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6002A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16002A
CN105516002A CN201510887903.0A CN201510887903A CN105516002A CN 105516002 A CN105516002 A CN 105516002A CN 201510887903 A CN201510887903 A CN 201510887903A CN 105516002 A CN105516002 A CN 1055160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c
node
interconnection paths
target data
add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879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16002B (zh
Inventor
郑长帅
张渊
汤波
徐煜丰
覃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du Online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8790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160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160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60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160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60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6Multipoint rout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目标数据以及需要接收目标数据的至少两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至少两个IDC节点属于不同的IDC;根据至少两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将至少两个IDC节点中与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连设备直连的IDC节点划入一个分组,互联路径是指用于互联各IDC的互联设备之间的路径;在相同互联路径上发送目标数据和分组内IDC节点的地址信息,以供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联设备将目标数据转发给分组内与其直连的IDC节点。本发明可以减少在IDC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时所消耗的互联设备的带宽资源。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DataCenter,IDC)已成为互联网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一种典型的IDC网络系统如图1所示,IDC之间不能直接通信,需要通过专门的互联设备互联,每台互联设备连接对应区域内的IDC,互连设备一般采用超级核心节点,而互连设备的数量由网络规模决定。
目前,业界普遍采用类点到点(point-to-point,P2P)技术来解决IDC之间的数据传输问题。数据源经互联设备将数据发送至部分IDC(如图1中的IDC1、IDC2),尚未收到该数据的IDC(如图1中的IDC5、IDC6)可以经互联设备从数据源或已经收到该据的IDC(如图1中的IDC1、IDC2)请求该数据。
在上述方案中,尚未收到数据的IDC无论是从数据源请求数据,还是从已经收到数据的IDC请求数据,都需要通过互联设备,会占用互联设备的带宽资源,而且随着请求数据的IDC的数量的增多,被占用的带宽资源就会越多,而这些被占用的带宽资源实际上却在重复传输相同的数据,这就造成了带宽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多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降低数据传输所消耗的带宽资源。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目标数据以及需要接收所述目标数据的至少两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所述至少两个IDC节点属于不同的IDC;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将所述至少两个IDC节点中与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连设备直连的IDC节点划入一个分组,所述互联路径是指用于互联各IDC的互联设备之间的路径;
在所述相同互联路径上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分组内IDC节点的地址信息,以供所述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联设备将所述目标数据转发给所述分组内与其直连的IDC节点。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互连设备接收目标数据以及需要接收所述目标数据的IDC节点的地址信息;
所述互联设备根据所述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判断所述IDC节点是否直连于所述互联设备;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根据所述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将所述目标数据转发给所述IDC节点;
若判断结果为否,则将所述目标数据以及所述IDC节点的地址信息转发给所述互连设备所在互联路径上的下一个互联设备。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数据以及需要接收所述目标数据的至少两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所述至少两个IDC节点属于不同的IDC;
