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42857A - 合成气的生产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合成气的生产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42857A
CN105542857A CN201410587383.7A CN201410587383A CN105542857A CN 105542857 A CN105542857 A CN 105542857A CN 201410587383 A CN201410587383 A CN 201410587383A CN 105542857 A CN105542857 A CN 105542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w material
synthetic gas
carbon raw
gasification installation
gas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873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立舜
张洁
薛俊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Original Assignee
General Electri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eral Electric Co filed Critical General Electric Co
Priority to CN20141058738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4285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542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428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dustrial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气的生产系统及方法。该合成气生产系统包括第一碳质原料源、第一气化装置、第二碳质原料源及第二气化装置。第一碳质原料源可用来提供第一碳质原料到第一气化装置中;第一气化装置可把所述第一碳质原料气化来生产第一合成气。第二碳质原料源可用来提供第二碳质原料到第二气化装置中;第二气化装置可把所述第二碳质原料气化来生产第二合成气。其中,在所述第一碳质原料被输入进所述第一气化装置之前,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合成气可被输入进第一碳质原料源来加热所述第一碳质原料。

Description

合成气的生产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气(Syngas)的生产系统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气化碳质原料(Carbonaceousfeeding)来制备合成气的生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合成气作为一种替代能源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于不同的领域,比如使用于工业领域中来满足不同行业对能源的需求。在现有合成气生产过程中,其通常使用碳质原料,比如煤来制备合成气。
制备合成气的系统通常包括气化装置,如气化炉。通过在气化装置中让碳质原料与氧气和蒸汽在高温和高压下反应产生主要含有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合成气。
目前,常使用固定床气化炉来制备合成气。为了节省成本,常使用低阶煤来作为原料制备合成气,然而固定床气化炉所使用原料多为块状煤,这限制了其大范围的使用。有一些尝试来解决所使用的煤原料的尺寸的问题,比如使用可使用粉煤作为原料的水煤浆(Slurry)气化炉。
通常,水煤浆中具有较高的煤浓度可以带来较高的气化效率以及较低的煤和氧的消耗。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常期望制备出含有较高浓度煤的水煤浆,从而可以以较经济的方式对水煤浆进行气化。然而,使用低阶煤来制备的水煤浆中煤的浓度较低,这也限制了水煤浆气化炉的广泛应用。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合成气生产系统及方法来制备合成气,其可扩展气化炉的应用且更有效的制备合成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合成气的生产系统。该合成气生产系统包括第一碳质原料源、第一气化装置、第二碳质原料源及第二气化装置。第一碳质原料源可用来提供第一碳质原料到第一气化装置中;第一气化装置可把所述第一碳质原料气化来生产第一合成气。第二碳质原料源可用来提供第二碳质原料到第二气化装置中;第二气化装置可把所述第二碳质原料气化来生产第二合成气。其中在所述第一碳质原料被输入进所述第一气化装置之前,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合成气可被输入进第一碳质原料源来加热所述第一碳质原料。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合成气的生产方法。该合成气生产方法包括利用第一碳质原料源提供第一碳质原料到第一气化装置中;利用第一气化装置气化所述第一碳质原料来生产第一合成气;利用第二碳质原料源提供第二碳质原料到第二气化装置中;及利用第二气化装置气化所述第二碳质原料来生产第二合成气;其中,在所述第一碳质原料被输入进所述第一气化装置之前,输送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合成气到第一碳质原料源中来加热所述第一碳质原料。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合成气的生产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合成气的生产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及
