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30187A - 物理地址获取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理地址获取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30187A
CN105530187A CN201510923145.3A CN201510923145A CN105530187A CN 105530187 A CN105530187 A CN 105530187A CN 201510923145 A CN201510923145 A CN 201510923145A CN 105530187 A CN105530187 A CN 1055301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physical address
source
response message
arp respon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231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30187B (zh
Inventor
刘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Technology Co Ltd
Xiaomi Inc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Inc filed Critical Xiaomi Inc
Priority to CN20151092314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301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30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0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301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01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10Mapp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 H04L61/103Mapp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across network layers, e.g. resolution of network layer into physical layer addresses or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AR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04L45/741Routing in networks with a plurality of addressing schemes, e.g. with both IPv4 and IPv6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物理地址获取方法及装置,属于网络技术领域。本公开当检测到同一物理地址具有多个IP地址时,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在接收到ARP响应报文时,获取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和源IP地址;将地址列表项中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更新为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地址列表项用于存储接入设备的IP地址与对应物理地址。当检测到同一物理地址对应多个IP地址时,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请求报文,以使得每个IP地址对应的设备通过返回ARP响应报文,反馈自身的物理地址,通过设备返回ARP响应报文的过程,使得物理地址与IP地址一一对应,提高了稳定性。

Description

物理地址获取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物理地址获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路由器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现有的室内空间较大,因此,往往需要中继路由器对根路由器的信号进行中继,而终端则需要通过中继路由器向根路由器申请IP。然而,由于中继路由器在将根路由器分配的IP转发给终端过程中,不会为根路由器提供终端的实际物理地址,因此,根路由器很难获取到终端的物理地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相关技术中,物理地址获取过程包括:在根路由器和中继路由器中分别开启一个进程,通过该进程,可以将中继路由器中获取的终端的物理地址同步到根路由器中,如此,即可使得根路由器获取终端真实的物理地址。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理地址获取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物理地址获取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同一物理地址具有多个IP地址时,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
在接收到ARP响应报文时,获取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和源IP地址;
将地址列表项中所述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更新为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所述地址列表项用于存储接入设备的IP地址与对应物理地址。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解析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IP地址请求报文时,从所述IP地址请求报文中获取申请设备的源物理地址;
为所述申请设备分配IP地址;
建立所分配的IP地址与所述申请设备的源物理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保存至所述地址列表项中。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地址列表项中所述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更新为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包括:
若所述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与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不相同,则执行将地址列表项中所述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更新为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的步骤。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未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如果发送次数未达到预设次数,则继续执行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请求报文的步骤。
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在预设周期内经过多次发送仍未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则不再发送ARP请求报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物理地址获取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当检测到同一物理地址具有多个IP地址时,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请求报文;
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ARP响应报文时,获取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和源IP地址;
更新模块,用于将地址列表项中所述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更新为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所述地址列表项用于存储接入设备的IP地址与对应物理地址。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当接收到IP地址请求报文时,从所述IP地址请求报文中获取申请设备的源物理地址;
所述装置还包括:
分配模块,用于为所述申请设备分配IP地址;
