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1604A - 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11604A
CN105511604A CN201510831277.3A CN201510831277A CN105511604A CN 105511604 A CN105511604 A CN 105511604A CN 201510831277 A CN201510831277 A CN 201510831277A CN 105511604 A CN105511604 A CN 1055116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arm clock
sleep state
state information
user
not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312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毕宏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3127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11604A/zh
Publication of CN105511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16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5Input arrangements based on nervous system activity detection, e.g. brain waves [EEG] detection, electromyograms [EMG] detection, electrodermal response det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1
    • G06F2203/011Emotion or mood input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sensed human body parameters such as pulse, heart rate or beat, temperature of skin, facial expressions, iris, voice pitch, brain activity patter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eur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及装置,该闹钟控制方法包括:关闭终端的闹钟之后,向智能穿戴设备发送闹钟关闭通知;接收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所述睡眠状态信息由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根据所述闹钟关闭通知检测得到;根据所述睡眠状态信息控制所述闹钟进行提醒操作。上述闹钟控制方法能多次提醒用户,避免用户关闭闹钟后容易导致睡过头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家的睡眠时间越来越少,为了早上能够按时起床,人们通常会采用闹钟并设定起床时间来提醒自己。随着通信技术和各种电子设备智能化的发展,更多的用户选择使用智能手机来实现闹钟的功能。
譬如,用户可以在手机上设定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选用振动功能作为闹铃,当闹铃响时,只有当用户手动进行操作才能将闹钟关闭,以提醒用户起床。但是,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存在这样一种情况:闹铃响时,用户虽然下意识的关闭了闹钟,却并未立即起床,而是会习惯性的睡个回笼觉,这时由于闹钟已经关闭了,而且在睡意正浓的情况下用户根本懒得另定一个闹钟,所以往往很容易导致用户睡过头,而使上班、约会迟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及装置,以解决在闹铃响时,容易因为用户下意识关闭闹钟而导致睡过头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其包括:
关闭终端的闹钟之后,向智能穿戴设备发送闹钟关闭通知;
接收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所述睡眠状态信息由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根据所述闹钟关闭通知检测得到;
根据所述睡眠状态信息控制所述闹钟进行提醒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睡眠状态信息控制所述闹钟进行提醒操作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睡眠状态信息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
若是,控制所述闹钟进行提醒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所述闹钟进行提醒操作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用户是否处于预设睡眠状态;
若是,控制所述闹钟开启第一提醒模式;
若否,控制所述闹钟开启第二提醒模式。
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其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闹钟关闭通知;
根据所述闹钟关闭通知检测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
将所述睡眠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以使得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睡眠状态信息控制闹钟进行提醒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闹钟关闭通知检测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闹钟关闭通知开启计时功能;
当达到预设时长时,检测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闹钟控制装置,其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关闭终端的闹钟之后,向智能穿戴设备发送闹钟关闭通知;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所述睡眠状态信息由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根据所述闹钟关闭通知检测得到;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睡眠状态信息控制所述闹钟进行提醒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具体包括:
判断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睡眠状态信息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
控制子单元,用于若是,控制所述闹钟进行提醒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子单元具体用于:
判断用户是否处于预设睡眠状态;
若是,控制所述闹钟开启第一提醒模式;
若否,控制所述闹钟开启第二提醒模式。
一种闹钟控制装置,其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闹钟关闭通知;
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闹钟关闭通知检测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睡眠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以使得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睡眠状态信息控制闹钟进行提醒操作。
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闹钟关闭通知开启计时功能;
当达到预设时长时,检测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
本发明所述的闹钟控制方法及装置,通过在关闭终端的闹钟之后,向智能穿戴设备发送闹钟关闭通知,并接收该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之后根据该睡眠状态信息控制该闹钟进行提醒操作,能多次提醒用户,避免用户关闭闹钟后容易导致睡过头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闹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闹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闹钟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闹钟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及装置。以下将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将从闹钟控制装置的角度进行描述,该闹钟控制装置可以集成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中。
