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09152A - 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09152A
CN105409152A CN201480001260.9A CN201480001260A CN105409152A CN 105409152 A CN105409152 A CN 105409152A CN 201480001260 A CN201480001260 A CN 201480001260A CN 105409152 A CN105409152 A CN 1054091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joint transmission
sent
base station
upstream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12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09152B (zh
Inventor
李明超
熊新
曹振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409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91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091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91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建立联合传输链路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并当未成功接收上行数据时,接收第二设备根据重传请求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发送的上行数据。本发明通过与第二设备建立联合传输链路,当未成功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时,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其中,第二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为第二设备接收到的第一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从而避免第一设备重传同一上行数据,降低了第一设备重传同一上行数据的概率,提高了第一设备向宏基站发送上行数据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 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 设备 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大规模增长,基于高速率数据业务的各种应用为用户带来 了丰富多彩的用户体验。 为了满足用户对高速率数据业务的需求, LTE ( Long Term Evolved, 长期演进) 网络通过具有 UE ( User Equipment, 用户设备)模 块的第一设备与宏基站之间通信实现数据传输,从而提高用户数据速率。例如, UE与 eNB ( Evolved Node B, 演进型基站)之间实现数据传输。 又例如, RN ( Relay Node, 中继节点)与 eNB之间实现数据传输。 在众多影响第一设备与 宏基站之间通信速率的指标中, 第一设备向宏基站发送数据的上行数据传输速 率是关键指标之一。 因此, LTE网络中第一设备与宏基站如何进行上行数据传 输, 增加数据传输的准确性是满足高速率数据业务需求的关键。
在小区的边缘区域, 由于第一设备收到的宏基站信号质量变差, 降低了第 一设备向宏基站发送上行数据的准确性, 增加了同一上行数据第一设备重传的 概率, 进而不能满足高速率数据业务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在小区的边缘区域,由于收到的宏基站信号质量变差,降低向宏 基站发送上行数据的准确性,增加了同一上行数据重传的概率,进而不能满足高 速率数据业务的需求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 设备及系统。 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需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设备, 并向第二设备 发送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联合传输建立请求建立关于所述第一设备的 联合传输链路后返回的联合传输建立确认消息, 并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 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上行授权发送的上行数据, 并当未成功接收所 述上行数据时,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一设备 标识的重传请求;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重传请求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发送的上行 数据, 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为所述第二设备获取到所述第一设备的上 行授权后,根据所述上行授权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上行授权发送的 上行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确定需要通 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设备, 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当前信道质量指示;
如果所述当前信道质量指示低于第一阔值, 则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为需要通 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所述第 二设备根据所述联合传输建立请求建立关于所述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后 返回的联合传输建立确认消息之后, 还包括:
确定是否需要释放所述联合传输链路;
若需要释放所述联合传输链路, 则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一设备 标识的联合传输释放消息,使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联合传输释放消息释放关 于所述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中, 所述确定是否需要释放所述联合传输链路, 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当前信道质量指示;
如果所述当前信道质量指示高于第二阔值, 则确定需要释放所述联合传输 链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中, 所述确定是否需要释放所述联合传输链路, 包括:
当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完成时, 确定需要释放所述联合传输链 路。
结合第一方面, 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向第二设备 发送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包括: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 输建立请求;
或者, 通过媒体接入控制层的调度信令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一设备 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结合第一方面、 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 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 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 RNTI (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 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所述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包括:
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以所述第一 RNTI加扰的上行授权。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中, 所述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所述第一 RNTI对应的第二 RNTI;
所述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 的重传请求, 包括:
将所述第二 RNTI作为所述第一设备标识, 并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向所 述第二设备发送以所述第二 RNTI加扰的重传请求。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中, 所述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 识的重传请求, 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三 RNTI, 并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向所述第二设 备发送以所述第三 RNTI加扰的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的重传请求。
结合第一方面、 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 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 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上行 权中包括时频资源;
所述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 的重传请求, 包括:
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及调 制编码方案的重传请求;
所述接收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重传请求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发送的 上行数据, 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重传请求中的调制编码方案对所述第一设备 后的上行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 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 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 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首次联合传输上行数据时所用到的上行授权。 第二方面, 提供了一种宏基站, 所述宏基站包括:
确定模块, 用于确定需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设 备;
发送模块, 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第一设备标识的 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返回的联合传输建立确 认消息, 所述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为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发送模块发送 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建立的;
所述发送模块, 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上行授 权发送的上行数据;
所述发送模块, 还用于当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未成功接收所述上行数据时, 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的重传请 求;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重传请 求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发送的上行数据, 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为所 述第二设备获取到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后,根据所述上行授权接收到的所 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上行授权发送的上行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确定模块, 包括:
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当前信道质量指示;
确定单元, 用于当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当前信道质量指示低于第一阔值 时, 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为需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设 备。
结合第二方面,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确定模块, 还用于确定是否需要释放所述联合传输链路; 所述发送模块, 还用于当所述确定模块确定需要释放所述联合传输链路 时,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释放消息, 使所述 第二设备根据所述联合传输释放消息释放关于所述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中, 所述接收单元,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当前信道质量指示;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当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当前信道质量指示高于第 二阔值时, 确定需要释放所述联合传输链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中, 所述确定模块, 还用于当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完成时, 确定 需要释放所述联合传输链路。
