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90304A - 一种多端柔性直流电网跨区域平抑风电波动的协调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端柔性直流电网跨区域平抑风电波动的协调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490304A CN105490304A CN201610058923.1A CN201610058923A CN105490304A CN 105490304 A CN105490304 A CN 105490304A CN 201610058923 A CN201610058923 A CN 201610058923A CN 105490304 A CN105490304 A CN 1054903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 power
- region
- wind power
-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665 sagg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10187 sel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02J3/386—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oscillations of power in network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端柔性直流电网跨区域平抑风电波动的附加控制方法,以及该附加控制方法与有功功率-频率下垂控制的协调控制方法。本发明针对我国国情,以充分利用调节速度快、调峰能力强的水电资源来跨区平抑风电波动所造成的频率大幅波动为目的,设计了跨区调节风电波动的附加控制方法,并将该附加控制方法和有功功率-频率下垂控制方法相结合,制定了详细的协调控制策略,给出了各控制参数的选择方法。RTDS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有效地使风电波动被其他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所调节,将不平衡功率在整个网络中得到更为合理的分配,维持各互联电网稳定运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协调控制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端柔性直流电网跨区域平抑风电波动的协调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速,据统计,我国2014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981万千瓦,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9637万千瓦。然而,我国的绝大部分风电集中分布在远离负荷中心的“三北”(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这类地区负荷水平较低,市场规模小,大规模风电的并网及风电的不确定性给电网调频带来了严峻考验。为提高风电利用率、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必要加强跨区联网建设,实现风电大规模外送和跨省区调节。尤其是我国西南区域和华中区域拥有丰富的响应速度快、调节能力强的水电资源,非常适合用来跨区域调节风电波动。
基于可控通断器件(IGBT)的电压源型换流器(VSC)所构成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网络(MTDC)不仅能够实现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向无源网络供电,而且能实现潮流快速反转,非常适合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和跨区域电网的互联。目前,针对多端柔性直流网络所提出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主从控制方法、带电压下垂特性的控制方法及其改进控制。这些控制方法均侧重于直流侧电压控制与功率平衡,没有考虑各交流系统的响应限制和承受能力,以及风电在互联网络中的跨区调节。当某端交流系统由于风电剧烈波动而导致频率大幅偏移时,直流网侧和其他端的交流系统不会对其做出响应。
若在电压下垂控制中引入附加有功功率-频率下垂控制(以下简称P-f控制),则该控制能在交流侧电网发生紧急故障时,实现各端交流系统的功率相互支援。然而为了保证小扰动下各交流系统间互不影响,P-f控制存在启动上下限,不能及时响应风电波动所引起的频率变化。且P-f控制一旦启动后,所有的交流区域电网无论备用容量是多是少,均会被迫参与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我国能源分布情况,提出一种在多端柔性直流电网各区域间平抑风电波动的附加控制方法,实现风电波动在互联区域电网之间的定向跨区调节。同时设计了该风电附加控制方法与P-f控制方法的协调控制策略,在电网频率偏移过大时,可以按照协调控制策略最大限度地维持系统的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端柔性直流电网跨区域平抑风电波动的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各区域的风电和水电容量以及区域电网调节能力,将多端系统中的区域划分为X区域、Y区域和Z区域三类;其中X区域风电容量大,超过该区域可调范围,作为待调节区域;Y区域风电容量小或者无风电,而水电备用充足,作为调节区域;Z区域不符合前述特征,不参加风电波动的跨区调节;
