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74477B - 射频拉远单元、腔体滤波器及同轴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射频拉远单元、腔体滤波器及同轴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74477B
CN105474477B CN201480038259.3A CN201480038259A CN105474477B CN 105474477 B CN105474477 B CN 105474477B CN 201480038259 A CN201480038259 A CN 201480038259A CN 105474477 B CN105474477 B CN 1054744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onductor
conductor
electric connector
clamping element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82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74477A (zh
Inventor
张飞
刘爱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CN2013/08321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5035553A1/zh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8003825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744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74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44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744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44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射频拉远单元、腔体滤波器及同轴连接器组件,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适配器和分别与适配器两端电连接的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第一电连接器具有第一内导体(12),第二电连接器具有第二内导体(52),适配器具有第三内导体(33),第一内导体(12)端部设有球状体,第二内导体(52)端部设有针状体或者球状体,第三内导体(33)的两端分别设有夹紧件(64),在组装状态下,第一内导体(12)、第二内导体(52)分别插入第三内导体(33)两端的夹紧件(64),第三内导体(33)一端的夹紧件(64)弹性夹紧第一内导体(12)端部的球状体,另一端的夹紧件(64)弹性夹持第二内导体(52)端部的针状体或者球状体,使得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可以相对适配器在轴向上和径向上移动。上述结构的同轴连接器组件能够有效地保证内导体的结构强度、保证接触性能良好且便于插拔。

Description

射频拉远单元、腔体滤波器及同轴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组件,还涉及采用该同轴连接器组件的腔体滤波器,以及采用该腔体滤波器的射频拉远单元。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路板与电路板之间一般通过同轴连接器组件进行电连接。
请参阅图1,图1所示现有技术专利号为CN201080062190.x的同轴连接器组件,其中,为了实现第一内导体5和第二内导体14之间的稳定连接,需要在第二内导体14设置弹簧舌18,在其末端具有第一接触珠子20,且弹簧舌18通过狭缝22被功能性地彼此分离且在径向方向弹开以保证接触性能良好。
不难理解的是,第二内导体14的弹簧舌在安装及使用过程中容易受第一内导体5碰撞、挤压而损坏,进而容易导致接触不良等。此外,两个电连接器之间插拔往往比较难,需要用力插拔,导致容易损坏元件。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现有技术内导体之间在安装及使用过程中容易受碰撞、挤压而损坏,进而容易导致接触不良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拉远单元、腔体滤波器及同轴连接器组件,能够有效地保证内导体的结构强度、保证接触性能良好且便于插拔。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适配器和分别与所述适配器两端电连接的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具有第一内导体,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具有第二内导体,所述适配器具有第三内导体,所述第一内导体端部设有球状体,所述第二内导体端部设有针状体或者球状体,所述第三内导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夹紧件,在组装状态下,第一内导体、第二内导体分别插入所述第三内导体两端的夹紧件,所述第三内导体一端的夹紧件弹性夹紧所述第一内导体端部的球状体,另一端的夹紧件弹性夹持所述第二内导体端部的针状体或者球状体,使得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可以相对所述适配器在轴向上和径向上移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内导体外壁的绝缘介质,所述第二电连接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内导体外壁的绝缘介质。
