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32234B - 红心红龙果的培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红心红龙果的培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32234B
CN105532234B CN201510985853.XA CN201510985853A CN105532234B CN 105532234 B CN105532234 B CN 105532234B CN 201510985853 A CN201510985853 A CN 201510985853A CN 105532234 B CN105532234 B CN 1055322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fruit
fertilizer
plant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858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32234A (zh
Inventor
蒙奇同
来光业
罗树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Sailo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蒙奇同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蒙奇同 filed Critical 蒙奇同
Priority to CN20151098585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322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32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22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322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22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2Receptacles, e.g. flower-pots or boxes; Glasses for cultivating flowers
    • A01G9/029Receptacles for seedlings
    • A01G9/0299Handling or transporting of soil blocks or seedl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6Treatment of growing trees or plants, e.g. for preventing decay of wood, for tingeing flowers or wood, for prolonging the life of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1/00Processes for modifying genotypes ;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associated natural traits
    • A01H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hybridisation; Artificial pollination ; Fertil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DIN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FERTILISERS PRODUCING CARBON DIOXIDE
    • C05D3/00Calcareous fertilisers
    • C05D3/02Calcareous fertilisers from limestone, calcium carbonate, calcium hydrate, slaked lime, calcium oxide, waste calcium produc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c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心红龙果的培育方法,对连年挂果多、单个果体重400克以上、果体椭圆形、清甜、雅香口感好、肉质鲜艳呈玫瑰红色、枝条粗壮和无炭疽病的经过杂交的目标单株作出标示,尤其对雌花蕊突出雄性花丝不到1公分的植株优先单独采集枝条,经消毒、脱毒,育苗,移栽大田,进行大面积果树管理成为商品红龙果。经三年强化培育实验应用,产量能持续高产,果大、稳定在0.8‑1斤以上;较前阶段更清甜、雅香,果型不变异、保持椭圆形状,含果糖6.8%左右,葡萄糖4.2%左右,红色素含量4%;其他营养、保健、药物功能等优良物质性状不改变、保持原父本特性,又显著表现杂交优势,成活率达97%以上,结果率达95%以上,红心率95%以上。

Description

红心红龙果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经济作物的培育领域,尤其涉及红心红龙果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广大消费者对于健康生活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健康环保又保健的水果越来越被人们所需要,受到污染,有辐射和农药残留量超标的水果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发明人一直致力于红龙果的研究,红龙果又称巨龙果等,与红皮白肉的火龙果、芝麻果等有异种同属的区别,它来源于中美洲的墨西哥,是仙人掌三棱柱属蜜家族十多个品种中的一种,为蔓腾性多年生肉质植物,发明人运用杂交理论,用生命力特强的本地野生、野败型雄性不育种质同属植物结合,产生了杂种优势,再采用生物工程技术,经过续代基因置换纯化培育,终于成功地开发出本发明红皮红肉的红龙果。而该水果种类病虫害少,基本不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果品质量好。
