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26558A - 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电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电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26558A
CN105426558A CN201410487868.9A CN201410487868A CN105426558A CN 105426558 A CN105426558 A CN 105426558A CN 201410487868 A CN201410487868 A CN 201410487868A CN 105426558 A CN105426558 A CN 1054265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
earth
bts
connection mode
electric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878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景杰峰
张建臣
高志欣
张志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41048786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2655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426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265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Resistance Or Imped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电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包括:确定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的待选电连接方式;采用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仿真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的电连接,并计算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基站接地网观测点的地电位升;比较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基站接地网观测点的地电位升,确定最小的地电位升对应的待选电连接方式为目标连接方式,从而在变电站与基站共建时,按照所述目标连接方式电连接所述变电站接地网和所述基站接地网,可以使得所述基站接地网观测点的地电位升最小,即所述变电站的电磁骚扰对所述基站的电磁干扰最小,以减弱变电站与基站共建时,变电站的电磁骚扰对基站造成的电磁干扰。

Description

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电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与基站共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电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最集中的场所,继电保护、测控装置等设备通过控制回路、测量回路及电缆等与一次设备相连,并处于变电站的强电磁环境中,承受各种电磁干扰。近年来,随着高压变电站电压等级的提高,变电站一次系统电压的升高、容量的增大,电磁干扰更加严重。
变电站中的电磁搔扰源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1)高压隔离开关和断路器等开关操作,这些操作在一次系统中产生瞬态骚扰电流和过电压,通过测量设备(如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耦合至二次系统,也可通过电磁场在空间传播;2)雷击及系统短路,雷电流及系统短路电流在接地网上引起地电位升高,从而造成人员伤害、设备损坏及对运行设备的干扰;3)局部放电,高压系统的电晕、绝缘子沿面放电及绝缘击穿时,产生高频骚扰电流和电压,在周围产生电磁辐射;4)变电站母线在其周围产生的电场和磁场;5)自然现象,如雷击、静电放电、地磁干扰和核电磁脉冲等产生的骚扰。
由于电力变电站在运行中存在多种电磁搔扰源,当移动基站与变电站共建时,电力变电站的电磁骚扰会对移动基站造成电磁干扰。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电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以减弱变电站与基站共建时,变电站的电磁骚扰对基站造成的电磁干扰。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电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包括:确定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的待选电连接方式;采用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仿真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的电连接,并计算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基站接地网观测点的地电位升;比较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基站接地网观测点的地电位升,确定最小的地电位升对应的待选电连接方式为目标连接方式。
优选的,采用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仿真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的电连接,并计算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基站接地网观测点的地电位升包括:利用CDEGS软件,建立计算模型,所述计算模型包括:基站铁塔、基站接地网、变电站接地网、二次电缆屏蔽层,其中,所述基站铁塔与所述基站接地网电连接,所述变电站接地网与二次电缆屏蔽层电连接;设置所述计算模型的计算参数;采用各待选电连接方式,电连接所述基站接地网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向所述计算模型中输入故障信号大小,计算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基站接地网观测点的地电位升。
优选的,所述计算参数包括:所述变电站接地网和所述基站接地网中每段导体的位置、半径、连接方式以及土壤电阻率。
优选的,所述故障信号为开关操作时产生的操作过电压,或短路发生时产生的短路电流。
优选的,所述基站接地网包括:与所述基站直接电连接的第一基站接地网以及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基站接地网电连接的第二基站接地网。
优选的,待选电连接方式包括:所述基站接地网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不电连接。
优选的,待选电连接方式包括:第一基站接地网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电连接,所述第二基站接地网通过所述第一基站接地网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电连接。
优选的,待选电连接方式包括:第二基站接地网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电连接,所述第一基站接地网通过所述第二基站接地网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电连接。
优选的,待选电连接方式包括:所述第一基站接地网、第二基站接地网均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电连接。
优选的,待选电连接方式包括:所述第一基站接地网、第二基站接地网和所述第一导线均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电连接。
优选的,待选电连接方式包括:所述基站铁搭与所述变电站共用所述变电站接地网。
