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3843B - 一种操作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操作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13843B
CN105513843B CN201610009803.2A CN201610009803A CN105513843B CN 105513843 B CN105513843 B CN 105513843B CN 201610009803 A CN201610009803 A CN 201610009803A CN 105513843 B CN105513843 B CN 1055138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ave unit
elongated slot
driving part
driving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098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13843A (zh
Inventor
顾怡文
沈惠新
丁晓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Switch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Switch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Switch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Switch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0980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138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13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3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13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38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22Power arrangements internal to the switch for operat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
    • H01H3/26Power arrangements internal to the switch for operat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 using dynamo-electric mo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3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Landscapes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操作机构,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安装板、枢接在安装板上且由电机驱动旋转的驱动部件、以及通过回转轴枢接在安装板上并位于驱动部件一侧的从动部件,所述的从动部件的一端与驱动部件相配合,另一端与开关本体上的操作手柄相配合,并驱动所述的操作手柄在合闸、再扣位置间移动,实现开关本体的合闸、再扣;特点:所述的驱动部件与从动部件之间设置有用于在再扣动作起始时对从动部件和驱动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校准的再扣预置机构以及用于驱动从动部件完成再扣动作的再扣工作机构。其可使操作手柄实现正确的脱扣指示,同时能完成复位再扣操作,可靠性高,结构紧凑,操作力小。

Description

一种操作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操作机构,主要用于操作开关的合、分闸和再扣,当电路出现问题时通过手动或电动操作实现开关的分闸,当电路故障排除后通过手动或电动操作实现开关的再扣及合闸。目前,市场上的CB级的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541941Y所公开的一种“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的机械联锁传动装置”,其包括枢设在安装板上的驱动部件、同样枢设在安装板上且分设在驱动部件两侧的从动件,从动件的一端与驱动部件配合,另一端与开关的手柄相配合,电机带动驱动部件转动,驱动部件带动从动件动作,从动件推动开关手柄,实现开关的合、分闸操作。这种结构存在的不足在于:首先,由于操作手柄与从动件在配合时不存在间隙,当断路器在闭合状态下脱扣时,断路器上的操作手柄自动会由合闸位置向脱扣位置方向运动,这时从动件虽然在操作手柄的作用下绕回转轴逆时针转动,但由于驱动部件对从动件另一端的作用以及驱动部件本身下部还连接有电机输出轴,从而对从动件的逆时针转动产生了制约,阻碍了操作手柄向脱扣位置方向的移动,使得操作手柄无法进行正确的脱扣指示;其次,现有的操作机构也无法实现自动复位再扣操作,其只能通过手动操作实现,效率低,动作复杂,给自动转换开关的应用带来了不便。