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71742B -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71742B
CN105471742B CN201410279952.1A CN201410279952A CN105471742B CN 105471742 B CN105471742 B CN 105471742B CN 201410279952 A CN201410279952 A CN 201410279952A CN 105471742 B CN105471742 B CN 1054717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message
exit port
destination interface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799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71742A (zh
Inventor
周孟韬
祁正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7995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7174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81815 priority patent/WO2015192793A1/en
Publication of CN105471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17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717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17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04L12/462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ridge based backbone
    • H04L12/4625Single bridge functionality, e.g. connection of two networks over a single brid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应用于包括有CB与PE的系统中,PE在接收到携带有目的MAC地址的上行报文时,根据上行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查询本地保存的MAC地址表项,确定上行报文的目的端口信息,并根据确定出的目的端口信息查询本地保存的出端口表项,确定上行报文的上行出端口;将确定出的目的端口信息携带于上行报文中,并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发送给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进行转发,这种处理方式可以保证转发路径最短,以使尽可能少的CB参与报文转发,不仅节省了CB之间的带宽资源,还降低了因CB故障导致的丢包率。

Description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第三代智能弹性架构(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3.0,IRF3)系统的示意图,该IRF3系统包括控制桥(Control Bridge,CB,如图1所示的CB1和CB2)和端口扩展设备(Port Extender,PE,图1中仅示出一个),其中,PE可为分布式PE或集中式PE,且分别与CB1和CB2形成端口扩展PEX链路,CB1与CB2之间形成IRF链路。
在图1中,PE的上行出端口为PEX链路上PE侧的端口,例如端口P1和端口P2,PE的上行入端口为PE侧接收上行报文的端口,例如端口U1和端口U2;CB的下行出端口为PEX链路上CB侧的端口,例如端口S1和端口S2,CB的下行入端口为CB侧接收下行报文的端口,例如端口U3。
在现有的IRF3的实现中,假设图1中的PE为集中式PE,那么,PE到CB的上行报文转发采用固定上行链路转发(Pinning)方式,此上行报文指的是已知单播报文,例如,PE通过端口U1接收到目的端口为端口U3的上行报文后,始终通过端口P1到达CB1的端口S1,由CB1通过端口U3转发出去;PE通过端口U2接收到目的端口为端口U3的上行报文后,始终通过端口P2到达CB2的端口S2,由CB2通过IRF链路转发给CB1,最后由CB1通过端口U3转发出去。
假设图1中的PE为分布式PE,那么,PE到CB的上行报文转发采用哈希Hash转发方式,即,将PE上所有的上行出端口作为一个聚合组,哈希出一个出端口作为上行报文的出端口。例如,PE通过端口U2接收到目的端口为端口U3的上行报文后,通过Hash方式得到上行出端口是端口P2,这时,具体转发流程与上述Pinning转发方式的转发流程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从上述两种上行报文转发方式可以看出,不管采用哪一种,在转发部分上行报文时,均可能需要经过多个CB才能完成转发,无法保证转发路径最短,这就导致占用CB较多的带宽资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有效解决了现有的上行报文转发方式无法保证转发路径最短导致的占用CB较多的带宽资源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包括有CB与PE的系统中,该方法包括:
PE在接收到携带有目的MAC地址的上行报文时,根据上行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查询本地保存的MAC地址表项,确定上行报文的目的端口信息,并根据确定出的目的端口信息查询本地保存的出端口表项,确定上行报文的上行出端口;
将确定出的目的端口信息携带于上行报文中,并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发送给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进行转发。
一种PE,该PE应用于还包括控制桥CB的系统,该PE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携带有目的MAC地址的上行报文;
