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50205A - 一种联系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联系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50205A
CN105550205A CN201510869572.8A CN201510869572A CN105550205A CN 105550205 A CN105550205 A CN 105550205A CN 201510869572 A CN201510869572 A CN 201510869572A CN 105550205 A CN105550205 A CN 1055502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details
mobile terminal
target
server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695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Coolpad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oolpad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oolpad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oolpad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6957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5020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550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02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7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联系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移动终端采集目标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并向服务器发送包括该生物特征信息的联系信息获取请求,而服务器在接收到该请求后如果获取到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就会将其发送给移动终端,那么该移动终端就可以存储该目标联系信息。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如果用户需要添加对方的联系信息,只需采集对方的生物特征信息即可,减少用户添加联系信息的操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移动终端存储联系信息的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联系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联系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等移动终端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子设备,人们可以使用移动终端联系客户,与朋友聊天等。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将联系人的联系信息存储在移动终端的通讯录中,以便在下次联系时可以直接调用通讯录中的联系信息进行通话或发送短信。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在存储联系信息时,一般需要输入姓名、电话号码等,操作比较繁琐,如果需要存储的联系信息数量较多,就会降低移动终端存储联系信息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联系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设备,可以提高移动终端存储联系信息的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联系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移动终端采集目标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联系信息获取请求,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所述生物特征信息,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用于指示所述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所述服务器针对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返回的响应信息,所述响应信息包括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存储所述目标联系信息。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响应信息是由所述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向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发送信息授权请求,并接收到所述目标设备针对所述信息授权请求返回的确认指令后生成的。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移动终端存储所述目标联系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将机主的联系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
作为又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所述服务器针对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返回的响应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中是否存储有所述目标联系信息,若否,则执行所述存储所述目标联系信息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了另一种联系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服务器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联系信息获取请求,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包括目标生物特征信息;
所述服务器响应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查找与所述目标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
所述服务器将携带有所述目标联系信息的响应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服务器响应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查找与所述目标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向所述目标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发送信息授权请求,所述信息授权请求用于表示是否允许所述移动终端获取所述目标联系信息;
所述服务器将携带有所述目标联系信息的响应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目标设备针对所述信息授权请求返回的确认指令时,所述服务器将携带有所述目标联系信息的响应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目标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向服务器发送联系信息获取请求,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所述生物特征信息,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用于指示所述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针对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返回的响应信息,所述响应信息包括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目标联系信息。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响应信息是由所述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向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发送信息授权请求,并接收到所述目标设备针对所述信息授权请求返回的确认指令后生成的。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机主的联系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
