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3691A - 移动台以及无线基站 - Google Patents

移动台以及无线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3691A
CN105453691A CN201480044636.4A CN201480044636A CN105453691A CN 105453691 A CN105453691 A CN 105453691A CN 201480044636 A CN201480044636 A CN 201480044636A CN 105453691 A CN105453691 A CN 1054536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wireless base
mac
layer function
mac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46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桥秀明
W.A.哈普萨里
内野彻
安部田贞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to CN20191012314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618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53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36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22Layer-2 addresses, e.g.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实现“节点间UP聚合”。本发明的移动台(UE)具备无线基站(MeNB)用的MAC层功能和无线基站(SeNB)用的MAC层功能,无线基站(MeNB)用的MAC层功能以及无线基站(SeNB)用的MAC层功能基于在经由物理层功能而接收到的MAC-PDU的头部中是否被赋予MAC-ID,判定MAC-PDU是否为发往由自身进行管理的逻辑信道的MAC-PDU。

Description

移动台以及无线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台以及无线基站。
背景技术
在LTE(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方式的Release-10之前规定了的CA(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中,如图14(a)所示,通过使用同一个无线基站eNB下属的CC(分量载波(ComponentCarrier))#1以及CC#2同时进行通信,能够实现高吞吐量。
图15表示用于实现这样的CA的无线基站eNB中的层2功能的结构。
如图15所示,在层2功能中,对1个移动台UE,在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的每一个中,按每个EPS(演进的分组系统(EvolvedPacketSystem))承载,设置有单独的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层功能(PDCP实体(PDCPentity))以及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Control))层功能(RLC实体(RLCentity))。
即,在层2功能中,按每个EPS承载,进行单独的PDCP层功能以及RLC层功能的设定。
此外,在层2功能中,在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aAccessControl))层功能(MAC实体(MACentity))中,复用多个承载。
即,在层2功能中,对1个移动台UE,在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的每一个中,设定1个MAC层功能。
此外,在用于实现这样的CA的移动台UE中的层2功能中,在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的每一个中,设置有1个MAC层功能,按每个EPS承载,设置有单独的PDCP层功能以及RLC层功能。
另一方面,在LTE方式的Release-12中,正在研究将LTE方式的Release-10之前的CA进行扩张,如图14(b)所示,通过使用不同的无线基站eNB#1/eNB#2下属的CC#1/CC#2同时进行通信而实现高吞吐量的“节点间UP聚合(Inter-nodeUPaggregation)”(非专利文献1)。
例如,在无法将全部CC容纳(收容)在单一的无线基站eNB内的情况下,要实现与LTE方式的Release10相同程度的吞吐量,就需要进行“节点间UP聚合”。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建议书R2-132250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节点间UP聚合”,移动台UE需要设定用于在与不同的无线基站eNB之间发送接收数据的承载。
但是,在只设置有1个MAC层功能的现有的移动台UE中的层2功能中,无法在与不同的无线基站eNB之间设定承载,存在无法实现“节点间UP聚合”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节点间UP聚合”的移动台以及无线基站。
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是一种移动台,能够使用第一无线基站下属的分量载波以及第二无线基站下属的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其要点在于,所述移动台具备所述第一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和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所述第一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以及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基于在经由物理层功能而接收到的MAC-PDU的头部(Header)中是否被赋予预定识别信息,判定该MAC-PDU是否为发往由自身进行管理的逻辑信道的MAC-PDU。
本发明的第二特征是一种移动台,能够使用第一无线基站下属的分量载波以及第二无线基站下属的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其要点在于,所述移动台具备所述第一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和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所述第一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以及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基于在经由物理层功能而接收到的MAC-PDU的头部中包含的逻辑信道识别信息,判定该MAC-PDU是否为发往由自身进行管理的逻辑信道的MAC-PDU。