其中:所述第三内导体两端分别设有盲孔,所述夹紧件插设于所述盲孔内。
其中:所述夹紧件为呈筒状的薄壁件,所述夹紧件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外壁呈阶梯状,包括外径大于盲孔的直径扩大区和外径小于盲孔的直径收缩区,所述夹持部部上开设有沿轴向延伸至至少贯穿直径扩大区的切槽。
其中:所述夹持部的直径收缩区和直径扩大区交界处设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的内孔朝盲孔开口方向直径逐渐缩小。
其中:所述夹紧件为呈筒状的薄壁件,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的内孔朝盲孔开口方向直径逐渐增大。
其中:所述夹紧件上还包括与所述夹持部小直径端连接的卡合部,所述卡合部的内孔朝盲孔开口方向直径逐渐缩小。
其中:所述第三内导体两端分别设有盲孔,所述夹紧件为所述盲孔的孔壁,所述盲孔的内径朝其开口方向逐渐缩小。
其中: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具有环绕所述第一内导体的第一外导体,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具有环绕所述第二内导体的第二外导体,所述适配器具有环绕所述第三内导体的第三外导体,所述第一外导体、和第二外导体的中央开设接收所述第三外导体的通孔,所述第三外导体两端部的外周分别设有一圈凸起,所述凸起可以相对于所述通孔的内壁沿轴向滑动。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适配器和分别与所述适配器两端电连接的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具有第一内导体,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具有第二内导体,所述适配器具有第三内导体,所述第三内导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三内导体的第一端端部和所述第一内导体端部设有夹紧件;所述第二内导体端部设有球状体、所述第三内导体的第二端端部设有针状体,在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二内导体插入所述第三内导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内导体第一端端部的夹紧件弹性夹持所述球状体,所述第三内导体的第二端插入所述第一内导体,所述第一内导体端部的夹紧件弹性夹持所述针状体,使得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可以相对所述适配器在轴向上和径向上移动;所述第二内导体端部设有针状体、所述第三内导体的第二端端部设有球状体,在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二内导体插入所述第三内导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内导体第一端端部的夹紧件弹性夹持所述针状体,所述第三内导体的第二端插入所述第一内导体,所述第一内导体端部的夹紧件弹性夹持所述球状体,使得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可以相对所述适配器在轴向上和径向上移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内导体外壁的绝缘介质,所述第二电连接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内导体外壁的绝缘介质。
其中:所述第一内导体的端部和所述第三内导体第一端的端部分别设有盲孔,所述夹紧件插设于所述盲孔内。
其中:所述夹紧件为呈筒状的薄壁件,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外壁呈阶梯状,包括外径大于盲孔的直径扩大区和外径小于盲孔的直径收缩区,所述夹持部部上开设有沿轴向延伸至至少贯穿直径扩大区的切槽。
其中:所述夹持部的直径收缩区和直径扩大区交界处设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的内孔朝盲孔开口方向直径逐渐缩小。
其中:所述夹紧件均为呈筒状的薄壁件,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的内孔朝盲孔开口方向直径逐渐增大。
其中:所述夹紧件还包括与所述夹持部小直径端连接的卡合部,所述卡合部的内孔朝盲孔开口方向直径逐渐缩小。
其中:所述第一内导体的端部和所述第三内导体第一端的端部分别设有盲孔,所述夹紧件为所述盲孔的孔壁,所述盲孔的内径朝其开口方向逐渐缩小。
其中: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具有环绕所述第一内导体的第一外导体,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具有环绕所述第二内导体的第二外导体,所述适配器具有环绕所述第三内导体的第三外导体,所述第一外导体、和第二外导体的中央开设接收所述第三外导体的通孔,所述第三外导体两端部的外周分别设有一圈凸起,所述凸起可以相对于所述通孔的内壁沿轴向滑动。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腔体滤波器,包括PCB电路板,和与PCB电路板连接的同轴连接器组件,所述同轴连接器组件为任一上述的同轴连接器组件。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射频拉远单元,包括中频模块、收发信机模块、功放和滤波模块,所述滤波模块包括腔体滤波器,所述腔体滤波器包括PCB电路板,和与PCB电路板连接的同轴连接器组件,所述同轴连接器组件为任一上述的同轴连接器组件。