查询模块,用于接收模块在接收到携带有目的MAC地址的上行报文时,根据上行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查询本地保存的MAC地址表项,确定上行报文的目的端口信息,并根据确定出的目的端口信息查询本地保存的出端口表项,确定上行报文的上行出端口;
发送模块,用于将查询模块确定出的目的端口信息携带于上行报文中,并从查询模块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发送给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进行转发。
综上,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在该方法中,PE在接收到携带有目的MAC地址的上行报文时,不再采用Pinning转发方式或Hash转发方式进行转发,而是根据上行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查询本地保存的MAC地址表项,确定上行报文的目的端口信息,并根据确定出的目的端口信息查询本地保存的出端口表项,确定上行报文的上行出端口;将确定出的目的端口信息携带于上行报文中,并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发送给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进行转发,这种处理方式可以保证进行单播上行报文转发时转发路径最短,,以使尽可能少的CB参与报文转发,不仅节省了CB之间的带宽资源,还降低了因CB故障导致的丢包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IRF3典型组网及报文转发路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流程图;
图3为方法实施例一的IRF3组网示意图;
图4为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5为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PE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现有的IRF3实现中,不管是采用Pinning转发方式转发上行报文,还是采用Hash转发方式转发上行报文,均可能需要经过多个CB才能完成,无法保证转发路径最短,这就导致占用CB较多的带宽资源。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PE在处理已知单播上行报文时,根据其目的MAC地址进行MAC地址表项查询,待查找到匹配MAC地址表项后,不采用Pinning转发方式或Hash转发方式转发,而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报文转发,可以保证进行已知单播上行报文转发时转发路径最短,以使尽可能少的CB参与报文转发,不仅节省了CB之间的带宽资源,还降低了因CB故障导致的丢包率。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表达的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2所示,该方法应用于包括有CB与PE的系统中,PE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201:PE接收携带有目的MAC地址的上行报文。
步骤202:PE根据上行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查询本地保存的MAC地址表项,确定上行报文的目的端口信息。
步骤203:PE根据确定出的目的端口信息查询本地保存的出端口表项,确定上行报文的上行出端口。
步骤204:PE将确定出的目的端口信息携带于上行报文中,并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发送给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进行转发。
具体地,上述步骤202中PE保存的MAC地址表项,以及上述步骤203中PE保存的出端口表项,均是PE学习与其直连的CB发来的下行报文的源MAC地址时建立的。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PE为集中式PE时,上述步骤202中确定出的目的端口信息,是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在接收到来自上行报文目的端口的下行报文时,对目的端口的端口信息进行Mod映射后得到的;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步骤204具体包括:
PE将携带有目的端口信息的上行报文,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发送给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使其在确定出上行报文携带的目的端口信息为非真实目的端口信息时,根据对应上行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查询本地保存的MAC地址表项,确定对应上行报文的真实目的端口,并根据确定出的真实目的端口进行转发。
需要说明的是,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保存的MAC地址表项,是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学习接收到的下行报文的源MAC地址时建立的。
另外,在PE为分布式PE时,上述步骤204具体包括:
PE将携带有目的端口信息的上行报文,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发送给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使其根据对应上行报文携带的目的端口信息进行转发。
下面结合两个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报文处理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方法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采用图3所示的IRF3组网结构图,如图3所示,端口U1和端口U2均为PE的上行入端口,端口U1的端口信息为(M1,U1),端口U2的端口信息为(M2,U2);端口U3为CB1的下行入端口,端口信息为(M3,U3);端口U4为CB3的下行入端口,端口信息为(M4,U4);CB1和CB2上均保存有MAC地址表项(0-0-2,M2,U2),即MAC地址为0-0-2的用户设备与PE的端口U2相连;CB1和CB2分别为PE的直连CB。
