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68206A - 交互演示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交互演示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68206A
CN105468206A CN201410447479.3A CN201410447479A CN105468206A CN 105468206 A CN105468206 A CN 105468206A CN 201410447479 A CN201410447479 A CN 201410447479A CN 105468206 A CN105468206 A CN 1054682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writing
person
region
present
pres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4747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68206B (zh
Inventor
刘兆祥
廉士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4747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682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68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82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682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82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互演示方法和设备。该交互演示方法由近端设备执行,包括:根据操作手势确定第一笔迹;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呈现第一笔迹;接收远端设备发送的图像信息,其中,图像信息指示远端呈现区域的目标图像,目标图像包括第二笔迹,第二笔迹是基于操作手势确定的;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呈现目标图像。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先呈现预览的第一笔迹,然后再在近端呈现区域呈现包括第二笔迹的远端呈现区域的目标图像。由于参与者在看到第二笔迹之前,可以通过预览的方式预先看到第一笔迹,因此提高了演示的实时性,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交互演示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交互演示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远程演示场景中,参与端直接参与演示端的白板协作,有效地提高了演示的效率。
现有技术采用专用的投影仪和摄像头来提高演示的效率,但由于存在系统的延迟问题,参与者不能及时看到参与端的笔迹,用户体验仍然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互演示方法和设备,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交互演示方法,该方法由近端设备执行,包括:根据操作手势确定第一笔迹;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呈现第一笔迹;接收远端设备发送的图像信息,其中,图像信息指示远端呈现区域的目标图像,目标图像包括第二笔迹,第二笔迹是基于操作手势确定的;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呈现目标图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笔迹在近端呈现区域中的位置和第二笔迹在远端呈现区域中的位置相对应。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第一笔迹。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确定近端设备与远端设备之间的目标图像时的信息传输时延;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第一笔迹,包括:根据信息传输时延,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第一笔迹。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确定获取操作手势的时刻;根据信息传输时延,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第一笔迹根据时延,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第一笔迹,包括:根据获取操作手势的时刻和信息传输时延,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第一笔迹。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远端设备发送指示第一笔迹的信息映射,以在远端呈现区域形成呈现第二笔迹。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交互演示设备,包括:第一确定模块,根据操作手势确定第一笔迹;第一呈现模块,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呈现第一笔迹;接收模块,接收远端设备发送的图像信息,其中,图像信息指示远端呈现区域的目标图像,目标图像包括第二笔迹,第二笔迹是基于操作手势确定的;第二呈现模块,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呈现目标图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笔迹在近端呈现区域中的位置和第二笔迹在远端呈现区域中的位置相对应。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设备还包括:删除模块,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第一笔迹。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设备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确定近端设备与远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时延;删除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信息传输时延,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第一笔迹。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设备还包括:第三确定模块,确定获取操作手势的时刻;以及删除模块具体用于根据获取操作手势的时刻和信息传输时延,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第一笔迹。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向远端设备发送指示第一笔迹的信息,以在远端呈现区域形成呈现形成第二笔迹。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先呈现预览的第一笔迹,然后再在近端呈现区域呈现包括第二笔迹的远端呈现区域的目标图像。由于参与者在看到第二笔迹之前,可以通过预览的方式预先看到第一笔迹,因此提高了演示的实时性,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交互演示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参与端的示意性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交互演示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交互演示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交互演示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A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呈现笔迹的示意性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交互演示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交互演示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本发明实施例的交互演示系统100可以包括演示端110与参与端120。应理解,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交互演示系统可以包括多个演示端与多个参与端。
