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87944A - 数据备份系统中复制模式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备份系统中复制模式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87944A
CN105487944A CN201511030754.2A CN201511030754A CN105487944A CN 105487944 A CN105487944 A CN 105487944A CN 201511030754 A CN201511030754 A CN 201511030754A CN 105487944 A CN105487944 A CN 1054879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array
described current
writemode
opposite end
current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307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87944B (zh
Inventor
陈怡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103075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879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87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879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879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879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Reliability Of Sto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备份系统中复制模式转换的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解决当前实施的备份方式不适合当前的场景,给系统正常运行带来不便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当前存储阵列确定当前输入/输出I/O写模式,所述I/O写模式包括异步复制模式、主备AP模式和双活AA模式;所述当前存储阵列确定目标参数,所述目标参数表示所述当前I/O的写模式下所述当前存储阵列I/O处理的性能;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判断所述目标参数是否达到预设标准;若所述目标参数达到所述预设标准,则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将所述当前I/O写模式转换为目标I/O的写模式。

Description

数据备份系统中复制模式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备份系统中复制模式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灾难来临时造成的数据丢失问题,数据备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远程复制和双活都主要应用于系统级数据的容灾备份,远程复制包括同步远程复制和异步远程复制,双活包括主备式和负载均衡式。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选择与应用场景对应的数据备份模式,例如,异步远程复制模式、AP(ActivePrepare,主备)模式和AA(Active-Active,双活)模式等模式,常用于跨阵列容灾备份的场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无论是哪一种容灾备份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主要表现为对复制通道的带宽需求、RPO(Recoverpointobjective,数据恢复点)、RTO(Recovertimeobjective)、性能各不相同。例如,异步远程复制需要较低的带宽,写延时低,但是当主端站点故障时,RPO和RTO都是大于零的,存在数据丢失且业务的连续性得不到保证;AP模式中RPO和RTO均等于零,业务持续性得到满足,没有数据丢失,但其性能低于AA模式,对带宽的需求高于异步远程复制;AA模式中RPO和RTO均等于零,读写性能最高,但是它所需要的阵列间复制带宽最大。现有技术在跨阵列容灾备份场景选择容灾备份方式时,通常根据实际场景可提供的资源和对容灾备份方式的要求确定最适合的一种进行实施。但是,在现实的应用场景下,环境的各项因素也可能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例如链路带宽变小或者不稳定,或者对容灾备份方式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导致当前实施的备份方式并不适合当前的场景,此时只能重新确定适合的容灾备份方式进行实施,浪费时间和资源,给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备份系统中复制模式转换的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当前实施的备份方式并不适合当前的场景,需要重新确定适合的容灾备份方式进行实施,浪费时间和资源,给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不便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备份系统中复制模式转换的方法,用于主机集群和至少一对存储阵列组成的系统,每对存储阵列各包括当前存储阵列和对端存储阵列,包括:
当前存储阵列确定当前输入/输出I/O写模式,所述I/O写模式包括异步复制模式、主备AP模式和双活AA模式;
所述当前存储阵列确定目标参数,所述目标参数表示所述当前I/O的写模式下所述当前存储阵列I/O处理的性能;
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判断所述目标参数是否达到预设标准;
若所述目标参数达到所述预设标准,则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将所述当前I/O写模式转换为目标I/O的写模式,其中,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异步复制模式时,所述目标I/O的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时,若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则所述目标I/O的写模式为所述异步复制模式,若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不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则所述目标I/O的写模式为AA模式;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A模式时,所述目标I/O的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的任一个。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参数包括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标准包括主机写I/O的时延标准,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判断所述目标参数是否达到预设标准包括:
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判断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是否达到所述主机写I/O的时延标准。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异步复制模式时,在所述当前存储阵列确定目标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主机向所述第一存储阵列下发I/O时,所述当前存储阵列记录I/O数据,所述I/O数据包括所述主机单位时间内I/O的大小、I/O写并发的数量和每秒进行读写操作的次数IOPS;