本申请通过设置与内导体配合的夹紧件,通过夹紧件实现内导体之间的弹性夹紧配合。本申请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安装及使用过程中被碰撞、挤压损坏以及接触不良的情况,能够有效地保证内导体的结构强度、保证接触性能良好且便于插拔。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同轴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申请同轴连接器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申请同轴连接器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C是本申请同轴连接器组件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C所示同轴连接器组件中的其中一电连接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夹紧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同轴连接器组件或电连接器的内导体与夹紧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请参阅图2A,图2A是本申请同轴连接器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以及用于连接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的适配器。
本实施例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圆柱体状的适配器和与适配器一端电连接的第一电连接器、与适配器另一端电连接的第二电连接器。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包括第一外导体11、第一内导体12和绝缘介质1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导体11可以采用铜(譬如黄铜)等导电材料并通过车削加工等工艺制得。第一电连接器可以通过设于第一外导体11一端的外周上的外螺纹结构而固定于电路板等产品上,且第一外导体11该一端的端口与该电路板等产品的电缆等的外导线通过焊接等方式实现稳固的电连接,不难看出,本实施例第一电连接器采用外螺纹结构的方式进行安装固定,便于拆卸且利于检修等。
为了解决图1所示同轴连接器组件的生产成本偏高、结构强度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的第一外导体11包括第一筒体部111和第二筒体部112,第一筒体部111和第二筒体部112一体成型。本实施例只需加工出一体成型的第一外导体11,降低了第一外导体11的加工成本与组装成本且一体成型的方式提高了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的第一内导体12可以采用铜(譬如黄铜)等导电材料并通过车削加工等工艺制得。第一外导体11套设于第一内导体12外且第一外导体11与第一内导体12之间彼此绝缘设置,第一内导体12与该电路板等产品对应的电缆的内芯通过焊接等方式实现稳固的电连接。
绝缘介质13设于第一外导体11内壁和第一内导体12外壁之间,具体而言,绝缘介质13可以部分或全部地设置于第一内导体12的外周上。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绝缘介质13可以采用聚醚醚酮(PEEK)和/或聚四氟乙烯(PTFE)等材料并通过车削加工等工艺制得,以使得绝缘介质13具备优良的耐热耐磨性能。
本实施例为了保证将绝缘介质13固定于第一外导体11上,对应地,绝缘介质13可以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绝缘介质131和第二绝缘介质132,第一外导体11的内孔呈阶梯状,包括与第一绝缘介质131过盈配合的、直径较大的第一轴孔,和与第二绝缘介质132过盈配合的、直径较小的第二轴孔,第一绝缘介质131通过第一内导体12沿轴向抵接在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交界的阶梯面上,以将第一绝缘介质131牢固地限定于第一筒体部111内,且第一绝缘介质131与第一筒体部111之间过盈配合;第二绝缘介质132设于第二筒体部112内并与第二筒体部112之间过盈配合。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绝缘介质131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无需设置包裹第一内导体12的延伸部分。具体而言,为了限定第一绝缘介质131,第一轴孔靠近第二轴孔处设有一圈环形凸台1110,第一绝缘介质131位于环形凸台1110的内壁和第一内导体12的外壁之间且第一绝缘介质131与环形凸台1110等高,即有效地节省了第一绝缘介质131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不难看出,本实施例通过环形凸台1110的作用限定第一绝缘介质131的位置,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对第一绝缘介质131的定位作用,而且无需采用现有技术“第一外导体(8)需设置为相连接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用以将第一衬垫(7)压合固定在另一部分上”的方式,减少了工艺流程并节省了生产成本。
需要对应指出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绝缘介质131优选地采用聚醚醚酮制得,且针对于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而言,能更好地降低对聚醚醚酮材料的使用以降低生产成本;此外,第二绝缘介质132可以采用成本较低的聚四氟乙烯材料制得。
本实施例的适配器可以为圆柱体状,其设置有第三外导体31、绝缘层32、第三内导体33和夹紧件64(参阅图4所示)。
第三外导体31用于连接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的第一外导体11。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第一电连接器的第一外导体11的内侧壁沿轴向平滑设置,第三外导体31与第一外导体11的内侧壁配合的端部上具有凸起(未标示),组装完成后,通过该凸起的作用即可实现第一外导体11的内侧壁与第三外导体31之间的固定作用。
