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30263A - 一种基于标签id的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标签id的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30263A
CN105530263A CN201610016305.0A CN201610016305A CN105530263A CN 105530263 A CN105530263 A CN 105530263A CN 201610016305 A CN201610016305 A CN 201610016305A CN 105530263 A CN105530263 A CN 1055302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merical value
label
identifier
shared key
writ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163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30263B (zh
Inventor
凌捷
刘道微
谢锐
柳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1001630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302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30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02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30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02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07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tickets, e.g. Kerber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16Key establishment, i.e. cryptographic processes or cryptographic protocols whereby a shared secret becomes available to two or more parties, for subsequent use
    • H04L9/085Secret sharing or secret splitting, e.g. threshold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91Revocation or update of secret information, e.g. encryption key update or rekey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标签ID的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方法,采用位运算方法以及循环校验码方法对传输信息进行加密,从而减少标签及读写器的运算量,使通讯协议可以达到超轻量级的级别,缩短认证时间;由读写器产生随机数,可降低标签成本;充分利用标签和读写器之间共享的标签唯一的标识符信息,减少信息的引入和存放;在读写器计算新的共享密钥,并将新共享密钥通过简单的加密传输给标签,标签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异或运算即可得到新的共享密钥,从而减少了标签的计算量;在标签与读写器之间传输的信息都是经过加密后再传输,使攻击者难以获取有效信息,可有效提高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标签ID的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标签ID的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方法。
背景技术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自动识别人或物的非接触式技术,这种识别无需物理接触或其它任何可见的接触。如今,RFID系统广泛应用于供应链管理场合、数字图书馆管理场合、防伪造的电子护照系统,甚至是构建智能自组网络环境等等。
RFID系统包含有后端数据库、读写器及标签三部分。后端数据库和读写器之间的通信信道,一般认为是安全可靠的;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的信道暴露在空气中,极容易被监听,进一步的还可以对读写器或标签进行伪造欺骗,因此需要为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的通信设计可靠的双向认证协议,用以保证整个RFID系统的安全性。
为了降低标签的生产成本,在设计更加安全的双向认证协议时,同时也要考虑低成本标签的有限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由于标签的大规模生产,使得降低标签成本的需求越来越突出。然而,标签成本的降低,往往需要在设计系统时牺牲一定的安全性。
二代标签在2006年作为ISO18000-6C标准被采纳,并将应用于主流的RFID系统。二代标签包含一个伪随机数产生器并使用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RedundancyCheck,CRC)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其存储空间被划分为四个部分:保留存储区、产品电子编码区(EPC)、标签ID区和用户区。二代标签通过电线接收来自阅读器的供电。
早期的认证协议LMAP使用了简单的异或(XOR)、与(AND)、或(OR)及模二加(+)运算,有效的降低了标签的生产成本。LMAP协议后被称为超轻量级认证协议,然而,LAMP协议并不完善,经过研究发现存在安全漏洞。改进的超轻量认证协议SASI引入了左循环位移运算Rot(X,Y):将X循环左移wt(y)位,wt(y)为Y的汉明重量,通过Rot运算提高了协议加密算法的复杂程度,增强了认证的安全性。然而后来又被指出该协议的输出结果具有较大的偏重性,导致标签的隐私性不强且易受跟踪攻击。此后,研究人员又引入MIXBITS函数提出了Gossamer协议,但有学者分析发现其存在拒绝服务攻击等安全缺陷。
此外,现有认证方法还存在以下不足:(一)在认证过程中,标签需要产生随机数,因此标签上必须安装有随机数产生器,随机数产生器的存在使得标签门电路的个数增多,导致实现成本增加;(二)标签与读写器之间传输的信息通过明文传输,攻击者很容易就可获取某些隐私,存在着严重的安全缺陷;(三)使用HASH函数、DES算法等运算量大的算法进行加密运算,整个认证过程时间较长,使得标签的成本达不到超轻量级认证协议的要求;(四)认证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量较多,必然会导致计算量的增加,同时标签需要存放的信息较多,必然使得标签端的存储空间增大,从而导致标签的整体成本上升。