作为又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服务器针对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返回的响应信息之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中是否存储有所述目标联系信息,若否,则触发所述存储单元执行所述存储所述目标联系信息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公开了一种服务器,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联系信息获取请求,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包括目标生物特征信息;
查找单元,用于响应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查找与所述目标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将携带有所述目标联系信息的响应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查找单元响应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查找到与所述目标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之后,向所述目标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发送信息授权请求,所述信息授权请求用于表示是否允许所述移动终端获取所述目标联系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将携带有所述目标联系信息的响应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的具体方式为:
当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目标设备针对所述信息授权请求返回的确认指令时,将携带有所述目标联系信息的响应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在需要添加联系信息时,移动终端可以采集目标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并向服务器发送包括该生物特征信息的联系信息获取请求,而服务器在接收到该请求后如果获取到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就会将其发送给移动终端,那么该移动终端就可以存储该目标联系信息。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如果用户需要添加对方的联系信息,只需采集对方的生物特征信息即可,减少用户添加联系信息的操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移动终端存储联系信息的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联系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联系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联系信息处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联系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设备,可以提高移动终端存储联系信息的效率。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联系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图1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InternetDevice,MID)以及智能穿戴设备等能够进行通话或收发短信的移动终端。如图1所示,该联系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1、移动终端采集目标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生物特征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虹膜信息、指纹信息、掌纹信息、瞳孔信息、人脸图像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如果用户需要新建联系人的联系信息,可以在移动终端的操作界面上通过特定的手势操作启动联系信息新建功能,那么移动终端在接收到联系信息的新建指令时,就可以对目标用户进行生物特征信息采集。移动终端可以是通过摄像头采集目标用户的虹膜信息、瞳孔信息以及人脸图像,也可以是通过指纹或掌纹识别装置采集目标用户的指纹信息或掌纹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此外,移动终端还可以通过目标用户授权的包括有目标用户人脸的图像,检测目标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这样可以便于远程添加目标用户的联系信息,提高联系信息存储的便捷性。
102、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包括该生物特征信息的联系信息获取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在注册电话号码、电子邮件账号、即时通讯账号时,服务器可以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并将该生物特征信息与注册的账号进行身份绑定,并存储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这样进行实名注册可以将账号进行身份绑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不法分子利用非实名注册的账号进行违法活动,提高信息时代用户信息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其中,该服务器可以包括但不限定于运营商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即时通讯服务器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因此,如果用户需要添加目标用户的联系信息时,就可以采集该目标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然后向服务器发送包括该生物特征信息的联系信息获取请求。其中,该联系信息获取请求用于指示该服务器从数据库中获取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
那么服务器就可以在接收到该联系信息获取请求时,检测数据库中是否存在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如果存在,则表明该目标用户为实名认证的合法用户。而如果在数据库中未检测到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该目标用户并未进行身份鉴别,从而可以提醒移动终端,以便用户根据服务器的检测结果斟酌是否需要添加该目标用户的联系信息。其中,该目标联系信息可以包括目标用户的姓名、头像、联系方式(包括电话号码、电子邮件账号以及即时通讯账号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选的,移动终端在采集目标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的同时,也可以采集移动终端的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然后将其发送给服务器。而服务器在接收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时,可以将数据库中存储的该移动终端的设备标识与该移动终端使用者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完成对该移动终端的使用者的身份鉴别,然后再查找数据库中与该目标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
103、移动终端接收该服务器针对该联系信息获取请求,返回的包括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的响应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接收到该联系信息获取请求,并从数据库中查找到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之后,可以向移动终端返回响应信息,那么该响应信息中就会包括该目标用户的联系信息。而如果服务器并未从数据库中查找到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那么返回的响应信息中并不会包括任何联系信息,而此时的响应信息用于提示该用户,目标用户的联系信息并未进行实名认证。