所述当前存储阵列根据记录的I/O数据在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和所述对端存储阵列之间进行测试;
所述当前存储阵列确定目标参数包括:
所述当前存储阵列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且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时,所述当前存储阵列确定目标参数包括:
在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完成写I/O后,所述当前存储阵列确定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且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不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时,在所述当前存储阵列确定目标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当前存储阵列接收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发送的I/O数据,所述I/O数据为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在所述主机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下发I/O时记录的,所述I/O数据为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在确定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向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小于预设值时发送的,所述I/O数据包括所述主机单位时间内I/O的大小、I/O写并发的数量和IOPS;
所述当前存储阵列根据记录的I/O数据进行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的写I/O测试;
所述当前存储阵列确定目标参数包括:
所述当前存储阵列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A模式时,所述当前存储阵列确定目标参数包括:
在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完成写I/O后,所述当前存储阵列确定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备份系统中复制模式转换的装置,用于主机集群和至少一对存储阵列组成的系统,每对存储阵列包括当前存储阵列和对端存储阵列,所述装置位于所述当前存储阵列,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当前输入/输出I/O写模式,所述I/O写模式包括异步复制模式、主备AP模式和双活AA模式;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目标参数,所述目标参数表示所述当前I/O的写模式下所述当前存储阵列I/O处理的性能;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目标参数是否达到预设标准;
所述转换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参数达到所述预设标准,则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将所述当前I/O写模式转换为目标I/O的写模式,其中,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异步复制模式时,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所述目标I/O的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时,若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则所述目标I/O的写模式为所述异步复制模式,若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不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则所述目标I/O的写模式为AA模式;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A模式时,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的任一个,所述目标I/O的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参数包括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标准包括主机写I/O的时延标准,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判断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是否达到所述主机写I/O的时延标准。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异步复制模式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记录单元,用于当所述主机向所述第一存储阵列下发I/O时,记录I/O数据,所述I/O数据包括所述主机单位时间内I/O的大小、I/O写并发的数量和每秒进行读写操作的次数IOPS;
第一测试单元,用于根据记录的I/O数据在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和所述对端存储阵列之间进行测试;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且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时,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完成写I/O后,确定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且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不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发送的I/O数据,所述I/O数据为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在所述主机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下发I/O时记录的,所述I/O数据为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在确定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向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小于预设值时发送的,所述I/O数据包括所述主机单位时间内I/O的大小、I/O写并发的数量和IOPS;
第二测试单元,用于根据记录的I/O数据进行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的写I/O测试;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A模式时,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完成写I/O后,所述当前存储阵列确定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备份系统中复制模式转换的方法及装置,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前阵列可以实时确定目标参数,并根据目标参数与预设标准比较,来确定当前最适合的目标I/O的写模式。如此,根据当前系统性能和状态选择盒式的复制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复制模式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资源,并在一些突发的状况,如客户业务压力突然增大,链路质量突然降低等场景,使对应用业务的影响最小化,避免当前实施的备份方式并不适合当前的场景时,需要重新确定适合的容灾备份方式进行实施,浪费时间和资源,给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架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图;