步骤2、在X区域和Y区域的柔性直流换流站的换流站级控制中加入附加控制环节,当风电波动导致系统频率超过一定范围时,启动该附加控制环节,将X区域由于风电波动产生的不平衡功率在X区域和Y区域间进行合理分配,抑制X区域系统频率的偏移;其中,附加控制的实现方法是:在属于X区域的某个交流电网Xi中,通过引入频率偏差量频率偏差放大倍数和风功率波动判断逻辑,修正Xi区域换流站的有功参考值,改变换流站的有功输出量;各Y区域换流站的有功参考值则根据X区域的有功总附加修正量,按照自身备用容量的比例调节其换流站输出功率,保证直流网内的功率平衡;
具体控制方法如下:
电网正常运行时,附加控制不启动;当Xi区域风电功率波动过大导致系统频率超过启动限值时,系统根据当前时刻Xi区域的风功率波动趋势来进行逻辑判断,若此时Xi区域的系统频率达到启动上限值或下限值,且风电功率相对于前一时刻的值有增加或减小的趋势,则附加控制启动;随后,相应频率偏差量通过比例环节叠加至其换流站有功功率指令值上,抑制其频率的继续偏移;同时,为保证直流网内功率平衡,上层控制系统根据所有X区域的功率附加量之和在线修正各Y区域换流站的有功功率指令值在Y区域内各交流电网按比例分配功率调节量,直至Xi区域频率偏移恢复至启动限值以下,附加控制关闭;
由于Z区域不参与风电的跨区调节附加控制,因此,该类区域的VSC换流站采用常规电压下垂控制;
步骤3、极端情况下,当附加控制开始工作后,若某参与风电波动调节的区域频率偏移至某一限值(该限值的绝对值大于附加控制启动限值的绝对值),该区域的P-f控制启动,不平衡功率将在所有互联区域中得到平衡,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所述P-f控制方法的原理是:在电压下垂控制中引入交流系统的频率偏差量Δf′,将其乘以放大系数Kf后作为换流站有功功率参考值的修正量,修正换流站输出的有功功率;并且P-f控制存在启动限值fref±A。
本发明提出的附加控制方法利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快速灵活的控制特性,能够将某一区域风电波动引起的不平衡功率在整个网络中得到更为合理的分配,避免单个区域电网承担过大的调频压力。此外,与交流联网相比,直流互联网络可以快速精确地控制换流站的传输功率并有效维持系统电压的稳定,还能在平抑风电波动的过程中,限制波动及其他故障的影响范围。
在上述的一种多端柔性直流电网跨区域平抑风电波动的协调控制方法,所述步骤3中,将P-f控制作为附加控制的后备控制,各X,Y,Z区域可通过区域选择开关来选择相应的跨区调节附加控制策略;
对于X区域,当Xi区域频率偏移达到B且附加控制启动后,若参与调节的某区域频率仍波动至超过{fref-A,fref+A}(A>B),则启动P-f控制,所有互联区域均参与频率控制,包括Z区域也参与频率控制;共同维持系统稳定;此外,在Xi区域的附加控制中加入上下限{-(A-B),(A-B)},即附加控制正常作用所对应的区间为{-(A-B),(A-B)},当Xi区域超过A后,附加控制的功率叠加量将被保持在为A时所对应的上限值,以确保P-f控制过程中换流站调节功率不受风电波动的影响,从而快速使全网系统恢复稳定;
对于Y区域,在Xi区域的风电附加控制启动后,Yj区域根据比例分配风功率调节量,并调节相应的换流站有功功率;若在调节过程中Yj区域交流电网的频率超出范围{-(A-B),(A-B)},则其P-f控制启动,控制频率稳定。
在上述的一种多端柔性直流电网跨区域平抑风电波动的协调控制方法,所有控制参数按照如下方法确定:
参数组一:协调控制中的限值参数A和B,确定的原则为:在避免附加控制启动太过频繁的同时保证其响应的及时性,同时为该控制留有充分的作用区间;
参数组二:Xi区域的附加控制参数确定的方法为:考虑与P-f控制的配合,在Xi区域附加控制中引入功率裕度系数α,使得
式中,为Xi区域的换流站初始功率,和分别为Xi区域换流站正常运行的最小和最大输出功率;根据附加控制所对应的频率偏差量的范围{-(A-B),(A-B)},可得范围:
考虑控制的快速性,取其允许范围内的最大值,即
参数组三:Yj区域的附加控制参数,将所有X区域输入到多端柔性直流网的风电跨区调节附加功率之和按照各Y区域当前的备用容量之比分配,即
式中,为Yj区域当前的机组备用容量,可通过本地PMU实时同步采样监测到;
参数组四:各区域P-f控制的系数Kf,对于P-f控制中的系数Kf,其数值大小直接决定了该控制方式下各区域换流站响应其交流侧频率偏差量Δf′所产生的功率调整量,即该区域的不平衡功率量,故综合考虑其交流系统强度和换流站容量裕度来对Kf进行整定。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引入附加控制,充分利用了调节速度快、调峰能力强的水电资源,实现风电波动在互联区域电网之间的定向跨区调节;2、将P-f控制作为附加控制的后备控制,并设计协调控制策略,使得本发明所设计的附加控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互联电网,应对更加复杂的运行情况,最大限度地保证互联区域系统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直接电流控制器结构框图。
图2为引入P-f特性的电压下垂控制框图。
图3为Xi区域风电附加控制逻辑框图。
图4为Yj区域风电附加控制逻辑框图。
图5为风电跨区调节协调控制方法框图。
图6为六端柔性直流输电仿真系统结构图。
图7为算例1中5#区风电功率波动图。
图8为算例1中P-f控制方法下各区域频率响应曲线图。
图9为算例1中协调控制方法下各区域频率响应曲线图。
图10为算例2中P-f控制方法下各区域频率响应曲线图。
图11为算例2中协调控制方法下各区域频率响应曲线图。
图12为算例3中3#区和5#区风电功率波动图。
图13为算例3中P-f控制方法下各区域频率响应曲线图。
图14为算例3中协调控制方法下各区域频率响应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一、首先介绍下VSC换流站控制原理。
