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7208A - 一种复合材料新型节能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材料新型节能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17208A
CN105517208A CN201610002444.8A CN201610002444A CN105517208A CN 105517208 A CN105517208 A CN 105517208A CN 201610002444 A CN201610002444 A CN 201610002444A CN 105517208 A CN105517208 A CN 1055172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composite material
high density
cotton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024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庆平
施养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zhou Hann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zhou Han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zhou Hann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zhou Han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0244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1720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517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720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2Detail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新型节能加热装置,包括高温尼龙玻纤复合纳米材料的加热圈绝热外壳、高密度陶瓷纤维压缩棉的保温隔层和活性碳化硅复合材料新型结构的加热芯,保温隔层设置于加热圈绝热外壳内壁与加热芯之间,高密度陶瓷纤维压缩棉的保温隔层由两块以上的保温单体活动拼接而成,加热芯由两块以上的加热体通过弹簧状的加热纳米镍铬合金电阻丝串接而成,加热芯按工艺结构拼装后呈自由弧度的条形状,圆弧形凸台与圆弧形凹槽两表面之间并排设有贯通孔,且贯通孔设有加热纳米镍铬合金电阻丝,保温隔层按工艺结构拼装后呈自由弧度的条形状,本产品传热块、具有快速加热和定向加热功能,且产品寿命比传统的更长、效率更高、生产成本更低。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材料新型节能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新型节能加热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新型节能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加热装置只能采用单一的传导加热或者辐射加热来为所需加热的部件进行供热,单一的加热方式则会有如下缺陷:1、功率大,升温慢,传热慢、绝热效果差、发热不均匀、工作不稳定;2、温度容易外泄、热损耗高,浪费大量的电能,环境温度高,热效率极低,工作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3、产品寿命短,且无维修和回收利用的价值,4、传统的加热装置制作的人工成本相对较高,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百分之四十五到五十五左右,制作工艺繁琐,规格杂乱,致使产量较低,无法实现工业化标准量产,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断困扰着用户和生产厂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新型节能加热装置,通过将加热体一侧面设有与贯通孔贯通的槽口可直接辐射、传导加热同时进行,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加热体与电热丝封闭式的热传导效率慢,易流失热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复合材料新型节能加热装置,包括高温尼龙玻纤复合纳米材料的加热圈绝热外壳、高密度陶瓷纤维压缩棉的保温隔层和活性碳化硅复合材料新型结构的加热芯,所述高密度陶瓷纤维压缩棉的保温隔层设置于所述加热圈绝热外壳与所述活性碳化硅复合材料新型结构的加热芯之间,所述加热圈绝热外壳底部和顶部设有用来卡住高密度陶瓷纤维压缩棉的保温隔层和活性碳化硅复合材料新型结构的加热芯的卡块,所述高密度陶瓷纤维压缩棉的保温隔层由两块以上的保温单体活动拼接而成,所述活性碳化硅复合材料新型结构的加热芯由两块以上的加热体通过弹簧状的加热纳米镍铬合金电阻丝串接而成,所述加热芯按工艺结构拼装后呈自由弧度的条形状,且一侧为圆弧形凸台,相对的另一侧设有与相邻加热体的圆弧形凸台配合的圆弧形凹槽,所述圆弧形凸台与圆弧形凹槽两表面之间并排设有贯通孔,且所述贯通孔设有所述弹簧状的加热纳米镍铬合金电阻丝。