举例来说,用户A在大街上遇到用户B,两人通过初步的交流彼此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需要留下联系方式。因此,用户A通过手机上的摄像头采集到用户B的虹膜信息,然后将该信息发送到运营商服务器,如果运营商服务器能够查找到该虹膜信息匹配的联系信息并返回给用户A的手机,如果返回的联系信息与用户B告知的联系信息一致,那么手机就可以存储用户B的联系信息。而如果运营商服务器未能够查找到该虹膜信息匹配的联系信息并返回给用户A的手机,或者返回的联系信息与用户B告知的联系信息不一致,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用户B的不可靠性,用户A从而可以视情况决定是否存储用户B的联系信息。
可选的,该响应信息可以是由该服务器在接收到该联系信息获取请求,向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发送信息授权请求,并接收到该目标设备针对所述信息授权请求返回的确认指令后生成的。
具体实现中,服务器在查找到数据库中存在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之后,还可以向该目标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发送信息授权请求,以向目标设备确认是否允许该移动终端获取其联系信息。如果目标设备针对该信息授权请求返回的是确认指令,那么服务器才将该目标联系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而如果目标设备针对该信息授权请求返回的是拒绝指令,那么服务器不会向该移动终端发送目标用户的目标联系信息,这样可以避免用户能够轻易获取到别人的联系信息,从而可以提高联系信息的安全性。
104、移动终端存储该目标联系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的响应信息时,移动终端就可以将该响应信息包括的目标联系信息存储在通讯录或者联系人列表中,以便用户下次需要联系该目标用户时,可以调用通讯录或联系人列表中的目标联系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定于电话号码的存储,还可以应用于即时通讯软件中的即时通讯账号的存储,以及电子邮件管理应用中的联系人邮件地址的存储。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在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的响应信息时,还可以查找本地的通讯录或者联系人列表中是否存在该目标联系信息,如果存在,就不用再次存储该目标联系信息,如果不存在,再存储该目标联系信息。这样可以防止联系信息存储的重复,提高存储效率。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在存储该目标联系信息之后,可以将该移动终端机主的联系信息发送给该目标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
具体的,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该目标联系信息包括的联系方式,将该移动终端机主的姓名、联系方式、头像等发送给目标用户的目标设备。从而可以避免在互相添加联系信息时,双方都要进行身份鉴别,提高交换联系信息的效率。
作为又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的用户与目标用户在进行联系信息交换时,还可以同时采集对方的生物特征信息,并发送给服务器。如果服务器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双方联系信息的交换请求时,可以在均查找到与各自携带的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联系信息时,直接将双方的联系信息进行交换,返回给移动终端以及目标用户的目标设备。这样可以同时对双方进行身份鉴别,能够提高联系信息的交换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可见,在图1所描述的方法中,用户在需要添加联系信息时,移动终端可以采集目标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并向服务器发送包括该生物特征信息的联系信息获取请求,而服务器在接收到该请求后如果获取到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就会将其发送给移动终端,那么该移动终端就可以存储该目标联系信息。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如果用户需要添加对方的联系信息,只需采集对方的生物特征信息即可,减少用户添加联系信息的操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移动终端存储联系信息的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联系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图2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运营商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即时通讯服务器等。如图2所示,该联系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01、服务器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包括目标生物特征信息的联系信息获取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移动互联网设备以及智能穿戴设备等能够进行通话或收发短信的移动终端,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目标生物特征信息可以是指定用户的虹膜信息、指纹信息、掌纹信息、瞳孔信息、人脸图像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202、服务器响应该联系信息获取请求,查找与该目标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在注册电话号码、电子邮件账号、即时通讯账号时,服务器可以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并将该生物特征信息与注册的账号进行身份绑定,并存储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这样进行实名注册可以将账号进行身份绑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不法分子利用非实名注册的账号进行违法活动,提高信息时代用户信息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因此,当服务器接收到该联系信息获取请求时,就可以查找其数据库中是否存在与该目标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服务器在查找到与该目标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之后,可以进一步执行以下操作:
向该目标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发送信息授权请求,其中,该授权请求用于表示是否允许该移动终端获取该目标联系信息;
如果目标设备针对该信息授权请求返回的是确认指令,那么服务器才会将该目标联系信息发送给该移动终端。
具体实现中,服务器在查找到数据库中存在与该目标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之后,还可以向该目标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发送信息授权请求,以向目标设备确认是否允许该移动终端获取其联系信息。如果目标设备针对该信息授权请求返回的是确认指令,那么服务器才将该目标联系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而如果目标设备针对该信息授权请求返回的是拒绝指令,那么服务器不会向该移动终端发送目标用户的目标联系信息,这样可以避免用户能够轻易获取到别人的联系信息,从而可以提高联系信息的安全性。
203、当查找到该目标联系信息时,服务器将携带有该目标联系信息的响应信息发送至该移动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在从数据库中查找到与该目标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之后,就表明该目标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用户为账号进行实名认证的用户,那么就会将携带有该目标联系信息的响应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因此,移动终端在接收到该目标联系信息时,就可以将该目标联系信息存储在通讯录或联系人列表,从而可以提高移动终端存储联系信息的效率。
可见,在图2所描述的方法中,服务器中存储的联系信息绑定有生物特征信息,这样可以将每个用户的账号进行实名认证,而移动终端如果需要获取某一用户的联系信息,可以通过服务器进行获取,不仅可以增加移动终端获取脸信息的安全性,还可以减少用户手动输入联系信息的操作,提高移动终端存储联系信息的效率。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联系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图3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移动互联网设备以及智能穿戴设备等能够进行通话或收发短信的移动终端。如图3所示,该联系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301、移动终端采集目标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生物特征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目标用户的虹膜信息、指纹信息、掌纹信息、瞳孔信息、人脸图像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如果用户需要新建联系人的联系信息,可以在移动终端的操作界面上通过特定的手势操作启动联系信息新建功能,那么移动终端在接收到联系信息的新建指令时,就可以对目标用户进行生物特征信息采集。移动终端可以是通过摄像头采集目标用户的虹膜信息、瞳孔信息以及人脸图像,也可以是通过指纹或掌纹识别装置采集目标用户的指纹信息或掌纹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302、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包括该生物特征信息的联系信息获取请求。
