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0065A - 一种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0065A
CN105450065A CN201510970355.8A CN201510970355A CN105450065A CN 105450065 A CN105450065 A CN 105450065A CN 201510970355 A CN201510970355 A CN 201510970355A CN 105450065 A CN105450065 A CN 1054500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diode
switch pipe
power switch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703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炎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OSO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OSO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OSO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OSO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7035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5006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4500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00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83Converters with outputs that each can have more than two voltages leve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9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he static converters being arranged for operation in parallel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包括:电源、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第一逆变器模块、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第二逆变器模块、第一滤波模块以及负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输入电压较低、交流输出电压较高场合。

Description

一种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装置,它是电机驱动变频器、感应加热装置、不间断电源(UPS),及风能、太阳能光伏、与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有逆变器结构主要有传统半桥两电平拓扑逆变器、传统I型三电平拓扑逆变器以及传统T型三电平拓扑逆变器,但上述三种结构的逆变器并不适用于直流输入电压较低、交流输出电压较高的场合,而增加了一级升压转换器的双极型逆变器又降低了逆变器整体的转换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以期应用于输入电压较低、交流输出电压较高场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包括:
电源、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第一逆变器模块、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第二逆变器模块、第一滤波模块以及负载;
所述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口1G1与所述电源的正极V+连接,所述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出端口1G2与所述第一逆变器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口1N1连接,所述第一逆变器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1N2与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的输入端口连接1L1,所述第一逆变器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口1N3与所述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口连接2G1,所述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出端口2G2与所述电源负极V-连接;
所述第二逆变器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口2N1与所述电源的正极V+连接,所述第二逆变器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2N2与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的输入端口1L1连接,所述第二逆变器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口2N3与所述电源负极V-连接;
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的输出端口1L2与负载连接。
其中可选地,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三逆变器模块、第二滤波模块;
所述第三逆变器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口3N1与所述电源的正极V+连接,所述第三逆变器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3N2与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的输入端口2L1连接,所述第三逆变器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口3N3与所述电源负极V-连接;
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的输出端口2L2与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的输出端口1L2以及负载连接。
其中可选地,所述电路还包括:第四逆变器模块;
所述第四逆变器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口4N1与所述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出端口1G2连接,所述第四逆变器模块的电源输出入端口4N3与所述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口2G2连接,所述第四逆变器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4N2与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的输入端口2L1连接。
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一逆变器模块、第二逆变器模块、第三逆变器模块以及第四逆变器模块,包括:第一功率开关管、第二功率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与第一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共同组成逆变器的电源输入端口;
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与第二二极管的导通端口连接,共同组成逆变器的电源输出端口;
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一二极管的导通端口、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与第二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共同组成逆变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
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一逆变器模块、第二逆变器模块、第三逆变器模块以及第四逆变器模块,包括:第三功率开关管、第三二极管、第四功率开关管、第四二极管、第五功率开关管、第五二极管、第六功率开关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
所述第三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与第三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共同组成逆变器的电源输入端口;
所述第六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与第六二极管的导通端口连接,共同组成逆变器的电源输出端口;
所述第三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三二极管的导通端口、所述第四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与第四二极管的截止端口以及第七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所述第五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五二极管的导通端口、所述第六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与第六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以及第八二极管的导通端口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导通端口与第八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所述第四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四二极管的导通端口、所述第五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与第五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共同组成逆变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
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一逆变器模块、第二逆变器模块、第三逆变器模块以及第四逆变器模块,包括:第九功率开关管、第九二极管、第十功率开关管、第十二极管、第十一功率开关管、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二功率开关管、第十二二极管;
所述第九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与第九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共同组成逆变器的电源输入端口;