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分配模块所分配的IP地址与所述申请设备的源物理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保存至所述地址列表项中。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更新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与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不相同时,执行将地址列表项中所述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更新为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的步骤。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触发模块,用于在未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时,如果发送次数未达到预设次数,则触发所述发送模块继续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请求报文。
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预设周期内经过多次发送仍未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时,不再发送ARP请求报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物理地址获取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
当检测到同一物理地址具有多个IP地址时,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请求报文;
在接收到ARP响应报文时,获取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和源IP地址;
将地址列表项中所述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更新为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所述地址列表项用于存储接入设备的IP地址与对应物理地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当检测到同一物理地址对应多个IP地址时,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请求报文,以使得每个IP地址对应的设备通过返回ARP响应报文,反馈自身的物理地址,通过设备返回ARP响应报文的过程,使得物理地址与IP地址一一对应,提高了稳定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物理地址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2A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物理地址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2B是图2A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物理地址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2C是图2A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ARP请求报文的示意图。
图2D是图2A实施例所涉及的另一种物理地址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2E是图2A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ARP响应报文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物理地址获取装置的框图。
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物理地址获取装置的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物理地址获取装置500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物理地址获取方法,可以由根路由器来执行,也可以由架设在根路由器上的服务器来执行。其中,根路由器用于将宽带网络信号转化为无线网络信号,而本公开中涉及的中继路由器用于将根路由器的信号进行中继,已达到扩大网络覆盖面积的效果。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物理地址获取方法的流程图。该物理地址获取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在步骤101中,当检测到同一物理地址具有多个IP地址时,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请求报文。
在步骤102中,在接收到ARP响应报文时,获取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和源IP地址。
在步骤103中,将地址列表项中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更新为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地址列表项用于存储接入设备的IP地址与对应物理地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当检测到同一物理地址对应多个IP地址时,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请求报文,以使得每个IP地址对应的设备通过返回ARP响应报文,反馈自身的物理地址,通过设备返回ARP响应报文的过程,使得物理地址与IP地址一一对应,提高了稳定性。
基于上述提供的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解析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IP地址请求报文时,从所述IP地址请求报文中获取申请设备的源物理地址;
为所述申请设备分配IP地址;
建立所分配的IP地址与所述申请设备的源物理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保存至所述地址列表项中。
上述在为申请设备分配IP地址后,建立所分配的IP地址与申请设备的源物理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便在检测到同一物理地址具有多个IP时,可以启动物理地址还原的操作。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地址列表项中所述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更新为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包括:
若所述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与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不相同,则执行将地址列表项中所述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更新为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的步骤。
上述只有在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与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不相同时,才对地址列表项中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进行更新,当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与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相同时,说明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为中继路由器的物理地址,无需进行更新,从而减少了更新操作。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未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如果发送次数未达到预设次数,则继续执行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请求报文的步骤。
上述在第一预设周期内未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时,继续发送ARP请求,提高了物理地址获取的可靠性。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在预设周期内经过多次发送仍未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则不再发送ARP请求报文。
上述在预设周期内经过多次发送仍未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时,不再发送ARP请求报文,减小了路由器的工作量。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2A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物理地址获取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物理地址获取方法由根路由器执行来进行举例说明。该物理地址获取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在步骤201中,当接收到IP地址请求报文时,从IP地址请求报文中获取申请设备的源物理地址。