本发明所述的红龙果为发明人多年来研发的“赛龙1号”(发明人命名)新品种,外型象披着龙鳞的红灯笼,奇特美观,高贵吉祥。果肉呈玫瑰色,鲜艳诱人,含糖量10%以上(糖度18-20度)而且全是果糖,不含蔗糖和麦芽糖,极易吸收,清甜爽口,带雅香。经广西食品质检所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果内除了富含维生素A、B1、B2、B3、C、不饱和脂肪酸、钙、锌、铁、硒和十八种氨基酸成分外,更特别含有其他水果所稀有的硫蛋白、植物白蛋白、花青素、可溶性膳食纤维暨几丁聚糖,并功效奇特,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十分显著。
新品种红龙果实持续高产(万元田)的高新农业产品。在种植生产过程中,极少病虫害,无须使用农药,全部使用有机肥,因而没有化肥农药的残留污染,是一种环保型天然绿色食品,被现代人誉为绿色生态的典范、世纪圣果。
硫蛋白及植物白蛋白─是人体内重金属毒性物质的清除剂。当它在人体内遇到重金属离子时就会自动地将其吸附、稀释,并快速包裹,使其形成坚硬的化合物外壳,避免食物中的重金属离子在肠道内被吸收、沉积和毒害,并阻断对其他健康细胞的侵害,最后通过排泄系统排出体外,起到清道夫的作用,提高人体免疫的能力,而且还具有清淤润肺、祛痰止咳的保健作用。
花青素─是一种强抗自由基、抗氧化剂和抗衰老剂。其特性可在人体血管内停留70-75小时,抗氧化能力比胡萝卜素强10倍以上,因此更能发挥抗氧化、抗自由基和抗衰老的功能。加上果内丰富的维生素C相辅,延缓皮肤表层脆化增强柔润和光亮滑嫩的美容作用突出。另外花青素还能穿透脑血管障碍,提高防止脑细胞变性的能力,从而可抑制中风、痴呆症的发生。所以,花青素也被美称“青春素”。
可溶性膳食纤维暨几丁聚糖─是人体糖分吸收转化成能量的促进剂。果内丰富的可溶性膳食纤维成分在人体中能吸收大于自身重量10-15倍的水分,与食物结合后体积膨胀而形成凝胶状物,延长了食物在消化系统滞留的时间,减缓了饥饿感,并使食物糖分释放减缓。小肠内糖分减少,吸收速度也相应减慢,避免出现突然性高血糖现象,从而提高人的耐糖速度和水平。尤其经过膳食纤维素与几丁聚糖结合转化的作用,更有利于血管糖的吸收、循环和控制,促进血糖机理性功能的平衡和稳定,并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有着显著的辅助疗效及保健作用。此外,这类纤维素可以与含有大量胆固醇的胆汁结合,促使其快速排出体外,从而达到降低胆固醇和血脂、血糖的作用。可溶性膳食纤维主要是指果胶、树胶等,对胃肠健康的作用尤为显著。这类纤维素摄入体内后,经结肠细菌醇解,可产生短链脂肪酸,提供结肠粘膜所需能量的70%,并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平衡激素水平、刺激消化酶分泌等。还可以直接扩张血管,促进结肠血液循环。另外,膳食纤维体积增大后,加快了排泄速度,缩短粪便中的有毒物质在大肠停留时间,减少了大肠中毒致癌的可能性,因此具有独特的润肠功能和减肥保健作用。
关于红龙果,发明人之前也申请过两项专利:
1、申请号:01128447.1;发明人:黄吉森、宋开泉、蒙奇同、来光业;发明名称:三棱柱蜜果新品种的培育方法及其天然色素的提取方法;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培育植物新品种的方法以及从该植物的果实提取色素的方法,是将原产于南美洲的三棱柱蜜果作为接穗,采用生长在中国华南地区的生命力极强的同属植物鬼番莲作为砧木,经嫁接后,培育出一种三棱柱蜜果新品种─红龙果、黄龙果、火龙果,这种三棱柱蜜果新品种保持了耐旱、耐热的品质,也表现出了耐寒,耐贫瘠、也耐涝的新的种质,其生长速度快,营养丰富,果肉多汁,低聚糖的含量高,可抑制胆固醇过高和脂肪吸收,还能减缓人体血液对葡萄糖的摄取,具有降血糖、血脂的作用,从该植物的果实提取色素的飞是将红色或黄色三棱柱蜜果洗净去除鳞片和果柄,将其放在切碎机中切碎粉碎,用水提法或醇提法提取红色或黄色色素,或者水提法加醇提法提取红色或黄色色素。
2、申请号:03118561.4;发明人:宋开泉、蒙奇同、来光业、罗树臣;发明名称:核基因置换培育出三棱柱蜜果新品种的方法;摘要:一种培育三棱柱蜜果新品种的方法,采用核基因置换培育的方法得到,具体过程是选择野生剑花作为雄性不育系,优质三棱柱蜜果作为保持系和恢复系,将三棱柱蜜果的雄花粉授到剑花的雌蕊上,使剑花长出果实,将育出的种子播种,选育出的不育植株作为新母本,再将三棱柱蜜果的雄花粉授到新母本的雌蕊上,经过三到若干代的杂交,培育不育系,再用纯合后的不育系作为接穗,优质三棱柱蜜果植株作砧木,进行嫁接及无性繁殖,培育出的新品种根系发达,分蘖力强,茎秆粗壮,果大粒多,果实品质优良,味道鲜美,有治疗高血脂、糖尿病、防衰老的药用价值,还可以得到介于黄色和红色、白色之间的橙红、粉红、淡紫果肉等丰富多彩的三棱柱蜜果新品种。
发明人在种植过程中,发现原来的三棱柱蜜果品种普遍存在单产下降、果体越变越小、甜酸不稳定、品质下降,如同大田、同行,不一定株株挂果相同,果体也不一般大,味道不一样清甜、果型不相同,有的变成长玻璃杯型、不是椭圆型,并且授粉依赖性技术难控、大面积出现炭疽病、黄龙病、根腐病蔓延。
因此,针对这些存在问题,发明人通过以下方法解决:1、持续高产技术(单株优选与人工授粉替补性方法)提高坐果率,确保稳定高产。2、采用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与苗床消毒方法,促生根、发根、固果型、防变异退化。3、采用生物有机肥,替代氯化钾类无机化肥的施肥方法,有效提升果型、果体外观,增糖合成,提高果质和口感。4、农药替代性病虫害防治技术-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土壤改良法,控制炭疽病,黄龙病,根腐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在原有03118561.4专利和杂交优势的基础上,又经过了研究和探索,重点对红龙果生长过程进行系统性技术规程控制管理,制定了规范化育苗栽培技术,即采用单株优选与人工授粉替补性方法提高坐果率,确保稳定高产,采用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与苗床消毒方法,促生根、发根、固果型、防变异退化,采用生物有机肥,替代氯化钾类无机化肥的施肥方法,有效提升果型、果体外观,增糖合成,提高果质和口感,使用农药替代性病虫害防治技术-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土壤改良法,控制炭疽病,黄龙病,根腐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红心红龙果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经过杂交的植株:通过观察记录,对连年挂果多、单个果体重400克以上、果体椭圆形、清甜、雅香口感好、肉质鲜艳呈玫瑰红色、枝条粗壮和无炭疽病的经过杂交的目标单株作出标示,尤其对雌花蕊突出雄性花丝不到1公分(一般雌性花蕊高出雄性花丝2公分)的植株优先单独采集枝条。
