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46910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46910A
CN105446910A CN201510828992.1A CN201510828992A CN105446910A CN 105446910 A CN105446910 A CN 105446910A CN 201510828992 A CN201510828992 A CN 201510828992A CN 105446910 A CN105446910 A CN 1054469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transmitted
interaction
take 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289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46910B (zh
Inventor
宋春东
汤剑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usoft Ruichi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usof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usoft Corp filed Critical Neusoft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82899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469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46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6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469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69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4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 G06F13/16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memory bus
    • G06F13/1668Details of memory controller
    • G06F13/1694Configuration of memory controller to different memory typ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16Memory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发送方数据传输方法为:向接收方发送包括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识别符的发送请求,识别符用于指示接收方将待传输数据结构体存储至指定内存;将待传输数据存储至指定连续内存,获得待传输数据结构体,待传输数据用二进制方式表示;基于CAN总线的传输字节限制,按照待传输数据的存储顺序,依序将待传输数据拆分为至少两组子数据,每组子数据用于生成一个对应的子数据结构体,各子数据结构体设置有身份编号,身份编号能表示各组子数据间的拆分顺序;向接收方发送交互数据,交互数据包括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接收方数据传输方法。二者相互配合,简单便捷的实现基于CAN总线的数据交互过程。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ECU(英文:ElectronicControlUnit,中文:电子控制单元)泛指汽车上的电子控制系统。举例来说,整车中可包括发动机ECU、转向ECU、调速ECU、空调ECU等等,各ECU之间可通过CAN(英文:ControllerAreaNetwork,中文: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进行数据传输。
考虑到CAN总线每次最多只能传送8字节数据,故在进行数据交互时,发送方要根据预设协议,将待传输数据结构体拆分为多个不超过8字节的“畸形结构”,再通过CAN总线将“畸形结构”传输至接收方。对应于此,接收方则可根据预设协议,合并解析其接收到的“畸形结构”,得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
举例来说,进行电池状态检测时,BMS的采集板作为发送方可获得3个电压数据:最高电压、最低电压和总电压,每个电压数据占用4字节;3个温度数据: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每个温度数据占用1字节。为了满足CAN总线的8字节传输限制,发送方将上述温度数据和电压数据写入待传输数据结构体后,可依据预设协议,将待传输数据结构体拆分为如下两个畸形结构:包括8字节数据的第一畸形结构,该畸形结构用于携带最高电压和最低电压;包括7字节数据的第二畸形结构,该畸形结构用于携带总电压、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相应地,BMS的主控板作为接收方,接收到上述两个畸形结构后,可依据预设协议解析得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
上述方案中,为了满足8字节传输限制,要在各数据之间相互协调,做不同拆分,致使拆分获得的畸形结构的可读性非常差,维护人员需要详细阅读说明文档,才能知晓各个畸形结构所携带数据的含义,对维护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另外,针对不同车型或者同一车型进行系统升级后,预设协议可能会随之发生变更,这就需要对待传输数据结构体进行重新拆分,导致软件部分的拆分、解析等内容需要重写,变更过程复杂不易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数据传输方案,简单便捷的实现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数据交互过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发送请求,所述发送请求包括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识别符,所述识别符用于指示所述接收方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存储至指定内存;所述发送方将待传输数据存储至指定连续内存,获得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所述待传输数据采用二进制方式表示;所述发送方基于CAN总线的传输字节限制,按照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存储顺序,依序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拆分为至少两组子数据,每组子数据用于生成一个对应的子数据结构体,各子数据结构体设置有身份编号,所述身份编号能够表示各组子数据间的拆分顺序;所述发送方向所述接收方发送交互数据,所述交互数据包括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
可选地,所述发送请求还包括交互次数信息,所述交互次数信息用于表示完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传输所需的交互次数。
可选地,所述发送方将待传输数据存储至指定连续内存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发送方获得所述接收方发送的发送响应,再执行所述将待传输数据存储至指定连续内存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交互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发送方获得所述接收方发送的交互请求,所述交互请求包括所述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的身份编号。
