中没有的应用程序,以在保证有效备份的同时,节约备份时间。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备份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备份系统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终端30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100用于向备份服务器104上传备份数据包;第二终端300用于向备份服务器104发送数据还原请求,请求所述备份数据包;备份服务器104用于接收第一终端100上传的备份数据包,并根据第一终端100使用的数据格式,从备份数据包中提取备份的数据,然后按照第二终端300使用的数据格式,重写提取的备份的数据,得到还原数据包,将还原数据包返回给第二终端300,第二终端300接收备份服务器104返回的还原数据包。即在本实施例中,还原数据包中的数据与备份数据包的数据一样,不同的只是数据格式。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备份服务器104在接收到第一终端100上传的备份数据包后,根据第一终端100使用的数据格式,从备份数据包中提取备份的数据,在向第二终端300发送还原数据包时,将提取的数据按照第二终端300使用的数据格式进行重写,将重写后的数据包发送给第二终端300,从而使用第二终端300可以识别下载的备份数据,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跨移动终端备份还原存在的还原的数据不可识别的问题,保证了用户的使用,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备份服务器104可以是在接收到第一终端100上传的备份数据包之后,即从备份数据包中提取备份的数据,也可以是在接收到第二终端300发送的数据还原请求之后,再从备份数据包中提取备份的数据,具体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另外,如果备份服务器104是在接收到第一终端100上传的备份数据包之后,即从备份数据包中提取备份的数据,则备份服务器104可以将提取的数据按照预设的格式保存,例如,备份服务器104可以将提取的备份的数据按照备份服务器104所在的系统的格式保存,例如,360手机助手的服务器可以将提取的备份的数据按照360手机助手使用的格式保存。在接收到第二终端300发送的数据还原请求之后,获取第二终端300使用的数据格式,将提取的备份的数据转换为第二终端300使用的数据格式。
例如,假设第一终端100使用的通讯录格式如表1所示,第二终端300使用的通讯录格式如表2所示。第一终端100上传的备份数据包为以华为手机的通讯录格式保存的联系人信息,备份服务器104接收到该备份数据包之后,按照表1所示的通讯录格式,去掉包头,从各个联系的姓名、电话、以及地址对应字段中提取备份的联系人的姓名、电话、及地址,然后将这些信息填写到表2所示的通讯录格式的对应字段,加上表2所示的包头和包尾,得到还原数据包。
表1.
表2.
字段含义 包头 联系人姓名 电话号码一 地址 校验信息 包尾
占用字节 16 128 128 256 8 8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第一终端100在上传备份数据包时,需要先登录备份服务器104,在登录备份服务器104之前,为了保证用户的账户安全,避免恶意攻击,备份服务器104可以向第一终端100发送验证码,第一终端100在登录时携带该验证码,备份服务器104对该验证码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允许第一终端100登录。因此,在该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100还用于向备份服务器104发送验证码获取请求,其中,验证码获取请求中携带有用户标识(UID),例如,可以在客户端的登录界面设置一个获取验证码的按钮,用户在输入用户标识之后,点击该按钮,即向备份服务器104发送验证码获取请求。备份服务器104还用于接收该验证码获取请求,根据验证码获取请求中携带的用户标识,生成第一验证码并将所述第一验证码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100;第一终端100还用于接收并获取第一验证码,然后向备份服务器104发送登录请求,其中,所述登录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第一验证码和所述用户标识;备份服务器104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登录请求,对所述登录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第一验证码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返回登录成功响应。通过该可选实施方式,可以确保上传备份数据包的用户的身份,并且方便对用户上传的备份数据包进行管理。
相应的,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第二终端300在发送数据还原请求之前,也需要先登录备份服务器104,在登录备份服务器104时,为了保证用户的账户安全,避免恶意攻击,备份服务器104可以向第二终端300发送验证码,第二终端300在登录时携带该验证码,备份服务器104对该验证码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允许第二终端300登录。因此,在该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终端300还用于向备份服务器104发送验证码获取请求,其中,验证码获取请求中携带有用户标识(UID),例如,可以在客户端的登录界面设置一个获取验证码的按钮,用户在输入用户标识之后,点击该按钮,即向备份服务器104发送验证码获取请求。备份服务器104还用于接收该验证码获取请求,根据验证码获取请求中携带的用户标识,生成第二验证码并将所述第二验证码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300;第二终端300还用于接收并获取第二验证码,然后向备份服务器104发送登录请求,其中,所述登录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第二验证码和所述用户标识;备份服务器104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登录请求,对所述登录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第二验证码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向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返回登录成功响应。通过该可选实施方式,可以确保请求还原的用户与上传备份数据包的用户为同一用户,确保用户上传的备份数据的安全。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备份服务器104可以通过短消息向第一终端100和/或第二终端300发送验证码,即备份服务器104根据所述用户标识,向所述第一终端100和/或第二终端300发送短消息,其中,所述短消息中携带有所述验证码。第一终端100和/或第二终端300可以自动获取短信中的验证码。具体地,第一终端100和/或第二终端300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自动获取短信中的验证码:
步骤1,获取第一终端100和/或第二终端300的操作系统的平台签名。例如,第一终端100和/或第二终端300可以运行预先在操作系统的系统服务(SystemServer)组件中注入的可执行文件,获取平台签名,即在操作系统的SystemServer组件中注入可执行文件,通过运行该可执行文件,可以获取到操作系统的平台签名。或者,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100和/或第二终端300也可以通过刷入恢复(recovery)分区,通过分区的一些程序获取高权限,具体可以为在ramdisk中设置一个模块,用于扫描操作系统分区,扫描后查看操作系统的平台签名。
步骤2,基于获取的平台签名,获取读取短消息内容的权限。在获取到平台签名之后,可以利用获取到的操作系统的平台签名对应用进行重新签名,从而使得应用获取操作系统相应的权限,在本实施例中,相应的权限是指获取读取短消息内容的权限)。
步骤3,基于获取的读取短消息内容的权限,获取第一终端100和/或第二终端300接收到的短消息中的验证码。在具体应用中,第一终端100和/或第二终端300可以基于获取的权限,调用获取短消息内容的应用程序接口(API),从第一终端100和/或第二终端300的数据库中读取到第一终端100和/或第二终端300接收到的短消息的内容,然后从短消息的内容中获取到所述验证码。在本实施例中,获取短消息内容的API属于高级别的API,必须是具有系统权限的应用才能调用这类API,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平台签名获取对应的权限,以调用该API获取短消息的内容。第一终端100和/或第二终端300在获取到验证码之后,还可以将获取的验证码输入到需要填写该验证码的对话框中,从而实现短信验证码的自动填写,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上可选实施方案中,备份服务器104在对第一终端100和/或第二终端300发送的验证码验证通过之后,可以向第一终端100和/或第二终端300返回登录成功响应。具体地,备份服务器104可以向第一终端100和/或第二终端300推送显示界面。例如,推送给第一终端100可以是该用户在备份服务器104开通的某些功能的显示界面,还可以包括该用户在备份服务器104保存的设置,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系统确定;推送给第二终端300的显示界面可以显示与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备份数据的相关信息,用户可以选择需要还原的备份数据,并向备份服务器104提交数据还原请求,请求需要还原的备份数据。通过这种可选实施方式,可以方便用户上传备份数据以及选择需要还原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中,虽然将服务器侧所有实现的功能均由备份服务器104实现,但实际应用中,服务器侧也可以根据功能,将备份服务器104划分为多种不同的服务器,例如,可以由一个ID服务器108在用户登录时为用户生成验证码,并发送给相应的移动终端,由备份服务器处理移动终端发送的备份请求和还原请求,而用户上传的备份数据可以存储在存储服务器中,具体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第一终端100和第二终端300为不同的移动终端,且第一终端100和第二终端300可以为相同类型的移动终端,也可以为不同类型的移动终端,备份服务器104在接收到第二终端300发送的数据还原请求时,可以先判断第二终端300使用的数据格式与第一终端100使用的数据格式是否相同,在不相同的情况下,才重写备份的数据,否则,直接将第一终端100上传的备份数据包下发给第二终端300。或者,备份服务器104也可以在接收到第一终端100上传的备份数据包后,将备份的数据重写为备份服务器104所在的系统使用的数据格式,在接收第二终端300发送的数据还原请求时,按照第二终端300使用的数据格式重写备份的数据。通过该可选实施方式,可以扩展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应用场景。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备份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联系人信息、短消息、通话记录、以及图片。