优选的,该方法还包括:采用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仿真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的电连接,研究雷电对变电站中二次电缆屏蔽层的电磁干扰。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确定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的待选电连接方式;采用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仿真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的电连接,并计算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基站接地网观测点的地电位升;比较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基站接地网观测点的地电位升,确定最小的地电位升对应的待选电连接方式为目标连接方式,从而在变电站与基站共建时,按照所述目标连接方式电连接所述变电站接地网和所述基站接地网,可以使得所述基站接地网观测点的地电位升最小,即所述变电站的电磁骚扰对所述基站的电磁干扰最小,以减弱变电站与基站共建时,变电站的电磁骚扰对基站造成的电磁干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电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电连接方式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电连接方式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电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提供的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电连接方式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电连接方式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电连接方式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电连接方式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电连接方式确定方法中,研究雷电对变电站中二次电缆屏蔽层电磁干扰的计算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由于电力变电站在运行中存在多种电磁搔扰源,当移动基站与变电站共建时,电力变电站的电磁骚扰会对移动基站造成电磁干扰。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电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包括:
确定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的待选电连接方式;
采用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仿真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的电连接,并计算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基站接地网观测点的地电位升;
比较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基站接地网观测点的地电位升,确定最小的地电位升对应的待选电连接方式为目标连接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电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中,确定的所述目标连接方式对应的基站接地网观测点的地电位升最小,从而在变电站与基站共建时,按照所述目标连接方式电连接所述变电站接地网和所述基站接地网,可以使得所述基站接地网观测点的地电位升最小,即所述变电站的电磁骚扰对所述基站的电磁干扰最小,以减弱变电站与基站共建时,变电站的电磁骚扰对基站造成的电磁干扰。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电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包括:
S1:确定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的待选电连接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站接地网包括:与所述基站铁搭直接电连接的第一基站接地网以及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基站接地网电连接的第二基站接地网。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待选电连接方式包括:所述基站接地网2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不电连接,即所述第一基站接地网21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不电连接,且所述第二基站接地网22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不电连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待选电连接方式包括:第一基站接地网21通过第二导线6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电连接,所述第二基站接地网22通过所述第一基站接地网21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基站接地网21中的3个网点通过第二导线6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中的3个网点电连接;所述第二基站接地网22通过第一导线5与所述第一基站接地网21电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基站接地网22通过所述第一基站接地网21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电连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待选电连接方式包括:第二基站接地网22通过第二导线6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电连接,所述第一基站接地网21通过所述第二基站接地网22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基站接地网22中的3个网点通过第二导线6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中3个网点电连接,所述第一基站接地网21通过第一导线5与所述第二基站接地网22电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基站接地网21通过所述第二基站接地网22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电连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待选电连接方式包括:所述第一基站接地网21、第二基站接地网22均通过第二导线6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电连接。即,所述第一基站接地网21通过第二导线6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电连接,且所述第二基站接地网22通过第二导线6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基站接地网21中的3个网点通过第二导线6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中的3个网点电连接,所述第二基站接地网22中的3个网点通过第二导线6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中的3个网点电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基站接地网21、第二基站接地网22均通过第二导线6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电连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待选电连接方式包括:所述第一基站接地网21、第二基站接地网22和所述第一导线5均通过第二导线6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电连接。即,所述第一基站接地网21通过第二导线6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电连接,所述第二基站接地网22通过第二导线6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线5通过第二导线6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基站接地网21中的3个网点通过第二导线6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中的3个网点电连接,所述第二基站接地网22中的3个网点通过第二导线6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中的3个网点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线5中的1个网点通过第二导线6与变电站接地网3中1个网点电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基站接地网21、第二基站接地网22和所述第一导线5均通过第二导线6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电连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待选电连接方式包括:所述基站铁塔1与所述变电站共用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而不用通过导线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待选电连接方式还可以包括其他电连接方式,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S2:采用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仿真变电站接地网3与基站接地网2间的电连接,并计算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基站接地网2观测点的地电位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仿真变电站接地网3与基站接地网2间的电连接,并计算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基站接地网2观测点的地电位升包括:
S201:利用CDEGS软件,建立计算模型,如图4所示,所述计算模型包括:基站铁塔1、基站接地网2、变电站接地网3、二次电缆屏蔽层4,其中,所述基站铁塔1与所述基站接地网2电连接,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与二次电缆屏蔽层4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CDEGS是电流分布(CurrentDistribution)、电磁场(ElectromagneticFields)、接地(Grounding)和土壤结构分析(SoilStructureAnalysis)英文首字母的缩写,它是解决电力系统接地、电磁场和电磁干扰等工程问题的强大工具软件
S202:设置所述计算模型的计算参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算参数包括: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和所述基站接地网2中每段导体的位置、半径、连接方式以及土壤电阻率。但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计算参数还可以包括其他参数,具体视情况而定。
具体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次电缆屏蔽层4两端通过铜带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电连接,所述计算参数包括:土壤电阻率为100Ωm,水平接地体7的等效半径为0.00977米,埋深为0.8米,垂直接地体8的等效半径为0.008923米,埋深为2.5米,外缘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为6米,均压带上的垂直接地体4间距为6米,二次电缆屏蔽层4位于地上15cm。
S203:采用各待选电连接方式,电连接所述基站接地网2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
S204:向所述计算模型中输入故障信号大小,计算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基站接地网2观测点的地电位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研究变电站开关操作时,所述变电站的电磁骚扰对所述基站电磁干扰最小时,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与所述基站接地网2之间的电连接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故障信号为开关操作时产生的操作过电压,S204为:向所述计算模型中输入开关操作时产生的操作过电压,利用CDEGS软件,计算出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基站接地网2观测点的地电位升。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研究变电站系统短路时,所述变电站的电磁骚扰对所述基站电磁干扰最小时,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与所述基站接地网2之间的电连接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故障信号为短路发生时产生的短路电流,S204为:向所述计算模型中输入变电站系统发生短路时产生的短路电流,利用CDEGS软件,计算出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基站接地网2观测点的地电位升。
S3:获得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基站接地网2观测点的地电位升后,比较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基站接地网2观测点的地电位升,确定最小的地电位升对应的待选电连接方式为目标连接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获得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基站接地网2观测点的地电位升后,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绘图,比较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基站接地网2观测点的地电位升,从中选出基站接地网2观测点的地电位升最小值,并将最小的地电位升对应的待选电连接方式为目标连接方式,即变电站与基站共建时,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与所述基站接地网2之间的电连接方式。
由于所述目标连接方式对应的基站接地网2观测点的地电位升最小,故在变电站与基站共建时,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目标连接方式电连接所述变电站接地网和所述基站接地网,可以使得所述基站接地网2观测点的地电位升最小,即所述变电站的电磁骚扰对所述基站的电磁干扰最小,以减弱变电站与基站共建时,变电站的电磁骚扰对基站造成的电磁干扰。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S4:采用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仿真变电站接地网3与基站接地网2间的电连接,研究雷电对变电站中二次电缆屏蔽层4的电磁干扰。
具体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仿真变电站接地网3与基站接地网2间的电连接,研究雷电对变电站中二次电缆屏蔽层4的电磁干扰包括:
S401:采用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仿真变电站接地网3与基站接地网2间的电连接,并计算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二次电缆屏蔽层4上的暂态电流;
S402:比较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二次电缆屏蔽层4上的暂态电流,确定最小的暂态电流对应的待选电连接方式为目标连接方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采用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仿真变电站接地网3与基站接地网2间的电连接,并计算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二次电缆屏蔽层4上的暂态电流包括:
利用CDEGS软件,建立计算模型,所述计算模型包括:基站铁塔1、基站接地网2、变电站接地网3、二次电缆屏蔽层4,其中,所述基站铁塔与所述基站接地网2电连接,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与二次电缆屏蔽层4电连接;
设置所述计算模型的计算参数;
采用各待选电连接方式,电连接所述基站接地网2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
向所述计算模型中输入激励电流,计算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二次电缆屏蔽层4上的暂态电流。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仿真变电站接地网3与基站接地网2间的电连接,研究雷电对变电站中二次电缆屏蔽层4的电磁干扰包括:
S403:采用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仿真变电站接地网3与基站接地网2间的电连接,并计算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二次电缆屏蔽层4上的芯线骚扰电压;
S404:比较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二次电缆屏蔽层4上的芯线骚扰电压,确定最小的芯线骚扰电压对应的待选电连接方式为目标连接方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采用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仿真变电站接地网3与基站接地网2间的电连接,并计算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二次电缆屏蔽层4上的芯线骚扰电压包括:
利用CDEGS软件,建立计算模型,所述计算模型包括:基站铁塔1、基站接地网2、变电站接地网3、二次电缆屏蔽层4,其中,所述基站铁塔1与所述基站接地网2电连接,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与二次电缆屏蔽层4电连接;
设置所述计算模型的计算参数;
采用各待选电连接方式,电连接所述基站接地网2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