(2)采集上述经过杂交的目标植株后,经消毒、脱毒,育苗,移栽大田,进行大面积果树管理成为商品红龙果。
所述的消毒、脱毒为:去除植株体内的泥土或死组织,然后用水冲洗除去外部污染物,接着剥除外层表皮或组织,将其浸泡于质量浓度为70%的酒精中30s以除去空气气泡,最后用质量浓度为1.0%的次氯酸钠消毒10~30分钟;将消毒后的植株送到脱毒室用紫光灯沐照1-2小时进行脱毒或者将其浸泡于稀释后的有益复合微生物液体菌液,有益复合微生物液体菌液稀释倍率为1:50,枝条浸泡6-8小时。
所述的育苗:选择通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水方便的田块,整细作畦,畦带沟90厘米,亩施牛粪、猪粪800-1000斤,所述的牛粪、猪粪,两者的重量比例依次为4:6,搅拌均匀,在整地时施于畦面以下10-30厘米的表土层,然后再亩施50-100斤生物有机肥,充分搅拌后施于4-5厘米深的表土层,以1米起垅铺苗床,行距20公分×株距10公分,将消毒、脱毒后的植株植入苗床,植入苗床的深度为7-9公分,浇透水,并喷洒500倍多菌灵一次,晴天时见表土发白,7-10天浇水一次,待长出一节茎肉饱满的茎段,就可移栽到大田。
所述的移栽大田为:选择在供水方便、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含沙量为 50~70%的大田种植,且土壤pH 值为中性或微酸性;整地采用拖拉机联动螺旋钻头机械入土粉垄,粉垄旋耕时并按照每亩200-300Kg施入基础肥;按行距4米,株距2.5米于大田定植长出一节茎肉饱满的植株,每亩种埋70根水泥杆,每根水泥杆含坐果圈;种植前用1~2kg牛粪、猪粪与种植穴的土壤拌匀,种植的深度在3~4cm,种植后用绳子把种苗与水泥柱捆绑定,定植初期注意保持种苗附近的土壤湿润。
所述的果树管理包括整形修剪、授粉及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所述的整形修剪:当枝条长到1.3-1.4米长时摘心,促进分枝,并让枝条自然下垂,均匀向四周分布,积累养分,提早开花结果;每年两次修剪,在春季和秋季进行修剪,主要剪除过长的结果枝、徒长枝、病弱枝、病虫枝、扰乱枝、交叉枝、过密枝,培育优良壮枝,促进生殖生长。如在春季修剪,主要剪除病弱枝、过密枝、短截徒长枝、过长的结果枝、扰乱枝和交叉枝,减少养分消耗和促进光照,积累营养,促进枝条的花芽分化;而秋季修剪主要在采果后,剪除挂果多年的老枝条、病虫枝及过密枝,保留分布均匀的健壮枝条;结过果的枝条每年收完后将其剪除,让其重新长出新枝,以保证来年的结果产量。
所述的授粉及土壤管理:红龙果采用异花交叉授粉与自花授粉相结合,授粉时间选择在晚上10点至次日凌晨2点,同时在开花前施放经稀释后的大量元素水溶肥,大量元素水溶肥稀释倍率为1:200;红龙果果实膨大期及结果期保持土壤湿润,树盘用草覆盖,天气干旱时,3-4天灌一次水。
所述的病虫害防治:在幼苗生长过程中,主要防治蚂蚁、蜗牛和蛞蝓的软体动物啃食幼枝,防治方法为在树头撒石灰、火灰或用毒饵诱杀;红龙果病害采用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喷施。
红心红龙果的培育方法,还包括肥料管理:于每年开春3月份、秋天过冬前12月份及收完第二批果后各施一次,每次每亩施肥料800斤;其中生物有机肥、基础肥、牛粪、猪粪、茶麸、花生麸、生石灰和硼砂与土壤混合根施,光合细菌液喷施于枝条,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和大量元素水溶肥喷施于根部,光合菌液和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稀释倍率都是1:500,大量元素水溶肥稀释倍率为1:200。
以上所述的杂交植株是选择自然野生种质的剑花作为野败型雄性不育系, 南美洲的优质红色果肉三棱柱蜜果植株作为保持系和恢复系, 将三棱柱蜜果的雄花粉授到剑花的雌蕊上,使剑花长出果实,严格进行遴选育出恢复育性的杂交种子,再将育出的种子播种,选育出的不育植株作为新母本,再将三棱柱蜜果的雄花粉授到新母本的雌蕊上,经过6代的杂交,培育出稳定而纯净的不育系,然后再用纯和后的不育系作为接穗,三棱柱蜜果同源种质植株作砧木,进行嫁接及无性繁殖,使本身父本的优良性状重现而表达。将上述纯和后的不育系作为接穗,三棱柱蜜果同源种质植株作砧木,进行多次嫁接及无性繁殖,直至植株长出来的雌花蕊突出雄性花丝不到1公分,可得到本发明优良性状最好的植株。
以上所述的肥料由以下重量比例的原料组成:18-22%生物有机肥+18-22%牛粪、猪粪+4-6%茶麸、花生麸+2-4%生石灰+0.5-1.5%光合细菌液+0.5-1.5%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6-8%大量元素水溶肥+2-4%硼砂+余量基础肥。
以上所述的牛粪、猪粪,两者的重量比例依次为4:6。
以上所述的基础肥为甘蔗渣、蘑菇肥和沼气干料,三者的重量比例依次为4:3:3。
以上所述的生物有机肥由广东新兴恒丰肥业公司提供,产品为颗粒状,氮、磷、钾总养分11.6%,有机质63.9%。广东新兴恒丰肥业公司提供的生物有机肥全部选用本地优质纯鸡粪为原料,经特种微生物高效脱臭、发酵、无害化处理,加入适量的氮、磷、钾及腐植酸、土壤有益菌,通过低温干燥等一系列先进工艺精制而成的一种融有机、无机和益微生物于一体的“三合一”新型现代生物肥料。该公司提供的生物有机肥其基本特性是:
A.生物有机肥除具有氮、磷、钾三种基本要素外,还含有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植物营养菌等多种有益生物菌群以及钙、铜、锌、铁、锰、硼、硫等多种微量元素。
B.有益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活动能固氮、解磷、解钾,促进植物吸收养份,活化土壤,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特别是微生物分解禽畜粪便的分解产物是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C.实现了有机、无机及微生物的紧密结合,形成了营养的“合力”,使得有机生物肥养分全面,肥效高,肥力长久,弥补了化肥前期猛后期脱的不足,能平稳协调地供应作物营养。
D.环保无公害,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极大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