绝缘层32套接于第三外导体31内,其中,绝缘层32可以采用聚醚醚酮或聚四氟乙烯等绝缘材料并通过车削加工等工艺制得,绝缘层32与第三外导体31之间可以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3和图4,夹紧件64与第三内导体33电连接且夹紧件64设于第三内导体33的第二端,夹紧件64设有接插孔640且接插孔640的孔壁设有平行于第三内导体33的轴向方向的切槽641。其中,切槽641可以为两条、三条、四条或者更多条,其可以为平行于第三内导体33的轴向方向的矩形方式,也可以为三角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图形的方式,在此不作限定。此外,为了简化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本实施例可以通过一次切槽工艺而形成两条切槽641(即切槽641的数目为偶数)的方式。
本实施例的接插孔640的内侧壁上具有第一卡合结构642,以在第一内导体12接插入接插孔640内时,使得第一内导体12与第一卡合结构642相卡合,即形成自锁的方式。不难理解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在非受拉扯等外力作用下,保证第一电连接器的轴线与第二电连接器之间的轴线不在相同的中心线上时的安装和稳定连接。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使接插孔640的孔壁具备更好的弹性夹持力,本实施例切槽641优选地在夹紧件64的径向方向上贯穿接插孔640的孔壁设置;此外,切槽641在夹紧件64的轴向方向上可以不贯穿接插孔640孔壁的两端面,或者只贯穿接插孔640的孔壁其中一端面的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夹紧件64具体可以为呈筒状的薄壁件,其包括夹持部和卡合部645。
具体而言,夹持部外壁呈阶梯状,包括外径大于盲孔的直径扩大区643和外径小于盲孔的直径收缩区644,而切槽沿轴向延伸至至少贯穿直径扩大区643设置。夹紧件64还包括与夹持部直径收缩区644侧连接的限位部646,限位部646的外径大于直径扩大区643的外径,在组装状态时,夹持部置于盲孔内,限位部646和直径收缩区644之间的阶梯面抵接盲孔的端面。
卡合部645设于夹持部的直径收缩区644和直径扩大区643交界处,卡合部645的内孔朝盲孔开口方向直径逐渐缩小,在组装状态下,卡合部645的筒体内壁卡接球状体。
为了便于拆装,本实施例直径收缩区644与卡合部645的内孔之间也可以呈弧形平滑过渡(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斜面)。
本实施例的第三内导体33和夹紧件64分体设置(即作为两个单独的元件分别加工制得),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三内导体33设有盲孔,夹紧件64设于盲孔内。
本实施例的第二电连接器包括第二外导体51、第二内导体52和另一绝缘介质53,其中,第二外导体51和另一绝缘介质53请分别参阅第一外导体11和绝缘介质13的相关描述,在本技术领域人员容易结合理解的范围内,不再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与第一外导体11相类似的是,第二外导体51与第三外导体31的凸起配合的的内侧壁沿轴向平滑设置,以便于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之间的插拔分离。
本实施例的第二外导体52的端部可以为球状体或者针状体,优选地,为了便于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之间的插拔分离,本实施例第二外导体52的端部为针状体。
值得注意的是,结合图2和图4不难看出,本实施例第一内导体12端部设有球状体,第一电连接器和适配器组装状态下,第一内导体12端部的球状体插入夹紧件64,夹紧件64弹性夹紧第一内导体12端部的球状体,第一内导体12和第三内导体33活动连接,使得第一电连接器和适配器在轴向上和径向上相对于彼此可以移动。
此外,第二电连接器和适配器组装状态下,第二外导体52的针状体(或球状体)插入第三内导体33的第二端,第二外导体52和第三内导体33活动连接,使得第二电连接器和适配器在轴向上和径向上相对于彼此可以移动。
进一步而言,由于第一外导体11与凸起配合的的内侧壁沿轴向平滑设置,且第二外导体51与第三外导体31的凸起配合的的内侧壁沿轴向平滑设置,而使得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之间的插拔分离分离。
请参阅图2B,本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包括第一外导体11、第一内导体12和绝缘介质13;适配器可以为圆柱体状,其设置有第三外导体31、绝缘层32、第三内导体33和夹紧件64,第二电连接器包括第二外导体51、第二外导体52和另一绝缘介质53。
与前面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第三内导体3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有夹紧件64,第二外导体52设有针状体(或球状体)的端部插入第三内导体33第二端的夹紧件64内,实现第二外导体52和第三内导体33活动连接,使得第二电连接器和适配器在轴向上和径向上相对于彼此可以移动。
其中,夹紧件64与第三内导体33均分体设置,且第三内导体3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有盲孔,夹紧件64设于盲孔内。
此外,请参阅图2C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包括第一外导体41、第一内导体42、绝缘介质43和夹紧件64。