基于上述原因,因此设计一种运算量少、认证时间短、有利于降低标签成本、安全性能高的双向认证方法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标签ID、充分利用标签和读写器之间共享的标签唯一的标识符信息、运算量少、认证时间短、可降低标签成本、安全性能高的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标签ID的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读写器向标签发送认证请求命令;
第二步,标签在接收到认证请求命令后将标识符前半部分值ID_L发送至读写器;
第三步,读写器判断接收到的标识符前半部分值ID_L是否在储存数据中存在相同数值:
若不存在,则判定标签伪造,认证结束;
若存在,则读写器调取与所述标识符前半部分值ID_L相对应的标识符ID’、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和共享密钥K’,并产生随机数r;随机数r、标识符前半部分值ID_L’、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和共享密钥K’的长度相同;读写器将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和随机数r加密形成数值A;将标识符ID’、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共享密钥K’和随机数r加密形成数值B;读写器将数值A和数值B发送至标签;
第四步,标签利用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解密数值A得到数值r’;利用标识符ID、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共享密钥K和数值r’计算数值B’;判断数值B和数值B’的大小:
若数值B≠数值B’,则判定读写器伪造,认证结束;
若数值B=数值B’,则判定读写器合法;标签将标识符ID、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共享密钥K和数值r’加密形成数值D,并将数值D发送至读写器;
第五步,读写器利用标识符ID’、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共享密钥K’和随机数r计算数值D’;判断数值D和数值D’的大小:
若数值D≠数值D’,则判定标签伪造,认证结束;
若数值D=数值D’,则判定标签合法;读写器计算新的共享密钥K’new以实现共享密钥更新,并将新的共享密钥K’new和随机数r加密形成数值E;读写器将数值E发送至标签;
第六步,标签利用数值r’解密数值E来获取新的共享密钥Knew
优选地,所述第三步中,读写器将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和随机数r加密形成数值A是指:
所述第四步中,标签利用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解密数值A得到数值r’是指: r , = A ⊕ I D _ R .
所述第三步中,将标识符ID’、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共享密钥K’和随机数r加密形成数值B是指: B = C R C ( C r o ( K , | | I D _ R , , ID , ) ⊕ ( K , | | r ) ) ;
所述第四步中,利用标识符ID、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共享密钥K和数值r’计算数值B’是指: B , = C R C ( C r o ( K | | I D _ R , I D ) ⊕ ( K | | r , ) ) .
所述第四步中,标签将标识符ID、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共享密钥K和数值r’加密形成数值D是指: D = C R C ( C r o ( K , r , ) | | I D _ R ⊕ I D ) ;
所述第五步中,读写器利用标识符ID’、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共享密钥K’和随机数r计算数值D’是指:
所述第五步中,读写器计算新的共享密钥K’new以实现共享密钥更新是指: K , n e w = C R C ( C r o ( r , I D _ R , ) ⊕ K , ) .
所述第五步中,将新的共享密钥K’new和随机数r加密形成数值E是指: E = K , n e w ⊕ r ;
所述第六步中,标签利用数值r’解密数值E来获取新的共享密钥Knew是指: K n e w = r , ⊕ E .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与有益效果:
1、本发明双向认证方法抛弃传统的Hash运算加密传输的方法,采用位运算方法以及循环校验码方法对传输信息进行加密,从而减少标签及读写器的运算量,使通讯协议可以达到超轻量级的级别,缩短认证时间;
2、本发明双向认证方法不同于传统方法采用标签产生随机数的方式,选择由读写器产生随机数,从而达到降低标签成本的目标;
3、本发明双向认证方法充分利用标签和读写器之间共享的标签唯一的标识符信息,减少信息的引入和存放,将标识符分成标识符前半部分值和标识符后半部分值两个部分进行加密传输,作为双向认证的凭据,从而降低标签的存储成本;
4、本发明双向认证方法抛弃以往在标签通过复杂计算来更新标签与读写器之间共享密钥的做法,而是在读写器计算新的共享密钥,并将新共享密钥通过简单的加密传输给标签,标签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异或运算即可得到新的共享密钥,从而减少了标签的计算量;
5、本发明双向认证方法在标签与读写器之间传输的信息都是经过加密后再传输,使攻击者难以获取有效信息,可有效提高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双向认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双向认证方法中交叉位运算计算过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基于标签ID的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方法,其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读写器向标签发送认证请求命令;例如发送字符串“Hello”作为认证请求命令;
第二步,标签在接收到认证请求命令后将标识符前半部分值ID_L发送至读写器;标识符前半部分值ID_L是指储存在标签中的标识符ID的前半部分;
第三步,读写器判断接收到的标识符前半部分值ID_L是否在储存数据中存在相同数值:
若不存在,则判定标签伪造,认证结束;
若存在,则读写器调取与所述标识符前半部分值ID_L相对应的标识符ID’、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和共享密钥K’,并产生随机数r;随机数r、标识符前半部分值ID_L’、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和共享密钥K’的长度相同;读写器将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和随机数r加密形成数值A:将标识符ID’、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共享密钥K’和随机数r加密形成数值B: B = C R C ( C r o ( K , | | I D _ R , , ID , ) ⊕ ( K , | | r ) ) ; 读写器将数值A和数值B发送至标签;