分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将所述至少两个IDC节点中与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连设备直连的IDC节点划入一个分组,所述互联路径是指用于互联各IDC的互联设备之间的路径;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相同互联路径上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分组内IDC节点的地址信息,以供所述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联设备将所述目标数据转发给所述分组内与其直连的IDC节点。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数据传输装置所在互联路径上的目标数据以及需要接收所述目标数据的至少一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所述至少一个IDC节点属于不同IDC,所述互联路径是用于互联各IDC的互联设备之间的路径;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判断所述至少一个IDC节点中是否存在直连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IDC节点;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直连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将所述目标数据转发给所述直连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IDC节点。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当需要将目标数据发送给不同IDC内的IDC节点时,可以根据这些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将这些IDC节点中与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联设备直连的IDC节点划入一个分组,然后在相同互联路径上发送目标数据和分组内IDC节点的地址信息,以供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联设备将目标数据转发给分组内与其直连的IDC节点,在分组对应的相同互联路径上只需传输一份目标数据,而不用像现有技术那样在互联路径上为分组内每个IDC节点分别传输一份目标数据,节约了互联路径上的带宽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经典IDC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IDC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为提升不同地域用户接入服务的速度,以及提高容灾冗余能力,目前各类计算机公司普遍将服务部署到IDC网络系统中的多个IDC中。但在部署过程中,每个IDC上的服务数据都需要经过互联设备的传输,意味着互联设备需要多次传输相同数据,从而造成互联设备的带宽资源的浪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主要原理是:在数据经过互联设备进行传输之前,根据需要接收数据的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对IDC节点进行分组,将与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联设备直连的IDC节点分为一组,然后通过该分组对应的相同互联路径为该分组内的IDC节点传输一份数据,从而减少重复传输数据的次数,节约重复传输所消耗的带宽资源。相应的,为了使得数据能够到达各IDC节点,在数据经过互联设备之后,可以为分组内各IDC节点分别复制一份并根据各IDC节点的地址信息转发给各IDC节点,完成数据的传输。
下面结合图2所示IDC网络系统,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说明。
在图2所示IDC网络系统中,包括多个IDC(图中示出6个,分别是IDC1-IDC6)、多个互联设备(图中示出4个,分别是互联设备A-互联设备D)、部署于每个互联设备之前的第一中继处理节点、以及部署于每个互联设备之后的第二中继处理节点。为简化附图,在图2中仅示出互联设备A和互联设备B之前的第一中继处理节点,并仅示出互联设备C和互联设备D之后的第二中继处理节点,其它第一中继处理节点和第二中继处理节点未示出。每个互联设备连接对应区域内的IDC,IDC之间通过互联设备互联。每个IDC包括多个IDC节点。互联设备之间的路径构成互联路径,例如互联设备A-互联设备B-互联设备C构成一条互联路径,互联设备A-互联设备B也构成一条互联路径。
其中,部署于互联设备之前的第一中继处理节点用以在数据源提供的数据经过互联设备进行传输之前,根据需要接收数据的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对IDC节点进行分组,将与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联设备直连的IDC节点分为一组,然后通过该分组对应的相同互联路径为该分组内的IDC节点传输一份数据。
其中,部署于互联设备之后的第二中继处理节点用以在数据经过互联设备之后,可以为分组内各IDC节点分别复制一份并根据各IDC节点的地址信息转发给各IDC节点,完成数据的传输。
值得说明的是,在图2中,第一中继处理节点独立部署于互联设备之前,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作为一个功能模块,部署于互联设备内部并且位于互联设备的数据传输模块之前。同理,在图2中,第二中继处理节点独立部署于互联设备之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作为一个功能模块,部署于互联设备内部并且位于互联设备的数据传输模块之后。
下面将通过不同实施例详细说明第一中继处理节点和第二中继处理节点的处理流程。
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301、接收目标数据以及需要接收目标数据的至少两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至少两个IDC节点属于不同的IDC。
302、根据至少两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将至少两个IDC节点中与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联设备直连的IDC节点划入一个分组,互联路径是指用于互联各IDC的互联设备之间的路径。
303、在上述相同互联路径上发送目标数据和分组内IDC节点的地址信息,以供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联设备将目标数据转发给分组内与其直连的IDC节点。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由图2中所示第一中继处理节点来执行。具体的,当数据源有数据需要向IDC网络系统中的多个IDC部署时,可以提供给IDC网络系统中对应的第一中继处理节点。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将数据源提供的待部署的数据称为目标数据。本实施例不对目标数据进行限制,例如可以是服务数据、文本数据、软件安装包、音视频数据、公司内部资料数据、用户数据等等。
数据源除了向第一中继处理节点提供目标数据之外,还需要向第一中继处理节点提供需要接收目标数据的至少两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
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源可以是某个IDC中的IDC节点,也可以是IDC之外的其它设备,例如各互联网公司输出服务的服务器等。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同一IDC内部节点之间可以采用P2P的技术进行数据共享且无需经过互联设备,因此本实施例不关注IDC内部的数据传输过程,重点关注涉及不同IDC的数据传输过程,所以这里需要接收目标数据的IDC节点实际上是指不同IDC内的IDC节点,这里需要接收目标数据的IDC节点可以视为各IDC的代表,可以是IDC内的任意节点。
第一中继处理节点接收数据源提供的目标数据以及需要接收目标数据的至少两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这里的地址信息主要是指IDC节点的IP地址。