可选地,所述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交互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发送方和所述接收方的存储模式是否相同,如果不同,所述发送方按照所述接收方的存储模式,调整所述交互数据的存储方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方获得发送方发送的发送请求,所述发送请求包括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识别符;所述接收方获得所述发送方发送的交互数据,所述交互数据包括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所述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设置有身份编号,且所述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由待传输数据拆分形成的子数据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用于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且所述待传输数据采用二进制方式表示;所述接收方根据所述识别符,确定存储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指定内存,所述接收方保存有所述识别符与所述指定内存的对应关系;所述接收方根据所述身份编号,确定所述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在所述指定内存中的存储位置。
可选地,所述接收方获得所述发送方发送的交互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接收方向所述发送方发送发送响应,所述发送响应用于指示所述发送方发送所述交互数据。
可选地,所述接收方获得发送方发送的交互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接收方向所述发送方发送交互请求,所述交互请求包括所述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的身份编号。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发送方是否已完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传输,如果是,所述接收方解析所述指定内存中的子数据结构体,获得所述待传输数据。
可选地,所述发送请求还包括交互次数信息,所述确定所述发送方是否已完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传输,包括:接收方判断本次数据交互后,是否已达到所述交互次数信息表示的交互次数;如果已达到,则判定已完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传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属于发送方,所述装置包括: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向接收方发送发送请求,所述发送请求包括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识别符,所述识别符用于指示所述接收方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存储至指定内存;结构体获得单元,用于将待传输数据存储至指定连续内存,获得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所述待传输数据采用二进制方式表示;结构体拆分单元,用于基于CAN总线的传输字节限制,按照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存储顺序,依序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拆分为至少两组子数据,每组子数据用于生成一个对应的子数据结构体,各子数据结构体设置有身份编号,所述身份编号能够表示各组子数据间的拆分顺序;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接收方发送交互数据,所述交互数据包括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
可选地,所述请求发送单元向所述接收方发送的发送请求还包括交互次数信息,所述交互次数信息用于表示完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传输所需的交互次数。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响应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接收方发送的发送响应,并通知所述结构体获得单元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存储至所述指定连续内存。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请求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数据发送单元发送所述交互数据之前,获得所述接收方发送的交互请求,所述交互请求包括所述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的身份编号。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模式调整单元,用于在所述数据发送单元发送所述交互数据之前,确定所述发送方和所述接收方的存储模式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按照所述接收方的存储模式,调整所述交互数据的存储方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属于接收方,所述装置包括:请求获得单元,用于获得发送方发送的发送请求,所述发送请求包括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识别符;数据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发送方发送的交互数据,所述交互数据包括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所述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设置有身份编号,且所述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由待传输数据拆分形成的子数据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用于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且所述待传输数据采用二进制方式表示;内存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识别符,确定存储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指定内存,所述接收方保存有所述识别符与所述指定内存的对应关系;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身份编号,确定所述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在所述指定内存中的存储位置。
可选地,响应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数据获得单元获得所述交互数据之前,向所述发送方发送发送响应,所述发送响应用于指示所述发送方发送所述交互数据。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数据获得单元获得所述交互数据之前,向所述发送方发送交互请求,所述交互请求包括所述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的身份编号。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传输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发送方是否已完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传输;解析单元,用于在所述传输确定单元判定已完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传输,解析所述指定内存中的子数据结构体,获得所述待传输数据。
可选地,所述请求获得单元获得的发送请求还包括交互次数信息,则,所述传输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判断本次数据交互后,是否已达到所述交互次数信息表示的交互次数;如果已达到,则判定已完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传输。