图5、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存储阵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数据备份系统,系统包括主机和至少一对存储阵列,一对存储阵列包括第一存储阵列和第二存储阵列,主机分别可以与第一存储阵列和第二存储阵列连接,第一存储阵列和第二存储阵列连接,可以进行数据通信,如图1所示,第一存储阵列和第二存储阵列的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写模式包括异步复制模式、AP模式和AA模式,当I/O写模式为异步复制模式时,主机只向第一存储阵列下发I/O,第一存储阵列写完成后,在将数据同步至第二存储阵列;当I/O写模式为AP模式时,主机只向第一存储阵列下发I/O,第一存储阵列在写本地I/O的同时将数据同步至第二存储阵列;当I/O写模式为AA模式时,主机可以向第一存储阵列和第二存储阵列都下发I/O,两个存储阵列在写本地I/O的同时将数据同步至对端存储阵列,在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的系统中,如果第一存储阵列为当前存储阵列,则第二存储阵列为对端存储阵列;如果第二存储阵列为当前存储阵列,则第一存储阵列为对端存储阵列。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备份系统中复制模式转换的方法,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101、当前存储阵列确定当前I/O写模式。
其中,所述I/O写模式包括异步复制模式、AP模式和AA模式。
102、当前存储阵列确定目标参数。
其中,目标参数表示所述当前I/O的写模式下所述当前存储阵列I/O处理的性能。
103、当前存储阵列判断所述目标参数是否达到预设标准。
其中,预设标准包括主机写I/O的时延标准。
104、若所述目标参数达到所述预设标准,则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将所述当前I/O写模式转换为目标I/O的写模式。
其中,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异步复制模式时,所述目标I/O的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时,若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则所述目标I/O的写模式为所述异步复制模式,若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不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则所述目标I/O的写模式为AA模式;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A模式时,所述目标I/O的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的任一个。
具体的,目标参数包括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本发明实施例中,阵列可以实时确定目标参数,并根据目标参数确定当前最适合的目标I/O的写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复制模式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资源,并在一些突发的状况,如客户业务压力突然增大,链路质量突然降低等场景,使对应用业务的影响最小化,避免当前实施的备份方式并不适合当前的场景时,需要重新确定适合的容灾备份方式进行实施,浪费时间和资源,给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备份系统中复制模式转换的方法,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201、第一存储阵列和第二存储阵列确定当前I/O写模式为异步复制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存储阵列的I/O写模式包括异步复制模式、AP模式和AA模式,存储阵列可以根据自身当前的设置确定当前I/O写模式。本发明实施例中以第一存储阵列为当前存储阵列,第二存储阵列为对端存储阵列为例。
202、第一存储阵列接收主机下发的I/O后,记录主机下发的I/O数据。
其中,I/O数据包括I/O单位时间内I/O的大小、I/O写并发的数量和IOPS(Input/OutputOperationsPerSecond,每秒进行读写操作的次数)。
203、第一存储阵列将主机下发的I/O写入本地存储介质,并将写产生的差异数据拷贝到第二存储整阵列。
其中,第一存储阵列将主机写产生的差异数据拷贝到第二存储整阵列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一次读写完成。
204、第一存储阵列对拷贝到第二存储阵列的I/O统计I/O延时和带宽。
205、第一存储阵列判断带宽是否满足主机下发的I/O需要的带宽,当满足时,执行步骤206,当不满足时,执行步骤202。
其中,主机下发的I/O需要的带宽可以在步骤202中,第一存储阵列接收主机下发的I/O时进行统计。
206、第一存储阵列根据I/O数据模拟测试第一存储阵列向第二存储阵列写数据。
其中,第一存储阵列根据I/O数据模拟测试第一存储阵列向第二存储阵列写数据的方式为,第一存储阵列模拟向第二存储阵列写与记录的I/O数据相同的数据。
207、第一存储阵列记录模拟测试中I/O时延。
208、第一存储阵列判断模拟测试中I/O时延是否达到主机写I/O的时延标准,若达到,则执行步骤209;若不达到,则执行步骤202。
其中,模拟测试中I/O时延是否达到主机写I/O的时延标准,即模拟测试中I/O时延是否小于主机写I/O的时延标准。
209、第一存储阵列将I/O的写模式切换为AP双活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存储阵列将I/O的写模式切换为AP双活模式后,后续第一存储阵列则对主机下发的I/O执行AP双活模式,并同时对每次向第二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进行记录,以便于实时判断当前I/O的写模式是否适应当前的场景,具体的如步骤210至步骤212。
210、第一存储阵列在向第二存储阵列写I/O完成后,确定I/O的时延。
211、第一存储阵列判断I/O时延是否达到主机写I/O的时延标准,若达到,则执行步骤210;若达不到,则执行步骤212。
212、第一存储阵列将I/O的写模式切换为异步复制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阵列可以实时确定目标参数,并根据目标参数确定当前最适合的目标I/O的写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复制模式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资源,并在一些突发的状况,如客户业务压力突然增大,链路质量突然降低等场景,使对应用业务的影响最小化,避免当前实施的备份方式并不适合当前的场景时,需要重新确定适合的容灾备份方式进行实施,浪费时间和资源,给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不便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当系统的I/O的写模式为AP双活模式时,不仅可以通过步骤210至步骤212来实现I/O的写模式由AP双活模式转化为异步复制模式,还可以通过实时数据确定是否切换为AA双活模式。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备份系统中复制模式转换的方法,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301、第一存储阵列和第二存储阵列确定当前I/O写模式为AP双活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存储阵列的I/O写模式包括异步复制模式、AP模式和AA模式,存储阵列可以根据自身当前的设置确定当前I/O写模式。
