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87824A - 信息处理方法、存储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方法、存储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87824A
CN105487824A CN201510887951.XA CN201510887951A CN105487824A CN 105487824 A CN105487824 A CN 105487824A CN 201510887951 A CN201510887951 A CN 201510887951A CN 105487824 A CN105487824 A CN 1054878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torage unit
unit
storage
wr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879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华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egend co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8795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878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5487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878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 G06F3/0607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by facilitating the process of upgrading existing storage systems, e.g. for improving compatibility between host and storage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38Organizing or formatting or addressing of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Reliability Of Sto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存储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判断待写入第一存储单元的第一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预定单位容量;若所述待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量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入第二存储单元;当接收到第一预定指令时,将所述第一数据由第二存储单元转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进行存储;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为不同存储介质类型的存储单元。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方法、存储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存储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固态硬盘(SolidStateDriver,SSD)等某些闪存颗粒有一个特点是不能在有数据的地方进行覆盖写,如果要对某个数据页进行部分修改需要的步骤时,先把这个数据页整个读出到内存里面,然后把修改过的数据更新到页里面,再在SSD里找到一个空的擦除过的新数据页,然后把内存里更新过的数据写入到新页里,最后再把地址映射表更新到新的页地址。
显然这种数据处理方法,会导致写速度很慢,从而引起存储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存储装置及电子设备,至少部分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待写入第一存储单元的第一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预定单位容量;
若所述待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量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入第二存储单元;
当接收到第一预定指令时,将所述第一数据由第二存储单元转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进行存储;
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为不同存储介质类型的存储单元。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入第二存储单元,包括:
将所述第一数据写入由易失性存储介质构成的所述第二存储单元。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
等待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共同形成第三数据;
判断所述第三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
若所述第三数据的数据量不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则选取所述第三数据中的第四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
其中,所述第四数据的数据量为所述预定单位容量的N倍,N为正整数。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选取所述第三数据中的第四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包括:
根据数据写入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时间顺序,从所述第三数据中选择所述第四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第二预定指令时,将位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并清空所述第二存储单元,或数据量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的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装置,所述存储装置包括第一存储单元、第二存储单元和处理单元:
处理单元,用于判断待写入第一存储单元的第一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预定单位容量;
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用于若所述待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量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存储所述第一数据;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接收到第一预定指令时,将所述第一数据由第二存储单元转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进行存储;
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第一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为不同存储介质类型的存储单元。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第二存储单元包括易失性存储介质。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等待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共同形成第三数据;判断所述第三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若所述第三数据的数据量不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则选取所述第三数据中的第四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