所述加热圈绝热外壳由两块边盖和一块或者一块以上的第一连接块以及一块或一块以上的第二连接块,所述边盖、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之间通过铰链活动连接。
本发明为一种复合材料新型节能加热装置,其有益效果为:
1.通过将活性碳化硅复合材料新型结构的加热芯贴合高密度陶瓷纤维压缩棉的保温隔层内,活性碳化硅复合材料新型结构的加热芯的加热体的贯通孔内安装有加热纳米镍铬合金电阻丝,加热纳米镍铬合金电阻丝裸露加热芯开发的腔体内,最大程度的缩短了红外辐射加热距离,活性碳化硅材料与被加热物体表面形成直接定向传导,当纳米镍铬合金电阻丝工作时,直接通过辐射和传导同时作用于被加热物体,具有热传导快,升温快,温差小,热流失小。
2.加热纳米镍铬合金电阻丝裸露加热芯开发的腔体内,热量直接均匀辐射到被加热物体表面,使热量定向集中到被加热物体,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稳定被加热物体的温度,使其具有定向加热功能,减少热流失。
3.高温尼龙玻纤复合纳米材料的加热圈绝热外壳,在高温工作过程中,由于材料和结构的设计,使壳体温度不超出50°,因此杜绝了工人被绝热外壳烫伤的安全隐患,大大延长使用寿命,同时拼接式的绝热外壳使其的使用具有灵活性,又有利于回收循环利用。
4.本产品比传统的加热装置的制作成本更加低,传统的人工成本占据整体的百分之四十五至五十五,本产品的人工成本占据百分之五左右,同时将原本杂乱无序的手工生产模式,一次性跨越成标准流程、标准工艺的流水式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模式,这使得生产厂家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综合成本,同时可以提高产量,规模化发展,为生产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5、相对于用户,辐射传热使加热时间缩短,增加工作效益,定向辐射传热和传统热传导同步进行,提高工作产量,高密度陶瓷纤维压缩棉的保温隔层的作用下,使其绝热效果更加良好,减少安全隐患,降低工作环境温度和维护成本,大大降低车间降温费用,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复合材料新型节能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复合材料新型节能加热装置的半剖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复合材料新型节能加热装置的加热体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复合材料新型节能加热装置的侧面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种复合材料新型节能加热装置,包括高温尼龙玻纤复合纳米材料的加热圈绝热外壳1、高密度陶瓷纤维压缩棉的保温隔层2和活性碳化硅复合材料新型结构的加热芯3,所述高密度陶瓷纤维压缩棉的保温隔层2设置于所述加热圈绝热外壳1与所述活性碳化硅复合材料新型结构的加热芯3之间,通过将活性碳化硅复合材料新型结构的加热芯贴合高温尼龙玻纤复合纳米材料的加热圈绝热外壳、高密度陶瓷纤维压缩棉的保温隔层和活性碳化硅复合材料新型结构的加热芯内,活性碳化硅复合材料新型结构的加热芯的加热体的贯通孔内安装有加热纳米镍铬合金电阻丝,加热纳米镍铬合金电阻丝裸露加热芯开发的腔体内,当加热纳米镍铬合金电阻丝工作时,直接通过辐射传热,具有热传导快,热流失小,所述加热圈绝热外壳1底部和顶部设有用来卡住高密度陶瓷纤维压缩棉的保温隔层2和活性碳化硅复合材料新型结构的加热芯3的卡块,所述高密度陶瓷纤维压缩棉的保温隔层2由两块以上的保温单体5活动拼接而成,所述活性碳化硅复合材料新型结构的加热芯3由两块以上的加热体4通过弹簧状的加热纳米镍铬合金电阻丝串接而成,所述加热体4呈条形块,且一侧为圆弧形凸台,相对的另一侧设有与相邻加热体的圆弧形凸台配合的圆弧形凹槽,所述圆弧形凸台与圆弧形凹槽两表面之间并排设有贯通孔6,且所述贯通孔设有所述弹簧状的加热纳米镍铬合金电阻丝,加热纳米镍铬合金电阻丝裸露加热芯开发的腔体内,热量直接均匀辐射到被加热物体表面,使热量定向集中到一片区域,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稳定被加热物体的温度,使其具有定向加热功能,减少热流失,所述加热圈绝热外壳1由两块边盖和一块或者一块以上的第一连接块以及一块或一块以上的第二连接块,所述边盖7、第一连接块8和第二连接块9之间通过铰链活动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复合材料新型节能加热装置,包括高温尼龙玻纤复合纳米材料的加热圈绝热外壳(1)、高密度陶瓷纤维压缩棉的保温隔层(2)和活性碳化硅复合材料新型结构的加热芯(3),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密度陶瓷纤维压缩棉的保温隔层(2)设置于所述加热圈绝热外壳(1)与所述活性碳化硅复合材料新型结构的加热芯(3))之间,所述加热圈绝热外壳(1)底部和顶部设有用来卡住高密度陶瓷纤维压缩棉的保温隔层(2)和活性碳化硅复合材料新型结构的加热芯(3)的卡块,所述高密度陶瓷纤维压缩棉的保温隔层(2)由两块以上的保温单体(5)活动拼接而成,所述活性碳化硅复合材料新型结构的加热芯(3)由两块以上的加热体(4)通过弹簧状的加热纳米镍铬合金电阻丝串接而成,所述加热体(4)呈条形块,且所述加热芯按工艺结构拼装后呈自由弧度的条形状,且一侧为圆弧形凸台,相对的另一侧设有与相邻加热体的圆弧形凸台配合的圆弧形凹槽,所述圆弧形凸台与圆弧形凹槽两表面之间并排设有贯通孔(6),且所述贯通孔设有所述弹簧状的加热纳米镍铬合金电阻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新型节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圈绝热外壳(1)由两块边盖和一块或者一块以上的第一连接块以及一块或一块以上的第二连接块,所述边盖(7)、第一连接块(8)和第二连接块(9)之间通过铰链活动连接。
