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93527B -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93527B
CN105493527B CN201580000685.2A CN201580000685A CN105493527B CN 105493527 B CN105493527 B CN 105493527B CN 201580000685 A CN201580000685 A CN 201580000685A CN 105493527 B CN105493527 B CN 1054935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loud service
external terminal
equipment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06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93527A (zh
Inventor
刘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oft Power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oft Power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oft Power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Isoft Power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58000068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93527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CN2015/09175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617696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5493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935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935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935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验证模块,用于对无线通信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第一接入模块,用于在验证模块成功验证用户时,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所述用户的云服务端建立云服务连接;第二接入模块,用于与一个或多个外部终端设备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传输模块,用于通过短距离无线连接和云服务连接,在外部终端设备和云服务端之间转发数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一个无线通信设备提供一个用户的云服务的统一接入和验证处理,这样,对用户的各种终端设备的设计要求较低,能够降低终端设备的设计和生产成本,方便用户使用。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终端设备,如移动终端、笔记本计算机等,一般需要在内部集成多种接入模块,如WiFi模块、移动通信网络接入模块等,以满足不同网络的接入需求。这样,会导致终端设备的硬件设计复杂化,增加了设备成本。
另外,当终端设备需要使用云服务时,终端设备需要通过浏览器或云服务客户端进行云服务的验证处理,导致终端设备的软件设计复杂化,甚至需要单独为终端设备设计专用的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也增加了设备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设备,能够降低终端设备的设计和生产成本。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验证模块,用于对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第一接入模块,用于在所述验证模块成功验证所述用户时,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所述用户的云服务端建立云服务连接;第二接入模块,用于与一个或多个外部终端设备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短距离无线连接和所述云服务连接,在所述外部终端设备和所述云服务端之间转发数据。
可选地,所述验证模块还用于进行所述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验证。
可选地,所述验证模块还用于进行所述云服务端的登录验证。
可选地,所述无线通信网络包括移动通信网络和/或无线局域网。
可选地,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为便携式设备。
可选地,所述身份验证包括以下验证方式中的至少一种:生物信息验证、输入验证、硬件设备验证。
可选地,所述短距离无线连接包括以下连接方式中的至少一种:WiFi连接、蓝牙连接、红外连接、可见光连接。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能够通过无线通信网络相互连接的无线通信设备和云服务端,所述云服务端,用于为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用户提供云服务;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用于对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在成功验证所述用户时通过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与所述云服务端建立云服务连接;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还用于与一个或多个外部终端设备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短距离无线连接和所述云服务连接,在所述外部终端设备和所述云服务端之间转发所述云服务的数据。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能够通过无线通信网络相互连接的无线通信设备和云服务端,所述云服务端为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用户提供云服务,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对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在成功验证所述用户时通过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与所述云服务端建立云服务连接;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与一个或多个外部终端设备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短距离无线连接和所述云服务连接,在所述外部终端设备和所述云服务端之间转发所述云服务的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一个无线通信设备提供一个用户的云服务的统一接入和验证处理,这样,对用户的各种终端设备的设计要求较低,能够降低终端设备的设计和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的网络场景的例子。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3是本发明可应用的一个场景例子的示意交互图。
图4是本发明可应用的另一场景例子的示意交互图。
图5是本发明可应用的另一场景例子的示意交互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云服务端的示意框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的网络场景的例子。
图1的网络场景可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101a、101b、101c等(在下文中,如果不需要对这些终端设备进行区分,则可以统称为终端设备101)。图1的例子中描绘了三个终端设备的场景,但本发明对可应用的终端设备101的数目不作限制。
本发明对终端设备101的类型也不作限制。例如,终端设备101可以是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设备、可穿戴设备等;终端设备101也可以是计算机,如笔记本计算机等;终端设备101也可以其他用途的电子设备,如数码相机、扫描仪、电子书等。
云服务端104用于向用户提供云服务,例如云存储、云计算、云交换等。云服务一般是针对用户提供的,这样同一用户可以在不同的设备上使用相同的云服务。例如,一个用户可以使用数码相机拍摄一张照片,云服务端会从数码相机接收和存储该照片,此后该用户可以在其他设备(如手机)上通过云服务查看所拍摄的照片,或者可以在其他设备(如计算机)上通过云服务编辑所拍摄的照片。
应注意,本发明中的“用户”不仅仅包括个人用户的情况,也可以包括多人使用同一用户的情况,例如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可以使用同一用户对应的云服务。
在多人使用同一用户的情况下,这些人可以使用相同的用户名/密码,也可以使用不同的用户名/密码。作为使用相同的用户名/密码的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例如,对于照片的云共享服务,多人可以均使用用户名user1,密码pw1。作为使用不同的用户名/密码的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例如,在针对用户groupi(表示第i组群聊)的群聊的云服务,每个群聊参与者可使用自己的用户名groupi_userj(表示第i组群聊的第j个参与者)以及相应的密码pwj。上面给出的例子中的用户名/密码的格式只是示例性的,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限制。
无线通信网络103可以包括各种可用的无线通信协议网络。例如,无线通信网络103可以包括移动通信网络,如GSM网络、CDMA网络、WCDMA网络、LTE网络、LTE-A网络或其他移动通信网络。在移动通信网络中,一般通过基站(如BS、Node B、eNodeB等)向无线通信设备102提供接入和路由功能。