302、第一存储阵列接收主机下发的I/O后,记录主机下发的I/O数据。
其中,I/O数据包括I/O单位时间内I/O的大小、I/O写并发的数量和IOPS。
303、第一存储阵列在向第二存储阵列写I/O完成后,确定I/O的时延。
其中,第一存储阵列将主机写产生的差异数据拷贝到第二存储整阵列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一次读写完成。
304、第一存储阵列判断I/O的时延是否满足主机写I/O的时延标准,当满足时,执行步骤306,当不满足时,执行步骤305。
其中,主机下发的I/O需要的带宽可以在步骤302中,第一存储阵列接收主机下发的I/O时进行统计。
305、第一存储阵列将I/O的写模式切换为异步复制模式。
执行完此步骤后,不需要执行后续步骤。
306、第一存储阵列将记录的I/O数据发送第二存储阵列,并通知第二存储阵列进行模拟测试。
307、第二存储阵列根据I/O数据模拟测试第二存储阵列向第一存储阵列写数据。
其中,第二存储阵列根据I/O数据模拟测试第二存储阵列向第一存储阵列写数据的方式为,第一存储阵列模拟向第二存储阵列写与记录的I/O数据的0.5倍数据量进行测试。
308、第二存储阵列记录模拟测试中I/O时延。
309、第二存储阵列判断模拟测试中I/O时延是否达到主机写I/O的时延标准,若达到,则执行步骤310;若不达到,则执行步骤307。
其中,模拟测试中I/O时延是否达到主机写I/O的时延标准,即模拟测试中I/O时延是否小于主机写I/O的时延标准。
310、第二存储阵列将I/O的写模式切换为AA双活模式。
其中,第二存储阵列将I/O的写模式切换为AA双活模式,并触发第二存储阵列激活备用路径,以便于第二存储阵列执行AA双活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存储阵列将I/O的写模式切换为AA双活模式后,后续第一存储阵列和第二存储阵列则对主机下发的I/O执行AA双活模式,并同时对每次向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进行记录,以便于实时判断当前I/O的写模式是否适应当前的场景,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以第二存储阵列的执行过程为例,如步骤311至步骤313。
311、第二存储阵列在向第一存储阵列写I/O完成后,确定I/O的时延。
312、第二存储阵列判断I/O时延是否达到主机写I/O的时延标准,若达到,则执行步骤311;若达不到,则执行步骤313。
313、第一存储阵列将I/O的写模式切换为AP双活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阵列可以实时确定目标参数,并根据目标参数确定当前最适合的目标I/O的写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复制模式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资源,并在一些突发的状况,如客户业务压力突然增大,链路质量突然降低等场景,使对应用业务的影响最小化,避免当前实施的备份方式并不适合当前的场景时,需要重新确定适合的容灾备份方式进行实施,浪费时间和资源,给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备份系统中复制模式转换的装置40,如图5所示,用于主机集群和至少一对存储阵列组成的系统,每对存储阵列包括当前存储阵列和对端存储阵列,所述装置40位于所述当前存储阵列,所述装置40包括:
确定单元41,用于确定当前输入/输出I/O写模式,所述I/O写模式包括异步复制模式、主备AP模式和双活AA模式;
所述确定单元41还用于确定目标参数,所述目标参数表示所述当前I/O的写模式下所述当前存储阵列I/O处理的性能;
所述判断单元42,用于判断所述目标参数是否达到预设标准;
所述转换单元43,用于若所述目标参数达到所述预设标准,则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将所述当前I/O写模式转换为目标I/O的写模式,其中,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异步复制模式时,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所述目标I/O的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时,若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则所述目标I/O的写模式为所述异步复制模式,若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不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则所述目标I/O的写模式为AA模式;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A模式时,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的任一个,所述目标I/O的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
其中,目标参数包括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标准包括主机写I/O的时延标准,所述判断单元42具体用于判断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是否达到所述主机写I/O的时延标准。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异步复制模式时,所述装置40还可以包括:
记录单元44,用于当所述主机向所述第一存储阵列下发I/O时,记录I/O数据,所述I/O数据包括所述主机单位时间内I/O的大小、I/O写并发的数量和每秒进行读写操作的次数IOPS;
第一测试单元45,用于根据记录的I/O数据在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和所述对端存储阵列之间进行测试;
所述确定单元41具体用于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进一步的,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且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时,所述确定单元41具体用于在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完成写I/O后,确定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且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不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时,所述装置40还可以包括:
接收单元46,用于接收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发送的I/O数据,所述I/O数据为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在所述主机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下发I/O时记录的,所述I/O数据为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在确定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向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小于预设值时发送的,所述I/O数据包括所述主机单位时间内I/O的大小、I/O写并发的数量和IOPS;
第二测试单元47,用于根据记录的I/O数据进行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的写I/O测试;
