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0753B - 一种用于接地装置冲击特性测试的100kA雷电流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接地装置冲击特性测试的100kA雷电流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10753B
CN105510753B CN201610012468.1A CN201610012468A CN105510753B CN 105510753 B CN105510753 B CN 105510753B CN 201610012468 A CN201610012468 A CN 201610012468A CN 105510753 B CN105510753 B CN 1055107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e point
earthing
resistance
grounding means
t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124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10753A (zh
Inventor
成林
王森
李志忠
齐卫东
孔志战
黄国强
吴经锋
张鹏
吉宏亮
王荆
惠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Network X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haan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haan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61001246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107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10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07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107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07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G01R27/20Measuring earth resistance; Measuring contact resistance, e.g. of earth connections, e.g. pla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01Measuring interference from external sources to, or emission from, the device under test, e.g. EMC, EMI, EMP or ESD test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接地装置冲击特性测试的100kA雷电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机、直流充电装置和冲击发生器主体;发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直流充电装置的输入端,直流充电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冲击发生器主体的输入端。本发明为一种能够在负载大于5Ω的情况下输出最高电压为1200kV、雷电流峰值为100kA、波形为8/20μs或2/10μs的雷电流发生器。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接地装置冲击阻抗的测试、土壤火花放电现象的研究、接地材料耐大电流冲击试验和电磁兼容试验等方面,可提高上述技术应用的精度和准确度。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接地装置冲击特性测试的100kA雷电流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接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接地装置冲击特性测试的100kA雷电流发生器。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有工作、防雷、安全等多种形式的接地需要,它们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随着西电东送和南北互供的全国联网战略的实现,我国电力工业将在未来15~20年内保持快速增长,需要建设大量的330kV、500kV、750kV和1000kV超(特)高压变电站和杆塔,同时为了确保电网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和电气设备的安全,需要专门为这些变电站和杆塔建设大量的接地设施。土壤特性参数及火花放电模型的研究,正是为了更好地设计、建设、维护电力系统的接地设施,而展开的非常紧迫,且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作。