VSC换流站的控制方式主要有间接电流控制和直接电流控制两种。后者由于快速的动态响应和优良的控制性能,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控制器如图1所示。外环控制器根据柔性直流输电上层控制系统所给定的有功类和无功类物理量参考值,产生合适的参考信号,并传递给内环控电流制器,内环控制器根据该参考信号生成调制波信号和触发脉冲,控制系统传输的有功和无功功率。
在跨区平抑风电波动的过程中,主要考虑对其有功功率的控制。除了跟踪外环控制器的有功类参考量外,柔性直流输电传输的有功功率Ps还受到最大直流线路电流的限制,即:
式中Ud为换流站直流侧电压。
二、P-f下垂特性控制方法。
在电压下垂控制的基础上引入P-f下垂特性控制,使直流侧能够在必要时响应交流侧的频率变化,如图2所示。
交流系统的频率偏差会影响换流站输出的有功功率值,使直流网中出现不平衡功率,其他各区换流站通过电压下垂特性自动调节其输出的有功功率,直到直流网中的功率达到新的平衡。此外,为了防止交流系统频率的较小波动导致换流站有功指令值的频繁改变,P-f控制存在启动限值fref±A。
三、风电跨区调节附加控制方法。
引入P-f下垂特性的电压下垂控制方法虽然能够在某交流系统由于风电功率波动引起频率出现较大偏移时,通过直流网络让其他端交流系统来平抑一部分风电功率波动,但不能按照各区的调节能力来分配其所承担的不平衡功率量,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参与调节的某些交流系统出现大的频率波动。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改进的风电跨区域调节附加控制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修正区域换流站的有功参考值来改变换流站的有功输出量。参与该附加控制的区域的换流站控制逻辑如图3和图4所示,具体控制过程描述如下:
首先,根据各区域的风电和水电容量以及区域电网调节能力,将多端系统中的区域划分为X区域、Y区域和Z区域三类;其中X区域风电容量大,超过该区域可调范围,作为待调节区域;Y区域风电容量小或者无风电,而水电备用充足,作为调节区域;Z区域不符合前述特征,不参加风电波动的跨区调节;
在X区域和Y区域的柔性直流换流站的换流站级控制中加入附加控制环节,当风电波动导致系统频率超过一定范围时,启动该附加控制环节,将X区域由于风电波动产生的不平衡功率在X区域和Y区域间进行合理分配,抑制X区域系统频率的偏移;其中,附加控制的实现方法是:在属于X区域的某个交流电网Xi中,通过引入频率偏差量频率偏差放大倍数和风功率波动判断逻辑,修正Xi区域换流站的有功参考值,改变换流站的有功输出量;各Y区域换流站的有功参考值则根据X区域的有功总附加修正量,按照自身备用容量的比例调节其换流站输出功率,保证直流网内的功率平衡;
具体方法是:电网正常运行时,附加控制不启动。当属于X区域的某个交流电网(Xi)风电功率波动过大导致系统频率超过启动限值时,系统根据当前时刻Xi区域的风功率波动趋势来进行逻辑判断,若此时Xi区域的系统频率达到启动上(下)限值,且风电功率相对于前一时刻的值有增加(减小)的趋势,则Control信号由0跃变为1,附加控制启动。随后,相应频率偏差量通过比例环节生成功率附加量叠加至其换流站有功功率指令值上,抑制其频率的继续偏移。同时,为保证直流网内功率平衡,上层控制系统根据所有X区域的功率附加量之和在线修正各Y区域换流站的有功功率指令值在Y区域内各交流电网按比例分配功率调节量,直至Xi区域频率偏移恢复至启动限值以下,Control信号恢复至0。
由于Z区域不参与风电的跨区调节附加控制,因此,该类区域的VSC换流站采用常规电压下垂控制。
四、协调控制策略。
前文所提出的附加控制可以在Xi区域风电波动时抑制频率的过大偏移,但其调节范围仍受Yj区域水电调节能力的限制。若风电波动异常剧烈,或者在附加控制启动的同时Xi区域又出现了其他使频率偏差过大的故障,则很有可能导致Yj区域的频率超出运行限制。因此本发明将P-f控制作为附加控制的后备控制,设计了如图5所示的考虑风电跨区调节的协调控制策略,除风电跨区调节附加控制外,各X,Y,Z区域的其他控制部分均采用相同的结构。各X,Y,Z区域可通过区域选择开关来选择相应的跨区调节附加控制策略。
对于X区域,当Xi区域频率偏移达到B且附加控制启动后,若参与调节的某区域频率仍波动至超过{fref-A,fref+A}(A>B),则启动该区域的P-f控制,所有互联区域(包括Z区域)均参与频率控制,共同维持系统稳定。此外,在Xi区域的附加控制中加入上下限{-(A-B),(A-B)},即附加控制正常作用所对应的区间为{-(A-B),(A-B)},当Xi区域超过A后,附加控制的功率叠加量将被保持在为A时所对应的上限值,以确保P-f控制过程中换流站调节功率不受风电波动的影响,从而快速使全网系统恢复稳定。
对于Y区域,在Xi区域的风电附加控制启动后,Yj区域根据比例分配风功率调节量,并调节相应的换流站有功功率;若在调节过程中Yj区域交流电网的频率超出范围{-(A-B),A-B},则其P-f控制启动,控制频率稳定。
对于Z区域,由于该类区域不参与风电的跨区调节附加控制,因此,区域选择开关置0。
五、控制参数的选择。
本发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中各参数按照如下步骤来选择和整定:
步骤1、确定协调控制中的限值参数A和B。
为了保证响应的及时性,同时避免启动太频繁,可将附加控制的启动参数B取0.1Hz。为了使附加控制有充分的作用区间,避免在跨区平抑风电波动的过程中对未参与调节的区域频率造成影响,可取A等于0.15Hz,即当系统频率偏移超过0.15Hz时,启动P-f控制。
步骤2、确定Xi区域的附加控制参数
由于换流站的有功功率不能超过由式(1)确定的正常运行上下限为了考虑与P-f控制的配合,在Xi区域附加控制中引入功率裕度系数α,即
式中,为Xi区域的换流站初始功率。
根据图3所示的附加控制框图,式(2)可改写为式(3),即
根据步骤1可知,附加控制所对应的频率偏差量的范围{-(A-B),(A-B)}为{-0.05Hz,0.05Hz},故对式(3)分别取和 可得范围:
考虑控制的快速性,取其允许范围内的最大值,即
其中,可由式(1)计算得到。式(1)中通常取1.2倍的额定直流电流,且在所提出的控制方法中,直流电压Ud波动不大,故有功功率上下限可取为其中为Xi区域换流站的额定功率。