假设PE为集中式PE,CB1的下行出端口S1与CB2的下行出端口S2均使能出方向的MOD映射功能,下面以CB1通过端口U3向PE的端口U2发送下行报文,PE通过端口U2向CB1的端口U3回复上行报文为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假设下行报文的源MAC地址为0-0-3,目的MAC地址为0-0-2,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CB1通过端口U3接收下行报文,学习下行报文的源MAC地址,建立MAC地址表项。
本步骤中,下行报文携带了源MAC地址(0-0-3)、目的MAC地址(0-0-2)以及源端口信息(M3,U3),即端口U3的端口信息。CB1学习下行报文的源MAC地址后,建立MAC地址表项,具体为(0-0-3,M3,U3)。
步骤402:CB1根据下行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查询本地保存的MAC地址表项,确定该下行报文的目的端口信息,将目的端口信息携带于下行报文中。
本步骤中,下行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为0-0-2,CB1上保存的MAC地址表项如表1所示,根据MAC地址为0-0-2查询到的目的端口信息为(M2,U2),将目的端口信息携带于下行报文中。
表1
MAC地址 Mod Port
0-0-1 M1 U1
0-0-2 M2 U2
0-0-3 M3 U3
步骤403:CB1按照最短路径转发原则确定下行报文出端口。
本步骤中,CB1按照最短路径转发原则转发下行报文,由于下行报文的目的端口信息为(M2,U2),因此CB1确定出端口为S1。在这里,根据最短路径转发原则确定出端口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404:CB1的下行出端口S1将下行报文携带的源端口信息中的Mod映射为Mp1,将映射后的源端口信息携带于下行报文中转发给PE的端口P1。
本步骤中,CB1的下行出端口S1使能出方向的Mod映射功能,将下行报文携带的源端口信息中的Mod映射为MP1,此时下行报文携带的源端口信息由(M3,U3)映射为(MP1,U3)。
需要说明的是,CB1的下行出端口S1之所以使能出方向的Mod映射功能,主要是因为,对于集中式PE来说,它不能完全识别自身直连CB的下行入端口的Mod,所以,为了实现上行报文的转发,需要集中式PE的直连CB将下行报文携带的源端口信息中的真实Mod(即自身直连CB的下行入端口的真实Mod)映射为集中式PE能够识别的Mod,使得集中式PE建立可以识别的MAC地址表项。
这样,集中式PE在进行上行报文转发时,可以查找该MAC地址表项,确定出上行出端口,这样一来,后续对应的直连CB收到携带有目的端口信息的上行报文后,会确认出此目的端口信息并非真实的目的端口信息,之后会查找本地保存的MAC地址表项,找出该上行报文的真实目的端口的Mod,即得知真正的目的端口,最后通过真正的目的端口转发上行报文。
在这里,集中式PE在上行报文转发过程中只起到一个代理转发的作用,主要的报文转发是在与PE直连的CB上,它要先确认目的端口信息为非真实目的端口信息,然后通过本地查找,找到真实的目的端口信息,完成转发。
也就是说,所有去往集中式PE的下行报文通过CB1的下行出端口S1时,其源端口信息中的Mod会被映射为相同的Mod,以确保去往CB1端用户设备的上行报文都能在PE上成功通过端口P1转发至端口S1。
另外,对于IRF3组网中的CB来说,不同CB的下行出端口将下行报文携带的源端口信息中的Mod映射为不同的Mod,以此区分PE到CB不同的物理链路。如图3所示,例如CB1的端口S1将收到的所有下行报文的携带的源端口信息中的Mod全部映射为MP1,CB2的端口S2将收到的所有下行报文携带的源端口信息中的Mod全部映射为MP2。
步骤405:集中式PE通过端口P1接收下行报文,学习下行报文的源MAC地址,建立MAC地址表项和出端口表项。
本步骤中,下行报文携带了源MAC地址(0-0-3)、目的MAC地址(0-0-2)、源端口信息(MP1,U3)以及目的端口信息(M2,U2),集中式PE根据这些信息建立相应的MAC地址表项,具体为:(0-0-3,MP1,U3),如表2所示。
表2
MAC地址 Mod Port
0-0-3 MP1 U3
由于下行报文的源MAC地址为集中式PE的非本地端口MAC地址,因此集中式PE建立与相应的MAC地址表项对应的出端口表项(MP1,P1),该表项表示去往目的Mod=MP1的报文从端口P1转发,如表3所示。
表3
Mod Port
MP1 P1
步骤406:集中式PE删除下行报文中的目的端口信息后,通过端口U2转发。
由于下行报文携带了目的端口信息(M2,U2),集中式PE确定出下行报文的目的端口是端口U2,此时,集中式PE删除下行报文中的目的端口信息删除后,通过端口U2转发。
步骤407:集中式PE经端口U2接收上行报文。
本步骤中,上行报文携带了源MAC地址(0-0-2)、目的MAC地址(0-0-3)以及源端口信息(M2,U2),即端口U2的端口信息。
步骤408:集中式PE根据上行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查询本地保存的MAC地址表项与出端口表项,确定上行报文的出端口。
本步骤中,上行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为0-0-3,根据该MAC地址查询集中式PE的MAC地址表项(如表2所示),与0-0-3匹配的MAC地址表项为(0-0-3,MP1,U3),确定出上行报文的目的端口信息为(MP1,U3),根据该目的端口信息查询集中式PE的出端口表项(如表3所示),与MP1匹配的出端口表项为(MP1,P1),确定出上行报文的上行出端口为端口P1。
步骤409:集中式PE将确定出的目的端口信息携带于上行报文中,通过上行出端口P1发送给CB1的下行出端口S1。
步骤410:CB1通过端口S1接收上行报文,确定上行报文中携带的目的端口信息为非真实目的端口信息,根据上行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查询本地保存的MAC地址表项,确定上行报文的真实目的端口信息后,转发上行报文。
本步骤中,CB1解析上行报文后,发现上行报文携带的目的端口信息(Mp1,U3)不是真实的目的端口信息,在这种情况下,CB1根据上行报文的目的MAC地址(0-0-3)查询CB1的MAC地址表项(如表1所示),与0-0-3匹配的MAC地址表项为(0-0-3,M3,U3),确定出上行报文的真实目的端口信息为(M3,U3),此时,将上行报文通过端口U3转发。