E.工艺流程先进,对禽畜粪便的快速腐熟,同时采用封闭式好氧发酵及低温干燥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养分损失及提高有益菌的存活。
F.高含量的有益菌,能有效地抑制地下虫害的发生,强化根系的发展及作物整体的发育,增强作物抗病害,抗倒伏能力。
以上所述的茶麸、花生麸,两者的重量比例依次为4:6 。
以上所述的大量元素水溶肥由南宁市武鸣红鹰肥业公司提供,属于多微量元素补充型肥料,总养分达53%,其中氮12%、磷6%、钾35%。
以上所述的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由桂林绿加微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产品号为“绿加2号芽孢体有益菌液”,其中的有机菌主要为高纯光合细菌,属名:红甲单细胞菌—Rhodopseudemonas。本发明的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对增强植物新陈代谢、促进光合作用和强化枝条保护膜、抵抗病原菌、促进根系发达、成熟期提前7-10天;有效衍生抗菌生物、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产生有益物质防治病害作用;投入少、成本低、回报高,单果增重、增大、增糖,保果率增加30%,防止水果成熟期果皮爆裂或果皮花斑,无光滑现象。在本发明中,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能够起到改良根部土壤的作用,防治病虫害,如线虫,炭疽病,黄龙病,根腐病和红蜘蛛等。
以上所述的光合细菌,英文名为Photosynthetic Bacteria,是一类没有形成芽孢能力的革兰氏阴性菌。它的细胞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高达到60%以上,其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较齐全,细胞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极为丰富,VB2、叶酸、泛酸、生物素的含量也较高,同时还含有大量的类胡萝卜素、辅酶Q等生理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本发明中,光合细菌能够促进红龙果枝条吸收,使枝条粗壮,代谢营养平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一种红心红龙果的培育方法,在前专利03118561.4和杂交优势的基础上,本发明主要对红龙果生长过程进行系统性技术规程控制管理,制定了规范化育苗栽培技术,即采用单株优选与人工授粉替补性方法提高坐果率,确保稳定高产,采用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与苗床消毒方法,促生根、发根、固果型、防变异退化,采用生物有机肥,替代氯化钾类无机化肥的施肥方法,有效提升果型、果体外观,增糖合成,提高果质和口感,使用农药替代性病虫害防治技术-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土壤改良法,控制炭疽病,黄龙病,根腐病。
2、本发明一种红心红龙果的培育方法,大田病虫害防治采用土、肥、病害防治系统化管控方法,即采用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改良土壤,生物有机肥促长势,培植有益微生物优势菌落,促进碳、氮、磷、钾、硫等物质在土壤中有机亲和和转化循环的方法,对营造抑制、钝化、灭除病虫害效果显著,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伤害。
3、本发明一种红心红龙果的培育方法,在肥料方面,本发明重点使用生物有机肥,替代氯化钾类无机化肥的施肥方法,生物肥中含有的牛粪和猪粪有机肥,增加肥料中动物蛋白、钾、磷成分,对改善土壤结构、抑制重金属离子、促进表皮细胞壁加厚、植物细胞硅质化效果显著,并有效提升果型、果体外观,增糖合成,提高果质和口感;并及时追施大量元素水溶肥,及时补充植株所需的各种结构元素;配套桂林绿加微生物技术公司的绿加2号芽孢体有益菌液,有效衍生抗菌生物、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产生有益物质防治病害作用。
4、本发明一种红心红龙果的培育方法,对连年挂果多、单个果体重400克以上、果体椭圆形、清甜、雅香口感好、肉质鲜艳呈玫瑰红色、枝条粗壮和无炭疽病的经过杂交的目标单株作出标示,尤其对雌花蕊突出雄性花丝不到1公分的植株优先单独采集枝条,经消毒、脱毒,育苗,移栽大田,进行大面积果树管理成为商品红龙果。经三年强化培育新方法、新技术实验应用,效果显著;产量能持续高产(可控制亩产3000斤);果大、稳定在0.8-1斤以上;较前阶段更清甜、雅香,果型不变异、保持椭圆形状,含果糖6.8%左右、葡萄糖4.2%左右。红色素含量4%;其他营养、保健、药物功能等优良物质性状不改变、保持原父本特性,又显著表现杂交优势。成活率达97%以上,结果率达95%以上,红心率95%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红心红龙果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经过杂交的植株:通过观察记录,对连年挂果多、单个果体重400克以上、果体椭圆形、清甜、雅香口感好、肉质鲜艳呈玫瑰红色、枝条粗壮和无炭疽病的经过杂交的目标单株作出标示,尤其对雌花蕊突出雄性花丝不到1公分(一般雌性花蕊高出雄性花丝2公分)的植株优先单独采集枝条。
(2)采集上述经过杂交的目标植株后,经消毒、脱毒,育苗,移栽大田,进行大面积果树管理成为商品红龙果。
所述的消毒、脱毒为:去除植株体内的泥土或死组织,然后用水冲洗除去外部污染物,接着剥除外层表皮或组织,将其浸泡于质量浓度为70%的酒精中30s以除去空气气泡,最后用质量浓度为1.0%的次氯酸钠消毒10分钟;将消毒后的植株送到脱毒室用紫光灯沐照1-2小时进行脱毒。
所述的育苗:选择通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水方便的田块,整细作畦,畦带沟90厘米,亩施牛粪、猪粪800斤,其中牛粪为320斤、猪粪480斤,,搅拌均匀,在整地时施于畦面以下10-30厘米的表土层,然后再亩施50斤生物有机肥,充分搅拌后施于4-5厘米深的表土层,以1米起垅铺苗床,行距20公分×株距10公分,将消毒、脱毒后的植株植入苗床,植入苗床的深度为7-9公分,浇透水,并喷洒500倍多菌灵一次,晴天时见表土发白,7-10天浇水一次,待长出一节茎肉饱满的茎段,就可移栽到大田。
