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1504A - 机房、数据中心及数据中心系统 - Google Patents

机房、数据中心及数据中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1504A
CN105451504A CN201410409587.1A CN201410409587A CN105451504A CN 105451504 A CN105451504 A CN 105451504A CN 201410409587 A CN201410409587 A CN 201410409587A CN 105451504 A CN105451504 A CN 105451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enter
district
air
channel region
machine 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095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51504B (zh
Inventor
陈炎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0958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51504B/zh
Priority to US14/829,145 priority patent/US9743560B2/en
Priority to PCT/US2015/045690 priority patent/WO2016028777A1/en
Publication of CN105451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1504A/zh
Priority to HK16109296.4A priority patent/HK1221856A1/zh
Priority to US15/629,630 priority patent/US1030681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515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15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718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 H05K7/20745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within rooms for removing heat from cabinets, e.g. by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85Servers; Data center room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1497Rooms for data centers; Shipping container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机房、数据中心及数据中心系统。数据中心系统包括基础单元和至少一机房,基础单元包括相连接的公共区域和桥接区域,机房沿桥接区域的延伸方向设置,并且桥接区域的长度匹配于多个机房沿着桥接区域排列的长度,从而可以根据需求增加机房的数量。机房包括相互堆叠的多层数据中心,且各层数据中心包括主机房区、冷通道区、热通道区以及多个镂空结构,其中相邻的二层数据中心的冷通道区和热通道区分别通过镂空结构在机房内形成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让设置于机房上的制冷模块所产生的冷空气可以被导引至每一层数据中心,以及让各层数据中心内的热空气可以被导引至制冷模块,从而让各层数据中心内的设备可以在适当的温度环境下运行。

Description

机房、数据中心及数据中心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中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房、数据中心及数据中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的应用和管理模式逐渐从独立且分散的功能性资源发展成以数据中心为主要作业平台的操作模式。数据中心大致上包括服务器机架、空调系统、配电设备和不间断电源设备(uninterruptiblepowersupply,UPS),并且与容纳上述组件的建筑物或集装箱共同组成机房形式的集中运算设施。
其中,集装箱式的数据中心虽然可以根据使用需求提供更加及时的解决方案,但就长期使用来看,这种集装箱式的数据中心仅能在初期节省资本开支,并且,由于其只适用于当前的使用方案,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就不再适用于后续的使用方案中,而需要被汰换掉,从而形成资源的浪费。
而采用建筑物作为外观结构的数据中心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来设计和构建。这种实体形式的数据中心的建造时间周期长,一般从可行性研究到概念设计、初步设计、方案设计、详细设计以及施工设计等需要几个月到一年时间才能完成,加上建筑物的建造大约需要半年时间,并且对数据中心内的每一个机电设备的就位、连接安装和调试又需要3至4个月的时间,使数据中心的总体建造需要1至2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如果若干个数据中心项目同时启动,且每一个都是特殊的设计,那么企业要耗费很多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在项目管理和实施上。
并且,由于受限于当初对于数据处理量的规划,这种实体形式的数据中心在构建完成后,一般无法或是难以再根据使用需求对容纳服务器机柜的建筑物的数量进行扩增,而必须对数据中心的建筑(例如办公区、一般设备区等基础设施、承放服务器机柜的主机房以及基础设施与主机房的连接通道等设施)、配电设施以及制冷设施等重新进行可行性评估、设计与施工等程序,造成数据中心的建设旷日废时,并且让数据中心在使用上的灵活性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瞬息万变,对于各种硬件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而现有的实体形式的数据中心是基于建筑与机电系统的配置方案来进行建置的,然后再部署IT设备后完成交付,因此,一旦建成,在既有的架构上难以灵活兼容多种配电技术、难以兼容不同服务器机架密度的演进以及难以根据使用需求在不同的数据中心可用性等级(Tier)之间切换。