本实施例中,如果是CB3的端口U4向集中式PE的端口U2发送下行报文,即上行报文转发过程中目的CB不是集中式PE的直连CB时,对下行报文的源MAC地址的学习,建立MAC地址表项以及对下行报文携带的源端口信息中的Mod进行映射,均在集中式PE的直连CB(也就是CB2)上实现,即下行报文通过端口U4发送给CB3,CB3直接将其转发给CB2,由CB2进行下行报文的源MAC地址的学习,建立下行报文的源MAC地址表项,并通过端口S2使能MOD映射功能。
方法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仍采用方法实施例一的参数设置,方法实施例一为集中式PE,集中式PE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是代理转发,而分布式PE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是本地转发,本实施例以分布式PE为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以CB3通过端口U4向PE的端口U2发送下行报文,PE通过端口U2向CB3的端口U4回复上行报文为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CB3通过端口U4接收下行报文,通过IRF链路发送给CB2。
本步骤中,下行报文携带了源MAC地址(0-0-4)、目的MAC地址(0-0-2)以及源端口信息(M4,U4),即端口U4的端口信息。CB3按照最短转发路径原则将该下行报文通过IRF链路发送给CB2。
步骤502:CB2通过IRF链路接收下行报文,学习下行报文的源MAC地址,建立MAC地址表项。
本步骤中,下行报文携带了源MAC地址(0-0-4)、目的MAC地址(0-0-2)以及源端口信息(M4,U4),CB2学习下行报文的源MAC地址后,建立MAC地址表项,具体为(0-0-4,M4,U4)。
由于下行报文的源MAC地址为CB2的非本地端口MAC地址,因此CB2建立与相应的MAC地址表项对应的出端口表项(M4,IRF1),如表4所示,该表项表示去往目的Mod=M4的报文从端口IRF1转发,IRF1为CB2接收该下行报文的IRF链路端口。
表4
Mod Port
M4 IRF1
步骤503:CB2根据下行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查询本地保存的MAC地址表项,确定该下行报文的目的端口信息,将目的端口信息携带于下行报文中。
本步骤中,下行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为0-0-2,CB2上保存的MAC地址表项如表5所示,根据MAC地址为0-0-2查询到的目的端口信息为(M2,U2),将目的端口信息携带于下行报文中。
表5
MAC地址 Mod Port
0-0-1 M1 U1
0-0-2 M2 U2
0-0-3 M3 U3
步骤504:CB2按照最短路径转发原则确定下行报文出端口。
本步骤中,CB2按照最短路径转发原则转发下行报文,由于下行报文的目的端口信息为(M2,U2),因此CB2确定出端口为S2。在这里,根据最短路径转发原则确定出端口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505:CB2的下行出端口S2将下行报文发送给分布式PE的上行出端口P2。
步骤506:分布式PE通过上行出端口P2接收下行报文,学习下行报文的源MAC地址,建立MAC地址表项和出端口表项。
本步骤中,下行报文携带了源MAC地址(0-0-4)、目的MAC地址(0-0-2)以及源端口信息(M4,U4)以及目的端口信息(M2,U2)。分布式PE学习其源MAC地址,建立MAC地址表项,具体为(0-0-4,M4,U4),如表6所示。
表6
MAC地址 Mod Port
0-0-4 M4 U4
由于下行报文的源MAC地址为分布式PE的非本地端口MAC,因此分布式PE建立与其对应的出端口表项(M4,P2),该表项表示去往目的Mod=M4的报文从端口P2转发,如表7所示。
表7
Mod Port
M4 P2
步骤507:分布式PE删除下行报文中的目的端口信息后,通过端口U2转发。
步骤508:分布式PE通过端口U2接收上行报文。
本步骤中,上行报文携带了源MAC地址(0-0-2)、目的MAC地址(0-0-4)以及源端口信息(M2,U2)。
步骤509:分布式PE根据上行报文的目的MAC查询本地保存的MAC地址表项与出端口表项,确定上行报文的出端口。
本步骤中,上行报文的目的MAC为0-0-4,根据该MAC地址查询分布式PE的MAC地址表项(如表5所示),与其匹配的MAC地址表项为(0-0-4,M4,U4),确定出上行报文的目的端口信息为(M4,U4),根据该目的端口信息查询分布式PE的出端口表项(如表6所示),与M4匹配的出端口表项为(M4,P2),确定出上行报文的上行出端口为端口P2。
步骤510:分布式PE将确定出的目的端口信息携带于上行报文中,通过上行出端口P2发送给CB2的下行出端口S2。
本步骤中,分布式PE将步骤509中查询到的目的端口信息(M4,U4)携带于上行报文中,通过端口P2发送给CB2的下行出端口S2。
步骤511:CB2通过下行出端口S2接收上行报文,根据上行报文携带的目的端口信息查询出端口表项。
本步骤中,上行报文的目的端口信息为(M4,U4),由于该端口为CB2的非本地端口,因此CB2根据该目的端口信息查询本地保存的出端口表项(表4),查询到与M4匹配的出端口表项为(M4,IRF1),确定该上行报文的出端口为端口IRF1。
步骤512:CB2通过端口IRF1将上行报文发送给CB3,使CB3根据上行报文中携带的目的端口信息(M4,U4),将上行报文中的目的端口信息删除后通过端口U4发送出去。
方法实施例二的上行报文转发过程中,分布式PE的直连CB(CB2)并不是上行报文的目的CB(CB3)。
通过上述上、下行报文的转发流程可以看出,在本发明中,不管是集中式PE,还是分布式PE,在通过端口U2接收到上行报文后,均是通过端口P1转发到CB1上,由CB1通过相应端口转发出去。即,在这条转发路径中,仅需要一个CB处理上行报文。
而在现有技术中,对于集中式PE来说,在通过端口U2接收到上行报文后,是按照Pinning转发方式,假设始终通过端口P2转发到CB2上,由CB2再通过相应端口转发到CB1上,最后由CB1通过相应端口转发出去。即,在这条转发路径中,需要2个CB处理此上行报文(CB1和CB2均要处理)。
对于分布式PE来说,在通过端口U2接收到上行报文后,是按照Hash转发方式,假设经过Hash运算后确定出PE的出端口为端口P2,即PE通过端口P2转发到CB2上,由CB2再通过相应端口转发到CB1上,最后由CB1通过相应端口转发出去。即,在这条转发路径中,同样需要2个CB处理此上行报文(CB1和CB2均要处理)。