所述确定单元41具体用于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进一步的,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A模式时,所述确定单元41具体用于在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完成写I/O后,所述当前存储阵列确定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本发明实施例中,阵列可以实时确定目标参数,并根据目标参数确定当前最适合的目标I/O的写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复制模式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资源,并在一些突发的状况,如客户业务压力突然增大,链路质量突然降低等场景,使对应用业务的影响最小化,避免当前实施的备份方式并不适合当前的场景时,需要重新确定适合的容灾备份方式进行实施,浪费时间和资源,给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阵列50,用于主机集群和至少一对存储阵列组成的系统,每对存储阵列包括当前存储阵列和对端存储阵列,所述存储阵列50作为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如图7所示,所述存储阵列50至少包括:处理单元501,I/O接口502,存储单元503,通信总线504。通信总线5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通信。
处理单元501为存储阵列5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存储阵列5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单元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单元503内的数据,以执行存储阵列50的各种功能和/或处理数据。所述处理单元501可以由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组成,例如可以由单颗封装的IC所组成,也可以由连接多颗相同功能或不同功能的封装IC而组成。
I/O接口502用于建立通信信道,使存储阵列50通过所述通信信道与主机等设备通信。所述I/O接口502实现方式可以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wirelessLAN)模块、蓝牙模块、基带(BaseBand)模块等通信模块,以及所述通信模块对应的射频(RadioFrequency,RF)电路,用于进行无线局域网络通信、蓝牙通信、红外线通信及/或蜂窝式通信系统通信,例如宽带码分多重接入(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W-CDMA)及/或高速下行封包存取(HighSpeedDownlinkPacketAccess,HSDPA)。所述通信模块用于控制存储阵列50中的各组件的通信,并且可以支持直接内存存取(DirectMemoryAccess)。
在本发明的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I/O接口502中的各种通信模块一般以集成电路芯片(IntegratedCircuitChip)的形式出现,并可进行选择性组合,而不必包括所有通信模块及对应的天线组。例如,所述I/O接口502可以仅包括基带芯片、射频芯片以及相应的天线以在一个蜂窝通信系统中提供通信功能。经由所述I/O接口502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例如无线局域网接入或WCDMA接入,所述存储阵列50可以连接至蜂窝网(CellularNetwork)或因特网(Internet)。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I/O接口502中的通信模块,例如基带模块可以集成到处理单元501中。
存储单元503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单元5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单元503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存储阵列5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实现数据处理。存储单元503主要包括程序存储区和数据存储区,其中,程序存储区可以存储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5031等等;数据存储区可存储根据存储阵列50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存储单元503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非挥发性动态随机存取内存(NonvolatileRandomAccessMemory,NVRAM)、相变化随机存取内存(PhaseChangeRAM,PRAM)、磁阻式随机存取内存(MagetoresistiveRAM,MRAM)等,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电子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EEPROM)、闪存器件,例如反或闪存(NORflashmemory)或是反及闪存(NANDflashmemory)。非易失存储器储存处理单元501所执行的应用程序5031。所述处理单元501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加载运行程序与数据到内存并将数字内容储存于大量储存装置中。所述应用程序5031包括安装在存储阵列50上的任何应用,包括但不限于浏览器、电子邮件、即时消息服务、文字处理、键盘虚拟、窗口小部件(Widget)、加密、数字版权管理、语音识别、语音复制、定位(例如由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的功能)、音乐播放等等。
具体的,处理单元501,用于确定当前输入/输出I/O写模式,所述I/O写模式包括异步复制模式、主备AP模式和双活AA模式;以及,用于确定目标参数,所述目标参数表示所述当前I/O的写模式下所述当前存储阵列I/O处理的性能;以及,用于判断所述目标参数是否达到预设标准;以及,用于若所述目标参数达到所述预设标准,则将所述当前I/O写模式转换为目标I/O的写模式,其中,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异步复制模式时,所述目标I/O的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时,若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则所述目标I/O的写模式为所述异步复制模式,若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不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则所述目标I/O的写模式为AA模式;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A模式时,所述目标I/O的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的任一个。
其中,所述目标参数包括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501还用于判断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是否达到所述主机写I/O的时延标准。
