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09314B - 公共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搜索空间 - Google Patents
公共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搜索空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409314B CN105409314B CN201380078392.7A CN201380078392A CN105409314B CN 105409314 B CN105409314 B CN 105409314B CN 201380078392 A CN201380078392 A CN 201380078392A CN 105409314 B CN105409314 B CN 10540931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channel
- radio network
- temporary identifier
- network temporary
- downlink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6116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860 com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85 targe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184647 Azotobacter vinelandii modC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50034584 MODD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50080488 apa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5 dual-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039 immun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076 repl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87 sel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通过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配置对于至少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的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的公共搜索空间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实现所述方法的对应的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基于新RNTI字段在移动台和基站之间通信的方法,其允许在公共搜索空间中发送针对仅仅一个移动台或多个移动台的消息。本发明还提供了参与这里描述的方法的移动台和基站。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TE)
基于WCDMA无线电访问技术的第三代移动系统(3G)正遍布全世界大范围地部署。增强或演进此技术的第一步需要引入高速下行链路分组访问(HSDPA)和增强的上行链路(也称为高速上行链路分组访问(HSUPA)),从而提供具有高度竞争力的无线电访问技术。
为了为进一步提高的用户需求做准备以及为了相对于新的无线电访问技术具有竞争力,3GPP引入了称为长期演进(LTE)的新移动通信系统。LTE被设计来满足对下个十年的高速数据和媒体传输以及高容量语音支持的载波需要。提供高比特率的能力是对于LTE的关键措施。
长期演进(LTE)的工作项(WI)规范(称为演进的UMTS陆地无线电访问(UTRA)和UMTS陆地无线电访问网络(UTRAN))定稿为版本8(LTE)。LTE系统代表以低时延和低成本提供基于全IP的功能性的高效的基于分组的无线电访问以及无线电访问网络。在LTE中,指定了可扩展的多个发送带宽,诸如1.4、3.0、5.0、10.0、15.0和20.0MHz,以便使用给定的频谱获得灵活的系统部署。在下行链路中,采用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无线电访问,这是因为其对多径干扰(MPI)的固有抗干扰能力,而此抗干扰能力是由于低码元速率、循环前缀(CP)的使用以及其与不同发送带宽布置的关联而得到的。在上行链路中采用基于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的无线电访问,这是因为,考虑到用户设备(UE)的有限的发送功率,提供广域覆盖优先于提高峰值数据速率。采用了包括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发送技术在内的许多关键的分组无线电访问技术,并且在LTE版本8/9中实现了高效的控制信令结构。
LTE架构
图1中示出了整体架构,并且图2中给出了E-UTRAN架构的更详细表示。E-UTRAN包括eNodeB,其提供了向着用户设备(UE)的E-UTRA用户平面(PDCP/RLC/MAC/PHY)和控制平面(RRC)协议端接(termination)。eNodeB(eNB)主管(host)物理(PHY)、介质访问控制(MAC)、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和分组数据控制协议(PDCP)层,这些层包括用户平面报头压缩和加密的功能性。eNodeB还提供对应于控制平面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功能性。eNodeB执行许多功能,包括无线电资源管理、准许控制、调度、施加经协商的上行链路服务质量(QoS)、小区信息广播、用户和控制平面数据的加密/解密、以及下行链路/上行链路用户平面分组报头的压缩/解压缩。通过X2接口将eNodeB彼此互连。
eNodeB还通过S1接口连接到EPC(演进的分组核),更具体地,通过S1-MME(移动性管理实体)连接到MME并通过S1-U连接到服务网关(SGW)。S1接口支持MME/服务网关与eNodeB之间的多对多关系。SGW对用户数据分组进行路由并转发,同时还工作为eNodeB间的移交期间的用于用户平面的移动性锚点、并工作为用于LTE与其它3GPP技术之间的移动性的锚点(端接S4接口并中继2G/3G系统与PDN GW之间的业务)。对于空闲状态的用户设备,SGW在对于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数据到达时,端接(terminate)下行链路数据路径并触发寻呼。SGW管理和存储用户设备上下文(context),例如,IP承载服务的参数、网络内部路由信息。在合法拦截的情况下,SGW还执行对用户业务的复制。
MME是用于LTE访问网络的关键控制节点。MME负责空闲模式用户设备追踪和寻呼过程,包括重发。MME参与承载激活/禁用处理,并且还负责在初始附接时以及在涉及核心网络(CN)节点重定位的LTE内移交时为用户设备选择SGW。MME负责(通过与HSS交互)认证用户。非访问层(NAS)信令在MME处终止,并且MME还负责对用户设备生成和分派临时标识。MME检查对用户设备在服务提供商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上驻留(camp)的授权,并施加用户设备漫游限制。MME是网络中用于NAS信令的加密/完整性保护的端点,并处理安全密钥管理。MME还支持信令的合法拦截。MME还利用从SGSN起终接在MME的S3接口,提供用于LTE与2G/3G访问网络之间的移动性的控制平面功能。MME还端接朝向归属HSS的S6a接口,用于漫游用户设备。
LTE(版本8)中的分量载波结构
在所谓的子帧中,在时频域中细分3GPP LTE(版本8及之后版本)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在3GPP LTE(版本8及之后版本)中,将每个子帧分为如图3中所示的两个下行链路时隙,其中第一个下行链路时隙在第一个OFDM码元内包括控制信道区(PDCCH区)。每个子帧包括时域中的给定数目的OFDM码元(在3GPP LTE(版本8及之后版本)中为12或14个OFDM码元),其中每个OFDM码元横跨分量载波的整个带宽。因此,OFDM码元各自包括在相应的个副载波上发送的多个调制码元,同样如图4中所示。
假设例如采用OFDM的多载波通信系统(如例如在3GPP长期演进(LTE)中使用的),可以由调度单元分配的资源的最小单位是一个“资源块”。将物理资源块(PRB)定义为时域中的个连续的OFDM码元(例如,7个OFDM码元)以及频域中的个连续的副载波,如图4中所例示的(例如,对于分量载波的12个副载波)。在3GPP LTE(版本8)中,物理资源块从而包括个资源单元,其对应于时域中的一个时隙以及频域中的180kHz(关于下行链路资源网格的进一步细节,例如参见3GPP TS 36.211,“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Release 8)”,第6.2部分,其可在http://www.3gpp.org获得并且通过引用合并在此)。
一个子帧包括两个时隙,使得当使用所谓的“普通”CP(循环前缀)时在子帧中存在14个OFDM码元,并且当使用所谓的“扩展”CP时在子帧中存在12个OFDM码元。为了术语表述,下面将等于跨整个子帧的相同个连续副载波的时间频率资源称为“资源块对”或等同的“RB对”或“PRB对”。
术语“分量载波”指在频域中若干资源块的组合。在LTE的未来版本中,不再使用术语“分量载波”;替代地,术语改为“小区(cell)”,其指下行链路和可选的上行链路资源的组合。在下行链路资源上发送的系统信息中指示下行链路资源的载波频率与上行链路资源的载波频率之间的链接。
对分量载波结构的类似假设也适用于之后的版本。
逻辑和传输信道
MAC层通过逻辑信道提供对于RLC层的数据传送服务。逻辑信道或者是承载诸如RRC信令的控制数据的控制逻辑信道,或者是承载用户平面数据的业务逻辑信道。广播控制信道(BCCH)、寻呼控制信道(PCCH)、公共控制信道(CCCH)、多播控制信道(MCCH)和专用控制信道(DCCH)是控制逻辑信道。专用业务信道(DTCH)和多播业务信道(MTCH)是业务逻辑信道。
来自MAC层的数据通过传输信道与物理层进行交换。数据取决于其如何在空中传输而复用到传输信道中。传输信道被如下分类为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广播信道(BCH)、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寻呼信道(PCH)和多播信道(MCH)是下行链路传输信道,而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和随机访问信道(RACH)是上行链路传输信道。
因而,分别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在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执行复用。
第1层/第2层(L1/L2)控制信令
为了向所调度的用户通知它们的分派状态、传输格式和其它的数据有关的信息(例如,HARQ信息、发送功率控制(TPC)命令),将L1/L2控制信令与数据一起在下行链路上发送。假设用户分派可以随子帧而改变,在子帧中将L1/L2控制信令与下行链路数据复用。应注意,也可以基于TTI(发送时间间隔)而执行用户分派,其中TTI长度可以是子帧的倍数。TTI长度可以是对于所有用户在服务区域中固定的,可以是对于不同用户不同的,或者甚至可以是对于每个用户动态的。一般地,每TTI仅需要发送一次L1/L2控制信令。不失一般性地,下面假设TTI等同于一个子帧。
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发送L1/L2控制信令。PDCCH承载作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消息,其在多数情况下包括对于移动终端或UE组的资源分配和其他控制信息。通常,在一个子帧中可以发送若干PDCCH。
应注意,在3GPP LTE中,还在PDCCH上发送对于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的分配(还称为上行链路调度许可或上行链路资源分配)。
