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43021A - 一种卷帘门用智能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卷帘门用智能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443021A CN105443021A CN201510963338.1A CN201510963338A CN105443021A CN 105443021 A CN105443021 A CN 105443021A CN 201510963338 A CN201510963338 A CN 201510963338A CN 105443021 A CN105443021 A CN 1054430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e
- control chip
- pin
- diode
-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56—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roll-type closures; Spring drums; Tape drums; Counterweigh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E06B9/68—Operat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e.g. with electric driv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56—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roll-type closures; Spring drums; Tape drums; Counterweigh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E06B9/68—Operat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e.g. with electric drive
- E06B2009/6809—Control
- E06B2009/6818—Control using senso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56—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roll-type closures; Spring drums; Tape drums; Counterweigh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E06B9/68—Operat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e.g. with electric drive
- E06B2009/6809—Control
- E06B2009/6818—Control using sensors
- E06B2009/6836—Control using sensors sensing obsta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卷帘门用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中央处理器,均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A/D转换器、开门控制电路和关门控制电路,均与A/D转换器相连接的光电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与开门控制电路相连接的开门电机,以及与关门控制电路相连接的关门电机组成。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还能自动开关门,因此能保证卷帘门隔离产品和生产环境,适合推广运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控制系统,具体是指一种卷帘门用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生产加工需要,工厂通常使用卷帘门隔离产品和生产环境,目前使用的卷帘门通常是电动卷帘门。电动卷帘门都是通过继电器控制单相电机的正反转来完成卷帘门的开关,即通过上升按钮打开门,通过下降按钮关闭门,通过停止按钮停止门动作。由于电动卷帘门都是靠人为动作来控制开关,时常出现忘关门或由于着急没有关完门的情况,因此容易使得噪音、粉尘或烟雾等有害污染进入卷帘门内,从而给卷帘门内的产品或生产环境带来极大地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使用的电动卷帘门都是靠人为动作来控制开关,时常出现忘关门或由于着急没有关完门而容易使得噪音、粉尘或烟雾等有害污染进入卷帘门内的缺陷,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还能及时关闭卷帘门的卷帘门用智能控制系统。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卷帘门用智能控制系统,主要由中央处理器,均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A/D转换器、开门控制电路和关门控制电路,均与A/D转换器相连接的光电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与开门控制电路相连接的开门电机,以及与关门控制电路相连接的关门电机组成;所述开门控制电路由控制芯片IC1,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开门信号电路,以及输出端与开门电机相连接的开门电路组成;所述关门控制电路由控制芯片IC2,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关门信号电路,以及输出端与关门电机相连接的关门电路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开门信号电路由三极管VT1,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控制芯片IC1的CONT管脚之间的电阻R1,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控制芯片IC1的THR管脚之间的电阻R2,串接在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控制芯片IC1的RES管脚之间的电阻R3,P极与控制芯片IC1的VOS管脚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极与控制芯片IC1的THR管脚相连接、负极与控制芯片IC1的VOS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2,以及正极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1组成;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作为开门信号电路的输入端。