实施例四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备份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备份系统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同步服务器402和第二终端4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100用于在预设类信息的内容发生改变时,向同步服务器402发送发生改变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同步服务器402用户获取第一终端内发生改变的预设类信息的内容,检测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100同一用户标识登录的第二终端400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是否一致;在所述第二终端400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下,更改所述第二终端400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使所述第二终端400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一致。第二终端400,用于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100相同的用户标识登录,接收所述同步服务器402的更改。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在第一终端100的预设类信息的内容发生改变时,同步服务器402获取发生改变的预设类信息的内容,然后检测与第一终端100的用户标识相同的第二终端400的该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内容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进行同步,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同一用户的其它终端无法及时获取用户在另一终端上做出的改变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同步服务器402可以根据第一终端100中的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第二终端400中的预设类信息的内容的不同差异,第二终端400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例如,在确定获取的所述内容在所述第二终端400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的基础上有增加情况下,将增加的内容与所述预设类信息的格式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400,例如,第一终端100接收到一条新的短信,同步服务器402发现第二终端400上并没有该条短信,则可以将该短信发送给第二终端400,使得第二终端400上也具有该条短信。
或者,在确定第二终端400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在获取的所述内容的基础上有增加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终端400发送指令,指示所述第二终端400删除所述第二终端400内存储的增加的内容。例如,用户在使用第一终端100时,删除了其中的一条短信,同步服务器402通过比较发现第二终端400上多了该条短信,则可以向第二终端400发送指令,指示第二终端400删除该条短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户允许的情况下,第二终端400根据同步服务器402的指示删除相应的内容,如果用户不允许,例如,用户设置不允许同步的时候删除本机中保存的短信,则第二终端400在接收到同步服务器402发送的指示时,不删除比第一终端100多出来的短信。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同步服务器402可以时间触发检测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同一用户标识登录的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是否一致例如,可以设置同步服务器402以一定周期检测(例如,每15分钟),则在预定周期到达时,同步服务器402检测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同一用户标识登录的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是否一致。或者,也可以是事件触发检测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同一用户标识登录的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是否一致,例如,可以是在检测到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同一用户标识的第二终端登录,检测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同一用户标识登录的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是否一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以有其它触发方式,具体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预设类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之一:短消息、通话记录、图片、以及联系人信息。例如,第一终端100可以在拍摄到一张照片后,向同步服务器402发送通知,同步服务器402获取第一终端100中的照片,再检测第一终端100中的照片与第二终端400中的照片是否一致,检测结果是第二终端400中没有该新拍摄的照片,则同步服务器402将该新拍摄的照片发送给第二终端400,存储到第二终端400的相册中。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可以在第一终端100中的信息发生改变时,将更新同步到第二终端400中,从而使得用户可以及时通过第二终端400获取到更新后的信息,提高用户的体验。
实施例五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备份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对应于上文实施例一所示的备份系统。参见图5,该方法至少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502至步骤S508。
步骤S502,第一终端在备份应用程序时,向应用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其中,该查询请求中携带了待备份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
步骤S504,应用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查询请求,并向第一终端返回查询请求应答,其中,查询请求应答中携带有指示待备份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是否存储在应用服务器上的指示信息;
步骤S506,第一终端根据指示信息,禁止将安装包存储在应用服务器上的待备份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安装包上传给备份服务器,将第一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上传给备份服务器;
步骤S508,备份服务器保存第一终端上传的相关信息与第一终端登录时使用的用户标识的第一关联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备份应用程序时,终端先查询应用服务器中是否存储有待备份的应用程序,如果存储有,则终端不向备份服务器上传待备份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只将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上传给备份服务器,减小了上传的数据量,缩短了应用程序备份所需的时间,节约了应用程序备份所花费的数据流利,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第一终端100还可以根据指示信息,将安装包没有存储在应用服务器102上的待备份的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以及第二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上传给备份服务器104;备份服务器104将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存储服务器106保存,并保存第二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在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地址与用户标识的第二关联关系;存储服务器106保存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即对于安装包没有存储在应用服务器102的第二应用程序,第一终端100将该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及相关信息上传给备份服务器104。