上述技术方案中,发送方将二进制形式的待传输数据作为处理对象,进行子数据结构体的拆分和传输,接收方则相应地对发送方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进行接收和解析,二者相互配合,提供一种新的数据传输方案,有助于简单便捷的实现基于CAN总线的数据交互过程。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方案中发送方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方案中接收方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方案中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方案中数据传输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介绍本发明方案之前,先做如下解释说明。
现有技术提供的方案中,为了实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合理拆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在每个数据之间相互协调。如上文所举示例,可将最高电压和最低电压拆分到第一畸形结构中,将总电压拆分到第二畸形结构中,如此拆分致使电压值不能连续传输,增大协议代码阅读理解难度。另外,应用于其他车型时,可能每个电压数据只占用2字节,则3个电压数据和3个温度数据可能对应有另一种结构体拆分方式:将最高电压、最低电压、总电压、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拆分到一个畸形结构,将平均温度拆分到另一个畸形结构,如此,虽然均是进行电池状态检测,但对于不同车型拆分方式亦有所不同,同样会增大协议代码阅读理解难度。再例如,针对同一车型,系统升级前进行电池状态检测时,需要交互电压数据和温度数据,系统升级后需要交互电压数据、温度数据和电流数据,为了满足8字节的传输限制,同样需要在这些数据之间协调完成结构体拆分,也就是说,系统升级前后拆分方式亦可能会发生变化,同样会增大协议代码阅读理解难度。
结合上文阐述可知,待传输数据结构体中的数据发生变化,就可能会涉及结构体的重新拆分,也就是说,数据是影响结构体拆分的一个关键因素。进一步分析可知,这主要是因为,现有数据传输方案中将数据作为最小拆分单元,拆分只能在各个数据之间相互协调,致使数据变化引发结构体拆分发生变化。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借鉴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设计原理,采用二进制方式表示各个数据,并基于这些二进制形式的数据进行结构体拆分,也就是说,本发明方案并不关心拆分出的结构体所携带数据的含义,结合CAN总线的传输字节限制以及数据的存储顺序,只要超过规定字节数目即可进行一次拆分。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本发明方案拆分获得的子数据结构体中,设置有该子数据结构体的身份编号,通过身份编号,可以明确拆分得到的各个子数据结构体之间的顺序。举例来说,身份编号可以占用1字节,则结合CAN总线的传输字节限制可知,所述规定字节数目为7字节,也就是说,每隔7字节即可拆分获得一组子数据。关于身份编号所占字节数和规定字节数目,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做具体限定,可结合实际应用而定。
下面结合具体示例,对本发明方案的实现过程做解释说明。
参见图1,示出了本发明中发送方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可包括:
S101,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发送请求,所述发送请求包括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识别符,所述识别符用于指示所述接收方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存储至指定内存。
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确保接收方可以准确存储接收到的数据,发送方可通过发送请求将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识别符发送给接收方,这样,接收方便可利用该识别符,确定用于存储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指定内存,具体过程可参见下文图2处所做介绍,此处暂不详述。举例来说,识别符可以为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身份编码,如待传输数据结构体1。
进行数据交互时,接收方可用于被动接收和存储,也就是说,只要发送方向接收方传输数据,接收方即接收并存储;若发送方停止传输数据,接收方就会相应的停止接收。或者,接收方也可用于主动接收和存储,也就是说,接收方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判断是否接收并存储发送方传输的数据。或者,发送方和接收方还可预先约定,并按照约定传输数据,举例来说,发送方可以通过发送请求将交互次数信息发送至接收方,交互次数信息可用于表示发送方和接收方完成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传输所需的交互次数。举例来说,交互次数信息可以为发送方计算出的完成本次数据传输需要的交互次数;或者,交互次数信息还可以是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大小和单次交互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个数,由接收方根据二者计算得到完成本次数据传输需要的交互次数。
另外,在数据交互安全性要求较高时,还可通过发送请求将发送方身份信息发送至接收方,由接收方据此进行身份合法性验证,判断发送方当前请求的数据交互过程是否合法。作为一种示例,如果判定交互过程为合法,接收方可以允许发送方进行本次数据交互,举例来说,接收方可以向发送方发送一条表示允许数据交互的发送响应,以此通知发送方;或者,如果发送方和接收方提前预定,只在交互过程非法时才进行反馈,那么,此时接收方也可以不向发送方发送任何消息。反之,如果接收方判定交互过程为非法,禁止发送方进行本次数据交互时,接收方可以向发送方发送一条表示禁止数据交互的发送响应;或者,如果发送方和接收方提前约定,只在交互过程合法时才进行反馈,那么,此时接收方也可以不向发送方发送任何消息。本发明实施例对接收方反馈合法性验证结果的方式,可不做具体限定。
结合实际的应用需求,发送请求中还可携带其他信息,用以实现相关目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可不做具体限定,此处亦不再做其他举例说明。
S102,所述发送方将待传输数据存储至指定连续内存,获得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所述待传输数据采用二进制方式表示。
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时,发送方可将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的待传输数据,写入指定连续内存,得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举例来说,进行电池状态检测时,可预先做如下三方面定义:(1)通过待传输数据结构体1实现电压数据和温度数据的传输,(2)发送方将其内存中的第100~114字节作为指定连续内存,(3)接收方将其内存中的第110~124字节作为指定内存,三者之间具有对应关系。如此,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时,发送方可将获得的3个电压数据和3个温度数据写入第100~114字节,获得待传输数据结构体1。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数据写入指定连续内存的顺序并不做具体限定,作为一种示例,上述数据的写入顺序可以为:最高电压、最低电压、总电压、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
可选地,经S101后发送方可直接执行S102,为数据传输做准备;或者,发送方和接收方还可根据约定,在接收到接收方允许进行数据交互的反馈后,再执行S102,对此可根据实际应用而定,本发明并不做具体限定。举例来说,接收方正确接收到发送请求,即可向发送方发送表示允许数据交互的发送响应;或者,接收方还可按照上文所做介绍,对发送方当前请求的数据交互过程验证为合法时,向发送方发送表示允许数据交互的发送响应;或者,还可结合其他具体应用需要,在满足其他条件时,由接收方向发送方发送表示允许数据交互的发送响应,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可不做具体限定。
S103,所述发送方基于CAN总线的传输字节限制,按照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存储顺序,依序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拆分为至少两组子数据,每组子数据用于生成一个对应的子数据结构体,各子数据结构体设置有身份编号,所述身份编号能够表示各组子数据间的拆分顺序。