其中,所述第四数据的数据量为所述预定单位容量的N倍,所述N为不小于1的整数。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数据写入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时间顺序,从所述第三数据中选择所述第四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检测到第二预定指令时,将位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并清空所述第二存储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存储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存储装置及电子设备,在需要写入第一存储单元的第一数据的数据量小于预定单位容量时,先将第一数据写入到第二存储单元;当接收到第一预定指令之后,才将第二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写入第一存储单元中。这样的话,利用第二存储单元作为暂时存储数据量少于预定单位容量的中间缓存区域,可以减少向第一存储单元零散写入数据导致的必须先读出第一存储单元中的部分数据与当前需要写入的数据合并后再写入的现象,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及数据存储整体性能。于此同时减少了将数据写入第一存储单元的次数,延长了第一存储单元的使用寿命,提升了第一存储单元的存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0:判断待写入第一存储单元的第一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预定单位容量;
步骤S120:若所述待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量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入第二存储单元;
步骤S130:当接收到第一预定指令时,将所述第一数据由第二存储单元转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进行存储;
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为不同存储介质类型的存储单元。
本实施例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可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式设备、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投影设备、相机等各种电子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可为由能够反复写入的存储介质构成的存储单元。例如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可为固态硬盘,再比如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可由闪存flash构成的存储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将判断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预定单位容量,若小于预定单位容量,则先不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而是写入所述第二存储单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为与所述第一存储单元是不同存储类型的存储单元。通常情况下,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数据写入及修改速率大于所述第一存储单元。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定的存储容量可为第一存储单元中一个数据页的存储容量。
在步骤S130中在接收到第一预定指令时,将第一数据从第二存储单元转入到第一存储单元,这样的话,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作为了向第一存储单元写入数据的中转缓冲存储区域。这里的第一预定指令可为指示将第二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写入到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中的指令,可为从人机交互接口接收到的用户指令,也可以是第一存储单元和第二存储单元所在的电子设备内置策略形成的触发指令。例如,当所述第二存储单元内的数据量达到某一个预定值时,形成所述第一预定指令。当然这里的预定值通常为不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的值。
在本实施例能够减少向第一存储单元零散写入的数据量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时导致的必须先读取后合并数据再写入导致的数据处理速度慢,及第一存储单元反复写入导致存储性能下降快等现象;能够提升电子设备对数据处理的速率,提升电子设备数据存储的整体性能。
且通常由于第二存储单元的数据处理速率(包括数据写入、删除及修改)大于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处理速率,若需要对第一数据进行修改,显然在第二存储单元中进行修改,速率更快。且在现有的固态硬盘存储的过程中,若未数据量小于一个数据页的第一数据写入固态硬盘后,若需要修改第一数据,则需要先将第一数据写入到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进行修改,修改后再写入固态硬盘,显然这个处理速率太低。在本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为固态硬盘,所述DRAM为第二存储单元,这样的话,显然能够提升数据处理速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第一存储单元数据写入次数,延长第一存储单元的寿命。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数据中的“第一”并非特征某一个数据而是可用于泛指任何一次需要写入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0:判断待写入第一存储单元的第一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预定单位容量;
步骤S120:若所述待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量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入第二存储单元;
步骤S130:当接收到第一预定指令时,将所述第一数据由第二存储单元转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进行存储;
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为不同存储介质类型的存储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入第二存储单元,包括:将所述第一数据写入由易失性存储介质构成的所述第二存储单元。这里的易失性存储介质可包括DRAM或RAM等。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可为将所述第一数据先暂时存储在内存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这里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为闪存flash介质等。
将第一数据写在内存等易失性存储介质构成的所述第二存储单元,若需要对第一数据进行修改,具有修改速率快等特点。
实施例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0:判断待写入第一存储单元的第一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预定单位容量;
步骤S120:若所述待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量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入第二存储单元;
步骤S130:当接收到第一预定指令时,将所述第一数据由第二存储单元转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进行存储;
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为不同存储介质类型的存储单元。
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140:等待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共同形成第三数据;
步骤S150:判断所述第三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
步骤S160:若所述第三数据的数据量不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则选取所述第三数据中的第四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