本发明的第三特征是一种移动台,能够使用第一无线基站下属的分量载波以及第二无线基站下属的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其要点在于,所述移动台具备所述第一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和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所述第一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以及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基于在经由RLC层功能而接收到的MAC-SDU的头部中是否被赋予预定识别信息,判定该MAC-SDU是否为应由自身进行处理的MAC-SDU。
本发明的第四特征是一种移动台,能够使用第一无线基站下属的分量载波以及第二无线基站下属的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其要点在于,所述移动台具备所述第一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和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所述第一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以及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基于在经由RLC层功能而接收到的MAC-SDU的头部中包含的逻辑信道识别信息,判定该MAC-SDU是否为应由自身进行处理的MAC-SDU。
本发明的第五特征是一种无线基站,在移动台能够使用第一无线基站下属的分量载波以及第二无线基站下属的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能够作为该第二无线基站发挥作用,其要点在于,所述无线基站具备MAC层功能,所述MAC层功能在经由RLC层功能而接收的MAC-SDU的头部中赋予预定识别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平面(U-plane)数据的流向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eNB#1/eNB#2的协议栈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台UE的功能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更例的无线基站eNB#1/eNB#2的协议栈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更例的无线基站eNB#1/eNB#2的协议栈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更例的无线基站eNB#1/eNB#2的协议栈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平面数据的流向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eNB#1/eNB#2的协议栈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台UE的功能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更例的无线基站eNB#1/eNB#2的协议栈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更例的无线基站eNB#1/eNB#2的协议栈的图。
图14是现有的分量载波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15是用于实现CA的无线基站中的现有的层2功能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参照图1至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是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具备网关装置S-GW、无线基站eNB#1、无线基站eNB#2和移动台UE。
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UE能够使用无线基站eNB#1下属的CC#1以及无线基站eNB#2下属的CC#2进行CA。
即,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能够进行“节点间UP聚合”。
另外,在进行“节点间UP聚合”的情况下,移动台UE使用1个或者多个EPS承载进行通信。
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设无线基站eNB#1为如对宏小区(macrocell)进行管理的无线基站eNB的无线基站MeNB(主eNB(MastereNB)),无线基站eNB#2为如对小型小区(smallcell)进行管理的无线基站eNB的无线基站SeNB(副eNB(SecondaryeNB))。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在进行“节点间UP聚合”的情况下,同一个EPS承载上的用户平面数据只流向无线基站MeNB以及无线基站SeNB中的任一方。
另外,用户平面数据既可以如图2(a)所示从网关装置S-GW流向无线基站SeNB,也可以如图2(b)所示从无线基站MeNB流向无线基站SeNB。
此外,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基站MeNB以及无线基站SeNB分别具备MAC层功能和RLC层功能和PDCP层功能。
如图4所示,移动台UE具备无线基站MeNB用的MAC层功能和无线基站SeNB用的MAC层功能,作为层2功能。
此外,移动台UE按每个EPS承载具备单独的PDCP层功能和RLC层功能,作为层2功能。
在此,在下行链路中,无线基站MeNB用的MAC层功能以及无线基站SeNB用的MAC层功能也可以基于在经由物理层功能而接收到的MAC-PDU的头部中是否被赋予MAC-ID,判定MAC-PDU是否为发往由自身进行管理的逻辑信道(EPS承载)的MAC-PDU。
例如,无线基站MeNB用的MAC层功能也可以在经由物理层功能而接收到的MAC-PDU的头部中没有被赋予MAC-ID的情况下,判定为MAC-PDU是发往由自身进行管理的逻辑信道的MAC-PDU。
根据这样的特征,能够实现与现有的LTE方式的“向后兼容性(backwardcompatibility)”。即,无线基站MeNB用的MAC层功能也可以是现有的LTE方式中的MAC层功能。
另一方面,无线基站SeNB用的MAC层功能也可以在经由物理层功能而接收到的MAC-PDU的头部中被赋予了MAC-ID的情况下,判定为MAC-PDU是发往由自身进行管理的逻辑信道的MAC-PDU。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线基站SeNB中的MAC层功能在经由RLC层功能而接收的MAC-SDU的头部中赋予MAC-ID。