结合第二方面, 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模块, 还用于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 传输建立请求; 或者, 通过媒体接入控制层的调度信令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所 述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结合第二方面、 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 能的实现方式、 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 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第 一 RNTI;
所述发送模块, 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以所述第一 RNTI加扰的上行 授权。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中, 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所述第一 RNTI对应 的第二 RNTI;
所述发送模块, 还用于将所述第二 RNTI作为所述第一设备标识, 并通过 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以所述第二 RNTI加扰的重传请求。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中, 所述发送模块, 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三 RNTI, 并通过所述 联合传输链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以所述第三 RNTI加扰的包括所述第一设备 标识的重传请求。
结合第二方面、 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 能的实现方式、 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 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上行授权中包括 时频资源;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包括所 述第一设备标识及调制编码方案的重传请求;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重传请求中的调制编码 方案对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后, 利用所述时频资源通过所述联合 传输链路发送的处理后的上行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 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 能的实现方式、 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 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首次联合传输上行数据时所 用到的上行授权。
第三方面, 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宏基站发送的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根据所述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与所述宏基站建立关于所述第一设备的联合 传输链路, 并返回联合传输建立确认消息; 获取所述宏基站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并根据所述上行授权获 取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宏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
若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接收到所述宏基站发送的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 识的重传请求, 则根据所述重传请求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向所述宏基站发送 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数据。
结合第三方面,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宏基站 发送的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包括:
接收宏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发送的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 建立请求;
或者,接收宏基站通过媒体接入控制层的调度信令发送的包括第一设备标 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结合第三方面, 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根据所述联 合传输建立请求与所述宏基站建立关于所述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之后,还 包括:
接收所述宏基站发送的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释放消息,根据 所述联合传输释放消息释放关于所述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
结合第三方面、 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 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联合传输建立请 求中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 RNTI;
所述获取所述宏基站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 RNTI获取所述宏基站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中, 所述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首次联合传输上行数据时所用到的上 行授权;
所述获取所述宏基站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包括:
若首次获取所述宏基站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则从所述联合传 输建立请求中获取首次联合传输上行数据时所用到的上行授权, 并将首次联合 传输上行数据时所用到的上行授权作为所述宏基站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的上 行授权。
结合第三方面, 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获取到的上行 权中包括时频资源,接收到的重传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及调制编码方 案;
所述根据所述重传请求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向所述宏基站发送所述第 一设备的上行数据, 包括:
通过所述重传请求中的调制编码方案对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数据进行处 第四方面, 提供了一种第二设备, 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宏基站发送的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 求;
建立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与所述宏基 站建立关于所述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
返回模块, 用于返回联合传输建立确认消息;
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所述宏基站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获取到的上行授权获取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宏 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建立模块建立的联合传输链路接收所述宏 基站发送的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的重传请求;
发送模块, 用于当所述接收模块通过所述建立模块建立的联合传输链路接 收到所述宏基站发送的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的重传请求时,根据所述重传请 求通过所述建立模块建立的联合传输链路向所述宏基站发送所述第一设备的 上行数据。
结合第四方面,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模块, 还用于接收宏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发送的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 输建立请求; 或者, 接收宏基站通过媒体接入控制层的调度信令发送的包括第 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结合第四方面, 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模块, 还用于接收所述宏基站发送的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释放消息; 所述第二设备, 还包括:
释放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联合传输释放消息释放关于所 述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
结合第四方面、 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 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 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 RNTI;
所述获取模块, 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 RNTI获取所述宏基站发送给所述第 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中, 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首次联合传输上行 数据时所用到的上行授权;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当首次获取所述宏基站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 授权时,从所述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获取首次联合传输上行数据时所用到的上 行授权, 并将首次联合传输上行数据时所用到的上行授权作为所述宏基站发送 给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结合第四方面, 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获取模块获 取到的上行授权中包括时频资源, 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重传请求中包括所述 第一设备标识及调制编码方案;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重传请求中的调制编码方案对所述第一设 后的上行数据。 第五方面, 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系统, 所述系统包括: 宏基站、 第 二设备和第一设备;
其中, 所述宏基站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宏基站; 所述第二设备如上述第 四方面所述的第二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用于根据所述宏基站发送的上行授权向 所述宏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确定需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设备, 并与第二 设备建立关于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后, 当未成功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上行 数据时,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 其中, 第二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为第 二设备接收到的第一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从而避免第一设备重传同一上行数 据, 降低了第一设备重传同一上行数据的概率, 进而满足高速率数据业务的需 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 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 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实施环境示意图;
图 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 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 4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 5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 6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释放联合传输链路的方法流程图; 图 Ί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宏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 8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 9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 10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 11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 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 请参考图 1, 其展示出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所涉及的实施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该 实施环境包括宏基站 101、 第二设备 102及第一设备 103。