通过该可选实施方式,可以保证在备份时只上传应用服务器102中没有的应用程序,以在保证有效备份的同时,节约备份时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相关信息包括:版本信息和检验数据。在还原时,可以参考备份的版本信息选择合适的版本。另外,根据校验数据,可以对终端上传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进行完整性校验,以保证上传的安装包的数据完整性,在备份还原时,也可以根据该校验数据对还原的应用程序进行完整性校验。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相关信息还可以包括:用户数据;备份服务器104将用户数据发送给存储服务器106保存,将用户数据在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地址保存到第一关联关系或第二关联关系中。即用户使用待备份的应用程序产生的用户数据进行备份,例如,用户使用QQ产生的聊天记录,用户使用微信产生的聊天记录、朋友圈分享的信息等。采用该可选实施方案,在还原应用程序时,可以将相应的用户数据一起还原给用户,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备份方法对应于图2所示的备份系统,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终端200。其中,第二终端200与第一终端100可以是相同的终端,也可以是不同的终端,具体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终端200可以向备份服务器104请求备份的应用程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终端200可以向应用服务器102发送携带有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的第一备份还原请求,请求下载备份的应用程序,其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及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版本信息。应用服务器102接收第二终端200发送的携带有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的第一备份还原请求,其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及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版本信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查找所述应用服务器102保存的应用程序;并判断查找到的所述应用程序中是否有比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版本更新版本;如果是,则将查找到的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200。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备份还原方法中,应用服务器102在接收第二终端200的备份还原请求时,查找本地是否存储有比请求还原的应用程序的版本更新(或者也可以称为更高)的版本,如果有,则将查找到的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第二终端200,从而使得第二终端200在应用备份还原时即可获得新版本的应用程序,避免用户在备份还原后还需要再次下载新版本的应用程序,节约了用户的时间和流量花费,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相关信息还可以包括: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用户数据。则应用服务器102在还原备份的应用程序时,为了保证该用户数据还可以,可以有以下两种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一:应用服务器从查找到的所述应用程序中选择与所述用户数据兼容的最新版本,然后将与用户数据兼容的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200。即在该实现方式中,以用户数据为标准,按照用户数据适合的版本为第二终端200选择应用程序版本,使得第二终端200安装还原的应用程序后可以兼容之前备份的用户数据。在该实现方式中,与用户数据兼容的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可能就是备份的应用程序。
实现方式二:应用服务器102从查找到的所述应用程序中选择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然后判断所述用户数据与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是否兼容;如果不兼容,则将所述用户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与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匹配的数据格式,将转换后的所述用户数据与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200;否则,直接将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200。即该实现方式中,保证向第二终端200发送的为最新版的应用程序,为了保证用户备份的用户数据可用,改变用户数据的格式,使其能与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兼容。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备份方法对应于图3所示的备份系统,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终端30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100向备份服务器104上传备份数据包;第二终端300向备份服务器104发送数据还原请求,请求所述备份数据包;备份服务器104接收第一终端100上传的备份数据包,并根据第一终端100使用的数据格式,从备份数据包中提取备份的数据,然后按照第二终端300使用的数据格式,重写提取的备份的数据,得到还原数据包,将还原数据包返回给第二终端300,第二终端300接收备份服务器104返回的还原数据包。即在本实施例中,还原数据包中的数据与备份数据包的数据一样,不同的只是数据格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备份方法对应于图4所示的备份系统,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增加了同步服务器402和第二终端4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100用于在预设类信息的内容发生改变时,向同步服务器402发送发生改变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同步服务器402用户获取第一终端内发生改变的预设类信息的内容,检测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100同一用户标识登录的第二终端400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是否一致;在所述第二终端400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下,更改所述第二终端400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使所述第二终端400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一致。第二终端400,用于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100相同的用户标识登录,接收所述同步服务器402的更改。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在第一终端100的预设类信息的内容发生改变时,同步服务器402获取发生改变的预设类信息的内容,然后检测与第一终端100的用户标识相同的第二终端400的该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内容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进行同步,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同一用户的其它终端无法及时获取用户在另一终端上做出的改变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同步服务器402可以根据第一终端100中的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第二终端400中的预设类信息的内容的不同差异,第二终端400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例如,在确定获取的所述内容在所述第二终端400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的基础上有增加情况下,将增加的内容与所述预设类信息的格式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400,例如,第一终端100接收到一条新的短信,同步服务器402发现第二终端400上并没有该条短信,则可以将该短信发送给第二终端400,使得第二终端400上也具有该条短信。