摸清土壤电阻率、阻抗和介电常数存在的频变特性,是为了更好地设计接地装置。电力系统的运行经验表明,大多数输电线路事故都是由于雷击输电线路或杆塔引起跳闸所致。例如,根据电网故障分类统计表明,在我国跳闸率比较高的地区,高压线路运行的总跳闸次数中,由雷击引起的次数约占40~70%,这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内外的运行经验和理论分析表明,有效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是改善输电线路直击雷保护效果的最为有效的措施。在线路杆塔的防雷性能设计中,其接地装置的暂态接地阻抗取值,直接影响到线路的防雷效果。在国内外的输电线路防雷分析计算中,输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暂态接地阻抗通常只采用特定值的集中参数电阻来模拟,例如,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CDEGS等接地分析软件仍无法考虑在雷击过程中土壤电离所引起的非线性特性。而事实上,在冲击电流作用下,接地装置的暂态接地阻抗是随时间动态变化的,并呈现复杂的非线性特性。
输电线路走廊不可避免地会经过高土壤电阻率山区。由于在传统的降阻思路中将接地装置等效为集中参数电阻来处理,因而只能从静态的角度提出改善接地装置散流性能的措施。而这些传统措施在土壤电阻率很高时,其降阻效率有限,对线路防雷性能的改善不明显。如果能准确地计算接地装置冲击动态过程,就可以针对造成雷击闪络最严重的冲击电流波头时段,从改善冲击电流波头时段地中电场分布的角度来提高接地装置的冲击散流效率,降低冲击电流波头时段的暂态接地阻抗。
因而,目前采用特定值的集中参数电阻来模拟接地装置进行输电线路防雷分析的方法,是造成防雷分析结果与实际运行统计数据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准确地计算接地装置的动态冲击特性参数是接地设计、输电线路防雷性能分析的基础。研究接地装置冲击特性,及土壤电阻率、阻抗和介电常数存在的频变特性对于优化输电线路接地装置的设计、保证安全运行、减少线路维护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开展接地装置冲击特性的试验研究,需构建产生类似雷电冲击电流的试验回路,以模拟真实雷电流在接地装置上的散流过程及其呈现的地电位升。学者P.L.Bellaschi、A.C.Liew、A.Geri、S.Skioka等人构建了不同型式的接地冲击试验回路,其中S.Skioka的试验回路中,作用在接地装置上的冲击电流峰值是目前最高的,达到了40kA;学者K.J.Nixon采用了类似于田径场跑道形状的金属环形回流电极,并以回流电极上对称的两点作为试验回路的回流点,可较好地模拟冲击电流在接地装置及其周围土壤中的散流过程;学者N.Harid等人采用了直径60m的金属圆环形回流电极,并在回流电极上均匀布置了8根垂直接地体,但其试验回路中仅包含一台冲击电流发生器和一个回流点,从而致使接地装置周围的电流分布与真实雷电流分布情况不符。国内的冲击接地真型试验一般是在现场组装冲击电流发生器,并将回流电极布置在接地装置一侧较远的位置;而模拟试验大多在半球形模拟槽中进行,并将半球形模拟槽的金属球面电极作为回流电极。分析目前冲击接地试验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真型试验中作用在接地装置上的冲击电流峰值小于实际监测的雷电流峰值,从而造成对火花效应的模拟缺乏真实性;(2)冲击电流在接地装置及其周围土壤中的分布与真实雷电流的辐射形流散分布方式还存在差异。上述两个方面的欠缺可导致接地装置暂态地电位升、流散电流及其分布与实际情况相比出现一定的偏差。
接地装置冲击特性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仿真计算、模拟试验和真型试验。仿真计算具有效率高、通用性好、成本低的优点,但其暂态模型是建立在一定假设条件下的,因此其准确性、有效性还需大量试验数据来验证。试验研究能较全面地反应接地装置在冲击电流作用下的响应及其客观规律,可为接地工程设计与改造提供与真实情况相符的基础数据,但目前试验所需的冲击电流发生器及其试验回路的研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接地装置冲击特性的深化研究,亟待研制出更高技术参数的冲击大电流试验系统来满足该邻域的研究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接地装置冲击特性测试的100kA雷电流发生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接地装置冲击特性测试的100kA雷电流发生器,包括发电机、直流充电装置和冲击发生器主体;
发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直流充电装置的输入端,直流充电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冲击发生器主体的输入端;
冲击发生器主体具体包括3个充电电阻R、7个波尾电阻Rt、波前电阻Rf、隔离球隙g0、点火球隙g1、中间球隙g2~g4、主电容C1~C4、接地装置试品C0和3个对地电容Cs;
点火球隙g1的一端和主电容C1的一端连接连接点1;中间球隙g2的一端和主电容C2的一端连接连接点3;中间球隙g3的一端和主电容C3的一端连接连接点5;中间球隙g4的一端和主电容C4的一端连接连接点7;连接点1、3、5、7之间各串联一个充电电阻R;连接点3、5、7各连接有一个对地电容Cs;点火球隙g1的另一端接地;主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连接点2;连接点2通过一个波尾电阻Rt接地;主电容C2的另一端通过一个连接连接点4;主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连接点6;主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连接点8;中间球隙g2的另一端通过一个波尾电阻Rt连接连接点2,通过另一个波尾电阻Rt连接连接点4;中间球隙g3的另一端通过一个波尾电阻Rt连接连接点4,通过另一个波尾电阻Rt连接连接点6;中间球隙g4的另一端通过一个波尾电阻Rt连接连接点6,通过另一个波尾电阻Rt连接连接点8;隔离球隙g0一端连接接地装置试品C0一端,另一端通过波前电阻Rf连接连接点8;接地装置试品C0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的,试验变压器T、保护电阻r和高压硅堆D组成直流充电装置;试验变压器T的副边一端经保护电阻r连接高压硅堆D的负极,另一端接地;高压硅堆D的正极连接连接点1。
