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30749A - 一种时隙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时隙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30749A
CN105430749A CN201410479468.3A CN201410479468A CN105430749A CN 105430749 A CN105430749 A CN 105430749A CN 201410479468 A CN201410479468 A CN 201410479468A CN 105430749 A CN105430749 A CN 1054307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lot
information
node
record
n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794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30749B (zh
Inventor
郭宣羽
周海军
冯媛
房家奕
唐纪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41047946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3074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86281 priority patent/WO201604142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5430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307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307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307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时隙选择的方法及装置,用以提高发送时隙选择的准确性及选择效率。该方法为:第一节点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选定自身的发送时隙,以及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再根据每一个时隙最新更新的时隙状态信息生成FI,在到达下一个发送时隙时进行发送。这样,第一节点可以根据与其他节点交互的时隙状态信息确定已被占用的时隙,通过底层测量获得的信息,确定未被占用但碰撞可能性最大的时隙,降低了发送时隙出现碰撞的可能性,提高了发送时隙选择的准确性及选择效率,同时,有利于降低信息交互的资源开销,降低系统的运行负荷。

Description

一种时隙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时隙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车载通信系统的发展和移动自组网技术的逐渐成熟,为了满足车载自组织网络的实时性、可靠性、分布式特性的要求,可移植于不同的底层通信平台的,基于可靠预约ALOHA(ReliableReservedALOHA,RR-ALOHA)的车间通信协议应运而生。
RR-ALOHA协议是基于时隙结构的动态时分复用接入(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TDMA)的信道访问协议,不仅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能够支持多车协作通信中单跳范围内的广播功能,且该协议可以独立于物理层之上而进行设计,因此可以在通信系统的上层媒体访问控制(MediaAccessControl,MAC)采用基于预约时隙的RR-ALOHA协议。
可靠预约ALOHA算法是一种基于TDMA的接入和资源分配机制,资源分配基于帧结构以slot为单位。RR-ALOHA机制中,每个节点都必须获得一个基本信道(BasicChannels,BC)。当节点获得一个BC信道后,将周期性地在BC信道对应的时隙上发送帧信息(FrameInformation,FI),每N个slot构成一帧(记为Frame),每个帧中的slot的编号为0~N-1,在帧之间循环往复。每个slot中只允许一个节点进行发送,即节点之间为TDMA模式。当节点占用一个时隙后,将周期性发送固定信息组织结构的帧信息(FrameInformation,FI),FI中携带本节点直接感知到的时隙占用状态,即本节点一跳(Onehop,OH)范围内的节点对前一帧中的时隙的使用情况,且每个节点会在FI中指示一帧中各个slot的占用状态。每个节点通过监听其周围节点发送的FI,获取与该节点相距两跳范围内的每个节点的时隙占用状态(即时隙分配情况),并根据邻节点的FI和自己的信道使用情况及时更新时隙占用状态,并将更新后的时隙占用状态在自己发送的FI信息中体现,从而实现覆盖范围不相交的一跳簇间的时隙资源重用。
数据传输过程中,如果终端不主动放弃BC对应的时隙资源,则可一直使用占用的时隙传输数据,在这期间其他节点不能使用该时隙。当BC信道提供的带宽不能满足业务的要求时,可通过预约附加信道的方式占用其他空闲信道进行传输。对于点对点通信,节点还可以通过预约点对点(P2P)信道进行传送,以实现相邻一跳簇中的时隙复用,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当消息需要在整个网络进行广播时,RR-ALOHA机制可以只选择有限终端进行中继,避免泛洪路由造成的网络拥塞。
FI是一个由N个时隙状态信息组成的向量,又称FI信息,其中,N为一帧中包含的时隙数。具体包括:时隙占用状态子域、节点临时标识(SourceTemporaryIdentifier,STI)子域、优先级子域和点对点业务(PTP)标志子域。
在任意一个时隙中,时隙占用状态子域承载了该任意一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指示该任意一个时隙是否已被占用。
在任意一个时隙中,STI子域中承载了占用该任意一个时隙的节点的STI。
在任意一个时隙中,优先级子域中承载了占用该任意一个时隙的节点在该任意一个时隙发送的数据对应的优先级状态。
在任意一个时隙中,点对点业务标志子域承载了该任意一个时隙的节点业务标志;
其中,时隙状态信息的大小为1bit(比特)、STI的大小为8bit、占用时隙的节点在该时隙发送的数据对应的优先级状态的大小为2bit、PTP标志的大小为1bit。
在每一帧中,节点都必须通过本节点的发送时隙(即本节点的占用时隙)发送FI,并根据获取的邻节点的FI和本节点的信道使用情况(即本节点的时隙占用状态)即时更新本地的时隙占用状态向量(表),并将更新后的时隙占用状态在本节点发送的FI中体现出来。
每个OH簇内的所有节点都在簇内享有全连通(即在每个OH簇内的任意一节点可知道该OH簇内的所有节点的时隙占用状态)。分属于不同簇的节点如果不属于所有簇共同子集将不能直接通信(即在每个OH簇内的节点,若该节点不属于与另一簇的共同子集,则无法知道另一簇的节点的时隙占用状态)。在RR-ALOHA算法中,新的节点加入网络时,必须获取一个时隙,即需要执行信道占用流程,占用一个时隙,当该新的节点成功占用一个时隙之后,还需要对该时隙执行信道维护过程。
下面结合图1和图2举例说明节点执行的信道占用流程。
假设节点第一次申请占用一个slot(时隙),其流程图参见图1所示:
步骤101:节点在选择时隙资源前首先监听一帧的信道占用情况。
节点在开始接入过程后的一帧内,监听的该帧中的所有slot。
在节点监听该帧中的slot时,节点接收OH簇内其他节点发送的FI。若OH簇内任意一个其他节点发送的FI指示对应的slotX的时隙占用状态为忙,则节点将本地的时隙状态向量(表)中的slotX对应标记为RESERVED(已占用),否则标记为AVAILABLE(可用的)。
节点将在该帧内接收到的所有FI信息分别进行解析处理,并根据上述方式判断各个slot的时隙占用状态。
步骤102:节点从监听的帧内的时隙中,选择一个空闲时隙(即availableslot)。
当某一个slot在节点本地的时隙状态向量(表)中记录的时隙占用状态为AVAILABLE,则认为该slot为空闲slot(即空闲时隙)。
由于在节点监听的一帧内可能有一个或多个空闲slot,也可能没有空闲slot,因此,若节点监听的一帧内存在多个空闲slot,则从中随机选择一个空闲slot,若节点监听的一帧内没有空闲slot,那么将比自身当前优先级低的节点占用的时隙看做空闲slot进行选择。选择空闲slot后,执行步骤103;如果没有一个空闲slot可供接入,则返回步骤101,继续监听下一帧。
步骤103:节点判断是否到达步骤102中选定的空闲slot。
假设步骤102中选定的空闲slot为slotp,则在slotp到达前,持续监听各个slot,基本的RR-RLOHA算法中并未明确是否在slotp到达之前,持续做slotp是否仍然空闲的判断。到达slotp,执行步骤104。
步骤104:节点在slotp发送FI。
按照如下规则填写FI中的各个field(域);
针对与FI中本节点的发送时隙对应的field中,填写的时隙占用状态为BUSY(可以在对应的时隙占用状态子域中填写1),且在STI子域中填写本节点的STI,在优先级子域中填写本节点在发送时隙发送的数据的优先级信息,在点对点业务标志子域填写PTP标志;
针对除本节点的发送时隙外的其他slot对应的field,如果在某一slot成功接收并解析了某一节点发送的FI,则将该slot的时隙占用状态标记为BUSY(可以在对应该slot的时隙占用状态子域中填写1),并在该slot的STI子域中填写对应节点的STI,在该slot的优先级子域中填写该节点发送数据的优先级信息,在点对点业务标志子域填写PTP标志;
如果在某一slot没有接收到FI,或者在某一slot接收到FI后无法解析(例如在某一slot接收到了由多个节点发送的FI),则将该slot标记为FREE(可以在对应该slot的时隙占用状态子域中填写0)。
节点在按照上述规则填写完毕FI中的各个field后,在时隙p发送该FI。
步骤105:监听反馈,确认本节点本次申请占用时隙是否成功。
如果本节点在发送FI后,在接收到的所有FI中,本节点的发送时隙均被本节点占用(即在接收到的所有FI中,本节点的发送时隙的时隙占用状态均被标记为忙,且对应的STI与本节点相同),则认为本次FI发送成功,否则认为本次FI发送失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逻辑与操作实现这一过程。
节点从slotp+1开始监听一帧,如果在该帧内的所有反馈的FI中都指示slotp被该节点占用,则该节点在下一帧中继续在slotp发送FI信息;如果在从slotp+1开始的一帧内接收到的所有反馈的FI中,存在至少一个FI指示slotp的时隙占用状态为FREE,或/和,存在至少一个FI指示slotp的时隙占用状态为BUSY(忙)且slotp对应的STI与本节点不同,则认为本节点在slotp发送FI失败,即认为本节点申请占用slotp的时隙失败,返回步骤102。
节点进行信道维护(即对本节点占用的时隙进行维护)的过程如下:
在基本的RR-ALOHA中,节点在本节点占用的时隙周期性地发送FI,已通过节点间的FI交互对信道的时隙占用状况进行维护。节点如果不主动放弃本节点占用的时隙,则可以一直使用本节点占用的时隙进行数据传输。然而如果网络结构发生变化,节点则需要根据在接收时隙接收到的反馈FI持续检测本节点占用的时隙是否与其他节点占用的时隙发生了碰撞。若多个节点占用的时隙发生了碰撞,则所有占用该时隙的节点都需要释放该时隙,并重新发起接入过程,预约信道。
可以看出,信道维护过程流程是信道接入过程的一部分,下图给出信道接入过程的简图,如图3所示:
监听窗口:目的是为了了解完整的信道状态信息,此窗口结束后就可以选择时隙资源。监听窗口长度为1帧。
反馈窗口:发送FI后就开始了监听,根据反馈窗口内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节点接入\维护信道是否成功的判断,节点在确定所有接收时隙上(即反馈窗口内)接收到的信息都给予节点正反馈时,节点才认为本时隙申请成功,节点开始占用此时隙。如果包含此发送时隙则反馈窗口长度为1帧,如果不包含此发送时隙则反馈窗口长度为(N-1)个时隙,N为一帧内时隙的总个数。
节点在接收时隙中每接收一次FI均需要对时隙状态向量(表)进行更新。
仍以步骤102中选定的空闲slot为slotp为例,若节点接收到的FI都指示slotp被本节点占用,即接收到的FI中对应slotp的时隙状态信息为BUSY(时隙占用状态子域中为1),并且STI子域中的STI与本节点的STI相同,则判定本节点接受到的是正反馈。
若节点接收到的FI中存在至少一个FI指示slotp空闲或/和指示slotp被其他节点占用,即节点接收到至少一个FI中的时隙状态信息为FREE(时隙占用状态子域中为0),或/和,节点接收到至少一个FI中的时隙占用状态为BUSY,且STI子域中的STI与本节点的STI不同,则判定本节点接收到的是负反馈。
在RR-ALOHA机制下,节点占用的时隙发生碰撞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1)节点自身占用的时隙发生碰撞
存在一个或多个帧信息指示本时隙被与本节点的STI不同的其他节点占用,或存在一个或多个帧信息指示本时隙未被占用(时隙占用状态为FREE),则确定该时隙发生碰撞。
2)非节点自身占用的时隙发生碰撞
对于任一非节点自身占用的时隙,出现了两个及以上的帧信息指示该时隙被两个及以上节点(即:STI不同)占用,则确定该时隙发生碰撞。
若节点检测出某一时隙发生碰撞,则将在本节点的发送时隙向占用该时隙的节点发送包含反馈信息的FI,指示该时隙发生碰撞,对占用该时隙的节点进行负反馈;若节点检测出某一时隙未发生碰撞,则将在本节点的发送时隙向占用该时隙的节点发送包含反馈信息的FI,指示该时隙未发生碰撞,对占用该时隙的节点进行正反馈。
下面结合图2举例说明节点执行信道占用和信道维护的过程。图2中,假设每一帧中包含6个slot,节点从slot2开始接入过程,其后的一帧内持续监听,根据开始接入后的一帧内监听结果选择slot4作为本节点的发送时隙,然后继续监听2个slot,在到达slot4时开始发送本节点的FI,在发送本节点的FI后的N-1个field(域)中(即在slot5、slot0、slot2和slot3中)获取其它节点针对本节点维护的时隙的反馈信息,判断节点在slot5、slot0、slot2和slot3中获取的其他节点针对本节点维护的时隙的反馈信息是否为正反馈:若是,则在之后的帧中持续获取其他节点针对本节点维护的时隙的反馈信息,并判断是否为正反馈,否则,返回选择空闲slot作为本节点的发送时隙这一操作。
由于在使用基本的RR-ALOHA算法进行节点间的通信时,节点之间周期性发送FI,节点间交互的FI信息是MAC层信息,只针对时隙状态信息、优先级信息、STI信息和PTP信息进行交互。对于没有被占用的时隙也存在碰撞的可能,只能通过接收反馈来确定时隙选择是否正确、有无时隙碰撞出现。由此可见,基本的RR-ALOUHA算法不利于降低选择时隙碰撞的可能性,时隙选择效率低下,不利于降低交互的信息开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隙选择的方法及装置,用以降低时隙选择发生碰撞的可能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时隙选择的方法,包括:
第一节点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选定自身的发送时隙,其中,每一个FI中携带有相应节点上报的N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每一条时隙状态信息包含有一个时隙的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N为一帧内包含的时隙数目;
第一节点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
第一节点根据每一个时隙最新更新的时隙状态信息生成FI,并在到达下一个发送时隙时进行发送。
这样,第一节点可以根据与其他节点交互的通过底层测量获得的信息,确定已被占用和碰撞可能性最大的时隙,从而在选取发送时隙时避免这些时隙,进而降低了发送时隙出现碰撞的可能性,提高了发送时隙选择的准确性及选择效率,同时,有利于降低信息交互的资源开销,降低系统的运行负荷。
较佳的,第一节点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选定自身的发送时隙:
根据其他节点发送的FI筛选出待选时隙,其中,在确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至少一个时隙记录的时隙状态信息中不存在占用状态信息时,将至少一个时隙作为待选时隙;
确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至少一个待选时隙记录的测量信息均低于预设门限时,将至少一个待选时隙作为候选发送时隙;
选取一个候选发送时隙作为发送时隙。
较佳的,选取一个候选发送时隙作为发送时隙,包括:
若仅存在一个候选发送时隙,则直接将一个候选发送时隙选定为最终的发送时隙;
若存在至少两个候选发送时隙,则随机选定一个候选发送时隙作为最终的发送时隙,或者,分别确定每一个候选发送时隙的最大接收总功率,并选定最大接收总功率的取值最小的候选发送时隙作为最终的发送时隙,其中,一个候选发送时隙的最大接收总功率是指其他节点上报的FI中针对一个候选发送时隙记录的各个接收总功率中的取值最大的接收总功率。
较佳的,第一节点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包括:
第一节点每在一时隙接收到一其他节点发送的FI,则根据接收的FI对上一次接收的一其他节点发送的FI进行更新,FI中携带有一其他节点上报的N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
较佳的,第一节点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包括:
第一节点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最新接收的FI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更新,并判断对应第一节点选定的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若是,则维持选定的发送时隙,否则,重新选取发送时隙。
较佳的,第一节点根据最新保存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判断对应第一节点选定的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包括:
第一节点选定发送时隙后,在下一次到达发送时隙之前,根据最新接收的其他节点发送的所有FI统一判断,对应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
或者,
第一节点选定发送时隙后,在下一次到达发送时隙之前,每接收到一个其他节点发送的FI,便判断一次对应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
这样,第一节点根据与其他节点交互的通过底层测量获得的信息,确定已被占用和碰撞可能性最大的时隙,从而在选取发送时隙时避免这些时隙,进而降低了发送时隙出现碰撞的可能性。
较佳的,第一节点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包括:
若第一节点在一时隙到达时正确解调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且FI中携带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包含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其中,占用状态信息为相应时隙的占用节点的节点临时标识STI,则根据获得的FI对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更新;
若第一节点在一时隙到达时正确解调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且FI中携带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包含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其中,占用状态信息为相应时隙的干扰状态信息,则根据获得的FI对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更新,并且在确定一时隙的占用节点上报的干扰状态信息表征一时隙的信号干扰未达到设定门限时且自身在一时隙测量的信号干扰达到该设定门限时,对一时隙的干扰状态信息进行调整;
若第一节点在一时隙到达时未正确解调其他节点发送的FI或未接收到FI,则将一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记录为自身在一时隙测量的测量信息。
较佳的,第一节点根据每一个时隙最新更新的时隙状态信息生成FI,包括:
第一节点将自身的标识信息作为占用状态信息,填写至FI中自身选定的发送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若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状态信息相同,则第一节点将占用状态信息填写至FI中一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若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状态信息不相同,则第一节将一时隙到达时,自身针对一时隙监听到的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填写至FI中一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若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对应一时隙未记录占用状态信息,则第一节点将一时隙到达时,自身针对一时隙监听到的测量信息,填写至FI中一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较佳的,第一节点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状态信息是否相同,包括:
若占用状态信息为占用节点信息,则第一节点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节点信息是否为同一节点的STI,若是,则相同,否则,不相同;
或者,
若占用状态信息为干扰状态信息,则第一节点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干扰状态信息是否均表征干扰未达到门限,若是,则相同,否则,不相同;
或者,
若占用状态信息为干扰状态信息,则第一节点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干扰状态信息是否均表征干扰达到门限且占用节点信息相同,若是,则相同,否则,不相同。
较佳的,第一节点根据每一个时隙最新更新的时隙状态信息,生成FI,包括:
根据一帧内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分别填充FI中相应的信息域,其中,分别针对一帧内每一个时隙,采用X1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Y1比特记录占用节点STI或者测量信息,其中,X1、Y1为预设参数;
或者,
根据一帧内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分别填充FI中相应的信息域,其中,分别针对一帧内每一个时隙,采用X2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Y2比特记录干扰指示,或者,采用X2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Y2比特记录干扰指示,采用Z比特记录占用节点STI,或者,采用X2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W比特记录测量信息,其中,X2、Y2、Z、W为预设参数。
较佳的,进一步包括:
第一节点发送FI后,继续接收其他节点发送的FI;
第一节点判断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第一节点选取的发送时隙记录的时隙状态信息是否中包含的有效的占用状态信息是否相同,若是,则确认接入成功,否则,重新选取发送时隙。
一种时隙选择的装置,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选定自身的发送时隙,其中,每一个FI中携带有相应节点上报的N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每一条时隙状态信息包含有一个时隙的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N为一帧内包含的时隙数目;
更新单元,用于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每一个时隙最新更新的时隙状态信息生成FI,并在到达下一个发送时隙时进行发送。
这样,第一节点可以根据与其他节点交互的通过底层测量获得的信息,确定已被占用和碰撞可能性最大的时隙,从而在选取发送时隙时避免这些时隙,进而降低了发送时隙出现碰撞的可能性,提高了发送时隙选择的准确性及选择效率,同时,有利于降低信息交互的资源开销,降低系统的运行负荷。
较佳的,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选定自身的发送时隙时,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其他节点发送的FI筛选出待选时隙,其中,在确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至少一个时隙记录的时隙状态信息中不存在占用状态信息时,将至少一个时隙作为待选时隙;
确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至少一个待选时隙记录的测量信息均低于预设门限时,将至少一个待选时隙作为候选发送时隙;
选取一个候选发送时隙作为发送时隙。
较佳的,选取一个候选发送时隙作为发送时隙时,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若仅存在一个候选发送时隙,则直接将一个候选发送时隙选定为最终的发送时隙;
若存在至少两个候选发送时隙,则随机选定一个候选发送时隙作为最终的发送时隙,或者,分别确定每一个候选发送时隙的最大接收总功率,并选定最大接收总功率的取值最小的候选发送时隙作为最终的发送时隙,其中,一个候选发送时隙的最大接收总功率是指其他节点上报的FI中针对一个候选发送时隙记录的各个接收总功率中的取值最大的接收总功率。
较佳的,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时,更新单元具体用于:
每在一时隙接收到一其他节点发送的FI,则根据接收的FI对上一次接收的一其他节点发送的FI进行更新,FI中携带有一其他节点上报的N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
较佳的,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时,更新单元具体用于:
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最新接收的FI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更新,并判断对应选定的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若是,则维持选定的发送时隙,否则,重新选取发送时隙。
较佳的,根据最新保存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判断对应第一节点选定的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时,更新单元具体用于:
选定发送时隙后,在下一次到达发送时隙之前,根据最新接收的其他节点发送的所有FI统一判断,对应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
或者,
选定发送时隙后,在下一次到达发送时隙之前,每接收到一个其他节点发送的FI,便判断一次对应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
这样,本装置根据与其他节点交互的通过底层测量获得的信息,确定已被占用和碰撞可能性最大的时隙,从而在选取发送时隙时避免这些时隙,进而降低了发送时隙出现碰撞的可能性。
较佳的,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时,更新单元具体用于:
若在一时隙到达时正确解调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且FI中携带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包含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其中,占用状态信息为相应时隙的占用节点的节点临时标识STI,则根据获得的FI对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更新;
若在一时隙到达时正确解调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且FI中携带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包含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其中,占用状态信息为相应时隙的干扰状态信息,则根据获得的FI对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更新,并且在确定一时隙的占用节点上报的干扰状态信息表征一时隙的信号干扰未达到设定门限时且自身在一时隙测量的信号干扰达到该设定门限时,对一时隙的干扰状态信息进行调整;