其中,IP地址请求报文中至少包括请求接入网络的申请设备的物理地址,当然,还可以包括根路由器的物理地址和网络地址等。上述申请设备可以包括中继路由器和终端。
终端接入网络可以包括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终端所在位置处于根路由器的覆盖范围内时,则可以通过直接向根路由器发送IP地址请求报文,来请求接入网络。在这种情况下,根路由器可以直接从终端发送的IP地址请求报文中获取到终端的物理地址,此时,可以不需要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获取物理地址。
在第二中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终端所在位置不处于根路由器的覆盖范围内时,终端若要接入网络,则需要借助于中继路由器。具体地,请参考图2B,终端向中继路由器发送第一IP地址请求报文,来向中继路由器申请IP地址,其中,第一IP地址请求报文中至少包括终端的物理地址。中继路由器接收到该第一IP地址请求报文后,基于该第一IP地址请求报文,生成过IP地址请求报文,也即该IP地址请求报文中至少包括中继路由器的源物理地址,但不包括终端的物理地址。然后,中继路由器将该IP地址请求报文发送至根路由器,以使根路由器为中继路由器分配IP地址,并由中继路由器将所分配的IP地址转发给终端。并且,根路由器接收到该IP地址请求报文后,从IP地址请求报文中获取中继路由器的源物理地址。
在步骤202中,为申请设备分配IP地址。
请参考图2B,根路由器接收到IP地址请求报文后,通过DHCP(DynamicHostConfiguration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为申请设备分配IP地址,并将所分配的IP地址返回给中继路由器。其中DHCP服务器用于为申请设备随机分配IP地址。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支持申请设备申请指定IP地址,即,申请设备还可以在IP地址请求报文中的源IP地址段中设置IP地址,以便可以申请到指定的IP地址,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在步骤203中,建立所分配的IP地址与申请设备的源物理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保存至地址列表项中。
其中,地址列表项用于存储接入设备的IP地址与对应物理地址。
上述接入设备即为申请设备,每当为申请设备分配IP地址后,根路由器建立所分配的IP地址与从IP地址请求报文中获取的申请设备的源物理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将该对应关系保存至地址列表项中。
为了直观表示上述内容,仅以地址列表项中所分配的IP地址与从IP地址请求报文中获取的申请设备的源物理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举例说明,如下表1所示。
表1
物理地址 IP地址
HWTe_7c:2d:3c 10.237.100.23
HWTe_7c:2d:3c 10.237.100.25
HWTe_8d:1d:4e 10.237.100.14
在步骤204中,当检测到同一物理地址具有多个IP地址时,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请求报文。
其中,请参考图2C,ARP请求报文中至少包括报文类型、ARP请求报文的源物理地址SenderMACaddress、ARP请求报文的源IP地址SenderIPaddress、ARP请求报文的目的IP地址TargetIPaddress以及ARP请求报文的目的MAC地址TargetIPaddress。报文类型用于标识该ARP请求报文为广播报文。ARP请求报文的源物理地址SenderMACaddress和ARP请求报文的源IP地址SenderIPaddress分别为根路由器的物理地址和IP地址,用于指示设备将ARP响应报文返回至该ARP请求报文的源物理地址SenderMACaddress对应的根路由器。ARP请求报文的目的IP地址即包括上述多个IP地址,用于指示根路由器向哪些申请设备发送ARP请求报文。ARP请求报文的目的MAC地址TargetIPaddress用于解析出目的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
由于中继路由器对根路由器进行中继时,根路由器已经为中继路由器分配了IP地址,因此,当终端通过中继路由器接入网络时,中继路由器再次以相同的源物理地址向根路由器申请IP地址,在根路由器的地址列表项中即可以检测到同一物理地址具有多个IP地址,则可以认为该物理地址属于中继路由器。请参照图2B和图2D,根路由器向该多个IP地址发送ARP请求报文。
例如,当检测到同一物理地址HWTe_7c:2d:3c同时对应IP地址10.237.100.23和IP地址10.237.100.25,则分别向IP地址10.237.100.23和IP地址10.237.100.25发送ARP请求报文。其中,HWTe_7c:2d:3c为中继路由器的物理地址。
通过判断是否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本实施例还可能包括如下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未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如果发送次数未达到预设次数,则继续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请求报文。
在实际发送的过程中,可能受到网络不稳定等客观因素的影响,ARP请求报文可能没有被发送到IP地址对应的申请设备中,或者,申请设备接收到了ARP请求报文,但ARP响应报文未能准确返回至根路由器中。因此,为了保证传输的可靠性,若没有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且发送次数未达到预设次数,根路由器将继续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请求报文。其中,预设次数可以由系统默认设置,也可以由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自主设置。如此,提高了报文传输的可靠性。
例如,若预设次数设置为5次,若没有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且发送次数为2次,则根路由器将继续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请求报文。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在预设周期内经过多次发送仍未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则不再发送ARP请求报文。
在实际发送的过程中,还可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未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若根路由器一直发送ARP请求报文,容易导致根路由器工作失常,因此,为了减小根路由器的工作量,保证根路由器正常工作,当在预设周期内经过多次发送仍未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不再发送ARP请求报文。其中,预设周期可以由系统默认设置,也可以由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自主设置。
例如,若预设周期设置为2s,且在2s内发送了多次仍未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则不再发送ARP请求报文。
其中,上述ARP响应报文用于设备根据ARP请求报文,向根路由器反馈自身的物理地址。请参考图2E,ARP响应报文至少包括: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SenderMACaddress、ARP响应报文的源IP地址SenderIPaddress、ARP响应报文的目的IP地址TargetIPaddress以及ARP响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TargetIPaddress。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SenderMACaddress为设备的物理地址。ARP响应报文的源IP地址SenderIPaddress为设备的IP地址,用于指示根路由器根据该第二源IP地址,将地址列表项中对应的物理地址进行更新。ARP响应报文的目的IP地址TargetIPaddress以及ARP响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TargetIPaddress分别为根路由器的IP地址和物理地址。
在步骤205中,在接收到ARP响应报文时,获取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和源IP地址。
当根路由器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时,获取该ARP响应报文中的源物理地址SenderMACaddress和ARP响应报文的源IP地址SenderIPaddress,即获取到发送该ARP响应报文的设备的物理地址和IP地址。
在步骤206中,将地址列表项中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更新为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