或者,在确定第二终端400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在获取的所述内容的基础上有增加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终端400发送指令,指示所述第二终端400删除所述第二终端400内存储的增加的内容。例如,用户在使用第一终端100时,删除了其中的一条短信,同步服务器402通过比较发现第二终端400上多了该条短信,则可以向第二终端400发送指令,指示第二终端400删除该条短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户允许的情况下,第二终端400根据同步服务器402的指示删除相应的内容,如果用户不允许,例如,用户设置不允许同步的时候删除本机中保存的短信,则第二终端400在接收到同步服务器402发送的指示时,不删除比第一终端100多出来的短信。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同步服务器402可以时间触发检测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同一用户标识登录的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是否一致。例如,可以设置同步服务器402以一定周期检测(例如,每15分钟),则在预定周期到达时,同步服务器402检测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同一用户标识登录的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是否一致。或者,也可以是事件触发检测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同一用户标识登录的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是否一致,例如,可以是在检测到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同一用户标识的第二终端登录,检测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同一用户标识登录的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是否一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以有其它触发方式,具体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备份系统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A1、一种备份系统,包括:
第一终端,用于在备份应用程序时,向应用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其中,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了待备份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
所述应用服务器,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查询请求,并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查询请求应答,其中,所述查询请求应答中携带有指示所述待备份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是否存储在所述应用服务器上的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禁止将安装包存储在所述应用服务器上的待备份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安装包上传给备份服务器,将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上传给所述备份服务器;
所述备份服务器,用于保存所述第一终端上传的相关信息与所述第一终端登录时使用的用户标识的第一关联关系。
A2、根据A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存储服务器,
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将安装包没有存储在所述应用服务器上的待备份的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以及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上传给所述备份服务器;
所述备份服务器还用于将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存储服务器保存,并保存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在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地址与所述用户标识的第二关联关系;
所述存储服务器,用于保存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
A3、根据A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版本信息和检验数据。
A4、根据A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相关信息还包括:用户数据;
所述备份服务器还用于将所述用户数据发送给所述存储服务器保存,将所述用户数据在所述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地址保存到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中。
A5、根据A1至A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终端,其中,
所述第二终端用于向所述备份服务器发送第一备份还原请求,请求备份的应用程序;
所述备份服务器还用于判断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是否存储在所述存储服务器中,如果是,则从所述存储服务器获取所述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将所述应用程序的安装包返回给所述第二终端,否则,获取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并将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返回给所述第二终端;
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向所述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二备份还原请求,请求下载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其中,所述第二备份还原请求中携带的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
A6、根据A5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应用服务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备份还原请求,查找所述应用服务器保存所有版本的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并判断查找到的所述应用程序中是否有比所述备份版本更新的版本,如果是,则将查找到的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A7、根据A6所述的系统,其中,在所述相关信息包括用户数据的情况下,所述应用服务器通过以下方式将查找到的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从查找到的所述应用程序中选择与所述用户数据兼容的最新版本,将所述与所述用户数据兼容的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或者,
从查找到的所述应用程序中选择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判断所述用户数据与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是否兼容,如果不兼容,则将所述用户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与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匹配的数据格式,将转换后的所述用户数据与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否则,直接将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A8、根据A1至A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终端,
所述备份服务器还用于接收第一终端上传的备份数据包,根据所述第一终端使用的数据格式,从所述备份数据包中提取备份的数据,以及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请求所述备份数据包的数据还原请求,按照所述第二终端使用的数据格式,重写提取所述备份的数据,得到还原数据包,并将所述还原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A9、根据A1至A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还包括:同步服务器和第二终端,其中,
所述同步服务器,用于获取第一终端内发生改变的预设类信息的内容,检测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同一用户标识登录的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是否一致,在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下,更改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使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一致。
A10、根据A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同步服务器通过以下方式更改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
在确定获取的所述内容在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的基础上有增加情况下,将增加的内容与所述预设类信息的格式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在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在获取的所述内容的基础上有增加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指令,指示所述第二终端删除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增加的内容。