经S102后,便可基于本发明提供方案拆分待传输数据结构体,获得至少两个子数据结构体。以上文所举身份编号占用1字节的示例为例,按照数据在指定连续内存中的存储顺序,每间隔7字节即可拆分获得一组子数据,且一组子数据和一个对应身份编号可生成一个子数据结构体。
上文电池状态检测的示例中,可拆分获得如下三组子数据:由第100~106字节中的数据组成的第一组子数据,由第107~113字节中的数据组成的第二组子数据,由第114字节中的数据组成的第三组子数据。由此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拆分出的子数据,有的具有明确数据含义,如第三组子数据的含义为平均温度;有的不具有明确数据含义,如第一组子数据的后三个字节以及第二组子数据的第一个字节。也就是说,本发明方案无需关注数据所表达含义,只要依序拆分即可。
关于子数据结构体的身份编号,作为一种示例,可以将子数据的拆分组号作为该子数据生成的子数据结构体的身份编号。如,第一组子数据用于生成子数据结构体1,第二组子数据用于生成子数据结构体2,第三组子数据用于生成子数据结构体3,则,可将第一组子数据的拆分组号1作为子数据结构体1的身份编号,将第二组子数据的拆分组号2作为子数据结构体2的身份编号,将第三组子数据的拆分组号3作为子数据结构体3的身份编号。本发明实施例对身份编号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发送方和接收方通过身份编号,能识别出各组子数据间的拆分顺序即可。
S104,所述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交互数据,所述交互数据包括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
根据拆分获得的至少两组子数据,生成至少两个子数据结构体后,可从中选择出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携带于交互数据中发送至接收方。举例来说,发送方可选择子数据结构体1作为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发送至接收方。
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丢包或错包情况,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发送方可以根据接收方的指示进行数据传输。具体地,发送方获得接收方发送的交互请求,所述交互请求包括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的身份编号;发送方将接收方指定的子数据结构体传输至接收方。举例来说,交互请求中包括的身份编号为2,发送方则可将子数据结构体2作为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发送至接收方。如此,若因丢包或错包等原因,致使接收方未正确接收到其请求的子数据结构体,那么,接收方可继续请求发送方传输该未接收到的子数据结构体,直至到达预设时长或者预设次数再结束。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到达预设时长或者预设次数仍未正确接收到所请求子数据结构体的情况,接收方可对此进行错误预警,或者接收方还可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做其它适当处理,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可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发送方按照接收方的交互请求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案中,若接收方在身份合法性验证后,判定数据交互过程合法,可将首次向发送方发送的交互请求作为发送响应,发送至发送方。相应的,发送方首次接收到交互请求后,可以明确接收方允许本发送方进行本次数据交互,且指定了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
此外,结合实际应用,大多数的设备中都存在两种存储模式,大端模式和小端模式。大端模式是指,数据的高字节保存在内存的低地址中,数据的低字节保存在内存的高地址中。小端模式是指,数据的高字节保存在内存的高地址中,数据的低字节保存在内存的低地址中。对应于此,在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交互数据之前,发送方还可做如下处理:确定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存储模式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直接向接收方发送交互数据;如果不同,发送方则先按照接收方的存储模式,调整所述交互数据的存储方式,然后再将调整后的交互数据发送至接收方。
作为一种示例,可按以下方式测试设备的存储模式,进而便可根据测试结果,确定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存储模式是否相同。
shortintx;
charx0,x1;
x=0x1122;
x0=((char*)&x)[0];//低地址单元
x1=((char*)&x)[1];//高地址单元
若x0=0x11,则是大端;若x0=0x22,则是小端
与上文所述发送方的数据传输方法相对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接收方的数据传输方法,具体可参见图2所示流程图,可包括:
S201,接收方获得发送方发送的发送请求,所述发送请求包括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识别符。
S202,所述接收方获得所述发送方发送的交互数据,所述交互数据包括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所述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设置有身份编号,且所述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由待传输数据拆分形成的子数据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用于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且所述待传输数据采用二进制方式表示。
S203,所述接收方根据所述识别符,确定存储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指定内存,所述接收方保存有所述识别符与所述指定内存的对应关系。
S204,所述接收方根据所述身份编号,确定所述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在所述指定内存中的存储位置。
接收方通过发送请求获得识别符后,可先根据预先定义,确定出与识别符相对应的指定内存,该指定内存用于存储待传输数据,结合图1处所举示例,指定内存可以为接收方内存中的第110~124字节。其次,接收方通过交互数据获得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后,可根据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的身份编号,确定出该子数据结构体所携带子数据的拆分顺序,进而确定出所述子数据在所述指定内存中的存储位置。结合图1处所举示例,若身份编号为1,则可明确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中携带的是第一组子数据,其对应的存储位置为第110~116字节。
实际应用过程中,接收方正确接收到发送请求后,可以通过发送响应指示发送方进行后续数据交互过程,相应于此,发送方获得发送响应后,就可以明确接收方已正确获得发送请求,可以进行本次数据交互。或者,结合上文图1处所做介绍,如果发送请求中还包括发送方身份信息,那么,在接收方判定交互过程合法时,亦可通过发送响应指示发送方进行后续数据交互过程,相应于此,发送方获得发送响应后,就可以明确接收方已正确获得发送请求,且对本发送方身份验证为合法,可以进行本次数据交互。
可选地,接收方获得交互数据后,还可做如下处理:确定发送方是否已完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传输,如果未完成,接收方可以继续等待接收发送方传输的其它子数据结构体,或者,接收方还可继续请求发送方传输其它子数据结构体,直至完成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传输。如果已完成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传输,接收方则可解析其指定内存中存储的子数据结构体,获得待传输数据。