其中, 宏基站 101为下述图 7或图 8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宏基站, 该宏基 站 101用于与第二设备 102建立联合传输链路。
第二设备 102为下述图 9或图 10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设备。 另外, 第二设备 102可以是 Typel relay (第一类型无线中继)、 Type2 relay, pico (微 微蜂窝)或者 small cell (小小区)所涉及的低功率节点等等。
第一设备 103为具有 UE模块的设备, 例如: UE或者 RN。
当第一设备 103有上行数据需要传输时, 第一设备 103向宏基站 101发送 緩存状态请求。 宏基站 101收到第一设备 103发送的緩存状态请求后, 会在第 N时刻向第一设备 103发送 UL grant ( UpLink grant, 上行授权), 该 UL grant 指示了第一设备 103上行传输时可以使用的资源以及调制编码方案等信息。 第 一设备 103收到 UL grant后会在第 N+4时刻按照 UL grant指示的资源、 调制 编码方案等信息向宏基站 101发送上行数据。 第二设备 102与宏基站 101均会 在第 N+4时刻接收第一设备 103向宏基站 101传输的上行数据。若宏基站 101 接收到数据并解码成功, 会在第 N+8时刻向第一设备 103反馈 ACK (确认), 指示接收成功; 若宏基站 101接收不正确, 则会在第 N+8时刻向第二设备 102 发送重传请求, 第二设备 102在接收到重传请求后, 向宏基站 101发送第一设 备 103传输的上行数据。 根据上述实施环境,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 参 见图 2,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具体如下:
201 : 确定需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设备, 并向第 二设备发送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可选地,确定需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设备,包括: 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当前信道质量指示;
如果当前信道质量指示低于第一阔值, 则确定第一设备为需要通过联合传 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设备。
可选地, 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包括: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 立清求;
或者, 通过媒体接入控制层的调度信令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第一设备标识 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可选地,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首次联合传输上行数据时所用到的上 行授权。
202: 接收第二设备根据联合传输建立请求建立关于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 链路后返回的联合传输建立确认消息, 并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设备的上行授 权。
可选地,接收第二设备根据联合传输建立请求建立关于第一设备的联合传 输链路后返回的联合传输建立确认消息之后, 还包括:
确定是否需要释放联合传输链路;
若需要释放联合传输链路, 则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 输释放消息,使第二设备根据联合传输释放消息释放关于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 链路。
可选地, 确定是否需要释放联合传输链路, 包括:
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当前信道质量指示;
如果当前信道质量指示高于第二阔值, 则确定需要释放联合传输链路。 可选地, 确定是否需要释放联合传输链路, 包括:
当第一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完成时, 确定需要释放联合传输链路。
可选地,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第一设备的第一 RNTI(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 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包括:
向第一设备发送以第一 RNTI加扰的上行授权。
203: 接收第一设备根据上行授权发送的上行数据, 并当未成功接收上行 数据时, 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重传请求。
可选地, 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第一 RNTI对应的第二 RNTI;
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重传请求, 包括: 将第二 RNTI作为第一设备标识, 并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第二设备发送以 第二 RNTI加扰的重传请求。
可选地, 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重传请 求, 包括:
确定第二设备的第三 RNTI, 并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第二设备发送以第三 RNTI加扰的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重传请求。
204: 接收第二设备根据重传请求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发送的上行数据, 第 二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为第二设备获取到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后,根据上行授 权接收到的第一设备根据上行授权发送的上行数据。
可选地, 上行授权中包括时频资源;
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重传请求, 包括: 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第一设备标识及调制编码方案的 重传清求;
接收第二设备根据重传请求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发送的上行数据, 包括: 接收第二设备通过重传请求中的调制编码方案对第一设备的上行数据进 行处理后,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 参见图 3, 该实施例 提供的方法流程具体如下:
301: 接收宏基站发送的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可选地,接收宏基站发送的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包括: 接收宏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发送的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 建立请求;
或者,接收宏基站通过媒体接入控制层的调度信令发送的包括第一设备标 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302: 根据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与宏基站建立关于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 并返回联合传输建立确认消息。
303: 获取宏基站发送给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并根据上行授权获取第一 设备向宏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
可选地, 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第一设备的第一 RNTI;
获取宏基站发送给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包括:
根据第一 RNTI获取宏基站发送给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可选地,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首次联合传输上行数据时所用到的上 行授权;
获取宏基站发送给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包括:
若首次获取宏基站发送给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则从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 获取首次联合传输上行数据时所用到的上行授权, 并将首次联合传输上行数据 时所用到的上行授权作为宏基站发送给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304: 若通过联合传输链路接收到宏基站发送的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重传 请求, 则根据重传请求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宏基站发送第一设备的上行数据。
可选地, 获取到的上行授权中包括时频资源, 接收到的重传请求中包括第 一设备标识及调制编码方案;
根据重传请求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宏基站发送第一设备的上行数据, 包 括:
通过重传请求中的调制编码方案对第一设备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 并利用 可选地,根据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与宏基站建立关于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 路之后, 还包括:
接收宏基站发送的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释放消息,根据联合传输 释放消息释放关于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通过确定需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 传输的第一设备, 并与第二设备建立关于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后, 当未成 功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时,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 其中, 第 二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为第二设备接收到的第一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从而避 免第一设备重传同一上行数据, 降低了第一设备重传同一上行数据的概率, 进 而满足高速率数据业务的需求。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 结合上述实施环境及 实施例的内容, 为了便于说明, 本实施例以宏基站为 eNB, 第二设备为 Type2 relay, 第一设备为 UE, UE标识为 UE的第一 RNTI, 联合传输建立请求包括 UE的第一 RNTI及与第一 RNTI对应的第二 RNTI为例。对本实施例提供的上 行数据的传输方法进行说明。 参见图 4,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包括:
401 : eNB确定需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 UE。
本实施例不对 eNB确定需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 UE的 方法进行限定。 包括但不限于: eNB接收各个 UE发送的当前 CQI (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信道质量指示); 如果某一 UE的当前 CQI低于第一阔值, 则 eNB确定该 UE为需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 UE。
例如, eNB接收到三个 UE各自发送的当前 CQI, 其中 UE1发送的当前 CQI1为 0.5, UE2发送的当前 CQI2为 0.7, UE3发送的当前 CQI3为 2。 如果 第一阔值为 1, 由于 CQI1低于第一阔值, CQI2低于第一阔值, CQI3高于第 一阔值, 则 eNB确定 UE1和 UE2为需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的 UE。
当然, eNB接收到的发送各自当前 CQI的 UE的数量还可以为其它数量, 本实施例不对 eNB接收到的发送各自当前 CQI的 UE的具体数量进行限定, UE发送的当前 CQI的值还可以为其它数值,本实施例不对 UE发送的当前 CQI 的具体数值进行限定。 第一阔值还可以为其它数值, 本实施例不对第一阔值的 具体数值进行限定。
另外, 为了便于清楚地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以 eNB 确定需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 UE为 2个, 即 UE1和 UE2 为例。
