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68169B - 电容笔和电容笔的定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容笔和电容笔的定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68169B
CN105468169B CN201410397282.3A CN201410397282A CN105468169B CN 105468169 B CN105468169 B CN 105468169B CN 201410397282 A CN201410397282 A CN 201410397282A CN 105468169 B CN105468169 B CN 1054681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ance
pen
excitation waveform
capacitance pen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972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68169A (zh
Inventor
李振刚
郭亮亮
黄臣
杨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9728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681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68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81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681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81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容笔和电容笔的定位方法,其中,所述电容笔包括:笔尖;激励波形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触摸屏的发射极发送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激励波形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发射极发送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的信号强度生成每个发射极对应的第二激励波形信号,并通过笔尖发射第二激励波形信号。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容笔,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的强度对应生成第二激励波形信号,以使触摸屏根据第二激励波形信号进行定位时更加精确,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电容笔和电容笔的定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容笔和电容笔的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电容笔主要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被动式是业界常见的软头粗头笔,当手拿着这个笔时,笔和手导通,代替手指触摸屏幕。这种被动式电容笔引起的电容变化量小,所以要用软头粗头来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电容变化。但是这种笔划到屏上手感不好,而且内部没有相应的压力检测电路所以无法测量压力、按键等数据,无法实现笔迹识别等功能。主动笔一般内置电池和芯片,利用芯片发送高压信号来激励电容屏计算相关坐标,并且可以测出用户使用电容笔时的力量从而实现笔迹识别。电容笔在进行坐标检测时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激励式,另一种是反馈式。激励式是在坐标检测时电容笔一直发送高压激励波形,而电容屏不发送波形,只负责接收,这种方法测到的笔的位置比较准确,但是不能同时测出手指的位置,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只有电容笔有用,手指是无效的,影响某些正常操作。反馈式是主动电容笔在坐标定位时采用反馈模式,就是主动电容笔接收到电容屏临近的TX发送的波形后再发出高压激励波形,接收不到就不发送波形。RX检测这些信号的大小后计算坐标。这样RX可以同时检测到手指和电容笔,而且可以经过相关设计和算法区别出手指和电容笔,不影响用户操作。
反馈式电容笔放在电容屏上后,根据灵敏度高低,电容笔可以接收到临近的一条到三条甚至五条TX(电容屏发射极)发送的波形。假设电容笔可以接收到临近的三条波形,那么电容笔在接收到这三条波形后都会发出一样的高压波形,那么电容屏接收极RX接收到的是三个一样的信号,将这三个信号量化后的结果就是这三个TX激励时电容笔的变化完全一致,根据数据计算坐标后电容笔的坐标一定就是在这三个TX的中间位置。所以,即使电容笔向一个方向移动一定的位移,只要还是能接收到这三个TX的波形,电容笔就会发出一样的高压波形,电容屏检测的是一样的信号,算出来的坐标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从而导致坐标定位的精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容笔,该电容笔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的强度对应生成第二激励波形信号,以使触摸屏根据第二激励波形信号进行定位时更加精确,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容笔的定位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容笔,包括:笔尖;激励波形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触摸屏的发射极发送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激励波形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发射极发送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的信号强度生成每个发射极对应的第二激励波形信号,并通过所述笔尖发射所述第二激励波形信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容笔,通过激励波形接收模块接收触摸屏的发射极发送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激励波形生成模块根据每个发射极发送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的信号强度生成每个发射极对应的第二激励波形信号,以使触摸屏根据第二激励波形信号进行定位时更加精确,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容笔的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电容笔接收各个发射极发送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所述电容笔根据每个发射极发送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的信号强度生成每个发射极对应的第二激励波形信号;以及所述电容笔依次发射所述第二激励波形信号,以使每个所述发射极对应的接收极接收所述第二激励波形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激励波形信号进行定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容笔的定位方法,电容笔接收各个发射极发送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电容笔根据每个发射极发送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的信号强度生成每个发射极对应的第二激励波形信号,电容笔依次发射第二激励波形信号,以使每个发射极对应的接收极接收第二激励波形信号,电容屏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激励波形信号进行定位,提高了定位精度,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容笔在电容屏上滑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容笔与电容屏的3个TX和1个RX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容笔与电容屏的耦合关系示意图;