步骤3、确定Yj区域的附加控制参数。
为了合理利用Y区域的备用及换流站容量裕度,将所有X区域输入到多端柔性直流网的风电跨区调节附加功率之和按照各Y区域当前的备用容量之比分配,即
式中,为Yj区域当前的机组备用容量,可通过本地PMU实时同步采样监测到。
步骤4、确定各区域P-f控制的系数Kf。
对于P-f控制中的系数Kf,其数值大小直接决定了该控制方式下各区域换流站响应其交流侧频率偏差量Δf′所产生的功率调整量,即该区域的不平衡功率量,故综合考虑其交流系统强度和换流站容量裕度来对Kf进行整定。
六、协调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校验。
为了验证本发明所提出的附加控制方法及协调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在RTDS平台搭建了如图6所示的六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系统参数如表1和表2所示,3#区和5#区系统的风电渗透率分别达到了30%和20%,属于X区域;2#区和4#区系统的水电装机比例分别占其总装机的60%和50%,具有充足的水电调节容量,属于Y区域;1#区和6#区则属于Z区域。取附加控制的功率裕度系数α=0.8,根据前述计算方法可得到3#区和5#区的风电跨区调节附加控制系数分别为3.2,5.2。P-f控制的特性系数Kf均设为3。
表1六端柔性直流网络系统参数
表2换流站主电路参数
算例1:t=0s开始,5#区风电功率出现如图7所示大幅波动,波动范围达到风电额定装机容量的20%。
图8所示为P-f控制方法下各区域频率响应曲线。由图8中的黑色虚线可知,若仅靠5#区系统自身发电机和负荷的调节能力,该风电波动将导致系统频率振荡超过50.35Hz。若加入P-f控制,在5#区系统频率f5上升至50.15Hz后,P-f控制启动,5#区系统将和其他五个区域共同承担其不平衡功率。过程中所有区域均参与调节,f5被控制在运行限制值50.2Hz以下,但是相应地,其他区域的频率均有波动。
如果采用本发明提出的风电波动跨区调节协调控制方法,其控制效果如图9所示。t=3.5s时,f5升至50.1Hz,附加控制启动,一部分不平衡功率通过换流站送至2#区和4#区,f5的振荡得到了快速控制,最终未超过50.15Hz,根据协调策略,后备P-f控制未启动。2#区和4#区的频率出现小幅波动,但由于水电的快速调节能力,其频率偏移未超过允许范围。而1#区和6#区没有参与调节,其系统频率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通过比较图8和图9可知,本发明所提出的风电波动跨区调节附加控制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抑制风电波动所导致的频率偏移,还充分利用了水电丰富区域的调节能力来跨区平抑风电波动。与仅有P-f控制时相比,该附加控制方法针对性更强,并且在跨区调节风电的过程中,可避免调节能力较弱的地区(1#区和6#区)受5#区风电波动的影响。
算例2:t=0s开始,5#区风电仍然按照图7所示波动。t=7.5s时刻,5#区系统交流侧甩负荷100MW,t=9.5s时负荷恢复。
系统在仅有P-f控制和在风电跨区调节协调控制方法下的频率响应曲线分别如图10和图11所示。由仿真结果可知,在仅有P-f控制时,f5在负荷故障后上升到了50.3Hz以上,超出系统正常运行限制,并且其他五个区域的频率都上升到了近50.2Hz。若采用本文所提出的协调控制方法,则能够更早地抑制f5因风电波动产生的偏移,比较图10和图11,协调控制方法中的附加控制将5#区系统甩负荷前一时刻的频率从50.17Hz降低到了50.11Hz,并且使1#区和6#区的频率保持在额定值。在负荷恢复后,由于不平衡功率过多,f5继续上升,上升过程中附加控制仍在发挥作用,2#区和4#区利用水电优势来分担这部分不平衡功率,直到f5超过50.15Hz,P-f控制启动,随后其他区域一起参与调节。协调控制方法下,所有区域系统的频率偏移都未超过±0.2Hz,各系统均能够稳定运行。
算例3:3#区和5#区风电同时剧烈波动(如图12所示),3#区和5#区的风功率波动范围分别为19%和20%。
图13和图14分别为采取P-f控制方法和本发明提出的风电跨区调节协调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
如图14所示,采用本发明所提出的协调控制策略,t=0s开始,3#区和5#区风电功率同时向上迅速增加,导致其系统频率f3和f5先后达到50.1Hz,
附加控制启动,将大量的不平衡功率输送到2#区和4#区进行平抑,虽然2#区和4#区具有大量水电调节容量,但是由于风电功率的波动太大,使得其系统频率急剧上升,直至2#区频率f2超过50.15Hz时,后备P-f控制启动,将一部分风电功率通过P-f控制分摊至全网,1#区和6#区也参与调节。对比图13和图14,采用协调控制策略后,既能在几乎不影响1#、6#两区系统的同时平抑3#、5#两区因大量风电波动导致的频率偏移,又能避免承担过多不平衡功率的2#区与4#区系统的频率超过安全稳定限制。
RTDS仿真结果表明,本发明所提出的协调控制方法能够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实现风电高渗透率地区短时剧烈风电波动的定向跨区域调节。在风电极端波动或系统故障的情形下,也可以有效控制整个系统频率。
本发明所提出的跨区平抑风电波动的协调控制策略,对于我国风电的未来开发和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仿真算例中的风电波动数据及趋势均以我国东北和西北风电实测统计数据为依据,符合实际情况。仿真模型中的X区域与我国“三北”地区电网相似,Y区域的特点则符合西南以及华中等水电资源丰富、调节能力较强的电网,而Z区域则类似于华东电网。发明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本发明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3)
