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46580A - 一种控制方法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方法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46580A
CN105446580A CN201410397447.7A CN201410397447A CN105446580A CN 105446580 A CN105446580 A CN 105446580A CN 201410397447 A CN201410397447 A CN 201410397447A CN 105446580 A CN105446580 A CN 1054465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window
gesture
display
electronic equipment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974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46580B (zh
Inventor
王永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9744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46580B/zh
Priority to US14/673,270 priority patent/US9696551B2/en
Publication of CN105446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65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46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65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及便携式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的光线从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第一显示界面;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检测第一手势操作;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生成一识别结果;基于所述识别结果,生成第一指令;响应所述第一指令,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节,生成第二显示窗口;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窗口与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显示同一内容;通过所述第二显示窗口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内容。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方法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方法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眼镜的增强现实(AR,AugmentedReality)投影技术使得信息界面与实际场景相叠加,很好兼顾了虚拟界面与现实界面。作为与智能眼镜用户交互的虚拟界面,更好的交互体验最为关键。
目前,智能眼镜的虚拟界面的大小是固定的,用户只能关注特定大小界面的虚拟影像,但对于很多人来讲,在不同场景下,如看电影、看图片等,用户希望虚拟界面大些;当用户看电子书、菜单界面等场景下,用户希望虚拟界面小些。基于此,如何调节虚拟界面的大小是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第一显示界面;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第一手势操作;所述第一手势操作为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操作,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用于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
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生成一识别结果;所述识别结果为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的调整参数;
基于所述识别结果,生成第一指令;
响应所述第一指令,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节,生成第二显示窗口;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窗口与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显示同一内容;
通过所述第二显示窗口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第一显示界面;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第一手势操作;所述第一手势操作为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操作,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用于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
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生成一识别结果;所述识别结果为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的调整参数;
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识别结果,生成第一指令;
调节单元,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指令,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节,生成第二显示窗口;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窗口与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显示同一内容;
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显示窗口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便携式电子设备具有支架,利用该支架可以将便携式电子设备佩戴在使用者的头部;电子设备还具有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利用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能够将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的光线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观看到第一显示界面。对于观看到的第一显示界面,本发明实施例可调节第一显示界面的大小,具体地,首先,检测用于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的第一手势操作;然后,对所述第一手势操作进行识别,得到表征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的调整参数的识别结果;最后,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大小调节,并通过所述第二显示窗口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内容。如此,用户可以根据不同场景或用户习惯,通过手势习随意调节虚拟界面的大小,调节方法简便,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智能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光路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示例中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第一显示界面;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检测第一手势操作。
这里,所述第一手势操作为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操作,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用于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设备具体为智能眼镜,参照图11,该电子设备具有支架,利用该支架可将电子设备佩戴在使用者的头部,也即利用支架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电子设备还具有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其中,投影单元可以通过微型投影仪实现,投影单元中的投影源可发出形式第一显示界面的光线,这里,第一显示界面可以是图片内容、视频内容、文档内容等多媒体形式的内容。镜片模组用于改变投影源发出光线的光路方向,以将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的光线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观看到第一显示界面。
本发明实施例中,镜片模组至少具有凸透镜,参照图12,该凸透镜可汇聚从投影源发出的光线,优选地,镜片模组还具有反射棱镜,该反射棱镜可将从凸透镜透过的光线反射至使用者的人眼,使得人眼的视网膜可感受到由反射棱镜反射的光线,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所形成的虚拟像位于A点位置处,本发明实施例称该位置为视觉焦点位置,如此,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能够观看到第一显示界面。如图12所示,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
本发明实施例旨在调节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的大小,这里,第一显示窗口可以是表征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全屏区域的显示窗口,也可以是第一显示界面内部的某一个小窗口。
参照图13,图13为第一显示界面的示意图,假设用户希望调整的第一显示窗口为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全屏区域的显示窗口,此时,用户可以通过第一手势操作来触发便携式电子设备调整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具体地,电子设备中的摄像头采集手势操作对应的第一图像数据;然后对所述手势操作进行识别,具体为对所述第一图像数据进行解析,获得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的特征数据,这里,特征数据表征了所述手势操作的轮廓信息、边缘信息等;然后,判断所述特征数据是否与预定手势的特征数据相匹配,得到判断结果,这里,预定手势可以由用户预先设定,例如,参见图13,预定手势可以是形如┌、┐、└、┘的手势;最后,当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特征数据与预定手势的特征数据相匹配时,确定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希望通过第一手势操作调节第一显示窗口的大小,因此,第一手势操作为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操作,以确定如何调节第一显示窗口的大小。参见图13,当手势靠近第一显示窗口的右下角时,第一显示窗口将及时响应,当沿45度方向移动手势时,则拉动第一显示窗口的右下角往内或往外进行拉伸,从而使整个第一显示窗口变大或变小。