根路由器获取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和源IP地址,将地址列表项中该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与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进行比较,根据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与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是否相同,可以包括如下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与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不相同,则将地址列表项中所述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更新为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
若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与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不相同,则说明地址列表项中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实际上是中继路由器的物理地址,并不是终端的物理地址,而所获取到的ARP响应报文中的源物理地址才是终端的物理地址,因此,将地址列表项中的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更新为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如此,根路由器即可获取终端的物理地址。
例如,若ARP响应报文中源IP地址为10.237.100.25,ARP响应报文中源物理地址为HDTe_9c:1e:3c,地址列表项中源IP地址10.237.100.25对应的物理地址HWTe_7c:2d:3c,则将地址列表项中源IP地址10.237.100.25对应的物理地址HWTe_7c:2d:3c更新为HDTe_9c:1e:3c。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与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相同,则不执行更新的过程。
若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与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相同,说明发送该ARP响应报文的设备为中继路由器,因此,无需再对地址列表项中对应的物理地址进行更新。
例如,若ARP响应报文中源IP地址为10.237.100.23,ARP响应报文中源物理地址为HWTe_7c:2d:3c,地址列表项中源IP地址为10.237.100.23对应的物理地址为HWTe_7c:2d:3c,则不进行更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当检测到同一物理地址对应多个IP地址时,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请求报文,以使得每个IP地址对应的设备通过返回ARP响应报文,反馈自身的物理地址,通过设备返回ARP响应报文的过程,使得物理地址与IP地址一一对应,提高了稳定性。另外,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支持不安装有同步进程的路由器,如此,可以不必安装同步进程,即使对于不同厂商设备,也均能适用,适用性较强,且使用成本较低。另外,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也可以支持安装有同步进程的路由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获取设备的物理地址,可以对设备进行限速、限制访问等操作,增强了可管理性。综上,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推广性较强。
下述为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公开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物理地址获取装置的框图,该物理地址获取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该物理地址获取装置可以包括:
发送模块310,用于当检测到同一物理地址具有多个IP地址时,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请求报文;
获取模块320,用于在接收到ARP响应报文时,获取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和源IP地址;
更新模块330,用于将地址列表项中所述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更新为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所述地址列表项用于存储接入设备的IP地址与对应物理地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当检测到同一物理地址对应多个IP地址时,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请求报文,以使得每个IP地址对应的设备通过返回ARP响应报文,反馈自身的物理地址,通过设备返回ARP响应报文的过程,使得物理地址与IP地址一一对应,提高了稳定性。
基于上述提供的装置,请参考图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320还用于当接收到IP地址请求报文时,从所述IP地址请求报文中获取申请设备的源物理地址;
所述装置还包括:
分配模块340,用于为所述申请设备分配IP地址;
建立模块350,用于建立所述分配模块340所分配的IP地址与所述申请设备的源物理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保存至所述地址列表项中。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更新模块330还用于在所述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与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不相同时,执行将地址列表项中所述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更新为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的步骤。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触发模块360,用于在未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时,如果发送次数未达到预设次数,则触发所述发送模块继续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请求报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310还用于在预设周期内经过多次发送仍未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时,不再发送ARP请求报文。
上述IP地址请求报文中至少包括请求接入网络的申请设备的物理地址,当然,还可以包括根路由器的物理地址和网络地址等。上述申请设备可以包括中继路由器和终端。
上述终端接入网络可以包括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终端所在位置处于根路由器的覆盖范围内时,则可以通过直接向根路由器发送IP地址请求报文,来请求接入网络。在这种情况下,根路由器可以直接从终端发送的IP地址请求报文中获取到终端的物理地址,此时,可以不需要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获取物理地址。
在第二中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终端所在位置不处于根路由器的覆盖范围内时,终端若要接入网络,则需要借助于中继路由器。具体地,请参考图2B,终端向中继路由器发送第一IP地址请求报文,来向中继路由器申请IP地址,其中,第一IP地址请求报文中至少包括终端的物理地址。中继路由器接收到该第一IP地址请求报文后,重新设置并得到IP地址请求报文,也即该IP地址请求报文中至少包括中继路由器的源物理地址,但不包括终端的物理地址。然后,中继路由器将该IP地址请求报文发送至根路由器,以使根路由器为中继路由器分配IP地址,并由中继路由器将所分配的IP地址转发给终端。并且,根路由器接收到该IP地址请求报文后,从IP地址请求报文中获取中继路由器的源物理地址。
上述根路由器接收到IP地址请求报文后,通过DHCP(DynamicHostConfiguration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为申请设备分配IP地址,并将所分配的IP地址返回给中继路由器。其中DHCP服务器用于为申请设备随机分配IP地址。
上述提供的方法还支持申请设备申请指定IP地址,即,申请设备还可以在IP地址请求报文中的源IP地址段中设置IP地址,以便可以申请到指定的IP地址。
上述由于中继路由器对根路由器进行中继时,根路由器已经为中继路由器分配了IP地址,因此,当终端通过中继路由器接入网络时,中继路由器再次以相同的源物理地址向根路由器申请IP地址,在根路由器的地址列表项中即可以检测到同一物理地址具有多个IP地址,则可以认为该物理地址属于中继路由器。
上述通过判断是否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本实施例还可能包括如下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未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如果发送次数未达到预设次数,则继续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请求报文。