通常,在L1/L2控制信令上发送的用于分配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无线电资源的信息(尤其是LTE(-A)版本10)可分成下列项:
用户标识,指示被分派的用户。其典型地通过将CRC用用户标识进行掩码而包含在校验和中;
资源分派信息,指示分派用户的资源(资源块(RB))。注意,分派用户的RB的数目可以是动态的。
载波指示符,其在第一载波上发送的控制信道分配涉及第二载波的资源(即,第二载波上的资源或有关第二载波的资源)的情况下使用;
调制和编码方式,确定所采用的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
HARQ信息,诸如新数据指示符(NDI)和/或冗余版本(RV),其在数据分组或其部分的重传中尤为有用;
功率控制命令,调节所分配的上行链路数据或控制信息传输的发送功率;
参考信号信息,诸如所采用的循环移位和/或正交覆盖码索引,其用于与分配有关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或接收;
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分配索引,用于标识分配的顺序,其在TDD系统中尤为有用;
跳频信息,例如,关于是否以及如何应用资源跳频以便增加频率分集性的指示;
CSI请求,用于触发所分配的资源中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以及
多簇信息,其是用于指示和控制在单个簇(邻近RB集合)还是多个簇(至少两个非邻近的邻近RB集合)中出现传输的标志。多簇分派已经由3GPP LTE-(A)版本10引入。
注意,上面的列表是非穷尽性的,并且取决于所使用的DCI格式,不是在每个PDCCH传输中都必须存在所有所述信息项。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若干格式出现,所述若干格式在整体尺寸以及在其字段中所包含的信息方面是不同的。当前对于LTE定义的不同DCI格式如下,并且在3GPP TS 36.212“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第5.3.3.1部分,可在http://www.3gpp.org获得,并通过引用合并于此)中详细描述。对于关于DCI格式的进一步信息以及在DCI中发送的特定信息,请参照技术标准或LTE-The UMTS Long Term Evolution-From Theory toPractice(Stefanie Sesia,Issam Toufik,Matthew Baker编辑,第9.3章,通过引用合并至此)。
格式0:DCI格式0用于使用上行链路传输模式1或2中的单天线端口传输来传输对于PUSCH的资源许可。
格式1:DCI格式1用于传输对于单码字PDSCH传输的资源分配(下行链路传输模式1、2和7)。
格式1A:DCI格式1A用于对于单码字PDSCH传输的资源分配的紧凑信令,并且用于将专用前置签名分派到移动终端用于无竞争随机访问。
格式1B:DCI格式1B用于对于利用秩为1的传输使用闭环预编码的PDSCH传输的资源分配的紧凑信令(下行链路传输模式6)。所发送的信息与格式1A中相同,但是添加了对于PDSCH传输应用的预编码矢量的指示符。
格式1C:格式1C用于PDSCH分配的非常紧凑的传输。当使用格式1C时,PDSCH传输限于使用QPSK调制。这例如用于信令寻呼消息和广播系统信息消息。
格式1D:DCI格式1D用于对于使用多用户MIMO的PDSCH传输的资源分配的紧凑信令。所发送的信息与格式1B中相同,但是,替代预编码矢量指示符的各比特之一,存在单个比特以指示是否对数据码元施加功率偏移。需要此特征以示出是否在两个UE之间共享传输功率。LTE的未来版本可将其扩展到在更大数目的UE之间共享功率的情况。
格式2:DCI格式2用于传输对于闭环MIMO操作的PDSCH的资源分配。
格式2A:DCI格式2A用于传输对于开环MIMO操作的PDSCH的资源分配。所发送的信息与格式2相同,除了如果eNodeB具有两个发送天线端口,则没有预编码信息,并且对于四天线端口,使用两比特来指示传输秩。
格式2B:在版本9中引入,并且用于传输对于双层波束成形的PDSCH的资源分配。
格式2C:在版本10中引入,并且用于传输对于多至8层的闭环单用户或多用户MIMO操作的PDSCH的资源分配。
格式2D:在版本11中引入,并且用于多至8层的传输;主要用于COMP(协作多点)。
格式3和3A:DCI格式3和3A用于传输对于PUCCH和PUSCH的功率控制命令,分别具有2比特或1比特功率调节。这些DCI格式包含对于UE组的单独的功率控制命令。
格式4:DCI格式4用于使用在上行链路传输模式2中的闭环空间复用传输的PUSCH的调度。
下面的表给出一些可用DCI格式和典型比特数的概览,为了说明目的假设50RB的系统带宽和eNodeB处的四根天线。右栏中指示的比特数包括用于特定DCI的CRC的比特。
表格:DCI格式
UE为了标识其是否已经正确接收到PDCCH传输,通过附到每个PDCCH(即,DCI)的16比特CRC提供错误检测。此外,UE需要能够标识哪个或哪些PDCCH意图用于所述UE。这在理论上可通过对PDCCH载荷添加标识符而实现;然而,事实证明用“UE标识”对CRC进行扰码是更高效的,这节约了额外的开销。CRC可通过3GPP在TS 36.212第5.3.3.2部分“CRCattachment”(其通过引用合并至此)中详细定义的方式来计算和扰码。该部分描述了如何通过循环冗余校验(CRC)在DCI传输上提供错误检测。下面给出简单总结。
整体负荷用于计算CRC奇偶校验比特。奇偶校验比特被计算和附加。在没有配置或不可应用UE发送天线选择的情况下,在附加之后,用对应RNTI对CRC奇偶校验比特进行扰码。
如从TS 36.212显而易见的,扰码还可取决于UE发送天线选择。在配置了并且可应用UE发送天线选择的情况下,在附加之后,用天线选择掩码和对应RNTI对CRC奇偶校验比特进行扰码。因为在两种情况下RNTI都涉及到扰码操作中,为了简单并且不失一般性,以下实施例的描述简单涉及用RNTI对CRC扰码(并且解扰码(在可应用时)),然而,这应当被理解为例如扰码处理中的其他元素,诸如天线选择掩码。
相应的,UE通过应用“UE标识”对CRC进行解扰码,并且如果没有检测到CRC错误,则UE确定PDCCH携带意图用于其自身的其控制信息。对于上述用标识对CRC扰码的处理,也使用术语“掩码”和“解掩码”。
可用于对DCI的CRC进行扰码的上述“UE标识”也可以是SI-RNTI(系统信息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其不是如此的“UE标识”,而是与所指示和发送的信息的类型相关联的标识符,在此情况下为系统信息。SI-RNTI通常在规范中是固定的,因此对于所有UE是先验的。
存在用于不同目的的各种类型的RNTI。从3GPP 36.321第7.1章给出的下表应当给出各种16比特RNTI和其使用的概览。
表:RNTI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和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携带例如用于分派下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数据传输的资源的调度许可。可以在子帧中发送多个PDCCH。
用于用户设备的PDCCH在子帧内的在整个系统带宽上延伸的前个OFDM码元(通常是PCFICH所指示的1、2或3个OFDM码元,在例外情况下,是PCFICH所指示的2、3或4个OFDM码元)上发送;系统带宽典型地等于小区或分量载波的跨幅。时域中前个OFDM码元和频域中个副载波所占据的区域也称为PDCCH区域或控制信道区域。在频域中个副载波上的时域中的剩余个OFDM码元称为PDSCH区域或共享信道区域(见下)。
对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上的下行链路许可(即,资源分配),PDCCH在同一子帧内分配用于(用户)数据的PDSCH资源。子帧内的PDCCH控制信道区域包括CCE的集合,其中子帧的控制区域内的CCE的总数遍布时间和频率控制资源而分布。多个CCE可以组合以有效降低控制信道的编码率。CCE使用树形结构以预定方式组合以实现不同编码率。
在传输信道水平,经由PDCCH发送的信息也称为L1/L2控制信令(对于细节,见上述L1/L2控制信令)。
增强PDCCH
增强PDCCH(EPDCCH)基于UE特定参考信号而发送。为了高效使用UE特定参考信号,在PDSCH区域中分派增强PDCCH的映射。为了不在整个带宽上盲解码,EPDCCH的搜索空间将限制在PRB对的集合内。PRB对的集合可以首先通过较高层信令配置,或至少假设接收单元在尝试解码任何EPDCCH之前是已知的。
EPDCCH包括一个或多个增强控制信道单元(ECCE)的聚合。此外,ECCE从映射到在时间/频率网格中的资源单元的资源单元组(称为增强资源单元组(EREG))形成。
时分双工-TDD
在被设计为支持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的演进的协调框架内,LTE可以在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模式下操作。TDD在时域中分离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而频域可以保持一样。
术语“双工”指两个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其区别于单向通信。在双向情况下,每个方向中链路上的传输可同时发生(“全双工”)或在互斥时间(“半双工”)发生。
对于不成对的无线电频谱中的TDD,图4中描绘了RB和RE的基本结构,但是对于下行链路传输仅可用无线电帧的子帧的子集;剩余子帧用于上行链路传输,或用于特殊子帧。特殊子帧对于允许上行链路传输定时提前是重要的,以便确保来自UE的发送信号(即,上行链路)大致在相同时间到达eNodeB。因为信号传播延迟与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之间的距离有关(忽略反射和其他类似影响),所以这意味着eNodeB附近的UE发送的信号比远离eNodeB的UE发送的信号行进更短的时间。为了同时到达,远处的UE需要比近处的UE更早地发送其信号,这通过3GPP系统中的所谓的“定时提前”过程解决。在TDD中,这具有额外的环境:发送和接收在相同载波频率上出现,即,需要在时域中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进行双工。在远离eNodeB的UE需要比近处的UE更早开始上行链路传输的同时,相反,近处的UE比远处的UE更早接收到下行链路信号。为了能够将电路从DL接收切换到UL发送,在特殊子帧中定义保护时间。为了额外关注定时提前问题,远处UE的保护时间需要比近处UE更长。
在3GPP LTE版本8和以后的版本中,这种TDD结构也称为“帧结构类型2”,其定义了七种不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允许多种下行链路-上行链路无线电和切换周期性。图5图示了具有七种不同TDD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表,索引为从0-6,其中“D”应指示下行链路子帧,“U”指示上行链路子帧,并且“S”指示特殊子帧。如从图5可见,七种可用TDD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可提供在40%和90%之间的下行链路子帧(为了简化,当以特殊子帧作为下行链路子帧计数时,因为这样的子帧的一部分可用于下行链路传输)。
图6示出了特别对于5ms切换点周期性(即,对于TDD配置0、1、2和6)的帧结构类型2。
图6图示了长度为10ms、并且对应的两个半帧各自为5ms的无线电帧。无线电帧包括每个1ms的10个子帧,其中每个子帧被分配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和特殊的类型,如由根据图5的表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之一定义的。
如从图5可以认识到的,子帧#1一直是特殊子帧,并且子帧#6对于TDD配置0、1、2和6是特殊子帧;对于TDD配置3、4和5,子帧#6专用于下行链路。特殊子帧包括三个字段:DwPTS(下行链路导频时间时隙)、GP(保护时段)和UpPTS(上行链路导频时间时隙)。
系统中应用的TDD配置对在移动台和基站执行的许多操作有影响,诸如无线电资源管理(RRM)测量、信道状态信息(CSI)测量、信道估计、PDCCH检测和HARQ定时。
具体地,UE读取系统信息以学习关于其当前小区中的TDD配置,即,监视哪个子帧用于测量、用于CSI测量和报告、用于时域滤波以得到信道估计、用于PDCCH检测或用于UL/DL ACK/NACK反馈。
当前半静态TDD UL/DL配置方式的缺点