步骤102: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生成一识别结果;所述识别结果为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的调整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包括: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在第一平面内;和/或,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位于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轴线上。
这里,第一手势操作为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操作,识别第一手势操作即为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所移动的方向,从而确定对当前第一显示窗口的大小进行如何调整。
例如,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在第一平面内,所述第一平面可以是与第一显示界面相平行的界面,如此,当第一手势操作在第一平面内移动时,可确定出对第一显示窗口进行大小调整的调整参数。再例如,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位于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轴线上,如此,当第一手势操作在第一平面内移动时,可确定出对第一显示窗口进行拉远或拉近调整的调整参数。这里,对第一显示窗口进行拉远或拉近调整时,也可实现对第一显示窗口进行大小的调整。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调整参数可以是第一显示窗口大小的调整参数,也可是第一显示窗口相对于镜片模组远近的调整参数。
步骤103:基于所述识别结果,生成第一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指令携有调节参数等信息。
步骤104:响应所述第一指令,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节,生成第二显示窗口。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窗口与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显示同一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调节参数是第一显示窗口大小的调整参数时,所述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节,具体为:依据所述调整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第一显示参数;所述第一显示参数表征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显示区域大小;基于所述第一显示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变换,生成第二显示窗口;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窗口与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显示同一内容;控制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形成所述第二显示窗口的光线,以使使用者在当前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所述第二显示窗口。这里,调节第一显示窗口大小时,保持视觉焦点位置不变,用户可以在同一个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第一显示窗口的大小变化。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调节参数是第一显示窗口相对于镜片模组远近的调整参数时,所述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节,具体为:依据所述调整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所在的视觉焦点位置进行调整,以将位于第一视觉焦点的第一显示窗口移动至位于第二视觉焦点的第二显示窗口;其中,第一视觉焦点与第二视觉焦点均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具体地,可以通过控制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控制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所在的视觉焦点位置进行调整。这里,调节第一显示窗口相对于镜片模组的距离时,视觉焦点位置改变,用户在两个不同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不同的显示窗口显示同一内容。
步骤105:通过所述第二显示窗口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手势操作进行识别,得到表征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的调整参数的识别结果;然后,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大小调节和/或对第一显示窗口相对于镜片模组的距离进行调节,得到第二显示窗口;并通过所述第二显示窗口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内容。如此,用户可以根据不同场景或用户习惯,通过手势习随意调节虚拟界面的大小,调节方法简便,提高了用户体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示例中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第一显示界面;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检测第一手势操作。
这里,所述第一手势操作为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操作,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用于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设备具体为智能眼镜,参照图11,该电子设备具有支架,利用该支架可将电子设备佩戴在使用者的头部,也即利用支架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电子设备还具有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其中,投影单元可以通过微型投影仪实现,投影单元中的投影源可发出形式第一显示界面的光线,这里,第一显示界面可以是图片内容、视频内容、文档内容等多媒体形式的内容。镜片模组用于改变投影源发出光线的光路方向,以将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的光线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观看到第一显示界面。
本发明实施例中,镜片模组至少具有凸透镜,参照图12,该凸透镜可汇聚从投影源发出的光线,优选地,镜片模组还具有反射棱镜,该反射棱镜可将从凸透镜透过的光线反射至使用者的人眼,使得人眼的视网膜可感受到由反射棱镜反射的光线,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所形成的虚拟像位于A点位置处,本发明实施例称该位置为视觉焦点位置,如此,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能够观看到第一显示界面。如图12所示,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
本发明实施例旨在调节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的大小,这里,第一显示窗口可以是表征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全屏区域的显示窗口,也可以是第一显示界面内部的某一个小窗口。
参照图13,图13为第一显示界面的示意图,假设用户希望调整的第一显示窗口为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全屏区域的显示窗口,此时,用户可以通过第一手势操作来触发便携式电子设备调整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具体地,电子设备中的摄像头采集手势操作对应的第一图像数据;然后对所述手势操作进行识别,具体为对所述第一图像数据进行解析,获得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的特征数据,这里,特征数据表征了所述手势操作的轮廓信息、边缘信息等;然后,判断所述特征数据是否与预定手势的特征数据相匹配,得到判断结果,这里,预定手势可以由用户预先设定,例如,参见图13,预定手势可以是形如┌、┐、└、┘的手势;最后,当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特征数据与预定手势的特征数据相匹配时,确定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希望通过第一手势操作调节第一显示窗口的大小,因此,第一手势操作为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操作,以确定如何调节第一显示窗口的大小。参见图13,当手势靠近第一显示窗口的右下角时,第一显示窗口将及时响应,当沿45度方向移动手势时,则拉动第一显示窗口的右下角往内或往外进行拉伸,从而使整个第一显示窗口变大或变小。
步骤202: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生成一识别结果;所述识别结果为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的调整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包括: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在第一平面内;和/或,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位于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轴线上。
这里,第一手势操作为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操作,识别第一手势操作即为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所移动的方向,从而确定对当前第一显示窗口的大小进行如何调整。
例如,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在第一平面内,所述第一平面可以是与第一显示界面相平行的界面,如此,当第一手势操作在第一平面内移动时,可确定出对第一显示窗口进行大小调整的调整参数。再例如,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位于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轴线上,如此,当第一手势操作在第一平面内移动时,可确定出对第一显示窗口进行拉远或拉近调整的调整参数。这里,对第一显示窗口进行拉远或拉近调整时,也可实现对第一显示窗口进行大小的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调整参数是第一显示窗口相对于镜片模组远近的调整参数。
步骤203:基于所述识别结果,生成第一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指令携有调节参数等信息。