再例如,无线通信网络103可以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如支持WiFi协议的网络或其他类型的无线局域网。在无线局域网中,一般通过接入点(如AP等)向无线通信设备102提供接入和路由功能。
另外,无线通信网络103还可以包括提供云服务所需的其他类型的通信设备,例如可以包括有线连接的通信设备,如核心网、广域网等部分。作为另一实施例,无线通信网络103也可支持移动通信网络和无线局域网的混合组网,例如可以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同时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和无线局域网,两个网络互相提供分流功能,以提高系统吞吐量。无线通信设备102的控制面可以设置在两个网络之一上,或者由两个网络协调控制无线通信设备102。
图1的网络场景还可以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102。无线通信设备102主要用于支持一个用户的各个终端设备101的统一接入和验证。因此,无线通信设备102可以称为“云热点”或“云热点设备”,这样的云热点负责完成用户和云端之间与云服务有关的所有控制面功能(如接入和验证等)。云热点可以在完成和云服务端的验证(云服务验证)之后,尽量保持和云服务端的连接(例如通过心跳机制、待机机制、保活机制(keep-alive)或其他类似机制),以便随时为新连接的终端提供云服务,这样的云热点可以看作云服务端能跟随用户移动的延伸通道入口。当然,云热点在完成云服务验证之后,也可以保持静默而根据需要激活,可在云服务端始终(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护云热点的上下文,使得云热点在需要向用户的终端提供云服务时能尽快恢复通道功能。一般而言,用户的终端和云端之间的与云服务有关的用户面数据也可以通过云热点中转和传递。
具体地,一个用户可以拥有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101,这些终端设备101在使用云服务时,无线通信网络103和云服务端104的接入和验证工作均由无线通信设备102负责,而终端设备101仅需要简单的能够连接到无线通信设备102的短距离无线连接能力即可。可选地,为了使得用户的终端设备101能够更方便快捷地使用云服务,云热点可以不对终端设备101进行连接验证,例如,当云热点使用蓝牙功能时,可以将蓝牙功能设置为对任何附近的终端设备开放连接,而无需该终端设备输入匹配字符串。当然,为了安全目的,云热点也可以对终端设备101进行连接验证。或者可以设置仅对安全的终端设备101不进行连接验证(如之前已经连接过该终端设备101)而对其他终端设备101进行连接验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终端设备101可以不需要针对通信网络和云服务的复杂硬件和软件设计,只需要能够和无线通信设备102连接短距离无线连接即可。例如,终端设备101可以仅支持WiFi连接功能,由无线通信设备102完成用户的云服务验证和无线通信网络验证,这样,终端设备101在和某一用户的无线通信设备102建立WiFi连接之后,终端设备101就可以直接使用云服务端104提供的针对该用户的云服务。
应注意,本发明实施例中,“短距离无线连接”是指距离在百米量级以下的短距离通信方式,例如可以覆盖数米或数十米的范围,甚至可以短至几厘米或近场,而区别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数百米甚至千米量级的连接方式。短距离无线连接的典型例子是WiFi、蓝牙、红外、可见光连接(如室内灯光)、近场电磁感应等,但不包括2G、3G、4G或5G等利用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具体地,短距离无线连接的双方之间建立连接不需要经由基站等第三方设备(无论是控制面还是数据面均无需基站的介入),而在双方之间直接基于对应的通信协议即可建立直接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无线通信设备102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例如,可以采用生物信息验证(如指纹、虹膜、声音、面部识别、血管纹路等,或者这些方式的任意组合)、输入验证(如用户可通过按钮、键盘、鼠标、麦克风等输入设备输入该用户的用户名/密码等)、硬件设备验证(如用户卡、NFC卡、钥匙等)等,或者采用上述各种验证方式的任意组合。
某一用户接入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验证处理(如通过SIM、UIM、MAC地址、IP地址等验证)或登录云服务端的登录验证处理(如输入云服务的用户名/密码等)可以在无线通信设备102进行该用户的身份验证处理之前或之后单独进行。或者,可以根据网络/云服务端的设置,将上述接入验证或登录验证合并到用户的身份验证中执行,例如,可针对某项云服务定制无线通信设备102,在云服务端104建立该无线通信设备102、对应云服务以及对应用户身份信息的对应关系,当无线通信设备102成功验证用户身份时,无线通信设备102即可直接登录该项云服务,而无需再进行云服务登录验证。该合并验证方式可类似地应用于无线通信网络103的接入验证。
这样,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对于终端设备101的硬件/软件设计要求较低,终端设备101仅需要简单的能够连接到无线通信设备102的短距离无线连接能力即可,这样能够大大减少终端设备101的厂商的成本,例如仅需要在现有的无通信能力的电子设备基础上添加简单的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即可。同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提供使用便利性的同时,并未牺牲使用安全性,用户在使用云热点时需要进行身份验证,换句话说,云热点是为用户量身定制的,即使云热点丢失或被窃,其他用户也无法通过身份验证,因此也就无法使用该云热点获取云服务以及云服务的相关数据。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云热点可以提供定位、锁定等安全处理能力,例如,当用户验证不成功的次数达到预定阈值时,可以锁定云热点不能继续使用,另外地或者附加地,云热点可以将自己的位置发送到云服务端或其他网络侧设备,以便云热点的真正用户及时找回该云热点。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终端设备101的接入不再需要复杂的登录验证过程,用户的体验更好,便利性更高。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云热点是和对应的云服务绑定的,云热点执行的身份验证也是对应云服务所需的身份验证,而传统的热点设备(如WiFi热点)仅仅提供通信通道,而与云服务不相关。传统的WiFi热点对用户的验证仅仅是为了网络运营商的安全性而执行的,不考虑云服务的需求,因此也不能和云服务以及用户进行绑定,无法提供基于云服务的用户个性化服务。
而且,通过传统的WiFi热点使用云服务操作较复杂,一般需要在终端上安装特定的app、客户端代理或浏览器,通过这样的app、客户端代理或浏览器来连接云服务端,这需要终端上的软件支持,例如应用层甚至操作系统层的软件支持,特别是对于一些常规终端,如电视机、照相机等,这样的软件需要特别开发,成本较高且使用不方便,后续的软件更新也很麻烦,不利于整个云服务的不断升级改造。而本发明实施例的云热点不需要终端的复杂软件支持。在云服务升级时,本发明的云热点也只需升级云热点的软件,而无需像传统WiFi热点方案那样升级每一个终端的软件。未来云服务的功能必然需要不断升级提升性能,才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价值,本发明的云热点更适用于这种应用环境。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示意框图。图2的无线通信设备20是图1的无线通信设备102的一个具体例子。
如图2所示,无线通信设备20包括验证模块21、第一接入模块22、第二接入模块23和传输模块24。
验证模块21用于对无线通信设备20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例如,验证模块21可以采用生物信息验证(如指纹、虹膜、声音、面部识别、血管纹路等,或者这些方式的任意组合)、输入验证(如用户可通过按钮、键盘、鼠标、麦克风等输入设备输入该用户的用户名/密码等)、硬件设备验证(如用户卡、NFC卡、钥匙等)等,或者采用上述各种验证方式的任意组合。
第一接入模块22用于在验证模块21成功验证该用户时,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例如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网络103)与该用户的云服务端(例如图1所示的云服务端104)建立云服务连接。
第二接入模块23用于与一个或多个外部终端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01)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短距离无线连接的例子可包括WiFi连接、蓝牙连接、红外连接、可见光连接等。可见光连接可以是采用例如灯光的光谱进行连接,利用可见光的快速通断(一般以人眼无法察觉的速度)进行通信。
传输模块24用于通过上述短距离无线连接和上述云服务连接,在外部终端设备和云服务端之间转发数据。
这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一个无线通信设备提供一个用户的云服务的统一接入和验证处理,这样,对用户的各种终端设备的设计要求较低,能够降低终端设备的设计和生产成本。
另外,由一个无线通信设备提供一个用户的云服务的统一接入和验证处理,能够更好地实现该用户的各种终端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例如由该用户的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能够很方便地在该用户的手机上进行即时呈现,这样能够大大增强用户体验。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验证模块21还可以进行无线通信网络(例如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网络103)的接入验证。例如,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设置有插槽,用于插入SIM卡或类似用户识别卡,或者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内置SIM卡(即嵌入式SIM卡)或类似用户识别卡,这样的用户识别卡用于在接入无线通信网络时进行接入验证。