进一步的,所述发电机为功率30KW、输出电压为380V的柴油发电机;发电机的输出端与直流充电装置之间设置有隔离变压器。
进一步的,直流充电装置用于将发电机输出的380V交流电转换为95kV直流电;试验变压器T的额定容量为60kVA;高压硅堆D采用500kV/1000mA的高压整流硅堆,反向耐压≥500kV,平均电流≥1A。
进一步的,主电容C1~C4的电容为6±0.05μF,额定电压100kV,主电容C1~C4的固有电感≤0.25μH。
进一步的,波头电阻和波尾电阻均采用板形结构,无感绕制。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用于接地装置冲击特性测试的100kA雷电流发生器还包括用于采集接地装置试品回路上的电压和电流的脉冲分压器和罗氏线圈。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一种用于接地装置冲击特性测试的100kA雷电流发生器为能够在负载大于5Ω的情况下输出最高电压为1200kV、雷电流峰值为100kA、波形为8/20μs或2/10μs的雷电流发生器。本发明为一种输出稳定、操作简单与测试安全为一体的用于接地装置冲击特性测试的100kA雷电流发生器,它能够应用于接地装置冲击阻抗的测试、土壤火花放电现象的研究、接地材料耐大电流冲击试验和电磁兼容试验等方面,可提高上述技术应用的精度和准确度,为用于接地装置特性测试的大电流冲击发生器提供一种实用、高效的设计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冲击发生器主体基本原理图;
图2为冲击发生器主体接线原理图;
其中,C1——主电容为;Rf——波前电阻;Rt——波尾电阻;Rx——接地装置试品;G——球隙开关;L——回路电感;R.Col——罗氏线圈;T——试验变压器;D——高压硅堆;r——保护电阻;R——充电电阻;C1~C4——主电容器;C——对地杂散电容;g1——点火球隙;g2~g4——中间球隙;g0——隔离球隙;Rt——波尾电阻;Rf——波前电阻;C0——接地装置试品;Cs——对地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用于接地装置冲击特性测试的100kA雷电流发生器,包括:发电机、直流充电装置、冲击发生器主体、脉冲分压器、罗氏线圈、光电控制系统。
由于本发明中的雷电流发生器应用于对接地装置的冲击试验,因此发生器的高压脉冲产生装置,包括发电机、直流充电装置、冲击发生器本体,均通过高度为1.5米的绝缘支柱支撑(按600kV考虑,地电位抬高串入电网破坏其他用电设备1.5米),从而与地隔离,绝缘支柱下部固定于底部带轮子(便于移动)的下方形钢结构架子上,绝缘支柱上部由上方形钢结构架子固定,上方形钢结构架子上部固定高压脉冲产生装置。发电机使用一套支柱结构,直流充电装置、冲击发生器本体共用一套支柱结构。
1、发电机
本发明使用功率为30KW、输出为380V的柴油发电机,发电机输出连接380V—380V、功率为30kW的隔离变压器,用于给雷电流发生器提供电源。
2、直流充电装置
直流充电装置输入连接发电机的隔离变压器输出,直流充电装置输出连接冲击发生器主体的输入,用于将380V交流电源转换为95kV的直流充电方式。其具体设计方法如下:
1)采用可控硅调压的恒流充电方式;
2)采用铁外壳充电变压器,初级电压380V,次级电压95kV,额定容量60kVA,改换极性的传动部分直接装配铁外壳置于充电变压器内,充电变压器安装在上方形钢结构架子上;
3)采用2DL-500kV/1000mA的高压整流硅堆,反向耐压≥500kV,平均电流≥1A,可通过控制台的极性转换按键,由传动机构自动倒换充电电压极性;
4)充电保护电阻采用漆包镍铬丝绕在绝缘管上,充电电阻多次充电后,温度≤90℃,电阻值没有较大变化;
5)自动控制时,恒流充电装置在20%~100%额定充电电压范围内,实际充电电压与整定电压偏差不大于±1%,充电电压的不稳定性不大于±1%,充电电压的可调精度为1%;
6)直流电阻分压器两只,采用200MΩ/100kV(耐压)油浸式金属膜电阻,低压臂电阻装在分压器底法兰内,低压臂上的电压信号用屏蔽电缆引入控制台内;
7)自动接地开关采用电磁铁分合接地机构,试验停止时可自动将主电容器经保护电阻接地。
3、冲击发生器主体
请参阅图1所示,冲击发生器主体输入连接直流充电装置输出,冲击发生器输出通过铜皮直接连接接地装置。冲击发生器主体包括主电容C1、波前电阻Rf、波尾电阻Rt、接地装置试品Rx、球隙开关G、回路电感L和罗氏线圈R.Col。主电容C1一端连接球隙开关G一端,球隙开关G另一端连接波前电阻Rf一端和波尾电阻Rt一端,波前电阻Rf另一端通过回路电感L连接接地装置试品Rx一端;主电容C1另一端、波尾电阻Rt另一端和接地装置试品Rx另一端接地。
其中,主电容C1为0.5μF;波前电阻Rf为12Ω;波尾电阻Rt为180Ω;接地装置试品Rx为5Ω;罗氏线圈R.Col的输出连接至示波器,用于采集主回路电流,并通过示波器对电流显示。冲击发生器主体的工作原理为在球隙开关G断开的情况下,通过直流充电装置对C1充电;开始做试验后,通过电触发使球隙开关G闭合,C1通过Rf、Rt、L和Rx组成的回路进行放电,在Rx上产生波形为8/20μs或2/10μs的雷电流。
请参阅图2所示,为冲击发生器主体接线原理图,使用MAX回路实现。冲击发生器主体具体包括3个充电电阻R、7个波尾电阻Rt、波前电阻Rf、隔离球隙g0、点火球隙g1、中间球隙g2~g4、主电容C1~C4、接地装置试品C0和3个对地电容Cs。