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异步复制模式时,所述处理单元501还用于当所述主机向所述第一存储阵列下发I/O时,记录I/O数据,所述I/O数据包括所述主机单位时间内I/O的大小、I/O写并发的数量和每秒进行读写操作的次数IOPS;以及,用于根据记录的I/O数据在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和所述对端存储阵列之间进行测试;以及,用于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且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时,所述处理单元501还用于在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完成写I/O后,确定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且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不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时,所述处理单元501还用于通过所述I/O接口502接收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发送的I/O数据,所述I/O数据为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在所述主机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下发I/O时记录的,所述I/O数据为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在确定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向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小于预设值时发送的,所述I/O数据包括所述主机单位时间内I/O的大小、I/O写并发的数量和IOPS;以及,用于根据记录的I/O数据进行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的写I/O测试;以及,用于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A模式时,所述处理单元501还用于在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完成写I/O后,确定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阵列50可以实时确定目标参数,并根据目标参数与预设标准比较,来确定当前最适合的目标I/O的写模式。如此,根据当前系统性能和状态选择合适的复制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复制模式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资源,并在一些突发的状况,如客户业务压力突然增大,链路质量突然降低等场景,使对应用业务的影响最小化,避免当前实施的备份方式并不适合当前的场景时,需要重新确定适合的容灾备份方式进行实施,浪费时间和资源,给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备份系统中复制模式转换的装置可以实现上述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具体功能实现请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备份系统中复制模式转换的方法及装置可以适用于数据备份系统中复制模式转换,但不仅限于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数据备份系统中复制模式转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主机集群和至少一对存储阵列组成的系统,每对存储阵列各包括当前存储阵列和对端存储阵列,包括:
当前存储阵列确定当前输入/输出I/O写模式,所述I/O写模式包括异步复制模式、主备AP模式和双活AA模式;
所述当前存储阵列确定目标参数,所述目标参数表示所述当前I/O的写模式下所述当前存储阵列I/O处理的性能;
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判断所述目标参数是否达到预设标准;
若所述目标参数达到所述预设标准,则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将所述当前I/O写模式转换为目标I/O的写模式,其中,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异步复制模式时,所述目标I/O的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时,若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则所述目标I/O的写模式为所述异步复制模式,若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不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则所述目标I/O的写模式为AA模式;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A模式时,所述目标I/O的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的任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参数包括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标准包括主机写I/O的时延标准,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判断所述目标参数是否达到预设标准包括:
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判断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是否达到所述主机写I/O的时延标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异步复制模式时,在所述当前存储阵列确定目标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主机向所述第一存储阵列下发I/O时,所述当前存储阵列记录I/O数据,所述I/O数据包括所述主机单位时间内I/O的大小、I/O写并发的数量和每秒进行读写操作的次数IOPS;
所述当前存储阵列根据记录的I/O数据在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和所述对端存储阵列之间进行测试;
所述当前存储阵列确定目标参数包括:
所述当前存储阵列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且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时,所述当前存储阵列确定目标参数包括:
在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完成写I/O后,所述当前存储阵列确定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且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不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时,在所述当前存储阵列确定目标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当前存储阵列接收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发送的I/O数据,所述I/O数据为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在所述主机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下发I/O时记录的,所述I/O数据为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在确定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向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小于预设值时发送的,所述I/O数据包括所述主机单位时间内I/O的大小、I/O写并发的数量和IOPS;
所述当前存储阵列根据记录的I/O数据进行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的写I/O测试;
所述当前存储阵列确定目标参数包括:
所述当前存储阵列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A模式时,所述当前存储阵列确定目标参数包括:
在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完成写I/O后,所述当前存储阵列确定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8.一种数据备份系统中复制模式转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主机集群和至少一对存储阵列组成的系统,每对存储阵列包括当前存储阵列和对端存储阵列,所述装置位于所述当前存储阵列,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当前输入/输出I/O写模式,所述I/O写模式包括异步复制模式、主备AP模式和双活AA模式;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目标参数,所述目标参数表示所述当前I/O的写模式下所述当前存储阵列I/O处理的性能;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目标参数是否达到预设标准;