所述第十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与第十二极管的导通端口连接,共同组成逆变器的电源输出端口;
所述第十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与第十一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所述第十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十一二极管的导通端口、所述第十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十二二极管的导通端口连接;所述第九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九二极管的导通端口连接、所述第十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第十二极管的截止端口、所述第十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十二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共同组成逆变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
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功率变换模块包括:第一电感、第十三功率开关管、第十三二极管、第十四二极管,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口组成所述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口;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口与第十三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第十三二极管的截止端口及第十四二极管的导通端口连接;第十三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十三二极管的导通端口以及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十四二极管的截止端口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口连接,组成所述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出端口G2。
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二功率变换模块包括:第二电感、第十五功率开关管、第十五二极管、第十六二极管,第二电容;
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口组成所述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出端口;
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口与第十五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第十五二极管的导通端口及第十六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第十五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十五二极管的截止端口以及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十六二极管的导通端口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口连接,组成所述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口。
其中可选地,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三电容,第四电容;
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口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四端口的第二端口与电源负极V-连接。
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滤波模块和第二滤波模块包括:第三电感,第五电容,电阻;
其中,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一端口组成滤波模块的输入端口;
所述电容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电阻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二端口与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口、电阻的第一端口连接,组成滤波模块的输出端口。
可以看出,上述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可以应用于输入电压较低、交流输出电压较高场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传统半桥逆变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传统I型逆变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传统T型逆变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滤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半桥与I型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双半桥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双T型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双I型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半桥与T型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T型与I型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电源、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第一逆变器模块、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第二逆变器模块、第一滤波模块以及负载;
所述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口1G1与所述电源的正极V+连接,所述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出端口1G2与所述第一逆变器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口1N1连接,所述第一逆变器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1N2与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的输入端口连接1L1,所述第一逆变器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口1N3与所述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口连接2G1,所述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出端口2G2与所述电源负极V-连接;
所述第二逆变器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口2G1与所述电源的正极V+连接,所述第二逆变器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2G2与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的输入端口1L1连接,所述第二逆变器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口2G3与所述电源负极V-连接;
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的输出端口1L2与负载连接。
其中,所述电源用于为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第一逆变器模块、第二功率变换模块及第二逆变器模块提供低压直流电压;
所述第一功率变换模块与所述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用于将电源提供的低压直流电压转换为高压直流电压。
所述第一逆变器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功率变换模块与所述第二功率变换模块提供的高压直流电压转换为梯形波后输出至所述第一滤波模块;
所述第二逆变器模块用于将所述电源提供的低压直流电压转换为梯形波后输出至所述第一滤波模块;
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逆变器模块以及所述第二逆变器模块输出的梯形波转换为正弦波后输出至负载。
可以看出,上述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可以应用于输入电压较低、交流输出电压较高场合。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电路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源、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第一逆变器模块、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第二逆变器模块、第一滤波模块以及负载。
进一步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三逆变器模块、第二滤波模块;
所述第三逆变器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口3N1与所述电源的正极V+连接,所述第三逆变器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3N2与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的输入端口2L1连接,所述第三逆变器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口3N3与所述电源负极V-连接;
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的输出端口2L2与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的输出端口1L2以及负载连接。
可以看出,上述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可以应用于输入电压较低、交流输出电压较高场合。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电路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源、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第一逆变器模块、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第二逆变器模块、第一滤波模块以及负载、第三逆变器模块、第二滤波模块。