演示端11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白板(物理的或电子的)或显示模块;白板操作工具(笔、触屏等);画面采集摄像头;采集/显示控制模块;演示端交互计算模块;其中画面采集摄像头、采集/显示控制模块和演示端交互计算模块可以位于远端设备上。
参与端12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显示屏幕(触屏、普通电子屏、投影等);参与者白板操作工具(触屏、手持移动设备、空间手势等);参与者操作检测模块和系统;显示/检测控制模块;参与端交互计算模块;其中,参与者操作检测模块和系统、显示/检测控制模块和参与端交互计算模块可以位于远端设备上。
为了便于直观地理解,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参与端的示意性图。如图所示,粗体的“3”为远程参与端的参与者的预览笔迹,其余部分为演示端的背景和笔迹。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交互演示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2的方法200由近端设备来执行。具体包括:
210、根据操作手势确定第一笔迹;
220、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呈现第一笔迹;
230、接收远端设备发送的图像信息,其中,图像信息指示远端呈现区域的目标图像,目标图像包括第二笔迹,第二笔迹是基于操作手势确定的;
240、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呈现目标图像。
应理解,近端呈现区域为交互演示设备的一端。远端呈现区域位于另一端。例如,交换演示设备为参与端,远端呈现区域为演示端进行演示的区域,例如白板。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呈现和删除操作可以在一个或若干个呈现画面的刷新周期内,第一笔迹和可以第二笔迹可以是像素,也可以是在上述一个或若干个刷新周期内所涉及的像素。获取的方式可以是采用在演示活动开始前的测试方式,也可以是实施监测的方式。第一笔迹可以为根据操作手势生成的预览笔迹。接收远端呈现区域的目标图像是指接收远端呈现区域的图像信息。第二笔迹是基于操作手势确定的,可以发送指示第一笔迹的信息或指示操作手势的信息,以在远端呈现区域呈现第二笔迹。
还应理解,操作手势可以是任何的可实现的方式,例如采用指触屏、笔触屏、激光笔、手持终端、空间手势等操作方式。呈现时可以采用各种显示方式,可以采用触屏、普通屏幕、物理白板以及投影等显示设备。操作方式可以是笔绘、文字编辑以及图像操作等,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先呈现预览的第一笔迹,然后再在近端呈现区域呈现包括第二笔迹的远端呈现区域的目标图像。由于参与者在看到第二笔迹之前,可以通过预览的方式预先看到第一笔迹,因此提高了演示的实时性,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现场演示场景中支持远程参与者自然交互的方法,具有如下益效果:解决了在高系统延迟下远程参与者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而且避免了视觉回声现象。提供更自然的交互界面:让用户直接在显示界面上交互,有直观、自然、身临其境的体验。演示端可以采用常用显示设备,只需常用的采集摄像机即可,不需要专门的硬件同步设备,系统复杂度低,通用性更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笔迹在近端呈现区域中的位置和第二笔迹在远端呈现区域中的位置相对应。
例如,可以是:第一笔迹在近端呈现区域中的位置和第二笔迹在远端呈现区域中的位置相同。也可以是近端呈现区域中的点与远端呈现区域中的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例如,线性的对应或非线性的对应。当第一笔迹在在近端呈现区域中的相对位置和第二笔迹在远端呈现区域中的相对位置相同时,表示在近端呈现区域呈现的目标图像中的第二笔迹和第一笔迹重合或近似重合。由于笔迹位置的重合使得交互演示设备的一端的用户或参与者从视觉上察觉不出两个笔迹,也就是说,用户或参与者不但察觉不到信息传输时延,而且察觉不到视觉回声,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图2的方法还包括: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第一笔迹。
由于删除了第一笔迹,减少了系统的计算开销以及相关资源的开销。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图2的方法还包括:确定近端设备与远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时延;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第一笔迹,包括:根据信息传输时延,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第一笔迹。
应理解,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该信息传输时延可以是笔迹回显延迟。此外该信息传输时延还可以是其他和传输有关的信息传输时延,例如可以是从图像从参与端传输到演示端的信息传输时延,也可以是参与端发送信息,后经演示端处理后又在参与端接收的信息传输时延。
由于根据信息传输时延来删除第一笔迹,可以实时的呈现必要的图像信息,因此进一步地减少了系统的计算开销以及相关资源的开销。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图2的方法还包括:确定获取操作手势的时刻;以及根据信息传输时延,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第一笔迹,包括:根据获取操作手势的时刻和信息传输时延,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第一笔迹。
应理解,确定获取操作手势的时刻,可以是根据系统的显示时间确定该时刻,也可以是其他约定的时钟标准来确定操作手势的时刻。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图2的方法还包括:向远端设备发送指示第一笔迹的信息,以在远端呈现区域呈现第二笔迹。
例如,根据近端呈现区域中点的位置与远端呈现区域中点的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将第一笔迹映射到远端呈现区域,以形成第二笔迹。
由于不是直接将操作手势映射到远端呈现区域,可以根据操作手势生成第一笔迹的预览之后,在映射到远端呈现区域。换句话说,映射过程可以时间上大致分成两个操作,因此使得数据处理和计算过程更加简单,在硬件上使用普通设备更容易实现。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交互演示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图3的交互演示设备300与图2的方法对应,交互演示设备可以是近端设备,包括第一确定模块310、第一呈现模块320、接收模块330以及第二呈现模块340,其中,