同时,目前数据中心的制冷方式,大部分以房间级精密空调或者行级精密空调为主,这些制冷设备往往容量相对较小而不敷使用,并且在冷冻水系统与输送管路的设计上较为复杂,而不易于铺设。若使用大型空气处理设备(airhandlingunit,AHU),虽然其冷却系统较为简单高效,但一般必须放置于建筑物的顶层或建筑物的两侧,使其制冷设计只能满足机房内单一楼层(即设置于同一水平位置上)的数据中心使用,而无法同时对分布于不同楼层(即不同水平位置上)的数据中心提供冷却作用,并且导致机房内的数据中心布局模式不适于采用堆叠形式布置,而无法容纳更多的服务器机柜,导致数据中心的数据处理量与处理效能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机房、数据中心及数据中心系统,通过数据中心内冷通道区与热通道区的配置方式,让多层数据中心相互堆叠时可以在机房内形成垂直式分布的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从而让制冷模块可以通过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在机房内进行制冷循环,而解决了一般机房的数据中心受限于制冷设备的效能而只能单层设置,导致数据处理量与处理效能受到限制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揭示了一种机房,包括多层数据中心,各层所述数据中心包括主机房区、冷通道区、热通道区以及多个镂空结构。主机房区设置有隔板,此隔板在主机房区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且具有开口,其中隔板在主机房区内分隔出位于下层的容置空间和位于上层的排风通道,且容置空间通过开口连通于排风通道。冷通道区设置于主机房区的一侧,并且连通于容置空间。而热通道区设置于主机房区的另一侧,热通道区连通于排风通道,并且与冷通道区相互隔离。多个镂空结构分别对应于冷通道区和热通道区。其中,相邻的两层数据中心的冷通道区通过相应的镂空结构相互连通,并且于机房内构成贯穿多层数据中心的冷风通道;而相邻的两层数据中心的热通道区通过相应的镂空结构相互连通,并且于机房内构成贯穿多层数据中心的热风通道。
本申请还揭示了一种数据中心,包括主机房区、冷通道区、热通道区以及多个镂空结构。主机房区设置有隔板,此隔板在主机房区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且具有开口,其中隔板在主机房区内分隔出位于下层的容置空间和位于上层的排风通道,且容置空间通过开口连通于排风通道。冷通道区设置于主机房区的一侧,并且连通于容置空间。而热通道区设置于主机房区的另一侧,热通道区连通于排风通道,并且与冷通道区相互隔离。多个镂空结构分别对应于冷通道区和热通道区。其中,当多个数据中心相互堆叠,相邻的二个数据中心的冷通道区通过相应的镂空结构相互连通,而构成贯穿多个数据中心的冷风通道,且相邻的二个数据中心的热通道区通过相应的镂空结构相互连通,而构成贯穿多个数据中心的热风通道。
本申请并揭示了一种数据中心系统,包括基础单元以及至少一机房。基础单元包括公共区域和桥接区域,桥接区域的一侧连接于公共区域,而桥接区域的另一侧朝远离公共区域的方向延伸。机房沿桥接区域的延伸方向设置,并且连接于桥接区域,机房包括多层数据中心以及分别贯穿多层数据中心的冷风通道与热风通道。其中,桥接区域的长度匹配于机房沿着桥接区域排列的长度,并且在初始状态下,桥接区域的长度至少为N+1个机房沿着桥接区域排列的长度,其中N为初始状态下机房的设置数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的机房及数据中心中,通过冷风通道与热风通道在机房内的垂直式分布方式,让制冷模块在连接冷风通道与热风通道后,可以在机房内提供垂直式制冷循环模式,而同时对相互堆叠的各层数据中心内的设备提供冷却作用,除了让机房可以根据需求配置不同层数的数据中心,来扩充服务器机柜的数量外,还可以满足制冷模块在具有多层数据中心结构的机房上使用,从而解决了一般制冷模块不适合在多层数据中心结构的机房上使用的问题。
此外,在本申请的数据中心系统中,以桥接区域作为机房的扩增区域,让数据中心系统可依据使用需求沿着桥接区域的延伸方向进行机房设置数量的扩增,从而解决了一般数据中心构建完成后,机房的数量无法再进行扩增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系统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机房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机房的另一视角的侧视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机房的底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机房的顶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机房的数据中心的平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机房的数据中心的侧视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机房的数据中心的另一视角的侧视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机房的数据中心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机房的局部侧视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机房的数据中心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或“电性连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它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实施例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数据中心系统1包括基础单元10与至少一机房20,基础单元10用以作为支持一个或多个机房20的基础设施,其中容纳有监控机房20运作的监控设备、维修设备或其他设备。基础单元10包括公共区域110和桥接区域120,上述的监控设备、维修设备或其他设备容纳于公共区域110内。桥接区域120的一侧连接于公共区域110,另一侧朝远离公共区域110的方向延伸。一个或多个机房20沿着桥接区域120的延伸方向设置,并且连接于桥接区域120,其中公共区域110和桥接区域120之间具有一夹角,从而在此夹角的角度范围内定义出组装区域,机房20可以是但并不局限于设置于公共区域110和桥接区域120之间所形成的组装区域内,并且对应于公共区域110,用以维持数据中心系统1外观结构的整体性,让单位面积上可以配置数据中心系统1的数量达到优选值,从而让单位面积获得有效利用。此外,在基础单元10的桥接区域120内还配置有连接通道121,此连接通道121连通于公共区域110的内部空间和机房20的内部空间,用以作为维护机房20内部设备的维修通道。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基础单元10的桥接区域120的长度匹配于机房20沿着桥接区域120设置的长度,也就是说桥接区域120的长度与机房20的设置数量成正比,并且在初始状态下,桥接区域120的长度为机房20的设置数量的倍数,例如在数据中心系统的初始规划中,只需要应用到一个机房20,此时,可视为初始状态下机房20的配置数量为一个,桥接区域120的长度至少为N+1个数据中心20沿着桥接区域120设置而沿着桥接区域120的侧边排列时的长度;或者是N+其他整数个数据中心20沿着桥接区域120排列的长度,其中N为初始状态下机房20的配置数量。换句话说,在初始状态下,桥接区域120适于连接多个机房20,通过这种长度冗余的设置方式(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让数据中心系统1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在基础单元10上对机房20的设置数量进行扩增。由于多个机房20可以共用基础单元10内预先构建好的设施或配置好的设备,因此,只要沿着桥接区域120的延伸方向上增加机房20的数量,便可以让数据中心系统1的整体数据处理能力符合使用需求,而不必重新构建基础单元10,让数据中心系统1的应用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与便利性。