进一步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路还可以包括:第四逆变器模块。
所述第四逆变器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口4N1与所述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出端口1G2连接,所述第四逆变器模块的电源输出入端口4N3与所述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口2G2连接,所述第四逆变器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4N2与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的输入端口2L1连接。
可以看出,上述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可以应用于输入电压较低、交流输出电压较高场合。
其中,所述第一逆变器模块、第二逆变器模块、第三逆变器模块以及第四逆变器模块的实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图4是传统半桥逆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逆变器模块、第二逆变器模块、第三逆变器模块以及第四逆变器模块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功率开关管、第二功率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与第一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共同组成逆变器的电源输入端口;
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与第二二极管的导通端口连接,共同组成逆变器的电源输出端口;
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一二极管的导通端口、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与第二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共同组成逆变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5(图5是传统I型逆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逆变器模块、第二逆变器模块、第三逆变器模块以及第四逆变器模块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功率开关管、第三二极管、第四功率开关管、第四二极管、第五功率开关管、第五二极管、第六功率开关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
所述第三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与第三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共同组成逆变器的电源输入端口;
所述第六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与第六二极管的导通端口连接,共同组成逆变器的电源输出端口;
所述第三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三二极管的导通端口、所述第四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与第四二极管的截止端口以及第七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所述第五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五二极管的导通端口、所述第六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与第六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以及第八二极管的导通端口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导通端口与第八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所述第四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四二极管的导通端口、所述第五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与第五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共同组成逆变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6(图6是传统T型逆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逆变器模块、第二逆变器模块、第三逆变器模块以及第四逆变器模块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九功率开关管、第九二极管、第十功率开关管、第十二极管、第十一功率开关管、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二功率开关管、第十二二极管;
所述第九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与第九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共同组成逆变器的电源输入端口;
所述第十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与第十二极管的导通端口连接,共同组成逆变器的电源输出端口;
所述第十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与第十一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所述第十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十一二极管的导通端口、所述第十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十二二极管的导通端口连接;所述第九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九二极管的导通端口连接、所述第十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第十二极管的截止端口、所述第十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十二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共同组成逆变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
进一步可选地,请参阅图7(图7是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功率变换模块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电感、第十三功率开关管、第十三二极管、第十四二极管,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口组成所述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口;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口与第十三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第十三二极管的截止端口及第十四二极管的导通端口连接;第十三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十三二极管的导通端口以及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十四二极管的截止端口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口连接,组成所述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出端口G2。
其中,当第十三功率开关管S13导通时,电源向第一电感L1储能,第一电感L1电流增加,感应电动势为左正右负,逆变器模块由电容C供电。当第十三功率开关管S13截止时,电感电流减小,感应电动势为左负右正,电感中能量释放,与输入电压顺极性一起经第十四二极管D14向逆变器模块供电,并同时向电容充电,这样把低压直流变换成高压直流,其输出电压平均值将超过电源电压。
进一步可选地,请参阅图8(图8是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功率变换模块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电感、第十五功率开关管、第十五二极管、第十六二极管,第二电容;
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口组成所述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出端口;
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口与第十五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第十五二极管的导通端口及第十六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第十五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十五二极管的截止端口以及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十六二极管的导通端口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口连接,组成所述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口。
进一步可选地,请参阅图9,图9是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电路包括第一实施例中的电源、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第一逆变器模块、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第二逆变器模块、第一滤波模块以及负载。进一步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路还可以包括: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三电容,第四电容;
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口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四端口的第二端口与电源负极V-连接。
进一步可选地,请参阅图10(图10是滤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滤波模块可以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滤波模块和第二滤波模块包括:第三电感,第五电容,电阻;
其中,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一端口组成滤波模块的输入端口;
所述电容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电阻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二端口与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口、电阻的第一端口连接,组成滤波模块的输出端口。