所述转换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参数达到所述预设标准,则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将所述当前I/O写模式转换为目标I/O的写模式,其中,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异步复制模式时,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所述目标I/O的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时,若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则所述目标I/O的写模式为所述异步复制模式,若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不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则所述目标I/O的写模式为AA模式;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A模式时,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的任一个,所述目标I/O的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参数包括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标准包括主机写I/O的时延标准,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判断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是否达到所述主机写I/O的时延标准。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异步复制模式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记录单元,用于当所述主机向所述第一存储阵列下发I/O时,记录I/O数据,所述I/O数据包括所述主机单位时间内I/O的大小、I/O写并发的数量和每秒进行读写操作的次数IOPS;
第一测试单元,用于根据记录的I/O数据在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和所述对端存储阵列之间进行测试;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且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时,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完成写I/O后,确定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P模式且所述当前存储阵列为每对存储阵列中不接收主机下发I/O的存储阵列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发送的I/O数据,所述I/O数据为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在所述主机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下发I/O时记录的,所述I/O数据为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在确定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向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小于预设值时发送的,所述I/O数据包括所述主机单位时间内I/O的大小、I/O写并发的数量和IOPS;
第二测试单元,用于根据记录的I/O数据进行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的写I/O测试;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当前I/O写模式为所述AA模式时,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完成写I/O后,所述当前存储阵列确定所述当前存储阵列向所述对端存储阵列写I/O的时延。
CN201511030754.2A 2015-12-31 2015-12-31 数据备份系统中复制模式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4879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30754.2A CN105487944B (zh) 2015-12-31 2015-12-31 数据备份系统中复制模式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30754.2A CN105487944B (zh) 2015-12-31 2015-12-31 数据备份系统中复制模式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87944A true CN105487944A (zh) 2016-04-13
CN105487944B CN105487944B (zh) 2018-11-30

Family

ID=55674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30754.2A Active CN105487944B (zh) 2015-12-31 2015-12-31 数据备份系统中复制模式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87944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4317A (zh) * 2017-05-31 2017-09-0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容灾系统
CN107623705A (zh) * 2016-07-13 2018-01-23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视频云存储系统的存储模式升级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123976A (zh) * 2016-11-30 2018-06-0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集群间的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445717A (zh) * 2018-11-15 2019-03-08 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机备份时的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WO2021088933A1 (zh) * 2019-11-07 2021-05-14 安徽寒武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存储器以及包括该存储器的设备
CN113986129A (zh) * 2021-10-26 2022-01-28 杭州宏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un数据复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71815A1 (en) * 2005-05-31 2006-11-30 Kazuhiko Mizuno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aster recovery of data
CN101388759A (zh) * 2007-09-10 2009-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数据的异步复制到同步复制的转换方法和系统