所述的移栽大田为:选择在供水方便、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含沙量为 50~70%的大田种植,且土壤pH 值为中性或微酸性;整地采用拖拉机联动螺旋钻头机械入土粉垄,粉垄旋耕时并按照每亩200Kg施入基础肥;按行距4米,株距2.5米于大田定植长出一节茎肉饱满的植株,每亩种埋70根水泥杆,每根水泥杆含坐果圈;种植前用1kg牛粪、猪粪与种植穴的土壤拌匀,种植的深度在3~4cm,种植后用绳子把种苗与水泥柱捆绑定,定植初期注意保持种苗附近的土壤湿润。
所述的果树管理包括整形修剪、授粉及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所述的整形修剪:当枝条长到1.3-1.4米长时摘心,促进分枝,并让枝条自然下垂,均匀向四周分布,积累养分,提早开花结果;每年两次修剪,在春季和秋季进行修剪,主要剪除过长的结果枝、徒长枝、病弱枝、病虫枝、扰乱枝、交叉枝、过密枝,培育优良壮枝,促进生殖生长。如在春季修剪,主要剪除病弱枝、过密枝、短截徒长枝、过长的结果枝、扰乱枝和交叉枝,减少养分消耗和促进光照,积累营养,促进枝条的花芽分化;而秋季修剪主要在采果后,剪除挂果多年的老枝条、病虫枝及过密枝,保留分布均匀的健壮枝条;结过果的枝条每年收完后将其剪除,让其重新长出新枝,以保证来年的结果产量。
所述的授粉及土壤管理:红龙果采用异花交叉授粉与自花授粉相结合,授粉时间选择在晚上10点至次日凌晨2点,同时在开花前施放经稀释后的大量元素水溶肥,大量元素水溶肥稀释倍率为1:200;红龙果果实膨大期及结果期保持土壤湿润,树盘用草覆盖,天气干旱时,3-4天灌一次水。
所述的病虫害防治:在幼苗生长过程中,主要防治蚂蚁、蜗牛和蛞蝓的软体动物啃食幼枝,防治方法为在树头撒石灰、火灰或用毒饵诱杀;红龙果病害采用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喷施。
红心红龙果的培育方法,还包括肥料管理:于每年开春3月份、秋天过冬前12月份及收完第二批果后各施一次,每次每亩施肥料800斤;其中生物有机肥、基础肥、牛粪、猪粪、茶麸、花生麸、生石灰和硼砂与土壤混合根施,光合细菌液喷施于枝条,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和大量元素水溶肥喷施于根部,光合菌液和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稀释倍率都是1:500,大量元素水溶肥稀释倍率为1:200。
以上所述的肥料由以下重量比例的原料组成:18%生物有机肥+20%牛粪、猪粪+4%茶麸、花生麸+2%生石灰+0.5%光合细菌液+0.5%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6%大量元素水溶肥+2%硼砂+47%基础肥。
以上所述的牛粪、猪粪,两者的重量比例依次为4:6。
以上所述的基础肥为甘蔗渣、蘑菇肥和沼气干料,三者的重量比例依次为4:3:3。
以上所述的生物有机肥由广东新兴恒丰肥业公司提供,产品为颗粒状,氮、磷、钾总养分11.6%,有机质63.9%。
以上所述的茶麸、花生麸,两者的重量比例依次为4:6 。
以上所述的大量元素水溶肥由南宁市武鸣红鹰肥业公司提供,属于多微量元素补充型肥料,总养分达53%,其中氮12%、磷6%、钾35%。
以上所述的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由桂林绿加微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产品号为“绿加2号芽孢体有益菌液”,其中的有机菌主要为高纯光合细菌,属名:红甲单细胞菌—Rhodopseudemonas。
实施例2
红心红龙果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经过杂交的植株:通过观察记录,对连年挂果多、单个果体重400克以上、果体椭圆形、清甜、雅香口感好、肉质鲜艳呈玫瑰红色、枝条粗壮和无炭疽病的经过杂交的目标单株作出标示,尤其对雌花蕊突出雄性花丝不到1公分(一般雌性花蕊高出雄性花丝2公分)的植株优先单独采集枝条。
(2)采集上述经过杂交的目标植株后,经消毒、脱毒,育苗,移栽大田,进行大面积果树管理成为商品红龙果。
所述的消毒、脱毒为:去除植株体内的泥土或死组织,然后用水冲洗除去外部污染物,接着剥除外层表皮或组织,将其浸泡于质量浓度为70%的酒精中30s以除去空气气泡,最后用质量浓度为1.0%的次氯酸钠消毒20分钟;将消毒后的植株将其浸泡于稀释后的有益复合微生物液体菌液,有益复合微生物液体菌液稀释倍率为1:50,枝条浸泡6小时。
所述的育苗:选择通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水方便的田块,整细作畦,畦带沟90厘米,亩施牛粪、猪粪900斤,其中牛粪为360斤、猪粪540斤,搅拌均匀,在整地时施于畦面以下10-30厘米的表土层,然后再亩施80斤生物有机肥,充分搅拌后施于4-5厘米深的表土层,以1米起垅铺苗床,行距20公分×株距10公分,将消毒、脱毒后的植株植入苗床,植入苗床的深度为7-9公分,浇透水,并喷洒500倍多菌灵一次,晴天时见表土发白,7-10天浇水一次,待长出一节茎肉饱满的茎段,就可移栽到大田。
所述的移栽大田为:选择在供水方便、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含沙量为 50~70%的大田种植,且土壤pH 值为中性或微酸性;整地采用拖拉机联动螺旋钻头机械入土粉垄,粉垄旋耕时并按照每亩250Kg施入基础肥;按行距4米,株距2.5米于大田定植长出一节茎肉饱满的植株,每亩种埋70根水泥杆,每根水泥杆含坐果圈;种植前用1.5kg牛粪、猪粪与种植穴的土壤拌匀,种植的深度在3~4cm,种植后用绳子把种苗与水泥柱捆绑定,定植初期注意保持种苗附近的土壤湿润。
所述的果树管理包括整形修剪、授粉及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所述的整形修剪:当枝条长到1.3-1.4米长时摘心,促进分枝,并让枝条自然下垂,均匀向四周分布,积累养分,提早开花结果;每年两次修剪,在春季和秋季进行修剪,主要剪除过长的结果枝、徒长枝、病弱枝、病虫枝、扰乱枝、交叉枝、过密枝,培育优良壮枝,促进生殖生长。如在春季修剪,主要剪除病弱枝、过密枝、短截徒长枝、过长的结果枝、扰乱枝和交叉枝,减少养分消耗和促进光照,积累营养,促进枝条的花芽分化;而秋季修剪主要在采果后,剪除挂果多年的老枝条、病虫枝及过密枝,保留分布均匀的健壮枝条;结过果的枝条每年收完后将其剪除,让其重新长出新枝,以保证来年的结果产量。