作为一种示例,接收方可通过其指定内存是否被写满,判断是否已完成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传输,通常,指定内存被写完,则认为已完成传输。或者,如果接收方获得的发送请求中还包括交互次数信息,还可据此判断是否已完成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传输,具体地,接收方判断本次数据交互后,是否已达到所述交互次数信息表示的交互次数,通常,达到交互次数,则认为已完成传输。本发明实施例对接收方判断待传输数据结构体是否已完成传输的方式可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若发送方和接收方采用不同存储模式,且发送方未对交互数据的存储方式做调整,那么,接收方亦可结合自身使用的存储模式,调整发送方提供的交互数据的存储模式。
上文对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案中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处理过程,进行了解释说明。发送方借鉴序列化的设计原理,直接将二进制形式的待传输数据作为处理对象,进行子数据结构体的拆分和传输,相应地,接收方可借鉴反序列化的设计原理,将接收到的子数据结构体进行合并解析,发送方和接收方相互配合,提供一种新的数据传输方案。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无需知晓拆分得到的子数据结构体所携带数据的含义,有助于降低对维护人员能力的要求,另外,在涉及协议变更需要重新进行结构体拆分时,只需要更改头文件中对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定义即可,有助于简化变更过程。举例来说,电压数据从占用4字节变更为占用2字节,则,重新定义待传输数据结构体1对应于发送方内存的第100~108字节为指定连续内存,接收方内存的第110~118字节为指定内存,无需如现有技术重写软件部分的相关内容,即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方案实现数据传输。
下面再结合具体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过程进行简单介绍。其中,可通过头文件做如下定义:通过待传输数据结构体1传输电池状态检测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发送方内存中的第100~114字节作为指定连续内存,存储待传输数据(具体包括3个4字节电压数据、3个1字节温度数据),接收方内存中的第110~124字节作为指定内存,存储待传输数据。发送方和接收方相互配合,按照以下过程实现数据传输。
(1)发送方生成发送请求,并发送至接收方,发送请求可包括发送方身份信息和交互次数信息。举例来说,交互次数信息为待传输数据结构体1的大小和单次交互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个数,则接收方可以根据二者计算得到完成本次数据传输需要的交互次数。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方通常可在上述计算得到的交互次数后完成数据传输。或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接收方还可根据自身情况,如CPU的空闲程度,优化上述计算得到的交互次数,举例来说,在CPU较为空闲时,可适当将交互次数调小,提高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单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个数;反之,亦可适当将交互次数调大,降低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单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个数,使整个交互过程更符合接收方的实际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方案中的结构体(struct)可以理解为,由一系列具有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
(2)同时,发送方将电池状态检测过程中获得的电压数据和温度数据,顺序写入指定连续内存100~114字节。目前传统的CAN总线的传输字节限制为不超过8字节,若子数据结构体的身份编号占用1字节,则每个子数据结构体可携带7字节数据,故,按照7字节、7字节和1字节,将待传输数据拆分为3组子数据,并对应生成身份编号依次为1、2、3的3个子数据结构体。
(3)对应地,接收方获得发送请求,可先根据发送方身份信息明确本次交互的对端是谁,二者之间的交互是否合法,并在判定发送方当前请求为电池状态检测过程中的合法数据交互后,接收方生成交互请求,并发送至发送方。其中,交互请求可包括接收方希望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的身份编号。举例来说,单次交互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个数为1,接收方可将身份编号2添加到交互请求中发送至发送方。
(4)发送方获得交互请求,将待传输数据结构体1的识别符和子数据结构体2添加至交互数据,发送至接收方。
(5)接收方获得交互数据,可结合头文件所做定义和识别符,确定待传输数据结构体1对应于接收方的指定内存为第110~124字节,同时,根据子数据结构体的身份编号还确定出子数据结构体2的拆分顺序,即,子数据结构体2携带的第二组子数据在待传输数据中的拆分位置。本示例中,子数据结构体2对应的存储位置为第117~123字节,如此,接收方可将第二组子数据拷贝至第117~123字节,结束本次交互。
(6)接收方可根据交互次数判断本次交互结束后,是否已完成对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传输,并在判定为未完成时,继续生成携带其它子数据结构体身份编号的交互请求,发送至发送方,以此来请求发送方继续进行其它子数据结构体的传输。如,接收方将身份编号1添加到交互请求中发送至发送方,对应地,发送方将子数据结构体1传输至接收方,并由接收方将子数据结构体1携带的第一组子数据拷贝至第110~116字节。当然,发送方和接收方还会相互配合,按照上述过程完成子数据结构体3的传输,并将子数据结构体3携带的第三组子数据拷贝至第124字节。
(7)如果接收方判定已完成待传输数据结构体1的传输,则可通过指定内存110~124字节中写入的数据,解析获得发送方要传输的电压数据和温度数据。
利用本发明方案即可简单便捷的实现基于CAN总线的数据交互,交互过程中,应用层可以不关心发送过程,只根据待传输数据进行任意结构体设计即可,发送层则可以不关心结构体所携带数据的含义,只根据结构体大小进行发送、接收即可。
基于发明传输方案,ECU之间可以按照标准C语言的结构体进行数据传输,不需要为了匹配CAN总线传输的8字节限制,将结构体拆分为难懂的畸形结构,对于维护人员来说,其不需要知晓本发明拆分出的子数据结构体所携带数据的含义,有助于维护人员理解相关协议,降低对维护人员的技能要求。另外,在涉及协议更改(针对不同车型,或者同一车型进行系统升级,均可能会导致协议更改)时,只需更改头文件的结构体定义即可,不需要更改任何解析代码,有助于节省协议更新或者匹配新协议消耗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仅以介绍发送方和接收方所执行处理动作为目的,各执行动作间的先后顺序并不受编号所限定。
与图1所示方法相对应,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属于发送方,参见图3所示示意图,所述装置可包括:
请求发送单元301,用于向接收方发送发送请求,所述发送请求包括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识别符,所述识别符用于指示所述接收方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存储至指定内存;
结构体获得单元302,用于将待传输数据存储至指定连续内存,获得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所述待传输数据采用二进制方式表示;
结构体拆分单元303,用于基于CAN总线的传输字节限制,按照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存储顺序,依序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拆分为至少两组子数据,每组子数据用于生成一个对应的子数据结构体,各子数据结构体设置有身份编号,所述身份编号能够表示各组子数据间的拆分顺序;
数据发送单元304,用于向所述接收方发送交互数据,所述交互数据包括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
可选地,所述请求发送单元向所述接收方发送的发送请求还包括交互次数信息,所述交互次数信息用于表示完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传输所需的交互次数。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响应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接收方发送的发送响应,并通知所述结构体获得单元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存储至所述指定连续内存。