1.一种多端柔性直流电网跨区域平抑风电波动的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各区域的风电和水电容量以及区域电网调节能力,将多端系统中的区域划分为X区域、Y区域和Z区域三类;其中X区域风电容量大,超过该区域可调范围,作为待调节区域;Y区域风电容量小或者无风电,而水电备用充足,作为调节区域;Z区域不符合前述特征,不参加风电波动的跨区调节;
步骤2、在X区域和Y区域的柔性直流换流站的换流站级控制中加入附加控制环节,当风电波动导致系统频率超过一定范围时,启动该附加控制环节,将X区域由于风电波动产生的不平衡功率在X区域和Y区域间进行合理分配,抑制X区域系统频率的偏移;其中,附加控制的实现方法是:在属于X区域的某个交流电网Xi中,通过引入频率偏差量频率偏差放大倍数和风功率波动判断逻辑,修正Xi区域换流站的有功参考值,改变换流站的有功输出量;各Y区域换流站的有功参考值则根据X区域的有功总附加修正量,按照自身备用容量的比例调节其换流站输出功率,保证直流网内的功率平衡;
具体控制方法如下:
电网正常运行时,附加控制不启动;当Xi区域风电功率波动过大导致系统频率超过启动限值时,系统根据当前时刻Xi区域的风功率波动趋势来进行逻辑判断,若此时Xi区域的系统频率达到启动上限值或下限值,且风电功率相对于前一时刻的值有增加或减小的趋势,则附加控制启动;随后,相应频率偏差量通过比例环节叠加至其换流站有功功率指令值上,抑制其频率的继续偏移;同时,为保证直流网内功率平衡,上层控制系统根据所有X区域的功率附加量之和在线修正各Y区域换流站的有功功率指令值在Y区域内各交流电网按比例分配功率调节量,直至Xi区域频率偏移恢复至启动限值以下,附加控制关闭;
由于Z区域不参与风电的跨区调节附加控制,因此,该类区域的VSC换流站采用常规电压下垂控制;
步骤3、极端情况下,当附加控制开始工作后,若某参与风电波动调节的区域频率偏移至某一限值(该限值的绝对值大于附加控制启动限值的绝对值),该区域的P-f控制启动,不平衡功率将在所有互联区域中得到平衡,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所述P-f控制方法的原理是:在电压下垂控制中引入交流系统的频率偏差量Δf′,将其乘以放大系数Kf后作为换流站有功功率参考值的修正量,修正换流站输出的有功功率;并且P-f控制存在启动限值fref±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端柔性直流电网跨区域平抑风电波动的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中,将P-f控制作为附加控制的后备控制,各X,Y,Z区域可通过区域选择开关来选择相应的跨区调节附加控制策略;
对于X区域,当Xi区域频率偏移达到B且附加控制启动后,若参与调节的某区域频率仍波动至超过{fref-A,fref+A}(A>B),则启动P-f控制,所有互联区域均参与频率控制,包括Z区域也参与频率控制;共同维持系统稳定;此外,在Xi区域的附加控制中加入上下限{-(A-B),(A-B)},即附加控制正常作用所对应的区间为{-(A-B),(A-B)},当Xi区域超过A后,附加控制的功率叠加量将被保持在为A时所对应的上限值,以确保P-f控制过程中换流站调节功率不受风电波动的影响,从而快速使全网系统恢复稳定;
对于Y区域,在Xi区域的风电附加控制启动后,Yj区域根据比例分配风功率调节量,并调节相应的换流站有功功率;若在调节过程中Yj区域交流电网的频率超出范围{-(A-B),(A-B)},则其P-f控制启动,控制频率稳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端柔性直流电网跨区域平抑风电波动的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有控制参数按照如下方法确定:
参数组一:协调控制中的限值参数A和B,确定的原则为:在避免附加控制启动太过频繁的同时保证其响应的及时性,同时为该控制留有充分的作用区间;
参数组二:Xi区域的附加控制参数确定的方法为:考虑与P-f控制的配合,在Xi区域附加控制中引入功率裕度系数α,使得
式一
式中,为Xi区域的换流站初始功率,和分别为Xi区域换流站正常运行的最小和最大输出功率;根据附加控制所对应的频率偏差量的范围{-(A-B),(A-B)},可得范围:
式二
式三
考虑控制的快速性,取其允许范围内的最大值,即
式四
参数组三:Yj区域的附加控制参数,将所有X区域输入到多端柔性直流网的风电跨区调节附加功率之和按照各Y区域当前的备用容量之比分配,即
式五
式中,为Yj区域当前的机组备用容量,可通过本地PMU实时同步采样监测到;
参数组四:各区域P-f控制的系数Kf,对于P-f控制中的系数Kf,其数值大小直接决定了该控制方式下各区域换流站响应其交流侧频率偏差量Δf′所产生的功率调整量,即该区域的不平衡功率量,故综合考虑其交流系统强度和换流站容量裕度来对Kf进行整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058923.1A CN105490304B (zh) | 2016-01-28 | 2016-01-28 | 一种多端柔性直流电网跨区域平抑风电波动的协调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058923.1A CN105490304B (zh) | 2016-01-28 | 2016-01-28 | 一种多端柔性直流电网跨区域平抑风电波动的协调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90304A true CN105490304A (zh) | 2016-04-13 |
CN105490304B CN105490304B (zh) | 2018-08-21 |
Family
ID=55677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58923.1A Active CN105490304B (zh) | 2016-01-28 | 2016-01-28 | 一种多端柔性直流电网跨区域平抑风电波动的协调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490304B (zh)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27182A (zh) * | 2016-12-23 | 2017-03-22 | 华南理工大学 | 基于rtds的含多类型高渗透新能源电网安稳试验系统及方法 |
