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47652A - 一种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47652A
CN105447652A CN201510954069.2A CN201510954069A CN105447652A CN 105447652 A CN105447652 A CN 105447652A CN 201510954069 A CN201510954069 A CN 201510954069A CN 105447652 A CN105447652 A CN 1054476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urvey region
feasible
evaluation index
suitab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540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远征
董箐箐
滕彦国
赵小兵
李腾飞
左锐
王金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95406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47652A/zh
Publication of CN105447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76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5Quality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lectricity, gas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52Water filtr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方法,能够选取适宜的傍河取水地段作为地下水水源地。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研究区域及研究区域内影响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的相关数据信息,所述相关数据信息包括: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土地利用以及地下水与河水之间的交互作用信息;根据获取到的相关数据信息,对所述研究区域进行筛选,初步确定傍河取水的可行研究区域;建立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可行研究区域内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及权重值;根据确定的可行研究区域内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及权重值,对可行研究区域进行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本发明适用于环境科学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科学技术领域,确切地说涉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特别是指一种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水水源地具有给水量稳定,水质好,不易污染等特点,因此,地下水是主要的供水水源。在我国北方,多数城镇以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伴随着当地需水量的增加,现有地下水水源地经常处于超采的状态。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会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的形成,并且还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等严重的环境地质和生态环境问题。从水资源量均衡的角度看,地下水开采也会引起河流的水量减少和地表水域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目前,哈尔滨地下水超采现象尤为严重,区域降落漏斗埋深基本上都超过了20m,持续开采保障程度也持续降低。因此,科学的开发利用地下水,充分利用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建设适宜的傍河水源地等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傍河水源地(groundwaterwellfieldnearbyriver)是指靠河流岸边布井,以河水入渗量为主要补给源的地下水水源地。
大多城市的大型供水水源地都是傍河取水型,傍河取水(riversidepumping)是指利用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在与地表水有一定距离的地方打井建设地下水水源地,以获得充足的水量来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例如,北京、西安、兰州、太原、郑州、哈尔滨等。经过多年的开采实践证明,傍河取水是保证长期稳定供水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利用底层的天然过滤和净化作用,可以降低地表水里的泥沙含量,使水质得到提高作为水源。傍河取水也是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开发的主要模式之一。开展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是保障傍河水源地可持续性取水的水量、水质一个重要措施。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结果对于构建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指标分类分级体系,筛选沿岸傍河取水适宜地段,提出不同类型傍河取水的技术方案,为保障傍河水源地供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撑等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目前,国外针对水源地评价工作主要针对水质安全,较少考虑水量,也没有形成针对傍河水源地适宜性评价的规范和标准。国内对傍河水源地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傍河水源地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也没有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行业规范和标准,傍河水源地评价工作主要考虑水质评价指标含水层水资源量勘查指标,较少考虑水源地的地质环境影响及流域污染源风险,以及供水保证率。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现有技术中,并没有提供傍河取水地段适宜性的评价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如何选取适宜的傍河取水地段作为地下水水源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方法,包括:
获取研究区域及研究区域内影响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的相关数据信息,所述相关数据信息包括: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土地利用以及地下水与河水之间的交互作用信息;
根据获取到的相关数据信息,对所述研究区域进行筛选,初步确定傍河取水的可行研究区域;
建立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可行研究区域内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及权重值;