图4是相关技术中的电容笔输出波形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容笔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容笔输出波形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容笔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容笔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容笔的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电容笔放在电容屏(触摸屏)上滑动(如图1所示)的时候,电容笔会与电容笔附近的TX(电容屏的发送极)和RX(电容屏的接收极)形成耦合电容,如图2所示。以三个TX和一个RX为例,电容笔与TX和RX的耦合电容的关系如图3所示(此处省略了TX和RX之间形成的电容,该电容的影响较小)。假设电容笔放在TX2上,且离TX1稍近,离TX3稍远,那电容笔和TX的耦合关系就是C2>C1>C3。如图4所示,当TX1激励时,电容笔通过C1接收到这个激励,接收到的电荷为Vtx*C1(Vtx为电容屏TX电压,所以为一个定值);TX2激励时,电容笔通过C2接收到这个激励,接收到的电荷为Vtx*C2;TX3激励时,电容笔通过C3接收到这个激励,接收到的电荷为Vtx*C3。电容笔激励时与RX形成耦合电容C4,电容笔发出电压波形Vpen,那么电容屏的RX接收到的电荷为Vpen*C4。即相关技术中的反馈式电容笔接收到TX发送的波形后发出电压波形Vpen,不管收到的电荷大小,只要接收到TX发送的波形就发出Vpen这个固定的电压,RX就收到固定的电荷Vpen*C4。那么,电容屏扫描的结果是TX1、TX2、TX3的变化量均为Vpen*C4,计算出的坐标就是TX2的中间,没有体现出电容笔往TX1偏的这个现象,所以导致坐标定位的精度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容笔和电容笔的定位方法。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容笔和电容笔的定位方法。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容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容笔,包括:笔尖100、激励波形接收模块200和激励波形生成模块300。
其中,激励波形接收模块200用于接收触摸屏(电容屏)的发射极发送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激励波形生成模块300用于根据每个发射极发送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的信号强度生成每个发射极对应的第二激励波形信号,并通过笔尖100发射第二激励波形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电容笔与发射极的距离越近,电容笔接收到的发射极TX发送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的信号强度越强,则电容笔针对发射极TX对应的接收极RX发射的第二激励波形信号的频率越高和/或幅值越大。
具体地,例如,如果电容笔离TX1稍近,离TX3稍远,那么电容笔接收到TX1发出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的强度要高于TX3发出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的强度,那么电容笔针对TX1对应的接收极RX1发射的第二激励波形信号的频率就比针对TX3对应的接收极RX3发射的第二激励波形信号的频率高(即电容笔发射的波形的个数较多),或者幅值比较大。
更具体地,仍以电容笔放在TX2上,且离TX1稍近,离TX3稍远为例,为了体现出电容笔往TX1偏这种情况,就需要改变电容笔的输出的波形,让电容笔输出的波形个数和接收到的电荷Vtx*C成一个函数关系,即输出波形的数量n=f(Vtx*C),其中Vtx是一个定值(电容屏的激励电压),所以这个函数关系实际上是n=f(C),这种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型,而是一种曲线性。整体呈现正向放大,即C越大,电容笔激励的数量n越多,而C的大小和电容笔与TX的距离有关,其中,距离越近,C越大。所以,电容笔输出的波形数量就和电容笔与TX的距离呈现出线性关系,假设电容笔与电容屏之间的耦合电容近似平板电容的公式C=εs/4πkd,其中ε/4πk是数学常数,s是相对面积,即电容笔的面积和电容屏的面积,可以认为基本不变,唯一的变化量就是距离d,可以认为电容C和距离d成反比,距离越大,电容越小。电容笔实现这种函数关系后,电容笔输出波形的数量n随着接收到的电荷大小而变化,电容笔输出波形如图6所示,电容屏RX收到的电荷为n*Vpen*C4,也呈现线性关系,这样就实现了RX接收的电荷与电容笔到TX的距离成线性关系。当电容笔在TX2上,且离TX1稍近,离TX3稍远时,耦合电容的关系是C2>C1>C3,那么电容笔输出的波形也是TX2激励时电容笔输出的波形最多,TX1激励时次之,TX3激励时最少,这样RX收到的电荷也是TX2激励时最大,TX1激励时次之,TX3激励时最小,根据公式算出的坐标就会向TX1方向偏,与实际中电容笔的位置更接近,从而提高了定位精度。上述是以电容笔输出波形的数量(即第二激励波形信号的频率)随电容笔收到的电荷的不同而变化为例的,类似地,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第二激励波形信号的幅值随电容笔收到的电荷的不同而变化,还可以使第二激励波形信号的频率和幅值均随电容笔收到的电荷的不同而变化。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容笔,通过激励波形接收模块接收触摸屏的发射极发送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激励波形生成模块根据每个发射极发送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的信号强度生成每个发射极对应的第二激励波形信号,以使触摸屏根据第二激励波形信号进行定位时更加精确,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激励波形接收模块200具体包括:第一电容C01,第一电容C01的一端与笔尖100相连;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电源VCC相连,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01的另一端相连;第二电阻R2,第二电阻R2的一端接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01的另一端相连,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之间具有第一节点A。