第一确定模块310,根据操作手势确定第一笔迹;
第一呈现模块320,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呈现第一笔迹;
接收模块330,接收远端设备发送的图像信息,其中,图像信息指示远端呈现区域的目标图像,目标图像包括第二笔迹,第二笔迹是基于操作手势确定的;
第二呈现模块340,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呈现目标图像。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先呈现预览的第一笔迹,然后再在近端呈现区域呈现包括第二笔迹的远端呈现区域的目标图像。由于参与者在看到第二笔迹之前,可以通过预览的方式预先看到第一笔迹,因此提高了演示的实时性,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笔迹在在近端呈现区域中的位置和第二笔迹在远端呈现区域中的位置相对应。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图3的设备还包括:删除模块,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第一笔迹。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图3的设备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确定交互演示设备与远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时延;删除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信息传输时延,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第一笔迹。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图3的设备还包括:第三确定模块,确定获取操作手势的时刻;以及删除模块具体用于根据获取操作手势的时刻和信息传输时延,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第一笔迹。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图3的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向远端设备发送指示第一笔迹的信息,以在远端呈现区域形成呈现形成第二笔迹。
图3的各模块的操作和功能可以参考图2的方法,此处不作赘述。下面结合图4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交互演示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4的方法和图2的方法对应,在本实施例中,交互演示设备为参与端,即近端呈现区域所在的一端。远端呈现区域可以是演示端进行演示的区域,例如白板,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呈现和删除操作均在呈现的刷新周期内,第一笔迹和可以第二笔迹可以是像素,也可以是在刷新周期内所涉及的像素。
410、确定信息传输时延。
具体地,确定在接收远端呈现区域的图像时的信息传输时延。例如获取笔迹回显延迟。获取的方式可以是采用在演示活动开始前的测试方式,也可以是实施监测的方式。
应理解,笔迹回显延迟是优选的例子。该信息传输时延不仅可以是笔迹回显时延,可以是其他和传输有关的时延,例如可以是从图像从参与端传输到演示端的时延,也可以是参与端发送信息,后经演示端处理后又在参与端接收的时延。
420、确定位置的映射关系。
具体地,该映射关系是第一笔迹在近端呈现区域中的位置与第二笔迹在远端呈现区域的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可以通过坐标系映射的方式确定近端呈现区域与远端呈现区域中的点的相对位置关系。
应理解,该映射关系可以在整个演示操作之前确定,也可以在演示过程中来操作,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在摄像头或投影仪的位置发生变化时,重新确定映射关系。还应理解,确定信息传输时延和确定位置的映射关系没有必然的先后次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430、获取操作手势。
操作手势可以是任何的可实现的方式,例如采用指触屏、笔触屏、激光笔、手持终端、空间手势等操作方式。
440、确定获取操作手势的时刻。
具体地,可以是根据系统的显示时间确定该时刻,也可以是其他约定的时钟标准来确定操作手势的时刻。
450、根据操作手势确定第一笔迹。
本实施例以激光笔为例,检测参与者或用户书写的轨迹,例如,采用摄像头实时采集含激光点的画面,并检测激光点位置来确定第一笔迹。具体地,在实现该操作时,可以通过在摄像头上加虑光片来过滤激光,再通过能量阈值的方法来检测和判别,以确定第一笔迹的位置。通过检测激光笔功能按键的按下动作或者检测激光点消失以及出现的变化特征来确定参与者或用户的落笔动作。
如果采用触摸屏来获取操作手势,则将操作手势的轨迹映射到触摸屏上的点。然后根据触摸屏上的点与远端呈现区域的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映射到远端呈现区域。
460、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呈现第一笔迹。
换句话说,将检测到的激光点位置从本地摄像头采集画面的坐标系映射到近端呈现区域,即显示的数字画面的坐标系。
470、接收远端呈现区域的目标图像。
具体地,该目标图像包括接收远端呈现区域所呈现的所有内容,包括第二笔迹,也包括演示者在远端呈现区域中的真实笔迹,该目标图像还可以包括演示者以及背景。
应理解,第二笔迹可以是根据操作手势确定的,然后根据近端呈现区域和远端呈现区域的位置映射关系直接映射到远端呈现区域。该第二笔迹也可以是根据第一笔迹确定的,并根据上述位置映射关系映射到远端呈现区域,例如,发送到远端呈现区域。
480、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呈现目标图像。
具体地,接收到的目标图像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呈现出来。
应理解,呈现远端呈现区域中的第二笔迹可以是与第一笔迹重合,换句话说,作为优选的实施例,上述的位置映射关系使得第一笔迹在在近端呈现区域中的相对位置和第二笔迹在远端呈现区域中的相对位置相同。应理解,呈现远端呈现区域中的第二笔迹也可以不与第一笔迹重合。
490、根据获取操作手势的时刻和时延,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第一笔迹。
例如,根据获取的笔迹回显时延,当交互演示设备接收到演示端的发送的图像时,可以实时的删除第一笔迹。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在呈现远端呈现区域中的第二笔迹与第一笔迹重合的情况下,删除第一笔迹不会给用户或参与者带来视觉上的影响。此外,及时的删除第一笔迹可以减少系统显示第一笔迹的资源的消耗。更具体地,呈现和删除笔迹时,可以采用如图4A所示的方式来实现。
例如,获取当前显示时刻最新的笔迹位置数据(xi,yi,bi,ti),包括用于显示第一笔迹和目标图像中第二笔迹的数据,其中,xi和yi是位置坐标;bi是新笔画标识;ti为获取操作手势的时刻。
应理解,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根据图4A以轨迹的方式来进行说明。但文中的“第一笔迹”和“第二笔迹”是在以刷新周期内为例来进行描述的。因此,本实施例中涉及到数据队列的构建。具体地:
492、将笔迹位置数据加入到有效笔迹位置数据队列。
Q=[(x0,y0,b0,t0),(x1,y1,b1,t1),…,(xi,yi,bi,ti)],Q的长度<=△T/Ts+1,其中△T是笔迹回显时延,Ts是参与端呈现画面的刷新周期。应理解,图4A中的显示时刻1和显示时刻2之间的时延为笔迹回显时延。可以看出,由于笔迹回显时延是相对固定的值,因此,如果手势操作的速度近似不变的情况下,图4A中的轨迹的实线部分的长度也是近似不变的。还应理解图中的虚线是为了与实线更好的区分,在实际的操作中,优选地,尽量使用户或参与者不会察觉两种轨迹,包括颜色的选取等。