其中,所述第四数据的数据量为所述预定单位容量的N倍,N为正整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继续等待看是否有数据再次要求写入第一存储单元;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区分,在本实施例中需要再次写入的第二存储单元的数据成为第二数据。这里的第二数据中的“第二”也并非特指某一个数据,而是可以泛指任何一次写入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数据量进行合并统计,确定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大于预定单位容量,这样的话,至少可以以所述预定单位容量向第一存储单元进行一次数据写入。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之和称之为第三数据。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三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则选取第三数据的全部或部分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这里从第三数据中选取的数据在本实施例中称之为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的数据量为整数倍所述预定单位容量。若所述第三数据的数据量为整数倍所述预定单位容量时,所述第四数据可为全部所述第三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N的取值可为任意正整数,具体的取值可为1、2或3等取值。
本实施例中这种将数据写入第一存储单元的方式,减少了向第一存储单元零散写入数据的次数,减少了因反复零散将数据写入第一存储单元导致的第一存储单元的老化和损坏,延长了第一存储单元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四: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0:判断待写入第一存储单元的第一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预定单位容量;
步骤S120:若所述待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量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入第二存储单元;
步骤S130:当接收到第一预定指令时,将所述第一数据由第二存储单元转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进行存储;
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为不同存储介质类型的存储单元。
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140:等待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共同形成第三数据;
步骤S150:判断所述第三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
步骤S160:若所述第三数据的数据量不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则选取所述第三数据中的第四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
其中,所述第四数据的数据量为所述预定单位容量的N倍,N为正整数。
所述步骤S160可包括:
根据数据写入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时间顺序,从所述第三数据中选择所述第四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会记录数据写入到第二存储单元的写入时间,需要将数据转入到第一存储单元时,将根据时间顺序来选择写入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具体如,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时间先后顺序,优先将先写入第二存储单元的数据写入到第一存储单元中。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数据的数据量在不足所述预定单位容量时,写入到第二存储单元中,当等到第二数据时,将第一数据提取出来与部分第二数据作为第四数据,写入到第一存储单元中。若此时,还剩余了部分第二数据;且剩余部分的第二数据的数据量少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则将第二数据写入第二存储单元,剩余部分的第二数据可再等待后续将要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一同写入到第一存储单元。
总之,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再向第一存储单元进行数据写入时,都是以预定单位容量的N倍的写入,减少了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的零散写入。
实施例五: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0:判断待写入第一存储单元的第一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预定单位容量;
步骤S120:若所述待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量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入第二存储单元;
步骤S130:当接收到第一预定指令时,将所述第一数据由第二存储单元转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进行存储;
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为不同存储介质类型的存储单元。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第二预定指令时,将位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并清空所述第二存储单元。
当然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后续没有需要再写入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了,这个时候,用户或电子设备本身可以通过形成第二预定指令,则会将第二存储单元中数据量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并清空第二存储单元。
例如,电子设备上连接有包括U盘,一方面为了提升数据处理速率,一方面为了延长U盘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先采用前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所述技术方案,对U盘进行数据写入,当检测首到用户要拔出U盘的指令时,则认为接收到了所述第二预定指令,则将之前暂时存储在电子设备的内存的中数据全部写入U盘。
以下结合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一个具体示例:
例如,固态硬盘SSD是基于4K数据页来进行地址映射的,这样的话,一个数据页对应的数据量为4K比特;这里的4Kbit即对应于前述的预定单位容量。若不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如果写请求写入SSD的数据量小于4K,那么就会引发覆盖写操作,需要把原来的数据读出来和新的数据进行合并后再写入到新的地址里面去。若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来进行数据的写入,则若写请求写入的数据量小于4K,先暂缓将数据写入到SSD,而是先写入到DRAM里面。后续过来的对该数据页的读写操作都在内存里面进行,直到遇到特定指令才真的写入到SDD。这里的特定指令可为所述第一预定指令或第二预定指令。总之遇到数据量小于4K的写请求时,都先暂时将数据存储在电子设备的内存内,这样的好处是回避了对闪存等固态硬盘的读操作和后面的数据合并操作,从而改善了覆盖写的性能。
实施例六: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装置,所述存储装置包括第一存储单元120、第二存储单元130和处理单元110:
处理单元110,用于判断待写入第一存储单元120的第一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预定单位容量;
所述第二存储单元130,用于若所述待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量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存储所述第一数据;
所述处理单元110,还用于当接收到第一预定指令时,将所述第一数据由第二存储单元转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120进行存储;
所述第一存储单元120,用于存储所述第一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单元120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130为不同存储介质类型的存储单元。
本实施例中所述存储装置包括第一存储单元120和第二存储单元130;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可为可拆卸的第一存储单元,例如,安装或连接在所述存储装置内的固定硬盘等存储结构。所述第二存储单元130可为有易失性存储介质形成的存储结构,具体如,由RAM或DRAM构成的存储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可对应于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可编程阵列等各处理结构;所述处理单元还可是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处理结构。