另外,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基础单元10的公共区域110还可以包括多个次区域,例如包括办公区111和设备区112等,设备区112内设置有上述的监控设备并且区隔出高压配电室与仓库等具有功能性的容置空间。而基础单元10的桥接区域120连接于办公区111和设备区112之间,让桥接区域120分别与办公区111和设备区112之间形成组装区域,从而让机房20可以选择性的设置于桥接区域120相对公共区域110的其中一侧,例如设置于办公区111和桥接区域120之间,并对应于办公区111;或是设置于设备区112和桥接区域120之间,并对应于设备区112。并且,当机房20的设置数量为多个时,还可以对称设置在桥接区域120的相对二侧,除了可以维持数据中心系统1外观结构的整体性之外,还可以根据使用需求扩增相当数量的机房20,在应用上相当灵活、方便。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在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数据中心系统1中,机房20包括多个数据中心230,并且多个数据中心230以相互堆叠的形成在机房20内构成多层结构。此外,在机房20内还可以选择性的设置有底层210和顶层220,并且以底层210作为基础层,然后将多个数据中心230与顶层220依序设置于底层210上,使多个数据中心230以多层形式配置于底层210与顶层220之间,其中位于底层210与顶层220之间的数据中心23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在底层210与顶层220之间仅设置一个数据中心230而以单层的形式设置于底层210和顶层220之间,或者是设置相互堆叠的二层、五层或十层的数据中心230等。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底层210与顶层220之间配置五层数据中心230作为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数据中心系统1的基础单元10的高度与机房20的高度相匹配,例如基础单元10的桥接区域120的高度相等于机房20的底层210与数据中心220相加后的高度,因此当机房20连接于桥接区域120时,桥接区域120分别连接于机房20的底层210与数据中心230,并且通过连接通道121连通于底层210与各层数据中心230的内部空间。而桥接区域120的顶面对应并连接于机房20的顶层220。因此在应用上,操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连接通道121从桥接区域120进入机房20的底层210与各层数据中心230,以及通过连接通道121与顶面进入机房20的顶层220进行各种设备的维护作业或是执行其他的工作。
请参照图4至图6,机房20的底层210作为机房20的电气支持区。底层210的四周围间隔设置有支撑柱211,并且在相邻的二支撑柱211之间形成有开口,让底层210形成内部环境与外界环境相连通的开放空间。底层210内可以选择性的配置有配电模块212及/或消防模块213等,并且在底层210的一侧边上还连接有发电机组214,例如包括1800/2000kW低压发电机和储油槽的发电机组。配电模块212可以是但并不局限于由多个集装箱相互拼接而成,例如由3个符合ISO标准的集装箱拼接而成,并且在配电模块212内设置有无管气体消防(例如FM200)2121、挂墙或落地式精密空调2122以及配电柜2123等设备。配电柜2123包括10kV输入柜、2000~2500kW的干式变压器、ATS配电柜和低压配电柜等。并且,当配电模块212内配置有多个配电柜2123时,可以采用成对镜像布局的方式将多个配电柜2123预集成在最外侧的二个集装箱内,让位于中间的集装箱可以作为两边配电柜2123的维护通道。此外,配电模块212也可以采用UPS集中供电的模式,将相应的UPS、电池等内置集成在配电模块212内。
基于上述,由于配电模块212可以由多个集装箱拼接而成,并且在内部可以预集成配电柜2123与相关设备,因此可以根据不同配置数量与电量的使用需求,在底层210内直接进行拼接即可完成交付。而消防模块213可以采用高压细水或气体消防的配置方式,并且把相应的消防设备预集成到消防模块213内部,然后根据需求在底层210内配置相应数量的消防模块213。因此在机房20的底层210的构建上以及整体供电系统的配置上相当灵活、快速。
请参照图4、图5和图7,机房20的顶层220配置有制冷模块221,用以作为机房20的机械制冷支持区。制冷模块221包括一个或多个空气处理单元(airhandlingunits,AHU)2211、水箱2212以及水泵模块2213等。空气处理单元2211可以是但并不局限于是可以兼容轮转换热单元、非直接风风换热、蒸发式散热、带直接膨胀式或冷机模块的空气处理单元。并且,在空气处理单元内部可以通过双电源切换开关(automatictransferswitch,ATS)的配置,来实现双电源输入模式;或者是可以通过UPS的配置,来实现不同数据中心可用性等级的灵活性调整方案等。
其中,各个空气处理单元2211通过液体输送管路连接于水箱2212和水泵模块2213,且空气处理单元2211连接有送风风管2214与回风风管2215,送风风管2214与回风风管2215分别穿过顶层220的底面,而连通于数据中心230。
请参照图4、图5和图8至图10,机房20的数据中心230中配置有IT设备及/或网络设备的主机房区231,用以容纳一个或多个服数器机柜232。主机房区231在数据中心230内为独立的隔离区域,并且在主机房区231内部沿着数据中心230的水平方向设置具有开口的隔板233,从而将主机房区231内部分隔成位于下层的容置空间2311和位于上层的排风通道2312。容置空间2311用以容纳一个或多个服务器机柜232,这些服务器机柜232通过排风管连接于隔板233上对应于开口的位置处,而连通于上层的排风通道2312。此外,在数据中心230内位于主机房区231外的空间还分隔出冷通道区234和热通道区235。冷通道区234和热通道区235可以是分别位于主机房区231的相对二侧,或是位于主机房区231的相邻二侧,并且通过挡墙的设置而相互隔离。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冷通道区234和热通道区235分别位于主机房区231的相邻二侧作为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并且,主机房区231的容置空间2311至少与热通道区235相互隔离,而排风通道2312与热通道区235相互连通,并且与冷通道区2311相互隔离。
需注意的是,数据中心230位于冷通道区234和热通道区235内的底面上分别设置有穿透底面的镂空结构236,让各个数据中心230的冷通道区234和热通道区235分别通过镂空结构236相互连通,从而在机房20内形成沿着顶层220朝向底层210(或底层210朝向顶层220)方向设置的多个气流通道,其包括用以导引冷空气流动的冷风通道240和导引热空气流动的热风通道250等。其中,位于最上层的数据中心230的冷通道区234连通于顶层220的送风风管2214,从而让多层数据中心230之间相互连通的冷通道区234在机房20内形成冷风通道240,用以接收空气处理单元2211所产生的冷空气(如图5中的空心箭头所示);而热通道区235连通于顶层220的回风风管2215,从而让多层数据中心230之间相互连通的热通道区235在机房20内形成热风通道250,用以将数据中心230内的热空气导引至空气处理单元2211内进行冷却,尤其是来自于主机房区231内的服务器机柜232所产生的热空气(如图4中的空心箭头所示),可以通过主机房区231内的排风通道2312导引至热风通道250后,再通过热风通道250与回风风管2215传送至空气处理单元2211内进行冷却。
其中,在机房20内,为了方便调节数据中心230的主机房区231内温度,在数据中心230的冷通道区234和主机房区231的容置空间2311之间还可以通过壁面或墙面的设置而相互隔离,并且在壁面或墙面上设置冷风风阀260(如图9和图10所示);并且,在数据中心230内设置有相应的温度控制单元,因此,容置空间2311与冷风通道240之间可以通过冷风风阀260的开启或关闭而相互连通或相互隔离,并且当主机房区231的容置空间2311内的温度超过设定值时,可以控制冷风风阀260的开启程度,来对应调节容置空间2311内的温度。
基于上述结构,通过机房20内的冷风通道240和热风通道250沿着顶层220朝向底层210方向设置的垂直式分布,让设置于顶层220上的制冷模块212可以通过冷风通道240将冷空气同时供应至一个或多个数据中心230,以及通过热风通道250将热空气从一个或多个数据中心230内导引至制冷模块212,从而在机房20内形成可以在多层结构之间使用的制冷循环体系,不仅可以同时对机房20内的各层提供冷却作用,还可以让机房20依据使用需求,而配置相应层数且相互堆叠的数据中心230,以便于增加服务器机柜232的数量,从而增进机房20的数据处理能力与效能。此外,通过这种配置方式,在机房20的顶层220上,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采用不同的制冷技术,而设置不同形式的制冷模块212,以便于让制冷模块212的效能可以获得充分利用,并减少能耗的损失。