作为另一实施例,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验证处理也可以全部由云服务端实现(在此情况下,可以将云服务端视为无线通信设备的接入验证代理),这样可以免除SIM卡等用户标识卡的使用,能节省无线通信设备20的空间,使得无线通信设备20的体积更紧凑。另一方面,由于无需无线通信设备20和无线通信网络之间的接入验证处理的消息收发,也能节省无线通信设备20的电力。这是一种真正的无SIM卡方案。目前存在虚拟SIM卡或e-SIM卡等方案,但这些方案并没有彻底免除SIM卡,而仅仅是将SIM卡变为内置或嵌入式芯片。
具体地,作为一个例子,可以预先在云服务端或运营商端绑定无线通信设备20的设备标识(例如IMEI或类似标识)和预定用户标识(例如IMSI或类似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云服务端可以在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之后(例如在建立上述云服务连接的过程中)或者独立于身份验证(例如在无线通信设备20的初始激活过程中)而进行接入验证,换句话说,本发明对这种接入验证的时机不作限制。例如,在运营商端存储设备标识和用户标识对应关系的情况下,云服务端可以将无线通信设备20的设备标识发送至运营商端的服务器,运营商端根据无线通信设备20的设备标识查找对应的用户标识,基于该用户标识进行鉴权和激活操作(例如与云服务端交换鉴权信息、以及可选地为该用户标识分配TMSI等操作),这样无线通信设备20就可以使用无线通信网络与广域网之间进行通信。再例如,在云服务端存储设备标识和用户标识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云服务端可以将无线通信设备20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用户标识发送至运营商端的服务器,运营商端基于该用户标识进行鉴权和激活操作(例如与云服务端交换鉴权信息、以及可选地为该用户标识分配TMSI等操作),这样无线通信设备20就可以使用无线通信网络与广域网之间进行通信。
作为另一个例子,云服务端可根据设备标识产生用户标识,例如设备标识和用户标识的转换可遵循特定算法,云服务端根据这样的算法对设备标识进行转换以得到对应的用户标识。
作为另一个例子,运营商端可以按需为无线通信设备20分配用户标识。具体地,例如,云服务端可以将无线通信设备20的设备标识发送至运营商端的服务器,运营商端针对无线通信设备20的设备标识分配对应的用户标识,并基于该用户标识进行鉴权和激活操作(例如与云服务端交换鉴权信息、以及可选地为该用户标识分配TMSI等操作),这样无线通信设备20就可以使用无线通信网络与广域网之间进行通信。
作为另一种更加简洁的方案,无线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和用户标识可以统一为一个标识。例如,可以将用户标识IMSI直接用作无线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反之亦可。
在上述无SIM卡方案中,为了鉴权的安全性,可以在云服务端和运营商端(如鉴权服务器)处均存储与用户标识(如IMSI)对应的鉴权信息,例如Ki密钥和算法版本等,以供鉴权过程中使用;另外,云服务端和运营商端之间的信息交互可以进行加密,以进一步提高鉴权的安全性。具体的鉴权算法可参照现有算法。
在运营商端分配TMSI之后,运营商端可将分配的TMSI发送至云服务端;为了后续云服务数据的收发,云服务端可将TMSI发送至无线通信设备20。或者,也可以由运营商端将分配的TMSI直接发送至云服务端。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验证模块21还可以进行云服务端的登录验证。例如,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设置有输入设备或外接输入设备,用于输入云服务端的登录验证信息,如用户名/密码。作为另一实施例,云服务端的登录验证可以和上述身份验证合并,例如,可以采集用户的指纹,该指纹信息可同时用于身份验证和云服务端的登录验证;此时在云服务端处可记录用户及其指纹信息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无线通信网络(例如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网络103)可包括移动通信网络和/或无线局域网。例如,无线通信网络可以是蜂窝网络,由无线运营商提供,包括接入网网元、核心网网元等设备,连接到云服务端的服务器或者通过广域网连接到云服务端的服务器。无线局域网可以是WiFi网络,通过路由器、交换器等设备连接到广域网,进而连接到云服务端的服务器。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云服务端(例如图1所示的云服务端104)的服务器可以是集中式的,也可以是分布式的,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验证模块21可以在身份验证失败次数达到预定次数时,锁定无线通信设备不能继续使用,和/或通过传输模块24将无线通信设备的位置发送到云服务端或其他网络侧设备。这样能够提高用户云服务的安全性,防止云热点丢失或被窃后用户信息的泄露,并且能帮助用户根据位置信息找回云热点,减少用户损失。
云服务可提供各种类型的服务,例如照片流、视频流或文字流等服务。对于不同的数据流,可以由各自特色的处理指令,以给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下面结合具体例子,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应注意,下面的例子仅仅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概念,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3是本发明可应用的一个场景例子的示意交互图。图3是云服务提供照片流的示例场景。在图3的实施例中,用户携带便携式的无线通信设备33,用户的相机31和手机32与无线通信设备33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从而使用该用户的云服务。无线通信设备33可以是图1的无线通信设备102或图2的无线通信设备20。另外,该用户已经实现购买了云服务端34的云服务,在云服务端34记录了该用户的用户信息,如用户名、权限等。在图3的实施例中,云共享服务作为云服务的一个非限制性的具体实例。
301,无线通信设备33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例如生物信息验证、输入验证、硬件设备验证等。
302,当身份验证成功时,无线通信设备33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该用户的云服务端34建立云服务连接。可选地,云服务端34可以在建立云服务连接的过程中再次对用户进行登录验证。
可选地,当身份验证失败时或者当身份验证失败达到预定次数(如3次、5次等)时,无线通信设备33可锁定不能使用,例如可以锁定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再次进行身份验证,当再次进行的身份验证又失败或失败达到预定次数时,可以锁定更长的时间才能进行下一次身份验证。另外可选地,当预定时间段内(如一天或一周之内)身份验证次数累计达到较大数值时(例如10次或20次),认为无线通信设备33丢失或被窃的可能性较大,无线通信设备33可以向预定设备(如云服务端34或其他网络侧设备,如提供安全性的网络侧设备)发送自己的当前位置,以使得无线通信设备33的用户能够获知无线通信设备33的当前位置从而有助于找回无线通信设备33。当前位置的发送可以是周期性的,也可以基于事件触发,例如在身份验证次数累计达到较大数值的时刻,或者在无线通信设备33接收到其用户通过其他方式发出设备找回命令(如通过云服务端34发布该设备找回命令)时,触发无线通信设备33发送当前位置。这样能够提高云服务的安全性。
303,云服务端34可记录无线通信设备33的信息,表示该用户正在使用无线通信设备33,从而使用云服务端34提供的云共享服务。
在此情况下,若无线通信设备由于某些原因(如信号质量不好或用户主动退出登录)而从无线通信网络或云服务端暂时断开,云服务端可在一定的时限内(如半小时内或10分钟内)暂时保留步骤303中记录的无线通信设备的信息,以在无线通信设备重新尝试与云服务端建立连接时使用该暂时保留的信息,从而加快重新尝试建立云服务连接的过程。当然,云服务端也可以在发现无线通信设备断开时释放所记录的无线通信设备的信息,以节省存储空间。
304,该用户的相机31与无线通信设备33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例如相机31可以具有蓝牙功能模块,与无线通信设备33建立蓝牙连接。本发明对相机31和无线通信设备33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的协议类型和模式不作限制。
305,无线通信设备33将相机31的设备信息发送至云服务端34,云服务端34记录相机31的设备信息。设备信息可包括但不限于相机31的设备标识、设备能力信息(如拍照)和/或其他参数信息(如照片的格式、大小等)。
306,该用户的手机32与无线通信设备33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例如手机32可以具有蓝牙功能模块,与无线通信设备33建立蓝牙连接。本发明对手机32和无线通信设备33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的协议类型和模式不作限制。
307,无线通信设备33将手机32的设备信息发送至云服务端34,云服务端34记录手机32的设备信息。设备信息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32的设备标识、设备能力信息(如显示照片)和/或其他参数信息(如照片的格式、大小等)。
308,该用户使用相机31拍摄照片。
309,相机31通过无线通信设备33将拍摄的照片发送至云服务端34。该过程可以称为照片同步处理。相机31可以在拍摄照片的同时进行照片同步,也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进行照片同步(例如用户可输入指令指示相机31进行照片同步处理)。
可选地,相机31可对照片进行标记,表示哪些照片已经上传至云服务端,而哪些照片尚未上传。
310,云服务端34存储相机31上传的照片。另外,云服务端34可以记录照片的相关信息,如来源(即,相机31)、拍摄时间、拍摄地点等。
311,云服务端34将照片通过无线通信设备33推送至手机32。
例如,云服务端34根据手机32的设备信息,发现手机32也订阅了云共享服务,因此将相机31拍摄的照片发送至手机32。如果手机32对照片的格式或大小有特定要求,云服务端34可以根据该特定要求对相机31上传的照片进行格式转换处理,以符合手机32的要求。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尤其是在上传数据的终端设备(即数据的同步源)和要推送数据的目标终端设备(即数据的同步目的地)不同时使用无线通信设备33的情况下,优先由云服务端34进行格式转换处理。