向所述计算模型中输入激励电流,计算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二次电缆屏蔽层4上的芯线骚扰电压。
具体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向所述计算模型中输入激励电流,计算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二次电缆屏蔽层4上的暂态电流和芯线骚扰电压包括:
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计算雷电流的频谱密度,根据其频谱密度的特点,选取适量的计算频率点(f1,f2…fn);
利用矩量法,计算给定计算频率点的单位注入电流(激励源)对应的二次电缆屏蔽层4电流,将二次电缆屏蔽层4电流和二次电缆屏蔽层4蔽中电缆转移阻抗对应相乘得到二次电缆屏蔽层4中电缆芯线的骚扰电压;
将各个计算频率点对应的二次电缆屏蔽层4电流和芯线骚扰电压分别与雷电流的频谱密度对应相乘,并利用快速傅立叶反变换(IFFT)得到雷击变电站接地网3时,二次电缆屏蔽层4上的暂态电流和芯线骚扰电压。
获得所述二次电缆屏蔽层4上的暂态电流或芯线骚扰电压后,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绘图,比较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所述二次电缆屏蔽层4上的暂态电流或芯线骚扰电压,从中选出二次电缆屏蔽层4上的暂态电流或芯线骚扰电压最小值,并将最小的暂态电流或芯线骚扰电压对应的待选电连接方式为目标连接方式,即变电站与基站共建时,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与所述基站接地网2之间的电连接方式。
由于所述目标连接方式对应的二次电缆屏蔽层4上的暂态电流或芯线骚扰电压最小,故在变电站与基站共建时,按照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目标连接方式电连接所述变电站接地网和所述基站接地网,可以使得所述二次电缆屏蔽层4上的暂态电流或芯线骚扰电压最小,即雷电对所述变电站的电磁干扰最小,以减弱变电站与基站共建时,雷电对变电站造成的电磁干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变电站接地网3与基站接地网2间电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通过改变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与基站接地网2之间的电连接方式以及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与所述基站接地网2之间的距离,确定待选电连接方式,再采用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仿真变电站接地网3与基站接地网2间的电连接,并计算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基站接地网2观测点的地电位升;然后,比较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基站接地网2观测点的地电位升,确定最小的地电位升对应的待选电连接方式为目标连接方式,从而在变电站与基站共建时,按照所述目标连接方式电连接所述变电站接地网3和所述基站接地网2,可以使得所述基站接地网2观测点的地电位升最小,即所述变电站的电磁骚扰对所述基站的电磁干扰最小,以减弱变电站与基站共建时,变电站的电磁骚扰对基站造成的电磁干扰,进而提供了一种保护最有效、资源利用率最高、施工难度最小的地网接地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变电站接地网3与基站接地网2间电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可直接应用于移动基站与电力变电站共建项目,从而达到基站和变电站的共建共享,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和建设资金,同时为电力拓展多种盈利手段。
本说明书中各个部分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部分的不同之处,各个部分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电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的待选电连接方式;
采用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仿真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的电连接,并计算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基站接地网观测点的地电位升;
比较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基站接地网观测点的地电位升,确定最小的地电位升对应的待选电连接方式为目标连接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仿真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的电连接,并计算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基站接地网观测点的地电位升包括:
利用CDEGS软件,建立计算模型,所述计算模型包括:基站铁塔、基站接地网、变电站接地网、二次电缆屏蔽层,其中,所述基站铁塔与所述基站接地网电连接,所述变电站接地网与二次电缆屏蔽层电连接;
设置所述计算模型的计算参数;
采用各待选电连接方式,电连接所述基站接地网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
向所述计算模型中输入故障信号大小,计算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下,基站接地网观测点的地电位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参数包括:
所述变电站接地网和所述基站接地网中每段导体的位置、半径、连接方式以及土壤电阻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信号为开关操作时产生的操作过电压,或短路发生时产生的短路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接地网包括:与所述基站直接电连接的第一基站接地网以及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基站接地网电连接的第二基站接地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待选电连接方式包括:
所述基站接地网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不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待选电连接方式包括:
第一基站接地网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电连接,所述第二基站接地网通过所述第一基站接地网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待选电连接方式包括:
第二基站接地网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电连接,所述第一基站接地网通过所述第二基站接地网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待选电连接方式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接地网、第二基站接地网均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待选电连接方式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接地网、第二基站接地网和所述第一导线均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变电站接地网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待选电连接方式包括:
所述基站铁搭与所述变电站共用所述变电站接地网。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采用各待选电连接方式,仿真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的电连接,研究雷电对变电站中二次电缆屏蔽层的电磁干扰。
CN201410487868.9A 2014-09-22 2014-09-22 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电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 Pending CN1054265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87868.9A CN105426558A (zh) 2014-09-22 2014-09-22 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电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87868.9A CN105426558A (zh) 2014-09-22 2014-09-22 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电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26558A true CN105426558A (zh) 2016-03-23