为了详细说明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为例进行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1,图11是半桥与I型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如图11所示,上述电路包括:第一双Boost功率变换器、第二双Boost功率变换器、两电平半桥逆变器模块与I型三电平逆变器模块。与传统两电平逆变拓扑相比,可在逆变中点实现多电平输出,从而改进输出谐波、降低开关器件损耗。同时,这种电路拓扑采用并联组合型软件控制策略,减小了输入、输出电流谐波,提高了电能质量。
以地为参考零电位,直流电压Vin通过输入滤波电容C3、C4分压为 分别经过两个Boost功率变换器升压处理后,在直流母线电容C1、C2上得到更高的直流母线电压输出正弦波的正半周期间,S4常通,S1、S3开关工作,而S2、S5、S6常关。正弦波正波峰期间,S3开通时逆变中点电压为S3关断、S1继续导通时逆变中点O的电压为正弦波半腰以下期间,S3转为常关,S1开关工作、开通时逆变中点电压为S1关断、S4继续导通时逆变中点O的电压为0。因此,输出正弦波的正半周期间,逆变中点电压为及0三种电平。
同理,输出正弦波的负半周期间,逆变中点电压为0、三种电平。因此,一个完整的输出正弦波工作周期,逆变中点电压可以为0、五种电平。
上述梯形波输出至滤波模块,最终形成正弦波加载至负载。
其中进一步地,传统半桥逆变单元、传统I型逆变单元与传统T型逆变单元还可以进一步组合,形成双半桥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如图12)、双T型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如图13)、双I型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如图14)、半桥与T型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如图15)、T型与I型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如图16),其原理参考图11所示的半桥与I型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上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第一逆变器模块、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第二逆变器模块、第一滤波模块以及负载;
所述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口1G1与所述电源的正极V+连接,所述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出端口1G2与所述第一逆变器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口1N1连接,所述第一逆变器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1N2与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的输入端口连接1L1,所述第一逆变器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口1N3与所述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口连接2G1,所述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出端口2G2与所述电源负极V-连接;
所述第二逆变器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口2N1与所述电源的正极V+连接,所述第二逆变器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2N2与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的输入端口1L1连接,所述第二逆变器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口2N3与所述电源负极V-连接;
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的输出端口1L2与负载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三逆变器模块、第二滤波模块;
所述第三逆变器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口3N1与所述电源的正极V+连接,所述第三逆变器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3N2与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的输入端口2L1连接,所述第三逆变器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口3N3与所述电源负极V-连接;
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的输出端口2L2与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的输出端口1L2以及负载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第四逆变器模块;
所述第四逆变器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口4N1与所述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出端口1G2连接,所述第四逆变器模块的电源输出入端口4N3与所述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口2G2连接,所述第四逆变器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4N2与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的输入端口2L1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逆变器模块、第二逆变器模块、第三逆变器模块以及第四逆变器模块,包括:第一功率开关管、第二功率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与第一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共同组成逆变器的电源输入端口;
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与第二二极管的导通端口连接,共同组成逆变器的电源输出端口;
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一二极管的导通端口、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与第二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共同组成逆变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逆变器模块、第二逆变器模块、第三逆变器模块以及第四逆变器模块,包括:第三功率开关管、第三二极管、第四功率开关管、第四二极管、第五功率开关管、第五二极管、第六功率开关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
所述第三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与第三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共同组成逆变器的电源输入端口;
所述第六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与第六二极管的导通端口连接,共同组成逆变器的电源输出端口;
所述第三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三二极管的导通端口、所述第四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与第四二极管的截止端口以及第七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所述第五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五二极管的导通端口、所述第六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与第六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以及第八二极管的导通端口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导通端口与第八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所述第四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四二极管的导通端口、所述第五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与第五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共同组成逆变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逆变器模块、第二逆变器模块、第三逆变器模块以及第四逆变器模块,包括:第九功率开关管、第九二极管、第十功率开关管、第十二极管、第十一功率开关管、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二功率开关管、第十二二极管;
所述第九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与第九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共同组成逆变器的电源输入端口;
所述第十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与第十二极管的导通端口连接,共同组成逆变器的电源输出端口;
所述第十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与第十一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所述第十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十一二极管的导通端口、所述第十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十二二极管的导通端口连接;所述第九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九二极管的导通端口连接、所述第十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第十二极管的截止端口、所述第十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十二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共同组成逆变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