步骤204:响应所述第一指令,依据所述调节参数,控制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控制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所在的视觉焦点位置进行调整,以将位于第一视觉焦点的第一显示窗口移动至位于第二视觉焦点的第二显示窗口。
其中,第一视觉焦点与第二视觉焦点均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窗口与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显示同一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依据所述调整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所在的视觉焦点位置进行调整,以将位于第一视觉焦点的第一显示窗口移动至位于第二视觉焦点的第二显示窗口;其中,第一视觉焦点与第二视觉焦点均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具体地,可以通过控制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控制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所在的视觉焦点位置进行调整。这里,调节第一显示窗口相对于镜片模组的距离时,视觉焦点位置改变,用户在两个不同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不同的显示窗口显示同一内容。
步骤205:通过所述第二显示窗口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手势操作进行识别,得到表征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的调整参数的识别结果;然后,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大小调节和/或对第一显示窗口相对于镜片模组的距离进行调节,得到第二显示窗口;并通过所述第二显示窗口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内容。如此,用户可以根据不同场景或用户习惯,通过手势习随意调节虚拟界面的大小,调节方法简便,提高了用户体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示例中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第一显示界面;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检测第一手势操作。
这里,所述第一手势操作为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操作,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用于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设备具体为智能眼镜,参照图11,该电子设备具有支架,利用该支架可将电子设备佩戴在使用者的头部,也即利用支架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电子设备还具有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其中,投影单元可以通过微型投影仪实现,投影单元中的投影源可发出形式第一显示界面的光线,这里,第一显示界面可以是图片内容、视频内容、文档内容等多媒体形式的内容。镜片模组用于改变投影源发出光线的光路方向,以将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的光线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观看到第一显示界面。
本发明实施例中,镜片模组至少具有凸透镜,参照图12,该凸透镜可汇聚从投影源发出的光线,优选地,镜片模组还具有反射棱镜,该反射棱镜可将从凸透镜透过的光线反射至使用者的人眼,使得人眼的视网膜可感受到由反射棱镜反射的光线,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所形成的虚拟像位于A点位置处,本发明实施例称该位置为视觉焦点位置,如此,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能够观看到第一显示界面。如图12所示,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
本发明实施例旨在调节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的大小,这里,第一显示窗口可以是表征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全屏区域的显示窗口,也可以是第一显示界面内部的某一个小窗口。
参照图13,图13为第一显示界面的示意图,假设用户希望调整的第一显示窗口为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全屏区域的显示窗口,此时,用户可以通过第一手势操作来触发便携式电子设备调整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具体地,电子设备中的摄像头采集手势操作对应的第一图像数据;然后对所述手势操作进行识别,具体为对所述第一图像数据进行解析,获得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的特征数据,这里,特征数据表征了所述手势操作的轮廓信息、边缘信息等;然后,判断所述特征数据是否与预定手势的特征数据相匹配,得到判断结果,这里,预定手势可以由用户预先设定,例如,参见图13,预定手势可以是形如┌、┐、└、┘的手势;最后,当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特征数据与预定手势的特征数据相匹配时,确定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希望通过第一手势操作调节第一显示窗口的大小,因此,第一手势操作为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操作,以确定如何调节第一显示窗口的大小。参见图13,当手势靠近第一显示窗口的右下角时,第一显示窗口将及时响应,当沿45度方向移动手势时,则拉动第一显示窗口的右下角往内或往外进行拉伸,从而使整个第一显示窗口变大或变小。
步骤302: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生成一识别结果;所述识别结果为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的调整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包括: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在第一平面内;和/或,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位于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轴线上。
这里,第一手势操作为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操作,识别第一手势操作即为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所移动的方向,从而确定对当前第一显示窗口的大小进行如何调整。
例如,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在第一平面内,所述第一平面可以是与第一显示界面相平行的界面,如此,当第一手势操作在第一平面内移动时,可确定出对第一显示窗口进行大小调整的调整参数。再例如,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位于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轴线上,如此,当第一手势操作在第一平面内移动时,可确定出对第一显示窗口进行拉远或拉近调整的调整参数。这里,对第一显示窗口进行拉远或拉近调整时,也可实现对第一显示窗口进行大小的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调整参数是第一显示窗口大小的调整参数。
步骤303:基于所述识别结果,生成第一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指令携有调节参数等信息。
步骤304:响应所述第一指令,依据所述调整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第一显示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参数表征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显示区域大小。
步骤305:基于所述第一显示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变换,生成第二显示窗口。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窗口与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显示同一内容。
步骤306:控制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形成所述第二显示窗口的光线,以使使用者在当前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所述第二显示窗口。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调节参数是第一显示窗口大小的调整参数时,所述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节,具体为:依据所述调整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第一显示参数;所述第一显示参数表征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显示区域大小;基于所述第一显示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变换,生成第二显示窗口;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窗口与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显示同一内容;控制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形成所述第二显示窗口的光线,以使使用者在当前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所述第二显示窗口。这里,调节第一显示窗口大小时,保持视觉焦点位置不变,用户可以在同一个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第一显示窗口的大小变化。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调节参数是第一显示窗口相对于镜片模组远近的调整参数时,所述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节,具体为:依据所述调整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所在的视觉焦点位置进行调整,以将位于第一视觉焦点的第一显示窗口移动至位于第二视觉焦点的第二显示窗口;其中,第一视觉焦点与第二视觉焦点均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具体地,可以通过控制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控制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所在的视觉焦点位置进行调整。这里,调节第一显示窗口相对于镜片模组的距离时,视觉焦点位置改变,用户在两个不同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不同的显示窗口显示同一内容。