图3为本发明的合成气的生产方法的流程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些实施方式的具体描述过程中,为了进行简明扼要的描述,本说明书不可能对实际的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均作详尽的描述。应当可以理解的是,在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正如在任意一个工程项目或者设计项目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开发者的具体目标,为了满足系统相关的或者商业相关的限制,常常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具体决策,而这也会从一种实施方式到另一种实施方式之间发生改变。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除非另作定义,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元件,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也不限于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连接。
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合成气的生产系统10的两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未图示一些装置。然而,在不同的应用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生产系统10可包括其他任何合适的装置来完成合成气的生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生产系统10可通过气化装置,如气化炉来对碳质原料(CarbonaceousFeeding)进行气化来生产合成气。在非限定示例中,碳质原料可包括煤、石油焦、生物质、木质材料、农业废料、焦油、焦炉气、沥青或其它含碳物。在一个非限定示例中,碳质原料为煤。
在一些应用中,煤可包括高阶煤(HighRankCoal),如烟煤(Bituminous)和无烟煤(Anthracite)及/或低阶煤(LowRankCoal),如次烟煤(Sub-bituminouscoal)和褐煤(Lignite)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示例中,煤可包括高阶煤和低阶煤的混合物。在一个非限制性示例中,煤包括低阶煤。由于低阶煤的成本较低,在一些例子中使用低阶煤来生产合成气是可节省成本的。在其他示例中,煤也可仅包括高阶煤。
如图1所示,合成气生产系统10包括第一碳质原料源11、第一气化装置12、第二碳质原料源13和第二气化装置1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碳质原料源11、13可用来分别提供第一和第二碳质原料(未图示)到相应的第一和第二气化装置12、14中进行气化来生成合成气(Syngas)。在非限定实例中,第一碳质原料和第二碳质原料均可为煤。
第一和第二气化装置12、14可用来气化相应的第一和第二碳质原料,来分别产生包括氢气(H2)和一氧化碳(CO)的第一合成气15和第二合成气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碳质原料输送给相应的第一和第二气化装置12、14之前可经过给料制备系统(未图示),其例如可通过斩切、碾磨、切碎、粉碎或压块来调整原料的尺寸以产生给料。
给料可从给料制备系统传递至相应的第一和第二气化装置12、14。气化装置12、14可将相应的第一和第二碳质原料或给料转换成相应的合成气。该转换可通过将给料置于受控量的蒸汽和氧气中来完成,该蒸汽和氧气处于升高的压力,例如,从大约20巴(Bar)至85巴,以及升高的温度,例如大约700摄氏度至1600摄氏度,取决于气化装置的类型。气化过程还可包括高温分解给料,从而加热给料。在高温分解过程期间气化装置内部的温度可在大约150摄氏度至700摄氏度的范围内,取决于用来产生给料的不同。给料在高温分解过程期间可产生固体,如焦炭,以及残余气体,如CO、H2和氮气(N2)。
第一和第二碳质原料(未标注)可在相应的第一和第二气化装置12、14中燃烧。为了协助该燃烧过程,可设置空气分离单元(未图示)向相应的气化装置12、14中供应氧气。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可在大约700摄氏度至1600摄氏度的范围内进行,从而第一和第二气化装置12、14分别产生第一和第二合成气15、16。
在非限定示例中,第一和第二合成气15、16可包括有相似的成分,比如可包括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和第二合成气15、16还可包含甲烷(CH4)、氯化氢(HCl)、氟化氢(HF)、氨气(NH3)、氰化氢(HCN)、氧硫化碳(COS)和硫化氢(H2S)(基于给料的硫含量)。该第一和第二合成气可称为原质合成气。同时,在原料气化的过程中,第一和第二气化装置12、14还产生废料,比如熔渣,其可为湿灰尘材料。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气化装置12不同于第二气化装置15。在非限定示例中,第一气化装置12包括水煤浆(Slurry)气化炉;第二气化装置14包括固定床(FixedBed)气化炉。这样,在一些应用中,来自第二气化装置14生产的第二合成气中常含有8%到12%左右的甲烷;来自第一气化装置12的第一合成气中的甲烷的含量较低,比如低于8%。另外,根据气流床气化炉和固定床气化炉对于煤的尺寸要求不同,第一和第二碳质原料源11、14可提供合适尺寸的煤原料到相应的气化炉中。在一定应用中,第一碳质原料源11提供的煤粉原料的尺寸在40-300微米的范围内;第二碳质原料源14提供的煤块原料的尺寸在2-20毫米的范围内。
如前所述,通常,水煤浆中具有较高的煤浓度可以带来较高的气化效率以及较低的煤和氧的消耗。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常期望制备出含有较高浓度煤的水煤浆,从而可以以较经济的方式对水煤浆进行气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对第一碳质原料进行预处理来便于后续水煤浆的制备。