另一方面,无线基站MeNB中的MAC层功能在经由RLC层功能而接收的MAC-SDU的头部中不赋予MAC-ID。
或者,无线基站MeNB用的MAC层功能以及无线基站SeNB用的MAC层功能基于在经由物理层功能而接收到的MAC-PDU的头部中所赋予的MAC-ID的值,判定该MAC-PDU是否为发往由自身进行管理的逻辑信道的MAC-PDU。
另外,MAC-ID由无线基站MeNB或者无线基站SeNB使用“RRC连接重新配置(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等的RRC层信号而通知。
此外,在下行链路中,无线基站MeNB用的MAC层功能以及无线基站SeNB用的MAC层功能也可以基于在经由物理层功能而接收到的MAC-PDU的头部中包含的LCN-ID(逻辑信道ID(LogicalChannelID)),判定该MAC-PDU是否为发往由自身进行管理的逻辑信道的MAC-PDU。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线基站MeNB用的MAC层功能以及无线基站SeNB用的MAC层功能分别存储由自身进行管理的逻辑信道的LCN-ID。
另外,LCN-ID也可以是在现有的LTE方式中使用的LCN-ID。
另一方面,在上行链路中,无线基站MeNB用的MAC层功能以及无线基站SeNB用的MAC层功能也可以基于在经由RLC层功能而接收到的MAC-SDU的头部中是否被赋予MAC-ID,判定该MAC-SDU是否为应由自身进行处理的MAC-SDU。
例如,无线基站MeNB用的MAC层功能也可以在经由RLC层功能而接收到的MAC-SDU的头部中没有被赋予MAC-ID的情况下,判定为MAC-SDU是应由自身进行处理的MAC-SDU。
根据这样的特征,能够实现与现有的LTE方式的“向后兼容性(backwardcompatibility)”。即,无线基站MeNB用的MAC层功能也可以是现有的LTE方式中的MAC层功能。
另一方面,无线基站SeNB用的MAC层功能也可以在经由RLC层功能而接收到的MAC-SDU的头部中被赋予了MAC-ID的情况下,判定为该MAC-SDU是应由自身进行处理的MAC-SDU。
或者,无线基站MeNB用的MAC层功能以及无线基站SeNB用的MAC层功能基于在经由物理层功能而接收到的MAC-SDU的头部中被赋予的MAC-ID的值,判定该MAC-SDU是否为应由自身进行处理的MAC-SDU。
此外,在上行链路中,无线基站MeNB用的MAC层功能以及无线基站SeNB用的MAC层功能也可以基于在经由RLC层功能而接收到的MAC-SDU的头部中包含的LCN-ID,判定该MAC-SDU是否为应由自身进行处理的MAC-SDU。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线基站MeNB用的MAC层功能以及无线基站SeNB用的MAC层功能分别存储由自身进行管理的逻辑信道的LCN-ID。
另外,LCN-ID也可以是在现有的LTE方式中使用的LCN-ID。
以下,参照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
如图5所示,在步骤S1001中,当移动台UE与无线基站MeNB之间处于连接状态的情况下,无线基站MeNB(或者,无线基站SeNB)进行无线基站SeNB(或者,由无线基站SeNB所提供的CC)以及在无线基站SeNB上发送接收的EPS承载的设定。
在步骤S1002中,无线基站MeNB(或者,无线基站SeNB)对移动台UE发送“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通知所设定的EPS承载用的“PDCP/RLCConfig”或“MAC-MainConfig”或“MAC-ID”或对该MAC层功能绑定的“ScellIndex”等。
在步骤S1003中,移动台UE对无线基站MeNB(或者,无线基站SeNB)发送对于“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
在步骤S1004中,无线基站MeNB(或者,无线基站SeNB)设定在无线基站SeNB(无线基站SeNB上的CC)中发送接收的EPS承载。
在步骤S1005中,无线基站MeNB(或者,无线基站SeNB)对移动台UE发送“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通知所设定的EPS承载用的“PDCP/RLCConfig”或“MAC-ID”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基站MeNB以及无线基站SeNB的协议栈也可以构成为如图6至图8所示。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开始“节点间UP聚合”时,移动台UE对无线基站MeNB以及无线基站SeNB设定各自的MAC层功能,通过设定各MAC层功能应进行处理的EPS承载,即使是在进行“节点间UP聚合”的情况下,也能够按每个无线基站eNB适当地处理应在哪个MAC层功能中复用哪个EPS承载等。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以下,参照图9至图11,着眼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不同点,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如图9所示,在进行“节点间UP聚合”的情况下,同一个EPS承载上的用户平面(U-plane)数据(例如,EPS承载#2上的用户平面数据)流向无线基站MeNB以及无线基站SeNB的双方。
此外,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基站MeNB除了具有EPS承载#1用的层2功能之外,还具有EPS承载#2用的层2功能。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UE对无线基站MeNB用的层2功能以及无线基站SeNB用的层2功能的双方设定同一个EPS承载(在图11的例中,EPS承载#2)用的PDCP层功能以及RLC层功能。
即,无线基站MeNB用的MAC层功能以及无线基站SeNB用的MAC层功能的双方将EPS承载#2设为自身进行管理的逻辑信道(EPS承载)。
以上描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可以表达为以下形式。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特征是一种移动台UE,能够使用无线基站MeNB(第一无线基站)下属的CC(分量载波)以及无线基站SeNB(第二无线基站)下属的CC进行CA(载波聚合),其要点在于,所述移动台UE具备无线基站MeNB用的MAC层功能和无线基站SeNB用的MAC层功能,无线基站MeNB用的MAC层功能以及无线基站SeNB用的MAC层功能基于在经由物理层功能而接收到的MAC-PDU的头部中是否被赋予MAC-ID(预定识别信息),判定该MAC-PDU是否为发往由自身进行管理的逻辑信道的MAC-PDU。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特征是一种移动台UE,能够使用无线基站MeNB下属的CC以及无线基站SeNB下属的CC进行CA,其要点在于,所述移动台UE具备无线基站MeNB用的MAC层功能和无线基站SeNB用的MAC层功能,无线基站MeNB用的MAC层功能以及无线基站SeNB用的MAC层功能基于在经由物理层功能而接收到的MAC-PDU的头部中包含的LCN-ID(逻辑信道识别信息),判定该MAC-PDU是否为发往由自身进行管理的逻辑信道的MAC-PDU。