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的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之结构加以合理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操作机构,其可使操作手柄实现正确的脱扣指示,同时能完成复位再扣操作,可靠性高,结构紧凑,操作力小。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操作机构,包括:安装板、枢接在安装板上且由电机驱动旋转的驱动部件以及通过回转轴枢接在安装板上并位于驱动部件一侧的从动部件,所述的从动部件的一端与驱动部件相配合,另一端与开关本体上的操作手柄相配合,并驱动所述的操作手柄在合闸、再扣位置间移动,实现开关本体的合闸、再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部件与从动部件之间设置有用于在再扣动作起始时对从动部件和驱动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校准的再扣预置机构以及用于驱动从动部件完成再扣动作的再扣工作机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部件上设置有驱动头,驱动头与所述的从动部件相配合,所述的从动部件包括杠杆和设置在杠杆上并可沿着从动部件的回转轴的径向相对杠杆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推杆;所述的再扣预置机构包括:设置在驱动头上的再扣预置面和设置在杠杆一端的用于与驱动头相配合的推动轴一,在再扣动作起始时,再扣预置面作用于推动轴一上,使得从动部件产生转动以校准从动部件和驱动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完成再扣预置动作。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再扣工作机构包括:设置在驱动头上的再扣驱动面、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和设置在杠杆一端的用于与驱动头相配合的推动轴二以及推杆,所述的推杆位于推动轴一和推动轴二的中间;所述的再扣动作为:所述的第二驱动轴作用于推杆上,使得推杆相对杠杆向开关本体方向运动,再扣驱动面作用于推动轴二上,使得从动部件驱动操作手柄向再扣位置方向动作完成第一再扣动作,第一驱动轴作用于推杆,使得从动部件驱动操作手柄继续向再扣位置方向动作完成第二再扣动作。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杠杆包括上杠杆和下杠杆,所述的推杆、上杠杆和下杠杆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的上杠杆上开设有中间长槽、前长槽、后长槽,中间长槽与回转轴在同一直线上,前长槽、后长槽对称设置在中间长槽的两侧,中间轴销、前轴销、后轴销分别容配在中间长槽、前长槽、后长槽内,前复位弹簧、后复位弹簧的一端分别挂置在前轴销、后轴销上,前复位弹簧、后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分别挂置在上杠杆上,并且前复位弹簧、后复位弹簧在上杠杆上的挂置点分别位于前长槽、后长槽所在直线上,推杆与中间轴销、前轴销、后轴销的端部固定,使得推杆在上杠杆的上部并可沿着中间长槽、前长槽、后长槽相对于上杠杆平移,所述的下杠杆上且对应于前长槽、后长槽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前条孔、后条孔,所述的前条孔、后条孔分别用于容纳前复位弹簧、后复位弹簧,所述的推动轴一与推动轴二固定在下杠杆上。
本发明的操作机构,在驱动部件与从动部件之间设置有用于在再扣动作起始时对从动部件和驱动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校准的再扣预置机构以及用于驱动从动部件完成再扣动作的再扣工作机构。在如图所示的左侧开关本体合闸状态下,当电路发生故障时,左侧开关本体可自由脱扣,其操作手柄可带动左侧的从动件而不受驱动部件的限制,其操作手柄可正确指示在脱扣位置;通过再扣预置机构,对整个再扣过程中,再扣动作起始时,即有效再扣行程起始时,对从动部件和驱动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校准,即对从动件的初始位置进行定位,防止在有效再扣行程起始时,从动件位置不正确而导致第二驱动轴与推杆上的分闸驱动面接触的误动作,从而保证了通过电机带动驱动部件的转动实现自动再扣操作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操作机构,在整个再扣过程中,通过再扣预置动作对从动件的初始位置进行定位后,驱动操作手柄动作的有效再扣行程包括第一再扣动作和第二再扣动作,上述两个再扣动作由驱动头和从动部件之间的两个配合传动结构依次完成,在一个运动过程中实现了二级驱动,使得操作机构的尺寸即使小也能得到大的行程和大的驱动力。