步骤307:通过所述第二显示窗口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手势操作进行识别,得到表征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的调整参数的识别结果;然后,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大小调节和/或对第一显示窗口相对于镜片模组的距离进行调节,得到第二显示窗口;并通过所述第二显示窗口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内容。如此,用户可以根据不同场景或用户习惯,通过手势习随意调节虚拟界面的大小,调节方法简便,提高了用户体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示例中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第一显示界面;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如图4所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利用所述图像采集单元采集手势操作对应的第一图像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设备具体为智能眼镜,参照图11,该电子设备具有支架,利用该支架可将电子设备佩戴在使用者的头部,也即利用支架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电子设备还具有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其中,投影单元可以通过微型投影仪实现,投影单元中的投影源可发出形式第一显示界面的光线,这里,第一显示界面可以是图片内容、视频内容、文档内容等多媒体形式的内容。镜片模组用于改变投影源发出光线的光路方向,以将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的光线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观看到第一显示界面。
本发明实施例中,镜片模组至少具有凸透镜,参照图12,该凸透镜可汇聚从投影源发出的光线,优选地,镜片模组还具有反射棱镜,该反射棱镜可将从凸透镜透过的光线反射至使用者的人眼,使得人眼的视网膜可感受到由反射棱镜反射的光线,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所形成的虚拟像位于A点位置处,本发明实施例称该位置为视觉焦点位置,如此,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能够观看到第一显示界面。如图12所示,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
本发明实施例旨在调节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的大小,这里,第一显示窗口可以是表征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全屏区域的显示窗口,也可以是第一显示界面内部的某一个小窗口。
参照图13,图13为第一显示界面的示意图,假设用户希望调整的第一显示窗口为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全屏区域的显示窗口,此时,用户可以通过第一手势操作来触发便携式电子设备调整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具体地,电子设备中的摄像头采集手势操作对应的第一图像数据。
步骤402:对所述第一图像数据进行解析,获得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的特征数据。
然后对所述手势操作进行识别,具体为对所述第一图像数据进行解析,获得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的特征数据,这里,特征数据表征了所述手势操作的轮廓信息、边缘信息等。
步骤403:判断所述特征数据是否与预定手势的特征数据相匹配,得到判断结果。
然后,判断所述特征数据是否与预定手势的特征数据相匹配,得到判断结果,这里,预定手势可以由用户预先设定,例如,参见图13,预定手势可以是形如┌、┐、└、┘的手势。
步骤404:当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特征数据与预定手势的特征数据相匹配时,确定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操作。
这里,所述第一手势操作为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操作,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用于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希望通过第一手势操作调节第一显示窗口的大小,因此,第一手势操作为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操作,以确定如何调节第一显示窗口的大小。参见图13,当手势靠近第一显示窗口的右下角时,第一显示窗口将及时响应,当沿45度方向移动手势时,则拉动第一显示窗口的右下角往内或往外进行拉伸,从而使整个第一显示窗口变大或变小。
步骤405: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生成一识别结果;所述识别结果为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的调整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包括: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在第一平面内;和/或,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位于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轴线上。
这里,第一手势操作为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操作,识别第一手势操作即为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所移动的方向,从而确定对当前第一显示窗口的大小进行如何调整。
例如,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在第一平面内,所述第一平面可以是与第一显示界面相平行的界面,如此,当第一手势操作在第一平面内移动时,可确定出对第一显示窗口进行大小调整的调整参数。再例如,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位于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轴线上,如此,当第一手势操作在第一平面内移动时,可确定出对第一显示窗口进行拉远或拉近调整的调整参数。这里,对第一显示窗口进行拉远或拉近调整时,也可实现对第一显示窗口进行大小的调整。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调整参数可以是第一显示窗口大小的调整参数,也可是第一显示窗口相对于镜片模组远近的调整参数。
步骤406:基于所述识别结果,生成第一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指令携有调节参数等信息。
步骤407:响应所述第一指令,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节,生成第二显示窗口。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窗口与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显示同一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调节参数是第一显示窗口大小的调整参数时,所述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节,具体为:依据所述调整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第一显示参数;所述第一显示参数表征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显示区域大小;基于所述第一显示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变换,生成第二显示窗口;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窗口与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显示同一内容;控制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形成所述第二显示窗口的光线,以使使用者在当前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所述第二显示窗口。这里,调节第一显示窗口大小时,保持视觉焦点位置不变,用户可以在同一个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第一显示窗口的大小变化。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调节参数是第一显示窗口相对于镜片模组远近的调整参数时,所述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节,具体为:依据所述调整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所在的视觉焦点位置进行调整,以将位于第一视觉焦点的第一显示窗口移动至位于第二视觉焦点的第二显示窗口;其中,第一视觉焦点与第二视觉焦点均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具体地,可以通过控制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控制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所在的视觉焦点位置进行调整。这里,调节第一显示窗口相对于镜片模组的距离时,视觉焦点位置改变,用户在两个不同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不同的显示窗口显示同一内容。
步骤408:通过所述第二显示窗口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手势操作进行识别,得到表征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的调整参数的识别结果;然后,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大小调节和/或对第一显示窗口相对于镜片模组的距离进行调节,得到第二显示窗口;并通过所述第二显示窗口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内容。如此,用户可以根据不同场景或用户习惯,通过手势习随意调节虚拟界面的大小,调节方法简便,提高了用户体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示例中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第一显示界面;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检测第一手势操作。
这里,所述第一手势操作为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操作,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用于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设备具体为智能眼镜,参照图11,该电子设备具有支架,利用该支架可将电子设备佩戴在使用者的头部,也即利用支架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电子设备还具有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其中,投影单元可以通过微型投影仪实现,投影单元中的投影源可发出形式第一显示界面的光线,这里,第一显示界面可以是图片内容、视频内容、文档内容等多媒体形式的内容。镜片模组用于改变投影源发出光线的光路方向,以将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的光线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观看到第一显示界面。