所述处理单元110在进行数据写入控制时,将会通过判断等处理,将数据量小于预定单位容量的数据,先暂时缓存在第二存储单元130,再检测到第一预定指令时,再将第一数据写入到第一存储单元。这样的话,可以避免在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不足时,需要写入到第一存储单元120导致的必须先读取第一存储单元120部分数据与第一数据合并,再写入第一存储单元导致的数据读取及合并操作,导致数据写入操作速率慢的问题,同时减少将数据零散写入第一存储单元120导致的存储单元110的衰老和老化问题。
实施例七: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装置,所述存储装置包括第一存储单元120、第二存储单元130和处理单元110:
处理单元110,用于判断待写入第一存储单元120的第一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预定单位容量;
所述第二存储单元130,用于若所述待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量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存储所述第一数据;
所述处理单元110,还用于当接收到第一预定指令时,将所述第一数据由第二存储单元转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120进行存储;
所述第一存储单元120,用于存储所述第一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单元120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130为不同存储介质类型的存储单元。
所述第二存储单元130包括易失性存储介质。通常所述易失性存储介质作为电子设备内的内存,在本实施例中先将第一数据暂时存储内存中,内存具有数据处理速率高的特点,故后续对第一数据进行修改等操作时,能够提升处理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存储单元120包括的存储介质的类型可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例如闪存介质等。
实施例八: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装置,所述存储装置包括第一存储单元120、第二存储单元130和处理单元110:
处理单元110,用于判断待写入第一存储单元120的第一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预定单位容量;
所述第二存储单元130,用于若所述待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量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存储所述第一数据;
所述处理单元110,还用于当接收到第一预定指令时,将所述第一数据由第二存储单元转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120进行存储;
所述第一存储单元120,用于存储所述第一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单元120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130为不同存储介质类型的存储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110,还用于等待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共同形成第三数据;判断所述第三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若所述第三数据的数据量不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则选取所述第三数据中的第四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120;
其中,所述第四数据的数据量为所述预定单位容量的N倍,所述N为不小于1的整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110会统计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一起的数据量,若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一起的数据量不小于预定单位容量时,从第三数据中选择第一数据写入第一存储单元。这里的第四数据的数据量为N被预定单位容量的数据量,这样就能够保证以预定单位容量正整数倍的向第一存储单元120写入数据,减少数据零散写入中的数据读取和数据合并等操作,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和数据存储的整体性能。
本实施例是在前述两个实施例基础上对存储装置的进一步改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存储单元120可包括易失性存储介质,所述第二存储单元130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显然具有存储结构简单且存储性能优越的特点。
实施例九: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装置,所述存储装置包括第一存储单元120、第二存储单元130和处理单元110:
处理单元110,用于判断待写入第一存储单元120的第一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预定单位容量;
所述第二存储单元130,用于若所述待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量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存储所述第一数据;
所述处理单元110,还用于当接收到第一预定指令时,将所述第一数据由第二存储单元转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120进行存储;
所述第一存储单元120,用于存储所述第一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单元120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130为不同存储介质类型的存储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110,还用于等待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共同形成第三数据;判断所述第三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若所述第三数据的数据量不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则选取所述第三数据中的第四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120;
其中,所述第四数据的数据量为所述预定单位容量的N倍,所述N为不小于1的整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110,具体用于根据数据写入所述第二存储单元130的时间顺序,从所述第三数据中选择所述第四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120。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选择写入数据时,可以根据写入第二存储单元130的时间顺序,来选择第四数据;例如,优先选择先写入第二存储单元130的数据写入到所述第一存储单元120。
当然,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所述处理单元110还可以采用其他处理策略从所述第三数据中选择所述第四数据,不局限于上述根据时间顺序选择第四数据的处理单元。本实施例所述处理单元110的具体物理结构可参见实施例六,在此就不重复了。
实施例十: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装置,所述存储装置包括第一存储单元120、第二存储单元130和处理单元110:
处理单元110,用于判断待写入第一存储单元120的第一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预定单位容量;
所述第二存储单元130,用于若所述待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量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存储所述第一数据;
所述处理单元110,还用于当接收到第一预定指令时,将所述第一数据由第二存储单元转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120进行存储;
所述第一存储单元120,用于存储所述第一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单元120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130为不同存储介质类型的存储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110,还用于当检测到第二预定指令时,将位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130的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120,并清空所述第二存储单元1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110还将会在检测到第二预定指令时,将第二存储单元130中的数据写入到第一存储单元120,这个时候不用再去判断数据量是否小于预定单位容量;并清空第二存储单元130,这样可以在一些极端情况下,确保可以将所有数据都写入第一存储单元120,确保第一存储单元120的数据非缺失性。