第四步,标签利用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解密数值A得到数值r’: 利用标识符ID、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共享密钥K和数值r’计算数值B’: B , = C R C ( C r o ( K | | I D _ R , I D ) ⊕ ( K | | r , ) ) ;
若标签和读写器均合法时,则标签中储存的标识符ID、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和共享密钥K分别与读写器中储存的标识符ID’、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和共享密钥K’相等,因此,得到的数值r’与随机数r相等,数值B’与数值B相等;根据该原理,可以通过判断数值B和数值B’的大小来辨别读写器真伪;
判断数值B和数值B’的大小:
若数值B≠数值B’,则判定读写器伪造,认证结束;
若数值B=数值B’,则判定读写器合法;标签将标识符ID、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共享密钥K和数值r’加密形成数值D: 并将数值D发送至读写器;
第五步,读写器利用标识符ID’、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共享密钥K’和随机数r计算数值D’: D , = C R C ( C r o ( K , r , ) | | I D _ R ⊕ I D ) ; 若标签和读写器均合法时,则数值D和数值D’相等,因此可通过判断数值D和数值D’的大小来辨别标签真伪;
判断数值D和数值D’的大小:
若数值D≠数值D’,则判定标签伪造,认证结束;
若数值D=数值D’,则判定标签合法;读写器计算新的共享密钥K’new以实现共享密钥更新:并将新的共享密钥K’new和随机数r加密形成数值E:读写器将数值E发送至标签;
第六步,标签利用数值r’解密数值E来获取新的共享密钥Knew
上述方法中,为异或运算;||为连接运算符;Cro为交叉位运算;CRC为循环校验函数。
具体地,设X、Y是两个具有偶数位L位的二进制数,X=x1x2x3...xL,Y=y1y2y3...yL;其中,xi,yi取值范围为{0,1},i=1,2,..L;交叉位运算Cro(X,Y)是指由X的奇数位和Y的偶数位相互交叉形成新的L位数组;交叉位运算可在标签中有效实现:定义两个指针p1和p2分别指向X和Y,当p1指向X的奇数位时,把此位置上的值赋予运算结果的偶数位;当p2指向Y的偶数位时,则把此位置上的指赋予运算结果的奇数位。例如,取长度L=12,设X=111000110110,Y=011001011100,则Cro(X,Y)=110110111001,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双向认证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施例双向认证方法抛弃传统的Hash运算加密传输的方法,采用位运算方法以及循环校验码方法对传输信息进行加密,从而减少标签及读写器的运算量,使通讯协议可以达到超轻量级的级别,缩短认证时间;
2、本实施例双向认证方法不同于传统方法采用标签产生随机数的方式,选择由读写器产生随机数,从而达到降低标签成本的目标;
3、本实施例双向认证方法充分利用标签和读写器之间共享的标签唯一的标识符信息,减少信息的引入和存放,将标识符分成标识符前半部分值和标识符后半部分值两个部分进行加密传输,作为双向认证的凭据,从而降低标签的存储成本;
4、本实施例双向认证方法抛弃以往在标签通过复杂计算来更新标签与读写器之间共享密钥的做法,而是在读写器计算新的共享密钥,并将新共享密钥通过简单的加密传输给标签,标签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异或运算即可得到新的共享密钥,从而减少了标签的计算量;
5、本实施例双向认证方法在标签与读写器之间传输的信息都是经过加密后再传输,使攻击者难以获取有效信息,可有效提高安全性能。
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三步中数值A和数值B的计算可采用其它公式,且第四步中采用对应的计算公式得到数值r’和数值B’。所述第四步数值D和第五步中数值D’的计算也可采用其它公式,只要计算数值D和计算数值D’的公式对应即可。此外,第五步中新的共享密钥K’new和数值E可采用其它公式,且第六步中采用对应的计算公式得到新的共享密钥Knew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基于标签ID的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读写器向标签发送认证请求命令;
第二步,标签在接收到认证请求命令后将标识符前半部分值ID_L发送至读写器;
第三步,读写器判断接收到的标识符前半部分值ID_L是否在储存数据中存在相同数值:
若不存在,则判定标签伪造,认证结束;
若存在,则读写器调取与所述标识符前半部分值ID_L相对应的标识符ID’、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和共享密钥K’,并产生随机数r;随机数r、标识符前半部分值ID_L’、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和共享密钥K’的长度相同;读写器将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和随机数r加密形成数值A;将标识符ID’、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共享密钥K’和随机数r加密形成数值B;读写器将数值A和数值B发送至标签;
第四步,标签利用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解密数值A得到数值r’;利用标识符ID、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共享密钥K和数值r’计算数值B’;判断数值B和数值B’的大小:
若数值B≠数值B’,则判定读写器伪造,认证结束;
若数值B=数值B’,则判定读写器合法;标签将标识符ID、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共享密钥K和数值r’加密形成数值D,并将数值D发送至读写器;
第五步,读写器利用标识符ID’、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共享密钥K’和随机数r计算数值D’;判断数值D和数值D’的大小:
若数值D≠数值D’,则判定标签伪造,认证结束;
若数值D=数值D’,则判定标签合法;读写器计算新的共享密钥K’new以实现共享密钥更新,并将新的共享密钥K’new和随机数r加密形成数值E;读写器将数值E发送至标签;
第六步,标签利用数值r’解密数值E来获取新的共享密钥Knew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标签ID的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中,读写器将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和随机数r加密形成数值A是指:A=ID_R’⊕r;