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操作机构中,从动部件的推杆、上杠杆、下杠杆依次层叠设置,驱动头上的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与从动部件的推杆构成的配合作用的位置在开关操作机构的最上层,驱动头上的再扣预置面、再扣驱动面以及前者两个面之间的过渡面与从动部件上的推动轴一、推动轴二构成的配合作用的位置在开关操作机构的第二层,两从动部件的圆弧缺口与驱动部件的前边缘构成的双电源联锁配合在开关操作机构的最下层,如图所示,三层配合依次设置在高度方向上,同时在水平方向上呈交错布置,第二层的配合与第一层的配合在运动过程的时序上紧密衔接,使得带开关操作机构的整个开关装置结构紧凑,体积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操作机构与开关本体相配合构成自动转换开关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操作机构与开关本体相配合构成自动转换开关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操作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从动部件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从动部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从动部件中推杆与上杠杆配合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从动部件中推杆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驱动部件中驱动盘的平面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驱动部件中驱动盘的立体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所述的驱动部件中限位盘的正视图。
图11为本发明所述的驱动部件中齿轮的立体图。
图12a为本发明所述的手动操作轴的正面立体图。
图12b为本发明所述的手动操作轴的底面立体图。
图13为本发明操作机构与开关本体相配合构成自动转换开关时常用合闸备用分闸状态图。
图14为本发明操作机构与开关本体相配合构成自动转换开关时常用第一分闸运动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操作机构与开关本体相配合构成自动转换开关时常用第二分闸运动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操作机构与开关本体相配合构成自动转换开关时常用分闸、备用对应第一驱动轴推动右侧从动部件的推杆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操作机构与开关本体相配合构成自动转换开关时备用第一合闸运动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操作机构与开关本体相配合构成自动转换开关时备用第一合闸运动向备用第二合闸运动过渡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操作机构与开关本体相配合构成自动转换开关时备用第二合闸运动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操作机构与开关本体相配合构成自动转换开关时备用合闸最终位置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操作机构与开关本体相配合构成自动转换开关时常用脱扣备用分闸状态图。
图22为本发明操作机构与开关本体相配合构成自动转换开关时常用再扣过程一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操作机构与开关本体相配合构成自动转换开关时常用再扣过程二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操作机构与开关本体相配合构成自动转换开关时常用再扣过程三示意图。
图中: 1.上安装板、11.上回转轴孔一、12.上回转轴孔二、13.上回转轴孔三、14.上回转轴孔四;2.下安装板、21.下回转轴孔一、22.下回转轴孔二、23.下回转轴孔三、24.下回转轴孔四;3.电机、31.电机输出轴、32.通孔;4.齿轮轴、41.限位轴端、42.开口轴端;5.手动操作轴、501.操作孔、502.凹槽、504a.第一孔腔、504b.第二孔腔、506.螺钉孔、507. 驱动凸轮;20.从动部件、201a.第一手柄驱动滚轮、201b.第二手柄驱动滚轮、202.回转轴、203.推杆、2031.合闸驱动面、2032. 分闸驱动面、2033.前滑入面、2034.后滑入面、204a.推动轴二、204b.推动轴一、205.下杠杆、2051.圆弧缺口、206.上杠杆、2061a.前长槽、2061b.后长槽、2062.中间长槽、208a.前轴销、208b.后轴销、2081.中间凸台、2082.下凸台、209.中间轴销、210.驱动槽、211a.前复位弹簧、211b.后复位弹簧、212.轴、213a. 前轴、213b.后轴、214a.前条孔、214b.后条孔、215a.上孔、215b.下孔; 40.驱动部件、401.驱动盘、402.齿轮、4021.轴孔、4022.上部轴头、4023.驱动凸台面、4024.安装凸台面、4025.安装面、4026.齿体、4027.孔、403.限位盘、4031. 前边缘、4032.腰形限位槽、4033.后边缘、4034.限位盘孔、4035.螺钉通孔、405a.第一驱动轴、405b.第二驱动轴、4061.腰形槽、4062. 驱动盘孔、4063.驱动头、4064.再扣预置面、4065a.第一过渡面、4065b.第二过渡面、4066a. 再扣驱动面、4066b.槽面、4067.圆弧面;100.操作装置、101.第二断路器、1011. 第二操作手柄、102.第一断路器、1021.