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72537B - 一种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72537B
CN105472537B CN201510808992.5A CN201510808992A CN105472537B CN 105472537 B CN105472537 B CN 105472537B CN 201510808992 A CN201510808992 A CN 201510808992A CN 105472537 B CN105472537 B CN 1054725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ensor
temperature
address
timer
receiv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089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72537A (zh
Inventor
林彬泉
张锡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ylin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onz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onz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onz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0899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725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72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25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725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25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温度传感器与接收端在出厂状态下建立首次无线配对的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所述配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接收端直接进入配对状态;(2)温度传感器进入配对状态;(3)温度传感器与接收端进入配对状态后,交换彼此通信地址,配对成功。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温度传感器与接收端在空闲状态时建立二次无线配对的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所述配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接收端清除上一次配对信息,直接进入二次配对状态;(2)温度传感器进入二次配对状态;(3)温度传感器与接收端进入二次配对状态后,交换彼此通信地址,配对成功。本发明的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不需要任何操作,同时也无需加密密码,即可实现自动配对。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自动配对的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为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精准、安全,在发送端与接收端传输数据之前,首先需要建立通信配对。在传统的通信技术中,一般使用有线通信连接的方式,但是,该方式一方面由于有线连接,造价成本高;另一方面,由于连线的限制,用户使用不便。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有线的方式逐渐退出主要地位。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无线配对方法普遍存在以下缺点:
一、依赖于密码、配对码等加密方式实现配对;二、需要通过手动操作配合人工识别的方式实现;三、操作复杂,许多用户自己不会操作配对,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完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用于温度传感器与接收端在出厂状态下建立首次无线配对。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用于温度传感器与接收端建立二次配对。
本发明的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不需要任何操作,即可实现自动配对,同时也无需加密密码,普通用户即可完成。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用于温度传感器与接收端在出厂状态下首次建立无线配对,所述配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电后,接收端直接进入配对状态;
(2)判断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阈值,且温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阈值的时间超过预设持续时间,若否,则温度传感器不进入配对状态,若是,则温度传感器进入配对状态;
(3)温度传感器与接收端进入配对状态后,交换彼此通信地址,配对成功。
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的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还包括有步骤:
判断第一计时器的计时时间是否小于预设温度采集周期,若是,则第一计时器继续计时,温度传感器不采集温度;若否,则第一计时器清零,温度传感器采集一次温度。
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中的步骤(2)具体为:
判断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阈值;
若否,则第二计时器清零,重新计时;
若是,则进一步判断第二计时器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持续时间;
如果超过预设持续时间,则温度传感器进入配对状态;
如果没有超过预设持续时间,则进一步判断温度传感器下一次采集到的温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阈值;当下一次采集到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则温度传感器不进入配对状态,第二计时器清零,重新计时;当下一次采集到的温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阈值,则第二计时器继续计时。
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中的步骤(3)具体为:
温度传感器与接收端进入配对状态后,启动第三计时器;
温度传感器通过标准地址A将其自身的地址B发送给接收端;
接收端通过标准地址A接收所述地址B,并通过所述地址B发送其自身的地址C给温度传感器,同时将地址C作为配对接收地址;
温度传感器通过其自身的地址B接收所述地址C;
判断温度传感器接收所述地址C是否成功;
若是,则温度传感器将地址C作为配对发送地址,配对成功;
若否,则进一步判断第三计时器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预设重置时间;如果超过预设重置时间,则温度传感器恢复出厂状态;如果没有超过预设重置时间,则第三计时器继续计时,温度传感器继续通过自身的地址B接收所述地址C。
一种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用于温度传感器与接收端在空闲状态时建立二次无线配对,在所述空闲状态时,温度传感器根据预设温度采集周期采集温度数据,并按照预设温度数据发送时间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发送给接收端,所述配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电后,接收端清除上一次配对信息,直接进入二次配对状态;