所述第四步中,标签利用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解密数值A得到数值r’是指:r’=A⊕ID_R。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标签ID的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中,将标识符ID’、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共享密钥K’和随机数r加密形成数值B是指:B=CRC(Cro(K’||ID_R’,ID’)⊕(K’||r));
所述第四步中,利用标识符ID、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共享密钥K和数值r’计算数值B’是指:B’=CRC(Cro(K||ID_R,ID)⊕(K||r’))。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标签ID的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中,标签将标识符ID、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共享密钥K和数值r’加密形成数值D是指:D=CRC(Cro(K,r’)||ID_R⊕ID);
所述第五步中,读写器利用标识符ID’、标识符后半部分值ID_R’、共享密钥K’和随机数r计算数值D’是指:D’=CRC(Cro(K,r’)||ID_R⊕I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标签ID的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中,读写器计算新的共享密钥K’new以实现共享密钥更新是指:K’new=CRC(Cro(r,ID_R’)⊕K’)。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标签ID的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中,将新的共享密钥K’new和随机数r加密形成数值E是指:E=K’new⊕r;
所述第六步中,标签利用数值r’解密数值E来获取新的共享密钥Knew是指:Knew=r’⊕E。
CN201610016305.0A 2016-01-08 2016-01-08 一种基于标签id的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方法 Active CN1055302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6305.0A CN105530263B (zh) 2016-01-08 2016-01-08 一种基于标签id的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6305.0A CN105530263B (zh) 2016-01-08 2016-01-08 一种基于标签id的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0263A true CN105530263A (zh) 2016-04-27
CN105530263B CN105530263B (zh) 2018-06-12

Family

ID=55772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16305.0A Active CN105530263B (zh) 2016-01-08 2016-01-08 一种基于标签id的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30263B (zh)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6975A (zh) * 2016-05-30 2016-11-0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标签id和位运算的rfid标签所有权转移方法
CN106203579A (zh) * 2016-06-30 2016-12-07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安全的rfid标签随机数自动更新方法
CN106209768A (zh) * 2016-06-20 2016-12-07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可扩展的rfid双向认证方法
CN106228100A (zh) * 2016-07-28 2016-12-1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rfid标签所有权转移的系统
CN106411505A (zh) * 2016-08-31 2017-02-1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移动射频识别的双向认证方法及移动射频识别系统
CN106603228A (zh) * 2016-12-21 2017-04-26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Rabin加密的RFID密钥无线生成方法
CN106712927A (zh) * 2016-11-30 2017-05-2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字合成运算的超轻量级群组rfid标签所有权转移方法
CN106712962A (zh) * 2016-12-23 2017-05-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移动rfid系统双向认证方法及其系统
CN106789903A (zh) * 2016-11-18 2017-05-31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06992861A (zh) * 2017-05-24 2017-07-28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带有epc标签的rfid密钥无线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07046467A (zh) * 2017-05-22 2017-08-1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读写器、标签和数据库的三方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07453877A (zh) * 2017-08-03 2017-12-08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无线射频识别系统认证的方法及系统
CN108520189A (zh) * 2018-03-28 2018-09-1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资源受限标签的椭圆曲线射频识别认证方法
CN109766966A (zh) * 2018-12-21 2019-05-17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rfid标签随机数同步更新方法
CN111601308A (zh) * 2020-05-19 2020-08-28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标签芯片的认证系统、方法、标签芯片及存储介质