当前,LTE TDD允许通过提供七种不同半静态配置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不对称UL-DL分派,在下面(见图5)标记为静态TDD配置。用于适配UL-DL分配的当前机制基于系统信息获取过程或系统信息改变过程,其中通过SIB(尤其通过SIB1中的TDD-config参数)指示特定静态UL-DL TDD配置(对于系统信息的广播的细节,参见3GPP TS 36.331,v11.4.0,其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在版本8系统信息改变过程的情况下,对于TDD UL/DL重配置所支持的时标是每640ms或更大。当重使用ETWS(地震和海啸预警系统)时,取决于所配置的默认寻呼周期,对于UL-DL TDD重配置所支持的时标是每320ms或更大。
TDD UL/DL配置的半静态分派可以或可以不匹配即时业务情况。用于改变静态TDD配置的时标非常大。例如,为了动态创建更多下行链路子帧以增加下行链路带宽,或为了动态创建更多空白上行链路子帧以缓和对例如相邻小区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中的通信的干扰,将TDD UL/DL配置更快速地适配于当前业务需求将是有利的。因此,预期版本12将采用TDD UL/DL配置的更动态的改变。
3GPP启动了研究项TR 36.828 v 11.0.0以研究各种类型的TDD UL/DL重配置的时标及其优点和缺点。总的来说,研究项总结较快的TDD UL/DL重配置时标比较慢的TDD UL/DL重配置时标提供更多优点。此外,所需规范改变量取决于所支持的重配置时标而改变。
对于更快TDD UL/DL配置方式的需求
近来,TDD值的重配置已经经历严格审查。趋势是比之前更频繁地重配置TDD,以便更好适配改变的信道和业务状况。
TDD改变之间的间隔的大致值可以是例如在从10ms到640ms的范围内。此外,TDD的改变通常必须通知给多个UE。
这两个需求使得改变TDD的通知非常复杂。在对于每个UE的消息将导致每个UE不断被通知新的TDD值的同时,这样的方式增加了信道上DCI信息的量,直接减少可用数据容量。相反,将没有如此大DCI开销的广播消息的使用是不适当的,因为其频率太小,不能与TDD的意图的频率改变保持一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允许将TDD重配置值频繁发送至多个UE。本发明的更一般的目的是在具有使得广播消息不适当的需求的情况下发送需要到达若干UE的任何载荷。
这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教导而实现。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涉及一种确定用于控制信道传输的资源的方法,包括:在第一用户设备以及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相同的小区中的第二用户设备中存储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步骤;其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对于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具有相同值;并且其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定义对于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的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的公共搜索空间;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值等于物理小区ID加1,以及基于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值将数据发送到第一和/或第二用户设备的步骤;其中,发送数据的步骤包括:将数据映射到基于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值而定义的一个或多个增强控制信道单元的步骤;并且其中发送数据的步骤包括将循环冗余校验码添加到数据的步骤,并且其中通过使用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来对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码进行掩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值为固定值,具体为0,或者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值基于与小区检测过程相关联的任何值和/或基于通过主信息块传递的值和/或基于物理广播信道的值和/或基于无线电资源控制信息单元的值而计算,所述与小区检测过程相关联的任何值具体为物理小区ID。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值等于物理小区ID加1。
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基于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值将数据发送到第一和/或第二用户设备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数据的步骤包括:将数据映射到基于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值而定义的一个或多个增强控制信道单元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数据的步骤包括:将循环冗余校验码添加到数据的步骤,并且其中,通过使用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具体地,通过将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码与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进行二进制XOR运算,对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码进行掩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数据的步骤包括:将循环冗余校验码添加到数据的步骤,并且其中,通过使用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具体地,通过将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码与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进行二进制XOR运算,对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码进行掩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用于映射高聚合水平,具体地,用于最高两个可用聚合水平,并且其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不用于映射剩余聚合水平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并且所述两个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的第一集合比所述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的第二集合提供更高聚合水平的候选;并且其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仅用于映射所述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中的所述第一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一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和一个集中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并且其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仅用于映射所述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用于映射低聚合水平,具体地,用于最低两个可用聚合水平,并且其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不用于映射剩余聚合水平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并且所述两个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的第二集合比所述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的第一集合提供更低聚合水平的候选;并且其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仅用于映射所述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中的第二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一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和一个集中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并且其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仅用于映射所述集中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定义用于发送单元与第一用户设备和/或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的时分双工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仅在无线电帧的固定下行链路子帧中,具体地,在子帧0和子帧5中,发送所述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无线电帧的剩余子帧中,使用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来将数据映射到一个或多个增强控制信道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三个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是可用的,并且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仅用于映射所述三个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中的一个。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涉及发送单元,其使用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用于确定用于控制信道传输的资源,以便定义对于第一用户设备和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相同的小区中的第二用户设备的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的公共搜索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值为固定值,具体为0,或者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值基于与小区检测过程相关联的任何值和/或基于主信息块的值和/或基于物理广播信道的值和/或基于无线电资源控制信道单元的值而计算,所述与小区检测过程相关联的任何值具体为物理小区ID。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值等于物理小区ID加1。