如前所述,第一外导体41包括第一筒体部411和第二筒体部412,第一筒体部411和第二筒体部412一体成型。绝缘介质43可以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绝缘介质431和第二绝缘介质432,第一外导体41的内孔呈阶梯状,包括与第一绝缘介质431过盈配合的、直径较大的第一轴孔,和与第二绝缘介质432过盈配合的、直径较小的第二轴孔,第一绝缘介质431通过第一内导体42沿轴向抵接在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交界的阶梯面上,以将第一绝缘介质431牢固地限定于第一筒体部411内,且第一绝缘介质431与第一筒体部411之间过盈配合;第二绝缘介质432设于第二筒体部412内并与第二筒体部412之间过盈配合。
适配器可以为圆柱体状,其设置有第三外导体31、绝缘层32和第三内导体33,第二电连接器包括第二外导体51、第二外导体52和另一绝缘介质53,其具体结构请结合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本实施例与前面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夹紧件64设于第一内导体42的端部,其可以与第一内导体42分体设置或一体设置,第三内导体33插入夹紧件。其中,第三内导体33的第二端设有球状体或针状体,优选地为图2C所示的球状体。
本实施例的第二外导体52为针状体且插入第三内导体33的第一端,而第三内导体33的第一端可以设置盲孔和夹持件64等,在此不作赘述
此外,夹紧件64的具体结构及设置于第一内导体42的端部的方式请参阅前面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本技术领域人员容易结合理解的范围内,不作赘述。
通过上述图2A到图2C所示的实施例及其描述不难看出,本实施例的第一内导体和第三内导体之间的设置方式可以互换,其只需保证第一内导体与第二内导体之间、或第二内导体与第三内导体之间的其中之一为针状体或球状体,而另外一个对应为盲孔即可实现连接,优选地在盲孔内设置夹紧件64,以保证稳定的连接,其中,其具体的组合方式在本技术领域人员容易结合理解的范围内,在此不作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内导体端部设有球状体,第二内导体端部设有针状体或者球状体,第三内导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夹紧件,在组装状态下,第一内导体、第二内导体分别插入第三内导体两端的夹紧件,第三内导体一端的夹紧件弹性夹紧第一内导体端部的球状体,另一端的夹紧件弹性夹持第二内导体端部的针状体或者球状体,使得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可以相对适配器在轴向上和径向上移动。此外,第三内导体两端分别设有盲孔,夹紧件插设于盲孔内。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环绕第一内导体的第一外导体,环绕第二内导体的第二外导体,以及环绕第三内导体的第三外导体,在第一外导体、和第二外导体的中央开设接收第三外导体的通孔,第三外导体两端部的外周分别设有一圈凸起,使得凸起可以相对于通孔的内壁沿轴向滑动。
在本申请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三内导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三内导体的第一端端部和第一内导体端部设有夹紧件;第二内导体端部设有球状体、第三内导体的第二端端部设有针状体,在组装状态下,第二内导体插入第三内导体的第一端,第三内导体第一端端部的夹紧件弹性夹持球状体,第三内导体的第二端插入第一内导体,第一内导体端部的夹紧件弹性夹持针状体,使得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可以相对适配器在轴向上和径向上移动;第二内导体端部设有针状体、第三内导体的第二端端部设有球状体,在组装状态下,第二内导体插入第三内导体的第一端,第三内导体第一端端部的夹紧件弹性夹持针状体,第三内导体的第二端插入第一内导体,第一内导体端部的夹紧件弹性夹持球状体,使得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可以相对适配器在轴向上和径向上移动。此外,第一内导体的端部和第三内导体第一端的端部分别设有盲孔,夹紧件插设于盲孔内。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电连接器具有环绕第一内导体的第一外导体,第二电连接器具有环绕第二内导体的第二外导体,适配器具有环绕第三内导体的第三外导体,第一外导体、和第二外导体的中央开设接收第三外导体的通孔,第三外导体两端部的外周分别设有一圈凸起,凸起可以相对于通孔的内壁沿轴向滑动。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同轴连接器组件或电连接器的内导体与夹紧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内导体可以为第一电连接器的第一内导体、第二电连接器的第二内导体或者适配器的第三内导体,在此不作赘述。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内导体81与夹紧件82之间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其中,夹紧件82位于内导体81用于连接第三内导体33的端部并电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夹紧件82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与内导体81用于连接第三内导体33的端部相连接,在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内导体81端部设有盲孔,盲孔孔壁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切槽821,夹紧件82为盲孔的孔壁。本实施例经由切槽821分离形成多片弹片822。进一步而言,盲孔的孔壁在非组装和非工作状态下呈弧形设置,以形成两端半径略大于卡合部分半径的瓶颈状接插孔,换而言之,多片弹片822的卡合部分向夹紧件82的中轴线位置弯折以分别形成弓形,进而多片弹片822组合形成瓶颈状的盲孔。