本实施方式的第三特征是一种移动台UE,能够使用无线基站MeNB下属的CC以及无线基站SeNB下属的CC进行CA,其要点在于,所述移动台UE具备无线基站MeNB用的MAC层功能和无线基站SeNB用的MAC层功能,无线基站MeNB用的MAC层功能以及无线基站SeNB用的MAC层功能基于在经由RLC层功能而接收到的MAC-SDU的头部中是否被赋予MAC-ID,判定该MAC-SDU是否为应由自身进行处理的MAC-SDU。
本实施方式的第四特征是一种移动台UE,能够使用无线基站MeNB下属的CC以及无线基站SeNB下属的CC进行CA,其要点在于,所述移动台UE具备无线基站MeNB用的MAC层功能和无线基站SeNB用的MAC层功能,无线基站MeNB用的MAC层功能以及无线基站SeNB用的MAC层功能基于在经由RLC层功能而接收到的MAC-SDU的头部中包含的LCN-ID,判定该MAC-SDU是否为应由自身进行处理的MAC-SDU。
本实施方式的第五特征是一种无线基站eNB,在移动台UE能够使用无线基站MeNB下属的CC以及无线基站SeNB下属的CC进行CA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能够作为无线基站SeNB发挥作用,其要点在于,所述无线基站eNB具备MAC层功能,该MAC层功能在经由RLC层功能而接收的MAC-SDU的头部中赋予MAC-ID。
另外,上述的移动台UE或无线基站eNB#1/eNB#2的动作可以通过硬件实施,也可以通过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实施,也可以通过两者的组合实施。
软件模块可以设置在RAM(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闪速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ROM))、EEPROM(电可擦除和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onicallyErasableandProgrammable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这样的任意形式的存储介质内。
该存储介质与处理器连接,使得该处理器能够对该存储介质读写信息。此外,该存储介质也可以集成到处理器。此外,该存储介质和处理器也可以设置在ASIC内。该ASIC也可以设置在移动台UE或无线基站eNB#1/eNB#2内。此外,该存储介质和处理器也可以作为分立元件而设置在移动台UE或无线基站eNB#1/eNB#2内。
以上,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来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只要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决定的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都能够作为修改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并没有对本发明有任何限制的意思。
另外,通过参照,将日本专利申请第2013-166580号(2013年8月9日申请)的全部内容引入本申请的说明书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实现“节点间UP聚合”的移动台以及无线基站。
标号说明
S-GW网关装置
eNB#1(MeNB)、eNB#2(SeNB)无线基站
UE移动台

Claims (5)

1.一种移动台,使用第一无线基站下属的分量载波以及第二无线基站下属的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所述移动台具备:
所述第一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以及
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
所述第一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以及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基于在经由物理层功能而接收到的MAC-PDU的头部中是否被赋予预定识别信息,判定所述MAC-PDU是否为发往由自身进行管理的逻辑信道的MAC-PDU。
2.一种移动台,使用第一无线基站下属的分量载波以及第二无线基站下属的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所述移动台具备:
所述第一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以及
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
所述第一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以及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基于在经由物理层功能而接收到的MAC-PDU的头部中包含的逻辑信道识别信息,判定所述MAC-PDU是否为发往由自身进行管理的逻辑信道的MAC-PDU。
3.一种移动台,使用第一无线基站下属的分量载波以及第二无线基站下属的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所述移动台具备:
所述第一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以及
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
所述第一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以及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基于在经由RLC层功能而接收到的MAC-SDU的头部中是否被赋予预定识别信息,判定所述MAC-SDU是否为应由自身进行处理的MAC-SDU。
4.一种移动台,使用第一无线基站下属的分量载波以及第二无线基站下属的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所述移动台具备:
所述第一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以及
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
所述第一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以及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用的MAC层功能基于在经由RLC层功能而接收到的MAC-SDU的头部中包含的逻辑信道识别信息,判定所述MAC-SDU是否为应由自身进行处理的MAC-SDU。