试验变压器T、保护电阻r和高压硅堆D组成直流充电装置;试验变压器T的副边一端经保护电阻r连接高压硅堆D的负极,另一端接地;高压硅堆D的正极、点火球隙g1的一端和主电容C1的一端连接连接点1;中间球隙g2的一端和主电容C2的一端连接连接点3;中间球隙g3的一端和主电容C3的一端连接连接点5;中间球隙g4的一端和主电容C4的一端连接连接点7;连接点1、3、5、7之间各串联一个充电电阻R;连接点3、5、7各连接有一个对地电容Cs。
试验变压器T的副边另一端、点火球隙g1的另一端接地;主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连接点2;连接点2通过一个波尾电阻Rt接地;主电容C2的另一端通过一个连接连接点4;主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连接点6;主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连接点8;中间球隙g2的另一端通过一个波尾电阻Rt连接连接点2,通过另一个波尾电阻Rt连接连接点4;中间球隙g3的另一端通过一个波尾电阻Rt连接连接点4,通过另一个波尾电阻Rt连接连接点6;中间球隙g4的另一端通过一个波尾电阻Rt连接连接点6,通过另一个波尾电阻Rt连接连接点8;隔离球隙g0一端连接接地装置试品C0一端,另一端通过波前电阻Rf连接连接点8;接地装置试品C0另一端接地。
试验变压器T和高压硅堆D构成整流电源,经过保护电阻r及充电电阻R向主电容C1~C4充电,充电到U,出现在球隙g1~g4上的电位差也为U,假若事先把球隙距离调到稍大于U,球隙就不会放电。当需要冲击动作时,可向点火球隙g1的针极送去一脉冲电压,针极和球皮之间产生一小火花,引起点火球隙g1放电,于是主电容C1的上极板g1接地,连接点1电位由地电位变为+U。主电容C1与C2间有充电电阻R隔开,R比较大,在g1放电瞬间g2上的电位差突然上升到2U,g2马上放电,于是连接点2电位变为+2U。同理,g3,g4也跟着放电,电容器C1~C4串联起来了。最后隔离球隙g0也放电,此时输出电压为C1~C4上电压的总和,即+4U。上述一系列过程可被概括为“电容器并联充电,而后串联放电”;由并联变成串联是靠一组球隙来达到。要求这组球隙在g1不放电时都不放电,一旦g1放电,则顺序逐个放电。R在充电时起电路的连接作用,在放电时又起隔离作用。
本发明冲击发生器主体设计如下:
1)主体结构形式采用当今国际主导结构H型四柱结构,由四只法兰构成的钢体支架平行外挂两只电容器,构成一个稳定的结构组成一级,主体设备为四级,组成组合塔式结构,各级逐级叠装,回路电感小,串联使用和并联使用方便,可两层拆装试验和检测安全方便,整体结构稳定;
2)本体采用双边对称式恒流充电方式,根据需求进行快慢充可调,点火放电瞬间充电电源自动关断,整流硅堆置于充电变压器前面,构成充、整流一体装置,每级额定电压±200kV;
3)本体每级包括2台MWF100kV-6μF铁外壳油浸式脉冲电容器、充电电阻、波头电阻、波尾电阻和点火球隙;
4)单台主电容为6±0.05μF,额定电压100kV,复合膜油浸绝缘,电容器固有电感≤0.25μH,电容器出线套管能够承受垂直拉力15kg;
5)波头电阻、波尾电阻均采用板形结构,无感绕制,其剩余电感≤2.5μH,接头均为弹簧压接式;
6)波头电阻支架可以由八支电阻并联,波头、波尾电阻长度相等可通用,且每一级都设有存放多余的调波电阻及短路杆的位置,用短路杆插接可方便使发生器串联运行;
7)第一级球隙采用双边异极性触发,第二级至第四级球隙均采用三间隙球隙点火,所有球隙均安装在上下通风的绝缘筒内,绝缘筒在每级球隙处设有透明观察窗,通过观察窗可以观察球隙的同步和调整球隙;在下部设有空气过滤器和送风装置,工作时可以不断向绝缘筒内送入干燥洁净的空气,使同步放电球不受环境的影响,放电分散性小且稳定,构成封闭的点火放电系统,同时每级回路内装有交联放电间隙;最下级设有耦合电容,提高同步放电范围;
8)各级球隙距离由电动机驱动作直线调整,球与球之间的同心度一致,控制台指示对应球距的充电电压,传动机构带有上下限位开关;
9)球隙距离可手动和自动调节;
10)本体可每二级或多级并联使用,并联连接杆采用统一接插件,方便换接。设备上能搁置多余的调波电阻而不影响电气性能;
12)本体装有绝缘扶梯,其载重量按120kg设计,以方便工作人员更换调波元件和维修使用,每级存放调波电阻和连接杆的托架;
13)本体各级采用环氧玻璃丝缠绕绝缘筒,最下级绝缘水平达300kV冲击电压;
14)在整套充电过程中,由于充电电压最高为±200kV,各级间又采取了防晕措施,因此不会明显出现电晕;
15)试验结束后,可以用接地杆将各级电容器快速短路放电并接地;
16)级间绝缘能够承受200kV冲击电压而不发生放电;
17)发生器顶部装有均压罩。
4、脉冲分压器:用于采集接地装置试品回路上的电压;
1)主要参数
标称电压:±600kV
高压臂电容量:400pF
部分响应时间:Ta≤100ns
过冲:β≤20%
测量不确定度:kε≤1%
2)结构型式
阻尼电阻采用多段分布式,电容器为无感结构,低压臂由无感独石电容并联组成,顶部装有均压罩,分压器成套装置为手推可移动式。
5、罗氏线圈:用户采集接地装置试品回路上的电流;
罗夫斯基线圈容量100KA,内阻0.005Ω。
6、光电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由光纤、电缆、计算机组成,通过光纤与雷电流发生器的放电控制器(包括球隙触发、间距控制器,充电变压器的电流、电压传感器,接地棒动作电机)、图1中示波器,以及脉冲分压器连接,并通过电缆与罗氏线圈连接,控制波形参数、触发放电,以及数据的采集和显示。

Claims (5)

1.一种用于接地装置冲击特性测试的100kA雷电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机、直流充电装置和冲击发生器主体;