不难理解地,本实施例夹紧件82通过设置瓶颈状的盲孔的方式,在第三内导体33的针状体或球状体端部接插入瓶颈状的盲孔时,第三内导体33的插入端瓶颈位置的多片弹片822,从而实现第三内导体33与夹紧件82之间的弹性连接,相应的是,盲孔在瓶颈位置的半径略小于第三内导体33的插入端的半径,以进行可靠的弹性连接。
相对于接插孔呈瓶颈状的方式而言,夹紧件82的外周也可以呈内凹形设置,其具体内凹的弧度可以根据夹紧件82的结构强度及材料成本而进行设置:譬如若夹紧件82的材料成本较高,则夹紧件82的外周所需的材料越少越好,此时内凹的弧度越大,即在盲孔的各部分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弹片822越薄;当然,也可以为了提高结构强度而减少内凹的弧度,以在盲孔的各部分半径一定的情况下,使弹片822的厚度更厚。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切槽821及多片弹片822的形式,而仅需设置两端半径略大于卡合部分半径的瓶颈状盲孔,而盲孔在瓶颈位置的半径略小于第三内导体33的插入端的半径,以形成因受挤压产生形变而具备弹性恢复力的弹片并进行可靠的弹性连接即可,在此不作细述。
此外,本实施例的同轴连接器组件或电连接器还可以包括外导体及绝缘介质等结构,其具体可以参阅前面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本实施例仅针对夹紧件82和内导体81的部分结构进行描述,而在本技术领域人员容易结合理解的范围内,不对其组合方式进行限定性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和前面实施例的适配器在组装状态下,第三内导体33的针状体或球状体端部插入夹紧件82,夹紧件82弹性夹紧适配器的第三内导体33,内导体81和第三内导体33活动连接,使得电连接器和适配器在轴向上和径向上相对于彼此可以移动,此外,本实施例还提高了第三内导体33的适用性。
举例而言,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适配器的第三内导体两端分别设有盲孔,夹紧件为盲孔的孔壁,盲孔的内径朝其开口方向逐渐缩小。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电连接器的第一内导体的端部和适配器的第三内导体第一端的端部分别设有盲孔,夹紧件为盲孔的孔壁,盲孔的内径朝其开口方向逐渐缩小。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腔体滤波器,包括PCB电路板,和与PCB电路板连接的同轴连接器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腔体滤波器所采用的同轴连接器组件可以为前面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描述的同轴连接器组件,在本技术领域人员理解的范围内,不作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射频拉远单元,包括中频模块、收发信机模块、功放和滤波模块,滤波模块包括腔体滤波器,腔体滤波器包括PCB电路板,和与PCB电路板连接的同轴连接器组件。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射频拉远单元所采用的同轴连接器组件可以为前面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描述的同轴连接器组件,在本技术领域人员理解的范围内,不作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适配器,其可以为前面实施例描述的电连接器和适配器,在此不作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结构,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结构或部分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结构或部分、组件等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结构中,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划分。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适配器和分别与所述适配器两端电连接的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具有第一内导体,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具有第二内导体,所述适配器具有第三内导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导体端部设有球状体,所述第二内导体端部设有针状体或者球状体,所述第三内导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夹紧件,在组装状态下,第一内导体、第二内导体分别插入所述第三内导体两端的夹紧件,所述第三内导体一端的夹紧件弹性夹紧所述第一内导体端部的球状体,另一端的夹紧件弹性夹持所述第二内导体端部的针状体或者球状体,使得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可以相对所述适配器在轴向上和径向上移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内导体外壁的绝缘介质,所述第二电连接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内导体外壁的绝缘介质;其中,所述第三内导体两端分别设有盲孔,所述夹紧件插设于所述盲孔内;所述夹紧件为呈筒状的薄壁件,所述夹紧件包括一体结构的夹持部、卡合部以及限位部,所述夹持部外壁呈阶梯状,包括外径大于盲孔的直径扩大区和外径小于盲孔的直径收缩区,所述夹持部的内壁设有第一卡合结构;所述卡合部设于所述夹持部的直径收缩区和直径扩大区交界处;所述夹持部和所述卡合部上开设有沿轴向延伸并贯穿所