根据确定的可行研究区域内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及权重值,对可行研究区域进行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
进一步地,所述相关数据信息还包括:流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地层概况;
所述水文地质包括:地下水的赋存、地下水补给和排泄特征、浅层地下水动态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获取到的相关数据信息,对所述研究区域进行筛选,初步确定傍河取水的可行研究区域包括:
根据获取到的相关数据信息并结合排他性指标,对研究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从水量、水质和土地/环境现状和区划的角度,排除不具备傍河取水条件的区域,初步确定傍河取水的可行研究区域;
其中,所述排他性指标包括:自然地理条件、河流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程度、土地利用类型。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获取到的相关数据信息并结合排他性指标,对研究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从水量、水质和土地/环境现状和区划的角度,排除不具备傍河取水条件的区域包括:
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将研究区域分为平原区和非平原区,其中,平原区作为适宜区,非平原区作为不适宜区;
根据河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程度,将研究区域分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土地/环境可行性的要求,将研究区域分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根据分区结果,将任意一个排他性指标确定的不适宜区排除在傍河取水的可行研究区域外。
进一步地,所述建立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
基于水量、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互作用强度以及地下水开采条件,建立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可行研究区域内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包括:
根据建立的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水量适宜性评价指标进行评分,所述水量适宜性评价指标包括:含水层渗透系数、含水层厚度和多年平均径流量;
其中,含水层厚度则是根据可行研究区域内的地形数据,绘制出可行研究区域的地表高程图,并根据地下水位埋深分区图插值水位埋深图,将地表高程图叠加减去水位埋深图,得到水位高程图,再将底板高程等值线图转化为面状的底板高程栅格图,利用水位高程图减去底板高程栅格得到的。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可行研究区域内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包括:
根据建立的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水质适宜性评价指标进行评分,所述水质适宜性评价指标包括:地下水现状水质级别和地表水现状水质级别。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可行研究区域内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包括:
根据建立的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互作用强度评价指标进行评分,所述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互作用强度评价指标包括:水力坡度、地表水影响带宽度和河床渗透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可行研究区域内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包括:
根据建立的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地下水开采条件评价指标进行评分,所述地下水开采条件评价指标包括:地下水位埋深。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确定的可行研究区域内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及权重值,对可行研究区域进行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包括:
将可行研究区域内每一评价指标的评分与该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值相乘,得到该评价指标的评价值;
将各评价指标的评价值进行累加,确定可行研究区域的傍河取水适宜性指数;
根据确定的适宜性指数,确定可行研究区域的傍河取水适宜性等级分区及适宜性评价值。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通过对获取到的研究区域内影响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初步确定傍河取水的可行研究区域,并建立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可行研究区域内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及权重值,根据确定的可行研究区域内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及权重值,确定可行研究区域的傍河取水适宜性指数,根据确定的适宜性指数,确定可行研究区域的傍河取水适宜性等级分区及适宜性评价值,从而完成对整个研究区域的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结果能够为地下水傍河水源地建设区域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从而,能够有效解决我国选取适宜傍河取水地段作为地下水水源地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方法中获取适宜性评价指标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如何选取适宜的傍河取水地段作为地下水水源地的问题,提供一种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方法。
实施例一
参看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方法,包括:
S1:获取研究区域及研究区域内影响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的相关数据信息,所述相关数据信息包括: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土地利用以及地下水与河水之间的交互作用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S1中,获取到的影响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的相关数据信息还包括:流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地层概况信息;所述水文地质包括:地下水的赋存、地下水补给和排泄特征、浅层地下水动态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S2:根据获取到的相关数据信息,对所述研究区域进行筛选,初步确定傍河取水的可行研究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获取到的相关数据信息并结合排他性指标,对研究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从水量、水质和土地/环境现状和区划的角度,排除明显不具备傍河取水条件的区域,初步确定傍河取水的大致可行研究区域,为进一步的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工作划定研究范围,其中,所述排他性指标包括:自然地理条件、河流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程度、土地利用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中,具体的,根据自然地理条件这一排他性指标,将研究区域分为平原区和非平原区,其中,平原区作为适宜区,非平原区作为不适宜区;为了更好地对排他性指标值进行描述,将排他性指标确定的适宜区用0表示,排他性指标确定的不适宜区用1表示。