此外,在通过冷风通道240和热风通道250分别传送冷空气和热空气的过程中,为了让冷空气和热空气可以在相应的气流通道内稳定的流动,还可以在数据中心230内对应于冷风通道240和热风通道250的镂空结构236上分别设置格栅270(如图4、图5和图8所示),格栅270可以是但并不局限于穿孔钢板,用以起到降低气流动压以及提高气流静压的作用。同时,格栅270的设置还可以让数据中心230的底面面积获得有效利用,举例而言,这些格栅270除了可以作为工作人员进出数据中心230的维修通道外,还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在对应于冷风通道240的格栅270上设置其他的消防设备或电力设备280(如图11所示),例如设置大约300kW的交流/直流UPS、相应输入输出配电柜或电池柜等,让冷风通道240输送冷空气对主机房区231内的IT设备提供冷却作用的同时,也可以一并对这些在运作时会产生高热的电力设备280进行冷却,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当然的,这些电力设备280也可以是集中设置在底层内,或者是设置在数据中心230内作为辅助设备使用。
通过这种配置方式,让机房20内的每一层的配电等级和UPS技术可以灵活配置,并且可以在数据中心可用性等级1至4(Tier1~Tier4)之间进行变换,从而实现在一个机房20内的混合有符合不同数据中心可用性等级的配电等级。例如,可以在多层结构的底层210配置1路市电、一路交流UPS;在第二层(即第一层数据中心230)配置1路市电、1路直流UPS;在第三层配置2路交流UPS;在第四层配置两路直流UPS…以及在顶层220配置一路交流UPS与一路直流UPS等。
请参照图2、图7和图8,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所揭露的机房20中还设置有多个管道井290,分别配置于机房20的四周围,并且在数据中心230内分别与主机房区231、冷通道区234和热通道区235相互隔离。同时,在多个数据中心230相互堆叠时,各个管道井290沿着顶层220朝向底层210的方向贯穿顶层220、数据中心230与底层210,用以供电力、网络或水管等管路设置其中,例如,当管道井的数量为6个时,可以配置双路网络、双路电力以及双路水管,从而实现符合数据中心可用性等级4(Tier4)的双路电气/网络/水的物理隔离要求。并且可以依据不同的数据中心可用性等级的要求,采用相应的配置模式,而在使用上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
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所揭露的机房与第一实施例的机房在结构上大致相同,两者间的差异在于,在第二实施例所揭露的机房中,位于数据中心230内的冷通道区234和热通道区235分别设置于主机房区231的相对二侧,使冷风通道240与热风通道250分别形成于机房20的相对二侧。并且,在数据中心230的主机房区231外还可以选择性的设置空调模块237,空调模块237设置在冷通道区234与热通道区235之间,并且与主机房区相互隔离。空调模块237包括相对的出风口与进风口,且出风口与进风口分别连接于冷通道区234和热通道区235,从而使出风口连通于冷风通道240;以及使进风口连通于热风通道250。因此,当空调模块237运作时,其所产生的冷空气可以通过冷风通道240传送至主机房区231的容置空间2311内(如图12中冷通道区234内的箭头所示),对服务器机柜232提供冷却作用,并且让服务器机柜232产生的热空气可以通过热风通道250回送至空调模块237内(如图12中热通道区235内的箭头所示),并且通过空调模块237转换为冷空气。
通过这种配置方式,让机电系统可以配置在机房内部,并且可以利用冷风通道240和热风通道250在机房内所形成的垂直式制冷模式,让分布于各层的空调模块237之间可以产生协同作用,来降低能耗,并且提升制冷效率。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6)

1.一种机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层数据中心,各层所述数据中心包括:
主机房区,所述主机房区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具有开口的隔板,所述隔板在所述主机房区内分隔出位于下层的容置空间和位于上层的排风通道,所述容置空间通过所述开口连通于所述排风通道;
冷通道区,设置于所述主机房区的一侧,所述冷通道区连通于所述容置空间;以及
热通道区,设置于所述主机房区的另一侧,所述热通道区连通于所述排风通道,并且与所述冷通道区相互隔离;以及
多个镂空结构,分别对应于所述冷通道区和所述热通道区;
其中,相邻的两层所述数据中心的所述冷通道区通过相应的所述镂空结构相互连通,并且于所述机房内构成贯穿所述多层数据中心的冷风通道;而相邻的两层所述数据中心的所述热通道区通过相应的所述镂空结构相互连通,并且于所述机房内构成贯穿所述多层数据中心的热风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层,设置于所述多层数据中心上方,并且配置有制冷模块,所述制冷模块包括送风风管与回风风管,所述送风风管连接于所述冷风通道,所述回风风管连接于所述热风通道,所述制冷模块通过所述冷风通道提供冷空气至所述多层数据中心,以及通过所述热风通道回收所述多层数据中心的热空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层,所述多层数据中心设置于所述底层与所述顶层之间,并且在所述底层内配置有配电模块,所述配电模块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多层数据中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房区与所述冷通道区之间还设置有冷风风阀,所述主机房区通过所述冷风风阀的开启或关闭,而与所述冷通道区相互连通或相互隔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镂空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数据中心的顶面和/或底面,并且在各个所述镂空结构上设置有格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中心还配置有电力设备,所述电力设备配置于所述冷通道区内,并且承放于所述格栅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中心还配置有空调模块,且所述冷通道区与所述热通道区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机房区的相对二侧,所述空调模块与所述主机房区相互隔离,并且分别连接于所述冷通道区与所述热通道区,用以将所述热通道区的热空气转换为冷空气后排放至所述冷通道区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中心还包括多个管道井,分别配置于所述数据中心的四周围,并且分别与所述主机房区、所述冷通道区和所述热通道区相互隔离。
9.一种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房区,所述主机房区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具有开口的隔板,所述隔板在所述主机房区内分隔出位于下层的容置空间和位于上层的排风通道,所述容置空间通过所述开口连通于所述排风通道;
冷通道区,设置于所述主机房区的一侧,所述冷通道区连通于所述容置空间,并且与所述排风通道相互隔离;
热通道区,设置于所述主机房区的另一侧,所述热通道区连通于所述排风通道,并且分别与所述容置空间和所述冷通道区相互隔离;以及