如图1和图2所示,在非限定示例中,来自于第二气化装置14的第二合成气16可部分或全部的输入到第一碳质原料源11中,以对其中的第一碳质原料进行加热处理,从而提升第一碳质原料的品质,以便于其在第一气化装置12中进行气化。比如,由于来自于第二气化装置14的第二合成气16含有大量的热量,当其对第一碳质原料进行加热时,可降低第一碳质原料中的水分或者对第一碳质原料进行高温分解(比如产生焦炭),从而便于后续的气化过程。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合成气生产系统10还进一步设置有水煤浆制备单元17、低水气比水气转换(SteamGasShift)单元18和净化单元19。水煤浆制备单元17设置于第一碳质原料源11和第一气化装置12之间且与其流体相通。在制备过程中,水煤浆制备单元17可用来接收第一碳质原料源11提供的第一碳质原料及其他原料,如水(未图示)来制备水煤浆。制备完成的水煤浆经水煤浆制备单元17输送进第一气化装置12中进行气化来生产第一合成气15。
低水气比水气转换装置18设置于第一气化装置12下游并与其流体相通,且可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气化装置12所产生的第一合成气15并对该第一合成气15进行处理,以达到所期望的第一合成气。在非限定示例中,低水气比水气转换装置18可对第一合成气15进行伴随部分甲烷化的水气变换处理,这样,经过低水气比水气转换装置18对第一合成气15进行部分甲烷化后,第一合成气15中的甲烷的浓度就得到提升,比如其可包含浓度大约8%到12%的甲烷。在一个非限定示例中,经过低水气比水气转换装置18处理后的第一合成气15和第二气化装置14产生的第二合成气16具有相似或相同含量的甲烷。
净化单元19设置于第二气化装置14的下游并与其流体相通。该净化单元19可接收第二气化装置14生产的第二合成气16并对其进行净化,比如去除第二合成气16中的颗粒物质(如湿灰尘)来清洁第二合成气16。在一定的应用中,第二气化装置14生产的第二合成气16中的部分或全部在输送如净化单元19前被用来输入到第一碳质原料源11中,以对其中的第一碳质原料进行加热处理,从而提升第一碳质原料的品质。当完成加热后,该部分或全部第二合成气16再被输入进净化单元19中进行净化。
在非限定示例中,净化单元19在净化第二合成气16的过程中会产生液态流体22,如废水。在一些应用中,废水中含有较高的化学需氧量。这样,如图1和图2所示,可把净化单元19所产生的废水输入进水煤浆单元17中来和第一碳质原料共同制备水煤浆。由于煤的物理特性,可降低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且同时是废水得到有效的利用。制备水煤浆后所进一步产生的物质可被输入到生物降解单元20中进行降解,从而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这样,对于净化后的第二合成气16和来自低水气比水气转换装置18的第一合成气15可被输入进下游处理单元21中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该下游处理单元21位于净化单元19和低水气比水气转换装置18的下游并与其流体相通。在一个非限定示例中,下游处理单元21可包括甲烷化单元,其可对第一合成气15和第二合成气16形成的混合合成气(未标注)进行甲烷化处理以提升混合合成气中甲烷的浓度,从而比如生产合成天然气。在非限定示例中,第二合成气16和第一合成气15以相同的流量进入下游处理单元21中。
如前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根据不同的应用,合成气生产系统10可设置不同的装置,比如可设置冷却和脱水装置,用来调节合成气的水气比;或者可设置酸性气体去除单元以去除合成气中的酸性气体等。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各个装置可为独立的物理设备。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的两个或多个装置可以整合在一起为一个物理设备。
图3所示为本发明合成气的生产方法的流程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该生产流程30的步骤31中,利用第一碳质原料源11把第一碳质原料输入进第一气化装置12中;在步骤32中,第一碳质原料在第一气化装置12中进行气化以产生第一合成气15;在步骤33中,利用第二碳质原料源13把第二碳质原料输入进第二气化装置14;在步骤34中,第二碳质原料在第二气化装置14中进行气化以生产第二合成气16;及在步骤35中,在第一碳质原料被输入进第一气化装置12中之前,把部分或全部第二合成气输入到第一碳质原料源11中加热处理第一碳质原料。在对第一碳质原料加热完成后,该部分部分或全部第二合成气进入到净化单元19中进行净化。在该流程中步骤31-35并不代表特定的顺序,其顺序是可以变化的。
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生产流程30可进一步包括把来自净化单元19处理第二合成气后生成的液态流体22,如废水输入进水煤浆制备单元17中用来和来自第一碳质原料源11的第一碳质原料混合制备水煤浆,以便于在第一气化装置12中进行气化来生产第一合成气。
这样,本发明示例利用固定床气化炉和水煤浆气化炉的结合来生产合成气,其一方面扩大了固定床气化炉和水煤浆气化炉的应用范围,比如可使用低阶煤,且对低阶煤的尺寸范围更加具有适应性,对于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具有很大的效益;另一方面,通过二者的结合可降低废水的环境的不利影响。再者,本发明实施例可对现有的固定床气化炉和/或水煤浆气化炉进行相对简单的结合就能实现,这也更加提升了其使用范围。
虽然结合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本发明可以作出许多修改和变型。因此,要认识到,权利要求书的意图在于涵盖在本发明真正构思和范围内的所有这些修改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合成气生产系统,包括:
第一碳质原料源,其可用来提供第一碳质原料到第一气化装置中;
第一气化装置,其可把所述第一碳质原料气化来生产第一合成气;
第二碳质原料源,其可用来提供第二碳质原料到第二气化装置中;及
第二气化装置,其可把所述第二碳质原料气化来生产第二合成气;