CN106602587A (zh) * | 2017-01-13 | 2017-04-26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一种适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附加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6786671A (zh) * | 2017-01-19 | 2017-05-31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智能量化加权水电机组自动发电控制系统及算法 |
CN106816887A (zh) * | 2017-02-22 | 2017-06-09 |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风电场柔性直流并网与直流外送的源网协调控制方法 |
CN107046295A (zh) * | 2017-02-05 | 2017-08-15 | 安徽康力节能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六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
CN107086590A (zh) * | 2017-06-30 | 2017-08-22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混合直流站控的协调控制方法、装置及输电系统 |
CN107910885A (zh) * | 2017-11-16 | 2018-04-13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一种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从站外环电流控制方法 |
CN108039718A (zh) * | 2017-11-17 | 2018-05-15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改进的柔性直流电压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9066768A (zh) * | 2018-07-11 | 2018-12-21 | 上海交通大学 | 多变流器并联的双馈风电机组联合仿真系统与方法 |
CN109842159A (zh) * | 2017-11-29 | 2019-06-04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直流电网风电故障穿越方法、装置及其控制器 |
CN110120676A (zh) * | 2019-06-18 | 2019-08-13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基于模拟同步电机特性的mmc-hvdc换流站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0808602A (zh) * | 2019-11-15 | 2020-02-18 | 华北电力大学 | 一种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改进附加频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2234643A (zh) * | 2020-09-30 | 2021-01-15 | 天津大学 | 一种基于柔性直流输电互联两区域电网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8064329A1 (de) * | 2008-12-15 | 2010-06-24 | Enso Energie Sachsen Ost Ag | Anordnung zur erweiterten Bereitstellung von Regelleistung zur Gewährleistung der Systemsicherheit und zur Nutzung im EEG-Ausgleichsenergieverfahren in Elektroenergieverbundsystemen |
CN103474986A (zh) * | 2013-08-23 | 2013-12-25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长时间尺度电力系统频率波动仿真方法 |
CN104124707A (zh) * | 2014-07-23 | 2014-10-29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密集小水电群的水电站功率快速调节系统及实现方法 |
-
2016
- 2016-01-28 CN CN201610058923.1A patent/CN10549030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8064329A1 (de) * | 2008-12-15 | 2010-06-24 | Enso Energie Sachsen Ost Ag | Anordnung zur erweiterten Bereitstellung von Regelleistung zur Gewährleistung der Systemsicherheit und zur Nutzung im EEG-Ausgleichsenergieverfahren in Elektroenergieverbundsystemen |