作为另一实施例,照片的格式转换处理也可以由无线通信设备33执行,甚至可以由手机32执行。例如,当无线通信设备33执行上述格式转换处理时,可以预先在无线通信设备33上也记录手机32的设备信息。云服务端34通过云服务连接将照片发送至无线通信设备33时,可指定该照片的目的地为手机32;无线通信设备33在接收到该照片时,可根据本地存储的手机32的设备信息中的格式或大小要求,对该照片进行格式转换处理,以符合手机32的要求,并将转换后的照片通过短距离无线连接发送至手机3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数据的同步源和同步目的地同时使用无线通信设备33的情况下,优先由无线通信设备33进行格式转换处理。
另外,云服务端34可以对云服务端34上存储的照片进行标记处理,表示该照片是否已经被推送至手机32。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够通过无线通信设备实现用户终端设备对云服务的使用,而且用户终端设备仅需要简单的能够连接到无线通信设备的短距离无线连接能力即可。
图3的实施例中,用户的终端设备31和32对于云服务端34不是透明的,即云服务端34可以记录用户的终端设备31和32的标识信息和连接状态等。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云服务端也可以不记录或者不了解用户的终端设备的情况,云服务端的所有操作均针对无线通信设备。
应注意,图3中的步骤序号不对各个步骤的执行顺序构成限制。例如,步骤306-307不必在步骤308-310之前执行,类似的场景可以是,相机拍摄照片后,通过云热点上传至云服务端存储;手机可能在拍照后才通过云热点连接至云服务端,在此情况下,在特定的一段时间后,或者在云服务端发现有新的照片未推送至手机时,云服务端可通过云热点将照片推送至手机。
图4是本发明可应用的另一场景例子的示意交互图。图4是云服务提供视频流的示例场景。在图4的实施例中,用户携带便携式的无线通信设备43,用户的显示终端41和显示终端42可以位于不同的地点,并且可以分别与无线通信设备43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
图4的实施例中,云视频播放服务作为云服务的一个非限制性的具体实例。
401,无线通信设备43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例如生物信息验证、输入验证、硬件设备验证等。
402,当身份验证成功时,无线通信设备43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该用户的云服务端44建立云服务连接。可选地,云服务端44可以在建立云服务连接的过程中再次对用户进行登录验证。
可选地,当身份验证失败时或者当身份验证失败达到预定次数(如3次、5次等)时,无线通信设备43可锁定不能使用,例如可以锁定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再次进行身份验证,当再次进行的身份验证又失败或失败达到预定次数时,可以锁定更长的时间才能进行下一次身份验证。另外可选地,当预定时间段内(如一天或一周之内)身份验证次数累计达到较大数值时(例如10次或20次),认为无线通信设备43丢失或被窃的可能性较大,无线通信设备43可以向预定设备(如云服务端44或其他网络侧设备,如提供安全性的网络侧设备)发送自己的当前位置,以使得无线通信设备43的用户能够获知无线通信设备43的当前位置从而有助于找回无线通信设备43。当前位置的发送可以是周期性的,也可以基于事件触发,例如在身份验证次数累计达到较大数值的时刻,或者在无线通信设备43接收到其用户通过其他方式发出设备找回命令(如通过云服务端44发布该设备找回命令)时,触发无线通信设备43发送当前位置。这样能够提高云服务的安全性。
403,云服务端44可记录无线通信设备43的信息,表示该用户正在使用无线通信设备43,从而使用云服务端44提供的云视频播放服务。
404,该用户的显示终端41与无线通信设备43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例如显示终端41可以具有蓝牙功能模块,与无线通信设备43建立蓝牙连接。本发明对显示终端41和无线通信设备43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的协议类型和模式不作限制。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的实例,显示终端41可以是位于用户家中的平板电脑,用户使用该平板电脑通过无线通信设备43使用云服务端44提供的云视频播放服务,例如观看某一电影。
405,用户需要出门到朋友家,因此在显示终端41(平板电脑)上输入暂停指令,暂停播放该影片。
406,显示终端41通过无线通信设备43将用户的暂停指令发送至云服务端44。可选地,显示终端41或无线通信设备43可以将暂停处的断点时间信息一起发送至云服务端。
407,云服务端44在接收到用户的暂停指令之后,暂停推送该影片的视频流,并且记录影片此时的断点时间信息。
这里的断点时间信息可以是从无线通信设备43发送指示的,也可以由云服务端43自行确定。
408,该用户来到朋友家中,在朋友的显示终端42与无线通信设备43之间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例如显示终端42可以具有蓝牙功能模块,与无线通信设备43建立蓝牙连接。本发明对显示终端42和无线通信设备43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的协议类型和模式不作限制。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的实例,显示终端42可以是位于朋友家中的电视机,用户使用该电视机通过无线通信设备43使用云服务端44提供的云视频播放服务,例如观看某一电影。
409,用户在无线通信设备43或显示终端42上输入继续播放在步骤405处暂停的电影的指令。
无线通信设备43可以提供指令菜单供用户输入继续播放指令,或者无线通信设备43可以将指令菜单信息发送至显示终端42,以使得显示终端42根据指令菜单信息显示指令菜单,从而使得用户能够在显示终端42上输入继续播放指令。
410,无线通信设备43将继续播放指令发送至云服务端44。可选地,如果用户在同时观看多部电影,还可以将用户想要继续播放的电影的信息(如电影编号、电影名称等)一起发送至云服务端44。
411,云服务端44接收到继续播放指令之后,从步骤407处记录的断点时间信息所指示的断点时间处继续向无线通信设备43推送该电影的视频流。
412,无线通信设备43将该电影的视频流转发至显示终端42,这样用户能够在显示终端42上继续观看该电影。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够通过无线通信设备实现用户终端设备对云服务的使用,而且用户终端设备仅需要简单的能够连接到无线通信设备的短距离无线连接能力即可。
图5是本发明可应用的另一场景例子的示意交互图。图5是云服务提供文字流的示例场景。在图5的实施例中,用户携带便携式的无线通信设备53,用户的编辑终端51和编辑终端52可以位于不同的地点,并且可以分别与无线通信设备53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
图5的实施例中,云编辑服务作为云服务的一个非限制性的具体实例。
501,无线通信设备53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例如生物信息验证、输入验证、硬件设备验证等。
502,当身份验证成功时,无线通信设备53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该用户的云服务端54建立云服务连接。可选地,云服务端54可以在建立云服务连接的过程中再次对用户进行登录验证。
可选地,当身份验证失败时或者当身份验证失败达到预定次数(如3次、5次等)时,无线通信设备53可锁定不能使用,例如可以锁定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再次进行身份验证,当再次进行的身份验证又失败或失败达到预定次数时,可以锁定更长的时间才能进行下一次身份验证。另外可选地,当预定时间段内(如一天或一周之内)身份验证次数累计达到较大数值时(例如10次或20次),认为无线通信设备53丢失或被窃的可能性较大,无线通信设备43可以向预定设备(如云服务端54或其他网络侧设备,如提供安全性的网络侧设备)发送自己的当前位置,以使得无线通信设备53的用户能够获知无线通信设备53的当前位置从而有助于找回无线通信设备53。当前位置的发送可以是周期性的,也可以基于事件触发,例如在身份验证次数累计达到较大数值的时刻,或者在无线通信设备53接收到其用户通过其他方式发出设备找回命令(如通过云服务端54发布该设备找回命令)时,触发无线通信设备53发送当前位置。这样能够提高云服务的安全性。
503,云服务端54可记录无线通信设备53的信息,表示该用户正在使用无线通信设备53,从而使用云服务端54提供的云编辑服务。
504,该用户的编辑终端51与无线通信设备53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例如编辑终端51可以具有蓝牙功能模块,与无线通信设备53建立蓝牙连接。本发明对编辑终端51和无线通信设备53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的协议类型和模式不作限制。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的实例,编辑终端51可以是位于用户家中的手写板,用户使用该计算机通过无线通信设备53使用云服务端54提供的云编辑服务,例如绘制某一图片。在编辑过程中,编辑终端51可以周期性地或者根据用户的文档保存指令将编辑好的部分图片文档上传至云服务端54,该操作可以称为文档同步操作。
505,用户需要出门到办公室,因此在编辑终端41上输入文档保存指令,将已经编辑好的部分图片文档存储至云服务端54。
506,编辑终端51通过无线通信设备53将用户的文档保存指令发送至云服务端54。可选地,如果在本次文档保存指令之前尚有部分图片文档的更新内容没有同步至云服务端,可以将这部分的更新内容一起发送至云服务端。
507,云服务端54在接收到用户的文档保存指令和更新内容之后,在云服务端54上更新有关图片文档。
508,该用户来到办公室,在办公室的编辑终端52与无线通信设备53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例如编辑终端52可以具有蓝牙功能模块,与无线通信设备53建立蓝牙连接。本发明对编辑终端52和无线通信设备53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的协议类型和模式不作限制。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的实例,编辑终端52可以是位于办公室的笔记本计算机,用户使用该计算机通过无线通信设备53使用云服务端54提供的云编辑服务,例如绘制某一图片。
509,用户通过无线通信设备53将在步骤505处尚未编辑完的图片文档下载至编辑终端52。
无线通信设备53可以提供指令菜单供用户输入下载指令,或者无线通信设备53可以将指令菜单信息发送至编辑终端52,以使得编辑终端52根据指令菜单信息显示指令菜单,从而使得用户能够在编辑终端52上输入下载指令。作为另一实施例,云服务端54可以主动将图片文档推送至无线通信设备53,从而推送至当前与无线通信设备53连接的编辑终端52。
510,用户使用编辑终端52继续绘制图片。在编辑过程中,编辑终端52可以周期性地或者根据用户的文档保存指令将编辑好的部分图片文档上传至云服务端54。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够通过无线通信设备实现用户终端设备对云服务的使用,而且用户终端设备仅需要简单的能够连接到无线通信设备的短距离无线连接能力即可。