多个镂空结构,分别对应于所述冷通道区和所述热通道区;
其中,当多个所述数据中心相互堆叠,相邻的二个所述数据中心的所述冷通道区通过相应的所述镂空结构相互连通,而构成贯穿所述多个数据中心的冷风通道,且相邻的二个所述数据中心的所述热通道区通过相应的所述镂空结构相互连通,而构成贯穿所述多个数据中心的热风通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镂空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数据中心的顶面和/或底面,并且在各个所述镂空结构上设置有格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中心还配置有电力设备,所述电力设备配置于所述冷通道区内,并且承放于所述格栅上。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房区与所述冷通道区之间还设置有冷风风阀,所述主机房区通过所述冷风风阀的开启或关闭,而与所述冷通道区相互连通或相互隔离。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还配置有空调模块,且所述冷通道区与所述热通道区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机房区的相对二侧,所述空调模块与所述主机房区相互隔离,并且分别连接于所述冷通道区与所述热通道区,用以将所述热通道区的热空气转换为冷空气后排放至所述冷通道区内。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管道井,分别配置于所述数据中心的四周围,并且分别与所述主机房区、所述冷通道区和所述热通道区相互隔离。
15.一种数据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础单元,包括公共区域和桥接区域,所述桥接区域的一侧连接于所述公共区域,所述桥接区域的另一侧朝远离所述公共区域的方向延伸;以及
至少一机房,沿所述桥接区域的延伸方向设置,并且连接于所述桥接区域,所述机房包括多层数据中心以及分别贯穿所述多层数据中心的冷风通道与热风通道;
其中,所述桥接区域的长度匹配于所述机房沿着所述桥接区域排列的长度,并且在初始状态下,所述桥接区域的长度至少为N+1个所述机房沿着所述桥接区域排列的长度,其中N为初始状态下所述机房的设置数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区域与所述桥接区域之间具有一夹角,所述机房设置于所述公共区域和所述桥接区域之间,并且对应于所述公共区域。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区域包括办公区和设备区,所述桥接区域连接于所述办公区与所述设备区之间,所述机房设置于所述桥接区域与所述办公区之间,并且对应于所述办公区或设置于所述桥接区域与所述设备区之间,并且对应于所述设备区。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区域设置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分别连通于所述公共区域和所述机房的各层所述数据中心。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的各层所述数据中心包括:
主机房区,所述主机房区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具有开口的隔板,所述隔板在所述主机房区内分隔出位于下层的容置空间和位于上层的排风通道,所述容置空间通过所述开口连通于所述排风通道;
冷通道区,设置于所述主机房区的一侧,所述冷通道区连通于所述容置空间;以及
热通道区,设置于所述主机房区的另一侧,所述热通道区连通于所述排风通道,并且与所述冷通道区相互隔离;以及
多个镂空结构,分别对应于所述冷通道区和所述热通道区;
其中,相邻的两层所述数据中心的所述冷通道区通过相应的所述镂空结构相互连通,并且于所述机房内构成所述冷风通道;而相邻的两层所述数据中心的所述热通道区通过相应的所述镂空结构相互连通,并且于所述机房内构成所述热风通道。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数据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还包括顶层,设置于所述多层数据中心上方,并且配置有制冷模块,所述制冷模块包括送风风管与回风风管,所述送风风管连接于所述冷风通道,所述回风风管连接于所述热风通道,所述制冷模块通过所述冷风通道提供冷空气至所述多层数据中心,以及通过所述热风通道回收所述多层数据中心的热空气。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还包括底层,所述多层数据中心设置于所述底层与所述顶层之间,并且在所述底层内配置有配电模块,所述配电模块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多层数据中心。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数据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中心的所述主机房区与所述冷通道区之间还设置有冷风风阀,所述主机房区通过所述冷风风阀的开启或关闭,而与所述冷通道区相互连通或相互隔离。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数据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镂空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数据中心的顶面和/或底面,并且在各个所述镂空结构上设置有格栅。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数据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中心还配置有电力设备,所述电力设备配置于所述冷通道区内,并且承放于所述格栅上。
25.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数据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中心还配置有空调模块,且所述冷通道区与所述热通道区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机房区的相对二侧,所述空调模块与所述主机房区相互隔离,并且分别连接于所述冷通道区与所述热通道区,用以将所述热通道区的热空气转换为冷空气后排放至所述冷通道区内。
2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数据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中心还包括多个管道井,分别配置于所述数据中心的四周围,并且分别与所述主机房区、所述冷通道区和所述热通道区相互隔离。
CN201410409587.1A 2014-08-19 2014-08-19 机房、数据中心及数据中心系统 Active CN1054515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09587.1A CN105451504B (zh) 2014-08-19 2014-08-19 机房、数据中心及数据中心系统
US14/829,145 US9743560B2 (en) 2014-08-19 2015-08-18 Computer room, data center, and data center system
PCT/US2015/045690 WO2016028777A1 (en) 2014-08-19 2015-08-18 Computer room, data center, and data center system
HK16109296.4A HK1221856A1 (zh) 2014-08-19 2016-08-04 機房、數據中心及數據中心系統