CN104123198A (zh) * 2013-04-28 2014-10-29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管理数据复制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04850628A (zh) * 2015-05-21 2015-08-19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库数据的同步方法及装置
US20150234860A1 (en) * 2013-12-24 2015-08-20 Hitachi, Ltd. Backup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71815A1 (en) * 2005-05-31 2006-11-30 Kazuhiko Mizuno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aster recovery of data
CN101388759A (zh) * 2007-09-10 2009-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数据的异步复制到同步复制的转换方法和系统
CN104123198A (zh) * 2013-04-28 2014-10-29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管理数据复制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US20150234860A1 (en) * 2013-12-24 2015-08-20 Hitachi, Ltd. Backup system
CN104850628A (zh) * 2015-05-21 2015-08-19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库数据的同步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23705A (zh) * 2016-07-13 2018-01-23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视频云存储系统的存储模式升级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623705B (zh) * 2016-07-13 2019-12-20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视频云存储系统的存储模式升级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123976A (zh) * 2016-11-30 2018-06-0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集群间的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123976B (zh) * 2016-11-30 2020-11-2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集群间的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124317A (zh) * 2017-05-31 2017-09-0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容灾系统
CN109445717A (zh) * 2018-11-15 2019-03-08 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机备份时的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09445717B (zh) * 2018-11-15 2022-01-11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机备份时的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WO2021088933A1 (zh) * 2019-11-07 2021-05-14 安徽寒武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存储器以及包括该存储器的设备
CN113986129A (zh) * 2021-10-26 2022-01-28 杭州宏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un数据复制方法及装置
CN113986129B (zh) * 2021-10-26 2023-04-25 杭州宏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un数据复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87944B (zh) 2018-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87944A (zh) 数据备份系统中复制模式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US20130121136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failure recovery method thereof
US9086893B2 (en) Techniques to stor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in an option read-only memory
WO2020063600A1 (zh) 数据容灾方法与站点
CN112306380B (zh) 一种存储管理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5468302A (zh) 一种处理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306507A (zh) 分布式架构中的容灾处理方法及容灾处理装置
CN104063284B (zh) 运行应用程序的方法和装置
CN112269772A (zh) 一种文件部署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67066A (zh) 一种扩展硬盘存储容量的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2291082A (zh) 机房容灾处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189327A (zh) 区块链数据的压缩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688128A (zh) 一种提高超融合存储可靠性的部署方法和装置
CN110753040B (zh) 一种请求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2073499A (zh) 一种多机型云物理服务器的动态服务方法
CN101119366A (zh) 软件加载方法及系统
US9710188B2 (en) Managing backup relationships in a data storage system
CN115495289A (zh) 设备状态切换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282804B (zh) 网络通信功能异常的处理方法、应用处理器和移动终端
CN100395706C (zh) 一种交换机设备板件自启动的方法
CN109525470B (zh) 网络接入方法及网络接入系统
CN113330411B (zh) 一种存储控制器和数据搬迁监测方法
CN111641987A (zh) 基于业务进行处理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407983B (zh) 一种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的加载磁盘方法
US11825411B2 (en) Network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wireless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