303、服务器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联系信息获取请求,并查找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
其中,该目标联系信息可以包括目标用户的姓名、头像、联系方式(包括电话号码、电子邮件账号以及即时通讯账号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304、服务器向该目标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发送信息授权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查找到与该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后,可以从目标联系信息中提取目标用户的联系方式,从而根据该联系方式向目标用户的目标设备发送信息授权请求。这样可以防止用户在采集到别人的生物特征信息后能够随意获取别人的联系方式,提高了联系信息的安全性,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其中,该目标设备同样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移动互联网设备以及智能穿戴设备等能够进行通话或收发短信的移动终端设备。
305、目标设备接收该信息授权请求,并针对该信息授权请求向该服务器返回确认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目标设备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信息授权请求时,如果目标设备的使用者为该目标用户,那么当该目标用户同意该移动终端获取其联系信息时,目标设备就可以向服务器返回针对该信息授权请求的确认指令,以同意服务器将其联系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
此外,如果目标设备的使用者不为该目标用户,那么目标设备向服务器返回的指令就可能时拒绝指令,因此,服务器就不会将其联系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或者,如果目标用户不同意移动终端获取其联系信息,服务器也会收到拒绝指令,因此就不会将其联系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这样可以防止在得到别人的生物特征信息时,移动终端可以随时获取对方的联系信息,从而能够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提高联系信息的安全性。
306、服务器接收目标设备发送的确认指令,并向移动终端发送包括该目标联系信息的响应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服务器器接收到目标设备发送的确认指令,那么就表明目标设备允许移动终端获取其联系信息,服务器从而可以将该目标联系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
307、移动终端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响应信息,并判断该移动终端中是否存储有该目标联系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在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的响应信息时,还可以查找本地的通讯录或者联系人列表中是否存在该目标联系信息,如果存在,就不用再次存储该目标联系信息,如果不存在,再存储该目标联系信息。这样可以防止联系信息存储的重复,提高存储效率。
308、如果没有存储,移动终端存储该目标联系信息。
309、移动终端将机主的联系信息发送给该目标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在将该目标联系信息存储在通讯录或联系人列表时,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该目标联系信息包括的联系方式,将该移动终端机主的姓名、联系方式、头像等发送给目标用户的目标设备。从而可以避免在互相添加联系信息时,双方都要进行身份鉴别,提高交换联系信息的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309也可以在移动终端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的包括有目标联系信息的响应信息时执行,也可以与308同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见,在图3所描述的方法中,用户在需要添加联系信息时,移动终端可以采集目标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并向服务器发送包括该生物特征信息的联系信息获取请求,而服务器在接收到该请求后如果获取到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首先会向该目标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发送信息授权请求,如果目标设备同意,服务器才会将该目标联系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这样可以避免联系信息被别人随意获取,提高联系信息的安全性。而移动终端在接收到该目标用户的联系信息时,可以先判断本地是否添加过,如果有,就可以避免重复添加,如果没有,才将该目标联系信息存储在通讯录中。进一步的,移动终端在获取到目标用户的目标联系信息后,还可以将记机主的联系信息发送给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设备,从而减少联系信息交换的操作,提高移动终端存储联系信息的效率,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所示的移动终端4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移动互联网设备以及智能穿戴设备等。如图4所示,该移动终端400可以包括以下单元:
采集单元401,用于采集目标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其中,该生物特征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虹膜信息、指纹信息、掌纹信息、瞳孔信息、人脸图像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发送单元402,用于向服务器发送联系信息获取请求,其中,该联系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有上述采集单元401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且该联系信息获取请求用于指示服务器获取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单元402在向服务器发送联系信息获取请求之后,会向接收单元403发送信号数据,以指示接收单元403启动,以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响应信息。
接收单元403,用于接收该服务器针对该联系信息获取请求返回的响应信息,其中,该响应信息包括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
存储单元404,用于将上述接收单元403接收到的目标联系信息存储在通讯录或联系人列表中。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该响应信息可以是由该服务器在接收到该联系信息获取请求,向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发送信息授权请求,并接收到该目标设备针对所述信息授权请求返回的确认指令后生成的。
具体实现中,服务器在查找到数据库中存在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之后,还可以向该目标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发送信息授权请求,以向目标设备确认是否允许该移动终端400获取其联系信息。如果目标设备针对该信息授权请求返回的是确认指令,那么服务器才将该目标联系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400。而如果目标设备针对该信息授权请求返回的是拒绝指令,那么服务器不会向该移动终端400发送目标用户的目标联系信息,这样可以避免用户能够轻易获取到别人的联系信息,从而可以提高联系信息的安全性。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上述发送单元402,还可以用于在上述接收单元303接收到目标联系信息之后,将移动终端400机主的联系信息发送给目标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