A11、根据A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同步服务器在预设周期到达时或在检测到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同一用户标识的第二终端登录时,启动检测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同一用户标识登录的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是否一致。
A12、根据A1至A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还包括:
身份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携带用户标识的登录请求,根据用户标识生成身份验证码,将所述身份验证码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B13、一种备份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在备份应用程序时,向应用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其中,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了待备份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
所述应用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查询请求,并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查询请求应答,其中,所述查询请求应答中携带有指示所述待备份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是否存储在所述应用服务器上的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禁止将安装包存储在所述应用服务器上的待备份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安装包上传给备份服务器,将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上传给所述备份服务器;
所述备份服务器保存所述第一终端上传的相关信息与所述第一终端登录时使用的用户标识的第一关联关系。
B14、根据B13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将安装包没有存储在所述应用服务器上的待备份的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以及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上传给所述备份服务器;
所述备份服务器将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存储服务器保存,并保存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在所述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地址与所述用户标识的第二关联关系;
所述存储服务器保存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
B15、根据B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版本信息和检验数据。
B16、根据B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相关信息还包括:用户数据;
所述备份服务器将所述用户数据发送给所述存储服务器保存,将所述用户数据在所述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地址保存到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中。
B17、根据B13-B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第二终端向所述备份服务器发送第一备份还原请求,请求备份的应用程序;
所述备份服务器判断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是否存储在所述存储服务器中,如果是,则从所述存储服务器获取所述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将所述应用程序的安装包返回给所述第二终端,否则,获取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并将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返回给所述第二终端;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向所述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二备份还原请求,请求下载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其中,所述第二备份还原请求中携带的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
B18、根据B17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所述应用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二备份还原请求,查找所述应用服务器保存所有版本的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并判断查找到的所述应用程序中是否有比所述备份版本更新的版本,如果是,则将查找到的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B19、根据B1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相关信息包括用户数据的情况下,所述应用服务器通过以下方式将查找到的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从查找到的所述应用程序中选择与所述用户数据兼容的最新版本,将所述与所述用户数据兼容的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或者,
从查找到的所述应用程序中选择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判断所述用户数据与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是否兼容,如果不兼容,则将所述用户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与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匹配的数据格式,将转换后的所述用户数据与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否则,直接将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B20、根据B13-B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所述备份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上传的备份数据包,根据所述第一终端使用的数据格式,从所述备份数据包中提取备份的数据,以及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请求所述备份数据包的数据还原请求,按照所述第二终端使用的数据格式,重写提取所述备份的数据,得到还原数据包,并将所述还原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B21、根据B13-B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同步服务器获取第一终端内发生改变的预设类信息的内容,检测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同一用户标识登录的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是否一致,在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下,更改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使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一致。
B22、根据B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同步服务器通过以下方式更改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
在确定获取的所述内容在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的基础上有增加情况下,将增加的内容与所述预设类信息的格式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在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在获取的所述内容的基础上有增加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指令,指示所述第二终端删除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增加的内容。
B23、根据B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同步服务器在预设周期到达时或在检测到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同一用户标识的第二终端登录时,启动检测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同一用户标识登录的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是否一致。