一些实施例还基于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值将数据发送到第一和/或第二用户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数据的发送,发送单元将数据映射到基于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值而定义的一个或多个增强控制信道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数据的发送,发送单元将循环冗余校验码添加到数据,并且其中,通过使用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具体地,通过将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码与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进行二进制XOR运算,对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码进行掩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数据的发送,发送单元将循环冗余校验码添加到发送数据,并且其中,通过使用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具体地,通过将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码与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进行二进制XOR运算,对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码进行掩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单元使用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用于映射高聚合水平,具体地,用于最高两个可用聚合水平,并且其中,所述发送单元不使用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来映射剩余聚合水平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单元使用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并且所述两个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的第一集合比所述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的第二集合提供更高聚合水平的候选;并且其中,所述发送单元使用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仅用于映射所述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中的所述第一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单元使用一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和一个集中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并且其中,所述发送单元使用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仅用于映射所述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单元使用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用于映射低聚合水平,具体地,用于最低两个可用聚合水平,并且其中,所述发送单元不使用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用于映射剩余聚合水平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单元使用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并且所述两个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的第二集合比所述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的第一集合提供更低聚合水平的候选;并且其中,所述发送单元使用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仅用于映射所述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中的第二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单元使用一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和一个集中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并且其中,所述发送单元使用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仅用于映射所述集中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定义用于发送单元与第一用户设备和/或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的时分双工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单元仅在固定下行链路子帧中,具体地,在子帧0和子帧5中,发送所述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单元在剩余子帧中使用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来发送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单元使用三个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并且其中,所述发送单元使用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仅用于映射所述三个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中的一个。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可涉及一种确定用于控制信道接收的资源的方法,包括:在第一用户设备中存储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步骤;其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由所述用户设备用于定义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对于第一用户设备和与第一用户设备相同的小区中的第二用户设备公共的搜索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值为固定值,具体为0,或者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值基于与小区检测过程相关联的任何值和/或基于主信息块的值和/或基于物理广播信道的值和/或基于无线电资源控制信道单元的值而计算,所述与小区检测过程相关联的任何值具体为物理小区ID。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值等于物理小区ID加1。
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基于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值接收数据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数据的步骤包括:从基于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值而定义的一个或多个增强控制信道单元盲解码数据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数据的步骤包括:通过使用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具体地,通过将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码与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进行二进制XOR运算,对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码进行校验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数据的步骤包括:通过使用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具体地,通过将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码与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进行二进制XOR运算,对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码进行校验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用于高聚合水平的搜索空间定义,具体地,用于最高两个可用聚合水平,并且其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不用于剩余聚合水平中的至少一个的搜索空间定义。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并且所述两个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的第一集合比所述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的第二集合提供更高聚合水平的候选;并且其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仅用于所述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中的所述第一集合的搜索空间定义。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一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和一个集中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并且其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仅用于所述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的搜索空间定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用于低聚合水平的搜索空间定义,具体地,用于最低两个可用聚合水平,并且其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不用于剩余聚合水平中的至少一个的搜索空间定义。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并且所述两个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的第二集合比所述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的第一集合提供更低聚合水平的候选;并且其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仅用于所述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中的第二集合的搜索空间定义。