具体地,第一电容C01为接收电容,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为分压电阻,记流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电流分别为I1、I2。其中,当笔尖100没有信号时,I1=I2。其中,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阻值可以一样大,也可以不一样大。此处,为了方便检测,使R1=R2,那么,第一节点A处的电压为VCC/2。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激励波形生成模块300具体包括:第二电容C02,第二电容C02的一端接地;充放电控制子模块310,充电控制子模块310根据第一节点A的电压对第二电容C02进行充放电;控制信号生成子模块320,用于根据第二电容C02的电压生成控制信号;计数子模块330,用于根据控制信号生成计数信号;触发器340,用于根据计数信号生成第二激励波形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充放电控制子模块310具体包括:第一电流源A1和第二电流源A2,第一电流源A1和第二电流源A2用于为第二电容C02充电;判断器311,判断器311用于选择第一电流源A1或第二电流源A2为第二电容C02充电,其中,当第一节点A的电压小于预设电压值时,选择第一电流源A1为第二电容C02充电,当第一节点A的电压大于或等于预设电压值时,选择第二电流源A2为第二电容C02充电;以及放电器312,放电器312根据控制信号对第二电容C02进行放电。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放电器312包括: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第二电容C02的另一端相连;开关K1,开关K1的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相连,开关K1的另一端接地,开关K1由控制信号控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流源的A1电流为第一电阻R1的第一电流减去第二电阻R2的第二电流,即I1-I2,第二电流源A2的电流为第二电阻R2的第二电流减去第一电阻R1的第一电流,即I2-I1。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控制信号生成子模块320具体包括:比较器321,比较器321的第一输入端1与参考电压Vref相连,第二输入端2与第二电容C02的另一端相连,比较器321生成控制信号;滤波器322,用于对控制信号进行滤波。
具体地,如图8所示,当把笔尖100放在电容屏上时,笔尖100接收电容屏的发射极TX发送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如果电容屏的发射极TX发出一个上升沿,C01就会被充电,充电会使电流从C01流向R2,从而使第一节点A的电压大于VCC/2,这时I2>I1,判断器311会使能第二电流源A2,A2会给C02充电,充电的电流大小为I2-I1;如果电容屏的发射极TX发出一个下降沿,C01就会被放电,放电会使电流从R1流向R2,从而使第一节点A的电压小于VCC/2,这时I1>I2,判断器311会使能第一电流源A1,A1会给C02充电,充电的电流大小为I1-I2。那么,在TX发送一个第一激励波形信号(包括上升沿和下降沿)后,C02被充电两次,其中,C02在初始化时就被充电到Vref,当经过TX激励的充电后,电压会高于Vref,这时比较器321会输出高电平,经过滤波器322后,这个高电平会被计数子模块330计数,同时会使开关K1闭合,通过R3为C02放电。当C02放电到Vref以下时,比较器321翻转,输出低电平。经过滤波器322后会使开关K1断开,C02不再放电。在整个的工作过程中,计数子模块330计数的个数就是K1放电的次数,而C02的电压都在Vref附近波动。C02放出去的电流基本上都是来自第一电流源A1和第二电流源A2为C02充电的电流。而第一电流源A1和第二电流源A2充电的电流实际上就等于C01的充电电流的2倍。而C01的充电电流大小就是前面介绍的Vtx*C(C为电容笔与电容屏之间的耦合电容)。所以,电容笔距离激励的TX比较近时,C01的充电电流就会比较大,第一电流源A1和第二电流源A2为电容C02充电的电流也比较大,开关K1放电的次数也就比较多,那么计数子模块330计数的数值也比较大。而计数子模块330计数的数值就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容笔发出的激励的个数(即第二激励波形信号的个数)。所以,当电容笔距离激励的TX比较近时,电容笔发出的波形就比较多;当电容笔距离激励的TX比较远时,电容笔发出的波形就比较少。这样就实现了如图6所示的波形,增加了电容笔的线性度。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电容笔的定位方法。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容笔的定位方法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容笔的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电容笔接收各个发射极发送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
具体地,当电容笔放在电容屏上时,电容笔的笔尖接收电容屏的发射极TX发送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
S102,电容笔根据每个发射极发送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的信号强度生成每个发射极对应的第二激励波形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电容笔与发射极的距离越近,电容笔接收到的发射极发送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的信号强度越强,则电容笔针对发射极对应的接收极发射的第二激励波形信号的频率越高和/或幅值越大。
具体地,例如,如果电容笔离TX1稍近,离TX3稍远,那么电容笔接收到TX1发出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的强度要高于TX3发出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的强度,那么电容笔针对TX1对应的接收极RX1发射的第二激励波形信号的频率就比针对TX3对应的接收极RX3发射的第二激励波形信号的频率高(即电容笔发射的波形的个数较多),或者幅值比较大。
更具体地,仍以电容笔放在TX2上,且离TX1稍近,离TX3稍远为例,为了体现出电容笔往TX1偏这种情况,就需要改变电容笔的输出的波形,让电容笔输出的波形个数和接收到的电荷Vtx*C成一个函数关系,即输出波形的数量n=f(Vtx*C),其中Vtx是一个定值(电容屏的激励电压),所以这个函数关系实际上是n=f(C),这种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型,而是一种曲线性。整体呈现正向放大,即C越大,电容笔激励的数量n越多,而C的大小和电容笔与TX的距离有关,其中,距离越近,C越大。所以,电容笔输出的波形数量就和电容笔与TX的距离呈现出线性关系,假设电容笔与电容屏之间的耦合电容近似平板电容的公式C=εs/4πkd,其中ε/4πk是数学常数,s是相对面积,即笔的面积和电容屏的面积,可以认为基本不变,唯一的变化量就是距离d,可以认为电容C和距离d成反比,距离越大,电容越小。电容笔实现这种函数关系后,电容笔输出波形的数量n随着接收到的电荷大小而变化,电容笔输出波形如图6所示。上述是以电容笔输出波形的数量(即第二激励波形信号的频率)随电容笔接收到的电荷的不同而变化为例的,类似地,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第二激励波形信号的幅值随电容笔接收到的电荷的不同而变化,还可以使第二激励波形信号的频率和幅值均随电容笔接收到的电荷的不同而变化。