B24、根据B13-B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身份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携带用户标识的登录请求,根据用户标识生成身份验证码,将所述身份验证码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Claims (24)

1.一种备份系统,包括:
第一终端,用于在备份应用程序时,向应用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其中,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了待备份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
所述应用服务器,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查询请求,并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查询请求应答,其中,所述查询请求应答中携带有指示所述待备份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是否存储在所述应用服务器上的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禁止将安装包存储在所述应用服务器上的待备份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安装包上传给备份服务器,将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上传给所述备份服务器;
所述备份服务器,用于保存所述第一终端上传的第一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与所述第一终端登录时使用的用户标识的第一关联关系;
所述系统还包括存储服务器;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将没有存储在所述应用服务器上的待备份的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以及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上传给所述备份服务器;所述备份服务器,还用于将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和与其对应的用户数据发送给所述存储服务器,保存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在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地址与所述用户标识的第二关联关系,并且,将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用户数据在所述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地址保存到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中;所述存储服务器,用于保存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和与其对应的用户数据;
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二终端用于向所述备份服务器发送第一备份还原请求,请求备份的应用程序;所述备份服务器还用于判断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是否存储在所述存储服务器中,若否,获取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并将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返回给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向所述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二备份还原请求,请求下载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其中,所述第二备份还原请求中携带的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存储服务器,
所述备份服务器还用于保存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版本信息和检验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相关信息还包括:用户数据;
所述备份服务器还用于将所述用户数据发送给所述存储服务器保存,将所述用户数据在所述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地址保存到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备份服务器还用于若判断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存储在所述存储服务器中,则从所述存储服务器获取所述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将所述应用程序的安装包返回给所述第二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应用服务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备份还原请求,查找所述应用服务器保存的所有版本的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并判断查找到的所述应用程序中是否有比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版本更新的版本,如果有,则将查找到的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中,在所述相关信息包括用户数据的情况下,所述应用服务器通过以下方式将查找到的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从查找到的所述应用程序中选择与所述用户数据兼容的最新版本,将所述与所述用户数据兼容的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或者,
从查找到的所述应用程序中选择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判断所述用户数据与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是否兼容,如果不兼容,则将所述用户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与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匹配的数据格式,将转换后的所述用户数据与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否则,直接将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终端,
所述备份服务器还用于接收第一终端上传的备份数据包,根据所述第一终端使用的数据格式,从所述备份数据包中提取备份的数据,以及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请求所述备份数据包的数据还原请求,按照所述第二终端使用的数据格式,重写提取所述备份的数据,得到还原数据包,并将所述还原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还包括:同步服务器和第二终端,其中,
所述同步服务器,用于获取第一终端内发生改变的预设类信息的内容,检测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同一用户标识登录的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是否一致,在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下,更改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使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同步服务器通过以下方式更改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
在确定获取的所述内容在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的基础上有增加情况下,将增加的内容与所述预设类信息的格式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在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在获取的所述内容的基础上有增加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指令,指示所述第二终端删除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增加的内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同步服务器在预设周期到达时或在检测到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同一用户标识的第二终端登录时,启动检测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同一用户标识登录的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是否一致。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还包括:
身份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携带用户标识的登录请求,根据用户标识生成身份验证码,将所述身份验证码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13.一种备份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在备份应用程序时,向应用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其中,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了待备份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