若在一时隙到达时未正确解调其他节点发送的FI或未接收到FI,则将一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记录为自身在一时隙测量的测量信息。
较佳的,根据每一个时隙最新更新的时隙状态信息生成FI时,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将自身的标识信息作为占用状态信息,填写至FI中自身选定的发送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若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状态信息相同,则发送单元将占用状态信息填写至FI中一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若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状态信息不相同,则发送单元将一时隙到达时,自身针对一时隙监听到的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填写至FI中一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若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对应一时隙未记录占用状态信息,则发送单元将一时隙到达时,自身针对一时隙监听到的测量信息,填写至FI中一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较佳的,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状态信息是否相同时,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若占用状态信息为占用节点信息,则发送单元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节点信息是否为同一节点的STI,若是,则相同,否则,不相同;
或者,
若占用状态信息为干扰状态信息,则发送单元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干扰状态信息是否均表征干扰未达到门限,若是,则相同,否则,不相同;
或者,
若占用状态信息为干扰状态信息,则发送单元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干扰状态信息是否均表征干扰达到门限且占用节点信息相同,若是,则相同,否则,不相同。
较佳的,发送单元根据每一个时隙最新更新的时隙状态信息,生成FI时,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一帧内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分别填充FI中相应的信息域,其中,分别针对一帧内每一个时隙,采用X1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Y1比特记录占用节点STI或者测量信息,其中,X1、Y1为预设参数;
或者,
根据一帧内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分别填充FI中相应的信息域,其中,分别针对一帧内每一个时隙,采用X2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Y2比特记录干扰指示,或者,采用X2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Y2比特记录干扰指示,采用Z比特记录占用节点STI,或者,采用X2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W比特记录测量信息,其中,X2、Y2、Z、W为预设参数。
较佳的,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发送FI后,继续接收其他节点发送的FI;
判断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选取的发送时隙记录的时隙状态信息是否中包含的有效的占用状态信息是否相同,若是,则确认接入成功,否则,重新选取发送时隙。
一种时隙选择的装置,包括:
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收发机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选定自身的发送时隙,其中,每一个FI中携带有相应节点上报的N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每一条时隙状态信息包含有一个时隙的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N为一帧内包含的时隙数目,通过收发机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以及根据每一个时隙最新更新的时隙状态信息生成FI,并在到达下一个发送时隙时进行发送;
收发机,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这样,本装置可以根据与其他节点交互的通过底层测量获得的信息,确定已被占用和碰撞可能性最大的时隙,从而在选取发送时隙时避免这些时隙,进而降低了发送时隙出现碰撞的可能性,提高了发送时隙选择的准确性及选择效率,同时,有利于降低信息交互的资源开销,降低系统的运行负荷。
较佳的,通过收发机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选定自身的发送时隙时,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其他节点发送的FI筛选出待选时隙,其中,在确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至少一个时隙记录的时隙状态信息中不存在占用状态信息时,将至少一个时隙作为待选时隙;
确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至少一个待选时隙记录的测量信息均低于预设门限时,将至少一个待选时隙作为候选发送时隙;
选取一个候选发送时隙作为发送时隙。
较佳的,选取一个候选发送时隙作为发送时隙时,处理器具体用于:
若仅存在一个候选发送时隙,则直接将一个候选发送时隙选定为最终的发送时隙;
若存在至少两个候选发送时隙,则随机选定一个候选发送时隙作为最终的发送时隙,或者,分别确定每一个候选发送时隙的最大接收总功率,并选定最大接收总功率的取值最小的候选发送时隙作为最终的发送时隙,其中,一个候选发送时隙的最大接收总功率是指其他节点上报的FI中针对一个候选发送时隙记录的各个接收总功率中的取值最大的接收总功率。
这样,处理器根据与其他节点交互的通过底层测量获得的信息,确定已被占用和碰撞可能性最大的时隙,从而在选取发送时隙时避免这些时隙,进而降低了发送时隙出现碰撞的可能性。
较佳的,通过收发机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时,处理器具体用于:
每在一时隙接收到一其他节点发送的FI,则根据接收的FI对上一次接收的一其他节点发送的FI进行更新,FI中携带有一其他节点上报的N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
较佳的,通过收发机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时,处理器具体用于:
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最新接收的FI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更新,并判断对应选定的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若是,则维持选定的发送时隙,否则,重新选取发送时隙。
较佳的,根据最新保存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判断对应第一节点选定的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时,处理器具体用于:
选定发送时隙后,在下一次到达发送时隙之前,根据最新接收的其他节点发送的所有FI统一判断,对应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
或者,
选定发送时隙后,在下一次到达发送时隙之前,每接收到一个其他节点发送的FI,便判断一次对应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
较佳的,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时,处理器具体用于:
若在一时隙到达时正确解调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且FI中携带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包含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其中,占用状态信息为相应时隙的占用节点的节点临时标识STI,则根据获得的FI对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更新;
若在一时隙到达时正确解调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且FI中携带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包含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其中,占用状态信息为相应时隙的干扰状态信息,则根据获得的FI对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更新,并且在确定一时隙的占用节点上报的干扰状态信息表征一时隙的信号干扰未达到设定门限时且自身在一时隙测量的信号干扰达到该设定门限时,对一时隙的干扰状态信息进行调整;
若在一时隙到达时未正确解调其他节点发送的FI或未接收到FI,则将一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记录为自身在一时隙测量的测量信息。
较佳的,根据每一个时隙最新更新的时隙状态信息生成FI时,处理器具体用于:
将自身的标识信息作为占用状态信息,填写至FI中自身选定的发送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若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状态信息相同,则发送单元将占用状态信息填写至FI中一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若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状态信息不相同,则发送单元将一时隙到达时,自身针对一时隙监听到的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填写至FI中一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若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对应一时隙未记录占用状态信息,则发送单元将一时隙到达时,自身针对一时隙监听到的测量信息,填写至FI中一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较佳的,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状态信息是否相同时,处理器具体用于:
若占用状态信息为占用节点信息,则发送单元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节点信息是否为同一节点的STI,若是,则相同,否则,不相同;
或者,
若占用状态信息为干扰状态信息,则发送单元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干扰状态信息是否均表征干扰未达到门限,若是,则相同,否则,不相同;
或者,
若占用状态信息为干扰状态信息,则发送单元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干扰状态信息是否均表征干扰达到门限且占用节点信息相同,若是,则相同,否则,不相同。
较佳的,发送单元根据每一个时隙最新更新的时隙状态信息,生成FI时,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一帧内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分别填充FI中相应的信息域,其中,分别针对一帧内每一个时隙,采用X1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Y1比特记录占用节点STI或者测量信息,其中,X1、Y1为预设参数;
或者,
根据一帧内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分别填充FI中相应的信息域,其中,分别针对一帧内每一个时隙,采用X2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Y2比特记录干扰指示,或者,采用X2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Y2比特记录干扰指示,采用Z比特记录占用节点STI,或者,采用X2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W比特记录测量信息,其中,X2、Y2、Z、W为预设参数。
较佳的,处理器进一步用于:
发送FI后,继续接收其他节点发送的FI;
判断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选取的发送时隙记录的时隙状态信息是否中包含的有效的占用状态信息是否相同,若是,则确认接入成功,否则,重新选取发送时隙。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下节点申请发送时隙流程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下节点执行时隙占用过程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下节点执行信道维护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节点采用的第一种FI格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节点采用的第二种FI格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执行时隙选择流程图;