US15/629,630 US10306811B2 (en) 2014-08-19 2017-06-21 Computer room, data center, and data center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09587.1A CN105451504B (zh) 2014-08-19 2014-08-19 机房、数据中心及数据中心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1504A true CN105451504A (zh) 2016-03-30
CN105451504B CN105451504B (zh) 2018-02-23

Family

ID=55349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09587.1A Active CN105451504B (zh) 2014-08-19 2014-08-19 机房、数据中心及数据中心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743560B2 (zh)
CN (1) CN105451504B (zh)
HK (1) HK1221856A1 (zh)
WO (1) WO2016028777A1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49916A (zh) * 2016-08-05 2016-10-26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立体式机房
CN106088693A (zh) * 2016-08-05 2016-11-09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立体式机房
CN106163235A (zh) * 2016-08-05 2016-11-23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立体式机房
CN106150146A (zh) * 2016-08-05 2016-11-23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立体式机房
CN108834363A (zh) * 2018-06-01 2018-11-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微模块
CN108844187A (zh) * 2018-06-01 2018-11-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微模块
CN110107122A (zh) * 2019-06-10 2019-08-09 大同秦淮数据有限公司 一种扩展型的数据中心
CN110230854A (zh) * 2018-03-05 2019-09-13 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空调及数据中心
CN110414028A (zh) * 2018-04-30 2019-11-05 百度(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间接蒸发冷却单元的数据中心建筑物的联接设计
CN110440407A (zh) * 2019-08-07 2019-11-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区域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1578433A (zh) * 2019-02-19 2020-08-25 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制冷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958161A (zh) * 2021-10-26 2022-01-21 上海宝信数据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结构数据中心
CN114021217A (zh) * 2022-01-05 2022-02-08 深圳小库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生成数据中心内机柜排布方案的方法
CN114510842A (zh) * 2022-03-09 2022-05-17 中联云港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提升数据中心功能持续性的双层布局规划结构
US11574372B2 (en) 2017-02-08 2023-02-07 Upstream Data Inc. Blockchain mine at oil or gas facility
US11907029B2 (en) 2019-05-15 2024-02-20 Upstream Data Inc. Portable blockchain mining system and methods of us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64961A1 (en) * 2014-04-28 2015-11-05 Vert.com Inc. Energy efficient vertical data center
CN105376986B (zh) * 2014-07-16 2018-01-0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模块化数据中心
CN105451504B (zh) * 2014-08-19 2018-02-2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机房、数据中心及数据中心系统
WO2016131138A1 (en) * 2015-02-17 2016-08-25 Vert.Com Inc Modular high-rise data centers and methods thereof
CN105839953A (zh) * 2016-05-26 2016-08-10 世纪金云立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数据中心设施
US11060312B1 (en) * 2019-05-06 2021-07-13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Data center network tunnel
US11202392B2 (en) 2019-10-16 2021-12-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ulti-coolant heat exchanger for an electronics rack
RU199413U1 (ru) * 2020-04-30 2020-08-31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Системы накопления энергии» Стеллаж для размещения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ой батареи
CN114599173B (zh) * 2020-12-04 2023-09-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微模块结构
DE102021109550A1 (de) * 2021-04-15 2022-10-20 Sma Solar Technology Ag Plattform zur platzsparenden ausbildung einer energieumwandlungsanlage und energieumwandlungsanlage