S103,电容笔依次发射第二激励波形信号,以使每个发射极对应的接收极接收第二激励波形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激励波形信号进行定位。
具体地,电容屏的接收极RX收到的电荷为n*Vpen*C4,也呈现线性关系,这样就实现了RX接收到的电荷与电容笔到TX的距离成线性关系。
更具体地,当电容笔在TX2上,且离TX1稍近,离TX3稍远时,耦合电容的关系是C2>C1>C3,那么电容笔输出的波形也是TX2激励时电容笔输出的波形最多,TX1激励时次之,TX3激励时最少,这样电容屏的接收极RX收到的电荷也是TX2激励时最大,TX1激励时次之,TX3激励时最小,那么根据公式算出的坐标就会向TX1方向偏,与实际中电容笔的位置更接近,从而提高了定位精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激励波形信号和第二激励波形信号的脉冲宽度相同,第二激励波形信号频率小于第一激励波形信号的频率。例如,如图6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容笔的定位方法,电容笔接收各个发射极发送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电容笔根据每个发射极发送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的信号强度生成每个发射极对应的第二激励波形信号,电容笔依次发射第二激励波形信号,以使每个发射极对应的接收极接收第二激励波形信号,电容屏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激励波形信号进行定位,提高了定位精度,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6)

1.一种电容笔,其特征在于,包括:
笔尖;
激励波形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触摸屏的发射极发送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
激励波形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发射极发送的第一激励波形信号的信号强度生成每个发射极对应的第二激励波形信号,并通过所述笔尖发射所述第二激励波形信号;
所述激励波形接收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笔尖相连;
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电源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相连;
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之间具有第一节点;
所述激励波形生成模块具体包括:
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接地;
充放电控制子模块,所述充放电控制子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对所述第二电容进行充放电;
控制信号生成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压生成控制信号;
计数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生成计数信号;
触发器,用于根据所述计数信号生成所述第二激励波形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笔,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电容笔与发射极的距离越近,所述电容笔接收到的所述发射极发送的所述第一激励波形信号的信号强度越强,则所述电容笔针对所述发射极对应的接收极发射的所述第二激励波形信号的频率越高和/或幅值越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控制子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电流源和第二电流源,所述第一电流源和第二电流源用于为所述第二电容充电;
判断器,所述判断器用于选择所述第一电流源或第二电流源为所述第二电容充电,其中,当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小于预设电压值时,选择所述第一电流源为所述第二电容充电,当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电压值时,选择所述第二电流源为所述第二电容充电;以及
放电器,所述放电器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第二电容进行放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器包括:
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相连;
开关,所述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开关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开关由所述控制信号控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生成子模块具体包括:
比较器,所述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与参考电压相连,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比较器生成所述控制信号;
滤波器,用于对所述控制信号进行滤波。
6.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电流为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电流减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电流,所述第二电流源的电流为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电流减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电流。
CN201410397282.3A 2014-08-13 2014-08-13 电容笔和电容笔的定位方法 Active CN1054681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97282.3A CN105468169B (zh) 2014-08-13 2014-08-13 电容笔和电容笔的定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97282.3A CN105468169B (zh) 2014-08-13 2014-08-13 电容笔和电容笔的定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8169A CN105468169A (zh) 2016-04-06
CN105468169B true CN105468169B (zh) 2018-10-16

Family

ID=55605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97282.3A Active CN105468169B (zh) 2014-08-13 2014-08-13 电容笔和电容笔的定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681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5809B (zh) * 2018-10-31 2021-07-16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260772A (zh) * 2019-06-14 2019-09-20 上海交通大学 测量土与地下结构动态相对滑移时程和路径的系统及方法