图7和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执行时隙选择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降低时隙选择发生碰撞的可能性,提高时隙选择的效率,本发明实施例中,重新设计了FI的格式,其中,时隙是否已被占用是根据时隙状态信息中记录的占用状态信息确定的,而时隙是否有可能发生碰撞是根据时隙状态信息中记录的测量信息确定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车联网系统为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节点间在进行FI交互时,所采用的FI格式有两种,分别为:
第一种格式为:参阅图4所示,在每个节点所发送的FI中,每个时隙由N比特构成。其中,X1比特用于记录信道指示,即确定译码是否正确,信道指示用{0,1}表示,0表示译码错误,1表示译码正确;Y1比特用于记录数据信息(D),若译码正确,则D承载从该时隙解调出的交通安全通信需求距离范围内的用户ID,即占用该时隙的节点的STI,若译码错误,则D承载R比特的解调信噪比(SINR)和Y1-R比特的接收总功率,其中R可以为0,R值需要仿真确定。每个时隙的具体长度是固定不变的,但时隙承载的内容需要由信道指示来决定,其中,X1、Y1为预设参数。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统一设定X1=1,Y1=8。
第二种格式为:参阅图5所示,在每个节点所发送的FI中,每个时隙有三种可能的构成方式。其中,X2比特用于记录信道指示,信道指示用于指示译码是否正确,信道指示用{0,1}表示,0表示译码错误,1表示译码正确。若译码正确,则采用Y2比特记录干扰指示,干扰指示用于指示干扰是否超过预设门限,干扰指示用{0,1}表示,0表示干扰未过预设门限,1表示干扰超过预设门限,其中,若干扰超过预设门限,则采用Z比特记录相应时隙解调出的交通安全通信需求距离范围内的用户ID,即占用该时隙的节点的STI,若干扰未过预设门限,则表示相应时隙的信息记录结束;若译码错误,则采用W比特记录R比特的SINR和W-R比特的接收总功率,其中R可以为0,R值需要仿真确定,其中,X2、Y2、Z、W为预设参数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统一设定X2=1,Y2=1、Z=8、W=8。
基于上述FI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中,各个节点在交互FI后,还要进一步记录时隙状态缓存表,具体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表2
时隙状态缓存表里的每一行根据每个时隙接收并解调的FI的内容填写,针对正确解调的时隙i,将“信道指示(1)+占用状态信息”填写至i行相应的时隙列元素中;针对未正确解调的时隙i,只将“信道指示(0)+第一节点测量的SINR和接收总功率”填写到第i行第i列元素中,其他列内容不更新,即用“N/A”表示。
以表1为例,假设节点abcd分别占用时隙0、1、2、3,时隙N-1没有被占用,当前节点e正确接收并解调了节点acd发来的FI内容,节点b发来的FI内容解调错误。例如在接受时隙0,当前节点e接收到节点a上报的时隙状态信息,其中,STIa代表占用时隙0的节点a的STI,STIb代表占用时隙1的节点b的STI,SINRa2代表节点a在时隙2测得到的SINR,Pa2代表节点a在时隙2测得的接收总功率,即没有成功解调出占用时隙2的c节点的信息,N/A表示该时隙未检测到任何信号,或者FI中未携带相关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当解调错误时得不到其他时隙的任何信息,只有节点自身测量当前时隙的SINR+接收总功率(如接收时隙1所在一行标识的所在列的时隙所示)。
以表2为例,假设节点abcd分别占用时隙0、1、2、3,时隙N-1没有被占用,当前节点e正确接收并解调了节点acd发来的FI内容,节点b发来的FI内容解调错误。例如在接受时隙0,当前节点e接收到节点a上报的时隙状态信息,其中,STIa代表占用时隙0的节点a的STI,1+0代表译码正确,干扰未过预设门限,SINRa2代表节点a在时隙2测得到的SINR,Pa2代表节点a在时隙2测得的接收总功率,即没有成功解调出占用时隙2的节点c的信息,N/A表示该时隙未检测到任何信号,或者,表示FI中未携带相关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当解调错误时得不到其他时隙的任何信息,只有节点自身测量当前时隙的SINR+接收总功率(如接收时隙1所在一行标识的所在列的时隙所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车联网上进行时隙选择的流程如下:
步骤600:第一节点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选定自身的发送时隙,其中,每一个FI中携带有相应节点上报的N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每一条时隙状态信息包含有一个时隙的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N为一帧内包含的时隙数目。
实际应用中,若节点间采用第一种格式交互FI,则FI中包含的占用状态信息为占用节点信息,即占用节点的STI,测量信息为“SINR+接收总功率”。
若节点间采用第二种格式交互FI,则FI中包含的占用状态论处为“干扰未超门限指示”或“干扰超门限指示+占用节点的STI”,测量信息为“SINR+接收总功率”。
具体的,第一节点在选取发送时隙时,需要先进行一帧数据的监听,即从第一帧第一时隙开始连续接收并判断周围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记录各个FI中携带的N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直至一个业务发送周期的N个时隙结束。
其次,第一节点可以根据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筛选出未被其他节点占用的待选时隙,其中,第一节点在确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至少一个时隙记录的时隙状态信息中不存在占用状态信息时(如,均为测量信息,即SINR+接收总功率,或者,部分为测量信息,部分为N/A),将上述至少一个时隙确定为待选时隙。相应的,若第一节点确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至少一个时隙记录的时隙状态信息中存在占用状态信息(如,1+STI或者0),则不选择此类时隙为待选时隙。
再次,第一节点确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至少一个待选时隙记录的测量信息均低于预设门限时,将上述至少一个待选时隙作为候选发送时隙。
例如,假设第一节点接收的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时隙1记录的时隙状态信息均为测量信息,即其他所有节点对应时隙1记载的均是“SINR+接收总功率”,且所有节点记载的测量信息均低于预设门限,即所有其他节点记载的SINR均低于预设的SINR门限,且所有其他节点记载接收总功率均低于预设的接收总功率门限,则第一节点将时隙1作为候选发送时隙。
同理,第一节点可以选取出多个类似于时隙1的其他时隙作为候选发送时隙。
最后,第一节点从筛选出的候选发送时隙中选取一个作为最终的发送时隙。
较佳的,若仅存在一个候选发送时隙,则第一节点直接将其选定为最终的发送时隙,而若存在多个候选发送时隙,则第一节点随机选定一个候选发送时隙作为最终的发送时隙,或者,也可以先分别确定每一个候选发送时隙的最大接收总功率,并选定最大接收总功率的取值最小的候选发送时隙作为最终的发送时隙,其中,一个候选发送时隙的最大接收总功率是指其他节点上报的FI中针对这一个候选发送时隙记录的各个接收总功率中的取值最大的接收总功率。
例如,参阅表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时隙对应的测量信息包含SINR+接收总功率,那么,在选取候选发送时隙时,可以将采用以下操作:
若时隙i对应的第i列元素中记录的接收总功率均小于预设功率门限且记录的SINR也均小于预设SINR门限,则说明时隙i可能为空闲,则认定时隙i是空闲可用的,并将其加入到侯选时隙中;
若时隙i对应的第i列元素中第k行记录的接收总功率大于预设功率门限且SINR小于预设SINR门限,则说明时隙i是时隙k的占用节点的强干扰时隙,即时隙i可能出现了碰撞,或,被两倍或两倍以上的交通安全通信需求距离外的其他节点占用,那么,认定时隙i不可用;
若时隙i对应的第i列元素中有第k行记录的接收总功率大于预设功率门限且SINR小于预设SINR门限,则说明译码错误,那么不予考虑该第k行元素,相应的,也判定时隙i不可用。
步骤610:第一节点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
具体的,从第二帧第一个时隙开始,第一节点继续依次监听后续帧的每个时隙接收到的周围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最新的FI更新本地保存的时隙状态缓存表中记录的时隙状态信息(即时隙状态缓存表在每个时隙都会进行更新相应的一行,并始终保存最新接收到的N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等到选定的发送时隙的前一时隙结束(如,若选定时隙p,则等到时隙p-1结束),利用最新的N*N时隙状态缓存表,检查其他节点发送的最新FI中针对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即发送时隙始终未被其他节点占用),若是,则维持选定的发送时隙,否则,重新选取发送时隙。
实际应用中,第一节点选定发送时隙后,可以在下一次到达该发送时隙之前,根据最新接收的其他节点发送的所有FI统一判断自身选定的发送时隙是否能够使用,或者,也可以在选定发送时隙后,在下一次到达该发送时隙之前,每接收到一个其他节点发送的FI,在更新时隙状态缓存表时便判断一次自身选定的发送时隙是否能够使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一时隙i(以下称为时隙i)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时,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三种方式:
1)若第一节点在时隙i到达时正确解调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且该FI中携带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包含的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其中,占用状态信息为相应时隙的占用节点的节点临时标识STI,则根据获得的FI对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更新。
例如:若第一节点采用上述第一种格式记录FI,则当第一节点在时隙i接收并正确解调到其他节点发送的FI时,将其他节点发送的FI直接更新到时隙i对应的一行中,同时,该行第i列中记录的内容为肯定为“信道指示(1)+占用节点n的STI”。
经过监听一个帧后,第一节点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一帧内所有节点的FI,更新完成N*N的二维时隙状态缓存表。
2)若第一节点在时隙i到达时正确解调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且该FI中携带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包含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其中,占用状态信息为相应时隙的干扰状态信息,则根据获得的FI对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更新,并且在确定时隙i的占用节点上报的干扰状态信息表征时隙i的信号干扰未达到设定门限时且自身在时隙i测量的信号干扰达到该设定门限时,对时隙i的干扰状态信息进行调整;
例如:若第一节点采用上述第二种格式记录FI,则当第一节点在时隙i接收并正确解调到其他节点发送的FI时,将其他节点发送的FI直接更新到时隙i对应的一行中,进一步地,还需要确定更新进来的第i行第i列元素记录的内容是否需要修改(即判断时隙i的占用节点上报的时隙状态信息是否需要修改):
若时隙i的占用节点上报的时隙状态信息中包含的占用状态信息为“干扰指示+占用STI”,即表征时隙i的干扰程度达到预设的干扰门限,则第一节点不修改对应时隙i更新的时隙状态信息,其内容依然为“信道指示(1)+干扰指示(1)+占用节点n的STI”;
若时隙i的占用节点上报的时隙状态信息中包含的占用状态信息为“干扰指示”,即表征时隙i的干扰程度未达到预设的干扰门限,则第一节点需要进一步根据自身在时隙i测量的信号,判断时隙i干扰程度是否达到预设的干扰门限,若是,则需要将对应隙i更新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内容为“信道指示(1)+干扰指示(1)+占用节点n的STI”,否则,不需要修改对应时隙i更新的时隙状态信息,其内容依然为“信道指示(1)+干扰指示(0)”。
经过监听一个帧后,第一节点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一帧内所有节点的FI,更新完成N*N的二维时隙状态缓存表。
3)若第一节点在时隙i到达时未正确解调其他节点发送的FI或未接收到FI,则,则将时隙是的时隙状态信息记录为自身在时隙是测量的接收状态测量信息。
例如,无论第一节点采用上述第一种格式记录FI还是采用上述第二种格式记录FI,在相应的预设参数Y1=W=8时,当第一节点在时隙i未接收到任何其他节点发送的FI或者未能正确解调FI时,均会将时隙i的时隙状态信息记录为“信道指示(0)+第一节点测量获得的时隙i的R比特的SINR和8-R比特的接收总功率;将其更新到时隙状态缓存表中对应时隙i的第i行第i列,其他列内容不更新,仍为无效值“N/A”。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此时第一节点对发送时隙的选择已经完成。时隙i不是待选时隙,第一节点在除发送时隙之外的时隙接收其他节点发送的FI,这里的时隙i是除选定发送时隙外的其他时隙。
步骤620:第一节点根据每一个时隙最新更新的时隙状态信息生成FI,并在到达下一个发送时隙时进行发送。