述夹持部和所述卡合部的切槽;所述限位部不设有切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的内孔朝盲孔开口方向直径逐渐缩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的内孔朝盲孔开口方向直径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同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具有环绕所述第一内导体的第一外导体,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具有环绕所述第二内导体的第二外导体,所述适配器具有环绕所述第三内导体的第三外导体,所述第一外导体和第二外导体的中央开设接收所述第三外导体的通孔,所述第三外导体两端部的外周分别设有一圈凸起,所述凸起可以相对于所述通孔的内壁沿轴向滑动。
5.一种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适配器和分别与所述适配器两端电连接的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具有第一内导体,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具有第二内导体,所述适配器具有第三内导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内导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内导体的端部和所述第三内导体第一端的端部分别设有盲孔,夹紧件插设于所述盲孔内;
所述第二内导体端部设有球状体或针状体、所述第三内导体的第二端端部设有针状体或球状体,在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二内导体插入所述第三内导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内导体第一端端部的夹紧件弹性夹持所述第二内导体端部的球状体或针状体,所述第三内导体的第二端插入所述第一内导体,所述第一内导体端部的夹紧件弹性夹持所述第三内导体的第二端端部的针状体或球状体,使得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可以相对所述适配器在轴向上和径向上移动;
所述第一电连接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内导体外壁的绝缘介质,所述第二电连接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内导体外壁的绝缘介质;所述夹紧件为呈筒状的薄壁件,所述夹紧件包括一体结构的夹持部、卡合部以及限位部,所述夹持部外壁呈阶梯状,包括外径大于盲孔的直径扩大区和外径小于盲孔的直径收缩区,所述夹持部的内壁设有第一卡合结构;所述卡合部设于所述夹持部的直径收缩区和直径扩大区交界处;所述夹持部和所述卡合部上开设有沿轴向延伸并贯穿所述夹持部和所述卡合部的切槽;所述限位部不设有切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的内孔朝盲孔开口方向直径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的内孔朝盲孔开口方向直径逐渐缩小。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同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具有环绕所述第一内导体的第一外导体,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具有环绕所述第二内导体的第二外导体,所述适配器具有环绕所述第三内导体的第三外导体,所述第一外导体和第二外导体的中央开设接收所述第三外导体的通孔,所述第三外导体两端部的外周分别设有一圈凸起,所述凸起可以相对于所述通孔的内壁沿轴向滑动。
9.一种腔体滤波器,包括PCB电路板,和与PCB电路板连接的同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连接器组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同轴连接器组件。
10.一种射频拉远单元,包括中频模块、收发信机模块、功放和滤波模块,所述滤波模块包括腔体滤波器,所述腔体滤波器包括PCB电路板,和与PCB电路板连接的同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连接器组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同轴连接器组件。
CN201480038259.3A 2013-09-10 2014-03-14 射频拉远单元、腔体滤波器及同轴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1054744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80038259.3A CN105474477B (zh) 2013-09-10 2014-03-14 射频拉远单元、腔体滤波器及同轴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83213 WO2015035553A1 (zh) 2013-09-10 2013-09-10 射频拉远单元、腔体滤波器、同轴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CNPCT/CN2013/083213 2013-09-10
CN201480038259.3A CN105474477B (zh) 2013-09-10 2014-03-14 射频拉远单元、腔体滤波器及同轴连接器组件
PCT/CN2014/073486 WO2015035760A1 (zh) 2013-09-10 2014-03-14 射频拉远单元、腔体滤波器及同轴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4477A CN105474477A (zh) 2016-04-06