本发明实施例中,河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程度随着与河流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到达一定距离之后河水与地下水便不再具有直接的水力联系,傍河取水目标的实现也越发困难。因此,参照《内河通航标准》的径流分级标准,划定河流两岸傍河取水可行区域范围如表1所示,如果在可行区域范围内遇地下水或地表水分水岭,则以分水岭为界。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河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程度这一排他性指标,将划定的研究区域的可行区域划分为适宜区,研究区域的其他区域划分为不适宜区,并用0表示适宜区,用1表示不适宜区。
表1河流两岸傍河取水可行区域范围
表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适宜性评价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土地利用类型,按研究区域范围从已有的土地类型底图中截取需要图层,采用0-16的数值分别代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如表2所示。根据表2,对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重分类,再根据土地/环境可行性的要求,将研究区域中的水、稀树草原、草原、永久湿地、冰雪分为不适宜区,研究区域的其他区域分为适宜区,并用0表示适宜区,用1表示不适宜区。表根据以上排他性指标的分区结果,将各排他性指标值进行叠加,任何一个排他性指标确定的不适宜区,均将排除在傍河取水可行研究区域之外,也就是说,排他性指标值叠加结果等于0的区域为初步确定的可行研究区域,排他性指标值叠加结果大于0的区域为不可行研究区域。
S3:建立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参看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从水量、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互作用强度以及地下水开采条件方面,建立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S3:确定可行研究区域内各评价指标的评分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建立的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水量适宜性评价指标进行评分,所述水量适宜性评价指标包括:含水层渗透系数、含水层厚度和多年平均径流量,如图2所示。
表3含水层渗透系数指标分级和评分
含水层渗透系数(K) 评分
>100m/d 100
100~50m/d 90
50~20m/d 80
20~5m/d 70
5~1m/d 60
1~0.1m/d 30
<0.1m/d 0
本发明实施例中,含水层渗透系数评分标准如表3所示,依据表3,绘制出含水层渗透系数评分分区图。含水层厚度则是根据研究区域的地形数据,制出研究区域地表高程图,并根据已有的地下水位埋深分区图插值水位埋深图,将地表高程图叠加减去水位埋深图,得到水位高程图,再将已有的底板高程等值线图转化为面状的底板高程栅格图,利用水位高程图减去底板高程栅格图即可得含水层厚度的初始分区图;含水层厚度评分标准如表4所示,根据表4,在研究区域内绘制含水层厚度评分分布图。多年平均径流量则是根据流域水文降水数据绘制研究区域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布图。多年平均径流量评分标准如表5所示,根据表5,在研究区域内绘制多年平均径流量评分分布图。
表4含水层厚度指标分级和评分
含水层厚度(M) 评分
30~50m 90
10~30m 80
5~10m 70
3~5m 60
1~3m 30
<1m 0
表5多年平均径流量指标分级和评分
多年平均径流量(Q) 评分
250~100亿m3/a 100
100~40亿m3/a 90
40~10亿m3/a 80
10~5亿m3/a 70
5~1亿m3/a 60
1~0.1亿m3/a 30
<0.1亿m3/a 0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建立的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水质适宜性评价指标进行评分,所述水质适宜性评价指标包括:地下水现状水质级别和地表水现状水质级别,如图2所示。
表6地下水现状水质级别指标分级和评分
地下水现状水质级别(G) 评分
I级 100
II级 95
III级 90
IV 60
V级 -275
本发明实施例中,地下水现状水质级别评分标准如表6所示,根据表6,在研究区域内绘制地下水现状水质级别评分分布图。地表水现状水质级别评分标准如表7所示,根据表7,在研究区域内绘制地表水现状水质级别评分分布图。
表7地表水现状水质级别指标分级和评分
地表水现状水质级别(S) 评分
I级 100
II级 95
III级 90
IV 60
V级 -275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建立的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互作用强度评价指标进行评分,所述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互作用强度评价指标包括:水力坡度、地表水影响带宽度和河床渗透系数,如图2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中,水力坡度评分标准如表8所示,根据表8,绘制水力坡度评分分布图。依据评价指标分级在评价区划分不同的影响带范围,地表水可能的影响带宽度评分标准如表9所示,根据表9,绘制地表水可能的影响带宽度评分分布图。河床渗透系数评分标准如表10所示,根据表10,绘制河床渗透系数评分分区图。
表8水力坡度指标分级和评分
水力坡度(I) 评分
>10‰ 40
10~5‰ 80
0~5‰ 100
0~-5‰ 90
-10~-5‰ 80
<-10‰ 60
表9地表水可能的影响带宽度指标分级和评分
地表水可能的影响带宽度(L) 评分
<0.1L 40
0.1~0.2L 85
0.2~0.5L 100
0.5~0.8L 80
0.8~1.0L 60
1.0~1.2L 30
>1.2L 0
表10河床渗透系数指标分级和评分
河床层渗透系数(R) 评分
<0.1L 40
0.1~0.2L 85
0.2~0.5L 100
0.5~0.8L 80
0.8~1.0L 60
1.0~1.2L 30
>1.2L 0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建立的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地下水开采条件评价指标进行评分;其中,地下水开采条件评价指标则是根据地下水位埋深分区图插值水位埋深图。地下水位埋深评分标准如表11所示,根据表11,绘制地下水位埋深评分分布图。
表11地下水位埋深指标分级和评分
地下水位埋深(D) 评分
<5m 100
5~10m 90
10~15m 80
15~20m 70
20~25m 60
25~30m 30
>30m 15
表12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指标权重打分表