因此,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无线通信设备的用户的身份验证成功之后,云服务端还可以记录无线通信设备的信息,以表示该无线通信设备正被该用户使用。
在此情况下,在无线通信设备与一个或多个外部终端设备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之后,无线通信设备还可将外部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发送至云服务端,云服务端可记录外部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如设备标识、设备能力信息(如拍照)和/或其他参数信息(如照片的格式、大小等)。
以外部终端设备至少包括第一外部终端设备和第二外部终端设备这两个终端设备的情况为例,无线通信设备可通过与第一外部终端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无线连接接收第一外部终端设备获取的数据(如照片数据或文字数据等),并通过云服务连接将该数据发送至云服务端。
云服务端可根据第二外部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对该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处理以得到转换数据。云服务端还可将转换数据通过云服务连接发送至无线通信设备。然后,无线通信设备可通过与第二外部终端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无线连接,将该转换数据发送至第二外部终端设备,以在第二外部终端设备上展示转换数据。
上述数据格式转换处理也可以在云热点上执行。在此情况下,例如,无线通信设备可通过云服务连接从云服务端接收目的地为第二外部终端设备的上述数据(未经格式转换处理)。无线通信设备可根据第二外部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对该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处理以得到转换数据,并通过与第二外部终端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无线连接,将转换数据发送至第二外部终端设备,以在第二外部终端设备上展示转换数据。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无线通信设备可通过与第一外部终端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无线连接接收第一外部终端设备发送的关于当前云服务数据流的第一处理指令信息(如暂停播放、保存文档、修改文字等),并通过云服务连接将第一处理指令信息发送至云服务端。云服务端可根据第一处理指令信息对当前云服务数据流进行处理。
在此情况下,可选地,云服务端还可记录云服务数据流在根据第一处理指令信息的处理后的状态信息(例如播放的断点时间信息、修改后的文档内容等)。无线通信设备可通过与第二外部终端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无线连接接收第二外部终端设备发送的关于当前云服务数据流的第二处理指令信息(如继续播放、新的文字修改指令等),并通过云服务连接将第二处理指令信息发送至云服务端。然后,云服务端可根据第二处理指令信息和上述状态信息对当前云服务数据流进行处理。
这样,本发明的云热点能够向用户提供紧随用户的服务体验,无论用户使用何种终端,均能够提供一致的云服务,而不太受制于终端的硬件或软件约束,不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云服务,且能够充分利用用户的现有终端设备,而无需用户再购入特别定制的终端,大大节省了社会资源,有利于环保和资源再利用。甚至可以在公共场合或私人场合(如车站、银行、路边、建筑大堂、车辆等)提供具有短距离无线连接能力的终端设备(这样的终端成本很低,易于推广建设),只要用户携带定制云服务的云热点,就能够在这样的终端设备上使用自己的云服务,且不担心信息安全问题,这样的云服务能够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云服务端的示意框图。
图6的云服务端60位于网络侧并充当终端的用户标识鉴权代理,该终端没有设置用户标识模块(如SIM卡)且不能连接用户标识模块(如没有SIM卡插槽)。云服务端60包括接收单元61、获取单元62和鉴权单元63。
接收单元61用于接收终端的设备标识。
获取单元62用于根据终端的设备标识获取终端的用户标识。
鉴权单元63用于与移动通信网络的鉴权服务器之间执行基于用户标识的鉴权处理。
这样,云服务端能够作为终端的用户标识鉴权代理,虽然终端没有设置用户标识模块且不能连接用户标识模块,也能够实现终端的用户标识鉴权处理。
这样可以免除SIM卡等用户标识卡的使用,能节省终端的空间,使得终端的体积更紧凑。另一方面,由于无需终端和无线通信网络之间的接入验证处理的消息收发,也能节省终端的电力。这是一种真正的无SIM卡方案。目前存在虚拟SIM卡或e-SIM卡等方案,但这些方案并没有彻底免除SIM卡,而仅仅是将SIM卡变为内置或嵌入式芯片。
这里的终端一般是移动终端,但是本发明对终端的具体实现形态不作限制,现有的插入式SIM卡或嵌入式SIM卡能应用的终端均能改进为本发明的终端。
如图6所示,云服务端6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64,用于存储至少一组终端的设备标识和用户标识的对应关系。获取单元62根据终端的设备标识查找该对应关系以获取终端的用户标识。
在此情况下,云服务端可以将无线通信设备20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用户标识发送至运营商端的服务器,运营商端基于该用户标识进行鉴权和激活操作(例如与云服务端交换鉴权信息、以及可选地为该用户标识分配TMSI等操作),这样无线通信设备就可以使用无线通信网络与广域网之间进行通信。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存储单元64还可以存储鉴权处理所需的鉴权信息。鉴权单元63可根据该鉴权信息和上述用户标识执行鉴权处理。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获取单元62可将终端的设备标识发送至鉴权服务器,并从鉴权服务器接收终端的用户标识,其中鉴权服务器存储至少一组终端的设备标识和用户标识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获取单元62可将接收单元61接收的设备标识作为终端的用户标识。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7的方法可应用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能够通过无线通信网络相互连接的无线通信设备和云服务端,其中云服务端为无线通信设备的用户提供云服务,例如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图7的方法的各个过程可参照前面图1至图6的实施例中的相应过程或功能,为避免重复,不再详细描述。
701,无线通信设备对该无线通信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例如,可参照上述步骤301、401和501的描述进行身份验证。
702,无线通信设备在成功验证该用户时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云服务端建立云服务连接。
例如,可参照上述步骤302、402和502的描述建立云服务连接。
703,无线通信设备与一个或多个外部终端设备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
例如,可参照上述步骤304、404/408和504/508的描述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应注意,视具体应用场景不同,步骤703可以在步骤701或702之前执行,或者可以与步骤701或702同时执行。
704,无线通信设备通过短距离无线连接和云服务连接,在外部终端设备和云服务端之间转发云服务的数据。
例如,可参照上述步骤309/311、406/409-412和506/509的描述进行云服务数据转发。
这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一个无线通信设备提供一个用户的云服务的统一接入和验证处理,这样,对用户的各种终端设备的设计要求较低,能够降低终端设备的设计和生产成本。
另外,由一个无线通信设备提供一个用户的云服务的统一接入和验证处理,能够更好地实现该用户的各种终端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例如由该用户的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能够很方便地在该用户的手机上进行即时呈现,这样能够大大增强用户体验。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无线通信设备或云服务端还可以进行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验证。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云服务端可获取与无线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身份标识,然后云服务端可基于身份标识与运营商端之间进行鉴权处理。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云服务端可存储至少一组无线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身份标识的对应关系,从而获取与无线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身份标识。或者,云服务器可从运营商端接收与无线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身份标识,其中运营商端存储至少一组无线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身份标识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设备标识和身份标识可以为同一标识。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无线通信设备还可以进行云服务端的登录验证。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无线通信网络可包括移动通信网络和/或无线局域网。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无线通信设备为便携式设备。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身份验证可包括以下验证方式中的至少一种:生物信息验证、输入验证、硬件设备验证。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短距离无线连接可包括以下连接方式中的至少一种:WiFi连接、蓝牙连接、红外连接、可见光连接。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在身份验证失败次数达到预定次数时,锁定无线通信设备不能继续使用,和/或通过将无线通信设备的位置发送到云服务端或其他网络侧设备。