5.一种无线基站,在移动台能够使用第一无线基站下属的分量载波以及第二无线基站下属的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作为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发挥作用,
所述无线基站具备MAC层功能,
所述MAC层功能在经由RLC层功能而接收的MAC-SDU的头部中赋予预定识别信息。
CN201480044636.4A 2013-08-09 2014-08-07 移动台以及无线基站 Pending CN1054536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3147.2A CN110061823B (zh) 2013-08-09 2014-08-07 移动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66580 2013-08-09
JP2013166580A JP5696186B2 (ja) 2013-08-09 2013-08-09 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PCT/JP2014/070856 WO2015020145A1 (ja) 2013-08-09 2014-08-07 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23147.2A Division CN110061823B (zh) 2013-08-09 2014-08-07 移动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3691A true CN105453691A (zh) 2016-03-30

Family

ID=5246147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23147.2A Active CN110061823B (zh) 2013-08-09 2014-08-07 移动台
CN201480044636.4A Pending CN105453691A (zh) 2013-08-09 2014-08-07 移动台以及无线基站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23147.2A Active CN110061823B (zh) 2013-08-09 2014-08-07 移动台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198467A1 (zh)
EP (1) EP3032913B1 (zh)
JP (1) JP5696186B2 (zh)
CN (2) CN110061823B (zh)
CA (1) CA2920475A1 (zh)
WO (1) WO20150201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70445A1 (zh) * 2013-11-15 2015-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无线承载的方法及基站
US10764961B2 (en) * 2016-03-30 2020-09-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Relay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46648A1 (en) * 2007-08-13 2009-02-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MAC PDU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238692A (zh) * 2010-05-03 2011-11-09 英特尔公司 配置载波聚合中的分量载波
US20120008547A1 (en) * 2009-03-31 2012-01-12 Fujitsu Limited Relay station, base station, relay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e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2326424A (zh) * 2010-04-02 2012-01-18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方法
WO2013044982A1 (en) * 2011-09-30 2013-04-0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Interrup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3039026A (zh) * 2010-07-26 2013-04-10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多载波聚合的无线接入系统中的信道状态信息的非周期反馈的方法
CN103238368A (zh) * 2010-12-03 2013-08-07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执行多无线电接入技术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51344B1 (ko) * 2004-02-19 2006-1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이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처리 속도를 향상시키는 방법 및 그이동통신시스템
CN102036355B (zh) * 2009-09-29 2013-11-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158973B (zh) * 2010-02-11 2013-11-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半持续调度、传输及处理方法、系统和设备
US8730829B2 (en) * 2010-10-01 2014-05-20 Mediatek Inc. Indication of user equipment transmit power capacilty in carrier aggregation
DE102012202811A1 (de) * 2012-02-24 2013-08-29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getriebe
WO2014027763A1 (en) * 2012-08-15 2014-02-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monitoring pdcch based on drx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thereof