S3:确定可行研究区域内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各适宜性评价指标的权重值,确定的各适宜性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如表12所示。
S4:根据确定的可行研究区域内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及权重值,对可行研究区域进行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包括:
将可行研究区域内每一评价指标的评分与该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值相乘,得到该评价指标的评价值;
将各评价指标的评价值进行累加,确定可行研究区域的傍河取水适宜性指数;
根据确定的适宜性指数,确定可行研究区域的傍河取水适宜性等级分区及适宜性评价值。
如图2所示,根据确定的可行研究区域内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及权重值,确定傍河取水的适宜性指数A:
A=XK·WK+XM·WM+XQ·WQ+XG·WG+XS·WS+XI·WI+XL·WL+XR·WR+XD·WD
式中,A表示傍河取水的适宜性指数、X表示相应评价指标的评分、W表示相应评价指标的权重值,K表示含水层渗透系数、M表示含水层厚度、Q表示多年平均径流量、G表示地下水现状水质级别、S表示地表水现状水质级别、I表示水力坡度、L表示地表水影响带宽度、R表示河床渗透系数,D表示地下水位埋深。
接着,根据确定的适宜性指数,确定可行研究区域的傍河取水适宜性等级分区及适宜性评价值,其中,可行研究区域的傍河取水适宜性等级分区及适宜性评价值图如表13所示。
表13傍河取水适宜性等级分区及适宜性评价
适宜性指数 等级 适宜性评价
90~100分 I级 优等适宜区
80~89分 II级 良好适宜区
70~79分 III级 中等适宜区
60~69分 IV级 较差适宜区
<60分 V级 不适宜区
最后,汇总和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编制傍河取水适宜性等级分区的划分技术评价报告和成果图表。
报告编制大纲:
1前言: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遵循的原则、任务目的、范围和技术路线等;
2研究区域概况:相关行政区划情况、自然地理条件、土地利用类型、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地表水水质、地表水流量、地表水水位的季节变化、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地下水水质情况等;
3傍河取水可行研究区域的初步确定;
4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傍河取水适宜性指数的计算;
6傍河取水研究区域不同适宜性区域的划分;
7适宜傍河水源地的选择。
表14傍河取水适宜性分区简表
等级 适宜性评价分区 面积(km2) 备注
I级 优等适宜区
II级 良好适宜区
III级 中等适宜区
IV级 较差适宜区
V级 不适宜区
表15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成果图(GIS)需求表
成果表:
本评价的成果表(表14)主要用来评价研究区域傍河取水的适宜性情况,从而为地下水傍河水源地建设区域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成果图:
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必要的图包括:傍河取水评价单指标的评分图和适宜性评价综合结果图,列表如表15所示。基于GIS空间分析平台,各部分评估采用精度一般不小于1:25万,投影系统为北京54坐标,空间数据离散时建议采用克里金(Kriging)等方法进行插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方法,通过对获取到的研究区域内影响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初步确定傍河取水的可行研究区域,并建立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可行研究区域内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及权重值,根据确定的可行研究区域内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及权重值,确定可行研究区域的傍河取水适宜性指数,根据确定的适宜性指数,确定可行研究区域的傍河取水适宜性等级分区及适宜性评价值,从而完成对整个研究区域的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结果能够为地下水傍河水源地建设区域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从而,能够有效解决我国选取适宜傍河取水地段作为地下水水源地的问题。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研究区域及研究区域内影响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的相关数据信息,所述相关数据信息包括: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土地利用以及地下水与河水之间的交互作用信息;
根据获取到的相关数据信息,对所述研究区域进行筛选,初步确定傍河取水的可行研究区域;
建立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可行研究区域内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及权重值;
根据确定的可行研究区域内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及权重值,对可行研究区域进行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关数据信息还包括:流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地层概况;
所述水文地质包括:地下水的赋存、地下水补给和排泄特征、浅层地下水动态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到的相关数据信息,对所述研究区域进行筛选,初步确定傍河取水的可行研究区域包括:
根据获取到的相关数据信息并结合排他性指标,对研究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从水量、水质和土地/环境现状和区划的角度,排除不具备傍河取水条件的区域,初步确定傍河取水的可行研究区域;
其中,所述排他性指标包括:自然地理条件、河流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程度、土地利用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到的相关数据信息并结合排他性指标,对研究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从水量、水质和土地/环境现状和区划的角度,排除不具备傍河取水条件的区域包括:
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将研究区域分为平原区和非平原区,其中,平原区作为适宜区,非平原区作为不适宜区;
根据河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程度,将研究区域分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土地/环境可行性的要求,将研究区域分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根据分区结果,将任意一个排他性指标确定的不适宜区排除在傍河取水的可行研究区域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
基于水量、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互作用强度以及地下水开采条件,建立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可行研究区域内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包括:
根据建立的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水量适宜性评价指标进行评分,所述水量适宜性评价指标包括:含水层渗透系数、含水层厚度和多年平均径流量;
其中,含水层厚度则是根据可行研究区域内的地形数据,绘制出可行研究区域的地表高程图,并根据地下水位埋深分区图插值水位埋深图,将地表高程图叠加减去水位埋深图,得到水位高程图,再将底板高程等值线图转化为面状的底板高程栅格图,利用水位高程图减去底板高程栅格得到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可行研究区域内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包括:
根据建立的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水质适宜性评价指标进行评分,所述水质适宜性评价指标包括:地下水现状水质级别和地表水现状水质级别。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可行研究区域内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包括:
根据建立的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互作用强度评价指标进行评分,所述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互作用强度评价指标包括:水力坡度、地表水影响带宽度和河床渗透系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可行研究区域内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包括:
根据建立的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地下水开采条件评价指标进行评分,所述地下水开采条件评价指标包括:地下水位埋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确定的可行研究区域内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及权重值,对可行研究区域进行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包括:
将可行研究区域内每一评价指标的评分与该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值相乘,得到该评价指标的评价值;
将各评价指标的评价值进行累加,确定可行研究区域的傍河取水适宜性指数;
根据确定的适宜性指数,确定可行研究区域的傍河取水适宜性等级分区及适宜性评价值。
CN201510954069.2A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方法 Pending CN1054476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54069.2A CN105447652A (zh)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54069.2A CN105447652A (zh)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7652A true CN105447652A (zh) 2016-03-30

Family

ID=55557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54069.2A Pending CN105447652A (zh)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47652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7692A (zh) * 2016-08-23 2017-02-22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钻杆内管水位的深岩溶渗漏通道探测结构及方法
CN106570591A (zh) * 2016-11-08 2017-04-19 北京师范大学 基于水质监测及源解析的傍河水源地水质安全预警方法
CN107480422A (zh) * 2017-07-06 2017-12-15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地下水易污染性监测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8195355A (zh) * 2017-11-28 2018-06-22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河流健康的评价方法及评价装置
CN110498458A (zh) * 2018-05-17 2019-11-26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净水机水质地图的生成方法及水质地图的控制方法
CN111724058A (zh) * 2020-06-17 2020-09-29 北京林业大学 基于取水口水质安全的河流型饮用水源地保护系统
CN113673816A (zh) * 2021-07-08 2021-11-19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河道渗漏补给地下水的适宜性评价方法
CN114840625A (zh) * 2022-04-29 2022-08-02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算法的浅层地热能适宜性分区方法
CN116109033A (zh) * 2022-12-13 2023-05-12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一种海域沉积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适宜性评价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5294A (zh) * 2011-02-01 2012-07-11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水源地监测评价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5294A (zh) * 2011-02-01 2012-07-11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水源地监测评价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国义 等: "傍河取水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实例研究", 《安全与环境工程》 *
周志祥 等: "傍河水源地建设条件研究", 《水利规划与设计》 *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7692B (zh) * 2016-08-23 2023-03-21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钻杆内管水位的深岩溶渗漏通道探测结构及方法
CN106437692A (zh) * 2016-08-23 2017-02-22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钻杆内管水位的深岩溶渗漏通道探测结构及方法
CN106570591A (zh) * 2016-11-08 2017-04-19 北京师范大学 基于水质监测及源解析的傍河水源地水质安全预警方法
CN107480422B (zh) * 2017-07-06 2020-03-10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地下水易污染性监测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7480422A (zh) * 2017-07-06 2017-12-15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地下水易污染性监测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8195355B (zh) * 2017-11-28 2020-08-04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河流健康的评价方法及评价装置