(2)判断温度传感器在15min内发送数据是否均失败,且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值在每分钟内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均大于等于预设温度差,若否,则温度传感器不进入二次配对状态;若是,则温度传感器进入二次配对状态;
(3)温度传感器与接收端进入二次配对状态后,交换彼此通信地址,配对成功。
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的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在步骤(2)之前,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根据第一判定规则,判定是否进入二次配对判定状态的步骤,所述第一判定规则为:判断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值在1min内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差,若否,则温度传感器不进入二次配对判定状态,若是,则温度传感器进入二次配对判定状态。
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的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还包括有步骤:
判断第一计时器的计时时间是否小于预设温度采集周期,若是,则第一计时器继续计时,温度传感器不采集温度;若否,则第一计时器清零,温度传感器采集一次温度。
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的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还包括有步骤:
判断第二计时器的计时时间是否小于预设温度数据发送时间,若是,则温度传感器不发送温度数据;若否,则温度传感器发送温度数据。
进一步地,在判定第二计时器的计时是否小于预设温度数据发送时间之前,还包括有以下步骤:
判断第四计时器的计时是否小于预设数据存储时间,若是,则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不存储至寄存器;若否,则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存储至寄存器。
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的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中的步骤(3)具体为:
温度传感器与接收端进入二次配对状态后,启动第三计时器;
温度传感器通过标准地址A将其自身的地址B发送给接收端;
接收端通过标准地址A接收所述地址B,并通过所述地址B发送其自身的地址C给温度传感器,同时将地址C作为配对接收地址;
温度传感器通过其自身的地址B接收所述地址C;
判断温度传感器接收所述地址C是否成功;
若是,则温度传感器将地址C作为配对发送地址,配对成功;
若否,则进一步判断第三计时器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预设重置时间;如果超过预设重置时间,则温度传感器恢复至空闲状态;如果没有超过预设重置时间,则第三计时器继续计时,温度传感器继续通过自身的地址B接收所述地址C。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根据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数据的特征及无线发射的反馈状态自动进入配对状态。不需要任何人工操作,在通电后即可实现出厂后的首次自动配对;同时,只需一键操作触发清除上一次配对信息,即可自动实现二次配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以下将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其用于温度传感器与接收端在出厂状态下首次建立无线配对,也即在出厂状态时,温度传感器与接收端没有建立无线配对,无法进行通信连接。该配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端:
(1)通电后,接收端直接进入配对状态;
温度传感器:
(2)判断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阈值,且温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阈值的时间超过预设持续时间,若否,则温度传感器不进入配对状态,若是,则温度传感器进入配对状态。
具体地,通电后,第二计时器启动;
判断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阈值;
若否,则第二计时器清零,重新计时;
若是,则进一步判断第二计时器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持续时间;
如果超过预设持续时间,则温度传感器进入配对状态;
如果没有超过预设持续时间,则进一步判断温度传感器下一次采集到的温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阈值;当下一次采集到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则温度传感器不进入配对状态,第二计时器清零,重新计时;当下一次采集到的温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阈值,则第二计时器继续计时。
优选地,所述预设温度阈值为70℃,预设持续时间为3分钟。
也即,判断采集到的温度是否超过70℃,如果超过70℃,则进一步判断第二计时器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3分钟;
如果超过3分钟,则温度传感器进入配对状态;
如果没有超过3分钟,则需要判断下一次采集的温度是否也超过70℃,若下一次采集到的温度小于70℃,则不进入配对状态,第二计时器清零,重新计时;若下一采集到的温度大于等于70℃,则第二计时器计时继续,再次判断是否超过3分钟,往复执行判断。
(3)温度传感器与接收端进入配对状态后,交换彼此通信地址,配对成功。
具体地,温度传感器与接收端进入配对状态后,启动第三计时器;
温度传感器通过标准地址A将其自身的地址B发送给接收端;
接收端通过标准地址A接收所述地址B,并通过所述地址B发送其自身的地址C给温度传感器,同时将地址C作为配对接收地址;
温度传感器通过其自身的地址B接收所述地址C;
判断温度传感器接收所述地址C是否成功;
若是,则温度传感器将地址C作为配对发送地址,配对成功;
若否,则进一步判断第三计时器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预设重置时间;如果超过预设重置时间,则温度传感器恢复出厂状态;如果没有超过预设重置时间,则第三计时器继续计时,温度传感器继续通过自身的地址B接收所述地址C。
优选地,所述预设重置时间为30秒,也即如果温度传感器连续30秒还没有接收地址C成功,则温度传感器会恢复至出厂状态,温度传感器将重新开始整个配对过程。
优选地,所述步骤(3)还包括有以下步骤:判断接收端是否接收到温度传感器发送的地址B,若否,则重新接收;若是,则将地址B作为发送地址,通过地址B发送地址C给温度传感器,同时将地址C作为配对接收地址。
所述步骤(3)还包括有以下步骤:判断接收端发送地址C是否成功,若否,则重新接收地址B,再通过地址B发送地址C给温度传感器;若是,则接收端配对成功。
其中,该配对方法还包括:判断第一计时器的计时时间是否小于预设温度采集周期,若是,则第一计时器继续计时,温度传感器不采集温度;若否,则第一计时器清零,温度传感器采集一次温度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预设温度采集周期为10秒,温度传感器每10秒钟采集一次温度,采集一次温度后,第一计时器清零,重新计时。
实施例2
实施例2同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其区别特征在于,一种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其用于温度传感器与接收端在空闲状态时建立二次无线配对,在所述空闲状态时,温度传感器根据预设温度采集周期采集温度数据,并按照预设温度数据发送时间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发送给接收端,所述配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通电后,接收端清除上一次配对信息,直接进入二次配对状态。