493、实时对上述数据队列进行更新处理,删除过期数据。例如,当接收到目标图像中的第二笔迹,可以认为与第二笔迹对应的第一笔迹的位置数据为过期数据,因此删除该第一笔迹。Q’=[(xk,yk,tk),…,(xi,yi,ti)](0<=k<=i),Q’的长度<=T/Ts,T为显示的时间段。
494、在每个刷新周期实时显示的更新的数据队列Q’。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交互演示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图5的交互演示设备500包括:处理器510、存储器520、通信总线530和接收器540。
处理器510通过通信总线530调用存储器520中的代码,以根据操作手势确定第一笔迹;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呈现第一笔迹;接收器540,用于接收远端设备发送的图像信息,其中,图像信息指示远端呈现区域的目标图像,目标图像包括第二笔迹,第二笔迹是基于操作手势确定的;处理器510还用于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呈现目标图像。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先呈现预览的第一笔迹,然后再在近端呈现区域呈现包括第二笔迹的远端呈现区域的目标图像。由于参与者在看到第二笔迹之前,可以通过预览的方式预先看到第一笔迹,因此提高了演示的实时性,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笔迹在近端呈现区域中的位置和第二笔迹在远端呈现区域中的位置相对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处理器510还用于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第一笔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处理器510还用于确定交互演示设备与远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时延;处理器510具体用于根据信息传输时延,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第一笔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处理器510还用于确定获取操作手势的时刻;处理器510具体用于根据获取操作手势的时刻和信息传输时延,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第一笔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处理器510还用于确定第一笔迹在近端呈现区域中的位置与第二笔迹在远端呈现区域的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图5的设备还包括发送器550,向远端设备发送指示第一笔迹的信息,以在远端呈现区域形成呈现形成第二笔迹。
图5的各模块的操作和功能可以参考图2的方法,此处不作赘述。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用硬件实现,或固件实现,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影中。如本发明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光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DVD)、软盘和蓝光光碟,其中盘通常磁性的复制数据,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交互演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近端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操作手势确定第一笔迹;
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呈现所述第一笔迹;
接收远端设备发送的图像信息,其中,所述图像信息指示远端呈现区域的目标图像,所述目标图像包括第二笔迹,所述第二笔迹是基于所述操作手势确定的;
在所述近端呈现区域中呈现所述目标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笔迹在所述近端呈现区域中的位置和所述第二笔迹在所述远端呈现区域中的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所述第一笔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所述近端设备与所述远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时延;
所述在所述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第一笔迹,包括:
根据所述信息传输时延,在所述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所述第一笔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获取所述操作手势的时刻;以及
所述根据所述信息传输时延,在所述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所述第一笔迹,包括:
根据所述获取所述操作手势的时刻和所述信息传输时延,在所述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所述第一笔迹。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指示所述第一笔迹的信息,以在所述远端呈现区域呈现所述第二笔迹。
7.一种交互演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根据操作手势确定第一笔迹;
第一呈现模块,在近端呈现区域中呈现所述第一笔迹;
接收模块,接收远端设备发送的图像信息,其中,所述图像信息指示远端呈现区域的目标图像,所述目标图像包括第二笔迹,所述第二笔迹是基于所述操作手势确定的;
第二呈现模块,在所述近端呈现区域中呈现所述目标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笔迹在所述近端呈现区域中的位置和所述第二笔迹在所述远端呈现区域中的位置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删除模块,在所述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所述第一笔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确定所述交互演示设备与所述远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时延;
所述删除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信息传输时延,在所述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所述第一笔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确定获取所述操作手势的时刻;以及
所述删除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所述操作手势的时刻和所述信息传输时延,在所述近端呈现区域中删除所述第一笔迹。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模块,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指示所述第一笔迹的信息,以在所述远端呈现区域形成呈现所述第二笔迹。
CN201410447479.3A 2014-09-04 2014-09-04 交互演示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54682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47479.3A CN105468206B (zh) 2014-09-04 2014-09-04 交互演示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47479.3A CN105468206B (zh) 2014-09-04 2014-09-04 交互演示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8206A true CN105468206A (zh) 2016-04-06