再进一步的,所述开门电路由N极经电容C3后与控制芯片IC1的CONT管脚相连接、P极经电阻R4后与控制芯片IC1的OUT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2,P极与控制芯片IC1的DIS管脚相连接、N极经电阻R5后与控制芯片IC1的OUT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3,以及正极与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4组成;所述控制芯片IC1的GND管脚接地,所述二极管D3的N极作为开门电路的输出端。
更进一步的,所述关门信号电路由P极与控制芯片IC2的RES管脚相连接、N极经电阻R6后与控制芯片IC2的THR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4,一端与二极管D4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控制芯片IC2的VOS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7,正极与二极管D4的P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5,以及正极与控制芯片IC2的RES管脚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8后与关门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6组成;所述控制芯片IC2的CONT管脚与THR管脚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N极作为关门信号电路的输入端。
为了确保效果,所述关门电路由三极管VT2,P极经电阻R9后与控制芯片IC2的DIS管脚相连接、N极经电阻R11后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5,P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与控制芯片IC2的OUT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6,串接在控制芯片IC2的OUT管脚与二极管D5的N极之间的电阻R10,正极与二极管D5的P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7,以及正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8组成;所述控制芯片IC2的GND管脚接地,所述三极管VT2的基极经电阻R8后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N极作为关门电路的输出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在有人进入时能自动开门,而在无人进入时还能自动关门,可避免人为动作控制开关而时常忘关门或由于着急没有关完门并使得噪音、粉尘或烟雾等有害污染进入卷帘门内的情况,因此能保证卷帘门隔离产品和生产环境。
(2)本发明的开门控制电路控制开门电机开门,而关门控制电路控制关门电机关门,使开门和关门通过两个互相不干涉的控制系统独立控制,从而可更准确的实现自动控制开关门。
(3)本发明的开门控制电路由控制芯片IC1,开门信号电路和开门电路组成,开门信号电路接入中央处理器发出的开门控制信号,控制芯片IC1对该控制信号进行处理后通过开门电路控制开门电机动作,从而实现自动开门。
(4)本发明的关门控制电路由控制芯片IC2,关门信号电路和关门电路组成,关门信号电路接入中央处理器发出的关门控制信号,控制芯片IC2对该控制信号进行处理后通过关门电路控制关门电机动作,从而实现自动关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开门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关门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智能控制系统,主要由中央处理器,均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A/D转换器、开门控制电路和关门控制电路,均与A/D转换器相连接的光电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与开门控制电路相连接的开门电机,以及与关门控制电路相连接的关门电机组成。所述红外传感器用于采集卷帘门外的人体信号,当有人要进入卷帘门时红外传感器将采集到的人体信号发送至A/D转换器,A/D转换器将红外传感器采集的信号进行转换后发送至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则向开门控制电路发出开门控制信号,开门控制电路则控制开门电机升起卷帘门,从而实现自动开门的目的。
所述光电传感器用于采集卷帘门下方的人体和其他物体信息,当光电传感器感应不到卷帘门下方有人或其他物体时中央处理器向关门控制电路发出关门控制信号,关门控制电路则控制关门电机关闭卷帘门,从而实现自动关门的目的。当光电传感器感应到卷帘门下方有人或其他物体时将采集的信号发送至A/D转换器进行转换,转换后的信息将发送至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则向关门控制电路发出停止关门的控制信号,关门控制电路则控制关门电机停止动作,以防止卷帘门关闭时碰撞到下方的人或其他物体。
通过本发明的智能控制系统的设置,可在有人进入时自动开门,而在人进入后还能自动关门,可避免人为动作控制开关而时常忘关门或由于着急没有关完门并使得噪音、粉尘或烟雾等有害污染进入卷帘门内的情况,因此能保证卷帘门隔离产品和生产环境。本发明将开门控制电路控制开门电机和关门控制电路控制关门电机两个部分独立设置,使开门和关门的控制不互相干涉,从而可更准确的实现自动控制开关门。
实施时,所述开门控制电路由控制芯片IC1,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开门信号电路,以及输出端与开门电机相连接的开门电路组成,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芯片IC1采用的是NE555集成芯片,所述中央处理器采用的是SOP8集成芯片。具体的,所述开门信号电路由三极管VT1,二极管D1,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组成;所述开门信号电路用于接入中央处理器发出的开门控制信号。
连接时,所述电阻R1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控制芯片IC1的CONT管脚之间,所述电阻R2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控制芯片IC1的THR管脚之间,所述电阻R3串接在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控制芯片IC1的RES管脚之间。所述二极管D1的P极与控制芯片IC1的VOS管脚相连接,其N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2的正极与控制芯片IC1的THR管脚相连接,其负极与控制芯片IC1的VOS管脚相连接。所述电容C1的正极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其负极接地。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作为开门信号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开门电路由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容C3,电容C4,电阻R4和电阻R5组成。所述开门信号电路接入中央处理器发出的开门控制信号,控制芯片IC1对该控制信号进行处理后通过开门电路控制开门电机动作,从而实现自动开门。