第一操作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申请人将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申请人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涉及一种操作机构,包括:安装板、枢接在安装板上且由电机3驱动旋转的驱动部件40以及通过回转轴202枢接在安装板上并位于驱动部件40一侧的从动部件20,所述的从动部件20的一端与驱动部件40相配合,另一端与开关本体上的操作手柄相配合,并驱动所述的操作手柄在合闸、再扣位置间移动,实现开关本体的合闸、再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部件40与从动部件20之间设置有用于在再扣动作起始时对从动部件20和驱动部件40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校准的再扣预置机构以及用于驱动从动部件20完成再扣动作的再扣工作机构。请参阅图1至图12,本发明的操作机构应用于采用塑壳断路器作为开关本体构成自动转换开关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包括上安装板1和下安装板2,在上安装板1、下安装板2之间安装有驱动部件40、位于驱动部件40左右两侧的一对从动部件20、齿轮轴4,在下安装板2下方安装有电机3,在上安装板1上方安装有手动操作轴5。所述的上安装板1上开设有上回转轴孔一11、上回转轴孔二12、上回转轴孔三13和上回转轴孔四14,对应地,所述的下安装板2上开设有下回转轴孔一21、下回转轴孔二22、下回转轴孔三23和下回转轴孔四24,其中一对从动部件20中左侧的从动部件通过回转轴202安装在上回转轴孔二12和下回转轴孔二22之间、右侧的从动部件通过回转轴202安装在上回转轴孔一11和下回转轴孔一21之间。所述的电机3固定在下安装板2的下方,并使电机3上的电机输出轴31在向上穿过下安装板2上的下回转轴孔三23,所述的电机输出轴31设计成扁圆形,并在径向上开设一通孔32。所述的驱动部件40通过齿轮402轴向中间的扁圆形的轴孔4021套装在所述的电机输出轴31上,并通过弹簧销横穿电机输出轴31上的通孔32和齿轮402上的孔4027,如图11。齿轮402的上部轴头4022安装在上回转轴孔三13内。所述的齿轮轴4穿过驱动部件40上的腰形槽4061(如图9)后,安装在上回转轴孔四14和下回转轴孔四24之间。齿轮轴4的上端部设置有开口轴端42,齿轮轴4的下端设置有限位轴端41,所述的限位轴端41容配在所述的腰形槽4061中,所述的开口轴端42向上伸出上安装板1,所述的手动操作轴5设置有与齿轮轴4的开口轴端42相配的第一孔腔504a、第二孔腔504b,所述的手动操作轴5通过第一孔腔504a、第二孔腔504b套装在齿轮轴4的开口轴端42上,并通过螺钉与螺钉孔506实现固定,手动操作轴5的端部形成一个方形的操作孔501,用于手动操作杆(图中未示出公知技术)插入并驱动。手动操作轴5的外圆周面上突设有驱动凸轮507,用于与固定在上安装板1上的信号输出装置(图中未示出,公知技术)相配合,通过驱动凸轮507驱动信号输出装置以判断双电源开关是否处于双分位置,或结合开关内部的辅助信号来判断开关是否处于触头粘连故障。手动操作轴5的轴体上设置有凹槽502,用于与隔离锁定装置(图中未示出,公知技术)相配合,实现在双电源开关的双分位置隔离锁定。
所述的驱动部件40包括有驱动盘401、上面所述的齿轮402和限位盘403,如图3、图10、图11所示,所述的齿轮402还具有齿体4026、安装面4025、安装凸台面4024和驱动凸台面4023,所述的齿体4026用于与齿轮轴4上的齿体相啮合,实现与手动操作轴5的联动,所述的安装凸台面4024与限位盘403上的限位盘孔4034相容配,所述的安装面4025抵靠在限位盘403上。将驱动盘401通过中间的驱动盘孔4062套装在齿轮402的安装凸台面4024上,并使驱动凸台面4023与驱动盘孔4062相配,同时使驱动盘401上的腰形槽4061与限位盘403上的腰形限位槽4032对准,最后由螺钉穿过驱动盘401上的螺钉孔和限位盘403上的螺钉通孔4035,将驱动盘401和限位盘403相固定,并将齿轮402定位在驱动盘401和限位盘403之间。所述的限位盘403上具有前边缘4031、后边缘4033,其相邻处构成台阶,前边缘4031为限位面,用于与从动部件20上的圆弧缺口2051配合,实现联锁功能,后边缘4033为工作缺口,用于在图18、图20等位置时防止驱动部件40与从动部件20之间发生干涉。
所述的驱动盘40上设置有一对驱动头4063,一对驱动头4063之间相隔一定角度,该角度要求左侧的驱动头4063带动左侧的从动部件20合闸到位后,右侧的驱动头4063应不影响左侧的从动部件20脱扣指示。所述的两驱动头4063主要由再扣驱动面4066a、槽面4066b和再扣预置面4064组成,再扣驱动面4066a、槽面4066b与再扣预置面4064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过渡面4065a、第二过渡面4065b平滑过渡。驱动头4063的最外侧距离H必须小于从动部件20的推动轴一204b、推动轴二204a内侧最小距离L(H<L),在一对驱动头406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轴405a和第二驱动轴405b,所述的第一驱动轴405a、第二驱动轴405b设计成滚柱形式,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带有滚动轴承的立柱,所述的第一驱动轴405a、第二驱动轴405b的外侧距离应小于驱动头4063的最外侧距离H,第一驱动轴405a、第二驱动轴405b的内侧距离应大于推杆203外侧距离,防止机构出现干涉。