402: eNB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其中, UE标识为 UE的第一 RNTI,联合传输建立请求包括 UE的第一 RNTI 及与第一 RNTI对应的第二 RNTI。第一 RNTI为 UE正在使用的 RNTI,该 RNTI 可以为 C-RNTI ( Cell-RNTI, 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TC-RNTI ( Temporary C-RNTI,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 SPS C-RNTK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C-RNTI,半持续调度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中的一个或多个。如果第一 RNTI 为多个, 则第二 RNTI也为多个, 且第二 RNTI的数量与第一 RNTI的数量相 同, 每个第二 RNTI均唯一对应一个 RNTI。
需要说明的是, 为了更方便地对本实施例及后续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说 明, 本实施例及后续实施例均以第一 RNTI为 C-RNTI为例。 本实施例不对 eNB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的具体方法进行限定。 包括但不限于: eNB通过 RRC ( Radio Resource Control, 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或 者, eNB通过 MAC ( Media Access Control, 媒体接入控制层) 的调度信令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以 UE1标识为 ID1, UE2标识为 ID2为例, eNB通过 RRC信令向 Type2 relay 发送包括 ID1及 ID2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或者, eNB通过 MAC的调度信令 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ID1及 ID2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另外,联合传输建立请求包括第一 RNTI及第二 RNTI的具体形式根据 eNB 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的方式的不同而变化,本 实施例不对联合传输建立请求包括第一 RNTI及第二 RNTI的具体形式进行限 定。
若 eNB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的方式为: eNB通过 RRC信令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则 联合传输建立请求包括第一 RNTI及第二 RNTI的具体形式可以为: 联合传输 建立请求以表 1所示的对应列表形式包括第一 RNTI及第二 RNTI。
表 1
其中, C-RNTI1为 UE1的第一 RNTI, C-RNTI2为 UE2的第一 RNTL C-RNTI的具体名称还可以为其它名称, 本实施例不对 C-RNTI的具体名 称进行限定。
若 eNB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的方式为: eNB通过 MAC的调度信令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 求, 用于指示联合传输请求的 MAC调度信令包含在 MAC PDU ( Protocol Data Unit, 协议数据单元) 中, 该 MAC调度信令由 MAC subheader ( MAC子头) 和 MAC CE ( Control Element, 控制元素 ) 两部分组成。 MAC subheader的格 式如表 2所示, 相比现有技术, 用于指示联合传输建立的 MAC subheader需要 定义新的 LCID ( Logical Channel Identify, 逻辑信道标识)和 L (长度)域, LCID指示相应的 MAC CE用于建立联合传输链路, L域用于指示对应的 MAC CE的大小。联合传输建立请求对应的 MAC CE包含了 UE的一个或多个标识, 其格式可示例性的如表 3所示包含 UE的第一 RNTI及第二 RNTI。需要指出的 是, eNB为了实现为多个 UE同时建立联合传输链路,其可以在一个 MAC PDU 中可以包含多个用于指示联合传输建立的 MAC层调度信令, 这些调度信令的 MAC subheader的 LCID均指示对应的 MAC CE用于建立联合传输链路, 但是 不同的 MAC CE携带了不同 UE标识。
以 UE为 UE1及 UE2为例, MAC PDU的具体格式如表 4所示,在 MAC PDU 的 MAC 头域中为每个 UE建立一个用于指示联合传输建立的联合传输建立 MAC subheader 在 MAC PDU的 MAC有效载荷区域中针对每个 UE的用于指 示联合传输建立的 MACsubheader建立对应的 MAC CE, 如表 5及表 6所示。
表 2
表 3
UE的第一 RNTI
与 UE的第一 RNTI对应的第二 RNTI 表 4
表 5
表 6
本实施例不对 LCID的具体标识进行限定。 LCID对应的内容还可以为其 他内容, 本实施例不对 LCID对应的具体内容进行限定。
此外, 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除包括第一 RNTI及第二 RNTI之外, 还可以 包括首次联合传输上行数据时所用到的 UL grant ( UpLink grant, 上行授权)。 本实施例不对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包括的具体内容进行限定。
403: Type2 relay接收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根据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与 eNB 建立关于 UE的联合传输链路, 并返回联合传输建立确认消息。
由于步骤 402中 eNB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 求的方式有多种, 因此, Type2 relay接收联合传输建立请求的方式与步骤 402 中 eNB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的方式相对应。
如果步骤 402中 eNB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 求的方式为: eNB通过 RRC信令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 建立请求, 则 Type2 relay接收联合传输建立请求的方式为: Type2 relay通过 RRC信令接收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如果步骤 402中 eNB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 求的方式为: eNB通过 MAC的调度信令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 合传输建立请求, 则 Type2 relay接收联合传输建立请求的方式为: Type2 relay 通过 MAC的调度信令接收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本实施例不对 Type2 relay接收联合传输建立请求的具体方法进行限定。 另夕卜, Type2 relay根据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与 eNB建立关于 UE的联合传输 链路之后, Type2 relay除正常的以 Type2 relay自身的第三 RNTI监听 PDCCH (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以获取第三 RNTI 对应的配置信息之外,还会以第一 RNTI及第二 RNTI监听 PDCCH, 以获取一
RNTI及第二 RNTI对应的配置信息。
404: eNB接收联合传输建立确认消息。
通过执行步骤 401至步骤 404, eNB与 Type2 relay之间会建立关于 UE的 联合传输链路, 该 UE为需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 UE。 该 联合传输链路用于在 eNB未成功接收到 UE发送的上行数据时, 传输 eNB发 送的重传请求及 Type2 relay根据重传请求向 eNB发送的 UE发送的上行数据。
另外, 在执行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时, 无需每次均执行步骤 401 至步骤 404, 即仅在第一次 eNB与 Type2 relay建立联合传输链路时, 执行该步骤, 在 后续上行数据的传输时,可直接利用步骤 401至步骤 404建立的联合传输链路, 从而继续执行下述步骤。 但当需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 UE 变化时, 即需要增加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 UE时, 可以重新 执行步骤 401至步骤 404, 以建立关于新增加的 UE的联合传输链路。
405: eNB向 UE发送 UE的 UL grant。
本实施例不对 eNB向 UE发送 UE的 UL grant的方式进行限定, 包括但不 限于, eNB通过 PDCCH向 UE发送以第一 RNTI加扰的 UL grant。
例如, eNB在第 N时刻通过 PDCCH向 UE发送以第一 RNTI加扰的 UL grant
406: UE接收 UE的 UL grant, 同时 Type2 relay获取 UE的 UL grant。 本实施例不对 UE接收 UE的 UL grant的具体方法进行限定, 包括但不限 于, UE以第一 RNTI监听 PDCCH,当监听到以第一 RNTI加扰的 UE的 UL grant 时, 获取第一 RNTI加扰的 UE的 UL grant 本实施例也不对 Type2 relay获取 UE的 UL grant的具体方法进行限定,包 括但不限于: Type2 relay在步骤 403建立关于 UE的联合传输链路之后, 会以 第一 RNTI实时监听 PDCCH, 当监听到以第一 RNTI加扰的 UE的 UL grant 时, 获取第一 RNTI加扰的 UE的 UL grant
例如, Type2 relay监听到以第一 RNTI加扰的 UE的 UL grant时, 获取第 一 RNTI加扰的 UE的 UL grant。
需要说明的是, 如果步骤 406中 Type2 relay首次获取 UE的 UL grant, 且 Type2 relay在步骤 403中接收到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首次联合传输上 行数据时所用到的 UL grant, 此时, Type2 relay除通过上述根据第一 RNTI获 取 UL grant的方式之外,还可以从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获取首次联合传输上行 数据时所用到的 UL grant, 并将首次联合传输上行数据时所用到的 UL grant作 为 UE的 UL grant。 本实施例不对 Type2 relay首次获取 UE的 UL grant的具体 方法进行限定。
407: UE根据 UE的 UL grant向 eNB发送上行数据。
由于 UR grant中会指示 UE发送上行数据时使用的时频资源、调制编码方 案等信息, 因此, UE会在第 N+4时刻按照 UL grant指示的调制编码方案对上 行数据进行处理,并利用 UL grant指示的时频资源通过 PUSCH(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向 eNB发送处理后的上行数据。
408: eNB接收 UE发送的上行数据, 同时 Type2 relay获取 UE发送的上 行数据。
本实施例不对 eNB接收 UE发送的上行数据的具体方式进行限定。 例如: 根据 UL grant接收 UE发送的上行数据。
具体的, 由于 UR grant中会指示 UE发送上行数据时使用的时频资源等信 息, 因此, eNB会在第 N+4时刻利用 UL grant指示的时频资源通过 PUSCH接 收 UE发送的上行数据。
本实施例也不对 Type2 relay接收 UE发送的上行数据的具体方式进行限 定。 例如: 根据 UL grant获取 UE发送的上行数据。
具体的, 由于 UL grant中会指示 UE发送上行数据时使用的时频资源等信 息, 因此, Type2 relay获取 UE的 UL grant后会在第 N+4时刻利用 UL grant 例如, eNB接收 UE1发送的上行数据 1, 同时 Type2 relay获取 UE1发送 的上行数据 1。
需要说明的是, eNB在执行步骤 408接收 UE发送的上行数据之后, 会判 断是否成功接收 UE发送的上行数据。 如果成功接收 UE发送的上行数据, 则 在第 N+8时刻向该 UE反馈 ACK,若该 UE还需要继续发送上行数据,则 eNB 反馈 ACK后可以重复执行步骤 405至步骤 408, 以完成为 UE下发 UE的新 UL grant, 并接收 UE才艮据新 UL grant发送的上行数据, 直至 UE的上行数据 传输完毕。
如果未成功接收上行数据, 在第 N+8时刻依旧向该 UE反馈 ACK, 但是 eNB反馈 ACK后, 会执行下述步骤 409至步骤 411, 以重新接收 Type2 relay 发送的 UE的上行数据。
409: eNB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重传请求。 其中, 重传请求可以是包括 UE标识的新的 UL grant, 也可以是固定长度 的包括 UE 标识的指示信息, 或者仅包括 UE 标识及调制编码方案的 DCI (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下行控制信息), 本实施例不对重传请求的具 体形式进行限定。
为了避免多个 UE同时发送上行数据, eNB在向各个 UE下发各个 UE的 UL grant的第 N时刻均不相同,使得各个 UE发送上传数据的第 N+8时刻也不 相同, 因此, eNB在未成功接收各个 UE发送的上行数据后向 Type2 relay发送 包括 UE标识的重传请求的时间也不相同, 即 eNB在同一时刻针对一个 UE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该 UE标识的重传请求。
本实施例不对 eNB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 重传请求的方法进行限定。 例如: 由于 UE标识为第一 RNTI, 第二 RNTI与第 一 RNTI对应, 进而第二 RNTI也可以作为 UE标识, 因此, eNB可以将第二 RNTI确定为 UE标识, 并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 Type2 relay发送以第二 RNTI 加扰的重传请求。
以 eNB未成功接收 UE2发送的上行数据为例, eNB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
Type2 relay发送以 C-RNTI2'加扰的新的 UL grant。 或者, eNB通过联合传输 链路向 Type2 relay发送以 C-RNTI2'加扰的 lbit (比特)长度的指示信息。 或 者, eNB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 Type2 relay发送以 C-RNTI2'加扰的调制编码方 案 1的 DCI。
其中, 固定长度还可以为其它长度, 本实施例不对固定长度的具体长度进 行限定。
410: Type2 relay接收重传请求,并根据重传请求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 eNB 发送 UE的上行数据。
由于 Type2 relay通过步骤 408获取 UE发送的上行数据的时间是第 N+8 时刻, 而 Type2 relay接收重传请求的时间是第 N+8时刻之后的某一时刻, 因 此,在第 N+8时刻至某一时刻的时间内, Type2 relay还会通过步骤 408获取其 它 UE发送的上行数据。 Type2 relay接收重传请求后, 会根据重传请求在获取 到的各个 UE发送的上行数据中确定需要发送上传数据,并向 eNB发送该上行 数据。