本发明的云热点作为用户云服务的延伸终端,能够给用户提供随身云服务,大大增强了用户体验,同时降低了对相关电子产品的网络连接能力的要求,更适合于推广应用。并且,本发明的云热点能够保障用户云服务的安全性,即使云热点丢失或被窃,也能防止其他人得到用户的云服务信息和使用该用户的云服务。而且,本发明的云热点能够支持真正的无SIM卡方案,使得云热点体积更紧凑,耗电更少,且应用更灵活。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8)

1.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验证模块,用于对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第一接入模块,用于在所述验证模块成功验证所述用户时,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所述用户的云服务端建立云服务连接;
第二接入模块,用于与一个或多个外部终端设备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
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短距离无线连接和所述云服务连接,在所述外部终端设备和所述云服务端之间转发数据,
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为便携式设备,
其中所述验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身份验证失败次数达到预定次数时,锁定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不能继续使用,和/或通过所述传输模块将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位置发送到所述云服务端或其他网络侧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验证模块还用于进行所述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验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验证模块还用于进行所述云服务端的登录验证。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网络包括移动通信网络和/或无线局域网。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身份验证包括以下验证方式中的至少一种:生物信息验证、输入验证、硬件设备验证。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短距离无线连接包括以下连接方式中的至少一种:WiFi连接、蓝牙连接、红外连接、可见光连接。
7.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能够通过无线通信网络相互连接的无线通信设备和云服务端,
所述云服务端,用于为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用户提供云服务;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用于对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在成功验证所述用户时通过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与所述云服务端建立云服务连接;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还用于与一个或多个外部终端设备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短距离无线连接和所述云服务连接,在所述外部终端设备和所述云服务端之间转发所述云服务的数据,
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为便携式设备,
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还用于在所述身份验证失败次数达到预定次数时,锁定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不能继续使用,和/或将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位置发送到所述云服务端或其他网络侧设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还用于进行所述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验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云服务端还用于进行所述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验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云服务端获取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身份标识;
所述云服务端基于所述身份标识与运营商端之间进行鉴权处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云服务端存储至少一组无线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身份标识的对应关系,从而获取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身份标识;或者,
所述云服务端从所述运营商端接收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身份标识,其中所述运营商端存储至少一组无线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身份标识的对应关系。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设备标识和所述身份标识为同一标识。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还用于进行所述云服务端的登录验证。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网络包括移动通信网络和/或无线局域网。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身份验证包括以下验证方式中的至少一种:生物信息验证、输入验证、硬件设备验证。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短距离无线连接包括以下连接方式中的至少一种:WiFi连接、蓝牙连接、红外连接、可见光连接。
1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在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用户的身份验证成功之后,所述云服务端还用于记录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信息,以表示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正被所述用户使用。
1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在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与一个或多个外部终端设备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之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还用于将所述外部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发送至所述云服务端,所述云服务端还用于记录所述外部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外部终端设备至少包括第一外部终端设备和第二外部终端设备,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一外部终端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无线连接接收所述第一外部终端设备获取的数据,并通过所述云服务连接将所述数据发送至所述云服务端;
所述云服务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外部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对所述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处理以得到转换数据;
所述云服务端还用于将所述转换数据通过所述云服务连接发送至所述无线通信设备;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还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二外部终端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无线连接,将所述转换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外部终端设备,以在所述第二外部终端设备上使用所述转换数据。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外部终端设备至少包括第一外部终端设备和第二外部终端设备,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一外部终端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无线连接接收所述第一外部终端设备获取的数据,并通过所述云服务连接将所述数据发送至所述云服务端;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云服务连接从所述云服务端接收目的地为所述第二外部终端设备的所述数据;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外部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对所述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处理以得到转换数据,并通过与所述第二外部终端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无线连接,将所述转换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外部终端设备,以在所述第二外部终端设备上使用所述转换数据。