CN111680531A (zh) * 2020-05-29 2020-09-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用于超轻量级rfid认证协议的双向身份认证方法
CN108055229B (zh) * 2017-10-10 2020-10-16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超轻量级的rfid认证方法
CN114520725A (zh) * 2022-03-01 2022-05-20 北京华云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距离约束协议的认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85421B2 (en) * 1999-11-01 2010-03-23 Entrust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itializing operation for an information security operation
CN102880891A (zh) * 2012-09-14 2013-01-16 中山大学 一种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协议建立的rfid安全通信方法
CN103532718A (zh) * 2013-10-18 2014-01-22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一种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3595525A (zh) * 2013-11-18 2014-02-1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抗去同步化的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协议
CN103716164A (zh) * 2013-12-16 2014-04-0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超轻量级的rfid双向认证方法
CN103905202A (zh) * 2014-03-28 2014-07-0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puf的rfid轻量级双向认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85421B2 (en) * 1999-11-01 2010-03-23 Entrust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itializing operation for an information security operation
CN102880891A (zh) * 2012-09-14 2013-01-16 中山大学 一种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协议建立的rfid安全通信方法
CN103532718A (zh) * 2013-10-18 2014-01-22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一种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3595525A (zh) * 2013-11-18 2014-02-1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抗去同步化的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协议
CN103716164A (zh) * 2013-12-16 2014-04-0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超轻量级的rfid双向认证方法
CN103905202A (zh) * 2014-03-28 2014-07-0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puf的rfid轻量级双向认证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ERNANDEZ-CASTRO J C, TAPIADOR J M E, PERIS-LOPEZ P, ET AL.: "Cryptanalysis of the SASI Ultralightweight RFI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IEEE TRANS. ON DEPENDABLE AND SECURE COMPUTING》 *
夏戈明,史立哲,周文,沈恒丰: "轻量级RFID双向通信认证协议优化方案", 《技术研究》 *
彭朋,赵一鸣,韩伟力,金波: "一种超轻量级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 《计算机工程》 *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6975A (zh) * 2016-05-30 2016-11-0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标签id和位运算的rfid标签所有权转移方法
CN106209768A (zh) * 2016-06-20 2016-12-07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可扩展的rfid双向认证方法
CN106203579A (zh) * 2016-06-30 2016-12-07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安全的rfid标签随机数自动更新方法
CN106228100B (zh) * 2016-07-28 2018-10-09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rfid标签所有权转移的系统
CN106228100A (zh) * 2016-07-28 2016-12-1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rfid标签所有权转移的系统
CN106411505A (zh) * 2016-08-31 2017-02-1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移动射频识别的双向认证方法及移动射频识别系统
CN106411505B (zh) * 2016-08-31 2019-05-07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移动射频识别的双向认证方法及移动射频识别系统
CN106789903B (zh) * 2016-11-18 2020-11-13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06789903A (zh) * 2016-11-18 2017-05-31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06712927A (zh) * 2016-11-30 2017-05-2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字合成运算的超轻量级群组rfid标签所有权转移方法