由此可知,现有技术提供的上行报文的转发方式,无法保证转发路径最短,这样一来,往往需要多个CB参与才能完成报文转发,这就大大浪费了CB之间的带宽资源;而本发明提供的上行报文的转发方式,可以保证转发路径最短,以使尽可能少的CB参与报文转发,不仅节省了CB之间的带宽资源,还降低了因CB故障导致的丢包率。
针对上述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一种PE,该PE应用于还包括CB的系统中,图6为本发明PE的结构图,如图6所示,该PE包括:
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携带有目的MAC地址的上行报文;
查询模块602,用于在接收模块601接收到携带有目的MAC地址的上行报文时,根据上行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查询本地保存的MAC地址表项,确定上行报文的目的端口信息,并根据确定出的目的端口信息查询本地保存的出端口表项,确定上行报文的上行出端口;
发送模块603,用于将查询模块602确定出的目的端口信息携带于上行报文中,并从查询模块602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发送给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进行转发。
查询模块602确定上行报文的目的端口信息时使用的MAC地址表项,以及查询模块602确定上行报文的上行出端口时使用的出端口表项,均是PE学习与其直连的CB发来的下行报文的源MAC地址时建立的。
在PE为集中式PE时,查询模块602确定出的目的端口信息,为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在接收到来自上行报文目的端口的下行报文时,对目的端口的端口信息进行Mod映射后得到的;
发送模块603进一步用于,将携带有目的端口信息的上行报文,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发送给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使其在确定出上行报文携带的目的端口信息为非真实目的端口信息时,根据对应上行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查询本地保存的MAC地址表项,确定对应上行报文的真实目的端口,并根据确定出的真实目的端口进行转发。
在PE为分布式PE时,发送模块603进一步用于,将携带有目的端口信息的上行报文,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发送给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使其根据对应上行报文携带的目的端口信息进行转发。
发送模块603使与查询模块602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确定对应上行报文的真实目的端口时依据的MAC地址表项,是与查询模块602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学习接收到的下行报文的源MAC地址时建立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包括有控制桥CB与端口扩展设备PE的系统中,该方法包括:
所述PE在接收到携带有目的MAC地址的上行报文时,根据所述上行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查询本地保存的MAC地址表项,确定所述上行报文的目的端口信息,并根据确定出的目的端口信息查询本地保存的出端口表项,确定所述上行报文的上行出端口;
将确定出的目的端口信息携带于所述上行报文中,并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发送给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进行转发;
在所述PE为集中式PE时,所述确定出的目的端口信息,为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在接收到来自所述上行报文目的端口的下行报文时,对所述目的端口的端口信息进行Mod映射后得到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AC地址表项和所述出端口表项,均是所述PE学习与其直连的CB发来的下行报文的源MAC地址时建立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E将确定出的目的端口信息携带于所述上行报文中,并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发送给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进行转发,具体包括:
所述PE将携带有目的端口信息的上行报文,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发送给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使其在确定出上行报文携带的目的端口信息为非真实目的端口信息时,根据对应上行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查询本地保存的MAC地址表项,确定对应上行报文的真实目的端口,并根据确定出的真实目的端口进行转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PE为分布式PE时,所述PE将确定出的目的端口信息携带于所述上行报文中,并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发送给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进行转发,具体包括:
所述PE将携带有目的端口信息的上行报文,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发送给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使其根据对应上行报文携带的目的端口信息进行转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保存的MAC地址表项,是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学习接收到的下行报文的源MAC地址时建立的。
6.一种端口扩展设备PE,其特征在于,该PE应用于还包括控制桥CB的系统中,该PE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携带有目的MAC地址的上行报文;