可选地,针对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丢包或错包情况,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所述装置还可包括:请求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数据发送单元发送所述交互数据之前,获得所述接收方发送的交互请求,所述交互请求包括所述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的身份编号。
可选地,若发送方和接收方采用不同存储模式,则所述装置还可包括:模式调整单元,用于在所述数据发送单元发送所述交互数据之前,确定所述发送方和所述接收方的存储模式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按照所述接收方的存储模式,调整所述交互数据的存储方式。
与图2所示方法相对应,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属于接收方,参见图4所示示意图,所述装置可包括:
请求获得单元401,用于获得发送方发送的发送请求,所述发送请求包括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识别符;
数据获得单元402,用于获得所述发送方发送的交互数据,所述交互数据包括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所述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设置有身份编号,且所述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由待传输数据拆分形成的子数据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用于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且所述待传输数据采用二进制方式表示;
内存确定单元403,用于根据所述识别符,确定存储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指定内存,所述接收方保存有所述识别符与所述指定内存的对应关系;
位置确定单元404,用于根据所述身份编号,确定所述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在所述指定内存中的存储位置。
可选地,响应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数据获得单元获得所述交互数据之前,向所述发送方发送发送响应,所述发送响应用于指示所述发送方发送所述交互数据。
可选地,针对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丢包或错包情况,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所述装置还可包括: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数据获得单元获得所述交互数据之前,向所述发送方发送交互请求,所述交互请求包括所述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的身份编号。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传输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发送方是否已完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传输;解析单元,用于在所述传输确定单元判定已完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传输,解析所述指定内存中的子数据结构体,获得所述待传输数据。
可选地,所述请求获得单元获得的发送请求还包括交互次数信息,则,所述传输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判断本次数据交互后,是否已达到所述交互次数信息表示的交互次数;如果已达到,则判定已完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传输。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2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发送请求,所述发送请求包括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识别符,所述识别符用于指示所述接收方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存储至指定内存;
所述发送方将待传输数据存储至指定连续内存,获得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所述待传输数据采用二进制方式表示;
所述发送方基于CAN总线的传输字节限制,按照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存储顺序,依序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拆分为至少两组子数据,每组子数据用于生成一个对应的子数据结构体,各子数据结构体设置有身份编号,所述身份编号能够表示各组子数据间的拆分顺序;
所述发送方向所述接收方发送交互数据,所述交互数据包括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请求还包括交互次数信息,所述交互次数信息用于表示完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传输所需的交互次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方将待传输数据存储至指定连续内存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发送方获得所述接收方发送的发送响应,再执行所述将待传输数据存储至指定连续内存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交互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发送方获得所述接收方发送的交互请求,所述交互请求包括所述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的身份编号。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交互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发送方和所述接收方的存储模式是否相同,如果不同,所述发送方按照所述接收方的存储模式,调整所述交互数据的存储方式。
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方获得发送方发送的发送请求,所述发送请求包括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识别符;
所述接收方获得所述发送方发送的交互数据,所述交互数据包括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所述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设置有身份编号,且所述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由待传输数据拆分形成的子数据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用于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且所述待传输数据采用二进制方式表示;
所述接收方根据所述识别符,确定存储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指定内存,所述接收方保存有所述识别符与所述指定内存的对应关系;
所述接收方根据所述身份编号,确定所述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在所述指定内存中的存储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方获得所述发送方发送的交互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收方向所述发送方发送发送响应,所述发送响应用于指示所述发送方发送所述交互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方获得所述发送方发送的交互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收方向所述发送方发送交互请求,所述交互请求包括所述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的身份编号。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发送方是否已完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传输,如果是,所述接收方解析所述指定内存中的子数据结构体,获得所述待传输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请求还包括交互次数信息,所述确定所述发送方是否已完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传输,包括:
接收方判断本次数据交互后,是否已达到所述交互次数信息表示的交互次数;如果已达到,则判定已完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传输。
11.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属于发送方,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向接收方发送发送请求,所述发送请求包括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识别符,所述识别符用于指示所述接收方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存储至指定内存;
结构体获得单元,用于将待传输数据存储至指定连续内存,获得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所述待传输数据采用二进制方式表示;
结构体拆分单元,用于基于CAN总线的传输字节限制,按照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存储顺序,依序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拆分为至少两组子数据,每组子数据用于生成一个对应的子数据结构体,各子数据结构体设置有身份编号,所述身份编号能够表示各组子数据间的拆分顺序;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接收方发送交互数据,所述交互数据包括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请求发送单元向所述接收方发送的发送请求还包括交互次数信息,所述交互次数信息用于表示完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传输所需的交互次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响应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接收方发送的发送响应,并通知所述结构体获得单元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存储至所述指定连续内存。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请求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数据发送单元发送所述交互数据之前,获得所述接收方发送的交互请求,所述交互请求包括所述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的身份编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模式调整单元,用于在所述数据发送单元发送所述交互数据之前,确定所述发送方和所述接收方的存储模式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按照所述接收方的存储模式,调整所述交互数据的存储方式。
16.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属于接收方,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获得单元,用于获得发送方发送的发送请求,所述发送请求包括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识别符;
数据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发送方发送的交互数据,所述交互数据包括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所述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设置有身份编号,且所述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由待传输数据拆分形成的子数据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用于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且所述待传输数据采用二进制方式表示;
内存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识别符,确定存储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指定内存,所述接收方保存有所述识别符与所述指定内存的对应关系;
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身份编号,确定所述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在所述指定内存中的存储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响应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数据获得单元获得所述交互数据之前,向所述发送方发送发送响应,所述发送响应用于指示所述发送方发送所述交互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数据获得单元获得所述交互数据之前,向所述发送方发送交互请求,所述交互请求包括所述本次传输的子数据结构体的身份编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传输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发送方是否已完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传输;
解析单元,用于在所述传输确定单元判定已完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传输,解析所述指定内存中的子数据结构体,获得所述待传输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获得单元获得的发送请求还包括交互次数信息,则,
所述传输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判断本次数据交互后,是否已达到所述交互次数信息表示的交互次数;如果已达到,则判定已完成所述待传输数据结构体的传输。
CN201510828992.1A 2015-11-24 2015-11-2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4469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28992.1A CN105446910B (zh) 2015-11-24 2015-11-2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28992.1A CN105446910B (zh) 2015-11-24 2015-11-2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6910A true CN105446910A (zh) 2016-03-30
CN105446910B CN105446910B (zh) 2019-01-25

Family

ID=55557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28992.1A Active CN105446910B (zh) 2015-11-24 2015-11-2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4691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1913A (zh) * 2016-12-29 2018-05-08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车机显示装置、车辆多媒体设备及系统
CN109525363A (zh) * 2018-09-29 2019-03-26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617928A (zh) * 2019-01-31 2019-04-12 南宁学院 一种用于设备间数据共享的方法和系统