CN110688022B (zh) * 2019-09-30 2023-07-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笔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笔迹显示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1691A (zh) * 2011-03-02 2012-09-19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笔
CN103425296A (zh) * 2013-08-16 2013-12-04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式电容笔、电容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CN103729073A (zh) * 2013-12-20 2014-04-16 艾攀科技有限公司 主动式电容笔及其触控检测和反馈驱动的方法
CN104345920A (zh) * 2013-08-09 2015-02-11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触控笔的主动式控制方法及主动式电容触控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41862B2 (en) * 2012-10-16 2017-12-12 Atmel Corporation Stylus posi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1691A (zh) * 2011-03-02 2012-09-19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笔
CN104345920A (zh) * 2013-08-09 2015-02-11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触控笔的主动式控制方法及主动式电容触控笔
CN103425296A (zh) * 2013-08-16 2013-12-04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式电容笔、电容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CN103729073A (zh) * 2013-12-20 2014-04-16 艾攀科技有限公司 主动式电容笔及其触控检测和反馈驱动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8169A (zh) 2016-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16087B2 (en) Position detecting device and position indicator thereof
US10296106B2 (en) Position detector and position pointer
KR101772919B1 (ko) 용량성 센서 시스템
US10790822B2 (en) Switch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a capacitive sensor
EP2561614B1 (en) Skin contact detector
EP2972706B1 (en) Electrostatic stylus
CN202067224U (zh) 位置指示器
CN102209950B (zh) 位置检测装置
CN105468169B (zh) 电容笔和电容笔的定位方法
EP2833551A1 (en) Capacitance sensor
KR101815042B1 (ko) 핸드헬드 디바이스의 파지를 검출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센서 디바이스
KR101527440B1 (ko) 정전용량식 터치패널
US2019001201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 capacitive sensor
KR101871258B1 (ko) 정전용량성 센서 디바이스용 전극 구조 및 접근 검출용 정전용량성 센서 디바이스
CN109491555A (zh) 一种双触控感应模组、双触控显示装置及方法
CN104345920A (zh) 电容触控笔的主动式控制方法及主动式电容触控笔
CN204121012U (zh) 一种健康检测系统
CN108475133A (zh) 用一个感测电路实现多个模式的触摸板用驱动电路及利用其的触摸感测方法
JP2013235313A (ja) タッチスイッチの入力装置
US11112439B2 (en) Evaluating circuit, system, and method for evaluating a capacitive or inductive sensor
CN106708336B (zh) 电容触摸屏
US20240035858A1 (en) Device for identifying location and type of object
CN109407867A (zh) 触控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触控装置
CN103748789B (zh) 电容性传感器装置及用于校准电容性传感器装置的方法
US20110068808A1 (en) Adaptor component for a measur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30

Address after: 518119 1 Yanan Road, Kwai Chung street, Dape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BYD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BYD 518118 Shenzhen Road, Guangdong province Pingshan New District No. 3009

Patentee before: BYD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19 No.1 Yan'an Road, Kuiyong street, Dape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YD Semiconduc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9 No.1 Yan'an Road, Kuiyong street, Dape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BYD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after: 518119 No.1 Yan'an Road, Kuiyong street, Dape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YD Semiconduc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9 No.1 Yan'an Road, Kuiyong street, Dape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YD Semiconductor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