在实际发送的过程中,可能受到网络不稳定等客观因素的影响,ARP请求报文可能没有被发送到IP地址对应的申请设备中,或者,申请设备接收到了ARP请求报文,但ARP响应报文未能准确返回至根路由器中。因此,为了保证传输的可靠性,若没有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且发送次数未达到预设次数,根路由器将继续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请求报文。其中,预设次数可以由系统默认设置,也可以由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自主设置。如此,提高了报文传输的可靠性。
上述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在预设周期内经过多次发送仍未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则不再发送ARP请求报文。
在实际发送的过程中,还可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未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若根路由器一直发送ARP请求报文,容易导致根路由器工作失常,因此,为了减小根路由器的工作量,保证根路由器正常工作,当在预设周期内经过多次发送仍未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不再发送ARP请求报文。其中,预设周期可以由系统默认设置,也可以由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自主设置。
上述当根路由器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时,获取该ARP响应报文中的源物理地址SenderMACaddress和ARP响应报文的源IP地址SenderIPaddress,即获取到发送该ARP响应报文的设备的物理地址和IP地址。
上述若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与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不相同,则说明地址列表项中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实际上是中继路由器的物理地址,并不是终端的物理地址,而所获取到的ARP响应报文中的源物理地址才是终端的物理地址,因此,将地址列表项中的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更新为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如此,根路由器即可获取终端的物理地址。
上述若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与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相同,说明发送该ARP响应报文的设备为中继路由器,因此,无需再对地址列表项中对应的物理地址进行更新。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物理地址获取装置在实现物理地址获取方法时,仅以上述各个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容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物理地址获取装置500的框图。例如,装置500可以被提供为一服务器。参照图5,装置500包括处理组件522,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由存储器532所代表的存储器资源,用于存储可由处理部件522执行的指令,例如应用程序。存储器53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组件522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物理地址获取方法。
装置500还可以包括一个电源组件526被配置为执行装置500的电源管理,一个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550被配置为将装置500连接到网络,和一个输入输出(I/O)接口558。装置500可以操作基于存储在存储器532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ServerTM,MacOS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或类似。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1)

1.一种物理地址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同一物理地址具有多个IP地址时,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请求报文;
在接收到ARP响应报文时,获取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和源IP地址;
将地址列表项中所述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更新为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所述地址列表项用于存储接入设备的IP地址与对应物理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解析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IP地址请求报文时,从所述IP地址请求报文中获取申请设备的源物理地址;
为所述申请设备分配IP地址;
建立所分配的IP地址与所述申请设备的源物理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保存至所述地址列表项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地址列表项中所述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更新为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包括:
若所述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与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不相同,则执行将地址列表项中所述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更新为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未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如果发送次数未达到预设次数,则继续执行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请求报文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在预设周期内经过多次发送仍未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则不再发送ARP请求报文。
6.一种物理地址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当检测到同一物理地址具有多个IP地址时,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请求报文;
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ARP响应报文时,获取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和源IP地址;
更新模块,用于将地址列表项中所述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更新为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所述地址列表项用于存储接入设备的IP地址与对应物理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当接收到IP地址请求报文时,从所述IP地址请求报文中获取申请设备的源物理地址;
所述装置还包括:
分配模块,用于为所述申请设备分配IP地址;
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分配模块所分配的IP地址与所述申请设备的源物理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保存至所述地址列表项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与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不相同时,执行将地址列表项中所述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更新为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触发模块,用于在未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时,如果发送次数未达到预设次数,则触发所述发送模块继续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请求报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预设周期内经过多次发送仍未接收到任一ARP响应报文时,不再发送ARP请求报文。