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一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和一个集中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并且其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仅用于所述集中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的搜索空间定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定义用于发送单元与第一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的时分双工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仅在固定下行链路子帧中,具体地,在子帧0和子帧5中,接收所述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剩余子帧中使用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来接收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三个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是可用的,并且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仅用于所述三个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中的一个的搜索空间定义。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可涉及一种用户设备,其存储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其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由所述用户设备定义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对于第一用户设备和与第一用户设备相同的小区中的第二用户设备公共的搜索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值为固定值,具体为0,或者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值基于与小区检测过程相关联的任何值和/或基于主信息块的值和/或基于物理广播信道的值和/或基于无线电资源控制信道单元的值而计算,所述与小区检测过程相关联的任何值具体为物理小区ID。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值等于物理小区ID加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还基于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值接收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从基于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值而定义的一个或多个增强控制信道单元盲解码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通过使用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具体地,通过将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码与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进行二进制XOR运算,对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码进行校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通过使用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具体地,通过将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码与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进行二进制XOR运算,对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码进行校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用于高聚合水平的搜索空间定义,具体地,用于最高两个可用聚合水平,并且其中,所述用户设备不使用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用于剩余聚合水平中的至少一个的搜索空间定义。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并且所述两个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的第一集合比所述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的第二集合提供更高聚合水平的候选;并且其中,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仅用于所述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中的所述第一集合的搜索空间定义。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一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和一个集中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并且其中,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仅用于所述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的搜索空间定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仅用于低聚合水平的搜索空间定义,具体地,用于最低两个可用聚合水平,并且其中,所述用户设备不使用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用于剩余聚合水平中的至少一个的搜索空间定义。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并且所述两个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的第二集合比所述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的第一集合提供更低聚合水平的候选;并且其中,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仅用于所述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中的第二集合的搜索空间定义。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一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和一个集中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并且其中,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仅用于所述集中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的搜索空间定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定义用于发送单元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的时分双工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仅在固定下行链路子帧中,具体地,在子帧0和子帧5中,接收所述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在剩余子帧中使用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来接收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三个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是可用的,并且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仅用于所述三个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中的一个的搜索空间定义。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对应实施例仅是可能的配置,然而,如上所述,其中各个特征可以彼此独立地实现或可以省略。附图中所示的相同的元素被提供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可能省略与附图中图示的相同元素有关的描述的部分。
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图示3GPP LTE系统的示例性架构;
图2示意性图示3GPP LTE的整体E-UTRAN架构的示例性概览;
图3示意性图示如对于3GPP LTE(对于版本8/9)定义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上的示例性子帧边界;
图4示意性图示如对于3GPP LTE(对于版本8/9)定义的下行链路时隙的示例性下行链路资源网格;
图5示意性图示了七种当前标准化的(静态)TDD UL/DL配置0-6、10个子帧的相应定义及其切换点周期性;
图6示意性图示了对于5ms切换点周期性的无线电帧的结构,其包括2个半帧和10个子帧;
图7示意性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五种不同的UE。
具体实施方式
在LTE版本11中,在EPDCCH搜索空间中,每UE可配置多至两个增强PDCCH(以下,EPDCCH)PRB集合。具体地,对于每个EPDCCH-PRB集合单独执行经由EPDCCH对于DCI的盲解码,使得聚合来自同一PRB的仅增强CCE(以下,ECCE)。当UE需要确定哪个(哪些)ECCE应用于盲解码时,其使用对应于所指示的传输的RNTI值。当前,这限于C-RNTI和SPS C-RNTI。
换句话说,为了标识若干ECCE的哪个形成EPDCCH并承载对于特定UE的DCI,给定UE必须知道其应当监视哪个(哪些)ECCE。这样的判断基于RNTI的值而进行。
此外,在盲解码之后在UE使用C-RNTI的值,以便确定所解码的EPDCCH是否意图用于特定UE。这通过在所解码的EPDCCH上对于CRC校验使用C-RNTI来进行。如果CRC校验不是肯定的,则确定EPDCCH不针对给定UE。因此,当前,每个UE使用其C-RNTI两次。一次用于定义形成应当执行盲解码的EPDCCH的ECCE索引,其中通常存在多个EPDCCH候选,一次用于对所解码的EPDCCH运行CRC校验。
因此,当前使用C-RNTI在多个UE接收公共消息并不是高效的,因为由于对于每个UE具有不同C-RNTI,不能对于所有UE仅发送一次公共消息,而是必须对每个UE发送一次。即使当使用两个EPDCCH-PRB集合时,虽然可以配置不同UE以查看对于EPDCCH的同一PRB对,但是由于不同UE的不同C-RNTI,它们将尝试不同EPDCCH的盲解码。
这对于下面的表达式(1)更明显。具体地,下面的表达式(1)描述了如何在UE计算ECCE索引以便实现EPDCCH的盲解码,
其中,
-“L”对应于聚合水平;
-“Yp,k”是如下面将描述的基于C-RNTI或SPSC-RNTI而生成的值。
这里,“p”指以p=0开始的EPDCCH-PRB集合索引,其中LTE版本11支持多至两个不同的EPDCCH-PRB集合(即,其支持p=0和p=1),而“k”指无线电帧内的子帧索引,范围为0-9,或为值k=(-1)作为初始化值,如下面将概要描述的;
-“NECCE,p,k”对应于子帧k中EPDCCH-PRB集合p中ECCE的总数;
-“m”是包含在0和M-1之间的值,并且标识第m个EPDCCH候选;
-“M”对应于在EPDCCH-PRB集合p中在聚合水平L要监视的EPDCCH候选的数目;
-“b”定义在UE配置有用于对其监视EPDCCH的服务小区的载波指示符字段的情况下的载波索引;在其他情况下b=0;以及
-“i”对应于用于聚合水平L的增强控制信道单元索引,并且在0和L-1之间。
这里,具体地,通过值“Yp,k”给出ECCE索引对于C-RNTI的依赖性。实际上,该值通过从初始值Yp,-1开始的算法获得。3GPP TS 36.213 v11.3.0指定了以下方法:
变量Yp,k通过以下定义:
Yp,k=(Ap·Yp,k-1)modD
其中,
-Yp,-1=nRNTI≠0;
-A0=39827;
-A1=39829;
-D=65537;并且