所述的从动部件20包括有回转轴202、推杆203、上杠杆206、下杠杆205、前轴销208a、后轴销208b、中间轴销209、前轴213a、后轴213b、前复位弹簧211a、后复位弹簧211b、推动轴一204b、推动轴二204a、第一手柄驱动滚轮201a和第二手柄驱动滚轮201b。从动部件20通过回转轴202枢接在上安装板1、下安装板2之间,上杠杆206上开设有中间长槽2062、前长槽2061a、后长槽2061b,中间长槽2062与回转轴202在同一直线上,前长槽2061a、后长槽2061b对称设置在中间长槽2062的两侧,推杆203与中间轴销209、前轴销208a、后轴销208b的端部固定,三个轴销的中间凸台2081分别容配在中间长槽2062、前长槽2061a、后长槽2061b内,并能沿着滑槽方向自由滑动,三个轴销的下凸台2082与中间凸台2081构成台阶,下凸台2082位于上杠杆206的底部,所述的前轴销208a、后轴销208b及中间轴销209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者之间距离应尽量长,通过三个轴销的端部与推杆203固定、三个轴销的下凸台2082与上杠杆206的底面相配合,对推杆203在开关操作机构的高度方向(即轴销的轴向)上进行限位。前轴213a、后轴213b铆装在上杠杆206上,前复位弹簧211a、后复位弹簧211b的一端固定在前轴213a、后轴213b上,前复位弹簧211a、后复位弹簧211b的另一端固定在前轴销208a、后轴销208b上,使得推杆203能在推开后在前复位弹簧211a、后复位弹簧211b的弹力作用下能恢复到原位。推动轴一204b、推动轴二204a固定在下杠杆205的一端上,下杠杆205和上杠杆206的另一端中间构成有用于与开关本体手柄相配合的驱动槽210,所述的推动轴二204a、推动轴一204b采用滚柱设计,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带有滚动轴承的立柱。所述的推杆203头部处于推动轴二204a、推动轴一204b中间。所述的第一手柄驱动滚轮201a、第二手柄驱动滚轮201b分别套装在轴212上,滚轮材料可以是塑料、也可以是金属,上杠杆206、下杠杆205通过轴212固定在一起。回转轴202穿过上杠杆206、下杠杆205上的上孔215a、下孔215b后设置在上杠杆206、下杠杆205中间。推动轴二204a、推动轴一204b和第一手柄驱动滚轮201a、第二手柄驱动滚轮201b分别处于回转轴202的两侧。所述从动部件20的下杠杆205在靠近驱动部件40的端部上设有与驱动部件40的前边缘4031相配合的圆弧缺口2051。所述的下杠杆205上且对应于前长槽2061a、后长槽2061b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前条孔214a、后条孔214b,所述的前条孔214a、后条孔214b分别用于容纳前复位弹簧211a、后复位弹簧211b。
所述的推动轴二204a、推动轴一204b之间的距离与两驱动头4063之间的距离相关,如图13,当常用断路器处于合闸、备用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时,若人为拨动常用断路器手柄向分闸位置方向移动,常用断路器手柄推动第二手柄驱动滚轮201b,使得左侧的从动部件20绕回转轴202逆时针转动,推动轴二204a推动右侧的驱动头4063,使得驱动部件40顺时针转动,如图21所示,两推动轴一204b之间的距离与两驱动头4063之间的距离关系的设置应满足:在图21位置,若人为驱动常用断路器手柄继续向分闸位置方向移动时,推动轴二204a推动右侧的驱动头4063,驱动部件40的顺时针转动,使得推动轴一204b会与右侧的驱动头4063啮合,构成卡止,阻碍了左侧的从动部件20的继续转动,从而对人为拨动手柄向分闸位置方向移动构成阻碍,同时,防止开关出现“合闸失效”后,造成机构失效。
所述的推杆203头部由多个斜面组成,分别为合闸驱动面2031、分闸驱动面2032,前滑入面2033、后滑入面2034,多个斜面通过圆弧面实现过渡。其中,所述的前滑入面2033、合闸驱动面2031与所述的后滑入面2034、分闸驱动面2032分别设置在中间长槽2062的两侧。
本发明的操作装置100安装在作为开关本体的第一断路器102(常用断路器)、第二断路器101(备用断路器)之间,使得第二断路器101的第二操作手柄1011位于开关操作机构右侧的从动部件20的第一手柄驱动滚轮201a、第二手柄驱动滚轮201b之间,第一断路器102的第一操作手柄1021位于开关操作机构左侧的从动部件20的第一手柄驱动滚轮201a、第二手柄驱动滚轮201b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断路器102、第二断路器101均为三极开关,因此,左、右从动件20为相同结构的两个零件,若第一断路器102、第二断路器101为四极开关,则左从动件应相对右从动件作加长设计。
整个开关装置的操作过程如图13至图20:当常用开关合闸备用开关分闸时,驱动部件40的腰形槽4061抵靠在齿轮轴4下端的限位轴端41上,左侧的从动部件20与驱动部件40脱离,右侧的从动部件20上的圆弧缺口2051与驱动部件40的前边缘4031相接近,阻挡右侧的从动部件20带动第二断路器101进行合闸,实现机械联锁,使得第二断路器101、第一断路器102只有一个开关处于合闸状态。
当常用电源出现故障时,电机3带动齿轮402顺时针转动,齿轮402通过驱动凸台面4023带动驱动盘401一起转动,从而使驱动盘401上的第二驱动轴405b顺着推杆203上的后滑入面2034推开推杆203,由于第二驱动轴405b在后滑入面2034上产生一个沿着杠杆上滑槽方向上的分力,使得推杆203上的前轴销208a、后轴销208b、中间轴销209顺着上杠杆206上的滑槽方向向远离驱动盘401的方向滑动,当第二驱动轴405b与推杆203脱离后,推杆203在前复位弹簧211a、后复位弹簧211b的弹簧力作用下恢复到原位。左侧的驱动头4063上的再扣驱动面4066a与左侧的从动部件20上的推动轴二204a进行啮合,从而推动左侧的从动部件20逆时针转动,所述左侧的从动部件20的驱动槽210上的第一手柄驱动滚轮201a、第二手柄驱动滚轮201b驱动第一操作手柄1021向分闸位置运动。