实施例十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可包括实施例六至实施例十中任意一个技术方案提到的存储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平板和笔记本二合一电脑等各种电子设备。这些电子设备都包括两种以上的存储介质类型的存储单元,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存储装置,具有数据存储性能高的特点。
在具体实现时,所述电子设备还可包括显示屏、触控面板或语音采集设备等其他结构。所述存储装置可以用于对显示信息、音频信息等各种信息进行存储处理。
以下再提供一个具体信息处理方法的示例,本示例中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可应用于如图4所示的存储装置。在该存储装置中包括处理单元110、第一存储单元120和第二存储单元130。本示例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S1:处理单元110接收到请求写入第一存储单元110的数据请求。
步骤S2:处理单元110判断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第一存储单元110一个数据页对应的容量。这里的判断的数据的为请求写入的数据。
步骤S3:处理单元110将数据量小于第一存储单元110一个数据页对应的容量的数据写入第二存储单元130。
步骤S4:将数据量等于N倍第一存储单元110一个数据页对应的容量的数据写入第一存储单元120。
步骤S5:将第二存储单元130数据量等于第一存储单元110一个数据页对应的容量整数倍的数据转入到第一存储单元120。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待写入第一存储单元的第一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预定单位容量;
若所述待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量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入第二存储单元;
当接收到第一预定指令时,将所述第一数据由第二存储单元转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进行存储;
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为不同存储介质类型的存储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入第二存储单元,包括:
将所述第一数据写入由易失性存储介质构成的所述第二存储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等待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共同形成第三数据;
判断所述第三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
若所述第三数据的数据量不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则选取所述第三数据中的第四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
其中,所述第四数据的数据量为所述预定单位容量的N倍,N为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取所述第三数据中的第四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包括:
根据数据写入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时间顺序,从所述第三数据中选择所述第四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第二预定指令时,将位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并清空所述第二存储单元,或数据量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的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
6.一种存储装置,所述存储装置包括第一存储单元、第二存储单元和处理单元:
处理单元,用于判断待写入第一存储单元的第一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预定单位容量;
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用于若所述待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数据量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存储所述第一数据;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接收到第一预定指令时,将所述第一数据由第二存储单元转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进行存储;
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第一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为不同存储介质类型的存储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存储单元包括易失性存储介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等待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共同形成第三数据;判断所述第三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若所述第三数据的数据量不小于所述预定单位容量,则选取所述第三数据中的第四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
其中,所述第四数据的数据量为所述预定单位容量的N倍,所述N为不小于1的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数据写入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时间顺序,从所述第三数据中选择所述第四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检测到第二预定指令时,将位于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的数据写入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并清空所述第二存储单元。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5至10所述的存储装置。
CN201510887951.XA 2015-12-07 2015-12-07 信息处理方法、存储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54878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87951.XA CN105487824A (zh) 2015-12-07 2015-12-07 信息处理方法、存储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87951.XA CN105487824A (zh) 2015-12-07 2015-12-07 信息处理方法、存储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87824A true CN105487824A (zh) 2016-04-13

Family

ID=55674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87951.XA Pending CN105487824A (zh) 2015-12-07 2015-12-07 信息处理方法、存储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87824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3662A (zh) * 2016-08-30 2017-02-0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能表大容量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08089814A (zh) * 2016-11-23 2018-05-29 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09521970A (zh) * 2018-11-20 2019-03-26 深圳芯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634528A (zh) * 2018-12-12 2019-04-16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目标数据的落盘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28940A (zh) * 2019-11-21 2020-03-27 江苏满运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kafka集群的数据写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8662A (zh) * 2007-12-14 2009-06-17 创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闪存存取效率的存储系统与方法