第一中继处理节点接收目标数据以及需要接收目标数据的IDC节点的地址信息,之后并不像现有技术那样为每个IDC节点传输一份目标数据,而是根据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对这些IDC节点进行分组,主要是将这些IDC节点中与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联设备直连的IDC节点分为一组,由于分组内的IDC节点与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联设备直连,这意味着该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联设备可以将收到的目标数据转发给与其直连的IDC节点,因此只需在分组对应的相同互联路径上传输一份目标数据,以供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联设备将目标数据转发给分组内与其直连的IDC节点,完成目标数据的传输,而不用像现有技术那样在互联路径上为分组内每个IDC节点分别传输一份目标数据,节约了互联路径上的带宽资源。
以图2所示IDC网络系统为例,假设需要接收目标数据的IDC节点包括位于IDC1-IDC6中的节点,其中,位于IDC4-IDC6中的IDC节点均与互联设备C,而互联设备C位于互联设备A-互联设备C、互联设备A-互联设备D-互联设备C等多条互联路径。另外,位于IDC4-IDC6中的IDC节点均与互联设备D,而互联设备D位于互联设备A-互联设备D、互联设备A-互联设备C-互联设备D等多条互联路径。这意味着位于IDC4-IDC6中的IDC节点可以分为一组,即只需针对位于IDC4-IDC6中的IDC节点传输一份目标数据即可。
值得说明的是,在上述举例中,位于IDC4-IDC6中的IDC节点均与相同互联路径上的同一互联设备直连,例如互联设备C或互联设备D。但是,实际应用中,有可能出现不同IDC内的IDC节点与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不同互联设备直连。例如,假设IDC3中的IDC节点和IDC6中的IDC节点需要接收目标设备,对应互联设备A-互联设备B-互联设备D这条互联路径,IDC3中的IDC节点与互联设备B直连,而IDC6中的IDC节点与互联设备D直连,IDC3中的IDC节点和IDC6中的IDC节点直连于不同的互联设备,但通过在互联设备A-互联设备B-互联设备D这条互联路径传输一份目标数据,同样能够达到IDC3中的IDC节点和IDC6中的IDC节点。
较为优选的,第一中继处理节点可以根据至少两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将至少两个IDC节点中与相同互联路径上同一互联设备直连的IDC节点划入一个分组。这种分组方式相对简单,效率较高。其中,IDC网络系统越复杂,互联设备形成的互联路径也就越多,从需要接收目标数据的IDC节点中获取与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联设备直连的IDC节点时的计算量会较大,而该实施方式将分为一组的IDC节点限定为与相同互联路径上的同一互联设备直连的IDC节点,可以降低处理难度,提高处理速度。
在具体实现上,第一中继处理节点可以根据需要接收目标数据的至少两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和路由表,确定到达至少两个IDC节点中各IDC节点的传输路径集合。每个IDC节点的传输路径集合中包括从第一中继处理节点到该IDC节点的至少一个传输路径。由于第一中继处理节点需要经过互联设备才能到达IDC节点,所以从第一中继处理节点到IDC节点的传输路径包括互联路径。
在IDC网络系统中,互联设备、第一中继处理节点、第二中继处理节点以及IDC内的IDC节点都存储有该IDC网络系统的路由表,一旦确定目的地址,就可以通过路由表找到到达目的地址的所有路径。关于路由表这部分内容不是本发明关注的重点,且已成为很成熟的技术,故在此不做详述。
在确定各IDC节点的传输路径集合之后,可以确定包含相同互联路径的传输路径集合,将包含相同互联路径的传输路径集合对应的IDC节点对应划入一个分组。
具体的,首先,确定每个传输路径集合中各传输路径包含的互联路径,这个可以根据传输路径上各节点的类型或性质等确定;然后,按照先后顺序逐一将各传输路径集合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包含相同互联路径的传输路径集合;将所确定的包含相同互联路径的传输路径集合对应的IDC节点划入一个分组。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本实施例中需要接收目标数据的IDC节点只能属于一个分组。
在将需要接收目标数据的IDC节点分组之后,可以通过每个分组对应的相同互联路径向该分组传输目标数据。
可选的,分组对应的相同互联路径有可能是一条,也有可能是多条,但实际上只需要一条互联路径即可。基于此,可以先从分组对应的相同互联路径中,确定向分组内IDC节点传输目标数据需要经过的一条目标互联路径,然后在目标互联路径上发送目标数据以及分组内IDC节点的地址信息,这样目标互联路径上的互联设备将目标数据转发分组内与其直连的IDC节点。
如果分组对应的相同互联路径为一条,则直接确定该条相同互联路径为目标互联路径。
以图2所示IDC网络系统为例,假设需要接收目标数据的IDC节点包括位于IDC1-IDC6中的节点,其中,位于IDC4-IDC6中的IDC节点均与互联设备C,而互联设备C位于互联设备A-互联设备C、互联设备A-互联设备D-互联设备C、以及互联设备A-互联设备B-互联设备D-互联设备C这三条互联路径上;另外,位于IDC4-IDC6中的IDC节点均与互联设备D,而互联设备D位于互联设备A-互联设备D、互联设备A-互联设备C-互联设备D、以及互联设备A-互联设备B-互联设备D这三条互联路径上。
可见,能够到达位于IDC4-IDC6中的IDC节点的相同互联路径一共有6条,此时从这6条相同互联路径中选择一条作为目标互联路径。假设选定互联设备A-互联设备C这条互联路径作为目标互联路径,则第一中继处理节点可以在该互联路径上发送目标数据,同时一并发送与该互联路径对应的分组内各IDC节点的地址信息,这样改互联路径上的各互联设备均会收到目标数据以及分组内各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并将目标数据转发给与其直连的IDC节点。互联设备A收到目标数据以及分组内各IDC节点的地址信息之后,可以结合分组内各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和本地路由表判断这些IDC节点是否与自己直连,判断结果为否,于是将目标数据以及分组内各IDC节点的地址信息转发给互联设备A-互联设备C这条互联路径上的下一个互联设备,即互联设备C。互联设备C收到目标数据以及分组内各IDC节点的地址信息之后,可以结合分组内各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和本地路由表判断这些IDC节点是否与自己直连,判断结果为是,于是根据分组内各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分别向各IDC节点转发目标数据,完成目标数据的传输过程。由此可见,在互联设备A-互联设备C之间只传输了一份目标数据,而不是像现有技术那样需要重复传输三份目标数据,有效节约了带宽资源。
在从相同互联路径中选择目标互联路径时,可以随机选择一条。除此之外,也可以选择最短跳数路径,当最短跳数路径有多条时可以随机选择一条。