根据重传请求的形式不同, Type2 relay向 eNB发送上行数据的方式也不 同, 本实施例不对 Type2 relay向 eNB发送上行数据的具体方式进行限定。
例如: 如果重传请求为新的 UL grant, 由于新的 UL grant中会指示 Type2 relay发送上行数据时使用的时频资源、调制编码方案等信息,因此, Type2 relay 会在第 N+12时刻按照新的 UL grant指示的调制编码方案对 UE的上行数据进 行处理, 并利用新的 UL grant指示的时频资源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 eNB发送 处理后的上行数据。 如果重传请求为指示信息, Type2 relay会在第 N+12时刻按照步骤 406中 获取到的 UE的 UL grant指示的调制编码方案对 UE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 并 利用 UE的 UL grant指示的时频资源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 eNB发送处理后的上 行数据。
如果重传请求为 DCI, 由于 DCI包括调制编码方案, 但不包括时频资源, 因此 Type2 relay会在第 N+12时刻按照 DCI中的调制编码方案对 UE的上行数 据进行处理, 并利用步骤 406中获取到的 UE的 UL grant指示的时频资源通过 联合传输链路向 eNB发送处理后的上行数据。
另外, 本实施例不对根据重传请求在获取到的各个 UE发送的上行数据中 确定需要发送上传数据的方法进行限定。 包括但不限于: 由于一个重传请求仅 针对一个 UE, 而第一 RNTI为 UE的第一 RNTI, 使得 UE与第一 RNTI—— 对应, 第二 RNTI与第一 RNTI——对应, 从而第二 RNTI与 UE——对应。 因此根据加扰重传请求的第二 RNTI及步骤 403中接收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 的第一 RNTI及第二 RNTI, 可以确定第二 RNTI对应的 UE, 因此, 在获取到 的各个 UE发送的上行数据中选择加扰重传请求的第二 RNTI对应的 UE的上 传数据为需要发送上传数据。
以 Type2 relay获取到 UE1发送的上行数据及 UE2发送的上行数据为例, Type2 relay根据加扰重传请求的 C-RNTI2'及表 1的对应关系, 确定 C-RNTI2' 对应的第一 RNTI为 C-RNTI2, C-RNTI2为 UE2的第一 RNTI, 因此, 在获取 到的 UE1发送的上行数据及 UE2发送的上行数据中选择 UE2发送的上行数据 为需要发送上传数据。
411 : eNB接收 Type2 relay发送的上行数据。
通过执行步骤 409至步骤 411, eNB会成功接收 UE的上行数据,但该 UE 的上行数据是由 Type2 relay发送的, 且 Type2 relay发送的 UE的上行数据为 Type2 relay在至步骤 406后获取到 UE的上行授权后,根据上行授权在步骤 408 中接收到的 UE根据上行授权发送的上行数据。 另外, 在执行步骤 409至步骤 411, eNB成功重新接收上行数据之后, 若 该 UE还需要继续发送上行数据, 则可以重复执行步骤 405至步骤 408, 以完 成为 UE下发 UE的新 UL grant, 并接收 UE根据新 UL grant发送的上行数据, 直至 UE的上行数据传输完毕。
需要说明的是, 在执行步骤 401至步骤 404, eNB与 Type2 relay之间会建 立关于 UE的联合传输链路之后, eNB还会释放联合传输链路。 对于释放联合 传输链路的具体方法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定, 可以通过下述实施例四提供的释放 联合传输链路的方法释放 eNB与 Type2 relay之间建立的关于 UE的联合传输 链路, 详见下述图 6所示的释放联合传输链路的方法的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通过确定需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 传输的第一设备, 并与第二设备建立关于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后, 当未成 功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时,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 其中, 第 二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为第二设备接收到的第一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从而避 免第一设备重传同一上行数据, 降低了第一设备重传同一上行数据的概率, 进 而满足高速率数据业务的需求。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 结合上述实施环境及 实施例的内容, 为了便于说明, 本实施例以宏基站为 eNB, 第二设备为 Type2 relay, 第一设备为 UE, UE标识为 UE的第一 RNTI, 联合传输建立请求包括 UE的第一 RNT为例。 对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进行说明。 参见 图 5,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包括:
501 : eNB确定需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 UE。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详见上述实施例二中步骤 401的描述, 此处不再赘 述。
502: eNB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其中, UE标识为 UE的第一 RNTI, 联合传输建立请求包括 UE的第一 RNTI。第一 RNTI为 UE正在使用的 RNTI,该 RNTI可以为 C-RNTI、 TC-RNTI、 SPS C-RNTI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实施例不对 eNB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的具体方法进行限定。 包括但不限于: eNB通过 RRC信令向 Type2 relay发送 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或者, eNB通过 MAC的调度信令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以 UE1标识为 ID1, UE2标识为 ID2为例, eNB通过 RRC信令向 Type2 relay 发送包括 ID1及 ID2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或者, eNB通过 MAC的调度信令 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ID1及 ID2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另夕卜, 联合传输建立请求包括第一 RNTI的具体形式根据 eNB 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的方式的不同而变化,本实施例不 对联合传输建立请求包括第一 RNTI的具体形式进行限定。
若 eNB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的方式为: eNB通过 RRC信令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则 联合传输建立请求包括第一 RNTI的具体形式可以为: 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以表 7所示的对应列表形式包括第一 RNTI。
表 7
第一 RNTI
C-RNTI 1
C-RNTI2 其中, C-RNTI1为 UE1的第一 RNTI, C-RNTI2为 UE2的第一 RNTL 若 eNB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的方式为: eNB通过 MAC的调度信令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 求, 用于指示联合传输请求的 MAC调度信令包含在 MAC PDU中, 该 MAC 调度信令由 MAC subheader和 MAC CE两部分组成。 MAC subheader的格式如 表 2所示, 相比现有技术, 用于指示联合传输建立的 MAC subheader需要定义 新的 LCID和 L域, LCID指示相应的 MAC CE用于建立联合传输链路, L域 用于指示对应的 MAC CE的大小。 联合传输建立请求对应的 MAC CE包含了 UE的一个或多个标识, 例如, 联合传输建立请求对应的 MAC CE包含 UE的 第一 RNTI。 需要指出的是, eNB为了实现为多个 UE同时建立联合传输链路, 其可以在一个 MAC PDU中可以包含多个用于指示联合传输建立的 MAC层调 度信令,这些调度信令的 MAC subheader的 LCID均指示对应的 MAC CE用于 建立联合传输链路, 但是不同的 MAC CE携带了不同 UE标识。
以 UE为 UE1及 UE2为例, MAC PDU的具体格式如表 4所示,在 MAC PDU 的 MAC头域中为每个 UE建立一个用于指示联合传输建立的 MAC subheader 0 在 MAC PDU的 MAC有效载荷区域中针对每个 UE的用于指示联合传输建立 的 MACsubheader建立对应的 MAC CE, 即在 MAC PDU的 MAC有效载荷区 域中针对 UE1 的用于指示联合传输建立的 MACsubheader建立对应的 MAC CE: C-RNTI1 ,针对 UE2的用于指示联合传输建立的 MACsubheader建立对应 的 MAC CE: C-RNTI2。
此外, 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除包括第一 RNTI之外, 还可以包括首次联合 传输上行数据时所用到的 UL grant。 本实施例不对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除包括 的具体内容进行限定。
503: Type2 relay接收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根据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与 eNB 建立关于 UE的联合传输链路, 并返回联合传输建立确认消息。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详见上述实施例二中步骤 403的描述, 此处不再赘 述。
另夕卜, Type2 relay根据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与 eNB建立关于 UE的联合传输 链路之后, Type2 relay除正常的以 Type2 relay自身的第三 RNTI监听 PDCCH, 以获取第三 RNTI对应的配置信息之外,还会以第一 RNTI监听 PDCCH, 以获 取一 RNTI对应的配置信息。
504: eNB接收联合传输建立确认消息。 通过执行步骤 501至步骤 504, eNB与 Type2 relay之间会建立关于 UE的 联合传输链路, 该 UE为需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 UE。 该 联合传输链路用于在 eNB未成功接收到 UE发送的上行数据时, 传输 eNB发 送的重传请求及 Type2 relay根据重传请求向 eNB发送的 UE发送的上行数据。
另外, 在执行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时, 无需每次均执行步骤 501 至步骤
504, 即仅在第一次 eNB与 Type2 relay建立联合传输链路时, 执行该步骤, 在 后续上行数据的传输时,可直接利用步骤 501至步骤 504建立的联合传输链路, 从而继续执行下述步骤。 但当需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 UE 变化时, 即需要增加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 UE时, 可以重新 执行步骤 501至步骤 504, 以建立关于新增加的 UE的联合传输链路。
505: eNB向 UE发送 UE的 UL grant。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详见上述实施例二中步骤 405的描述, 此处不再赘 述。
506: UE接收 UE的 UL grant, 同时 Type2 relay获取 UE的 UL grant。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详见上述实施例二中步骤 406的描述, 此处不再赘 述。
507: UE根据 UE的 UL grant向 eNB发送上行数据。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详见上述实施例二中步骤 407的描述, 此处不再赘 述。
508: eNB接收 UE发送的上行数据, 同时 Type2 relay获取 UE发送的上 行数据。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详见上述实施例二中步骤 408的描述, 此处不再赘 述。
需要说明的是, eNB在执行步骤 508接收 UE发送的上行数据之后, 会判 断是否成功接收 UE发送的上行数据。 如果成功接收 UE发送的上行数据, 则 在第 N+8时刻向该 UE反馈 ACK,若该 UE还需要继续发送上行数据,则 eNB 反馈 ACK后可以重复执行步骤 505至步骤 508, 以完成为 UE下发 UE的新 UL grant, 并接收 UE才艮据新 UL grant发送的上行数据, 直至 UE的上行数据 传输完毕。
如果未成功接收上行数据, 在第 N+8时刻依旧向该 UE反馈 ACK, 但是 eNB反馈 ACK后, 会执行下述步骤 509至步骤 511, 以重新接收 Type2 relay 发送的 UE的上行数据。
509: eNB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重传请求。 其中, 重传请求可以是包括 UE标识的新的 UL grant, 也可以是固定长度 的包括 UE标识的指示信息, 或者仅包括 UE标识及调制编码方案的 DCI, 本 实施例不对重传请求的具体形式进行限定。
为了避免多个 UE同时发送上行数据, eNB在向各个 UE下发各个 UE的 UL grant的第 N时刻均不相同,使得各个 UE发送上传数据的第 N+8时刻也不 相同, 因此, eNB在未成功接收各个 UE发送的上行数据后向 Type2 relay发送 包括 UE标识的重传请求的时间也不相同, 即 eNB在同一时刻针对一个 UE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该 UE标识的重传请求。
本实施例不对 eNB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 重传请求的方法进行限定。 例如: eNB确定 Type2 relay的第三 RNTI, 并通过 联合传输链路向 Type2 relay发送以第三 RNTI加扰的包括 UE标识的重传请求。
