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68809B - 一种地铁车站配线及地铁平面的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铁车站配线及地铁平面的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68809B
CN105468809B CN201510582048.2A CN201510582048A CN105468809B CN 105468809 B CN105468809 B CN 105468809B CN 201510582048 A CN201510582048 A CN 201510582048A CN 105468809 B CN105468809 B CN 1054688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turn back
track switch
curve
back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820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68809A (zh
Inventor
李家稳
马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aoda Engineering Managem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1058204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688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68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88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68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88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铁车站配线系统及地铁平面的设计方法,属于地铁工程设计领域。本发明中用户只需输入配线的位置和其他少数几个参数,系统将智能绘制各种复杂的配线并在图上标注道岔的里程、坐标及其他参数,大大减少设计人员的计算和绘图工作量,并保证绘图的精确美观。

Description

一种地铁车站配线及地铁平面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铁车站配线及地铁平面的设计方法,属于地铁工程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地铁车站配线系统是地铁平面设计CAD系统的子系统,地铁平面设计系统的主要功能有交点法新建线路、线路交互设计、智能添加线路设备、线路车站、线路设计辅助工具、车站配线、线路数据管理、线路表格输出等功能,地铁车站配线系统需要读取地铁平面设计系统平面线路、车站等数据。
地铁作为现代化交通工具,由于具有环境污染少、旅行速度快、运行密度大、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发展。地铁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专业的密切配合,行车专业是其中一项至关重要的专业。车站配线是车站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地铁的重要基础设计之一。
列车配线的合理设置是列车安全行车、正常运行和提高运营管理应变能力的重要保证。根据实际运营的需求和不同的功能要求,地铁系统中,车站配线按功能不同可分为折返线、渡线、联络线、车辆出入线和安全线等。
通常情况下折返站的折返能力是地铁运营当中行车间隔的限制点,要提高轨道线路的通过能力,必先提高折返站的折返能力。所以有效合理的折返方案对于提高线路运营效率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为了克服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车站配线及地铁平面的设计方法,用户只需输入配线的位置和其他少数几个参数,系统将智能绘制各种复杂的配线并在图上标注道岔的里程、坐标及其他参数,大大减少设计人员的计算和绘图工作量,并保证绘图的精确美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铁车站配线及地铁平面的设计方法:
它包括单折返停车线或/和双折返停车线;
其中单折返停车线的设计方法如下:
用户输入的参数:输入起始位置或者输入起始位置公里里程、折返线方向:站前折返或者站后折返、折返线类型:可以选择有无夹直线、曲线半径、道岔型号、道岔长度、两曲线间的夹直线长度、车档到折返岔心距离、折返线到线路的距离、折返线尾端是否设置道岔参数自动计算绘制的单折返线,并标注道岔的里程和坐标;
(A)、读取平面线路数据:
在地铁车站配线系统地铁平面设计图上进行配线设计,在进行配线前需确认配线位置的线路和车站已经绘制完毕,读取数据包括左右线线路交点数据,车站数据、断链数据;
(B)、逼近法计算曲线偏角:
根据线路间距、曲线半径、夹直线长初步估算曲线偏角,根据曲线偏角等精确计算夹直线长;逐步增加或者减少曲线偏角使计算所得夹直线长无限接近夹直线长;
(C)、判断是否绘制单折返线:
单折返线要求线路和折返线上的道岔全部在直线上,且道岔距离曲线有一定的距离,如果线路上的道岔绘制到曲线上则不符合设计要求,系统自动退出绘制;
(D)、绘制双反曲线或单曲线和道岔
先根据起始位置、道岔方向、道岔长度绘制起始位置的道岔,再根据计算得曲线偏角、曲线半径、道岔长度、道岔绘制方向可绘制起始位置道岔与夹直线之间的曲线,然后根据道岔方向、折返线长度和曲线偏角可得到夹直线的绘制方向绘制夹直线,再然后根据夹直线的方向和平行线路的折返线可得到折返线与夹直线之间曲线的偏角,根据已知的曲线半径、夹直线和折返线绘制夹直线与折返之间的曲线,如果为单曲线则道岔和折返线直接相交为曲线。
(E)、绘制平行线路折返线;
根据折返线与线路的距离,折返线的长度,折返线与夹直线之间的曲线可绘制平行线路折返线,由折返线的长度、折返线的方向可判断折返线是否经过线路的曲线部分,如经过曲线线路则折返线的曲线参数同线路的曲线参数相同。
(F)、标注道岔里程和坐标
系统自动计算标注所有道岔的里程和坐标,折返线上的里程为对应左右线上的里程。
其中双折返停车线的设计方法如下:
用户输入的参数:输入起始位置或者输入起始位置公里里程、折返线方向:站前折返或者站后折返、道岔型号、两折返线间距离、折返线长尾端是否设置道岔参数自动计算绘制的双折返线;
(A)计算折返线道岔位置
根据起始位置道岔位置:右线道岔,计算对应线:左线道岔位置,由折返线间距、线间距,平面线路数据得到两条平行线路的折返线,左右线道岔:道岔与线路的角由道岔的型号计算得与双折返线相交位置即得到4个折返线道岔位置,折返线道岔位置对应线路的位置必须是直线,如果是曲线起始位置处不能绘制道岔,可移动起始道岔或改变道岔型号、折返线间距重新绘制双折返线;
(B)判断是此位置是否可设置双折返线
双折返线要求线路和折返线上的道岔全部在直线上,且道岔距离曲线要有一定的距离,如果线路上的道岔绘制到曲线上则不符合设计要求,系统自动退出绘制;
(C)绘制平行线路折返线
根据折返线与线路的距离,折返线的长度,折返线间距绘制平行线路折返线,由折返线的长度、折返线的方向课判断折返线是否经过线路的曲线部分,如经过曲线线路则折返线的曲线参数同线路的曲线参数相同,如折返线经过线路曲线,折返线间距始终保持不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用户只需输入配线的位置和其他少数几个参数,系统将智能绘制各种复杂的配线并在图上标注道岔的里程、坐标及其他参数,大大减少设计人员的计算和绘图工作量,并保证绘图的精确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单折返停车线中的计算绘图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单折返停车线中的单曲线则道岔和折返线直接相交为曲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单折返停车线中的夹直线和折返线绘制夹直线与折返之间的曲线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双折返停车线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双折返停车线计算绘图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交叉渡线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交叉渡线计算绘图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缩短渡线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缩短渡线计算绘图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一、单折返停车线:
用户输入的参数:输入起始位置或者输入起始位置公里里程、折返线方向(站前折返或者站后折返),折返线类型(可以选择有无夹直线)、曲线半径、道岔型号、道岔长度、两曲线间的夹直线长度、车档到折返岔心距离、折返线到线路的距离、折返线尾端是否设置道岔等参数系统可自动计算绘制的单折返线,并标注道岔的里程和坐标。(注:起始位置为图左下方的道岔位置,起始位置可在右线也可在左线,折返线方向可以是线路里程增加的方向,也可线路里程减少的方向)