作为又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该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判断单元405,其中:
判断单元405,用于在上述接收单元403接收到该服务器针对该联系信息获取请求返回的包括目标联系信息的响应信息之后,判断移动终端400中是否存储有该目标联系信息。如果存储有,存储单元404就不会存储该目标联系信息;如果没有存储,就触发存储单元404存储该目标联系信息。
可见,在图4所描述的移动终端中,用户在需要添加联系信息时,移动终端可以采集目标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并向服务器发送包括该生物特征信息的联系信息获取请求,而服务器在接收到该请求后如果获取到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首先会向该目标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发送信息授权请求,如果目标设备同意,服务器才会将该目标联系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这样可以避免联系信息被别人随意获取,提高联系信息的安全性。而移动终端在接收到该目标用户的联系信息时,可以先判断本地是否添加过,如果有,就可以避免重复添加,如果没有,才将该目标联系信息存储在通讯录中。进一步的,移动终端在获取到目标用户的目标联系信息后,还可以将记机主的联系信息发送给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设备,从而减少联系信息交换的操作,提高移动终端存储联系信息的效率,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所示的移动终端5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移动互联网设备以及智能穿戴设备等。该移动终端5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01,如CPU,通信接口502,存储器5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总线504,存储器503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503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501的存储装置。其中:
通信总线504用于实现处理器501、通信接口502以及存储器503等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通信接口502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数据或者根据处理器501的指示,向外部设备发送数据。
存储器503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处理器501用于调用存储器503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采集目标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其中,该生物特征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虹膜信息、指纹信息、掌纹信息、瞳孔信息、人脸图像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通过通信接口502向服务器发送联系信息获取请求,其中,该联系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有该生物特征信息,且该联系信息获取请求用于指示服务器获取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
通过通信接口502接收该服务器针对该联系信息获取请求返回的响应信息,其中,该响应信息包括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
将该目标联系信息存储于存储器503中。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该响应信息可以是由该服务器在接收到该联系信息获取请求,向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发送信息授权请求,并接收到该目标设备针对所述信息授权请求返回的确认指令后生成的。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处理器501还用于调用存储器503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在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的包括目标联系信息的响应信息时,将机主的联系信息发送至该目标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
作为又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处理器501还用于在接收到该服务器针对该联系信息获取请求返回的包括目标联系信息的响应信息之后,调用存储器503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判断移动终端500中是否存储有该目标联系信息。如果存储有,存储器503就不会存储该目标联系信息;如果没有存储,就将该目标联系信息存储至存储器503中。
可见,在图5所描述的移动终端中,用户在需要添加联系信息时,移动终端可以采集目标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并向服务器发送包括该生物特征信息的联系信息获取请求,而服务器在接收到该请求后如果获取到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首先会向该目标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发送信息授权请求,如果目标设备同意,服务器才会将该目标联系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这样可以避免联系信息被别人随意获取,提高联系信息的安全性。而移动终端在接收到该目标用户的联系信息时,可以先判断本地是否添加过,如果有,就可以避免重复添加,如果没有,才将该目标联系信息存储在通讯录中。进一步的,移动终端在获取到目标用户的目标联系信息后,还可以将记机主的联系信息发送给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设备,从而减少联系信息交换的操作,提高移动终端存储联系信息的效率,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所示的服务器6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运营商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即时通讯服务器等。如图6所示,该服务器可以包括以下单元:
接收单元601,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包括目标生物特征信息的联系信息获取请求,其中,该目标生物特征信息可以是指定用户的虹膜信息、指纹信息、掌纹信息、瞳孔信息、人脸图像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找单元602,用于响应上述接收单元601接收到的联系信息获取请求,查找与该目标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
发送单元603,用于在上述查找单元602查找到与该目标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时,将携带有该目标联系信息的响应信息发送至该移动终端。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上述发送单元603,还可以用于在上述查找单元602查找到与该目标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时,向该目标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发送信息授权请求,其中,该授权请求用于表示是否允许该移动终端获取该目标联系信息。
那么上述发送单元603将携带有该目标联系信息的响应信息发送至该移动终端的具体方式可以为:
当上述接收单元604接收到该目标设备针对该信息授权请求返回的确认指令时,将携带有该目标联系信息的响应信息发送至该移动终端。