2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外部终端设备至少包括第一外部终端设备和第二外部终端设备,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一外部终端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无线连接接收所述第一外部终端设备发送的关于当前云服务数据流的第一处理指令信息,并通过所述云服务连接将所述第一处理指令信息发送至所述云服务端;
所述云服务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处理指令信息对所述当前云服务数据流进行处理。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云服务端还用于记录所述云服务数据流在根据所述第一处理指令信息的处理后的状态信息;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还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二外部终端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无线连接接收所述第二外部终端设备发送的关于当前云服务数据流的第二处理指令信息,并通过所述云服务连接将所述第二处理指令信息发送至所述云服务端;
所述云服务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处理指令信息和所述状态信息对所述当前云服务数据流进行处理。
23.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能够通过无线通信网络相互连接的无线通信设备和云服务端,所述云服务端为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用户提供云服务,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为便携式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对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在成功验证所述用户时通过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与所述云服务端建立云服务连接;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与一个或多个外部终端设备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短距离无线连接和所述云服务连接,在所述外部终端设备和所述云服务端之间转发所述云服务的数据,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在所述身份验证失败次数达到预定次数时,锁定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不能继续使用,和/或通过将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位置发送到所述云服务端或其他网络侧设备。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所述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验证。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云服务端进行所述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验证。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云服务端获取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身份标识;
所述云服务端基于所述身份标识与运营商端之间进行鉴权处理。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云服务端存储至少一组无线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身份标识的对应关系,从而获取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身份标识;或者,
所述云服务端从所述运营商端接收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身份标识,其中所述运营商端存储至少一组无线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身份标识的对应关系。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设备标识和所述身份标识为同一标识。
29.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所述云服务端的登录验证。
30.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网络包括移动通信网络和/或无线局域网。
31.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份验证包括以下验证方式中的至少一种:生物信息验证、输入验证、硬件设备验证。
32.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短距离无线连接包括以下连接方式中的至少一种:WiFi连接、蓝牙连接、红外连接、可见光连接。
33.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用户的身份验证成功之后,所述云服务端记录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信息,以表示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正被所述用户使用。
3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与一个或多个外部终端设备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之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将所述外部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发送至所述云服务端,所述云服务端记录所述外部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外部终端设备至少包括第一外部终端设备和第二外部终端设备,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短距离无线连接和所述云服务连接,在所述外部终端设备和所述云服务端之间转发所述云服务的数据,包括: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通过与所述第一外部终端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无线连接接收所述第一外部终端设备获取的数据,并通过所述云服务连接将所述数据发送至所述云服务端;
所述云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二外部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对所述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处理以得到转换数据;
所述云服务端将所述转换数据通过所述云服务连接发送至所述无线通信设备;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通过与所述第二外部终端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无线连接,将所述转换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外部终端设备,以在所述第二外部终端设备上使用所述转换数据。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外部终端设备至少包括第一外部终端设备和第二外部终端设备,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短距离无线连接和所述云服务连接,在所述外部终端设备和所述云服务端之间转发所述云服务的数据,包括: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通过与所述第一外部终端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无线连接接收所述第一外部终端设备获取的数据,并通过所述云服务连接将所述数据发送至所述云服务端;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通过所述云服务连接从所述云服务端接收目的地为所述第二外部终端设备的所述数据;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外部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对所述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处理以得到转换数据,并通过与所述第二外部终端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无线连接,将所述转换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外部终端设备,以在所述第二外部终端设备上使用所述转换数据。
3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外部终端设备至少包括第一外部终端设备和第二外部终端设备,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短距离无线连接和所述云服务连接,在所述外部终端设备和所述云服务端之间转发所述云服务的数据,包括: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通过与所述第一外部终端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无线连接接收所述第一外部终端设备发送的关于当前云服务数据流的第一处理指令信息,并通过所述云服务连接将所述第一处理指令信息发送至所述云服务端;