具体地,可通过按键,一键清楚上次的配对信息,则可以直接进入二次配对状态。
(Ⅱ)温度传感器根据第一判定规则,判定是否进入二次配对判定状态的步骤。
所述第一判定规则为:判断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值在1min内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差,若否,则温度传感器不进入二次配对判定状态,若是,则温度传感器进入二次配对判定状态。
判断温度传感器在15min内发送数据是否均失败,且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值在每分钟内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均大于等于预设温度差,若否,则温度传感器不进入二次配对状态;若是,则温度传感器进入二次配对状态。
优选地,还包括有以下步骤:
判断第四计时器的计时是否小于预设数据存储时间,若是,则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不存储至寄存器;若否,则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存储至寄存器。
判断第二计时器的计时时间是否小于预设温度数据发送时间,若是,则温度传感器不发送温度数据;若否,则温度传感器发送温度数据。
优选地,预设温度差为3个温度采集单位,预设数据存储时间为1分钟,预设温度数据发送时间为3分钟。
也即,当第四计时器的计时到达1分钟时,则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会被存储到寄存器中,每存储一次,第四计时器清零重新计时。当第二计时器达到3分钟时,则会发送一次存储在寄存器中的温度数据给接收端。如果没有发送成功,则进一步判断采集到的温度值在1分钟内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否大于等于3个温度采集单位,如果大于,则可通过累加器加1,如果连续15分钟内,温度数据发送均不成功,且每分钟内的温度差均大于等于3个温度采集单位,也即累加器会累加至15,则温度传感器会进入二次配对状态。
(Ⅲ)温度传感器与接收端进入二次配对状态后,交换彼此通信地址,配对成功。
进入二次配对状态后,其步骤与进入首次配对状态后的方法相同,温度传感器和接收端彼此交换通信地址,直至配对成功,其区别主要在于:如果温度传感器连续30秒还没有接收地址C成功,则温度传感器会恢复至空闲状态,温度传感器将重新开始整个二次配对过程。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用于温度传感器与接收端在出厂状态下首次建立无线配对,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电后,接收端直接进入配对状态;
(2)温度传感器判断是否其采集到的温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阈值且温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阈值的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持续时间,若否,则温度传感器不进入配对状态,若是,则温度传感器进入配对状态;
(3)温度传感器与接收端进入配对状态后,交换彼此通信地址,配对成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以下步骤:
判断第一计时器的计时时间是否小于预设温度采集周期,若是,则第一计时器继续计时,温度传感器不采集温度;若否,则第一计时器清零,温度传感器采集一次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为:
判断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阈值;
若否,则第二计时器清零,重新计时;
若是,则进一步判断第二计时器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持续时间;
如果超过预设持续时间,则温度传感器进入配对状态;
如果没有超过预设持续时间,则进一步判断温度传感器下一次采集到的温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阈值;当下一次采集到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则温度传感器不进入配对状态,第二计时器清零,重新计时;当下一次采集到的温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阈值,则第二计时器继续计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为:
温度传感器与接收端进入配对状态后,启动第三计时器;
温度传感器通过标准地址A将其自身的地址B发送给接收端;
接收端通过标准地址A接收所述地址B,并通过所述地址B发送其自身的地址C给温度传感器,同时将地址C作为配对接收地址;
温度传感器通过其自身的地址B接收所述地址C;
判断温度传感器接收所述地址C是否成功;
若是,则温度传感器将地址C作为配对发送地址,配对成功;
若否,则进一步判断第三计时器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预设重置时间;如果超过预设重置时间,则温度传感器恢复出厂状态;如果没有超过预设重置时间,则第三计时器继续计时,温度传感器继续通过自身的地址B接收所述地址C。
5.一种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用于温度传感器与接收端在空闲状态时建立二次无线配对,在所述空闲状态时,温度传感器根据预设温度采集周期采集温度数据,并按照预设温度数据发送时间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发送给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电后,接收端清除上一次配对信息,直接进入二次配对状态;
(2)温度传感器判断在15min内是否其发送温度数据均失败且其采集到的温度值在每分钟内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均大于等于预设温度差,若否,则温度传感器不进入二次配对状态;若是,则温度传感器进入二次配对状态;
(3)温度传感器与接收端进入二次配对状态后,交换彼此通信地址,配对成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之前,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根据第一判定规则,判定是否进入二次配对判定状态的步骤,所述第一判定规则为:判断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值在1min内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差,若否,则温度传感器不进入二次配对判定状态,若是,则温度传感器进入二次配对判定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以下步骤:
判断第一计时器的计时时间是否小于预设温度采集周期,若是,则第一计时器继续计时,温度传感器不采集温度;若否,则第一计时器清零,温度传感器采集一次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以下步骤:
判断第二计时器的计时时间是否小于预设温度数据发送时间,若是,则温度传感器不发送温度数据;若否,则温度传感器发送温度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定第二计时器的计时是否小于预设温度数据发送时间之前,还包括有以下步骤:
判断第四计时器的计时是否小于预设数据存储时间,若是,则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不存储至寄存器;若否,则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存储至寄存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为:
温度传感器与接收端进入二次配对状态后,启动第三计时器;
温度传感器通过标准地址A将其自身的地址B发送给接收端;
接收端通过标准地址A接收所述地址B,并通过所述地址B发送其自身的地址C给温度传感器,同时将地址C作为配对接收地址;
温度传感器通过其自身的地址B接收所述地址C;
判断温度传感器接收所述地址C是否成功;