驱动部件40继续带动左侧的从动部件20绕着回转轴202顺时针转动,直至左侧的驱动头4063上的再扣驱动面4066a与推动轴二204a脱离啮合,左侧的驱动头4063上的驱动面从再扣驱动面4066a过渡到第一过渡面4065a上,此时,完成开关本体的第一分闸运动,左侧的驱动头4063上的第一驱动轴405a与推杆203上的分闸驱动面2032接触,进入啮合状态。由于第一驱动轴405a在分闸驱动面2032产生的分力是与推杆203运动方向相反的,推杆203相对杠杆保持不动,而与推杆203运动方向垂直的分力可以可靠地带动左侧的从动部件20继续转动,直至第一驱动轴405a与推杆203脱离啮合时,完成开关本体的第二分闸运动,此时,第一断路器102完成分闸运动的整个动作。第一驱动轴405a越过分闸驱动面2032后与左侧的从动部件20脱离。
此时,右侧的驱动头4063上的第一驱动轴405a沿着前滑入面2033推开右侧从动部件20上的推杆203,由于第一驱动轴405a在前滑入面2033上产生一个沿着上杠杆206上滑槽方向上的分力,使得推杆203上的中间轴销209、前轴销208a、后轴销208b顺着上杠杆206上的滑槽方向向远离驱动盘40的方向滑动,使得右侧的驱动头4063上的槽面4066b与右侧的从动部件20上的推动轴一204b进入啮合状态。对于左侧的第一断路器102而言,当第二驱动轴405b与推杆203脱离后,推杆203在前复位弹簧211a、后复位弹簧211b的弹簧力作用下恢复到原位。此时,由于驱动部件40与左侧的从动部件20相脱离,因而左侧的从动部件20保持原状不动,第一断路器102处于分闸状态。
右侧的驱动头4063上的槽面4066b作用于右侧的从动部件20上的推动轴一204b,使得右侧的从动部件20逆时针转动,驱动第二操作手柄1011向合闸位置运动,直至槽面4066b与推动轴一204b脱离啮合,右侧的驱动头4063上的驱动面从槽面4066b过渡到第二过渡面4065b上,此时,完成开关本体的第一合闸运动,第二驱动轴405b与推杆203上的合闸驱动面2031接触,进入啮合状态。第二驱动轴405b作用于右侧的从动部件20上的推杆203的合闸驱动面2031,由于第二驱动轴405b在合闸驱动面2031产生的分力是与推杆203运动方向相反的,推杆203相对杠杆保持静止,而与推杆203运动方向垂直的分力可以可靠地带动右侧的从动部件20继续转动,驱动开关本体手柄继续向合闸位置运动,直至第二驱动轴405b与右侧的从动部件20上的推杆203脱离啮合时,完成开关本体的第二合闸运动。此时,第二断路器101完成合闸运动的整个过程。当第二驱动轴405b越过合闸驱动面2031后,与右侧的从动部件20脱离,并使驱动部件40上的腰形槽4061抵靠在齿轮轴4的限位轴端41上。左侧的从动部件20上的圆弧缺口2051与驱动部件40的前边缘4031相接近,阻挡左侧的从动部件20带动第一断路器102进行合闸,实现机械联锁。
如图13所示,当开关在合闸状态下脱扣时,第一断路器102的第一操作手柄1021向下运动,带动左侧的从动部件20绕着回转轴202迅速转动,如图21至图24,第一操作手柄1021在脱扣位置上停止,而左侧的从动部件20上的推动轴二204a由于驱动盘401的右侧的驱动头4063的限位,抵靠在右侧的驱动头4063上的再扣驱动面4066a上,从而限制了左侧的从动部件20的转动。
当再扣时,驱动部件40顺时针转动,使得右侧的驱动头4063与推动轴二204a逐渐脱离,左侧的从动部件20由于手柄驱动槽210与第一操作手柄1021存在空隙,因而可自由活动。为使第一操作手柄1021顺利再扣,如图22,在再扣动作起始时,左侧的驱动头4063上的再扣预置面4064先与推动轴一204b接触,这时推动轴一204b沿着再扣预置面4064带动左侧的从动部件20顺时针转动,以校准从动部件20和驱动部件40之间的相对位置,即对从动件20在再扣有效行程中的初始位置进行定位,从而使推杆203上的后滑入面2034与第二驱动轴405b相互接近,完成再扣预置动作,如图23所示,第二驱动轴405b顺着后滑入面2034推开推杆203,使再扣驱动面4066a与推动轴二204a相接触,进入再扣动作阶段。电机3的转动,使得左侧驱动头上的再扣驱动面4066a驱动推动轴二204a,带动左侧的从动部件20逆时针转动,左侧的从动部件20驱动第一操作手柄1021向再扣位置方向动作而完成第一再扣动作,左侧的从动部件20继续逆时针转动,第一驱动轴405a作用于左侧的推杆203的分闸驱动面2032,使得左侧的从动部件20驱动第一操作手柄1021继续向再扣位置方向动作而完成第二再扣动作,从而完成第一断路器102的整个再扣动作。
本发明的开关操作机构再扣装置,在驱动部件40与从动部件20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从动部件20完成再扣预置动作的再扣预置机构以及用于驱动从动部件20完成再扣动作的再扣工作机构。在如图13所示的左侧开关本体合闸状态下,当电路发生故障时,左侧第一断路器102可自由脱扣,其第一操作手柄1021可带动左侧的从动件而不受驱动部件的限制,其第一操作手柄1021可正确指示在脱扣位置;通过再扣预置动作,对整个再扣过程,有效再扣行程起始时,从动件的初始位置进行定位,防止在再扣起始位置时,从动件20由于位置不正确而导致第二驱动轴405b与推杆203上的分闸驱动面2032接触的误动作,从而保证了通过电机带动驱动部件的转动实现自动再扣操作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操作机构再扣装置,在整个再扣过程中,通过再扣预置动作对从动件的初始位置进行定位后,驱动操作手柄动作的有效再扣行程包括第一再扣动作和第二再扣动作,上述两个再扣动作由驱动头和从动部件之间的两个配合传动结构依次完成,在一个运动过程中实现了二级驱动,使得操作机构的尺寸即使小也能得到大的行程和大的驱动力。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操作机构再扣装置中,从动部件的推杆、上杠杆、下杠杆依次层叠设置,驱动头上的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与从动部件的推杆构成的配合作用的位置在开关操作机构的最上层,驱动头上的再扣预置面、再扣驱动面以及前者两个面之间的过渡面与从动部件上的推动轴一、推动轴二构成的配合作用的位置在开关操作机构的第二层,两从动部件的圆弧缺口与驱动部件的前边缘构成的双电源联锁配合在开关操作机构的最下层,如图2所示,三层配合依次设置在高度方向上,同时在水平方向上呈交错布置,第二层的配合与第一层的配合在运动过程的时序上紧密衔接,使得带开关操作机构的整个开关装置结构紧凑,体积更小。