Family

ID=55504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87868.9A Pending CN105426558A (zh) 2014-09-22 2014-09-22 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电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2655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9293A (zh) * 2016-07-21 2016-09-07 国家电网公司 智能变电站弱电系统防雷性能评估方法
CN107449980A (zh) * 2017-06-23 2017-12-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评价智能组件耐受地电位抬升能力的方法
CN112287502A (zh) * 2020-11-08 2021-01-29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共享杆塔过电压防护接地优化技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62430A (zh) * 2014-01-10 2014-04-30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基站变压器防雷接地系统
CN103810323A (zh) * 2013-12-30 2014-05-2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评估变电站通信设备接地体电位升的方法
US20140266249A1 (en) * 2013-03-13 2014-09-18 San Diego Gas & Electric company c/o Sempra Energy Ground potential rise sensor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66249A1 (en) * 2013-03-13 2014-09-18 San Diego Gas & Electric company c/o Sempra Energy Ground potential rise sensors
CN103810323A (zh) * 2013-12-30 2014-05-2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评估变电站通信设备接地体电位升的方法
CN103762430A (zh) * 2014-01-10 2014-04-30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基站变压器防雷接地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茂林 等: "雷直击500kV变电站时保护小间内暂态地电位分布的分析", 《电工技术杂志》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9293A (zh) * 2016-07-21 2016-09-07 国家电网公司 智能变电站弱电系统防雷性能评估方法
CN107449980A (zh) * 2017-06-23 2017-12-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评价智能组件耐受地电位抬升能力的方法
CN107449980B (zh) * 2017-06-23 2019-12-3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评价智能组件耐受地电位抬升能力的方法
CN112287502A (zh) * 2020-11-08 2021-01-29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共享杆塔过电压防护接地优化技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69608B (zh) 一种基于冲击大电流下的冲击接地阻抗现场测量方法
Cavka et al. Transient analysis of grounding systems for wind turbines
CN103810323A (zh) 一种评估变电站通信设备接地体电位升的方法
Zhang et al. Effective grounding of the photovoltaic power plant protected by lightning rods
CN106597114A (zh) 用于接地材料的模拟接地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05426558A (zh) 变电站接地网与基站接地网间电连接方式的确定方法
El Mghairbi et al. Technique to increase the effective length of practical earth electrodes: Simulation and field test results
Elgayar et al. Induced voltages on a gas pipeline due to lightning strikes on nearby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Cheema et al. A comparison of ground grid mesh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for 500KV substation using IEEE 80-2000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s
Lobodzinskiy et al.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the three-phase high-voltage cable lines under the theory of multiterminal networks
Viola et al.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simulation of towers cascade under lightning surge conditions
Elmghairbi et al. A technique to increase the effective length of horizontal earth electrode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 practical earth electrode system
CN204257834U (zh) 一种利用位移电流改善散流特性的集中接地装置
Lehtonen et al. Ground potential rise and lightning overvoltages in control systems of large power-plants under high soil resistivity
YASUDA et al. Equivalent equation of earth resistance for ring electrode of wind turbine
Qiu et al. Research on equipotential construction of multi station integrated data center
CN104332727A (zh) 一种利用位移电流改善散流特性的集中接地装置及布置方法
Yamamoto et al. EMTP models of a wind turbine grounding system
Caetano et al. A conductor arrangement that overcomes the effective length issue in transmission line grounding: full-scale measurements
Paulino et al. An original setup to measure grounding resistances using auxiliary circuits buried vertically in the ground
CN114709782B (zh) 一种降低冲击电流引起的变电站接地网内电位差的方法
Liu et al. Refined modeling calcul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when lightning strikes thermal power plant and optimized layouts of sensitive devices
Sarajčev et al. Transient EMF induced in LV cables due to wind turbine direct lightning strike
Syutkin et al. Methodology of Determining Frequency Response of Grounding Systems Using the COMSOL Multiphysics Software
CN112540232B (zh) 接地网的构建方法、接地网的冲击阻抗的检测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514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