可见,在图6所描述的服务器中,服务器中存储的联系信息绑定有生物特征信息,这样可以将每个用户的账号进行实名认证,而移动终端如果需要获取某一用户的联系信息,可以通过服务器进行获取,不仅可以增加移动终端获取脸信息的安全性,还可以减少用户手动输入联系信息的操作,提高移动终端存储联系信息的效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联系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终端采集目标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联系信息获取请求,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所述生物特征信息,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用于指示所述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所述服务器针对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返回的响应信息,所述响应信息包括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存储所述目标联系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信息是由所述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向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发送信息授权请求,并接收到所述目标设备针对所述信息授权请求返回的确认指令后生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存储所述目标联系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将机主的联系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所述服务器针对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返回的响应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中是否存储有所述目标联系信息,若否,则执行所述存储所述目标联系信息的步骤。
5.一种联系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服务器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联系信息获取请求,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包括目标生物特征信息;
所述服务器响应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查找与所述目标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
所述服务器将携带有所述目标联系信息的响应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响应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查找与所述目标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向所述目标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发送信息授权请求,所述信息授权请求用于表示是否允许所述移动终端获取所述目标联系信息;
所述服务器将携带有所述目标联系信息的响应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目标设备针对所述信息授权请求返回的确认指令时,所述服务器将携带有所述目标联系信息的响应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7.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目标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向服务器发送联系信息获取请求,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所述生物特征信息,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用于指示所述服务器获取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针对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返回的响应信息,所述响应信息包括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目标联系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信息是由所述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向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发送信息授权请求,并接收到所述目标设备针对所述信息授权请求返回的确认指令后生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机主的联系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服务器针对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返回的响应信息之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中是否存储有所述目标联系信息,若否,则触发所述存储单元执行所述存储所述目标联系信息的操作。
11.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联系信息获取请求,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包括目标生物特征信息;
查找单元,用于响应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查找与所述目标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将携带有所述目标联系信息的响应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查找单元响应所述联系信息获取请求,查找到与所述目标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目标联系信息之后,向所述目标联系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发送信息授权请求,所述信息授权请求用于表示是否允许所述移动终端获取所述目标联系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将携带有所述目标联系信息的响应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的具体方式为:
当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目标设备针对所述信息授权请求返回的确认指令时,将携带有所述目标联系信息的响应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CN201510869572.8A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联系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Pending CN1055502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69572.8A CN105550205A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联系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69572.8A CN105550205A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联系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50205A true CN105550205A (zh) 2016-05-04

Family

ID=55829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69572.8A Pending CN105550205A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联系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50205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3776A (zh) * 2016-09-26 2017-02-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联系人的添加方法、服务器及移动终端
CN106656986A (zh) * 2016-11-01 2017-05-10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特征鉴权的方法及装置
CN107862193A (zh) * 2017-11-09 2018-03-30 四川研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生理特征的数据交互系统及方法
CN109361729A (zh) * 2018-08-31 2019-02-19 杭州简简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指纹的名片信息获取方法、系统及云服务器
CN109361730A (zh) * 2018-08-31 2019-02-19 杭州简简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面部的名片信息获取方法、系统及云服务器
CN111034237A (zh) * 2017-07-07 2020-04-17 伊利亚·弗拉基米罗维奇·烈德科卡申 个人信息传输的方法