所述应用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查询请求,并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查询请求应答,其中,所述查询请求应答中携带有指示所述待备份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是否存储在所述应用服务器上的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禁止将安装包存储在所述应用服务器上的待备份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安装包上传给备份服务器,将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上传给所述备份服务器;
所述备份服务器保存所述第一终端上传的第一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与所述第一终端登录时使用的用户标识的第一关联关系;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将没有存储在所述应用服务器上的待备份的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以及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上传给所述备份服务器;所述备份服务器将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和与其对应的用户数据发送给存储服务器,保存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在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地址与所述用户标识的第二关联关系,并且,将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用户数据在所述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地址保存到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中;所述存储服务器保存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和与其对应的用户数据;
还包括第二终端向所述备份服务器发送第一备份还原请求,请求备份的应用程序;所述备份服务器判断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是否存储在所述存储服务器中,若否,获取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并将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返回给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向所述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二备份还原请求,请求下载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其中,所述第二备份还原请求中携带的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所述备份服务器还保存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版本信息和检验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相关信息还包括:用户数据;
所述备份服务器将所述用户数据发送给所述存储服务器保存,将所述用户数据在所述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地址保存到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备份服务器若判断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存储在所述存储服务器中,则从所述存储服务器获取所述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将所述应用程序的安装包返回给所述第二终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所述应用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二备份还原请求,查找所述应用服务器保存的所有版本的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并判断查找到的所述应用程序中是否有比所述备份的应用程序的版本更新的版本,如果有,则将查找到的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相关信息包括用户数据的情况下,所述应用服务器通过以下方式将查找到的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从查找到的所述应用程序中选择与所述用户数据兼容的最新版本,将所述与所述用户数据兼容的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或者,
从查找到的所述应用程序中选择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判断所述用户数据与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是否兼容,如果不兼容,则将所述用户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与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匹配的数据格式,将转换后的所述用户数据与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否则,直接将所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20.根据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所述备份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上传的备份数据包,根据所述第一终端使用的数据格式,从所述备份数据包中提取备份的数据,以及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请求所述备份数据包的数据还原请求,按照所述第二终端使用的数据格式,重写提取所述备份的数据,得到还原数据包,并将所述还原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21.根据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同步服务器获取第一终端内发生改变的预设类信息的内容,检测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同一用户标识登录的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是否一致,在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下,更改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使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一致。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同步服务器通过以下方式更改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
在确定获取的所述内容在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的基础上有增加情况下,将增加的内容与所述预设类信息的格式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在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在获取的所述内容的基础上有增加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指令,指示所述第二终端删除所述第二终端内存储的增加的内容。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同步服务器在预设周期到达时或在检测到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同一用户标识的第二终端登录时,启动检测使用与所述第一终端同一用户标识登录的第二终端内存储的所述预设类信息的内容与获取的所述内容是否一致。
24.根据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身份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携带用户标识的登录请求,根据用户标识生成身份验证码,将所述身份验证码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CN201510982298.5A 2015-12-23 2015-12-23 一种备份系统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541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82298.5A CN105554137B (zh) 2015-12-23 2015-12-23 一种备份系统及方法
PCT/CN2016/111559 WO2017107961A1 (zh) 2015-12-23 2016-12-22 一种备份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82298.5A CN105554137B (zh) 2015-12-23 2015-12-23 一种备份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54137A CN105554137A (zh) 2016-05-04
CN105554137B true CN105554137B (zh) 2019-11-26

Family

ID=55833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8229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54137B (zh) 2015-12-23 2015-12-23 一种备份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54137B (zh)