以 eNB未成功接收 UE2发送的上行数据, Type2 relay的第三 RNTI为 C-RNTI3为例, eNB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 Type2 relay发送以 C-RNTI3加扰的 包括 UE标识的新的 UL grant。 或者, eNB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 Type2 relay发 送以 C-RNTI3加扰的 lbit (比特)长度的包括 UE标识的指示信息。或者, eNB 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 Type2 relay发送以 C-RNTI3加扰的 UE标识及调制编码 方案 1的 DCI。
510: Type2 relay接收重传请求,并根据重传请求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 eNB 发送 UE的上行数据。 由于 Type2 relay通过步骤 508获取 UE发送的上行数据的时间是第 N+8 时刻, 而 Type2 relay接收重传请求的时间是第 N+8时刻之后的某一时刻, 因 此,在第 N+8时刻至某一时刻的时间内, Type2 relay还会通过步骤 508获取其 它 UE发送的上行数据。 Type2 relay接收重传请求后, 会根据重传请求在获取 到的各个 UE发送的上行数据中确定需要发送上传数据,并向 eNB发送该上行 数据。
根据重传请求的形式不同, Type2 relay向 eNB发送上行数据的方式也不 同, 本实施例不对 Type2 relay向 eNB发送上行数据的具体方式进行限定。
例如: 如果重传请求为新的 UL grant, 由于新的 UL grant中会指示 Type2 relay发送上行数据时使用的时频资源、调制编码方案等信息,因此, Type2 relay 会在第 N+12时刻按照新的 UL grant指示的调制编码方案对 UE的上行数据进 行处理, 并利用新的 UL grant指示的时频资源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 eNB发送 处理后的上行数据。
如果重传请求为指示信息, Type2 relay会在第 N+12时刻按照步骤 506中 获取到的 UE的 UL grant指示的调制编码方案对 UE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 并 利用 UE的 UL grant指示的时频资源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 eNB发送处理后的上 行数据。
如果重传请求为 DCI, 由于 DCI包括调制编码方案, 但不包括时频资源, 因此 Type2 relay会在第 N+12时刻按照 DCI中的调制编码方案对 UE的上行数 据进行处理, 并利用步骤 506中获取到的 UE的 UL grant指示的时频资源通过 联合传输链路向 eNB发送处理后的上行数据。
另外, 本实施例不对根据重传请求在获取到的各个 UE发送的上行数据中 确定需要发送上传数据的方法进行限定。 由于重传请求中包括 UE标识, 因此, 在获取到的各个 UE发送的上行数据中选择重传请求中的 UE标识对应的 UE 的上传数据为需要发送上传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步骤 509及步骤 510的说明可以针对 eNB与 Type2 relay建立关于多个 UE的联合传输链路的情况,也可以针对 eNB与 Type2 relay 仅建立关于一个 UE的联合传输链路的情况。 对于 eNB与 Type2 relay仅建立 关于一个 UE的联合传输链路的情况, 由于 Type2 relay仅可以接收到一个 UE 发送的上行数据, eNB发送的重传请求也仅针对 Type2 relay可以接收到的 UE。 因此步骤 509在具体实施时 eNB发送的重传请求中还可以不包括 UE标识,即 通过如下方式发送重传请求: eNB确定 Type2 relay的第三 RNTI, 并通过联合 传输链路向 Type2 relay发送以第三 RNTI加扰的重传请求。 同时, 在执行步骤 510时, 也由于 Type2 relay仅可以接收到一个 UE发送的上行数据, 因此, 即 使接收到的重传请求不包含 UE 标识, 也可以确定该重传请求仅针对 Type2 relay可以接收到的 UE。 Type2 relay可以根据重传请求将接收到的 UE发送的 上行数据发送给 eNB。
例如, 对于 eNB与 Type2 relay仅建立关于 UE4的联合传输链路的情况, 由于 Type2 relay仅可以接收到 UE4发送的上行数据, eNB发送的重传请求也 仅针 UE4。 因此步骤 509在具体实施时 eNB确定 Type2 relay的第三 RNTI, 并 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 Type2 relay发送以第三 RNTI加扰的重传请求。 同时, 在 执行步骤 510时, 也由于 Type2 relay仅可以接收到 UE4发送的上行数据, 因 此, 即使接收到的重传请求不包含 UE4 的标识, 也可以确定该重传请求仅针 对 UE4。 Type2 relay可以根据重传请求将接收到的 UE4发送的上行数据发送 给 cNB。
511 : eNB接收 Type2 relay发送的上行数据。
通过执行步骤 509至步骤 511, eNB会成功接收 UE的上行数据,但该 UE 的上行数据是由 Type2 relay发送的, 且 Type2 relay发送的 UE的上行数据为
Type2 relay在至步骤 506后获取到 UE的上行授权后,根据上行授权在步骤 508 中接收到的 UE根据上行授权发送的上行数据。
另外, 在执行步骤 509至步骤 511, eNB成功重新接收上行数据之后, 若 该 UE还需要继续发送上行数据, 则可以重复执行步骤 505至步骤 508, 以完 成为 UE下发 UE的新 UL grant, 并接收 UE根据新 UL grant发送的上行数据, 直至 UE的上行数据传输完毕。
需要说明的是, 在执行步骤 501至步骤 504, eNB与 Type2 relay之间会建 立关于 UE的联合传输链路之后, eNB还会释放联合传输链路。 对于释放联合 传输链路的具体方法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定, 可以通过下述实施例四提供的释放 联合传输链路的方法释放 eNB与 Type2 relay之间建立的关于 UE的联合传输 链路, 详见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通过确定需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 传输的第一设备, 并与第二设备建立关于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后, 当未成 功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时,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 其中, 第 二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为第二设备接收到的第一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从而避 免第一设备重传同一上行数据, 降低了第一设备重传同一上行数据的概率, 进 而满足高速率数据业务的需求。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释放联合传输链路的方法, 为了便于说明, 本实施例以宏基站为 eNB, 第二设备为 Type2 relay, 第一设备为 UE为例。 对 的方法流程包括:
601 : eNB确定是否需要释放联合传输链路, 如果需要释放联合传输链路, 则执行步骤 602, 如果不需要释放联合传输链路, 则结束本实施例提供的释放 联合传输链路的方法的流程。
本实施例不对 eNB确定是否需要释放联合传输链路的具体方法进行限定。 包括但不限于: eNB接收 UE发送的当前 CQI; 如果当前 CQI高于第二阔值, 则 eNB确定需要释放联合传输链路。 或者当 UE的上行数据传输完成时, eNB 确定需要释放联合传输链路。
以已建立关于 UE1及 UE2的联合传输链路为例, eNB接收到 UE1及 UE2 各自发送的当前 CQI,其中 UE1发送的当前 CQI1为 0.5,UE2发送的当前 CQI2 为 2。 如果第二阔值为 1, 由于 CQI1低于第二阔值, CQI2高于第二阔值, 则 eNB需要释放关于 UE2的联合传输链路。 或者, UE2的上行数据传输完成, 则 eNB确定需要释放关于 UE2的联合传输链路。
当然, 第二阔值还可以为其它数值, 本实施例不对第二阔值的具体数值进 行限定。 第二阔值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阔值可以相同, 也可以不同, 本实施 例不对第二阔值是否与第一阔值相同进行限定。
602: eNB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释放消息。
eNB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释放消息的具体方法与 eNB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的方法相对应,本实 施例不对 eNB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释放消息的具体方 法进行限定。
如果 eNB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的方法为: eNB通过 RRC信令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则 eNB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释放消息的方法为: eNB通过 RRC信令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释放消息。
如果 eNB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的方法为: eNB通过 MAC的调度信令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 求, 则 eNB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释放消息的方法为: eNB通过 MAC的调度信令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释放消 息。
以 UE2标识为 ID2为例, eNB通过 RRC信令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ID2 的联合传输释放消息; 或者, eNB通过 MAC的调度信令向 Type2 relay发送包 括 ID2的联合传输释放消息。
另外,对于 eNB通过 MAC的调度信令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 联合传输释放消息的方式, 在具体实施时, 用于指示联合传输释放的 MAC调 度信令包含在 MAC PDU中, 该 MAC调度信令由 MAC subheader和 MAC CE 两部分组成。 MAC subheader的格式如表 2所示, 相比现有技术, 用于指示联 合传输释放的 MAC subheader需要定义新的 LCID和 L域, LCID指示相应的 MAC CE用于释放联合传输链路, L域用于指示对应的 MAC CE的大小。联合 传输释放消息对应的 MAC CE包含了 UE的一个或多个标识, 例如: 联合传输 释放消息对应的 MAC CE包含 UE标识。 需要指出的是, eNB为了实现为多个 UE同时释放联合传输链路, 其可以在一个 MAC PDU中可以包含多个用于指 示联合传输释放消息的 MAC层调度信令, 这些调度信令的 MAC subheader的 LCID均指示对应的 MAC CE用于释放联合传输链路,但是不同的 MAC CE携 带了不同 UE标识。
以 UE为 UE1及 UE2为例, MAC PDU的具体格式如表 8所示,在 MAC PDU 的 MAC头域中为 UE建立一个用于指示联合传输释放的 MAC subheader 在 MAC PDU的 MAC有效载荷区域中针对每个 UE的用于指示联合传输释放的 MACsubheader建立对应的 MAC CE, 在 MAC PDU的 MAC有效载荷区域中 针对 UE1的用于指示联合传输释放的 MACsubheader建立对应的 MAC CE: IDl , 针对 UE2的用于指示联合传输释放的 MACsubheader建立对应的 MAC CE: ID2。
表 8
603: Type2 relay接收联合传输释放消息, 根据联合传输释放消息释放关 于 UE的联合传输链路。
由于步骤 602中 eNB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释放消 息的方式有多种, 因此, Type2 relay接收联合传输释放消息的方式与步骤 602 中 eNB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释放消息的方式相对应。 如果步骤 602中 eNB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释放消 息的方式为: eNB通过 RRC信令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 释放消息, 则 Type2 relay接收联合传输释放消息的方式为: Type2 relay通过 RRC信令接收联合传输释放消息。
如果步骤 602中 eNB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合传输释放消 息的方式为: eNB通过 MAC的调度信令向 Type2 relay发送包括 UE标识的联 合传输释放消息, 则 Type2 relay接收联合传输释放消息的方式为: Type2 relay 通过 MAC的调度信令接收联合传输释放消息。
本实施例不对 Type2 relay接收联合传输释放消息的具体方法进行限定。 另外, 根据联合传输释放消息释放关于 UE的联合传输链路包括: 停止使 用 UE的第一 RNTI监听 PDCCH、 释放第一 RNTI, 或者释放第一 RNTI与第 二 RNTI, 释放用于 UE上行传输所需的资源等。 本实施例不对根据联合传输 释放消息释放关于 UE的联合传输链路的具体释放内容进行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通过第一设备收到的宏基站信号质量变强时, 释放联合传输链路, 实现联合传输链路的动态建立及释放, 从而动态调节上行 数据传输所需资源。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宏基站, 该宏基站用于执行上述图 2至图 6 所示的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中宏基站所执行的 功能。 参见图 7, 该宏基站包括:
确定模块 701, 用于确定需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 设备;
发送模块 702, 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确定模块 701确定的第一设备标 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接收模块 703, 用于接收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返回的联合传输建立确 认消息, 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为第二设备根据发送模块 702发送的联合传 输建立请求建立的;
可选地, 发送模块 702, 还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可选地, 接收模块 703, 还用于接收第一设备根据发送模块 702发送的上 行授权发送的上行数据;
可选地, 发送模块 702, 还用于当接收模块 703未成功接收上行数据时, 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重传请求;