查询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携带有目的MAC地址的上行报文时,根据所述上行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查询本地保存的MAC地址表项,确定所述上行报文的目的端口信息,并根据确定出的目的端口信息查询本地保存的出端口表项,确定所述上行报文的上行出端口;
在所述PE为集中式PE时,所述查询模块确定出的目的端口信息,为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在接收到来自所述上行报文目的端口的下行报文时,对所述目的端口的端口信息进行Mod映射后得到的;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查询模块确定出的目的端口信息携带于所述上行报文中,并从所述查询模块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发送给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进行转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E,其特征在于,所述查询模块确定所述上行报文的目的端口信息时使用的MAC地址表项,以及所述查询模块确定所述上行报文的上行出端口时使用的出端口表项,均是所述PE学习与其直连的CB发来的下行报文的源MAC地址时建立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E,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将携带有目的端口信息的上行报文,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发送给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使其在确定出上行报文携带的目的端口信息为非真实目的端口信息时,根据对应上行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查询本地保存的MAC地址表项,确定对应上行报文的真实目的端口,并根据确定出的真实目的端口进行转发。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E,其特征在于,在所述PE为分布式PE时,所述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将携带有目的端口信息的上行报文,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发送给与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使其根据对应上行报文携带的目的端口信息进行转发。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PE,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使与所述查询模块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确定对应上行报文的真实目的端口时依据的MAC地址表项,是与所述查询模块确定出的上行出端口直连的CB学习接收到的下行报文的源MAC地址时建立的。
CN201410279952.1A 2014-06-20 2014-06-20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54717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79952.1A CN105471742B (zh) 2014-06-20 2014-06-20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
PCT/CN2015/081815 WO2015192793A1 (en) 2014-06-20 2015-06-18 Packet processi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79952.1A CN105471742B (zh) 2014-06-20 2014-06-20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1742A CN105471742A (zh) 2016-04-06
CN105471742B true CN105471742B (zh) 2018-11-09

Family

ID=54934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79952.1A Active CN105471742B (zh) 2014-06-20 2014-06-20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71742B (zh)
WO (1) WO20151927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4285B (zh) * 2016-11-29 2020-11-0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8259345B (zh) * 2016-12-30 2021-01-2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端口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8199975B (zh) * 2018-03-28 2022-03-2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039798B (zh) * 2018-06-20 2021-01-2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分裂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9039909B (zh) * 2018-07-17 2021-12-2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5730A (zh) * 2005-04-08 2006-01-25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多层虚拟局域网交换的方法