本发明实施例中,镜片模组至少具有凸透镜,参照图12,该凸透镜可汇聚从投影源发出的光线,优选地,镜片模组还具有反射棱镜,该反射棱镜可将从凸透镜透过的光线反射至使用者的人眼,使得人眼的视网膜可感受到由反射棱镜反射的光线,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所形成的虚拟像位于A点位置处,本发明实施例称该位置为视觉焦点位置,如此,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能够观看到第一显示界面。如图12所示,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
本发明实施例旨在调节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的大小,这里,第一显示窗口可以是表征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全屏区域的显示窗口,也可以是第一显示界面内部的某一个小窗口。
参照图13,图13为第一显示界面的示意图,假设用户希望调整的第一显示窗口为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全屏区域的显示窗口,此时,用户可以通过第一手势操作来触发便携式电子设备调整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具体地,电子设备中的摄像头采集手势操作对应的第一图像数据;然后对所述手势操作进行识别,具体为对所述第一图像数据进行解析,获得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的特征数据,这里,特征数据表征了所述手势操作的轮廓信息、边缘信息等;然后,判断所述特征数据是否与预定手势的特征数据相匹配,得到判断结果,这里,预定手势可以由用户预先设定,例如,参见图13,预定手势可以是形如┌、┐、└、┘的手势;最后,当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特征数据与预定手势的特征数据相匹配时,确定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希望通过第一手势操作调节第一显示窗口的大小,因此,第一手势操作为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操作,以确定如何调节第一显示窗口的大小。参见图13,当手势靠近第一显示窗口的右下角时,第一显示窗口将及时响应,当沿45度方向移动手势时,则拉动第一显示窗口的右下角往内或往外进行拉伸,从而使整个第一显示窗口变大或变小。
步骤502:当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操作时,检测所述第一手势操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手势操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还可以通过双目摄像头检测所述第一手势操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步骤503:基于所述第一手势操作,以及所述第一距离,计算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相对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边界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手势操作可以是两个手比出的一个方框,该方框的大小也即边界参数基于第一手势操作,以及所述第一距离确定。
步骤504: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表征所述边界参数的第一标记,以使使用者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观看到待调整的第一显示窗口的边界范围。
这里,所述第一标记可以为框、也可以是标定框的四个角。
步骤505:当所述第一手势操作沿第一方向移动时,计算所述边界参数的变化量。
步骤506: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按照所述变化量进行位置移动的第一标记;所述第一标记表征所述边界参数。
步骤507: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生成一识别结果;所述识别结果为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的调整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包括: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在第一平面内;和/或,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位于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轴线上。
这里,第一手势操作为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操作,识别第一手势操作即为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所移动的方向,从而确定对当前第一显示窗口的大小进行如何调整。
例如,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在第一平面内,所述第一平面可以是与第一显示界面相平行的界面,如此,当第一手势操作在第一平面内移动时,可确定出对第一显示窗口进行大小调整的调整参数。再例如,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位于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轴线上,如此,当第一手势操作在第一平面内移动时,可确定出对第一显示窗口进行拉远或拉近调整的调整参数。这里,对第一显示窗口进行拉远或拉近调整时,也可实现对第一显示窗口进行大小的调整。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调整参数可以是第一显示窗口大小的调整参数,也可是第一显示窗口相对于镜片模组远近的调整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可基于所述边界参数的第一标记,确定所述调整参数。
步骤508:基于所述识别结果,生成第一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指令携有调节参数等信息。
步骤509:响应所述第一指令,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节,生成第二显示窗口。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窗口与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显示同一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调节参数是第一显示窗口大小的调整参数时,所述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节,具体为:依据所述调整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第一显示参数;所述第一显示参数表征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显示区域大小;基于所述第一显示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变换,生成第二显示窗口;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窗口与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显示同一内容;控制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形成所述第二显示窗口的光线,以使使用者在当前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所述第二显示窗口。这里,调节第一显示窗口大小时,保持视觉焦点位置不变,用户可以在同一个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第一显示窗口的大小变化。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调节参数是第一显示窗口相对于镜片模组远近的调整参数时,所述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节,具体为:依据所述调整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所在的视觉焦点位置进行调整,以将位于第一视觉焦点的第一显示窗口移动至位于第二视觉焦点的第二显示窗口;其中,第一视觉焦点与第二视觉焦点均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具体地,可以通过控制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控制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所在的视觉焦点位置进行调整。这里,调节第一显示窗口相对于镜片模组的距离时,视觉焦点位置改变,用户在两个不同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不同的显示窗口显示同一内容。
步骤510:通过所述第二显示窗口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手势操作进行识别,得到表征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的调整参数的识别结果;然后,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大小调节和/或对第一显示窗口相对于镜片模组的距离进行调节,得到第二显示窗口;并通过所述第二显示窗口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内容。如此,用户可以根据不同场景或用户习惯,通过手势习随意调节虚拟界面的大小,调节方法简便,提高了用户体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本示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第一显示界面;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61,用于检测第一手势操作;所述第一手势操作为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操作,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用于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
识别单元62,用于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生成一识别结果;所述识别结果为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的调整参数;
生成单元63,用于基于所述识别结果,生成第一指令;
调节单元64,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指令,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节,生成第二显示窗口;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窗口与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显示同一内容;