发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直流充电装置的输入端,直流充电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冲击发生器主体的输入端;
冲击发生器主体具体包括3个充电电阻R、7个波尾电阻Rt、波前电阻Rf、隔离球隙g0、点火球隙g1、中间球隙g2~g4、主电容C1~C4、接地装置试品C0和3个对地电容Cs;
点火球隙g1的一端和主电容C1的一端连接连接点1;中间球隙g2的一端和主电容C2的一端连接连接点3;中间球隙g3的一端和主电容C3的一端连接连接点5;中间球隙g4的一端和主电容C4的一端连接连接点7;连接点1、3、5、7之间各串联一个充电电阻R;连接点3、5、7各连接有一个对地电容Cs;点火球隙g1的另一端接地;主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连接点2;连接点2通过一个波尾电阻Rt接地;主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连接点4;主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连接点6;主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连接点8;中间球隙g2的另一端通过一个波尾电阻Rt连接连接点2,通过另一个波尾电阻Rt连接连接点4;中间球隙g3的另一端通过一个波尾电阻Rt连接连接点4,通过另一个波尾电阻Rt连接连接点6;中间球隙g4的另一端通过一个波尾电阻Rt连接连接点6,通过另一个波尾电阻Rt连接连接点8;隔离球隙g0一端连接接地装置试品C0一端,另一端通过波前电阻Rf连接连接点8;接地装置试品C0另一端接地;
试验变压器T、保护电阻r和高压硅堆D组成直流充电装置;试验变压器T的副边一端经保护电阻r连接高压硅堆D的负极,另一端接地;高压硅堆D的正极连接连接点1;
所述一种用于接地装置冲击特性测试的100kA雷电流发生器还包括用于采集接地装置试品回路上的电压和电流的脉冲分压器和罗氏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接地装置冲击特性测试的100kA雷电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为功率30KW、输出电压为380V的柴油发电机;发电机的输出端与直流充电装置之间设置有隔离变压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接地装置冲击特性测试的100kA雷电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直流充电装置用于将发电机输出的380V交流电转换为95kV直流电;试验变压器T的额定容量为60kVA;高压硅堆D采用500kV/1000mA的高压整流硅堆,反向耐压≥500kV,平均电流≥1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接地装置冲击特性测试的100kA雷电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主电容C1~C4的电容为6±0.05μF,额定电压100kV,主电容C1~C4的固有电感≤0.25μ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接地装置冲击特性测试的100kA雷电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波头电阻和波尾电阻均采用板形结构,无感绕制。
CN201610012468.1A 2016-01-08 2016-01-08 一种用于接地装置冲击特性测试的100kA雷电流发生器 Active CN1055107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2468.1A CN105510753B (zh) 2016-01-08 2016-01-08 一种用于接地装置冲击特性测试的100kA雷电流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2468.1A CN105510753B (zh) 2016-01-08 2016-01-08 一种用于接地装置冲击特性测试的100kA雷电流发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0753A CN105510753A (zh) 2016-04-20
CN105510753B true CN105510753B (zh) 2018-08-31

Family

ID=55718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12468.1A Active CN105510753B (zh) 2016-01-08 2016-01-08 一种用于接地装置冲击特性测试的100kA雷电流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107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8667B (zh) * 2016-04-28 2018-11-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雷电流发生器
CN107045079B (zh) * 2017-05-28 2019-05-03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冲击散流多方位监测系统与方法