CN103474986A (zh) * | 2013-08-23 | 2013-12-25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长时间尺度电力系统频率波动仿真方法 |
CN104124707A (zh) * | 2014-07-23 | 2014-10-29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密集小水电群的水电站功率快速调节系统及实现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于: "风电高渗透率下中长期时间尺度系统频率波动仿真研究", 《电网与清洁能源》 * |
贾燕冰等: "动态系数法在华东电网中的应用探讨", 《华东电力》 * |
Cited B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27182A (zh) * | 2016-12-23 | 2017-03-22 | 华南理工大学 | 基于rtds的含多类型高渗透新能源电网安稳试验系统及方法 |
CN106602587A (zh) * | 2017-01-13 | 2017-04-26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一种适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附加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6602587B (zh) * | 2017-01-13 | 2023-01-24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附加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6786671A (zh) * | 2017-01-19 | 2017-05-31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智能量化加权水电机组自动发电控制系统及算法 |
CN106786671B (zh) * | 2017-01-19 | 2019-05-31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智能量化加权水电机组自动发电控制系统及算法 |
CN107046295A (zh) * | 2017-02-05 | 2017-08-15 | 安徽康力节能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六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
CN106816887B (zh) * | 2017-02-22 | 2019-03-08 |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风电场柔性直流并网与直流外送的源网协调控制方法 |
CN106816887A (zh) * | 2017-02-22 | 2017-06-09 |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风电场柔性直流并网与直流外送的源网协调控制方法 |
CN107086590A (zh) * | 2017-06-30 | 2017-08-22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混合直流站控的协调控制方法、装置及输电系统 |
CN107086590B (zh) * | 2017-06-30 | 2023-11-17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混合直流站控的协调控制方法、装置及输电系统 |
CN107910885B (zh) * | 2017-11-16 | 2021-03-19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一种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从站外环电流控制方法 |
CN107910885A (zh) * | 2017-11-16 | 2018-04-13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一种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从站外环电流控制方法 |
CN108039718A (zh) * | 2017-11-17 | 2018-05-15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改进的柔性直流电压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8039718B (zh) * | 2017-11-17 | 2023-09-22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改进的柔性直流电压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9842159A (zh) * | 2017-11-29 | 2019-06-04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直流电网风电故障穿越方法、装置及其控制器 |
CN109066768A (zh) * | 2018-07-11 | 2018-12-21 | 上海交通大学 | 多变流器并联的双馈风电机组联合仿真系统与方法 |