计算绘图流程(图1)如下:
(1)、读取平面线路数据
地铁车站配线系统地铁CAD平面设计图上进行配线设计,在进行配线前需确认配线位置的线路和车站已经绘制完毕,读取数据包括左右线线路交点数据,车站数据、断链数据等。
(2)、逼近法计算曲线偏角
根据线路间距、曲线半径、夹直线长(L)、设计经验等初步估算曲线偏角(α),根据曲线偏角等精确计算夹直线长(L1单位米),如L1>L 则说明夹直线太长需要增加曲线偏角,反之则说明需要减少曲线偏角。逐步增加或者减少曲线偏角使计算所得夹直线长无限接近夹直线长(L)。例:夹直线长L=20, 初步估算曲线偏角(α= 0.058425),计算得到夹直线长(L1= 18.9507835616),L1<L 说明需要减少曲线偏角,循环逐次减少曲线偏角(每次减少偏角pj=0.001),计算得当α= 0.056425 时夹直线长L1 = 19.9803238, 当α= 0.055425 时夹直线长L1 =20.50067。说明曲线偏角在0.056425与0.055425之间曲线偏角使用二重循环(第一重循环条件为夹当直线长误差大于0.00005 第二重循环次数为10次,第二重循环后每次减少的偏角为pj/10n n为第一重循环的当前次数) 后计算得当α=0.0563869 时夹直线长L1 =20.00001,L1与L误差已经很少计算最后得到曲线偏角为α=0.0563869。944866
(3)、判断是否绘制单折返线
单折返线要求线路和折返线上的道岔全部在直线上,且道岔距离曲线有一定的距离,如果线路上的道岔绘制到曲线上则不符合设计要求,系统自动退出绘制。
(4)、绘制双反曲线或单曲线和道岔
先根据起始位置、道岔方向、道岔长度绘制起始位置的道岔,再根据计算得曲线偏角、曲线半径、道岔长度、道岔绘制方向等可绘制起始位置道岔与夹直线之间的曲线,然后根据道岔方向、折返线长度和曲线偏角可得到夹直线的绘制方向绘制夹直线,再然后根据夹直线的方向和平行线路的折返线可得到折返线与夹直线之间曲线的偏角,可根据已知的曲线半径、夹直线和折返线绘制夹直线与折返之间的曲线(如图2),如果为单曲线则道岔和折返线直接相交为曲线(如图3)。
(5)绘制平行线路折返线
根据折返线与线路的距离,折返线的长度,折返线与夹直线之间的曲线可绘制平行线路折返线,由折返线的长度、折返线的方向可判断折返线是否经过线路的曲线部分,如经过曲线线路则折返线的曲线参数同线路的曲线参数相同。
(6)标注道岔里程和坐标
系统自动计算标注所有道岔的里程和坐标,折返线上的里程为对应左右线上的里程
用户输入完参数系统自动绘制如图3相似的单折返线并标注道岔的里程和坐标,整个绘制过程只需要几秒钟,大大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系统保存车站配线所有的参数数据,用户可通过对话框对所有的参数进行编辑,编辑完成系统自动重新绘制单折返线,使得配线修改十分方便。
二、双折返(停车)线(图4)
用户输入的参数:输入起始位置或者输入起始位置公里里程、折返线方向(站前折返或者站后折返)、道岔型号、两折返线间距离、折返线长尾端是否设置道岔等参数系统可自动计算绘制如上图的双折返线(注:起始位置为图左下方的道岔位置,起始位置为右线,折返线方向可以是线路里程增加的方向,也可线路里程减少的方向)
计算绘图流程(图5)如下
(1)计算折返线道岔位置
根据起始位置道岔位置(右线道岔),计算对应线(左线)道岔位置,由折返线间距、线间距,平面线路数据得到两条平行线路的折返线,左右线道岔(道岔与线路的角由道岔的型号计算得)与双折返线相交位置即得到4个折返线道岔位置,折返线道岔位置对应线路的位置必须是直线,如果是曲线起始位置处不能绘制道岔,可移动起始道岔或改变道岔型号、折返线间距等重新绘制双折返线。
(2)判断是此位置是否可设置双折返线
双折返线要求线路和折返线上的道岔全部在直线上,且道岔距离曲线要有一定的距离,如果线路上的道岔绘制到曲线上则不符合设计要求,系统自动退出绘制。
(3)绘制平行线路折返线
根据折返线与线路的距离,折返线的长度,折返线间距可绘制平行线路折返线,由折返线的长度、折返线的方向课判断折返线是否经过线路的曲线部分,如经过曲线线路则折返线的曲线参数同线路的曲线参数相同,如折返线经过线路曲线,折返线间距始终保持不变。
下面简要介绍两种渡线的绘制流程:
三、交叉渡线(图6)
用户输入的参数:输入起始位置或者输入起始位置公里里程、渡线方向、线位(左线或右线)、道岔型号等系统可自动计算绘制如上图的交叉渡线。
计算绘图流程(图7)如下:
(1)右线起始道岔与左线相交为左线道岔的位置,右线起始道岔对应左线的位置为左线起点道岔,左线起始道岔与右线相交为右线道岔的位置
(2)线路的道岔全部在直线上,且距离曲线由一定的距离。
四、缩短渡线(图8)如下:
用户输入的参数:输入起始位置或者输入起始位置公里里程、渡线方向、线位(左线或右线)、道岔型号、夹直线长等系统可自动计算绘制如上图的缩短渡线,计算绘图流程(图9)如下:
注:计算偏角的方法与单折返方法相同。