US11946269B2 (en) * 2022-03-21 2024-04-02 Nautilus True, Llc Modular integrated system module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96612B1 (en) * 2004-01-26 2005-05-24 Sun Microsystems, Inc. Self-cooled electronic equipment enclosure with failure tolerant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US20110138708A1 (en) * 2009-12-11 2011-06-16 Enia Architectes Superimposed Computer Room Building and Process for Cooling this Building
US20120152777A1 (en) * 2010-12-15 2012-06-21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ontainer data center system
US20120173894A1 (en) * 2008-12-31 2012-07-05 David Driggers Data center
WO2013021182A1 (en) * 2011-08-05 2013-02-14 Bripco Bvba Data cent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15841A1 (en) 2004-06-30 2006-01-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trol on demand data center service configurations
US20100091449A1 (en) 2006-06-01 2010-04-15 Jimmy Clidaras Modular Computing Environments
US8763414B2 (en) * 2008-03-31 2014-07-01 Google Inc. Warm floor data center
US7961463B2 (en) * 2008-04-02 2011-06-14 Microsoft Corporation Power efficient data center
GB2467808B (en) * 2009-06-03 2011-01-12 Moduleco Ltd Data centre
GB2503965B (en) 2010-07-12 2014-08-13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Flexible data center and methods for deployment
TWI399168B (zh) 2010-12-24 2013-06-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資料中心及其電子設備組與空調裝置之配置組合與單元
US20120200206A1 (en) 2011-02-07 2012-08-09 Dell Products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signing a configurable modular data center
US9229786B2 (en) 2011-10-25 2016-01-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ovisioning aggregate computational workloads and air conditioning unit configurations to optimize utility of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nd processing resources within a data center
US8839569B2 (en) * 2012-03-12 2014-09-23 Compass Datacenters, Llc Truly modular building datacenter facility
CA2803497C (en) * 2012-12-12 2018-08-21 Vert.Com, Inc. Prefabricated vertical data center modules and method of large-scale deployment
US9198331B2 (en) * 2013-03-15 2015-11-24 Switch, Ltd. Data center facility design configuration
US9357681B2 (en) * 2014-05-22 2016-05-3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Modular data center row infrastructure
CN105376986B (zh) * 2014-07-16 2018-01-0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模块化数据中心
CN105451504B (zh) * 2014-08-19 2018-02-2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机房、数据中心及数据中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96612B1 (en) * 2004-01-26 2005-05-24 Sun Microsystems, Inc. Self-cooled electronic equipment enclosure with failure tolerant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US20120173894A1 (en) * 2008-12-31 2012-07-05 David Driggers Data center
US20110138708A1 (en) * 2009-12-11 2011-06-16 Enia Architectes Superimposed Computer Room Building and Process for Cooling this Building
US20120152777A1 (en) * 2010-12-15 2012-06-21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ontainer data center system
WO2013021182A1 (en) * 2011-08-05 2013-02-14 Bripco Bvba Data centre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8693A (zh) * 2016-08-05 2016-11-09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立体式机房
CN106163235A (zh) * 2016-08-05 2016-11-23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立体式机房
CN106150146A (zh) * 2016-08-05 2016-11-23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立体式机房
CN106049916A (zh) * 2016-08-05 2016-10-26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立体式机房
US11574372B2 (en) 2017-02-08 2023-02-07 Upstream Data Inc. Blockchain mine at oil or gas facility