连接时,所述二极管D2的N极经电容C3后与控制芯片IC1的CONT管脚相连接,其P极经电阻R4后与控制芯片IC1的OUT管脚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P极与控制芯片IC1的DIS管脚相连接,其N极经电阻R5后与控制芯片IC1的OUT管脚相连接。所述电容C4的正极与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其负极接地。所述控制芯片IC1的GND管脚接地,所述二极管D3的N极作为开门电路的输出端。
如图3所示,所述关门控制电路由控制芯片IC2,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关门信号电路,以及输出端与关门电机相连接的关门电路组成,本实施例中的控制芯片IC2也采用的是NE555集成芯片。具体的,所述关门信号电路由二极管D4,电容C5,电容C6,电阻R6,电阻R7和电阻R8组成;所述关门信号电路用于接入中央处理器发出的关门控制信号。
连接时,所述二极管D4的P极与控制芯片IC2的RES管脚相连接,其N极经电阻R6后与控制芯片IC2的THR管脚相连接。所述电阻R7的一端与二极管D4的P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控制芯片IC2的VOS管脚相连接。所述电容C5的正极与二极管D4的P极相连接,其负极接地。所述电容C6的正极与控制芯片IC2的RES管脚相连接,其负极经电阻R8后与关门电路相连接。所述控制芯片IC2的CONT管脚与THR管脚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N极作为关门信号电路的输入端。其中,所述二极管D4的N极与SOP8集成芯片的ZCD管脚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与SOP8集成芯片的CS管脚相连接,所述A/D转换器与SOP8集成芯片的MULT管脚相连接。
所述关门电路由三极管VT2,二极管D5,二极管D6,电容C7,电容C8,电阻R9,电阻R10和电阻R11组成。所述关门信号电路接入中央处理器发出的关门控制信号,控制芯片IC2对该控制信号进行处理后通过关门电路控制关门电机动作,从而实现自动关门。
连接时,所述二极管D5的P极经电阻R9后与控制芯片IC2的DIS管脚相连接,其N极经电阻R11后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P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其N极与控制芯片IC2的OUT管脚相连接。所述电阻R10串接在控制芯片IC2的OUT管脚与二极管D5的N极之间。所述电容C7的正极与二极管D5的P极相连接,其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8的正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其负极接地。所述控制芯片IC2的GND管脚接地,所述三极管VT2的基极经电阻R8后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N极作为关门电路的输出端。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的实现本发明。
Claims (5)
1.一种卷帘门用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中央处理器,均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A/D转换器、开门控制电路和关门控制电路,均与A/D转换器相连接的光电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与开门控制电路相连接的开门电机,以及与关门控制电路相连接的关门电机组成;所述开门控制电路由控制芯片IC1,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开门信号电路,以及输出端与开门电机相连接的开门电路组成;所述关门控制电路由控制芯片IC2,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关门信号电路,以及输出端与关门电机相连接的关门电路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帘门用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门信号电路由三极管VT1,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控制芯片IC1的CONT管脚之间的电阻R1,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控制芯片IC1的THR管脚之间的电阻R2,串接在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控制芯片IC1的RES管脚之间的电阻R3,P极与控制芯片IC1的VOS管脚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极与控制芯片IC1的THR管脚相连接、负极与控制芯片IC1的VOS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2,以及正极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1组成;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作为开门信号电路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卷帘门用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门电路由N极经电容C3后与控制芯片IC1的CONT管脚相连接、P极经电阻R4后与控制芯片IC1的OUT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2,P极与控制芯片IC1的DIS管脚相连接、N极经电阻R5后与控制芯片IC1的OUT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3,以及正极与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4组成;所述控制芯片IC1的GND管脚接地,所述二极管D3的N极作为开门电路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卷帘门用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门信号电路由P极与控制芯片IC2的RES管脚相连接、N极经电阻R6后与控制芯片IC2的THR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4,一端与二极管D4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控制芯片IC2的VOS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7,正极与二极管D4的P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5,以及正极与控制芯片IC2的RES管脚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8后与关门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6组成;所述控制芯片IC2的CONT管脚与THR管脚