控制单元65,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显示窗口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识别单元62,还用于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在第一平面内;和/或,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位于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轴线上。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各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控制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各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本示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第一显示界面;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71,用于检测第一手势操作;所述第一手势操作为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操作,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用于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
识别单元72,用于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生成一识别结果;所述识别结果为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的调整参数;
生成单元73,用于基于所述识别结果,生成第一指令;
调节单元74,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指令,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节,生成第二显示窗口;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窗口与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显示同一内容;
控制单元75,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显示窗口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识别单元72,还用于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在第一平面内;和/或,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位于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轴线上。
优选地,所述调节单元74包括:
第一调节子单元741,用于依据所述调整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所在的视觉焦点位置进行调整,以将位于第一视觉焦点的第一显示窗口移动至位于第二视觉焦点的第二显示窗口;其中,第一视觉焦点与第二视觉焦点均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
所述第一调节子单元741,还用于通过控制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控制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所在的视觉焦点位置进行调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各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控制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各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本示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第一显示界面;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81,用于检测第一手势操作;所述第一手势操作为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操作,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用于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
识别单元82,用于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生成一识别结果;所述识别结果为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的调整参数;
生成单元83,用于基于所述识别结果,生成第一指令;
调节单元84,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指令,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节,生成第二显示窗口;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窗口与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显示同一内容;
控制单元85,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显示窗口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识别单元82,还用于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在第一平面内;和/或,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位于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轴线上。
优选地,所述调节单元84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841,用于依据所述调整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第一显示参数;所述第一显示参数表征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显示区域大小;
变换子单元84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显示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变换,生成第二显示窗口;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窗口与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显示同一内容;
控制子单元843,用于控制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形成所述第二显示窗口的光线,以使使用者在当前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所述第二显示窗口。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各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控制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各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本示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第一显示界面;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91,用于检测第一手势操作;所述第一手势操作为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操作,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用于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
识别单元92,用于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生成一识别结果;所述识别结果为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的调整参数;
生成单元93,用于基于所述识别结果,生成第一指令;
调节单元94,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指令,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节,生成第二显示窗口;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窗口与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显示同一内容;
控制单元95,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显示窗口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识别单元92,还用于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在第一平面内;和/或,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位于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轴线上。
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图像采集单元96,用于采集手势操作对应的第一图像数据;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91包括:
解析子单元911,用于对所述第一图像数据进行解析,获得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的特征数据;
判断子单元912,用于判断所述特征数据是否与预定手势的特征数据相匹配,得到判断结果;
第二确定子单元913,用于当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特征数据与预定手势的特征数据相匹配时,确定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操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各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控制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各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本示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第一显示界面;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11,用于检测第一手势操作;所述第一手势操作为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操作,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用于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
识别单元12,用于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生成一识别结果;所述识别结果为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的调整参数;
生成单元13,用于基于所述识别结果,生成第一指令;