第一节点根据每一个时隙最新更新的时隙状态信息生成FI时,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首先,第一节点将自身的标识信息作为占用状态信息,填写至FI中自身选定的发送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其次,若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状态信息相同,则第一节点将该占用状态信息填写至FI中上述一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若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状态信息不相同,则第一节将上述一时隙到达时,自身针对该一时隙监听到的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填写至FI中上述一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若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对应一时隙未记录占用状态信息,则第一节点将上述一时隙到达时,自身针对该一时隙监听到的测量信息,填写至FI中上述一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其中,较佳的,第一节点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状态信息是否相同时,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三种方法:
A、若占用状态信息为占用节点信息,则第一节点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节点信息是否为同一节点的STI,若是,则相同,否则,不相同;
B、若占用状态信息为干扰状态信息,则第一节点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干扰状态信息是否均表征干扰未达到门限,若是,则相同,否则,不相同;
C、若占用状态信息为干扰状态信息,则第一节点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干扰状态信息是否均表征干扰达到门限且占用节点信息相同,若是,则相同,否则,不相同。
例如:假设第一节点使用上述第一种格式生成FI;
首先,对于当前的发送时隙,即时隙p,将FI中时隙p对应的信息域填写为“信道指示(1)+第一节点的STI”;
其次,对于其他时隙i,考察(N-1)*N时隙状态缓存表中对应的第i列的内容,其中,
若第i列的有效信息均为“占用STI”,且STI相同,则将FI中时隙i对应的信息域填写为“信道指示(1)+占用STI”;
若第i列的有效信息均为“占用STI”,但存在不同的STI,说明有两倍或两倍以上的交通安全通信需求距离外的节点选择了相同的时隙i,出现碰撞,则将第i行第i列元素记录的STI填充到FI中该时隙i对应的信息域内,即填写为“信道指示(1)+占用STI”;其中,若第i行第i列元素没有记录STI,而是记录了第一节点自身测量的“SINR+接收总功率”,则将其填入FI中对应的信息域内,即填写为“信道指示(0)+SINR+接收总功率”。
若第i列的有效信息中没有“占用STI”,即均记录为“SINR+接收总功率”,则说明第一节点针对时隙i没有正确解调出收到的信息,则将FI中该时隙i对应的信息域信息填写为“信道指示(0)+第i行第i列元素的‘SINR+接收总功率’”;其中,若Nbit(N为测量信息总长度)均为接收总功率,则时隙i对应的信息域填写为“信道指示(0)+第i行第i列元素的接收总功率”,即填写第一节点自身的测量值。
依次填好N个时隙信息后,将节点m的FI信息在时隙p发送给周围节点。并清空时隙状态缓存表中slotp对应的行。
又例如,假设第一节点使用上述第二种格式生成FI;
首先,对于当前的发送时隙,即时隙p,将FI中时隙p对应的信息域填写为“信道指示(1)+干扰指示(0)”;
其次,对于其他时隙i,考察(N-1)*N时隙状态缓存表中对应的第i列的内容,其中,
若第i列的有效信息都为“占用干扰未过门限”,则将FI中第i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填写为“信道指示(1)+干扰指示(0)”;
若第i列的有效信息均为“占用干扰过门限+STI”,且STI相同,则将FI中时隙i对应的信息域填写为“信道指示(1)+干扰指示(1)+占用STI”;
若第i列的有效信息均为“占用干扰过门限+STI”,但STI不同,则说明两个节点选择了相同的时隙i,出现碰撞,则将“信道指示(1)+干扰指示(1)+第i行第i列元素记录的STI”填充到FI中时隙i对应的信息域内;
若第i列的有效信息中没有“占用”,即均记录为“未占用+SINR+接收总功率”,则说明第一节点针对时隙i没有正确解调出收到的信息,则将FI中该时隙i对应的信息域填写为信息填写为“信道指示(0)+第i行第i列元素的‘SINR+接收总功率’”;其中,若Nbit均为接收总功率,则时隙i对应的信息域填写为“信道指示(0)+第i行第i列元素的接收总功率,即填写第一节点自身的测量值。
第一节点按照上述各方法依次填好FI中的N个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后,便可以将FI在时隙p发送给周围节点。并清空时隙状态缓存表中slotp对应的行。
在上述实施例中,较佳的,在生成FI时,第一节点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为:根据一帧内所有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分别填充FI中相应的信息域,其中,分别针对一帧内的每一个时隙,采用X1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Y1比特记录占用状态信息或者测量信息,其中,X1、Y1均为预设参数;具体参阅图4所示。
具体的,第一节点采用第一种方式生成FI。
若一时隙被占用,即对应该时隙记录有“占用STI”,则将1比特信道指示(1)和8比特占用节点的STI依次填入FI中;
若一时隙未被占用,即对应该时隙记录有“SINR+接收总功率”,则将1比特信道指示(0),以及R比特SINR和8-R比特接收总功率依次填入FI中。
按照上述方法,依次将N个时隙状态信息填充到FI中。
第二种方式为:根据一帧内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分别填充FI中相应的信息域,其中,分别针对一帧内的每一个时隙,采用X2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Y2比特记录干扰指示,或者,采用X2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Y2比特记录干扰指示,采用Z比特记录占用节点STI,或者,采用X2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W比特记录测量信息,其中,X2、Y2、Z、W均为预设参数;具体参阅图5所示。
具体的,第一节点采用第二种方式生成FI。
若一时隙被占用且干扰程度达到预设的干扰门限,则对应该时隙记录有“干扰指示”和“占用节点SIT”,即将1比特信道指示(1)+1比特干扰指示(1)+8比特占用节点的STI依次填入FI中;
若一时隙被占用且干扰程度未达到预设的干扰门限,则对应该时隙记录有“干扰指示”,即将1比特信道指示(1)+1比特干扰指示(0)依次填入FI中;
若一时隙未被占用,即对应该时隙记录有“SINR+接收总功率”,则将1比特信道指示(0)+R比特SINR和8-R比特接收总功率依次填入FI中。
按照上述方法,依次将N个时隙状态信息填充到FI中。
进一步的,第一节点在发送FI后,会继续接收其他节点发送的FI,即监听反馈,第一节点判断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第一节点选取的发送时隙记录的时隙状态信息中包含的有效的占用状态信息是否相同,若是,则确认接入成功,否则,重新选取发送时隙。
例如,第一节点在时隙p发送FI后,从时隙p+1开始,监听N-1个时隙,生成(N-1)*N时隙状态缓存表,在时隙p+N-1的结尾(即时隙P+N的开头),判断时隙p对应的列中的N-1个元素:
若N-1个元素的有效值中,均记录了信道指示(1)且记录的STI为第一节点的STI,则确认接入成功;
若N-1个元素的有效值中,记录了至少一个信道指示(1)且记录的STI与第一节点的STI不相同,则重新选取发送时隙。
另一方面,待第一节点在时隙p发送FI后,从时隙p+1开始,除了监听反馈,还需要在每一时隙根据收到的FI内容更新时隙状态缓存表。并且需要如步骤610所述,每个时隙都需要根据收到周围节点的FI内容确认第一节点选择的时隙是否有碰撞。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7所示,一种时隙选择的装置,包括:
选择单元700,用于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帧信息FI,并根据监听结果选定自身的发送时隙,其中,每一个FI中携带有相应节点上报的N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每一条时隙状态信息包含有一个时隙的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N为一帧内包含的时隙数目;
更新单元710,用于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
处理单元720,用于根据每一个时隙最新更新的时隙状态信息生成FI,并在到达下一个发送时隙时进行发送。
较佳的,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选定自身的发送时隙时,选择单元700具体用于:
根据其他节点发送的FI筛选出待选时隙,其中,在确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至少一个时隙记录的时隙状态信息中不存在占用状态信息时,将至少一个时隙作为待选时隙;
确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至少一个待选时隙记录的测量信息均低于预设门限时,将至少一个待选时隙作为候选发送时隙;
选取一个候选发送时隙作为发送时隙。
较佳的,选取一个候选发送时隙作为发送时隙时,选择单元700具体用于:
若仅存在一个候选发送时隙,则直接将一个候选发送时隙选定为最终的发送时隙;
若存在至少两个候选发送时隙,则随机选定一个候选发送时隙作为最终的发送时隙,或者,分别确定每一个候选发送时隙的最大接收总功率,并选定最大接收总功率的取值最小的候选发送时隙作为最终的发送时隙,其中,一个候选发送时隙的最大接收总功率是指其他节点上报的FI中针对一个候选发送时隙记录的各个接收总功率中的取值最大的接收总功率。
较佳的,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时,更新单元710具体用于:
每在一时隙接收到一其他节点发送的FI,则根据接收的FI对上一次接收的一其他节点发送的FI进行更新,FI中携带有一其他节点上报的N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
较佳的,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时,更新单元710具体用于:
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最新接收的FI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更新,并判断对应选定的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若是,则维持选定的发送时隙,否则,重新选取发送时隙。
较佳的,根据最新保存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判断对应第一节点选定的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时,更新单元710具体用于:
选定发送时隙后,在下一次到达发送时隙之前,根据最新接收的其他节点发送的所有FI统一判断,对应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
或者,
选定发送时隙后,在下一次到达发送时隙之前,每接收到一个其他节点发送的FI,便判断一次对应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
较佳的,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时,更新单元710具体用于:
若在一时隙到达时正确解调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且FI中携带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包含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其中,占用状态信息为相应时隙的占用节点的节点临时标识STI,则根据获得的FI对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更新;
若在一时隙到达时正确解调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且FI中携带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包含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其中,占用状态信息为相应时隙的干扰状态信息,则根据获得的FI对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更新,并且在确定一时隙的占用节点上报的干扰状态信息表征一时隙的信号干扰未达到设定门限时且自身在一时隙测量的信号干扰达到该设定门限时,对一时隙的干扰状态信息进行调整;
若在一时隙到达时未正确解调其他节点发送的FI或未接收到FI,则将一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记录为自身在一时隙测量的测量信息。
较佳的,根据每一个时隙最新更新的时隙状态信息生成FI时,处理单元720具体用于:
将自身的标识信息作为占用状态信息,填写至FI中自身选定的发送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若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状态信息相同,则发送单元将占用状态信息填写至FI中一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若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状态信息不相同,则发送单元将一时隙到达时,自身针对一时隙监听到的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填写至FI中一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若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对应一时隙未记录占用状态信息,则发送单元将一时隙到达时,自身针对一时隙监听到的测量信息,填写至FI中一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较佳的,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状态信息是否相同时,处理单元720具体用于:
若占用状态信息为占用节点信息,则发送单元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节点信息是否为同一节点的STI,若是,则相同,否则,不相同;
或者,
若占用状态信息为干扰状态信息,则发送单元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干扰状态信息是否均表征干扰未达到门限,若是,则相同,否则,不相同;
或者,
若占用状态信息为干扰状态信息,则发送单元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干扰状态信息是否均表征干扰达到门限且占用节点信息相同,若是,则相同,否则,不相同。
较佳的,发送单元根据每一个时隙最新更新的时隙状态信息,生成FI时,处理单元720具体用于:
根据一帧内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分别填充FI中相应的信息域,其中,分别针对一帧内每一个时隙,采用X1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Y1比特记录占用节点STI或者测量信息,其中,X1、Y1为预设参数;
或者,
根据一帧内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分别填充FI中相应的信息域,其中,分别针对一帧内每一个时隙,采用X2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Y2比特记录干扰指示,或者,采用X2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Y2比特记录干扰指示,采用Z比特记录占用节点STI,或者,采用X2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W比特记录测量信息,其中,X2、Y2、Z、W为预设参数。
较佳的,处理单元720具体用于:
发送FI后,继续接收其他节点发送的FI;
判断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选取的发送时隙记录的时隙状态信息是否中包含的有效的占用状态信息是否相同,若是,则确认接入成功,否则,重新选取发送时隙。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时隙选择的装置包括处理器800、收发机810、存储器820和用户接口830,其中:
处理器800,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收发机810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选定自身的发送时隙,其中,每一个FI中携带有相应节点上报的N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每一条时隙状态信息包含有一个时隙的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N为一帧内包含的时隙数目,通过收发机810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以及根据每一个时隙最新更新的时隙状态信息生成FI,并在到达下一个发送时隙时进行发送;
收发机810,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较佳的,通过收发机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选定自身的发送时隙时,处理器800具体用于:
根据其他节点发送的FI筛选出待选时隙,其中,在确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至少一个时隙记录的时隙状态信息中不存在占用状态信息时,将至少一个时隙作为待选时隙;
确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至少一个待选时隙记录的测量信息均低于预设门限时,将至少一个待选时隙作为候选发送时隙;
选取一个候选发送时隙作为发送时隙。
较佳的,选取一个候选发送时隙作为发送时隙时,处理器800具体用于:
若仅存在一个候选发送时隙,则直接将一个候选发送时隙选定为最终的发送时隙;
若存在至少两个候选发送时隙,则随机选定一个候选发送时隙作为最终的发送时隙,或者,分别确定每一个候选发送时隙的最大接收总功率,并选定最大接收总功率的取值最小的候选发送时隙作为最终的发送时隙,其中,一个候选发送时隙的最大接收总功率是指其他节点上报的FI中针对一个候选发送时隙记录的各个接收总功率中的取值最大的接收总功率。
较佳的,通过收发机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时,处理器800具体用于:
每在一时隙接收到一其他节点发送的FI,则根据接收的FI对上一次接收的一其他节点发送的FI进行更新,FI中携带有一其他节点上报的N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
较佳的,通过收发机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时,处理器800具体用于:
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最新接收的FI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更新,并判断对应选定的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若是,则维持选定的发送时隙,否则,重新选取发送时隙。
较佳的,根据最新保存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判断对应第一节点选定的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时,处理器800具体用于:
选定发送时隙后,在下一次到达发送时隙之前,根据最新接收的其他节点发送的所有FI统一判断,对应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
或者,
选定发送时隙后,在下一次到达发送时隙之前,每接收到一个其他节点发送的FI,便判断一次对应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
较佳的,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时,处理器800具体用于:
若在一时隙到达时正确解调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且FI中携带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包含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其中,占用状态信息为相应时隙的占用节点的节点临时标识STI,则根据获得的FI对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更新;
若在一时隙到达时正确解调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且FI中携带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包含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其中,占用状态信息为相应时隙的干扰状态信息,则根据获得的FI对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更新,并且在确定一时隙的占用节点上报的干扰状态信息表征一时隙的信号干扰未达到设定门限时且自身在一时隙测量的信号干扰达到该设定门限时,对一时隙的干扰状态信息进行调整;
若在一时隙到达时未正确解调其他节点发送的FI或未接收到FI,则将一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记录为自身在一时隙测量的测量信息。
较佳的,根据每一个时隙最新更新的时隙状态信息生成FI时,处理器800具体用于:
将自身的标识信息作为占用状态信息,填写至FI中自身选定的发送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若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状态信息相同,则发送单元将占用状态信息填写至FI中一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若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状态信息不相同,则发送单元将一时隙到达时,自身针对一时隙监听到的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填写至FI中一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若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对应一时隙未记录占用状态信息,则发送单元将一时隙到达时,自身针对一时隙监听到的测量信息,填写至FI中一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较佳的,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状态信息是否相同时,处理器800具体用于:
若占用状态信息为占用节点信息,则发送单元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节点信息是否为同一节点的STI,若是,则相同,否则,不相同;
或者,
若占用状态信息为干扰状态信息,则发送单元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干扰状态信息是否均表征干扰未达到门限,若是,则相同,否则,不相同;
或者,
若占用状态信息为干扰状态信息,则发送单元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干扰状态信息是否均表征干扰达到门限且占用节点信息相同,若是,则相同,否则,不相同。
较佳的,发送单元根据每一个时隙最新更新的时隙状态信息,生成FI时,处理器800具体用于:
根据一帧内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分别填充FI中相应的信息域,其中,分别针对一帧内每一个时隙,采用X1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Y1比特记录占用节点STI或者测量信息,其中,X1、Y1为预设参数;
或者,
根据一帧内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分别填充FI中相应的信息域,其中,分别针对一帧内每一个时隙,采用X2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Y2比特记录干扰指示,或者,采用X2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Y2比特记录干扰指示,采用Z比特记录占用节点STI,或者,采用X2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W比特记录测量信息,其中,X2、Y2、Z、W为预设参数。
较佳的,处理器800进一步用于:
发送FI后,继续接收其他节点发送的FI;
判断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选取的发送时隙记录的时隙状态信息是否中包含的有效的占用状态信息是否相同,若是,则确认接入成功,否则,重新选取发送时隙。
其中,在图8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8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8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8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8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8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820可以存储处理器8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选定自身的发送时隙,其中,每一个FI中携带有相应节点上报的N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每一条时隙状态信息包含有一个时隙的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其中,N为一帧内包含的时隙数目;接着,第一节点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并根据每一个时隙最新更新的时隙状态信息生成FI,在到达下一个发送时隙时进行发送。这样,第一节点可以根据与其他节点交互的通过底层测量获得的信息,确定已被占用和碰撞可能性最大的时隙,从而在选取发送时隙时避免这些时隙,进而降低了发送时隙出现碰撞的可能性,提高了发送时隙选择的准确性及选择效率,同时,有利于降低信息交互的资源开销,降低系统的运行负荷。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2)

1.一种时隙选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节点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帧信息FI,并根据监听结果选定自身的发送时隙,其中,每一个FI中携带有相应节点上报的N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每一条时隙状态信息包含有一个时隙的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N为一帧内包含的时隙数目;
第一节点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
第一节点根据每一个时隙最新更新的时隙状态信息生成FI,并在到达下一个发送时隙时进行发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节点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选定自身的发送时隙,包括:
根据其他节点发送的FI筛选出待选时隙,其中,在确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至少一个时隙记录的时隙状态信息中不存在占用状态信息时,将所述至少一个时隙作为待选时隙;