所述的授粉及土壤管理:红龙果采用异花交叉授粉与自花授粉相结合,授粉时间选择在晚上10点至次日凌晨2点,同时在开花前施放经稀释后的大量元素水溶肥,大量元素水溶肥稀释倍率为1:200;红龙果果实膨大期及结果期保持土壤湿润,树盘用草覆盖,天气干旱时,3-4天灌一次水。
所述的病虫害防治:在幼苗生长过程中,主要防治蚂蚁、蜗牛和蛞蝓的软体动物啃食幼枝,防治方法为在树头撒石灰、火灰或用毒饵诱杀;红龙果病害采用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喷施。
红心红龙果的培育方法,还包括肥料管理:于每年开春3月份、秋天过冬前12月份及收完第二批果后各施一次,每次每亩施肥料800斤;其中生物有机肥、基础肥、牛粪、猪粪、茶麸、花生麸、生石灰和硼砂与土壤混合根施,光合细菌液喷施于枝条,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和大量元素水溶肥喷施于根部,光合菌液和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稀释倍率都是1:500,大量元素水溶肥稀释倍率为1:200。
以上所述的肥料由以下重量比例的原料组成:20%生物有机肥+22%牛粪、猪粪+5%茶麸、花生麸+3%生石灰+1%光合细菌液+1%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7%大量元素水溶肥+3%硼砂+38%基础肥。
以上所述的牛粪、猪粪,两者的重量比例依次为4:6。
以上所述的基础肥为甘蔗渣、蘑菇肥和沼气干料,三者的重量比例依次为4:3:3。
以上所述的生物有机肥由广东新兴恒丰肥业公司提供,产品为颗粒状,氮、磷、钾总养分11.6%,有机质63.9%。
以上所述的茶麸、花生麸,两者的重量比例依次为4:6 。
以上所述的大量元素水溶肥由南宁市武鸣红鹰肥业公司提供,属于多微量元素补充型肥料,总养分达53%,其中氮12%、磷6%、钾35%。
以上所述的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由桂林绿加微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产品号为“绿加2号芽孢体有益菌液”,其中的有机菌主要为高纯光合细菌,属名:红甲单细胞菌—Rhodopseudemonas。
实施例3
红心红龙果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经过杂交的植株:通过观察记录,对连年挂果多、单个果体重400克以上、果体椭圆形、清甜、雅香口感好、肉质鲜艳呈玫瑰红色、枝条粗壮和无炭疽病的经过杂交的目标单株作出标示,尤其对雌花蕊突出雄性花丝不到1公分(一般雌性花蕊高出雄性花丝2公分)的植株优先单独采集枝条。
(2)采集上述经过杂交的目标植株后,经消毒、脱毒,育苗,移栽大田,进行大面积果树管理成为商品红龙果。
所述的消毒、脱毒为:去除植株体内的泥土或死组织,然后用水冲洗除去外部污染物,接着剥除外层表皮或组织,将其浸泡于质量浓度为70%的酒精中30s以除去空气气泡,最后用质量浓度为1.0%的次氯酸钠消毒30分钟;将消毒后的植株浸泡于稀释后的有益复合微生物液体菌液,有益复合微生物液体菌液稀释倍率为1:50,枝条浸泡8小时。
所述的育苗:选择通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水方便的田块,整细作畦,畦带沟90厘米,亩施牛粪、猪粪1000斤,其中牛粪为400斤、猪粪600斤,搅拌均匀,在整地时施于畦面以下10-30厘米的表土层,然后再亩施100斤生物有机肥,充分搅拌后施于4-5厘米深的表土层,以1米起垅铺苗床,行距20公分×株距10公分,将消毒、脱毒后的植株植入苗床,植入苗床的深度为7-9公分,浇透水,并喷洒500倍多菌灵一次,晴天时见表土发白,7-10天浇水一次,待长出一节茎肉饱满的茎段,就可移栽到大田。
所述的移栽大田为:选择在供水方便、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含沙量为 50~70%的大田种植,且土壤pH 值为中性或微酸性;整地采用拖拉机联动螺旋钻头机械入土粉垄,粉垄旋耕时并按照每亩300Kg施入基础肥;按行距4米,株距2.5米于大田定植长出一节茎肉饱满的植株,每亩种埋70根水泥杆,每根水泥杆含坐果圈;种植前用2kg牛粪、猪粪与种植穴的土壤拌匀,种植的深度在3~4cm,种植后用绳子把种苗与水泥柱捆绑定,定植初期注意保持种苗附近的土壤湿润。
所述的果树管理包括整形修剪、授粉及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所述的整形修剪:当枝条长到1.3-1.4米长时摘心,促进分枝,并让枝条自然下垂,均匀向四周分布,积累养分,提早开花结果;每年两次修剪,在春季和秋季进行修剪,主要剪除过长的结果枝、徒长枝、病弱枝、病虫枝、扰乱枝、交叉枝、过密枝,培育优良壮枝,促进生殖生长。如在春季修剪,主要剪除病弱枝、过密枝、短截徒长枝、过长的结果枝、扰乱枝和交叉枝,减少养分消耗和促进光照,积累营养,促进枝条的花芽分化;而秋季修剪主要在采果后,剪除挂果多年的老枝条、病虫枝及过密枝,保留分布均匀的健壮枝条;结过果的枝条每年收完后将其剪除,让其重新长出新枝,以保证来年的结果产量。
所述的授粉及土壤管理:红龙果采用异花交叉授粉与自花授粉相结合,授粉时间选择在晚上10点至次日凌晨2点,同时在开花前施放经稀释后的大量元素水溶肥,大量元素水溶肥稀释倍率为1:200;红龙果果实膨大期及结果期保持土壤湿润,树盘用草覆盖,天气干旱时,3-4天灌一次水。
所述的病虫害防治:在幼苗生长过程中,主要防治蚂蚁、蜗牛和蛞蝓的软体动物啃食幼枝,防治方法为在树头撒石灰、火灰或用毒饵诱杀;红龙果病害采用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喷施。
红心红龙果的培育方法,还包括肥料管理:于每年开春3月份、秋天过冬前12月份及收完第二批果后各施一次,每次每亩施肥料800斤;其中生物有机肥、基础肥、牛粪、猪粪、茶麸、花生麸、生石灰和硼砂与土壤混合根施,光合细菌液喷施于枝条,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和大量元素水溶肥喷施于根部,光合菌液和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稀释倍率都是1:500,大量元素水溶肥稀释倍率为1:200。
步骤(6)所述的肥料由以下重量比例的原料组成:22%生物有机肥+18%牛粪、猪粪+6%茶麸、花生麸+4%生石灰+1.5%光合细菌液+1.5%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8%大量元素水溶肥+4%硼砂+35%基础肥。
以上所述的牛粪、猪粪,两者的重量比例依次为4:6。
以上所述的基础肥为甘蔗渣、蘑菇肥和沼气干料,三者的重量比例依次为4:3:3。