CN106712927B (zh) * 2016-11-30 2020-07-28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字合成运算的超轻量级群组rfid标签所有权转移方法
CN106603228A (zh) * 2016-12-21 2017-04-26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Rabin加密的RFID密钥无线生成方法
CN106712962A (zh) * 2016-12-23 2017-05-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移动rfid系统双向认证方法及其系统
CN107046467B (zh) * 2017-05-22 2020-08-1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读写器、标签和数据库的三方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07046467A (zh) * 2017-05-22 2017-08-1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读写器、标签和数据库的三方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06992861A (zh) * 2017-05-24 2017-07-28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带有epc标签的rfid密钥无线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07453877A (zh) * 2017-08-03 2017-12-08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无线射频识别系统认证的方法及系统
CN108055229B (zh) * 2017-10-10 2020-10-16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超轻量级的rfid认证方法
CN108520189A (zh) * 2018-03-28 2018-09-1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资源受限标签的椭圆曲线射频识别认证方法
CN108520189B (zh) * 2018-03-28 2020-01-3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资源受限标签的椭圆曲线射频识别认证方法
CN109766966B (zh) * 2018-12-21 2022-05-13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rfid标签随机数同步更新方法
CN109766966A (zh) * 2018-12-21 2019-05-17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rfid标签随机数同步更新方法
CN111601308A (zh) * 2020-05-19 2020-08-28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标签芯片的认证系统、方法、标签芯片及存储介质
CN111601308B (zh) * 2020-05-19 2023-08-08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标签芯片的认证系统、方法、标签芯片及存储介质
CN111680531A (zh) * 2020-05-29 2020-09-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用于超轻量级rfid认证协议的双向身份认证方法
CN114520725A (zh) * 2022-03-01 2022-05-20 北京华云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距离约束协议的认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520725B (zh) * 2022-03-01 2024-01-26 北京华云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距离约束协议的认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0263B (zh) 2018-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30263A (zh) 一种基于标签id的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方法
CN103413109B (zh) 一种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双向认证方法
CN102034123B (zh) 一种基于标签id随机划分的rfid三重安全认证方法
CN103595525B (zh) 一种抗去同步化的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方法
CN104184733B (zh) 一种基于crc编码的rfid轻量级双向认证方法
CN106845304B (zh) 一种实现rfid系统中阅读器与标签认证的方法与系统
CN104702604B (zh) 基于简单逻辑加密和时间戳的双向认证方法
CN110147666B (zh) 物联网场景下的轻量级nfc身份认证方法、物联网通信平台
CN107911354B (zh) 一种复合并行数据加密方法
CN101360101B (zh) 远程抄表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14982197B (zh) 认证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N105450673A (zh) 基于移动rfid系统的安全协议认证方法
CN105100112A (zh) 基于云存储的rfid群组标签所有权转移方法
CN103795543A (zh) 一种用于rfid系统的安全双向认证方法
CN102571331A (zh) 一种用于防御能量分析攻击的密码算法实现保护方法
CN103532718A (zh) 一种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3281194A (zh) 一种基于双线性对的安全和轻量级rfid所有权转移方法
CN102855161A (zh) 用于安全微控制器的外部存储器的数据交织方案
CN104527535A (zh) 一种带加密qr二维码的汽车车牌
CN101488179A (zh) 一种无线射频识别系统认证方法和设备
CN102255727B (zh) 改进的基于用户自定义算法环境的防攻击智能卡认证方法
CN102684872B (zh) 基于对称加密的超高频射频识别空中接口安全通信方法
CN103218633B (zh) 一种rfid安全认证方法
CN106027237B (zh) 一种rfid系统中基于组的密钥矩阵安全认证方法
CN104579688A (zh) 一种基于Hash函数可同步更新密钥的RFID双向认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