调节单元14,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指令,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节,生成第二显示窗口;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窗口与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显示同一内容;
控制单元15,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显示窗口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识别单元12,还用于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在第一平面内;和/或,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位于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轴线上。
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16,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操作时,检测所述第一手势操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计算单元17,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手势操作,以及所述第一距离,计算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相对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边界参数;
标记单元18,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表征所述边界参数的第一标记,以使使用者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观看到待调整的第一显示窗口的边界范围。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确定单元19,用于基于所述边界参数的第一标记,确定所述调整参数。
所述计算单元17,还用于当所述第一手势操作沿第一方向移动时,计算所述边界参数的变化量;
所述标记单元18,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按照所述变化量进行位置移动的第一标记;所述第一标记表征所述边界参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各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控制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各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智能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第二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第一显示界面;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第一手势操作;所述第一手势操作为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操作,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用于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
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生成一识别结果;所述识别结果为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的调整参数;
基于所述识别结果,生成第一指令;
响应所述第一指令,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节,生成第二显示窗口;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窗口与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显示同一内容;
通过所述第二显示窗口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节,包括:
依据所述调整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所在的视觉焦点位置进行调整,以将位于第一视觉焦点的第一显示窗口移动至位于第二视觉焦点的第二显示窗口;其中,第一视觉焦点与第二视觉焦点均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所在的视觉焦点位置进行调整,包括:
通过控制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控制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所在的视觉焦点位置进行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节,包括:
依据所述调整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第一显示参数;所述第一显示参数表征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显示区域大小;
基于所述第一显示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变换,生成第二显示窗口;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窗口与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显示同一内容;
控制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形成所述第二显示窗口的光线,以使使用者在当前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所述第二显示窗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图像采集单元,相应地,所述检测第一手势操作,包括:
利用所述图像采集单元采集手势操作对应的第一图像数据;
对所述第一图像数据进行解析,获得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的特征数据;
判断所述特征数据是否与预定手势的特征数据相匹配,得到判断结果;
当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特征数据与预定手势的特征数据相匹配时,确定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操作时,检测所述第一手势操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手势操作,以及所述第一距离,计算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相对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边界参数;
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表征所述边界参数的第一标记,以使使用者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观看到待调整的第一显示窗口的边界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边界参数的第一标记,确定所述调整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手势操作沿第一方向移动时,计算所述边界参数的变化量;
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按照所述变化量进行位置移动的第一标记;所述第一标记表征所述边界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包括:
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在第一平面内;和/或,
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位于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轴线上。
10.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界面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第一显示界面;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第一手势操作;所述第一手势操作为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操作,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用于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
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生成一识别结果;所述识别结果为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整的调整参数;
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识别结果,生成第一指令;
调节单元,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指令,依据所述调节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调节,生成第二显示窗口;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窗口与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显示同一内容;
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显示窗口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内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所述调节单元包括:
第一调节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调整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所在的视觉焦点位置进行调整,以将位于第一视觉焦点的第一显示窗口移动至位于第二视觉焦点的第二显示窗口;其中,第一视觉焦点与第二视觉焦点均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所述第一调节子单元,还用于通过控制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控制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所在的视觉焦点位置进行调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所述调节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调整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第一显示参数;所述第一显示参数表征所述第一显示窗口的显示区域大小;
变换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显示参数,对所述第一显示窗口进行变换,生成第二显示窗口;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窗口与所述第一显示窗口显示同一内容;