若是,则温度传感器将地址C作为配对发送地址,配对成功;
若否,则进一步判断第三计时器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预设重置时间;如果超过预设重置时间,则温度传感器恢复至空闲状态;如果没有超过预设重置时间,则第三计时器继续计时,温度传感器继续通过自身的地址B接收所述地址C。
CN201510808992.5A 2015-11-19 2015-11-19 一种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 Active CN1054725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08992.5A CN105472537B (zh) 2015-11-19 2015-11-19 一种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08992.5A CN105472537B (zh) 2015-11-19 2015-11-19 一种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2537A CN105472537A (zh) 2016-04-06
CN105472537B true CN105472537B (zh) 2018-09-21

Family

ID=55609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08992.5A Active CN105472537B (zh) 2015-11-19 2015-11-19 一种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7253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6913A (en) * 1991-11-15 1995-11-14 Funai Electric Co., Ltd. Bread making apparatus and its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CN103344348A (zh) * 2013-07-04 2013-10-09 长沙市博巨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磁炉水开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4066211A (zh) * 2013-03-19 2014-09-24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干烧识别功能的电加热器及其干烧识别的方法
CN204181433U (zh) * 2014-04-22 2015-03-04 中山市雅乐思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电饭煲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6913A (en) * 1991-11-15 1995-11-14 Funai Electric Co., Ltd. Bread making apparatus and its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CN104066211A (zh) * 2013-03-19 2014-09-24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干烧识别功能的电加热器及其干烧识别的方法
CN103344348A (zh) * 2013-07-04 2013-10-09 长沙市博巨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磁炉水开检测方法及装置
CN204181433U (zh) * 2014-04-22 2015-03-04 中山市雅乐思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电饭煲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2537A (zh) 2016-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00928B (zh) 充电方法、充电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6785138B (zh) 一种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10011885B (zh) 一种电器的控制权限绑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器
JP2012039725A5 (zh)
US8943166B2 (en) Data transfer device, data transfer method, and data transfer system
WO2014187251A1 (zh) 发射功率控制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KR20110033569A (ko) 원격검침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4270486A (zh) 不可拆卸电池的移动终端复位系统、方法及移动终端
JP2015146162A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US20180054347A1 (en) Router
CN103307704A (zh) 空调一主外机多从室内机通讯地址分配方法
CN105472537B (zh) 一种无线检测通信配对方法
CN104159322A (zh) 新型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连接无线网络方法
CN108599305A (zh) 充电适配器及充电方法
RU2017103781A (ru) Способ начисления платы в режиме реального времени, шлюз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ачисления платы в режиме реального времени
JP5591147B2 (ja) 多段中継可能な無線テレメータシステム及び無線テレメータ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無線子機
CN105137777B (zh) 用于无线智能家居设备的配对方法和配对装置
WO2013185670A1 (zh) 计费充电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EP2876599A1 (en) Mold management system having preset and automatic setting functions
CN206671503U (zh) 在线测试蓄电池核容的系统
JP2018191100A (ja) 熱源システムの遠隔操作システム
CN111147336A (zh) 一种智能终端接入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US20210185743A1 (en) Pairing system for remotely managing hot-water utilization facility and communication adapter used in said system
JP4355267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JP2019062319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5000 area 12-12, Jinyuan Industrial City, Chaoshan Road, Shant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kylin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5021 Guangdong city of Shantou province Chaoshan road Jinyuan Industrial City area 12-12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TONZE ELECTRIC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