请参阅图1,图1具体描述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闹钟控制方法,其可以包括:
S101、关闭终端的闹钟之后,向智能穿戴设备发送闹钟关闭通知。
本实施例中,当到达设定的起床时间后,闹钟会响起,此时,若用户关闭终端的闹钟,则终端会向智能穿戴设备发送闹钟关闭通知。
优选的,该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袜子或者头盔等,该智能穿戴设备与终端之间可以通过WiFi或者蓝牙进行通信连接。
S102、接收该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该睡眠状态信息由该智能穿戴设备根据该闹钟关闭通知检测得到。
本实施例中,当智能穿戴设备接收到该闹钟关闭通知后,其会检测用户此时的睡眠状态信息,并将该睡眠状态信息发送至终端。
优选的,该睡眠状态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的身体活动频率或者眼睛活动状态。比如,该身体活动频率可以为用户的脉搏或者肢体的运动频率(比如翻身频率)等,该眼睛活动状态可以为眼睑的开闭或者眼球的滚动等。
S103、根据该睡眠状态信息控制该闹钟进行提醒操作。
优选的,上述步骤S103具体可以包括:
根据该睡眠状态信息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
若是,控制该闹钟进行提醒操作。
本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获取用户入睡状态的睡眠状态信息,譬如脉搏、肢体运动频率、眼睑开闭情况等,并将其存储在终端的数据库中。比如,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脉率为75次/分左右,当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其眼睑闭合,脉搏会减慢,肢体运动频率也降低,甚至为0。
当终端接收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用户睡眠状态信息时,将该睡眠状态信息与储存的入睡状态的睡眠状态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可以判定用户处于睡眠状态。可以理解的是,该匹配并非精确匹配,其可以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范围。
进一步地,上述“控制该闹钟进行提醒操作”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
判断用户是否处于预设睡眠状态;
若是,控制该闹钟开启第一提醒模式;
若否,控制该闹钟开启第二提醒模式。
具体的,该睡眠状态可以包括浅睡状态和深度睡眠状态。当用户处于浅睡状态时,由于精神并未完全放松,其眼睑可能并未完全闭合,肢体也会存在小范围的摆动,稍微有点动静可能就会被惊醒。当用户处于深度睡眠时,由于精神完全放松,其眼睑会闭合,肢体一般不动,不容易被轻微响动惊醒。
优选的,该预设睡眠状态为浅睡状态。该第一提醒模式和第二提醒模式可以由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而设定,该第一提醒模式可以为振动或者低音量闹铃提醒。该第二提醒模式可以为高音量闹铃提醒。
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浅睡状态时,用户很容易被惊醒,故只需通过振动或者低音量闹铃进行提醒就行,避免动静过大反而惊吓到用户。同时由于深度睡眠状态时,用户不容易受外界干扰,故需要提高闹铃音量,保证用户能被闹醒。
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所述的闹钟控制方法,通过在关闭终端的闹钟之后,向智能穿戴设备发送闹钟关闭通知,并接收该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之后根据该睡眠状态信息控制该闹钟进行提醒操作,能多次提醒用户,避免用户关闭闹钟后容易导致睡过头的问题。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将从闹钟控制装置的角度进行描述,该闹钟控制装置可以集成在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头盔、袜子等智能穿戴设备中。
请参阅图2,图2具体描述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闹钟控制方法,其可以包括:
T101、接收终端发送的闹钟关闭通知。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WIFI、蓝牙等通信手段接收终端发送的闹钟关闭通知。该终端可以为手机、智能闹钟等设备。
T102、根据该闹钟关闭通知检测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
优选的,上述步骤T102具体可以包括:
根据该闹钟关闭通知开启计时功能;
当达到预设时长时,检测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
本实施例中,当接收到闹钟关闭通知后,周期性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该周期性时间段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也可以由系统默认。
优选的,该睡眠状态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的身体活动频率或者眼睛活动状态。比如,该身体活动频率可以为用户的脉搏或者肢体的运动频率(比如翻身频率)等,该眼睛活动状态可以为眼睑的开闭或者眼球的滚动等。
T103、将该睡眠状态信息发送给该终端,以使得该终端根据该睡眠状态信息控制闹钟进行提醒操作。
本实施例中,当获取了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时,可以将该睡眠状态信息通过WIFI、蓝牙等通信手段发送给终端。该终端可以根据该睡眠状态信息判断用户处于何种睡眠状态,从而进行相应的提醒操作。
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所述的闹钟控制方法,通过根据接收的闹钟关闭通知检测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并将该睡眠状态信息发送给终端,以使得该终端根据该睡眠状态信息控制闹钟进行提醒操作,能多次提醒用户,避免用户关闭闹钟后容易导致睡过头的问题。
第三实施例
在实施例一所述方法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将从闹钟控制装置的角度进一步进行描述,请参阅图3,图3具体描述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闹钟控制装置,其可以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10,用于关闭终端的闹钟之后,向智能穿戴设备发送闹钟关闭通知。
本实施例中,当到达设定的起床时间后,闹钟会响起,此时,若用户关闭终端的闹钟,则第一发送单元10会向智能穿戴设备发送闹钟关闭通知。
优选的,该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袜子或者头盔等,该智能穿戴设备与终端之间可以通过WiFi或者蓝牙进行通信连接。
第一接收单元20,用于接收该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该睡眠状态信息由该智能穿戴设备根据该闹钟关闭通知检测得到。
本实施例中,当智能穿戴设备接收到该闹钟关闭通知后,其会检测用户此时的睡眠状态信息,并将该睡眠状态信息发送至第一接收单元20。
优选的,该睡眠状态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的身体活动频率或者眼睛活动状态。比如,该身体活动频率可以为用户的脉搏或者肢体的运动频率(比如翻身频率)等,该眼睛活动状态可以为眼睑的开闭或者眼球的滚动等。
控制单元30,用于根据该睡眠状态信息控制该闹钟进行提醒操作。
优选的,该控制单元30具体可以包括:
判断子单元31,用于根据所述睡眠状态信息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
控制子单元32,用于若是,控制所述闹钟进行提醒操作。
具体的,该睡眠状态可以包括浅睡状态和深度睡眠状态。当用户处于浅睡状态时,由于精神并未完全放松,其眼睑可能并未完全闭合,肢体也会存在小范围的摆动,稍微有点动静可能就会被惊醒。当用户处于深度睡眠时,由于精神完全放松,其眼睑会闭合,肢体一般不动,不容易被轻微响动惊醒。
本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获取用户入睡状态的睡眠状态信息,譬如脉搏、肢体运动频率、眼睑开闭情况等,并将其存储在终端的数据库中。比如,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脉率为75次/分左右,当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其眼睑闭合,脉搏会减慢,肢体运动频率也降低,甚至为0。