可选地, 接收模块 703, 还用于接收第二设备根据发送模块 702发送的重 传请求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发送的上行数据, 第二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为第二设 备获取到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后,根据上行授权接收到的第一设备根据上行授 权发送的上行数据。
参见图 8, 确定模块 701, 包括:
接收单元 7011, 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当前信道质量指示;
确定单元 7012, 用于当接收单元 7011接收到的当前信道质量指示低于第 一阔值时, 确定第一设备为需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设 备。
可选地, 确定模块 701, 还用于确定是否需要释放联合传输链路; 可选地, 发送模块 702, 还用于当确定模块 701确定需要释放联合传输链 路时, 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释放消息, 使第二设备根 据联合传输释放消息释放关于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
可选地, 接收单元 7011, 还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当前信道质量指示; 可选地, 确定单元 7012, 还用于当接收单元 7011接收到的当前信道质量 指示高于第二阔值时, 确定需要释放联合传输链路。
可选地, 确定模块 701, 还用于当第一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完成时, 确定 需要释放联合传输链路。
可选地, 发送模块 702, 还用于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向第二设备发送包 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或者, 通过媒体接入控制层的调度信令 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可选地,发送模块 702发送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第一设备的第一 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RNTI;
发送模块 702, 还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以第一 RNTI加扰的上行授权。 可选地, 发送模块 702发送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第一 RNTI对应 的第二 RNTI;
发送模块 702, 还用于将将第二 RNTI作为第一设备标识, 并通过联合传 输链路向第二设备发送以第二 RNTI加扰的重传请求。
可选地, 发送模块 702, 还用于确定第二设备的第三 RNTI, 并通过联合 传输链路向第二设备发送以第三 RNTI加扰的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重传请求。
可选地, 发送模块 702发送的上行授权中包括时频资源;
发送模块 702, 还用于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第二设备发送以第一设备标识 及调制编码方案的重传请求;
可选地, 接收模块 703, 还用于接收第二设备通过重传请求中的调制编码 方案对第一设备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后, 利用时频资源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发送 的处理后的上行数据。
其中,发送模块 702发送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首次联合传输上行 数据时所用到的上行授权。
本实施例提供的宏基站,通过确定需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 输的第一设备, 并与第二设备建立关于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后, 当未成功 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时,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 其中, 第二 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为第二设备接收到的第一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从而避免 第一设备重传同一上行数据, 降低了第一设备重传同一上行数据的概率, 进而 满足高速率数据业务的需求。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 该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图 2至图 6所示 的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宏基站所执行的功能。 该设备包括: 接收器、 处理器、 发射器;
其中, 处理器, 用于确定需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 设备。
接收器, 用于接收第二设备根据联合传输建立请求建立关于第一设备的联 合传输链路后返回的联合传输建立确认消息; 接收第一设备根据上行授权发送 的上行数据; 接收第二设备根据重传请求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发送的上行数据, 第二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为第二设备获取到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后,根据上行 授权接收到的第一设备根据上行授权发送的上行数据。
发射器, 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向 第一设备发送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当未成功接收上行数据时, 通过联合传输 链路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重传请求。
该接收器, 还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当前信道质量指示。
该处理器, 还用于若当前信道质量指示低于第一阔值, 确定第一设备为需 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设备。
该处理器, 还用于确定是否需要释放联合传输链路。
该发射器, 还用于当需要释放联合传输链路时, 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第一 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释放消息,使第二设备根据联合传输释放消息释放关于第 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
该处理器, 还用于若当前信道质量指示高于第二阔值, 确定需要释放联合 传输链路。
该处理器, 还用于当第一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完成时, 确定需要释放联合 传输链路。
该发射器,还用于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第一设备标 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或者, 通过媒体接入控制层的调度信令向第二设备发 送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第一设备的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RNTI, 该 发射器, 还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以第一 RNTI加扰的上行授权。
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第一 RNTI对应的第二 RNTI, 该处理器, 还 用于将第二 RNTI作为第一设备标识, 并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第二设备发送以 第二 RNTI加扰的重传请求。
该处理器, 还用于确定第二设备的第三 RNTI, 并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第 二设备发送以第三 RNTI加扰的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重传请求。
该发射器,还用于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第一设备标识及 调制编码方案的重传请求。
该处接收器,还用于接收第二设备通过重传请求中的调制编码方案对第一 设备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后, 利用时频资源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发送的处理后的 上行数据。
其中, 发射器, 发送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首次联合传输上行数据 时所用到的上行授权。
综上所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 通过确定需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 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设备, 并与第二设备建立关于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后, 当未成功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时,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 其 中, 第二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为第二设备接收到的第一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 从而避免第一设备重传同一上行数据, 降低了第一设备重传同一上行数据的概 率, 进而满足高速率数据业务的需求。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设备, 该第二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图 2至 图 6所示的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中第二设备所执 行的功能。 参见图 9, 该第二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 901, 用于接收宏基站发送的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 请求;
建立模块 902, 用于根据接收模块 901接收到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与宏基 站建立关于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
返回模块 903, 用于返回联合传输建立确认消息;
获取模块 904, 用于获取宏基站发送给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可选地, 获取模块 904, 还用于根据获取到的上行授权获取第一设备向宏 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
可选地, 接收模块 901, 还用于通过建立模块 902建立的联合传输链路接 收宏基站发送的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重传请求;
发送模块 905, 用于当接收模块 901通过建立模块 902建立的联合传输链 路接收到宏基站发送的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重传请求时,根据重传请求通过建 立模块建立的联合传输链路向宏基站发送第一设备的上行数据。
可选地, 接收模块 901, 还用于接收宏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发送的 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或者, 接收宏基站通过媒体接入控制 层的调度信令发送的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可选地, 接收模块 901, 还用于接收宏基站发送的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 合传输释放消息;
参见图 10, 该第二设备, 还包括:
释放模块 906, 用于根据接收模块 901接收到的联合传输释放消息释放关 于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
可选地,接收模块 901接收到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第一设备的第 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RNTI;
获取模块 904, 还用于根据第一 RNTI获取宏基站发送给第一设备的上行 授权。
可选地,接收模块 901接收到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首次联合传输 上行数据时所用到的上行授权; 获取模块 904, 还用于当首次获取宏基站发送给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时, 从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获取首次联合传输上行数据时所用到的上行授权, 并将 首次联合传输上行数据时所用到的上行授权作为宏基站发送给第一设备的上 行授权。
可选地, 获取模块 904获取到的上行授权中包括时频资源, 接收模块 901 接收到的重传请求中包括第一设备标识及调制编码方案;
发送模块 905, 还用于通过重传请求中的调制编码方案对第一设备的上行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设备, 通过与宏基站建立联合传输链路, 当宏基站未 成功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时, 向宏基站发送的第一设备发送的上行数 据, 从而避免第一设备重传同一上行数据, 降低了第一设备重传同一上行数据 的概率, 进而满足高速率数据业务的需求。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 该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图 2至图 6所示 的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设备所执行的功能。该设备包括:接收器、 处理器、 发射器;