CN201610002444.8A 2016-01-03 2016-01-03 一种复合材料新型节能加热装置 Withdrawn CN1055172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2444.8A CN105517208A (zh) 2016-01-03 2016-01-03 一种复合材料新型节能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2444.8A CN105517208A (zh) 2016-01-03 2016-01-03 一种复合材料新型节能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7208A true CN105517208A (zh) 2016-04-20

Family

ID=55724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02444.8A Withdrawn CN105517208A (zh) 2016-01-03 2016-01-03 一种复合材料新型节能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1720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8773A (zh) * 2016-11-21 2017-05-10 泉州瀚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材料加热装置及其加热体制备工艺
CN117517335A (zh) * 2023-12-27 2024-02-06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变电设备绝缘子污秽监测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8773A (zh) * 2016-11-21 2017-05-10 泉州瀚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材料加热装置及其加热体制备工艺
CN117517335A (zh) * 2023-12-27 2024-02-06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变电设备绝缘子污秽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7517335B (zh) * 2023-12-27 2024-03-29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变电设备绝缘子污秽监测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30352U (zh) 一种高温纺丝箱体
CN203357839U (zh) 一种红外纳米节能电热圈
CN105517208A (zh) 一种复合材料新型节能加热装置
CN204090169U (zh) 一种电加热圈
CN202998515U (zh) 红外线蜂窝陶瓷加热器
CN201210484Y (zh) 石英快中波镀金红外线加热灯
CN202617374U (zh) 一种双效节能长寿命电加热器
CN204141996U (zh) 一种由微波热能转换片制作的高温炉
CN201039475Y (zh) 高温碳纤维电热纸
CN205378238U (zh) 一种复合材料新型节能加热装置
CN101330778A (zh) 环保高效节能tmd电热膜片加热圈
CN102260520A (zh) 一种新型急冷废热锅炉下管箱及其内衬刚玉的设计方法
CN108556292A (zh) 一种具有均匀加热功能的金属模具
CN204350335U (zh) 一种电加热圈
CN102149226A (zh) 红外电磁波加热装置
CN201998429U (zh) 塑料管热熔对接焊机加热板的散热、隔热装置
CN203726911U (zh) 单面瓦楞机
CN201629849U (zh) 便携式红外电磁波加热装置
CN104602373A (zh) 一种电加热圈
CN201114811Y (zh) 加热板
CN204350326U (zh) 一种超导红外电热圈
CN204986228U (zh) 一种电厂管道专用复合反射绝热板
CN203580091U (zh) 塑料挤出机用红外加热器
CN218931948U (zh) 一种生产光学窗片的加热装置
CN202773094U (zh) 电加热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0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