所述云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处理指令信息对所述当前云服务数据流进行处理。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短距离无线连接和所述云服务连接,在所述外部终端设备和所述云服务端之间转发所述云服务的数据,还包括:
所述云服务端记录所述云服务数据流在根据所述第一处理指令信息的处理后的状态信息;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通过与所述第二外部终端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无线连接接收所述第二外部终端设备发送的关于当前云服务数据流的第二处理指令信息,并通过所述云服务连接将所述第二处理指令信息发送至所述云服务端;
所述云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二处理指令信息和所述状态信息对所述当前云服务数据流进行处理。
CN201580000685.2A 2015-05-04 2015-10-12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054935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80000685.2A CN105493527B (zh) 2015-05-04 2015-10-12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209355 2015-05-04
CN201510220935 2015-05-04
PCT/CN2015/091750 WO2016176962A1 (zh) 2015-05-04 2015-10-12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201580000685.2A CN105493527B (zh) 2015-05-04 2015-10-12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93527A CN105493527A (zh) 2016-04-13
CN105493527B true CN105493527B (zh) 2020-04-17

Family

ID=55678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0685.2A Active CN105493527B (zh) 2015-05-04 2015-10-12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935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1828A (zh) * 2016-06-30 2016-11-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WiFi密码共享方法、移动终端及云服务器
CN106131948A (zh) * 2016-07-27 2016-11-1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核心网设备和设备标识寄存器
CN107205166B (zh) * 2017-05-05 2019-08-30 中广热点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服务器的终端设备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07682846A (zh) * 2017-09-30 2018-02-09 柠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终端管理方法、装置、共享终端及管理系统
CN108600964B (zh) * 2018-05-03 2021-08-03 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追踪定位系统
WO2021207868A1 (zh) * 2020-04-13 2021-10-21 天彩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相机通讯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43681B2 (en) * 2000-09-06 2005-09-13 Xanboo,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 automatic registration of devices
CN103888324A (zh) * 2012-12-21 2014-06-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个人云设备和系统以及注册个人云设备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1483A (zh) * 2012-03-29 2012-07-25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终端、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WO2014028896A2 (en) * 2012-08-16 2014-02-20 Schlage Lock Company Llc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43681B2 (en) * 2000-09-06 2005-09-13 Xanboo,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 automatic registration of devices
CN103888324A (zh) * 2012-12-21 2014-06-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个人云设备和系统以及注册个人云设备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93527A (zh) 201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054854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5493527B (zh)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US9699642B2 (en) Electronic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election
US9439062B2 (en) Electronic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application identifier handling
WO201601038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updating profile management server
US2016036034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sharing
CN106102038B (zh) 移动设备为中心的电子订户身份模块(eSIM)的供应
US9629195B2 (en) Connection switching method applicable to remote controllable system and mobile device, remote controllable system using the same, and mobile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50349826A1 (en) SUPPORTING SIM TOOLKIT APPLICATIONS IN EMBEDDED UICCs
US20160242033A1 (en) Communication service u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CN103826323A (zh) 一种无线网络连接的方法、终端及移动终端
CN110389738A (zh) 一种投屏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3944870B (zh)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042581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ment of privat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CN104054389A (zh) 用于在便携式终端之间建立无线局域网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065572A1 (zh) 终端、服务器、用户识别的系统及方法
US20230283994A1 (en) Automatic Control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O2017110193A1 (ja) サー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90036903A1 (en) Authentication based access to wireless devices
US20230079902A1 (en) DIRECT eSIM TRANSFER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WO2023213184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US20230354027A1 (en) Authenticate a user before performing a sensitive operation associated with a ue in communication with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6889002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684216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7858083A (zh) 个人物联网中设备认证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