上述实施例是将本发明的操作装置100应用在如图1所示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上,即操作装置100的驱动部件40包括一对驱动头4063,分设在驱动部件40左右两侧的从动部件20,分别与一对从动部件20配合驱动的第一断路器102、第二断路器101。本发明的操作装置100不限于上述应用方式,也可用于构成驱动单个开关,如塑壳断路器等的操作机构,在驱动单个开关的应用场合,本操作装置100的驱动部件40上只需设置一个驱动头4063,对应设置一个从动部件20,该从动部件20的一侧与驱动头4063配合、另一侧与开关手柄配合。
驱动部件40也可只包括驱动盘401,将限位盘403与驱动盘401一体设置,前边缘4031由驱动部件40的圆弧面4067直接构成,但必须保证圆弧面4067与圆弧缺口2051在同一轴向高度,不设置齿轮402、齿轮轴4、手动操作轴5、上安装板1,安装板只有一个,即下安装板2,电机3的电机输出轴穿过安装板2后直接插入驱动盘401上设置的与电机输出轴相配的轴孔中。

Claims (4)

1.一种操作机构,包括:安装板、枢接在安装板上且由电机(3)驱动旋转的驱动部件(40)以及通过回转轴(202)枢接在安装板上并位于驱动部件(40)一侧的从动部件(20),所述的从动部件(20)的一端与驱动部件(40)相配合,另一端与开关本体上的操作手柄相配合,并驱动所述的操作手柄在合闸、再扣位置间移动,实现开关本体的合闸、再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部件(40)与从动部件(20)之间设置有用于在再扣动作起始时对从动部件(20)和驱动部件(40)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校准的再扣预置机构以及用于驱动从动部件(20)完成再扣动作的再扣工作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部件(40)上设置有驱动头(4063),驱动头(4063)与所述的从动部件(20)相配合,所述的从动部件(20)包括杠杆和设置在杠杆上并可沿着从动部件(20)的回转轴(202)的径向相对杠杆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推杆(203);所述的再扣预置机构包括:设置在驱动头(4063)上的再扣预置面(4064)和设置在杠杆一端的用于与驱动头(4063)相配合的推动轴一(204b),在再扣动作起始时,再扣预置面(4064)作用于推动轴一(204b)上,使得从动部件(20)产生转动以校准从动部件(20)和驱动部件(40)之间的相对位置,完成再扣预置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再扣工作机构包括:设置在驱动头(4063)上的再扣驱动面(4066a)、第一驱动轴(405a)、第二驱动轴(405b)和设置在杠杆一端的用于与驱动头(4063)相配合的推动轴二(204a)以及推杆(203),所述的推杆(203)位于推动轴一(204b)和推动轴二(204a)的中间;所述的再扣动作为:所述的第二驱动轴(405b)作用于推杆(203)上,使得推杆(203)相对杠杆向开关本体方向运动,再扣驱动面(4066a)作用于推动轴二(204a)上,使得从动部件(20)驱动操作手柄向再扣位置方向动作完成第一再扣动作,第一驱动轴(405a)作用于推杆(203),使得从动部件(20)驱动操作手柄继续向再扣位置方向动作完成第二再扣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杠杆包括上杠杆(206)和下杠杆(205),所述的推杆(203)、上杠杆(206)和下杠杆(205)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的上杠杆(206)上开设有中间长槽(2062)、前长槽(2061a)、后长槽(2061b),中间长槽(2062)与回转轴(202)在同一直线上,前长槽(2061a)、后长槽(2061b)对称设置在中间长槽(2062)的两侧,中间轴销(209)、前轴销(208a)、后轴销(208b)分别容配在中间长槽(2062)、前长槽(2061a)、后长槽(2061b)内,前复位弹簧(211a)、后复位弹簧(211b)的一端分别挂置在前轴销(208a)、后轴销(208b)上,前复位弹簧(211a)、后复位弹簧(211b)的另一端分别挂置在上杠杆(206)上,并且前复位弹簧(211a)、后复位弹簧(211b)在上杠杆(206)上的挂置点分别位于前长槽(2061a)、后长槽(2061b)所在直线上,推杆(203)与中间轴销(209)、前轴销(208a)、后轴销(208b)的端部固定,使得推杆(203)在上杠杆(206)的上部并可沿着中间长槽(2062)、前长槽(2061a)、后长槽(2061b)相对于上杠杆(206)平移,所述的下杠杆(205)上且对应于前长槽(2061a)、后长槽(2061b)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前条孔(214a)、后条孔(214b),所述的前条孔(214a)、后条孔(214b)分别用于容纳前复位弹簧(211a)、后复位弹簧(211b),所述的推动轴一(204b)与推动轴二(204a)固定在下杠杆(205)上。