但是,考虑到IDC网络系统的网络环境比较复杂,主要体现在传输链路跨长距离物理区域、路由节点多、经过多个自治网络,导致网络时延长、时延抖动大。另外,由于价格昂贵,因此带宽容量相对较小,经常会出现部分链路的带宽被打满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从相同互联路径中选择目标互联路径的方法,具体为:在分组对应的相同互联路径为多条时,可以根据相同互联路径中每条互联路径的质量和/或可用带宽,确定目标互联路径。该方法结合各个互联路径的链路质量、带宽利用情况来动态选择,可以通过底层路由的优化选择出最佳路径。
在具体实现上,可以对每条互联路径的质量进行打分,然后根据质量得分和可用带宽得到一个综合评分,按照综合评分对所有互联路径进行排序,选择排序最靠前的一条互联路径作为目标互联路径。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中继处理节点可以获取到IDC网络系统的拓扑结构以及每条路径的可用带宽、传输时延、出错重试概率等信息,然后结合拓扑结构、传输时延、出错重试概率等信息统计出每条相同互联路径的质量。例如,可以基础运维平台获取IDC网络系统的拓扑结构以及每条路径的可用带宽、传输时延、出错重试概率等信息;或者,也可以通过发送探测包进行实际测试,从而获得到IDC网络系统的拓扑结构以及每条路径的可用带宽、传输时延、出错重试概率等信息。
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重点介绍了如何对IDC节点分组以及对分组内的IDC节点的处理,但实际应用中存在不能被分组的IDC节点。例如,上述举例中,位于IDC1-IDC3中的IDC节点由于直接与第一中继处理节点连接,不需要经过互联设备,也就不存在与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联设备直连的情况,所以并不适合上述处理方法。又例如,还可能存在一些IDC节点,自己单独位于一条互联路径上,因为不存在与其产生相同互联路径的节点,所以也不适合上述处理方法。对于这些情况,可以按照现有处理方式进行处理,这些情况不与本发明技术方案矛盾。
例如,对于直接与第一中继处理节点连接的IDC节点,第一中继处理节点可以直接根据这些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将目标数据发送给这些IDC节点。
例如,对于自己单独位于一条互联路径上的IDC节点,第一中继处理节点可以选择一条到达该IDC节点的传输路径,通过该传输路径直接将目标数据发送给该IDC节点。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以上第一中继处理节点对需要接收目标数据的IDC节点进行分组以及为分组选定目标互联路径的过程与数据协议无关,对数据源来说,只需多提供一份需要接收目标数据的IDC节点的地址信息以供对这些IDC节点分组使用,对数据源以及IDC接收节点来说,整体处理过程是透明的,因此可以支持对任意协议形式的数据进行传输。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401、数据传输装置接收所在互联路径上的目标数据以及需要接收目标数据的至少一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至少一个IDC节点属于不同IDC,这里的互联路径是指用于互联各IDC的互联设备之间的路径。
402、数据传输装置根据至少一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判断至少一个IDC节点中是否存在直连于该数据传输装置的IDC节点;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403,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404。
403、数据传输装置根据直连于数据传输装置的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将目标数据转发给直连于数据传输装置的IDC节点。
404、数据传输装置将目标数据以及至少一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转发给该互联路径上的下一个数据传输装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由数据传输装置来执行,该数据传输装置可以是图2所示IDC网络系统中的第二中继处理节点。
具体的,当数据源发送的目标数据经第一中继处理节点处理并发送到互联路径上之后,互联路径上的数据传输装置接收互联路径上的目标数据以及需要接收目标数据的至少一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然后根据至少一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判断至少一个IDC节点中是否存在直连于数据传输装置的IDC节点;
如果判断结果为是,根据所述直连于数据传输装置的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将目标数据转发给直连于数据传输装置的IDC节点。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向下一个节点转发。
进一步,如果至少一个IDC节点中既包括与该数据传输装置直连的IDC节点也包括未与该数据传输装置直连的IDC节点,则数据传输装置除了将目标数据转发给与其直连的IDC节点之外,还需要将目标数据以及未与其直连的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发送给互联路径上的下一个节点,以供继续转发。
本实施例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配合,能够减少互联路径上重复传输相同数据的次数,有利于节约互联路径的带宽资源。
为了更加直观的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发明人以包括6个IDC的IDC网络系统为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了测试,发现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降低互联设备的83.4%的带宽。另外本发明能够有效规避带宽打满的路径,均衡利用各条互联路径的带宽,有效降低峰值。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51、分组模块52和发送模块53。
接收模块51,用于接收目标数据以及需要接收目标数据的至少两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至少两个IDC节点属于不同的IDC。
分组模块52,用于根据至少两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将至少两个IDC节点中与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连设备直连的IDC节点划入一个分组,互联路径是指用于互联各IDC的互联设备之间的路径。
发送模块53,用于在相同互联路径上发送目标数据和分组内IDC节点的地址信息,以供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联设备将目标数据转发给分组内与其直连的IDC节点。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分组模块52具体可用于:
根据至少两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将至少两个IDC节点中与相同互联路径上同一互连设备直连的IDC节点划入一个分组。
进一步,分组模块52具体用于:
根据至少两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和路由表,确定到达至少两个IDC节点中各IDC节点的传输路径集合;