CN112470146A (zh) * 2018-05-28 2021-03-09 伊利亚·弗拉基米罗维奇·烈德科卡申 信息传输方法
CN112749217A (zh) * 2019-10-30 2021-05-0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目标对象添加渠道的确定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302604A (zh) * 2018-11-15 2021-08-24 伊利亚·弗拉基米罗维奇·烈德科卡申 自动注册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1069A (zh) * 2008-06-23 2008-12-10 刘洪利 手机生物身份证明制作、认证方法及其认证系统
CN101909277A (zh) * 2010-06-07 2010-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名制管理的实现系统和方法、以及终端
CN102368746A (zh) * 2011-09-08 2012-03-0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图片信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US20120284122A1 (en) * 2010-11-04 2012-11-08 Robert Craig Brandis Smartphone-Based Methods and Systems
CN103402193A (zh) * 2013-07-16 2013-11-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在具有指纹传感器的移动终端上快速交换信息的方法
US20130333015A1 (en) * 2011-12-29 2013-12-12 Derek J. Reynolds Biometric cloud communication and data movement
CN105049319A (zh) * 2015-05-25 2015-11-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好友添加方法及系统、客户端及服务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1069A (zh) * 2008-06-23 2008-12-10 刘洪利 手机生物身份证明制作、认证方法及其认证系统
CN101909277A (zh) * 2010-06-07 2010-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名制管理的实现系统和方法、以及终端
US20120284122A1 (en) * 2010-11-04 2012-11-08 Robert Craig Brandis Smartphone-Based Methods and Systems
CN102368746A (zh) * 2011-09-08 2012-03-0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图片信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US20130333015A1 (en) * 2011-12-29 2013-12-12 Derek J. Reynolds Biometric cloud communication and data movement
CN103402193A (zh) * 2013-07-16 2013-11-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在具有指纹传感器的移动终端上快速交换信息的方法
CN105049319A (zh) * 2015-05-25 2015-11-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好友添加方法及系统、客户端及服务器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3776A (zh) * 2016-09-26 2017-02-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联系人的添加方法、服务器及移动终端
CN106656986A (zh) * 2016-11-01 2017-05-10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特征鉴权的方法及装置
CN111034237A (zh) * 2017-07-07 2020-04-17 伊利亚·弗拉基米罗维奇·烈德科卡申 个人信息传输的方法
EP3651487A4 (en) * 2017-07-07 2021-04-07 Redkokashin, Ilya Vladimirovich PROCESS FOR ISSU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CN107862193A (zh) * 2017-11-09 2018-03-30 四川研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生理特征的数据交互系统及方法
CN112470146A (zh) * 2018-05-28 2021-03-09 伊利亚·弗拉基米罗维奇·烈德科卡申 信息传输方法
CN109361729A (zh) * 2018-08-31 2019-02-19 杭州简简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指纹的名片信息获取方法、系统及云服务器
CN109361730A (zh) * 2018-08-31 2019-02-19 杭州简简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面部的名片信息获取方法、系统及云服务器
CN113302604A (zh) * 2018-11-15 2021-08-24 伊利亚·弗拉基米罗维奇·烈德科卡申 自动注册方法
CN112749217A (zh) * 2019-10-30 2021-05-0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目标对象添加渠道的确定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50205A (zh) 一种联系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CN104954322B (zh) 一种账号的绑定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155324B (zh) 一种基于或囊括手机电话本的即时通讯方法和系统
CN106878309B (zh) 应用于网络支付的安全预警方法及装置
US11165584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CN110225002B (zh) 业务办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JP7213596B2 (ja) 動的ラスタライズ管理に基づく身元識別方法、装置及びサーバ
CN112215025B (zh) 一种射频卡功能调用方法及装置
CN106845267B (zh) 应用历史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2114881A1 (ja) 把持特徴学習認証システム及び把持特徴学習認証方法
CN106127463B (zh) 一种转账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951598B (zh) 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18243A (zh) 一种数字车钥匙管理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US20160360401A1 (en) Fingerprint base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server and method thereof
CN109245902A (zh) 即时通信信息验证码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9493073A (zh) 一种基于人脸的身份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2904860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用户的登录方法
CN109886670B (zh) 支付方法、装置、系统、移动终端、支付机具及服务器
CN104123350A (zh) 一种社交关系管理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7592408B (zh)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172194B (zh) 虚拟sim卡的管理方法、装置和通信终端
CN107196971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服务器
CN112188458A (zh) 一种nfc社交软件系统
CN104778389A (zh) 一种数值转移方法、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CN104933340A (zh) 一种消息的发送方法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5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