CN110120676A (zh) * | 2019-06-18 | 2019-08-13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基于模拟同步电机特性的mmc-hvdc换流站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0808602A (zh) * | 2019-11-15 | 2020-02-18 | 华北电力大学 | 一种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改进附加频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2234643A (zh) * | 2020-09-30 | 2021-01-15 | 天津大学 | 一种基于柔性直流输电互联两区域电网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12234643B (zh) * | 2020-09-30 | 2022-03-25 | 天津大学 | 一种基于柔性直流输电互联两区域电网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90304B (zh) | 2018-08-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90304B (zh) | 一种多端柔性直流电网跨区域平抑风电波动的协调控制方法 | |
CN108054770B (zh) | 光伏发电厂及其一次调频控制方法 | |
CN106532744B (zh) | 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光伏电站抑制电网低频振荡的方法 | |
Grunau et al. | Effect of wind-energy power injection into weak grids | |
CN106786796B (zh) | 一种风电参与电力系统调频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 |
CN110808602B (zh) | 一种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改进附加频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 |
WO2011050807A2 (en) | Wind power plant with optimal power output | |
CN111555310B (zh) | 一种新能源参与异步送端电网调频的方法 | |
CN108879729B (zh) | 直流互联系统频率紧急支援与快速恢复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09286200B (zh) | 一种变速恒频风电机组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 |
CN110720165A (zh) | 用于运行风电厂的方法 | |
CN115764929B (zh) | 一种100%新能源送端电网的后备电压频率支撑方法 | |
WO2024022543A1 (zh) | 基于一致性算法的光伏电站分区分布式频率控制方法 | |
CN111555309A (zh) | 一种新能源参与异步送端电网调频的方法 | |
KR102173835B1 (ko) | 신재생에너지용 변전설비의 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 |
JP6297522B2 (ja) | 再生可能エネルギー出力システム、再生可能エネルギー出力変動抑制方法および再生可能エネルギー出力変動抑制プログラム | |
CN114069655A (zh) | 一种风电场一次调频、二次调频协调控制方法 | |
Shen et al. | Frequency stabilisation using VSC-HVDC | |
CN114221335A (zh) | 用于发电机-跟网型mmc换流站并联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9755961A (zh) | 基于光伏电站秒级功率扰动的主动控制参数整定方法 | |
CN117411056A (zh) | 一种协调优化新能源场站动态特性的光储控制方法及系统 | |
US11898540B2 (en) | Method for feeding electrical power into an electrical supply network | |
CN109961185B (zh) | 考虑电力系统灵活性综合协调配置的机组组合优化方法 | |
WO2023206959A1 (zh) | 微电网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电源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4696373B (zh) | 无功功率分散协同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21 Address after: Room 1205, 10th Floor, Building B3, Phase I, Longshan Innovation Park, Wuhan Fu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No. 999, Gaoxin Avenue,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Hubei Province, 430000 (Wuhan Area of Free Trade Zone) Patentee after: Wuhan Longde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72 Hubei Province, Wuhan city Wuchang District of Wuhan University Luojiashan Patentee before: WUHAN Univers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