7.如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变换模块包括:第一电感、第十三功率开关管、第十三二极管、第十四二极管,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口组成所述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口;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口与第十三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第十三二极管的截止端口及第十四二极管的导通端口连接;第十三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十三二极管的导通端口以及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十四二极管的截止端口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口连接,组成所述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出端口G2。
8.如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功率变换模块包括:第二电感、第十五功率开关管、第十五二极管、第十六二极管,第二电容;
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口组成所述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出端口;
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口与第十五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口、第十五二极管的导通端口及第十六二极管的截止端口连接;第十五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口、第十五二极管的截止端口以及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十六二极管的导通端口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口连接,组成所述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三电容,第四电容;
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口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四端口的第二端口与电源负极V-连接。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滤波模块和第二滤波模块包括:第三电感,第五电容,电阻;
其中,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一端口组成滤波模块的输入端口;
所述电容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电阻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二端口与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口、电阻的第一端口连接,组成滤波模块的输出端口。
CN201510970355.8A 2015-12-22 2015-12-22 一种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 Pending CN1054500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70355.8A CN105450065A (zh) 2015-12-22 2015-12-22 一种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70355.8A CN105450065A (zh) 2015-12-22 2015-12-22 一种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0065A true CN105450065A (zh) 2016-03-30

Family

ID=55559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70355.8A Pending CN105450065A (zh) 2015-12-22 2015-12-22 一种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5006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1651A (zh) * 2019-06-13 2019-07-30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结构对称的非隔离型升压逆变电路
CN110350812A (zh) * 2018-04-08 2019-10-18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用于ups的逆变器模块
CN110365223A (zh) * 2018-04-08 2019-10-2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三电平逆变技术的三相大功率不间断电源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49846A1 (en) * 2008-12-12 2010-06-17 Delta Electronics, Inc. Inverter circuit having relatively higher efficiency
CN102820801A (zh) * 2012-08-24 2012-1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电平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91621A (zh) * 2012-10-26 2013-01-23 哈尔滨东方报警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单相不对称多电平逆变器
CN103354427A (zh) * 2013-06-24 2013-10-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单相逆变器和三相逆变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49846A1 (en) * 2008-12-12 2010-06-17 Delta Electronics, Inc. Inverter circuit having relatively higher efficiency
CN102820801A (zh) * 2012-08-24 2012-1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电平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91621A (zh) * 2012-10-26 2013-01-23 哈尔滨东方报警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单相不对称多电平逆变器
CN103354427A (zh) * 2013-06-24 2013-10-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单相逆变器和三相逆变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0812A (zh) * 2018-04-08 2019-10-18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用于ups的逆变器模块
CN110365223A (zh) * 2018-04-08 2019-10-2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三电平逆变技术的三相大功率不间断电源
CN110365223B (zh) * 2018-04-08 2024-02-13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三电平逆变技术的三相大功率不间断电源
CN110071651A (zh) * 2019-06-13 2019-07-30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结构对称的非隔离型升压逆变电路
CN110071651B (zh) * 2019-06-13 2023-05-12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结构对称的非隔离型升压逆变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Ounejjar et al. A novel six-band hysteresis control for the packed U cells seven-level converter: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CN107210684B (zh) 五电平拓扑单元及五电平逆变器
CN101741273B (zh) 光伏发电系统中耦合电感式双Boost逆变器电路
Ramani et al. A new symmetric multilevel inverter topology using single and double source sub-multilevel inverters
CN1808832B (zh) 一种适用于中大功率不间断电源的电路装置
Liu et al. Modeling, analysis, and parameters design of LC-filter-integrated quasi-Z-source indirect matrix converter
CN102891611A (zh) 五电平功率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04253559B (zh) 三电平储能变流器
CN109149986B (zh) 一种类三电平混合式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5071679B (zh) 基于桥式开关电容模块的五电平自平衡逆变器
Liu et al. A modified single-phase transformerless Y-source PV grid-connected inverter
CN104092400A (zh) 一种z源三电平t型逆变器及其调制方法
CN106452142B (zh) 一种适用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改进调制策略
CN108141147B (zh) 高电压增益的五电平逆变器拓扑电路
CN107534398B (zh) 半桥逆变器单元及逆变器
CN105450065A (zh) 一种并联组合型多电平逆变器电路
CN102769291A (zh) 一种基于多相变流结构的有源电力滤波器
CN105958855B (zh) 一种高增益准z源逆变器
CN102684472A (zh) 一种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装置
Husev et al. A new single-phase flying inductor-based common grounded converter for dual-purpose application
Adamowicz et al. Trans-Z-source-like inverter with built-in dc current blocking capacitors
Khan et al. Wave shaping with reduced leakage current in transformer-less inverter
CN205864282U (zh) 三相线电压级联vienna变换器
CN107834881A (zh) 一种高升压能力型z源逆变器拓扑结构
CN116647119A (zh) 一种输入电流连续的共地型开关电容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