确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至少一个待选时隙记录的测量信息均低于预设门限时,将所述至少一个待选时隙作为候选发送时隙;
选取一个候选发送时隙作为发送时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一个候选发送时隙作为发送时隙,包括:
若仅存在一个候选发送时隙,则直接将所述一个候选发送时隙选定为最终的发送时隙;
若存在至少两个候选发送时隙,则随机选定一个候选发送时隙作为最终的发送时隙,或者,分别确定每一个候选发送时隙的最大接收总功率,并选定最大接收总功率的取值最小的候选发送时隙作为最终的发送时隙,其中,一个候选发送时隙的最大接收总功率是指其他节点上报的FI中针对所述一个候选发送时隙记录的各个接收总功率中的取值最大的接收总功率。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节点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每在一时隙接收到一其他节点发送的FI,则根据接收的FI对上一次接收的所述一其他节点发送的FI进行更新,所述FI中携带有所述一其他节点上报的N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节点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包括:
第一节点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最新接收的FI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更新,并判断对应所述第一节点选定的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若是,则维持选定的发送时隙,否则,重新选取发送时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节点根据最新保存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判断对应所述第一节点选定的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包括:
第一节点选定发送时隙后,在下一次到达所述发送时隙之前,根据最新接收的其他节点发送的所有FI统一判断,对应所述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
或者,
第一节点选定发送时隙后,在下一次到达所述发送时隙之前,每接收到一个其他节点发送的FI,便判断一次对应所述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节点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包括:
若第一节点在一时隙到达时正确解调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且所述FI中携带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包含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其中,所述占用状态信息为相应时隙的占用节点的节点临时标识STI,则根据获得的FI对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更新;
若第一节点在一时隙到达时正确解调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且所述FI中携带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包含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其中,所述占用状态信息为相应时隙的干扰状态信息,则根据获得的FI对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更新,并且在确定所述一时隙的占用节点上报的干扰状态信息表征所述一时隙的信号干扰未达到设定门限时且自身在所述一时隙测量的信号干扰达到该设定门限时,对所述一时隙的干扰状态信息进行调整;
若第一节点在一时隙到达时未正确解调其他节点发送的FI或未接收到FI,则将所述一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记录为自身在所述一时隙测量的测量信息。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节点根据每一个时隙最新更新的时隙状态信息生成FI,包括:
第一节点将自身的标识信息作为占用状态信息,填写至FI中自身选定的发送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若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状态信息相同,则第一节点将所述占用状态信息填写至FI中所述一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若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状态信息不相同,则第一节将所述一时隙到达时,自身针对所述一时隙监听到的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填写至FI中所述一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若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对应一时隙未记录占用状态信息,则第一节点将所述一时隙到达时,自身针对所述一时隙监听到的测量信息,填写至FI中所述一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节点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状态信息是否相同,包括:
若占用状态信息为占用节点信息,则第一节点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所述一时隙记录的占用节点信息是否为同一节点的STI,若是,则相同,否则,不相同;
或者,
若占用状态信息为干扰状态信息,则第一节点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所述一时隙记录的干扰状态信息是否均表征干扰未达到门限,若是,则相同,否则,不相同;
或者,
若占用状态信息为干扰状态信息,则第一节点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所述一时隙记录的干扰状态信息是否均表征干扰达到门限且占用节点信息相同,若是,则相同,否则,不相同。
10.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节点根据每一个时隙最新更新的时隙状态信息,生成FI,包括:
根据一帧内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分别填充FI中相应的信息域,其中,分别针对所述一帧内每一个时隙,采用X1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Y1比特记录占用节点STI或者测量信息,其中,X1、Y1为预设参数;
或者,
根据一帧内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分别填充FI中相应的信息域,其中,分别针对所述一帧内每一个时隙,采用X2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Y2比特记录干扰指示,或者,采用X2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Y2比特记录干扰指示,采用Z比特记录占用节点STI,或者,采用X2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W比特记录测量信息,其中,X2、Y2、Z、W为预设参数。
11.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一节点发送FI后,继续接收其他节点发送的FI;
第一节点判断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第一节点选取的发送时隙记录的时隙状态信息是否中包含的有效的占用状态信息是否相同,若是,则确认接入成功,否则,重新选取发送时隙。
12.一种时隙选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帧信息FI,并根据监听结果选定自身的发送时隙,其中,每一个FI中携带有相应节点上报的N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每一条时隙状态信息包含有一个时隙的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N为一帧内包含的时隙数目;
更新单元,用于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每一个时隙最新更新的时隙状态信息生成FI,并在到达下一个发送时隙时进行发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选定自身的发送时隙时,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其他节点发送的FI筛选出待选时隙,其中,在确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至少一个时隙记录的时隙状态信息中不存在占用状态信息时,将所述至少一个时隙作为待选时隙;
确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至少一个待选时隙记录的测量信息均低于预设门限时,将所述至少一个待选时隙作为候选发送时隙;
选取一个候选发送时隙作为发送时隙。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选取一个候选发送时隙作为发送时隙时,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若仅存在一个候选发送时隙,则直接将所述一个候选发送时隙选定为最终的发送时隙;
若存在至少两个候选发送时隙,则随机选定一个候选发送时隙作为最终的发送时隙,或者,分别确定每一个候选发送时隙的最大接收总功率,并选定最大接收总功率的取值最小的候选发送时隙作为最终的发送时隙,其中,一个候选发送时隙的最大接收总功率是指其他节点上报的FI中针对所述一个候选发送时隙记录的各个接收总功率中的取值最大的接收总功率。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时,所述更新单元具体用于:
每在一时隙接收到一其他节点发送的FI,则根据接收的FI对上一次接收的所述一其他节点发送的FI进行更新,所述FI中携带有所述一其他节点上报的N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时,所述更新单元具体用于:
继续监听其他节点发送的FI,并根据最新接收的FI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更新,并判断对应选定的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若是,则维持选定的发送时隙,否则,重新选取发送时隙。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最新保存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判断对应所述第一节点选定的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时,所述更新单元具体用于:
选定发送时隙后,在下一次到达所述发送时隙之前,根据最新接收的其他节点发送的所有FI统一判断,对应所述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
或者,
选定发送时隙后,在下一次到达所述发送时隙之前,每接收到一个其他节点发送的FI,便判断一次对应所述发送时隙是否未记录有占用状态信息且记录的测量信息均小于预设门限。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监听结果对本地记录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时,所述更新单元具体用于:
若在一时隙到达时正确解调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且所述FI中携带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包含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其中,所述占用状态信息为相应时隙的占用节点的节点临时标识STI,则根据获得的FI对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更新;
若在一时隙到达时正确解调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且所述FI中携带的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包含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其中,所述占用状态信息为相应时隙的干扰状态信息,则根据获得的FI对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进行更新,并且在确定所述一时隙的占用节点上报的干扰状态信息表征所述一时隙的信号干扰未达到设定门限时且自身在所述一时隙测量的信号干扰达到该设定门限时,对所述一时隙的干扰状态信息进行调整;