US20100131671A1 (en) * 2008-11-24 2010-05-27 Jaspal Kohli Adaptive network content delivery system
CN103425602A (zh) * 2013-08-15 2013-12-04 深圳市江波龙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闪存存储设备数据读写的方法、装置及主机系统
CN105094695A (zh) * 2015-06-29 2015-11-25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8662A (zh) * 2007-12-14 2009-06-17 创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闪存存取效率的存储系统与方法
US20100131671A1 (en) * 2008-11-24 2010-05-27 Jaspal Kohli Adaptive network content delivery system
CN103425602A (zh) * 2013-08-15 2013-12-04 深圳市江波龙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闪存存储设备数据读写的方法、装置及主机系统
CN105094695A (zh) * 2015-06-29 2015-11-25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3662A (zh) * 2016-08-30 2017-02-0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能表大容量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06383662B (zh) * 2016-08-30 2020-08-2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能表大容量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08089814A (zh) * 2016-11-23 2018-05-29 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08089814B (zh) * 2016-11-23 2021-04-06 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09521970A (zh) * 2018-11-20 2019-03-26 深圳芯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521970B (zh) * 2018-11-20 2022-03-08 深圳芯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634528A (zh) * 2018-12-12 2019-04-16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目标数据的落盘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28940A (zh) * 2019-11-21 2020-03-27 江苏满运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kafka集群的数据写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0928940B (zh) * 2019-11-21 2022-10-04 江苏满运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kafka集群的数据写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50379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for nonvolatile memory system
US8001356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allocating addressable spaces within memory devices
US8055873B2 (en) Data writing method for flash memory, and controller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9880742B2 (en) Valid data merging method, memory controller and memory storage apparatus
CN105487824A (zh) 信息处理方法、存储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00262764A1 (en) Method for accessing storage apparatus and related control circuit
US7633799B2 (en) Method combining lower-endurance/performance and higher-endurance/performance information storage to support data processing
US20100318760A1 (en) Memory controller, nonvolatile storage device, and nonvolatile storage system
JP2011221996A (ja) 不揮発性メモリコントローラ及び不揮発性記憶装置
US9141530B2 (en) Data writing method, memory controller and memory storage device
KR20130096881A (ko) 플래시 메모리 장치
CN101615410B (zh) 盘存储装置和程序
CN106598504B (zh) 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US20080244203A1 (en) Apparatus combining lower-endurance/performance and higher-endurance/performance information storage to support data processing
CN103389941B (zh) 存储器格式化方法、存储器控制器及存储器存储装置
US10289334B2 (en) Valid data merging method, memory controller and memory storage apparatus
US20150046632A1 (en) Memory address management method, memory controller and memory storage device
CN105868046B (zh) 存储装置中管理、写入及加载固件代码的方法
CN108108118B (zh) 数据写入方法以及存储控制器
CN101794254B (zh) Nand flash的数据处理方法
WO200812120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combining lower-endurance/performance and higher-endurance/performance information storage to support data processing
CN107643987B (zh) 减少固态硬盘中dram使用的方法及使用其的固态硬盘
US8341378B2 (en) Data storage device and data access method
JP4334331B2 (ja) フラッシュメモリのアクセス制御方法
CN117632809B (zh) 存储器控制器、数据读取方法及存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220

Address after: 100176 Beijing City, Daxing District branch of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fourteen Street No. 99 building 33 building D No. 2226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legend cor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Haidian District West Road, Beijing, No. 6

Applicant before: Lenovo (Beijing) Co., 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