CN108195355A (zh) * 2017-11-28 2018-06-22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河流健康的评价方法及评价装置
CN110498458A (zh) * 2018-05-17 2019-11-26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净水机水质地图的生成方法及水质地图的控制方法
CN111724058A (zh) * 2020-06-17 2020-09-29 北京林业大学 基于取水口水质安全的河流型饮用水源地保护系统
CN111724058B (zh) * 2020-06-17 2023-06-16 北京林业大学 基于取水口水质安全的河流型饮用水源地保护系统
CN113673816A (zh) * 2021-07-08 2021-11-19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河道渗漏补给地下水的适宜性评价方法
CN114840625A (zh) * 2022-04-29 2022-08-02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算法的浅层地热能适宜性分区方法
CN116109033A (zh) * 2022-12-13 2023-05-12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一种海域沉积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适宜性评价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47652A (zh) 一种傍河取水适宜性评价方法
Abdalla Mapping of groundwater prospective zones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iques: A case study from the Central Eastern Desert, Egypt
Lakshmi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groundwater potential zones using GIS and remote sensing
Tao et al. Finite difference modelings of groundwater flow for constructing artificial recharge structures
CN102609782B (zh) 基于采煤沉陷模拟和复耕率的边采边复时机的优选方法
Hu et al. Development of a river-groundwater interaction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 catchment in Northwestern China
CN111210142A (zh) 一种景观综合管理单元划分方法
Hamdan et al. Hydrogeological studies on the Nubian sandstone aquifer in El-Bahariya oasis, Western Desert, Egypt
CN111582572A (zh) 一种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分区方法
Elsheikh Mitigation of groundwater level deterioration of the Nubian Sandstone aquifer in Farafra Oasis, Western Desert, Egypt
Huang et al. 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sidering geo-environment stabilit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 case study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ina
CN105046095B (zh) 生态敏感区公路隧道施工对地下水环境扰动的评价方法
Huneau et al. Intrinsic vulnerability mapping for small mountainous karst aquifers,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PaPRIKa method to Western Pyrenees (France)
Chen et al.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control line in the major leakage area of Baotu spring in Shandong province, eastern China
Al-Ghamdi et al. GIS evaluation of urban growth and flood hazards: a case study of Makkah City, Saudi Arabia
Singh et al. Evaluation of neotectonic signatures and sequencing of morphotectonic events in the badlands of the Mandakini River watershed, Chitrakoot, India
Auge et al. Hydrogeology of plains
Zhang et al. Identifying the reuse patterns of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s: A case‐study of Jixi City (China)
Solovey et al. Hydrogeological Conceptual Model of Transboundary Aquifers with Significant Groundwater Exchange Potential Between Poland and Ukraine
CN108629008B (zh) 第四系多含水层地下水环境功能立体分区方法及应用方法
Reghu et al. Demarcation of groundwater prospective zones in humid tropical river basin: a geospatial approach
Shi et al. Simulation evalua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southeastern Bosten Lake based on GMS
Lu et al. Effects of various land utilization types on groundwater at different temporal scales: a case study of Huocheng plain, Xinjiang, China
Mahran et al. Alluvial karstification and paleodoline development in Eocene limestones, a case study from West Sohag City, Egypt: implications for causes and impacts
Tsangaratos et al. Development of multi-criteria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DSS) coupled with GIS for identifying optimal locations for soil aquifer treatment (SAT) facilit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