其中在所述第一碳质原料被输入进所述第一气化装置之前,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合成气可被输入进第一碳质原料源来加热所述第一碳质原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气生产系统,其中第一气化装置包括水煤浆气化炉,所述第二气化装置包括固定床气化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气生产系统,其进一步包括有设置于第一碳质原料源和水煤浆气化炉之间且与其流体相通的水煤浆制备单元,该水煤浆制备单元可用来接收来所述第一碳质原料来制备第一碳质原料的水煤浆以在所述第一气化装置中进行气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气生产系统,其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气化装置下游且与所述第二气化装置相通的净化单元,该净化单元可接收所述第二合成气并对其进行净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合成气生产系统,其中所述净化单元与所述水煤浆制备单元相通,其可输入液态流体进入所述水煤浆制备单元来制备所述第一碳质原料的水煤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气生产系统,其进一步包括有与所述第一气化装置相通的低水气比水气转换装置,其可用来调节第一合成气中的氢碳比例和甲烷含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气生产系统,其进一步包括有甲烷化单元,其可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合成气并对其进行甲烷化处理。
8.一种合成气生产方法,包括:
利用第一碳质原料源提供第一碳质原料到第一气化装置中;
利用第一气化装置气化所述第一碳质原料来生产第一合成气;
利用第二碳质原料源提供第二碳质原料到第二气化装置中;及
利用第二气化装置气化所述第二碳质原料来生产第二合成气;
其中在所述第一碳质原料被输入进所述第一气化装置之前,输送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合成气到第一碳质原料源中来加热所述第一碳质原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合成气生产方法,其中第一气化装置包括水煤浆气化炉,所述第二气化装置包括固定床气化炉。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合成气生产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于所述第一碳质原料源和所述水煤浆气化炉之间设置有与二者流体相通的水煤浆制备单元,其用来接收来所述第一碳质原料来制备第一碳质原料的水煤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合成气生产方法,其进一步包括输入所述第二合成气到设置于所述第二气化装置下游且与该第二气化装置相通的净化单元中进行净化。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合成气生产方法,其进一步包括输入所述净化单元净化所述第二合成气后所产生的液态流体进入到所述水煤浆制备单元中以制备所述第一碳质原料的水煤浆。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合成气生产方法,其进一步包括通过与所述第一气化装置相通的低水气比水气转换装置来调节第一合成气中的氢碳比例和甲烷含量。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合成气生产方法,其进一步包括输送所述第一和第二合成气到甲烷化单元中进行甲烷化处理。
CN201410587383.7A 2014-10-28 2014-10-28 合成气的生产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055428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87383.7A CN105542857A (zh) 2014-10-28 2014-10-28 合成气的生产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87383.7A CN105542857A (zh) 2014-10-28 2014-10-28 合成气的生产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42857A true CN105542857A (zh) 2016-05-04

Family

ID=55822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87383.7A Pending CN105542857A (zh) 2014-10-28 2014-10-28 合成气的生产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42857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99327A (en) * 1978-10-30 1980-04-22 Kaiser Engineers, Inc. Process for gasification of coal to maximize coal utilization and minimize quantity and ecological impact of waste products
US20110308155A1 (en) * 2010-06-16 2011-12-22 Paskach Thomas J Producing Low Tar Gases in a Multi-Stage Gasifie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99327A (en) * 1978-10-30 1980-04-22 Kaiser Engineers, Inc. Process for gasification of coal to maximize coal utilization and minimize quantity and ecological impact of waste products
US20110308155A1 (en) * 2010-06-16 2011-12-22 Paskach Thomas J Producing Low Tar Gases in a Multi-Stage Gasifier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郝临山: "《洁净煤技术 第二版》", 31 July 2010, 化学工业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domsirichakorn et al. Review of hydrogen-enriched gas production from steam gasification of biomass: the prospect of CaO-based chemical looping gasification