当终端接收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用户睡眠状态信息时,判断子单元31会将该睡眠状态信息与储存的入睡状态的睡眠状态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可以判定用户处于睡眠状态。可以理解的是,该匹配并非精确匹配,其可以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范围。
优选的,该控制子单元32具体可以用于:
判断用户是否处于预设睡眠状态;
若是,控制所述闹钟开启第一提醒模式;
若否,控制所述闹钟开启第二提醒模式。
优选的,该预设睡眠状态为浅睡状态。该第一提醒模式和第二提醒模式可以由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而设定,该第一提醒模式可以为振动或者低音量闹铃提醒。该第二提醒模式可以为高音量闹铃提醒。
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浅睡状态时,用户很容易被惊醒,故只需通过振动或者低音量闹铃进行提醒就行,避免动静过大反而惊吓到用户。同时由于深度睡眠状态时,用户不容易受外界干扰,故需要提高闹铃音量,保证用户能被闹醒。
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单元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单元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所述的闹钟控制方法,通过在关闭终端的闹钟之后,向智能穿戴设备发送闹钟关闭通知,并接收该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之后根据该睡眠状态信息控制该闹钟进行提醒操作,能多次提醒用户,避免用户关闭闹钟后容易导致睡过头的问题。
第四实施例
在实施例二所述方法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将从闹钟控制装置的角度进一步进行描述,请参阅图4,图4具体描述了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闹钟控制装置,其可以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闹钟关闭通知。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WIFI、蓝牙等通信手段接收终端发送的闹钟关闭通知。该终端可以为手机、智能闹钟等设备。
检测单元2,用于根据该闹钟关闭通知检测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
优选的,该检测单元2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该闹钟关闭通知开启计时功能;
当达到预设时长时,检测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
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接收单元1接收到闹钟关闭通知后,检测单元2周期性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该周期性时间段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也可以由系统默认。
优选的,该睡眠状态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的身体活动频率或者眼睛活动状态。比如,该身体活动频率可以为用户的脉搏或者肢体的运动频率(比如翻身频率)等,该眼睛活动状态可以为眼睑的开闭或者眼球的滚动等。
第二发送单元3,用于将该睡眠状态信息发送给该终端,以使得该终端根据该睡眠状态信息控制闹钟进行提醒操作。
本实施例中,当获取了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时,第二发送单元3可以将该睡眠状态信息通过WIFI、蓝牙等通信手段发送给终端。该终端可以根据该睡眠状态信息判断用户处于何种睡眠状态,从而进行相应的提醒操作。
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单元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单元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所述的闹钟控制装置,通过根据接收的闹钟关闭通知检测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并将该睡眠状态信息发送给终端,以使得该终端根据该睡眠状态信息控制闹钟进行提醒操作,能多次提醒用户,避免用户关闭闹钟后容易导致睡过头的问题。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及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关闭终端的闹钟之后,向智能穿戴设备发送闹钟关闭通知;
接收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所述睡眠状态信息由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根据所述闹钟关闭通知检测得到;
根据所述睡眠状态信息控制所述闹钟进行提醒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闹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睡眠状态信息控制所述闹钟进行提醒操作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睡眠状态信息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
若是,控制所述闹钟进行提醒操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闹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闹钟进行提醒操作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用户是否处于预设睡眠状态;
若是,控制所述闹钟开启第一提醒模式;
若否,控制所述闹钟开启第二提醒模式。
4.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闹钟关闭通知;
根据所述闹钟关闭通知检测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
将所述睡眠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以使得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睡眠状态信息控制闹钟进行提醒操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闹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闹钟关闭通知检测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闹钟关闭通知开启计时功能;
当达到预设时长时,检测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
6.一种闹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关闭终端的闹钟之后,向智能穿戴设备发送闹钟关闭通知;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所述睡眠状态信息由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根据所述闹钟关闭通知检测得到;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睡眠状态信息控制所述闹钟进行提醒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闹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具体包括:
判断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睡眠状态信息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
控制子单元,用于若是,控制所述闹钟进行提醒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闹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子单元具体用于:
判断用户是否处于预设睡眠状态;
若是,控制所述闹钟开启第一提醒模式;
若否,控制所述闹钟开启第二提醒模式。
9.一种闹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闹钟关闭通知;