以上所述的生物有机肥由广东新兴恒丰肥业公司提供,产品为颗粒状,氮、磷、钾总养分11.6%,有机质63.9%。
以上所述的茶麸、花生麸,两者的重量比例依次为4:6 。
以上所述的大量元素水溶肥由南宁市武鸣红鹰肥业公司提供,属于多微量元素补充型肥料,总养分达53%,其中氮12%、磷6%、钾35%。
以上所述的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由桂林绿加微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产品号为“绿加2号芽孢体有益菌液”,其中的有机菌主要为高纯光合细菌,属名:红甲单细胞菌—Rhodopseudemonas。
取实施例1的红龙果经广西食品质检所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鉴定,达到以下技术指标:

Claims (3)

1.红心红龙果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1)采集经过杂交的植株:通过观察记录,对连年挂果多、单个果体重400克以上、果体椭圆形、清甜、雅香口感好、肉质鲜艳呈玫瑰红色、枝条粗壮和无炭疽病的经过杂交的目标单株作出标示,采集雌花蕊突出雄性花丝不到1公分的植株枝条;
(2)采集植株枝条后,经消毒、脱毒,育苗,移栽大田,进行大面积果树管理成为商品红龙果,具体步骤如下:
1)消毒、脱毒:去除植株体内的泥土或死组织,然后用水冲洗除去外部污染物,接着剥除外层表皮或组织,将其浸泡于质量浓度为70%的酒精中30s以除去空气气泡,最后用质量浓度为1.0%的次氯酸钠消毒10-30分钟;将消毒后的植株送到脱毒室用紫光灯沐照1-2小时进行脱毒或者将其浸泡于稀释后的有益复合微生物液体菌液,有益复合微生物液体菌液稀释倍率为1:50,枝条浸泡6-8小时;
2)育苗:选择通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水方便的田块,整细作畦,畦带沟90厘米,亩施牛粪、猪粪800-1000斤,搅拌均匀,在整地时施于畦面以下10-30厘米的表土层,然后再亩施50-100斤生物有机肥,充分搅拌后施于4-5厘米深的表土层,以1米起垅铺苗床,行距20公分×株距10公分,将消毒、脱毒后的植株植入苗床,植入苗床的深度为7-9公分,浇透水,并喷洒500倍多菌灵一次,晴天时见表土发白,7-10天浇水一次,待长出一节茎肉饱满的茎段,移栽到大田;
3)移栽大田:选择在供水方便、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含沙量为 50~70%的大田种植,且土壤pH 值为中性或微酸性;整地采用拖拉机联动螺旋钻头机械入土粉垄,粉垄旋耕时并按照每亩200-300kg施入基础肥;按行距4米,株距2 .5米于大田定植长出一节茎肉饱满的植株,每亩种埋70根水泥杆,每根水泥杆含坐果圈;种植前用1~2kg牛粪、猪粪与种植穴的土壤拌匀,种植的深度在3~4cm,种植后用绳子把种苗与水泥柱捆绑定,定植初期注意保持种苗附近的土壤湿润;
4)果树管理包括整形修剪、授粉及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5)肥料管理:于每年开春3月份、秋天过冬前12月份及收完第二批果后各施一次,每次每亩施肥料800斤;其中生物有机肥、基础肥、牛粪、猪粪、茶麸、花生麸、生石灰和硼砂与土壤混合根施,光合细菌液喷施于枝条,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和大量元素水溶肥喷施于根部,光合细菌液和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稀释倍率都是1:500,大量元素水溶肥稀释倍率为1:200;
所述的基础肥为甘蔗渣、蘑菇肥和沼气干料,三者的重量比例依次为4: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心红龙果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果树管理包括整形修剪、授粉及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所述的整形修剪:当枝条长到1.3-1.4米长时摘心,促进分枝,并让枝条自然下垂,均匀向四周分布,积累养分,提早开花结果;每年两次修剪,春季和秋季进行修剪,主要剪除过长的结果枝、徒长枝、病弱枝、病虫枝、扰乱枝、交叉枝、过密枝,培育优良壮枝,促进生殖生长;
所述的授粉及土壤管理:红龙果采用异花交叉授粉与自花授粉相结合,授粉时间选择在晚上10点至次日凌晨2点,同时在开花前施放经稀释后的大量元素水溶肥,大量元素水溶肥稀释倍率为1:200;红龙果果实膨大期及结果期保持土壤湿润,树盘用草覆盖,天气干旱时,3-4天灌一次水;
所述的病虫害防治:在幼苗生长过程中,主要防治蚂蚁、软体动物蜗牛和蛞蝓啃食幼枝,防治方法为在树头撒石灰、火灰或用毒饵诱杀;红龙果病害采用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喷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心红龙果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肥料由以下重量比例的原料组成:18-22%生物有机肥+18-22%牛粪、猪粪+4-6%茶麸、花生麸+2-4%生石灰+0.5-1.5%光合细菌液+0.5-1.5%有益复合微生物菌液+6-8%大量元素水溶肥+2-4%硼砂+余量基础肥;
所述生物有机肥中氮、磷、钾总养分为11.6%,有机质为63.9%;
所述的牛粪、猪粪,两者的重量比例依次为4:6;
所述的茶麸、花生麸,两者的重量比例依次为4:6。
CN201510985853.XA 2015-12-25 2015-12-25 红心红龙果的培育方法 Active CN1055322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85853.XA CN105532234B (zh) 2015-12-25 2015-12-25 红心红龙果的培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85853.XA CN105532234B (zh) 2015-12-25 2015-12-25 红心红龙果的培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2234A CN105532234A (zh) 2016-05-04
CN105532234B true CN105532234B (zh) 2018-07-10

Family