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N极作为关门信号电路的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卷帘门用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门电路由三极管VT2,P极经电阻R9后与控制芯片IC2的DIS管脚相连接、N极经电阻R11后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5,P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与控制芯片IC2的OUT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6,串接在控制芯片IC2的OUT管脚与二极管D5的N极之间的电阻R10,正极与二极管D5的P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7,以及正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8组成;所述控制芯片IC2的GND管脚接地,所述三极管VT2的基极经电阻R8后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N极作为关门电路的输出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963338.1A CN105443021A (zh) | 2015-12-19 | 2015-12-19 | 一种卷帘门用智能控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963338.1A CN105443021A (zh) | 2015-12-19 | 2015-12-19 | 一种卷帘门用智能控制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43021A true CN105443021A (zh) | 2016-03-30 |
Family
ID=55553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963338.1A Pending CN105443021A (zh) | 2015-12-19 | 2015-12-19 | 一种卷帘门用智能控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443021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874927U (zh) * | 2012-05-29 | 2013-04-17 | 曹锐冠 | 光线调节装置 |
DE202014001058U1 (de) * | 2013-02-13 | 2014-05-19 | Antonia Scher | Fenst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insbesondere Flugzeug |
WO2015023843A1 (en) * | 2013-08-14 | 2015-02-19 | Lutron Electronics Co., Inc. | Window treatment control using bright override |
CN204402331U (zh) * | 2014-12-30 | 2015-06-17 | 齐齐哈尔大学 |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卷帘装置 |
CN104948096A (zh) * | 2014-03-26 | 2015-09-30 |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改进的快速门控制系统及其在恶劣环境下的应用 |
-
2015
- 2015-12-19 CN CN201510963338.1A patent/CN10544302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874927U (zh) * | 2012-05-29 | 2013-04-17 | 曹锐冠 | 光线调节装置 |
DE202014001058U1 (de) * | 2013-02-13 | 2014-05-19 | Antonia Scher | Fenst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insbesondere Flugzeug |
WO2015023843A1 (en) * | 2013-08-14 | 2015-02-19 | Lutron Electronics Co., Inc. | Window treatment control using bright override |
CN104948096A (zh) * | 2014-03-26 | 2015-09-30 |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改进的快速门控制系统及其在恶劣环境下的应用 |
CN204402331U (zh) * | 2014-12-30 | 2015-06-17 | 齐齐哈尔大学 |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卷帘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49902A (zh) |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 | |
CN204492460U (zh) | 智能窗户 | |
CN205726601U (zh) | 一种智能家居灯光控制系统 | |
CN106950883A (zh) | 一种红外线感应触发装置 | |
CN105443021A (zh) | 一种卷帘门用智能控制系统 | |
CN105446218A (zh) | 一种基于选择电路的卷帘门用智能控制系统 | |
CN105549469A (zh) | 一种基于前置放大电路的卷帘门用智能控制系统 | |
CN105573203A (zh) | 一种基于信号过滤电路的卷帘门用智能控制系统 | |
CN104899568A (zh) | 一种基于宽脉冲触发的移相式人脸识别系统 | |
CN205721130U (zh) | 智能家居平台 | |
CN109157101A (zh) | 无源智能窗帘控制系统 | |
CN105569551A (zh) | 一种基于信号过滤式选择电路的卷帘门用智能控制系统 | |
CN105569550A (zh) | 一种基于前置放大电路的卷帘门用自动控制系统 | |
CN104219847A (zh) | 室内自动照明电路 | |
CN204859664U (zh) | 一种门控照明电路 | |
CN105484651A (zh) | 一种卷帘门用自动控制系统 | |
CN203775232U (zh) | 基于knxeib的区域家居安防控制系统 | |
CN105464576A (zh) | 基于前置放大式信号过滤电路的卷帘门用智能控制系统 | |
CN205172279U (zh) | 一种窗户智能调节装置 | |
CN102123537B (zh) | 门灯自动控制器 | |
CN105573202A (zh) | 基于前置放大式信号过滤电路的卷帘门用自动控制系统 | |
CN201616939U (zh) | 门灯节电自动控制器 | |
CN204683285U (zh) | 基于物联网的全自动智能窗帘 | |
CN110989392A (zh) | 一种带语音控制的人工智能家居系统 | |
CN105446192A (zh) | 一种基于驱动式信号过滤电路的卷帘门用自动控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