控制子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形成所述第二显示窗口的光线,以使使用者在当前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所述第二显示窗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手势操作对应的第一图像数据;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
解析子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图像数据进行解析,获得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的特征数据;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特征数据是否与预定手势的特征数据相匹配,得到判断结果;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特征数据与预定手势的特征数据相匹配时,确定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操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操作时,检测所述第一手势操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手势操作,以及所述第一距离,计算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相对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边界参数;
标记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表征所述边界参数的第一标记,以使使用者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观看到待调整的第一显示窗口的边界范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边界参数的第一标记,确定所述调整参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手势操作沿第一方向移动时,计算所述边界参数的变化量;
所述标记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按照所述变化量进行位置移动的第一标记;所述第一标记表征所述边界参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所述识别单元,还用于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在第一平面内;和/或,识别所述第一手势操作的变化是否位于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轴线上。
CN201410397447.7A 2014-08-13 2014-08-13 一种控制方法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Active CN1054465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97447.7A CN105446580B (zh) 2014-08-13 2014-08-13 一种控制方法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US14/673,270 US9696551B2 (en) 2014-08-13 2015-03-30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97447.7A CN105446580B (zh) 2014-08-13 2014-08-13 一种控制方法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6580A true CN105446580A (zh) 2016-03-30
CN105446580B CN105446580B (zh) 2019-02-05

Family

ID=55556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97447.7A Active CN105446580B (zh) 2014-08-13 2014-08-13 一种控制方法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4658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7194A (zh) * 2017-02-14 2018-08-21 深圳梦境视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显示方法及设备
CN108696740A (zh) * 2017-02-14 2018-10-23 深圳梦境视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直播方法及设备
CN112445340A (zh) * 2020-11-13 2021-03-05 杭州易现先进科技有限公司 Ar桌面互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822471A (zh) * 2020-12-30 2021-05-18 广州富港万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投影控制方法、智能机器人及相关产品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0945A (en) * 1996-03-11 2000-03-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Head mount display device
US20120280903A1 (en) * 2011-12-16 2012-11-08 Ryan Fink Motion 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es
CN102809821A (zh) * 2011-06-01 2012-12-05 索尼公司 显示设备
CN103390290A (zh) * 2012-05-10 2013-11-13 佳能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3634581A (zh) * 2012-08-21 2014-03-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白平衡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0945A (en) * 1996-03-11 2000-03-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Head mount display device
CN102809821A (zh) * 2011-06-01 2012-12-05 索尼公司 显示设备
US20120280903A1 (en) * 2011-12-16 2012-11-08 Ryan Fink Motion 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es
CN103390290A (zh) * 2012-05-10 2013-11-13 佳能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3634581A (zh) * 2012-08-21 2014-03-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白平衡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7194A (zh) * 2017-02-14 2018-08-21 深圳梦境视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显示方法及设备
CN108696740A (zh) * 2017-02-14 2018-10-23 深圳梦境视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直播方法及设备
CN112445340A (zh) * 2020-11-13 2021-03-05 杭州易现先进科技有限公司 Ar桌面互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822471A (zh) * 2020-12-30 2021-05-18 广州富港万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投影控制方法、智能机器人及相关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6580B (zh) 2019-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87855B (zh) 近眼显示设备的避免全息影像阻挡视线的智能调节方法
CN110045816B (zh) 近眼显示器和系统
CN106662930B (zh) 用于调整所捕获的图像的视角以供显示的技术
US10067561B2 (en) Display visibility based on eye convergence
US9728163B2 (en)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1541803B1 (ko) 화상인식장치 및 조작판정방법, 그리고 프로그램
JP6822472B2 (ja) 表示装置、プログラム、表示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CN114402589A (zh) 用于2d和3d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元素映射的智能触笔光束和辅助概率输入
US9696551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8031691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12238293A (ja) 入力装置
CN105446580A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US20200042105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WO2019046803A1 (en) RADIATION TRACING SYSTEM FOR OPTICAL HELMETS
JP6509101B2 (ja) 眼鏡状の光学シースルー型の両眼のディスプレイにオブジェクトを表示する画像表示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方法
CN105446579B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US10334233B2 (en) Portable device that controls photography mod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13589532A (zh) 头戴设备的显示校准方法、装置、头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619814B1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digital head-mounted displays
US20240104883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splay method
JP2019121991A (ja) 動画マニュアル作成システム
US20240045498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6236782A (zh) 基于vr设备的云游戏图像显示控制方法和系统
KR20230076490A (ko) 입체 카메라의 주시점 자동 제어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입체 카메라 시스템
KR20230081693A (ko) 증강현실 제공 장치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