-其中ns作为无线电帧内的时隙号,在范围0-19中。在当前实现中,值Yp,-1等于C-RNTI或SPS C-RNTI,因此导致基于对于单个UE特定的C-RNTI或SPS C-RNTI确定对于每个UE的ECCE索引。另外,C-RNTI和SPS C-RNTI还用于通过使用C-RNTI或SPS C-RNTI作为掩码的CRC校验来验证成功盲解码的EPDCCH。
因此,从上面可以看出,基于C-RNTI或SPS C-RNTI确定形成每个UE执行盲解码的EPDCCH候选的ECCE的索引。即,因为C-RNTI和SPS C-RNTI对于每个用户设备是不同的,所以不同UE将尝试盲解码不同EPDCCH。因而,这意味着想要将相同数据传递至多个UE的单个eNodeB必须在多个不同EPDCCH上将此值以及因此的不同的ECCE发送到不同UE。如上所述,如果要发送的数据过于频繁,这导致不能接受的传输开销,并且这对于多个UE也是如此。
本发明通过定义在下面将称为可配置RNTI的新的RNTI字段、并且在确定用于盲解码的EPDCCH时使用可配置RNTI替代C-RNTI来解决上述问题。以此方式,UE将基于新的可配置RNTI的值来校验EPDCCH候选的PRB。换句话说,将基于可配置RNTI值选择形成用于盲解码的EPDCCH候选的ECCE的索引。
新的可配置RNTI的比特尺寸可以与C-RNTI的比特尺寸类似。虽然C-RNTI对于每个UE是特定的,然而可以将新的可配置RNTI设置为对于同一小区内的多于一个UE为相同的值。在一些情况下,可对于小区中多至全部UE将可配置RNTI的值设置为相同值。在任何情况下,关于应当对多少UE给出对于新可配置RNTI的相同值的决定留给eNodeB(eNB)。
具体地,参照上面的表达式(1),值Yp,-1对应于新的可配置RNTI。以此方式,ECCE的索引以及因此的UE的EPDCCH候选将基于新的可配置RNTI。其服从具有新的可配置RNTI的相同值的两个UE将同样尝试盲解码相同ECCE和EPDCCH候选。
一旦已经成功解码EPDCCH候选,就可以基于新的可配置RNTI的值以及基于C-RNTI的值运行CRC校验。以此方式,可以经由相同ECCE发送两种DCI数据。这将参照图7描述。具体地,参照图7,示意性图示五种不同UE(UE1至UE5):
-UE1具有等于RNTI1的RNTI值、以及等于可配置RNTI1的新的可配置RNTI的值;
-UE2具有等于RNTI2的RNTI值、以及等于可配置RNTI1的新的可配置RNTI的值;
-UE3具有等于RNTI3的RNTI值、以及等于可配置RNTI2的新的可配置RNTI的值;
-UE4具有等于RNTI4的RNTI值、以及等于可配置RNTI2的新的可配置RNTI的值;
-UE5具有等于RNTI5的RNTI值、以及等于可配置RNTI3的新的可配置RNTI的值。
如果EPDCCH意图用于诸如UE1的单个UE,则在发送它之前的CRC计算中,其可通过使用C-RNTI1而进行掩码。以此方式,UE1和UE2两者将尝试盲解码相同ECCE,因为关于ECCE索引的决定将基于可配置RNTI值而进行,这对于UE1和UE2两者是相同值可配置RNTI1。然而,UE2将丢弃消息,因为针对可配置RNTI1以及针对C-RNTI2的CRC校验将被证明不正确。类似的,UE1将确定针对可配置RNTI1的CRC校验导致不正确结果。然而,针对C-RNTI1的CRC校验将被证明是正确的。因此,仅UE2将成功解码EPDCCH的内容。
相反,如果EPDCCH意图用于诸如UE1和UE2的多于一个UE,则在发送它之前的CRC计算中可通过使用可配置RNTI1而进行掩码。以此方式,UE1和UE2两者将尝试盲解码相同ECCE,因为关于ECCE索引的决定将基于可配置RNTI值而进行,这对于UE1和UE2两者是相同值可配置RNTI1。此后,UE1和UE2两者将确定针对可配置RNTI1的CRC校验导致正确结果。因此,单个ECCE将到达UE1和UE2两者,而不需要将同一消息独立地向UE1和UE2发送两次。
本发明的方法的有利之处还在于它不涉及对于UE的显著额外负担,因为仅需要执行一个额外CRC运算。这与以下选择形成对比:基于新可配置RNTI和C-RNTI确定不同ECCE两次并执行对应盲解码(其暗示额外维特比运算的存在),这需要多得多的计算负担。
尽管上面已经描述了首先关于新可配置RNTI的值然后关于C-RNTI执行UE处的CRC校验,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替代地,可以执行相反的方法,其中UE首先针对C-RNTI值然后针对新的可配置RNTI值运行CRC校验,或以并行方式实现校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这是对于本发明没有影响的依赖于实现的方式。
虽然已经描述了新的可配置RNTI的一个可能的使用,但是下面将说明可以如何生成和/或发送新的可配置RNTI。
新的可配置RNTI可设置为对于每个EPDCCH-PRB集合不同的值,或可以设置为对于当前可用集合相同的值。在任何情况下,可配置RNTI可基于下面的机制设置为任何值:
-可配置RNTI可设置为固定值,例如设置为等于0的值。以此方式,UE不需要对于新的可配置RNTI计算任何值,也不需要从eNB发送任何值;
-可基于与小区选择过程相关联的参数(诸如作为同步机制的一部分的物理小区标识符(以下,PCID))设置可配置RNTI。例如,新的可配置RNTI可设置为PCID+1的值,以便避免值0。还替代地,可以替代地使用任何可以基于PCID(或更一般的,基于与小区检测过程相关联的任何参数)作为输入生成输出值的功能。
在上述情况下,不需要从eNB向UE发送新的可配置RNTI,因为其值是固定的,或可由UE基于其他参数计算。相反,在UE需要接收新的可配置RNTI的情况下,无论直接的还是间接地基于接收的流的值而计算,都可以以例如以下方式中的任一来进行发送:
-可以从主信息块(以下,MIB)得到可配置RNTI;和/或
-同样地从物理广播信道(以下,PBCH)得到可配置RNTI。益处:通过使用MIB或PBCH,即使空闲的UE也被允许读取新的可配置RNTI的值,并因此访问对应搜索空间,例如用于获取SI消息。根据36.331的第5.2.1.1部分“MIB包含有限数目的最基本和最频繁发送的参数,其需要从小区获取其他信息并在BCH上发送”。在36.212的第4.2部分的表格4.2-1中,指定了在PBCH上发送BCH。因此,可使用MIB和PBCH两者用于在UE处计算新的可配置RNTI的值。还替代地,
-可从无线电资源控制(以下,RRC)消息得到可配置RNTI。使用RRC方式的优点在于,其已经用于发送若干参数到UE。因此,新的可配置RNTI可形成RRC信令的载荷的一部分,或可以在UE基于RRC消息的值而计算。
例如,在使用MIB或PBCH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比特可以用于指示用于得到新的可配置RNTI的值。例如,如果在MIB中以此方式使用三个比特,则这三个比特可以被解释为新的可配置RNTI的LSB(或替代地MSB),其中将假设剩余比特为预定值,诸如0。
还替代地,可以由UE基于MIB和/或PBCH和/或RRC信息单元的值计算新的可配置RNTI的值。也就是说,可以使用具有这些参数的任何组合作为输入并可以输出可与可配置RNTI的长度进行比较的值的任何功能。例如,通过查找表或表达式将可使用通过MIB/PBCH中或RRC信息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比特指示的值,以选择或生成不同的新的可配置RNTI值。例如,如果以此方式使用两个比特,则可以使用类似下表中的关系以获得新的可配置RNTI。
虽然上面的数字可以看起来仅仅是设计选择,但优选选择值0000、FFF4-FFFC中之一,因为这些当前都没有用于使用,如背景技术部分中的RNTI表所概述的。因此,这些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使用不会对于服从3GPP规范的较早版本的实现造成任何困扰。
下面,将给出涉及EPDCCH搜索空间中新的可配置RNTI的使用的额外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清楚,这些示例可以组合在一起或可以彼此独立地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的可配置RNTI的使用可以限制在时域。即,UE可通过子帧模式配置,其中其可以监视PDCCH UE特定搜索空间(以下,USS);监视具有版本11行为的EPDCCH(版本11可以在http://www.3gpp.org/Release-11找到,并通过引用合并于此),即,通过将Yp,-1的值设置为C-RNTI的值;和/或监视具有上述新行为的EPDCCH。
换句话说,在用于定义EPDCCH搜索空间的一些子帧中可以使用C-RNTI,而在其他子帧中可以使用新的可配置RNTI以便定义EPDCCH搜索空间。下面将用TDD重配置的具体情况给出这样的配置的示例。
这提供了以下优点:即使在仅配置单个EPDCCH-PRB集合的情况下也允许高效使用。另外,其允许与例如特定现有子帧模式(诸如ABS或CSI测量模式)对准。实际上,如果许多UE应接收公共EPDCCH传输,则应例如保护不被干扰。为了正确估计干扰,期望总的干扰特性在子帧之间不强烈波动。然而,以下可能是有利的:操作系统使得干扰小区在偶数编号的子帧中不发送,使得与在奇数编号的子帧中相比相邻小区在偶数编号的子帧中经历更低干扰水平。为了能够在UE处的干扰测量/估计中区分这一点,UE将配置有用于偶数编号的子帧的第一CSI测量模式和用于奇数编号的子帧的第二CSI测量集合。显然,在干扰减少的子帧中(即,在此示例中的偶数编号的子帧中)更可靠的传输是可能的。因此,将采用新的可配置RNTI的EPDCCH的检测限制在对应于这样的CSI测量集合的子帧中可能是有利的。以此方式,在其他子帧中不采用新的可配置RNTI,这降低了对于那些其他子帧的不同控制信道传输的错误检测概率和阻止概率。另一方面,在对于搜索空间确定采用新的可配置RNTI的子帧中(优选地用于用同一传输以多个UE为目标的控制信道传输),由于更低干扰,通常改进可靠性。
在使用新的可配置RNTI以便向若干UE发送对于TDD重配置的值的特定情况下,下行链路(以下,DL)子帧可分类为固定DL子帧和弹性DL子帧。这里,固定DL子帧是与正操作的UL/DL配置无关的作为对于所有无线电帧都是D/S的子帧。也就是说,子帧#0、#1、#5和#6是固定DL子帧。甚至更具体地,子帧#0和#5是固定DL子帧,而#1和#6定义为特殊DL子帧。在3GPP TS 36.211 v11.3.0第4.2部分中概述了特殊子帧的细节,其通过引用合并至此。取决于TDD配置,在下行链路模式和上行链路模式两者中可使用剩余子帧。
对于没有由于TDD重配置而丢失DCI风险的公共DCI检测,可以仅在固定DL子帧中使用新的可配置RNTI。即,在子帧#0、#1、#5和#6,或甚至更优选地,在子帧#0和#5中。以此方式,可以确保发送新的TDD重配置值的DCI将由具有对于新的可配置RNTI相同值的所有UE接收。同时,在弹性DL子帧和/或特殊子帧中(例如,在子帧#1、#2、#3、#4、#6、#7、#8和#9的任何中)可使用C-RNTI。
在FDD情况下应用新的可配置RNTI的情况下,可以优选地将新的可配置RNTI应用于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可以最小化的子帧中的搜索空间确定。一个这样的机制采用所谓的MBSFN子帧,其在FDD情况下可以对于无线电帧的子帧#1、#2、#3、#6、#7、#8配置。因此可以优选地仅在那些子帧的一个或多个中将新的可配置RNTI应用于搜索空间确定,或甚至在例如RRC配置模式确定可应用新可配置RNTI的子帧的情况下限制在那些子帧中使用可配置RNTI的概率。
以此方式,在UE处需要的解码负担不增加,因为对于每个子帧仅定义一个EPDCCH搜索空间。然而,通过在一些子帧中基于新的可配置RNTI定义搜索空间,而在剩余子帧中使用C-RNTI,在使用新的可配置RNTI的那些子帧中可以高效将DCI消息发送到多个UE,而在使用C-RNTI时对于不同UE也可以具有不同EPDCCH搜索空间。在此情况下,虽然如上所述可以基于C-RNTI和新的可配置RNTI两者运行CRC校验,但是对于通过新的可配置RNTI定义搜索空间的子帧,还可以对于那些子帧仅基于新的可配置RNTI执行CRC校验,以便通过避免基于C-RNTI的额外CRC校验而降低UE所需的计算负担。
关于哪些子帧采用基于新的可配置RNTI的EPDCCH搜索空间、哪些子帧采用基于C-RNTI的EPDCCH搜索空间的决定可以是固定的或可以随时间改变,其中改变可以作为DCI的一部分或以用于将新的可配置RNTI值发送至UE的上述方式与新的可配置RNTI值一起传递给UE。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的可配置RNTI的使用可限于特定聚合水平。具体地,可依赖于是否要求广覆盖或是否要求对于具有较好无线电条件的那些UE优化覆盖而定义两种情况。以此方式,通过新的可配置RNTI确定搜索空间的一部分,而通过不同的RNTI(如C-RNTI)确定搜索空间的另一部分。