将包含相同互联路径的传输路径集合对应的IDC节点划入一个分组。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发送模块53具体用于:
从相同互联路径中,确定向分组内IDC节点传输目标数据需要经过的一条目标互联路径;
在目标互联路径上发送目标数据和分组内IDC节点的地址信息,以供目标互联路径上的互连设备将目标数据转发给分组内与其直连的IDC节点。
进一步,发送模块53在从相同互联路径中,确定向分组内IDC节点传输目标数据需要经过的一条目标互联路径时,具体用于:
若相同互联路径为一条,直接确定相同互联路径为目标互联路径;
若相同互联路径为多条,则根据相同互联路径中各条互联路径的质量和/或可用带宽,确定目标互联路径。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作为图2中的第一中继处理节点实现。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接收目标数据以及需要接收目标数据的IDC节点的地址信息,之后并不像现有技术那样为每个IDC节点传输一份目标数据,而是根据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对这些IDC节点进行分组,主要是将这些IDC节点中与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联设备直连的IDC节点分为一组,由于分组内的IDC节点与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联设备直连,这意味着该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联设备可以将收到的目标数据转发给与其直连的IDC节点,因此只需在分组对应的相同互联路径上传输一份目标数据,以供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联设备将目标数据转发给分组内与其直连的IDC节点,完成目标数据的传输,而不用像现有技术那样在互联路径上为分组内每个IDC节点分别传输一份目标数据,节约了互联路径上的带宽资源。
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61、判断模块62和发送模块63。
接收模块61,用于接收数据传输装置所在互联路径上的目标数据以及需要接收目标数据的至少一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至少一个IDC节点属于不同IDC,互联路径是用于互联各IDC的互联设备之间的路径。
判断模块62,用于根据至少一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判断至少一个IDC节点中是否存在直连于数据传输装置的IDC节点。
发送模块63,用于在判断模块62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直连于数据传输装置的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将目标数据转发给直连于数据传输装置的IDC节点。
进一步,发送模块63,用于在判断模块62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将目标数据以及至少一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转发给该互联路径上的下一个数据传输装置,以供继续转发。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果至少一个IDC节点中既包括与该数据传输装置直连的IDC节点也包括未与该数据传输装置直连的IDC节点,发送模块63还用于:
在至少一个IDC节点中存在未直连于数据传输装置的IDC节点,将目标数据以及未直连于数据传输装置的IDC节点的地址信息转发给互联路径上的下一个数据传输装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作为图2中的第二中继处理节点实现。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根据接收到的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可以将目标数据转发给与其直连的IDC节点,实现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配合,能够减少互联路径上重复传输相同数据的次数,有利于节约互联路径的带宽资源。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目标数据以及需要接收所述目标数据的至少两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所述至少两个IDC节点属于不同的IDC;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将所述至少两个IDC节点中与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连设备直连的IDC节点划入一个分组,所述互联路径是指用于互联各IDC的互联设备之间的路径;
在所述相同互联路径上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分组内IDC节点的地址信息,以供所述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联设备将所述目标数据转发给所述分组内与其直连的IDC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将所述至少两个IDC节点中与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连设备直连的IDC节点划入一个分组,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将所述至少两个IDC节点中与相同互联路径上同一互连设备直连的IDC节点划入一个分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将所述至少两个IDC节点中与相同互联路径上同一互连设备直连的IDC节点划入一个分组,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和路由表,确定到达所述至少两个IDC节点中各IDC节点的传输路径集合;
将包含相同互联路径的传输路径集合对应的IDC节点划入一个分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相同互联路径上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分组内IDC节点的地址信息,以供所述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联设备将所述目标数据转发给所述分组内与其直连的IDC节点,包括:
从所述相同互联路径中,确定向所述分组内IDC节点传输所述目标数据需要经过的一条目标互联路径;
在所述目标互联路径上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分组内IDC节点的地址信息,以供所述目标互联路径上的互连设备将所述目标数据转发给所述分组内与其直连的IDC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相同互联路径中,确定向所述分组内IDC节点传输所述目标数据需要经过的目标互联路径,包括:
若所述相同互联路径为一条,直接确定所述相同互联路径为所述目标互联路径;
若所述相同互联路径为多条,则根据所述相同互联路径中各条互联路径的质量和/或可用带宽,确定所述目标互联路径。