若在一时隙到达时未正确解调其他节点发送的FI或未接收到FI,则将所述一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记录为自身在所述一时隙测量的测量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每一个时隙最新更新的时隙状态信息生成FI时,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将自身的标识信息作为占用状态信息,填写至FI中自身选定的发送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若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状态信息相同,则发送单元将所述占用状态信息填写至FI中所述一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若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状态信息不相同,则发送单元将所述一时隙到达时,自身针对所述一时隙监听到的占用状态信息或测量信息,填写至FI中所述一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若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对应一时隙未记录占用状态信息,则发送单元将所述一时隙到达时,自身针对所述一时隙监听到的测量信息,填写至FI中所述一时隙对应的信息域内。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一时隙记录的占用状态信息是否相同时,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若占用状态信息为占用节点信息,则发送单元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所述一时隙记录的占用节点信息是否为同一节点的STI,若是,则相同,否则,不相同;
或者,
若占用状态信息为干扰状态信息,则发送单元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所述一时隙记录的干扰状态信息是否均表征干扰未达到门限,若是,则相同,否则,不相同;
或者,
若占用状态信息为干扰状态信息,则发送单元判定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所述一时隙记录的干扰状态信息是否均表征干扰达到门限且占用节点信息相同,若是,则相同,否则,不相同。
21.如权利要求12-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发送单元根据每一个时隙最新更新的时隙状态信息,生成FI时,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一帧内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分别填充FI中相应的信息域,其中,分别针对所述一帧内每一个时隙,采用X1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Y1比特记录占用节点STI或者测量信息,其中,X1、Y1为预设参数;
或者,
根据一帧内各个时隙的时隙状态信息分别填充FI中相应的信息域,其中,分别针对所述一帧内每一个时隙,采用X2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Y2比特记录干扰指示,或者,采用X2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Y2比特记录干扰指示,采用Z比特记录占用节点STI,或者,采用X2比特记录信道指示,采用W比特记录测量信息,其中,X2、Y2、Z、W为预设参数。
22.如权利要求12-1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发送FI后,继续接收其他节点发送的FI;
判断其他节点发送的FI中,针对选取的发送时隙记录的时隙状态信息是否中包含的有效的占用状态信息是否相同,若是,则确认接入成功,否则,重新选取发送时隙。
CN201410479468.3A 2014-09-18 2014-09-18 一种时隙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4307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79468.3A CN105430749B (zh) 2014-09-18 2014-09-18 一种时隙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PCT/CN2015/086281 WO2016041420A1 (zh) 2014-09-18 2015-08-06 一种时隙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79468.3A CN105430749B (zh) 2014-09-18 2014-09-18 一种时隙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30749A true CN105430749A (zh) 2016-03-23
CN105430749B CN105430749B (zh) 2019-04-02

Family

ID=55508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79468.3A Active CN105430749B (zh) 2014-09-18 2014-09-18 一种时隙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30749B (zh)
WO (1) WO201604142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06043A (zh) * 2016-11-04 2017-03-15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plc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控制装置及设备
CN108616839A (zh) * 2017-01-23 2018-10-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选择发送资源及发送共享信息的方法、终端和外部设备
CN115988650A (zh) * 2023-03-03 2023-04-18 广东越新微系统研究院 一种动态链路时隙分配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37952B (zh) * 2020-09-30 2023-06-09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链路协商的方法和系统
CN112243210B (zh) * 2020-10-15 2021-09-0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适于车联网媒体应用的无冲突多址接入方法、装置和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8919A (zh) * 2012-04-12 2013-10-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fi消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841652A (zh) * 2012-11-21 2014-06-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ad hoc系统中的fi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973387A (zh) * 2013-01-30 2014-08-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维护时隙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9650B (zh) * 2012-04-12 2016-04-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资源碰撞的判定方法和装置
CN103686800B (zh) * 2012-09-07 2017-06-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多时隙资源的单表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841562B (zh) * 2012-11-21 2017-08-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时隙资源占用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469855B (zh) * 2013-09-13 2018-03-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时隙资源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8919A (zh) * 2012-04-12 2013-10-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fi消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841652A (zh) * 2012-11-21 2014-06-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ad hoc系统中的fi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973387A (zh) * 2013-01-30 2014-08-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维护时隙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06043A (zh) * 2016-11-04 2017-03-15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plc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控制装置及设备
CN106506043B (zh) * 2016-11-04 2019-07-05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plc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控制装置及设备
CN108616839A (zh) * 2017-01-23 2018-10-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选择发送资源及发送共享信息的方法、终端和外部设备
CN115988650A (zh) * 2023-03-03 2023-04-18 广东越新微系统研究院 一种动态链路时隙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15988650B (zh) * 2023-03-03 2023-05-09 广东越新微系统研究院 一种动态链路时隙分配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30749B (zh) 2019-04-02
WO2016041420A1 (zh) 2016-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56194B (zh) 一种双模融合组网方法及通信方法
KR101255857B1 (ko) 트리-안내 분산 링크 스테이트 라우팅 방법
CN100531076C (zh) 通过无线电传输提供多个站间的同时通信的方法和接入点
CN105430749A (zh) 一种时隙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US20150036545A1 (en) Self-Construction System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nd Method for Self-Constructio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Using the Same
CN104754748A (zh) 一种d2d资源分配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248463B (zh) 一种传输帧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US7756096B2 (en) Transmission resource reservation management in wireless network
CN109525993B (zh) 综合接入和回传无线通信网络动态分配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CN103202089A (zh) 用于控制无线设备中的多个无线电接入承载的重新配置的方法
CN101925106B (zh) 一种路测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491674A (zh) 一种时隙选择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3259864B (zh) 窄带通信方法、对讲机、设备、存储介质及自组网系统
KR101974020B1 (ko) 리소스 재사용 방법 및 장치
CN108259283B (zh) 基于广域网Mesh技术的无线设备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3973387A (zh) 一种维护时隙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5517156B (zh) 一种d2d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3099486A (zh) 多链路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256993A1 (en) Method for accessing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4581819A (zh) 一种时隙资源碰撞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5025513A (zh) 一种时隙状态维护方法和装置
KR101980132B1 (ko) 기지국간 통신을 위한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KR101598225B1 (ko) 무선 애드 혹 네트워크의 타임슬롯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CN103686862A (zh) 一种申请时隙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KR100780794B1 (ko) 지그비 네트워크 망에서의 데이터 패킷 전송을 위한 라우팅 방법 및 그 기록매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8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