CN107505517A (zh) * 2017-07-19 2017-12-22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 一种避雷器直流续流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7505553A (zh) * 2017-08-29 2017-12-22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 一种工频续流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E102017128905B4 (de) * 2017-09-19 2021-12-30 Dehn Se + Co Kg Verfahren zur Auslegung von Blitzschutzsystemen für den äußeren Blitzschutz von Gebäuden und Anlagen
CN109358217B (zh) * 2018-11-27 2023-02-2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式大电流冲击发生器
CN110146794A (zh) * 2019-05-28 2019-08-20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多电压叠加下gis/gil耐压及局部放电试验方法及装置
CN111830372A (zh) * 2020-04-28 2020-10-27 沈阳工业大学 一种高温固体蓄热绝缘接引套管的绝缘性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3740684B (zh) * 2021-08-19 2023-05-16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可调式电容矩阵装置、标准冲击电流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940748U (zh) * 2012-07-18 2013-05-1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高电压大电流冲击电流发生器
CN204241634U (zh) * 2014-12-08 2015-04-0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适用于不同海拔下的冲击电压发生器同步放电装置
CN104502819A (zh) * 2014-12-25 2015-04-08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避雷器冲击特性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205484585U (zh) * 2016-01-08 2016-08-17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用于接地装置冲击特性测试的100kA雷电流发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33239A (ja) * 2007-11-29 2009-06-18 Toyot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点火プラグ検査方法及び検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940748U (zh) * 2012-07-18 2013-05-1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高电压大电流冲击电流发生器
CN204241634U (zh) * 2014-12-08 2015-04-0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适用于不同海拔下的冲击电压发生器同步放电装置
CN104502819A (zh) * 2014-12-25 2015-04-08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避雷器冲击特性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205484585U (zh) * 2016-01-08 2016-08-17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用于接地装置冲击特性测试的100kA雷电流发生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冲击大电流试验系统的设计";王鸿等;《电瓷避雷器》;20140630(第3期);正文第49页第1栏-第50页第2栏,图1-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0753A (zh) 2016-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10753B (zh) 一种用于接地装置冲击特性测试的100kA雷电流发生器
Hileman Insulation coordination for power systems
Diesendorf Insulation co-ordination in high-voltage electric power systems
CN104714067B (zh) 用于接地装置冲击阻抗测试的便携式雷电流产生装置及方法
CN104155626B (zh) 一种检测电压互感器抵御地电位升高能力的系统
CN202940748U (zh) 一种高电压大电流冲击电流发生器
Liao et al. Long front time switching impulse tests of long air gap in UHV projects at altitude of 2100 m
CN205484585U (zh) 一种用于接地装置冲击特性测试的100kA雷电流发生器