Claims (1)

1.一种地铁车站配线及地铁平面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该设计方法中包括:单折返停车线或/和双折返停车线;
其中单折返停车线的设计方法如下:
用户输入的参数:输入起始位置或者输入起始位置公里里程、折返线方向:站前折返或者站后 折返、折返线类型:选择有无夹直线、曲线半径、道岔型号、道岔长度、两曲线间的夹直线长度、车档到折返岔心距离、折返线到线路的距离、折返线尾端是否设置道岔参数自动计算绘制的单折返线,并标注道岔的里程和坐标;
(A)、读取平面线路数据:
在地铁车站配线系统地铁平面设计图上进行配线设计,在进行配线前需确认配线位置的线路和车站已经绘制完毕,读取数据包括左右线线路交点数据,车站数据、断链数据;
(B)、逼近法计算曲线偏角:
根据线路间距、曲线半径、夹直线长初步估算曲线偏角,根据曲线偏角精确计算夹直线长;逐步增加或者减少曲线偏角使计算所得夹直线长无限 接近夹直线长;
(C)、判断是否绘制单折返线:
单折返线要求线路和折返线上的道岔全部在直线上,且道岔距离曲线有距离,如果线路上的道岔绘制到曲线上则不符合设计要求,系统自动退出绘制;
(D)、绘制双反曲线或单曲线和道岔:
先根据起始位置、道岔方向、道岔长度绘制起始位置的道岔,再根据计算得曲线偏角、曲线半径、道岔长度、道岔绘制方向绘制起始位置道岔与夹直线之间的曲线,然后根据道岔方向、折返线长度和曲线偏角得到夹直线的绘制方向绘制夹直线,再然后根据夹直线的方向和平行线路的折返线得到折返线与夹直线之间曲线的偏角,根据已知的曲线半径、夹直线和折返线绘制夹直线与折返之间的曲线,如果为单曲线则道岔和折返线直接相交为曲线;
(E)、绘制平行线路折返线;
根据折返线与线路的距离,折返线的长度,折返线与夹直线之间的曲线绘制平行线路折返线,由折返线的长度、折返线的方向判断折返线是否经过线路的曲线部分,如经过曲线线路则折返线的曲线参数同线路的曲线参数相同;
(F)、标注道岔里程和坐标
系统自动计算标注所有道岔的里程和坐标,折返线上的里程为对应左右线上的里程;
其中双折返停车线的设计方法如下:
用户输入的参数:输入起始位置或者输入起始位置公里里程、折返线方向:站前折返或者站后 折返、道岔型号、两折返线间距离、折返线长尾端是否设置道岔参数自动计算绘制的双折返线;
(A)计算折返线道岔位置
根据起始位置道岔位置:右线道岔,计算对应线:左线道岔位置,由折返线间距、线间距,平面线路数据得到两条平行线路的折返线,左右线道岔:道岔与线路的角由道岔的型号计算得与双折返线相交位置即得到4个折返线道岔位置,折返线道岔位置对应线路的位置必须是直线,如果是曲线起始位置处不能绘制道岔,移动起始道岔或改变道岔型号、折返线间距重新绘制双折返线;
(B)判断是此位置是否设置双折返线
双折返线要求线路和折返线上的道岔全部在直线上,且道岔距离曲线要有距离,如果线路上的道岔绘制到曲线上则不符合设计要求,系统自动退出绘制;
(C)绘制平行线路折返线
根据折返线与线路的距离,折返线的长度,折返线间距绘制平行线路折返线,由折返线的长度、折返线的方向课判断折返线是否经过线路的曲线部分,如经过曲线线路则折返线的曲线参数同线路的曲线参数相同,如折返线经过线路曲线,折返线间距始终保持不变。
CN201510582048.2A 2015-09-14 2015-09-14 一种地铁车站配线及地铁平面的设计方法 Active CN1054688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82048.2A CN105468809B (zh) 2015-09-14 2015-09-14 一种地铁车站配线及地铁平面的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82048.2A CN105468809B (zh) 2015-09-14 2015-09-14 一种地铁车站配线及地铁平面的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8809A CN105468809A (zh) 2016-04-06
CN105468809B true CN105468809B (zh) 2018-12-07