CN110230854A (zh) * 2018-03-05 2019-09-13 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空调及数据中心
CN110414028A (zh) * 2018-04-30 2019-11-05 百度(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间接蒸发冷却单元的数据中心建筑物的联接设计
CN110414028B (zh) * 2018-04-30 2023-06-20 百度(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间接蒸发冷却单元的数据中心建筑物的联接设计
CN108834363A (zh) * 2018-06-01 2018-11-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微模块
CN108844187B (zh) * 2018-06-01 2020-04-2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微模块
CN108834363B (zh) * 2018-06-01 2020-07-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微模块
CN108844187A (zh) * 2018-06-01 2018-11-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微模块
CN111578433A (zh) * 2019-02-19 2020-08-25 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制冷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1907029B2 (en) 2019-05-15 2024-02-20 Upstream Data Inc. Portable blockchain mining system and methods of use
CN110107122A (zh) * 2019-06-10 2019-08-09 大同秦淮数据有限公司 一种扩展型的数据中心
CN110440407A (zh) * 2019-08-07 2019-11-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区域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3958161A (zh) * 2021-10-26 2022-01-21 上海宝信数据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结构数据中心
CN114021217A (zh) * 2022-01-05 2022-02-08 深圳小库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生成数据中心内机柜排布方案的方法
CN114510842A (zh) * 2022-03-09 2022-05-17 中联云港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提升数据中心功能持续性的双层布局规划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57894A1 (en) 2016-02-25
US10306811B2 (en) 2019-05-28
CN105451504B (zh) 2018-02-23
US9743560B2 (en) 2017-08-22
US20170290201A1 (en) 2017-10-05
HK1221856A1 (zh) 2017-06-09
WO2016028777A1 (en) 2016-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51504A (zh) 机房、数据中心及数据中心系统
CN105376986B (zh) 模块化数据中心
US8943757B2 (en) Prefabricated vertical data center modules and method of large-scale deployment
US20130094136A1 (en) Flexible data center and methods for deployment
US9913407B2 (en) Energy efficient vertical data center
CN202310412U (zh) 基于数据中心的容器
US8411439B1 (en) Cooling diversity in data centers
US20140029196A1 (en) System for balanced power and thermal management of mission critical environments
US20090050591A1 (en) Mobile Data Center Unit
CN107734919B (zh) 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模块化单元及其冷却方法
CN108930423B (zh) 数据中心
US20170159305A1 (en) Modular processing facility
CN102650173A (zh) 一种模块式数据中心及其配置方法
Dunlap et al. The advantages of row and rack-oriented cooling architectures for data centers
Sheppy et al. Reducing Data Center Loads for a Large-Scale, Low-Energy Office Building: NREL's Research Support Facility (Book)
Geng Data Centers—Strategic Planning,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s
CN110552530B (zh) 多层预制化数据机房
Anderson Improving data center efficiency
CN208126681U (zh) 一种核电站模拟机验证平台
CN202767578U (zh) 一种模块式数据中心
US20180220552A1 (en) Modular processing facility with distributed cooling systems
CN202472478U (zh) 模块化集装箱式数据中心
CN110418540A (zh) 数据中心
De Angelis et al. A Data Center performance comparison analysis between Tier III architecture and a CCHP alternative solutions
DE202016105002U1 (de) Rechenzentr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2185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22185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12

Address after: Room 508, floor 5, building 4, No. 699, Wangshang Road, Changhe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libaba (China) Co.,Ltd.

Address before: Box 847, four, Grand Cayman capital, Cayman Islands, UK

Patentee befor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