Mikropoulos et al. Effects of simulation models of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basic components on backflashover surges impinging on GIS substations
Yang et 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the induced overcurrent generated by close triggered lightning on the overhead transmission power line
CN104614612A (zh) 双回路直线转角塔雷电屏蔽模拟试验平台
CN205941743U (zh) 一种用于多个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阀片性能的测试装置
Xiao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minimum approach distance for live working on 1000kV UHV compact transmission line
CN204028345U (zh) 一种检测电压互感器抵御地电位升高能力的系统
You et al. Lightning model for HVDC transmission lines
Cai et al. Rocket-triggered-lightning strikes to 10 kV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and associated measured parameters of lightning current
CN206379723U (zh)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保护装置
Chen et al. Discussion on tower shunt coefficient of UHV DC transmission line under lightning stroke
Emrose et al. Lightning performance analysis on 400 kv transmission line of bangladesh power system network
Swalehe et al. Flashover and back-flashover analysis with lightning strokes of 69 kV and 24 kV lines in Thailand using ATP/EMTP
Hu et al. Influence of tower width and ion current on gap flashover characteristics of EHV/UHV AC and DC hybrid transmission lines during live-working
Wang et al. Optimiza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for 10 kV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Yalmip Toolbox
Mao et al. Research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of secondary circuit of electronic voltage transformer under the action of VFTO
Yang et al. Lightning current waveform observed on transmission line and lightning tower in China
Wang et al. Waveform analysis of lightning induced overvoltages on 10 kv distribution li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31 No. 86 West Chang'an Avenue,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SHAANXI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100031 No. 86 West Chang'an Avenue,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Patentee before: STATE GRID SHAANXI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8

Address after: 100031 No. 86 West Chang'an Avenue,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SHAANXI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Patentee after: National Network (X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31 No. 86 West Chang'an Avenue,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Patentee before: STATE GRID SHAANXI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