在第一情况下,即,当具有UE的广覆盖是主要目标时,新的可配置RNTI可用于仅对于高聚合水平的EPDCCH候选确定ECCE索引。通常,在LTE版本11中支持聚合水平1、2、4、8、16和32。在此上下文中的高聚合水平可以是例如聚合水平8、16、32或聚合水平16和32,或至少聚合水平32,而低聚合水平可以是例如聚合水平1、2、4或聚合水平1和2,或至少聚合水平1。然而,对于给定EPDCCH-PRB集合,不需要支持所有那些聚合水平。具体地,在此情况下,高于可用于EPDCCH-PRB集合的两个最低聚合水平的聚合水平,或更具体地,仅用于可用于EPDCCH-PRB集合的一个或两个最高聚合水平。例如,表9.1.4-1a对于所谓的情况1和EPDCCH-PRB集合中的两个PRB定义了聚合水平2、4和8可以与至少1的盲解码数使用。因此,根据此实施例,新的可配置RNTI将仅可用于聚合水平8的盲解码尝试,或替代地聚合水平4和8的盲解码尝试。对于剩余聚合水平的盲解码尝试,将优选地根据UE的C-RNTI确定控制信道单元。这减少了EPDCCH-PRB集合中低聚合专用DCI传输的冲突/阻止概率。也就是说,通过在低聚合水平中使用C-RNTI替代使用新的可配置RNTI,可以更多样化对于那些较低聚合水平的搜索空间,这导致较低冲突/阻止概率。
在两个分布式EPDCCH-PRB集合的情况下,如果第一个集合比第二个集合提供更高聚合水平,则可以仅在第一集合中使用新的可配置RNTI,以便仅将其用于第一集合的较高聚合水平。类似的,在集中式EPDCCH-PRB集合和分布式EPDCCH-PRB集合的情况下,可以仅对分布式集合应用新的可配置RNTI的使用。
在第二情况下,即,当对处于好无线电条件下的UE具有优化的公共RNTI覆盖为目标时,可以仅对较低聚合水平的EPDCCH候选使用新的可配置RNTI以确定ECCE索引。具体地,低于可应用于EPDCCH-PRB集合的两个最高聚合水平的聚合水平,或更具体地,仅用于可应用于EPDCCH-PRB集合的一个或两个最低聚合水平。例如,表9.1.4-1a对所谓的情况1和EPDCCH-PRB集合中的两个PRB定义了聚合水平2、4和8可以与至少1的盲解码数使用。因此,根据此实施例,新的可配置RNTI将仅可用于聚合水平2的盲解码尝试,或替代地聚合水平2和4的盲解码尝试。对于剩余聚合水平的盲解码尝试,将优选地根据UE的C-RNTI确定控制信道单元。这例如在与UE的无线电连接的质量通常很好的小小区的情况下可以是有用的。
通过对于较低聚合水平使用新的可配置RNTI,降低了对于EPDCCH-PRB集合中高聚合专用DCI传输的冲突/阻止概率。在两个分布式EPDCCH-PRB集合的情况下,可以仅对第二集合使用新的可配置RNTI,提供比第一集合更低的聚合水平候选。类似的,在集中式EPDCCH-PRB集合和分布式EPDCCH-PRB集合的情况下,可以仅对分布式集合应用新的可配置RNTI的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可配置RNTI的PRB集合可以是已有的EPDCCH-PRB集合的一个或两者,或可以是新的第三集合。在后者的情况下,对于第三集合的盲解码尝试可以取代将用于PDCCH CSS的盲解码尝试,这具有当前总数12个盲解码。归于此方法,将可以避免UE处的任何其他盲解码操作。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新的字段(新的可配置RNTI),可以通过使用新的可配置RNTI以便定义EPDCCH搜索空间、并且对于多于一个UE使用新的可配置RNTI的相同值,使用其以便以高效方式发送一个参数到同一小区内的多于一个UE。以此方式,对于新的可配置RNTI具有相同值的UE的搜索空间是相同的,并且新的单个消息可以到达具有新的可配置RNTI的相同值的所有UE。这提高了诸如DCI消息的消息发送到多个UE的效率。可以从这种传输方式收益的一个可能的参数是TDD的值,尽管本发明不限于此。此外,新的可配置RNTI不必总是用于定义EPDCCH搜索空间,而是可以在时间和聚合级别上进行限制,以便仅在一些情况下提供公共EPDCCH搜索空间。此外,即使当新的可配置RNTI用于定义对于多于一个UE公共的EPDCCH搜索空间时,每个单个的UE也可以通过简单地针对对于多于一个UE公共的新的可配置RNTI和对于每个单个的UE特定的C-RNTI校验所接收的消息的CRC值,接收不针对其他UE的单播消息。以此方式,在没有增加盲解码的数目的同时,在相同搜索空间上可能同时有单播和广播消息。
本发明因此允许在对传输架构进行非常微小的修改、并且在UE处的计算需求有限的增加的情况下,创建用于高效传输对于多个UE公共的参数的公共EPDCCH搜索空间。
Claims (12)
1.一种确定用于控制信道传输的资源的方法,包括:
在第一用户设备以及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相同的小区中的第二用户设备中存储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步骤;
其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对于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具有相同值;并且
其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定义对于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的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的公共搜索空间;
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值等于物理小区ID加1,以及
基于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值将数据发送到第一和/或第二用户设备的步骤;
其中,发送数据的步骤包括:将数据映射到基于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值而定义的一个或多个增强控制信道单元的步骤;并且其中
发送数据的步骤包括将循环冗余校验码添加到数据的步骤,并且其中通过使用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来对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码进行掩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通过将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码与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进行二进制XOR运算,对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码进行掩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
其中,发送数据的步骤包括:将循环冗余校验码添加到数据的步骤,并且其中,通过使用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具体地,通过将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码与所述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进行二进制XOR运算,对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码进行掩码。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用于映射高聚合水平,具体地,用于适用于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两个最高聚合水平,并且其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不用于映射剩余聚合水平中的至少一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
其中,使用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并且所述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的第一集合比所述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的第二集合提供更高聚合水平的候选;并且
其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仅用于映射所述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中的所述第一集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
其中,使用一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和一个集中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并且
其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仅用于映射所述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用于映射低聚合水平,具体地,用于适用于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两个最低聚合水平,并且其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不用于映射剩余聚合水平中的至少一个。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
其中,使用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并且所述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的第二集合比所述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的第一集合提供更低聚合水平的候选;并且
其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仅用于映射所述两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中的第二集合。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
其中,使用一个分布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和一个集中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并且
其中,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仅用于映射所述集中式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数据定义了用于发送单元与第一用户设备和/或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的时分双工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值。
11.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仅在无线电帧的固定下行链路子帧中,具体地,在子帧0和子帧5中,发送所述数据;并且
其中,在无线电帧的剩余子帧中使用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来将数据映射到一个或多个增强控制信道单元。
12.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所述的方法,
其中,三个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是可用的,并且所述可配置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仅用于映射所述三个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块集合中的一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3/081224 WO2015018087A1 (en) | 2013-08-09 | 2013-08-09 | Common epdcch search spac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09314A CN105409314A (zh) | 2016-03-16 |
CN105409314B true CN105409314B (zh) | 2020-04-07 |
Family