CN105468206B CN105468206B (zh) 2022-04-22

Family

ID=55605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47479.3A Active CN105468206B (zh) 2014-09-04 2014-09-04 交互演示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6820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7900A (zh) * 2018-10-10 2019-03-01 北京科加触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063009A (zh) * 2019-12-18 2020-04-24 山东山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汉字书写动画演示方法及装置
CN114461160A (zh) * 2021-12-31 2022-05-10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笔迹同步方法、装置及教学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16982A2 (en) * 1996-06-25 1998-01-07 Sun Micro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yetrack-mediated downloading
CN102263928A (zh) * 2011-07-26 201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放大可视电话图像的方法、终端及可视电话系统
CN102411458A (zh) * 2011-08-15 2012-04-11 留越 一种纸面笔迹信息化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03294766A (zh) * 2012-03-02 2013-09-11 株式会社理光 基于文档图像将文档与笔划进行关联
CN105446689A (zh) * 2015-12-16 2016-03-30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远程批注同步的方法与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16982A2 (en) * 1996-06-25 1998-01-07 Sun Micro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yetrack-mediated downloading
CN102263928A (zh) * 2011-07-26 201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放大可视电话图像的方法、终端及可视电话系统
CN102411458A (zh) * 2011-08-15 2012-04-11 留越 一种纸面笔迹信息化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03294766A (zh) * 2012-03-02 2013-09-11 株式会社理光 基于文档图像将文档与笔划进行关联
CN105446689A (zh) * 2015-12-16 2016-03-30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远程批注同步的方法与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7900A (zh) * 2018-10-10 2019-03-01 北京科加触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063009A (zh) * 2019-12-18 2020-04-24 山东山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汉字书写动画演示方法及装置
CN114461160A (zh) * 2021-12-31 2022-05-10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笔迹同步方法、装置及教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8206B (zh) 2022-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05754B (zh) 虚拟礼物收取方法、装置及存储设备
EP3769509B1 (en) Multi-endpoint mixed-reality meetings
CN106020595B (zh) 消息回复方法及装置
US6930673B2 (en) Collaborative input system
WO2017101440A1 (zh) 远程批注同步的方法与系统
EP3447631B1 (en) Writing trajectory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ple clients
CN110297550B (zh) 一种标注显示方法、装置、投屏设备、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3092483A (zh) 用户界面上的触摸操作方法与移动终端
CN101965608A (zh) 管理多监视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的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多监视器计算机系统
CN103873811A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信息处理系统
CN103701908A (zh) 远程交互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689479B (zh) 一种人脸上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3793146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468206A (zh) 交互演示方法和设备
CN104169861A (zh) 合并联系人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4327064A (zh) 一种基于手势控制的标绘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73804A (zh) 触控转发装置、触摸显示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09542250A (zh) 服务器间切换控制方法、kvm视频处理器及拼接墙系统
CN109542218B (zh) 一种移动终端、人机交互系统及方法
CN104104899A (zh) 视频会议中信息传送的方法与装置
JP2019023870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CN116700506A (zh) 智能笔与交互平板的交互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4216603A (zh) 一种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625170B (zh) 一种动画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37375B (zh) 电子设备的LiFi通信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