CN103516609A (zh) * 2013-09-17 2014-01-1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731303A (zh) * 2013-12-20 2014-04-1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纵向融合架构接口实现多活性实体检测的方法及设备
CN103795518A (zh) * 2012-10-31 2014-05-1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间端口模式同步方法、设备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76821B2 (ja) * 2002-03-28 2006-05-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アドレスアクセス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8798064B2 (en) * 2011-06-06 2014-08-05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of frame forwarding with link aggregation in distributed ethernet bridg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5730A (zh) * 2005-04-08 2006-01-25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多层虚拟局域网交换的方法
CN103795518A (zh) * 2012-10-31 2014-05-1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间端口模式同步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516609A (zh) * 2013-09-17 2014-01-1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731303A (zh) * 2013-12-20 2014-04-1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纵向融合架构接口实现多活性实体检测的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1742A (zh) 2016-04-06
WO2015192793A1 (en) 2015-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71742B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
US11310078B2 (en) Cipher stream based secure packet communications with key stream transmission over diverse paths
CN104243270B (zh) 一种建立隧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04092595B (zh) 基于802.1br的虚拟化系统中的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518973B (zh) 一种基于sdn环境的数据的可靠组播传输方法
CN105099922A (zh) 一种跨虚拟可扩展局域网的数据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4365066B (zh) 用于以太虚拟专用网的方法和设备
CN101631089B (zh) 基于私网vpn的流量统计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457386B (zh) 一种通信设备的双向pim中组播报文转发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6899500B (zh) 一种跨虚拟可扩展局域网的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795630B (zh) 一种标签交换网络的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3152269B (zh) 一种基于nat的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CN108512758A (zh) 报文处理方法、控制器以及转发设备
CN110224934A (zh) 一种利用统一sr标签栈进行报文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6059932B (zh) 一种路由表项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5075191B (zh) 无线网络数据处理装置和无线网络系统
WO2017211164A1 (zh) 一种确定跨域标签交换路径隧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5337855A (zh) 一种处理修改后的报文方法和装置
CN104243362A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6685828B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7801187A (zh) 加解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579894A (zh) 分布式虚拟交换机系统的IGMP Snooping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5933235B (zh) 数据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18232910A1 (zh) 一种确定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路径的方法及系统
CN109246016A (zh) 跨vxlan的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