Moghadam et al. Syngas production from palm kernel shell and polyethylene waste blend in fluidized bed catalytic steam co-gasification process
Moon et al. Effects of hydrothermal treatment of sewage sludge on pyrolysis and steam gasification
Guo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herb residue gasification in an air-blown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gasifier
US9175847B2 (en) Two stage dry feed gasification system
Yang et al.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analysis for in-situ gasification chemical looping combustion of lignite with phosphogypsum for syngas
Cheng et al. Allothermal gasification of biomass using micron size biomass as external heat source
BR112014032652B1 (pt) Processo de gaseificação não catalítico de dois estágios e sistema para a gaseificação de dois estágios de uma matéria-prima carbonácea particulada
Adnan et al. Co-gasification of Indonesian coal and microalgae–A thermodynamic study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N104910986A (zh) 一种生物质双流化床气化制天然气装置及工艺
Jenkins Thermal gasification of biomass—a primer
Salaudeen et al.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CO2 valorization via the steam gasification of biomass for producing syngas with flexible H2 to CO ratio
WO2011087951A1 (en) Producing low methane syngas from a two-stage gasifier
Niu et al. Co-gasification of high-ash sewage sludge and straw in a bubbling fluidized bed with oxygen-enriched air
Schmid et al. Experimental parameter study on synthesis gas production by steam-oxygen fluidized bed gasification of sewage sludge
US20160265008A1 (en) Process for producting an organic product from a carbon-based matter feedstock using gasification followed by fermentation of the synthesis gas
Liu et al. Sorption enhanced steam hydrogasification of coal for synthesis gas production with in-situ CO2 removal and self-sustained hydrogen supply
Lahijani et al. Fluidized bed gasification of palm empty fruit bunch using various bed materials
JP2011528390A (ja) 産業プラント自体の燃料を製造する産業プラント
US20120294775A1 (en) Tar-free gasification system and process
BR102014003010A2 (pt) unidade de separação de carvão para um sistema de gaseificação, sistema de gaseificação para carvão com conteúdo de alto teor de cinzas e método para reduzir o conteúdo de cinzas de um fluxo de alimentação com alto teor de cinzas em um sistema de gaseificação
CN104053754A (zh) 生物甲烷的生产方法
CN105542857A (zh) 合成气的生产系统及方法
Yu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co-ga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iomass and plastic wastes
CN102911739A (zh) 一种固定床气化耦合非催化部分氧化制备合成气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27

Address after: Pennsylvania, USA

Applicant after: Gas Products and Chemical Company

Address before: New York State, USA

Applicant before: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5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