CN201610009803.2A 2016-01-08 2016-01-08 一种操作机构 Active CN1055138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9803.2A CN105513843B (zh) 2016-01-08 2016-01-08 一种操作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9803.2A CN105513843B (zh) 2016-01-08 2016-01-08 一种操作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3843A CN105513843A (zh) 2016-04-20
CN105513843B true CN105513843B (zh) 2018-01-05

Family

ID=55721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09803.2A Active CN105513843B (zh) 2016-01-08 2016-01-08 一种操作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138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9365B (zh) * 2016-09-07 2018-04-27 上海电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抽屉座的联锁装置
CN109755055B (zh) * 2019-02-28 2019-12-10 罗格朗低压电器(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再扣功能的自动转换开关用操作机构
CN109786147B (zh) * 2019-02-28 2020-03-31 罗格朗低压电器(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再扣功能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60109B1 (fr) * 1990-03-23 1992-06-05 Merlin Gerin Mecanisme de commande d'un interrupteur a trois positions.
DE4034126C1 (zh) * 1990-10-26 1992-03-05 Maschinenfabrik Reinhausen Gmbh, 8400 Regensburg, De
CN202373471U (zh) * 2011-12-15 2012-08-08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CN103077837A (zh) * 2013-01-08 2013-05-01 北京电研华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转换开关和自动转换电源的方法
CN205282302U (zh) * 2016-01-08 2016-06-01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一种操作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3843A (zh) 2016-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13843B (zh) 一种操作机构
CN201584350U (zh) 弹簧操动机构合闸连锁装置
CN104201072B (zh) 一种断路器的重合闸装置
CN106710950A (zh) 一种联锁操作机构及具有其的高压开关设备
CN105513847B (zh)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
CN201167040Y (zh) 自动转换开关设备及其机械联锁传动装置
CN105513842B (zh) 一种开关操作机构
CN200965844Y (zh) 高压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
CN107068452A (zh) 微型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CN103515161A (zh) 一种弹簧操动机构
CN201886919U (zh) 高压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
CN205282309U (zh) 一种具有推杆的操作机构
CN205282302U (zh) 一种操作机构
CN201886918U (zh) 高压断路器纵向布置用弹簧操动机构
CN204558387U (zh) 一种断路器用操动机构
CN206059218U (zh) 机械联锁装置以及双电源转换开关
CN104766768A (zh) 一种断路器用操动机构
CN206864415U (zh) 模块式断路器弹簧操作机构
CN105513914B (zh) 一种开关的操作机构
CN205282308U (zh)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
CN214378106U (zh) 一种环网柜的隔断联锁结构
CN205354897U (zh) 一种开关操作机构
CN103730283B (zh) 一种三工位开关用操动机构
CN108470657A (zh) 一种组合电器三工位机构
CN205282418U (zh) 一种开关的操作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