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传输装置接收所在互联路径上的目标数据以及需要接收所述目标数据的至少一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所述至少一个IDC节点属于不同IDC,所述互联路径是用于互联各IDC的互联设备之间的路径;
所述数据传输装置根据所述至少一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判断所述至少一个IDC节点中是否存在直连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IDC节点;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所述数据传输装置根据所述直连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将所述目标数据转发给所述直连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IDC节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至少一个IDC节点中存在未直连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IDC节点,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将所述目标数据以及未直连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IDC节点的地址信息转发给所述互联路径上的下一个数据传输装置。
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数据以及需要接收所述目标数据的至少两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所述至少两个IDC节点属于不同的IDC;
分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将所述至少两个IDC节点中与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连设备直连的IDC节点划入一个分组,所述互联路径是指用于互联各IDC的互联设备之间的路径;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相同互联路径上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分组内IDC节点的地址信息,以供所述相同互联路径上的互联设备将所述目标数据转发给所述分组内与其直连的IDC节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将所述至少两个IDC节点中与相同互联路径上同一互连设备直连的IDC节点划入一个分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和路由表,确定到达所述至少两个IDC节点中各IDC节点的传输路径集合;
将包含相同互联路径的传输路径集合对应的IDC节点划入一个分组。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从所述相同互联路径中,确定向所述分组内IDC节点传输所述目标数据需要经过的一条目标互联路径;
在所述目标互联路径上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分组内IDC节点的地址信息,以供所述目标互联路径上的互连设备将所述目标数据转发给所述分组内与其直连的IDC节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相同互联路径为一条,直接确定所述相同互联路径为所述目标互联路径;
若所述相同互联路径为多条,则根据所述相同互联路径中各条互联路径的质量和/或可用带宽,确定所述目标互联路径。
13.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数据传输装置所在互联路径上的目标数据以及需要接收所述目标数据的至少一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所述至少一个IDC节点属于不同IDC,所述互联路径是用于互联各IDC的互联设备之间的路径;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判断所述至少一个IDC节点中是否存在直连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IDC节点;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直连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IDC节点的地址信息,将所述目标数据转发给所述直连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IDC节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至少一个IDC节点中存在未直连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IDC节点,将所述目标数据以及未直连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IDC节点的地址信息转发给所述互联路径上的下一个数据传输装置。
CN201510887903.0A 2015-12-07 2015-12-07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5160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87903.0A CN105516002B (zh) 2015-12-07 2015-12-07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87903.0A CN105516002B (zh) 2015-12-07 2015-12-07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6002A true CN105516002A (zh) 2016-04-20
CN105516002B CN105516002B (zh) 2019-07-02

Family

ID=55723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87903.0A Active CN105516002B (zh) 2015-12-07 2015-12-07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1600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3138A (zh) * 2016-12-30 2017-05-24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数据的跨域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6790197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数据的跨域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682260A (zh) * 2017-10-23 2018-02-09 深圳智多豚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径快速可靠网络通讯方法