ID=52460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7839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09314B (zh) | 2013-08-09 | 2013-08-09 | 公共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搜索空间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69818B2 (zh) |
EP (1) | EP3031274B1 (zh) |
JP (1) | JP6438475B2 (zh) |
CN (1) | CN105409314B (zh) |
WO (1) | WO201501808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652768B2 (en) | 2015-04-20 | 2020-05-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rol channel based broadcast messaging |
EP3324692B1 (en) * | 2015-08-12 | 2020-03-1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EP3172856B1 (en) * | 2015-09-25 | 2021-06-0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US10841915B2 (en) | 2016-06-23 | 2020-11-1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nitoring control channel |
WO2018027906A1 (en) * | 2016-08-12 | 2018-02-15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st transmission |
US10985891B2 (en) * | 2016-09-30 | 2021-04-20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
US11025403B2 (en) * | 2017-07-12 | 2021-06-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rame structure dependent configuration of physical channels |
DK3783975T3 (da) * | 2018-04-19 | 2024-02-05 | Ntt Docomo Inc | Ressourceallokering til pucch |
KR20220090532A (ko) * | 2019-11-04 | 2022-06-29 | 오피노 엘엘씨 | 신규 무선 비인가 대역에서의 업링크 전송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78822A (zh) * | 2008-01-03 | 2009-07-0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小区无线网络临时识别号的分配方法及设备 |
CN101715237A (zh) * | 2009-11-05 | 2010-05-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竞争的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 |
WO2013085353A1 (ko) * | 2011-12-07 | 2013-06-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하향링크 제어채널 모니터링 방법 및 무선기기 |
WO2013113145A1 (en) * | 2012-01-30 | 2013-08-08 | 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a mobile transceiver and for a base station transceiv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326292B2 (en) * | 2008-06-03 | 2012-12-04 | Innovative Sonic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dedicate searching space in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WO2011084014A2 (en) * | 2010-01-11 | 2011-07-1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low latency transmissions in the uplink of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2150823A2 (ko) * | 2011-05-05 | 2012-11-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하향링크 신호 수신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방법 및 기지국 |
KR101943821B1 (ko) | 2011-06-21 | 2019-01-31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채널 송수신 방법 |
JP6097766B2 (ja) * | 2012-01-27 | 2017-03-15 |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マルチキャリアベースおよび/または疑似照合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epdcchを提供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または方法 |
US9031021B2 (en) * | 2012-09-28 | 2015-05-12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physical resource block pairs for EPDCCH |
CN102883453A (zh) | 2012-10-22 | 2013-01-16 | 张家港市鸿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 |
-
2013
- 2013-08-09 EP EP13891301.7A patent/EP3031274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3-08-09 WO PCT/CN2013/081224 patent/WO2015018087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8-09 CN CN201380078392.7A patent/CN10540931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8-09 JP JP2016532190A patent/JP643847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8-09 US US14/904,681 patent/US9769818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78822A (zh) * | 2008-01-03 | 2009-07-0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小区无线网络临时识别号的分配方法及设备 |
CN101715237A (zh) * | 2009-11-05 | 2010-05-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竞争的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 |
WO2013085353A1 (ko) * | 2011-12-07 | 2013-06-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하향링크 제어채널 모니터링 방법 및 무선기기 |
WO2013113145A1 (en) * | 2012-01-30 | 2013-08-08 | 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a mobile transceiver and for a base station transceiv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769818B2 (en) | 2017-09-19 |
JP6438475B2 (ja) | 2018-12-12 |
EP3031274A1 (en) | 2016-06-15 |
EP3031274A4 (en) | 2017-01-11 |
CN105409314A (zh) | 2016-03-16 |
WO2015018087A1 (en) | 2015-02-12 |
US20160150508A1 (en) | 2016-05-26 |
JP2016529809A (ja) | 2016-09-23 |
EP3031274B1 (en) | 2019-01-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805530B2 (en) | Dynamic TDD 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 using DCI | |
CN105409314B (zh) | 公共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搜索空间 | |
EP3101979B1 (en) | Resource assignment for single and multiple cluster transmission | |
CN107425951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复用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及其设备 | |
WO2013077517A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이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WO2013062205A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이 제어 채널을 위한 단말 특정 참조 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RU2763997C1 (ru) | Динамическое конфигурирование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ни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tdd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dci | |
KR20140036828A (ko)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 자원 구성 방법 및 장치 | |
JP6681613B2 (ja) | Dciを使用しての動的なtddアップリンク/ダウンリンク構成 | |
RU2751152C2 (ru) | Динамическое конфигурирование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ни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tdd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dci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