ID=55812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85853.XA Active CN105532234B (zh) 2015-12-25 2015-12-25 红心红龙果的培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322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7109A (zh) * 2016-11-25 2017-04-26 兴业县恩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火龙果的育苗方法
CN106797784B (zh) * 2017-01-04 2020-09-29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一种诱导火龙果反季节成花的栽培方法
CN107266257A (zh) * 2017-07-28 2017-10-20 田东雄桂牧业有限公司 一种火龙果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67737B (zh) * 2017-09-27 2020-12-01 唐志敏 一种无农药立体综合防控果蔬病虫害的方法
CN110583385A (zh) * 2019-08-30 2019-12-20 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一种火龙果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3678A (zh) * 2003-01-26 2003-08-06 宋开泉 核基因置换培育三棱柱蜜果新品种的方法
CN102668854A (zh) * 2012-05-30 2012-09-19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一种罗汉果扦插繁殖方法
CN105104063A (zh) * 2015-08-19 2015-12-02 安徽九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芒果的种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3678A (zh) * 2003-01-26 2003-08-06 宋开泉 核基因置换培育三棱柱蜜果新品种的方法
CN102668854A (zh) * 2012-05-30 2012-09-19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一种罗汉果扦插繁殖方法
CN105104063A (zh) * 2015-08-19 2015-12-02 安徽九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芒果的种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桂红龙1号"红龙果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宁丰南等;《中国热带农业》;20121010(第5期);第65-57页 *
《火龙果日光温室栽培管理的关键技术》;谷业理;《东南园艺》;20131215(第6期);第47-52页 *
《火龙果育种研究进展》;董美超等;《热带农业科学》;20130515(第5期);第56-5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2234A (zh) 2016-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57427B (zh) 富硒百香果的种植方法
CN105145253B (zh) 有机百香果的种植方法
CN104429751B (zh) 有机富硒稻的种植方法
CN105532234B (zh) 红心红龙果的培育方法
CN105660099B (zh) 一种甘蔗实生苗育苗方法
CN103004566A (zh) 一种铁皮石斛种植方法
CN109496734A (zh) 利用酵素种植水稻的方法及一种酵素大米
CN105941048A (zh) 一种化橘红的种植方法
CN106613696A (zh) 一种富硒沙糖桔的种植方法
CN107750874A (zh) 一种甜菜增糖高产绿色种植方法
CN105409744A (zh) 一种铁皮石斛的种植方法
CN105409745A (zh) 一种铁皮石斛的种植方法
CN109380069A (zh) 一种番茄的种植方法
CN107624489A (zh) 一种富硒荔枝的种植方法
CN106577097A (zh) 一种柑桔种植方法
CN106069549A (zh) 美国红毛桃的育苗及种植方法
CN106105708A (zh) 一种有机富硒香瓜大棚种植方法
CN105993476A (zh) 山地丑柑的栽培方法
CN109275485A (zh) 一种高存活率油茶种植方法
CN107484601A (zh) 一种提高核桃增产的种植方法
CN105453753A (zh) 一种川贝母种子的处理方法及川贝母栽培方法
CN107417443A (zh) 一种富硒猕猴桃肥料以及猕猴桃的高产种植法
CN110150015A (zh) 一种油茶的高效种植方法
CN108551962A (zh) 一种凌云白毫茶与桃树套种的方法
CN107278575A (zh) 一种经过土壤改良的烤烟有机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16

Address after: 530007 Room 203, west of the second floor of building a, incubation building, Nan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ion base, No. 25, east section of Gaoxin Avenue, XiXiangTang District, Nanning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Guangxi Sailo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30022 room 704, building 1, No.16 yuanhunan Road, Qingxiu District, Nanning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Meng Qi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