CN109936603A (zh) * 2017-12-18 2019-06-25 厦门本能管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http非直联网络通信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0420A (zh) * 2014-12-26 2015-04-29 北京中交兴路车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跨idc的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4601340A (zh) * 2014-12-02 2015-05-0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跨idc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683488A (zh) * 2015-03-31 2015-06-0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流式计算系统及其调度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1340A (zh) * 2014-12-02 2015-05-0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跨idc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580420A (zh) * 2014-12-26 2015-04-29 北京中交兴路车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跨idc的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4683488A (zh) * 2015-03-31 2015-06-0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流式计算系统及其调度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3138A (zh) * 2016-12-30 2017-05-24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数据的跨域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6790197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数据的跨域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8121421A1 (zh) * 2016-12-30 2018-07-05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数据的跨域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682260A (zh) * 2017-10-23 2018-02-09 深圳智多豚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径快速可靠网络通讯方法
CN107682260B (zh) * 2017-10-23 2018-10-19 深圳智多豚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径快速可靠网络通讯方法
CN109936603A (zh) * 2017-12-18 2019-06-25 厦门本能管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http非直联网络通信方法
CN109936603B (zh) * 2017-12-18 2022-07-01 本无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http非直联网络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6002B (zh) 2019-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imbleton et al. Compute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pproaches, objectives, and performance considerations
CN113098773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516002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7872990B2 (en) Multi-level interconnection network
CN102510404B (zh) 数据中心的一种无损持续可扩展互联结构
CN104717081A (zh) 一种网关功能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1771604B (zh) 路由探测方法、系统以及中间路由装置
CN105721318A (zh) 一种软件定义网络sdn中发现网络拓扑的方法和装置
US11140127B2 (en) Optimising data transmission in a hypercube network
CN104243320A (zh) 一种优化网络访问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CN103036787A (zh) 一种网络路由收敛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1800501B (zh) 处理业务请求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05450529A (zh) 跨二层虚拟网络传输组播报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6572016A (zh) 路径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1383766A (zh)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和设备
Schneider et al. An Oblivious Routing Congestion Simulator
CN101969679A (zh) 一种路由发现的选择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7483628B (zh) 基于dpdk的单向代理方法及系统
CN108737455B (zh) 网络业务识别装置及方法
CN103701626B (zh) 带宽信息的获得方法以及获得带宽信息的设备
CN103731486A (zh) 一种集群系统中的数据转发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684955A (zh) 环网中发生故障时路径确定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1616061A (zh) 路径确定方法、路径确定装置及网络系统
CN110995609A (zh) 报文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1789930B (zh) 一种路由通告方法及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