WO (1) WO20171079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4137B (zh) * 2015-12-23 2019-11-26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备份系统及方法
CN106021367B (zh) * 2016-05-10 2021-10-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查找备份数据的方法及终端
CN106302773A (zh) * 2016-08-23 2017-01-04 惠州市拉维尼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远程处理方法
CN106598645B (zh) * 2016-11-18 2020-11-20 北京安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升级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365627B (zh) * 2018-04-11 2021-10-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同步方法、装置、计算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538967B (zh) * 2020-05-07 2023-03-14 安徽龙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信息资源库数据治理平台
CN112905209A (zh) * 2021-03-23 2021-06-04 维沃移动通信(深圳)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更新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6756A (zh) * 2011-12-13 2012-07-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云服务器和终端
CN103179187A (zh) * 2013-01-06 2013-06-26 深圳市联合创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下载服务器终端管理系统
CN103546807A (zh) * 2013-10-30 2014-01-29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云备份、云恢复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4035789A (zh) * 2013-03-07 2014-09-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下载方法及系统、下载及共享终端
CN104156236A (zh) * 2014-07-23 2014-11-1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节省存储空间的方法和装置
EP2879059A1 (en) * 2012-07-27 2015-06-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erminal and server performing data synchroniz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22211B2 (en) * 2007-04-27 2012-02-21 Core Mobility, Inc. User interface indicator for mobile device backup status
CN102360320A (zh) * 2011-09-30 2012-02-22 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架构的终端备份对象共享恢复方法
CN103631678A (zh) * 2013-12-02 2014-03-12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客户端软件的备份方法、还原方法和装置
CN104156284A (zh) * 2014-08-27 2014-11-1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文件备份方法和装置
CN105554137B (zh) * 2015-12-23 2019-11-26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备份系统及方法
CN105426272B (zh) * 2015-12-23 2019-10-15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备份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6756A (zh) * 2011-12-13 2012-07-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云服务器和终端
EP2879059A1 (en) * 2012-07-27 2015-06-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erminal and server performing data synchronization
CN104704480A (zh) * 2012-07-27 2015-06-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执行数据同步的终端和服务器
CN103179187A (zh) * 2013-01-06 2013-06-26 深圳市联合创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下载服务器终端管理系统
CN104035789A (zh) * 2013-03-07 2014-09-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下载方法及系统、下载及共享终端
CN103546807A (zh) * 2013-10-30 2014-01-29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云备份、云恢复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4156236A (zh) * 2014-07-23 2014-11-1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节省存储空间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54137A (zh) 2016-05-04
WO2017107961A1 (zh) 2017-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54137B (zh) 一种备份系统及方法
CN103632096B (zh) 一种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JP5870193B2 (ja) ファイル同期方法及び装置
CN109408132A (zh) 一种配置文件处理方法及服务器、用户终端、存储介质
US9830139B2 (en) Application experience sharing system
US20160285781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client, server and system
CN107872534B (zh)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253366A1 (zh) 网页邮箱数据的爬取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3139761B (zh) 一种信息实时展示的方法和移动通讯终端
US2013033258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ownloading content
CN103873575B (zh) 基于wifi用户界面进行应用操作的方法及设备
CN105868056B (zh) 获取Windows虚拟机中已删除文件的方法、装置及安全虚拟机
EP2624517A1 (en) Application store system and development method using the application store system
CN108337210A (zh) 设备配置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4239775A (zh) 手机端与pc端通过短信息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N106911666B (zh) 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及其消息处理方法、系统
CN103685515A (zh) 一种应用下载的方法及系统
KR20220167388A (ko)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장치, 컴퓨터 디바이스, 및 저장 매체
CN112799925A (zh) 数据采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5426272B (zh) 应用程序备份方法及装置
CN110865981A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文件访问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CN111324799B (zh) 搜索请求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117339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4468549A (zh) 客户端操作请求响应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N106899630B (zh) 网盘中图片的缩略图显示方法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6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