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闹钟关闭通知检测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睡眠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以使得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睡眠状态信息控制闹钟进行提醒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闹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闹钟关闭通知开启计时功能;
当达到预设时长时,检测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
CN201510831277.3A 2015-11-25 2015-11-25 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55116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31277.3A CN105511604A (zh) 2015-11-25 2015-11-25 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31277.3A CN105511604A (zh) 2015-11-25 2015-11-25 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1604A true CN105511604A (zh) 2016-04-20

Family

ID=55719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31277.3A Pending CN105511604A (zh) 2015-11-25 2015-11-25 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1160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6257A (zh) * 2017-09-20 2018-01-09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用户睡眠质量的社交方法
CN107995371A (zh) * 2017-12-22 2018-05-04 蒙城县望槐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状态的闹钟二次提醒系统
CN110638437A (zh) * 2019-08-29 2020-01-0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心率监测的控制方法、终端、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9835A (zh) * 2014-03-28 2014-07-1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闹钟振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580642A (zh) * 2014-12-30 2015-04-2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闹钟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5045622A (zh) * 2015-07-13 2015-11-1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终端闹铃方法及装置
CN105045382A (zh) * 2015-06-17 2015-11-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对移动设备上的闹铃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69938A (zh) * 2015-07-16 2015-11-18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起床帮助方法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9835A (zh) * 2014-03-28 2014-07-1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闹钟振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580642A (zh) * 2014-12-30 2015-04-2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闹钟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5045382A (zh) * 2015-06-17 2015-11-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对移动设备上的闹铃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45622A (zh) * 2015-07-13 2015-11-1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终端闹铃方法及装置
CN105069938A (zh) * 2015-07-16 2015-11-18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起床帮助方法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6257A (zh) * 2017-09-20 2018-01-09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用户睡眠质量的社交方法
CN107995371A (zh) * 2017-12-22 2018-05-04 蒙城县望槐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状态的闹钟二次提醒系统
CN110638437A (zh) * 2019-08-29 2020-01-0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心率监测的控制方法、终端、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85474B2 (en) Sleep monitoring system
US9196139B2 (en) Proximity tag for object tracking
US20150126234A1 (en) User interface for object tracking
CN107005821B (zh) 用于设置通信装置的操作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03870220A (zh) 一种移动设备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3929835A (zh) 闹钟振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533171A (zh) 自动切换手机情景模式的方法、控制装置和手机
EP2974245A1 (en) Vibratory alert device
CN107453779A (zh) 一种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4935727A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接听电话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69938A (zh) 一种起床帮助方法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03637771A (zh) 智能终端及其运行方法
CN105511604A (zh) 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6124007A1 (zh) 一种闹钟提醒装置及其方法
CN105005380A (zh) 提醒设备、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5827806A (zh) 一种闹钟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穿戴设备
WO2018120863A1 (zh) 一种智能提醒方法、第一可穿戴设备及智能提醒系统
CN105843038A (zh) 一种控制闹钟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09028A (zh) 控制终端设备的方法和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08416989A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穿戴提示方法、可穿戴设备及系统
CN107682560A (zh) 提醒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08962B (zh) 实现免打扰功能的提醒方法、系统、终端和存储介质
CN203759437U (zh) 多功能睡眠腕带手表
WO2017156767A1 (zh) 移动终端及其智能闹钟的实现方法、装置
CN109525727A (zh) 一种智能提醒装置及提醒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