Family

ID=55606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82048.2A Active CN105468809B (zh) 2015-09-14 2015-09-14 一种地铁车站配线及地铁平面的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6880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9749A (zh) * 2022-03-14 2022-04-12 武汉比邻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既有铁路平纵一体化辅助优化设计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3926A (zh) * 2019-04-24 2019-08-02 北京交达工程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铁线路平面与纵断面一体化设计的方法
CN113673800A (zh) * 2020-05-15 2021-11-1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2464319B (zh) * 2020-11-26 2022-07-01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配线图快速绘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4882A (zh) * 2011-08-16 2012-01-04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线路轨道4.5号对称道岔
CN102322000A (zh) * 2011-07-20 2012-01-18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线路轨道对称三开道岔
CN103738367A (zh) * 2013-12-27 2014-04-23 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计划运行图优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22223A1 (en) * 2009-07-21 2011-01-27 Verifone, Inc. Retrofit data communication at filling station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2000A (zh) * 2011-07-20 2012-01-18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线路轨道对称三开道岔
CN102304882A (zh) * 2011-08-16 2012-01-04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线路轨道4.5号对称道岔
CN103738367A (zh) * 2013-12-27 2014-04-23 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计划运行图优化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9749A (zh) * 2022-03-14 2022-04-12 武汉比邻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既有铁路平纵一体化辅助优化设计的方法
CN114329749B (zh) * 2022-03-14 2022-06-21 武汉比邻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既有铁路平纵一体化辅助优化设计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8809A (zh) 2016-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68809B (zh) 一种地铁车站配线及地铁平面的设计方法
CN104678779B (zh) 有轨电车运营仿真系统和方法
CN102376075B (zh) 基于cbtc的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评估方法
CN105096643A (zh) 基于多线路前车运行数据的实时公交到站时间预测方法
CN104742913B (zh) 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站前折返的系统及方法
CN105551273B (zh) 一种有轨电车交叉口优先控制检测器位置的布设方法
CN103761430B (zh) 一种基于浮动车的路网高峰时段识别方法
CN114329749B (zh) 一种既有铁路平纵一体化辅助优化设计的方法
CN106710218A (zh) 一种公交车到站时间预测方法
CN104966408B (zh) 一种gps定位数据补偿方法
CN106585427A (zh) 一种地铁刚性接触网无轨施工方法
CN107798991A (zh) 一种电子地图坡度数据生成方法
CN110414113B (zh) 自动生成铁路站场平面总体布置图的方法
CN104074112A (zh) 一种城市道路上下游交叉口潮汐车道及其设计方法
CN112373521A (zh) 多线路多交路列车时刻表自动编制检测调整系统及方法
CN107240264A (zh) 一种车辆非有效行驶轨迹识别方法和城市道路设施规划方法
CN109859514A (zh) 基于公交车停靠站电子围栏的公交车驶入驶出判断方法
CN102062608B (zh) 备选路径规划方法及导航终端
CN103258440A (zh) 一种基于道路属性和实时路况的行车轨迹还原算法
Zhang et al. Railway alignment optimization considering lifecycle costs
CN102800190A (zh) 基于公交车gps数据的公交运送速度提取方法
Oh et al. Optimal detector location for estimating link travel speed in urban arterial roads
CN105821727A (zh) 一种cpⅲ平面网测量方法
Alnuman et al. Electrical modelling of a metro system
CN103529703A (zh) 用于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限速曲线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1

Address after: Building 305, Fuhai Center, Daliushu,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00 yuan

Patentee after: Beijing Jiaoda Engineering Management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41 Beijing City, Shijingshan District Jin Yuan Zhuang Road No. 5

Patentee before: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