11.一种物理地址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
当检测到同一物理地址具有多个IP地址时,向多个IP地址发送ARP请求报文;
在接收到ARP响应报文时,获取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和源IP地址;
将地址列表项中所述源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更新为所述ARP响应报文的源物理地址,所述地址列表项用于存储接入设备的IP地址与对应物理地址。
CN201510923145.3A 2015-12-14 2015-12-14 物理地址获取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5301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23145.3A CN105530187B (zh) 2015-12-14 2015-12-14 物理地址获取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23145.3A CN105530187B (zh) 2015-12-14 2015-12-14 物理地址获取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0187A true CN105530187A (zh) 2016-04-27
CN105530187B CN105530187B (zh) 2019-06-14

Family

ID=55772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23145.3A Active CN105530187B (zh) 2015-12-14 2015-12-14 物理地址获取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3018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7532A (zh) * 2016-05-12 2016-08-03 深圳市蜂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器对中继器下挂sta真实mac的发现方法与转换方法
CN107547677A (zh) * 2017-06-15 2018-01-0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Arp代理方法和装置
CN113194158A (zh) * 2021-04-13 2021-07-30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5933A (zh) * 2007-06-29 2007-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学习mac地址的方法及网元设备
CN103248720A (zh) * 2012-02-13 2013-08-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查询物理地址的方法及装置
CN104683495A (zh) * 2015-02-09 2015-06-0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mac表项的管理方法和设备
CN104780139A (zh) * 2014-01-09 2015-07-15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ac地址攻击的防御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5933A (zh) * 2007-06-29 2007-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学习mac地址的方法及网元设备
CN103248720A (zh) * 2012-02-13 2013-08-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查询物理地址的方法及装置
CN104780139A (zh) * 2014-01-09 2015-07-15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ac地址攻击的防御方法和系统
CN104683495A (zh) * 2015-02-09 2015-06-0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mac表项的管理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高阳: "公安网ARP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浅析",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黄为: "局域网ARP 欺骗的防范",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7532A (zh) * 2016-05-12 2016-08-03 深圳市蜂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器对中继器下挂sta真实mac的发现方法与转换方法
CN105827532B (zh) * 2016-05-12 2019-08-30 深圳市蜂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器对中继器下挂sta真实mac的发现方法与转换方法
CN107547677A (zh) * 2017-06-15 2018-01-0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Arp代理方法和装置
CN107547677B (zh) * 2017-06-15 2020-09-0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Arp代理方法和装置
CN113194158A (zh) * 2021-04-13 2021-07-30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0187B (zh) 2019-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92209B (zh) 一种多网卡服务器自动配置ip地址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US9525648B2 (en) Method for acquiring physical address of virtual machine
KR101757417B1 (ko) 무선통신에서의 통신노드 펌웨어 업데이트 방법
US20120124242A1 (en) Server and method for testing pxe function of network interface card
CN102075590A (zh) 一种基站获取、配置网络参数的方法及相应系统
JP6167736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サーバ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3095722A (zh) 一种更新网络安全表的方法及网络设备、dhcp服务器
CN102523302A (zh) 虚拟机集群的负载均衡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US20200153789A1 (en) Configuration of an m2m device
CN105530187A (zh) 物理地址获取方法及装置
JP6585656B2 (ja) 製造ライン用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ネットワーク設定方法
CN104580029A (zh) 地址分配方法及装置
US20150229520A1 (en) Network monitoring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network management method
CN110022383B (zh) 地址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5827496A (zh) 管理pe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CN100464520C (zh) 一种分布式数据加载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US9609085B2 (en) Broadcast-based update management
CN109525417B (zh) 基于网口的家电设备接入方法、家电控制器及存储介质
CN113766041A (zh) 获取第一服务器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的方法及装置
JP6268869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内部情報更新方法
CN102148760A (zh) Id申请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949046B2 (en) Automating repairs to audio systems
CN106034166B (zh) 一种局域网的网络参数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9451047B (zh) 监控告警系统的数据传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63610A (zh) 一种测试过程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