EP2888906B1 (en) * 2012-08-23 2021-03-3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Operating with multiple schedulers in a wireless system
EP2949161B1 (en) * 2013-01-25 2019-10-23 HFI Innovation Inc. Enhanced mechanism of uplink time alignment maintenance for inter-enb carrier aggregation
US10044613B2 (en) * 2013-05-16 2018-08-07 Intel IP Corporation Multiple radio link control (RLC) group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46648A1 (en) * 2007-08-13 2009-02-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MAC PDU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20008547A1 (en) * 2009-03-31 2012-01-12 Fujitsu Limited Relay station, base station, relay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e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2326424A (zh) * 2010-04-02 2012-01-18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方法
CN102238692A (zh) * 2010-05-03 2011-11-09 英特尔公司 配置载波聚合中的分量载波
CN103039026A (zh) * 2010-07-26 2013-04-10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多载波聚合的无线接入系统中的信道状态信息的非周期反馈的方法
CN103238368A (zh) * 2010-12-03 2013-08-07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执行多无线电接入技术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3044982A1 (en) * 2011-09-30 2013-04-0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Interrup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TERDIGITAL COMMUNICATIONS: "User Plane Architecture for Dual-Connectivity", 《03GPP TSG-RAN WG2 #81BI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61823A (zh) 2019-07-26
WO2015020145A1 (ja) 2015-02-12
JP2015035762A (ja) 2015-02-19
EP3032913A4 (en) 2016-08-10
US20160198467A1 (en) 2016-07-07
CN110061823B (zh) 2022-05-17
EP3032913A1 (en) 2016-06-15
JP5696186B2 (ja) 2015-04-08
CA2920475A1 (en) 2015-02-12
EP3032913B1 (en) 2018-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24871B (zh) 无线配置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8781441B (zh) 用于v2v业务的改进的半持久资源分派
EP2522191B1 (en) Re-establishment of component carrie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79661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RU2015130947A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гибридного доступа к базовой сети
JPWO2019049348A1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能力情報通知方法
US9894639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EP2744262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base station
EP2793508B1 (en)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CN107018532B (zh) 多流传输的调度方法和设备
US2013004577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interference control
CN105960823A (zh) 移动通信方法、移动台以及无线基站
WO201416116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in a dual connectivity environment
WO2020221130A1 (zh) 节能参数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04661177B (zh) 一种实现d2d通信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5580472A (zh) 移动通信系统
CN106455086A (zh)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5453691A (zh) 移动台以及无线基站
CN104685922B (zh) 无线基站以及移动台
CN105052232A (zh) 移动通信方法
JP5869013B2 (ja) 移動局及び上りデータ送信方法
EP3442270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dual connectivity
EP2903340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1865520A (zh) 基站、用户设备和相关方法
CN105493423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