CN105474477B true CN105474477B (zh) 2019-01-08

Family

ID=55610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8259.3A Active CN105474477B (zh) 2013-09-10 2014-03-14 射频拉远单元、腔体滤波器及同轴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744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93657A (zh) * 2018-05-22 2018-09-04 镇江申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稳固式连接器内导体
EP3869610A4 (en) 2018-10-15 2022-07-13 KMW Inc. CAVITY FILTE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19932Y (zh) * 1997-07-22 1999-05-19 北京三维电器公司 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685567A (zh) * 2002-08-22 2005-10-19 康宁吉伯股份有限公司 高频、盲配的同轴互连器
CN101645558A (zh) * 2009-08-22 2010-02-10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圈式插孔合件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19932Y (zh) * 1997-07-22 1999-05-19 北京三维电器公司 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685567A (zh) * 2002-08-22 2005-10-19 康宁吉伯股份有限公司 高频、盲配的同轴互连器
CN101645558A (zh) * 2009-08-22 2010-02-10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圈式插孔合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4477A (zh) 2016-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7306960B2 (en) XLR cable connector
CN100563064C (zh) 板对板密集安装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EP2950396A1 (en) Airtight coaxial connector
US8636551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embedded wiring
WO2017016498A1 (en) Cable connector
CN107112650B (zh) 直角同轴电缆和连接器组件
CN101964463A (zh) 射频连接器
CN202633583U (zh) 射频连接器及其接触件
CN104347969B (zh) 用于电力电缆的导体连接器
CN104247156B (zh) 插入式连接器的绝缘体
US9768529B2 (en) Cable connection component
CN106469880A (zh) 用于同轴电缆的测试连接器
US8821194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105612665B (zh) 射频拉远单元、腔体滤波器及同轴连接器组件
CN204289744U (zh) 小型弹性内导体直角弯头导体连接器
US20150024626A1 (en) Crimping structure of cable connector
CN105474477B (zh) 射频拉远单元、腔体滤波器及同轴连接器组件
CN108173092B (zh) 射频用pogo pin同轴连接器
US7059900B2 (en) Coaxial cable splice connector assemblies
US9728911B2 (en) Dielectric spacer for coaxial cable and connector
US7249970B1 (en)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CN102097722A (zh) 一种毫米波浮动式盲插射频连接器
US10128586B2 (en) Plug connector for making solder-free contact with a coaxial cable
US8784138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KR101630684B1 (ko) 강제 압착방식의 알에프 동축 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33000 building 4, national financial incubation Industrial Park, 17 Yannan Road, high tech Zone, Bengb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afu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8, Guangdong, Shenzhen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manhole Street oyster Road, manhole Industrial Company Third Industrial Zon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