CN112165352A (zh) * 2020-09-24 2021-01-01 天宸星通(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物联网终端及其数据交互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20874A1 (en) * 2000-12-22 2002-08-29 Li Shu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cure exchange of messages
CN1811717A (zh) * 2006-01-10 2006-08-02 杭州东信灵通电子实业公司 通用进程间通信实现方法
CN1848790A (zh) * 2005-04-14 2006-10-18 上海德科电子仪表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 can 技术的汽车仪表内部数据传输方法
CN102932224A (zh) * 2012-11-23 2013-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can网络的数据通讯系统及基于该系统的数据通讯方法
CN103475651A (zh) * 2013-09-03 2013-12-25 广西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单元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4780086A (zh) * 2015-05-08 2015-07-1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七研究所 用于监测环境的can总线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20874A1 (en) * 2000-12-22 2002-08-29 Li Shu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cure exchange of messages
CN1848790A (zh) * 2005-04-14 2006-10-18 上海德科电子仪表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 can 技术的汽车仪表内部数据传输方法
CN1811717A (zh) * 2006-01-10 2006-08-02 杭州东信灵通电子实业公司 通用进程间通信实现方法
CN102932224A (zh) * 2012-11-23 2013-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can网络的数据通讯系统及基于该系统的数据通讯方法
CN103475651A (zh) * 2013-09-03 2013-12-25 广西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单元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4780086A (zh) * 2015-05-08 2015-07-1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七研究所 用于监测环境的can总线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1913A (zh) * 2016-12-29 2018-05-08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车机显示装置、车辆多媒体设备及系统
CN108011913B (zh) * 2016-12-29 2021-08-20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车机显示装置、车辆多媒体设备及系统
CN109525363A (zh) * 2018-09-29 2019-03-26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525363B (zh) * 2018-09-29 2021-07-06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617928A (zh) * 2019-01-31 2019-04-12 南宁学院 一种用于设备间数据共享的方法和系统
CN112165352A (zh) * 2020-09-24 2021-01-01 天宸星通(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物联网终端及其数据交互方法
CN112165352B (zh) * 2020-09-24 2021-04-16 天宸星通(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物联网终端的交互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6910B (zh) 2019-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79310B (zh) 一种车载设备升级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5446910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Nowdehi et al. In-vehicle CAN message authentication: An evaluation based on industrial criteria
CN108122316B (zh) 基于安全芯片的门锁通信系统及方法
WO2020211016A1 (zh) 一种设备升级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897545B (zh) 应用于ecu的安全访问方法和系统
CN103544013B (zh) 一种插件系统及插件管理方法
CN114302389B (zh) 认证与密钥协商方法、网关、传感器和电子设备
CN108390800B (zh) 用于安全的菊花链通信的方法及系统和中间从设备
CN102231766B (zh) 一种域名解析验证的方法及系统
Jeon et al. Design of an LPWAN communication module based on secure element for smart parking application
KR102172287B1 (ko) 차량 통신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CN104778386A (zh) 一种产品的注册方法及系统
CN102611741A (zh) 从autosar系统配置模型中提取通信矩阵的方法
CN112653729A (zh) 物联网终端的共享升级方法、装置、物联网终端及介质
CN102083068B (zh) 信息共享方法和系统
CN108833445B (zh) 一种适用于物联网系统的认证方法及装置
Kim et al. Vehicular multilevel data arrangement-bas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for in-vehicle CAN
CN113867690B (zh) 一种区块链中随机数的生成方法、装置及区块链节点
CN113114465A (zh) 归属权限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0971716B (zh) 地址配置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118095A (zh) 一种工程机械can总线随机数生成方法、系统及身份认证系统
CN103117986B (zh) 无线客户端的验证方法、系统和验证服务器
US20220407705A1 (en) Mobility data storage method and system
CN111914232B (zh) 业务处理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1

Address after: 201805 room 1703, No. 888, Moyu South Road, Anting Town,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Neusoft Ruichi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Address before: 110179 No. 2, Xinxiu street, Hunnan New District,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eusoft Group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