其中, 接收器, 用于接收宏基站发送的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 请求; 获取宏基站发送给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并根据上行授权获取第一设备 向宏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
处理器, 用于根据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与宏基站建立关于第一设备的联合传 输链路。
发送器, 用于返回联合传输建立确认消息; 当通过联合传输链路接收到宏 基站发送的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重传请求时,根据重传请求通过联合传输链路 向宏基站发送第一设备的上行数据。
该接收器,还用于接收宏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发送的包括第一设备 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或者, 接收宏基站通过媒体接入控制层的调度信令 发送的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该接收器,还用于接收宏基站发送的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释放消 息。
该处理器,还用于根据联合传输释放消息释放关于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 路。
该接收器,还用于根据第一 RNTI获取宏基站发送给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该处理器, 还用于当首次获取宏基站发送给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时, 从联 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获取首次联合传输上行数据时所用到的上行授权, 并将首次 联合传输上行数据时所用到的上行授权作为宏基站发送给第一设备的上行授 权。
该处理器,还用于通过重传请求中的调制编码方案对第一设备的上行数据 进行处理。
该发射器, 还用于利用时频资源通过联合传输链路发送处理后的上行数 据。
综上所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 通过与宏基站建立联合传输链路, 当宏 基站未成功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时, 向宏基站发送的第一设备发送的 上行数据, 从而避免第一设备重传同一上行数据, 降低了第一设备重传同一上 行数据的概率, 进而满足高速率数据业务的需求。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系统, 该系统用于执行上述 图 2至图 6所示的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参见图 11, 该系统包括:
宏基站 1101、 第二设备 1102及第一设备 1103;
其中, 宏基站 1101如上述图 7或图 8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宏基站, 详见 上述实施例;
第二设备 1102如上述图 9或图 10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设备, 详见上 述实施例;
第一设备 1103用于向宏基站 1101发送上行数据。
综上所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 通过确定需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 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设备, 并与第二设备建立关于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后, 当未成功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时,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 其 中, 第二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为第二设备接收到的第一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 从而避免第一设备重传同一上行数据, 降低了第一设备重传同一上行数据的概 率, 进而满足高速率数据业务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宏基站及第二设备在实现上行数据传输 过程中, 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 实际应用中, 可以根据需 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 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 的功能模块, 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另外,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 宏基站及第二设备与上行数据的传输发送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 其具体实 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 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 过硬件来完成, 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 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 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 磁盘 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 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1)

  1.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需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设备, 并向第二设备 发送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联合传输建立请求建立关于所述第一设备的联 合传输链路后返回的联合传输建立确认消息, 并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 设备的上行授权;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上行授权发送的上行数据, 并当未成功接收所 述上行数据时, 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一设备 标识的重传请求;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重传请求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发送的上行数 据, 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为所述第二设备获取到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 授权后, 根据所述上行授权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上行授权发送的上 行数据。
  2.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需要通过联合传输 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设备, 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当前信道质量指示;
    如果所述当前信道质量指示低于第一阔值, 则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为需要通 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设备。
  3.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所述第二设备根据 所述联合传输建立请求建立关于所述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后返回的联合传 输建立确认消息之后, 还包括:
    确定是否需要释放所述联合传输链路;
    若需要释放所述联合传输链路, 则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一设备 标识的联合传输释放消息, 使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联合传输释放消息释放关 于所述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
  4.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是否需要释放所述 联合传输链路, 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当前信道质量指示;
    如果所述当前信道质量指示高于第二阔值, 则确定需要释放所述联合传输 链路。
  5. 5、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是否需要释放所述 联合传输链路, 包括:
    当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完成时, 确定需要释放所述联合传输链路。
  6. 6、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所 述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包括: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 建立请求;
    或者, 通过媒体接入控制层的调度信令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一设备 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7. 7、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合 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RNTI;
    所述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包括:
    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以所述第一 RNTI加扰的上行授权。
  8.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 包括所述第一 RNTI对应的第二 RNTI; 所述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的 重传请求, 包括:
    将所述第二 RNTI作为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并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向所述 第二设备发送以所述第二 RNTI加扰的重传请求。
  9. 9、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的重传请求, 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三 RNTI, 并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向所述第二设备 发送以所述第三 RNTI加扰的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的重传请求。
  10. 10、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 行授权中包括时频资源;
    所述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的 重传请求, 包括:
    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及调制 编码方案的重传请求;
    所述接收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重传请求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发送的上 行数据, 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重传请求中的调制编码方案对所述第一设备的 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后, 利用所述时频资源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发送的处理后 的上行数据。
  11. 11、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10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 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首次联合传输上行数据时所用到的上行授权。
  12. 12、 一种宏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宏基站包括: 确定模块, 用于确定需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设备; 发送模块, 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第一设备标识的 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返回的联合传输建立确 认消息, 所述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为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发送模块发送 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建立的;
    所述发送模块, 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所述接收模块,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上行授 权发送的上行数据;
    所述发送模块, 还用于当所述接收模块未成功接收所述上行数据时, 通过 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的重传请求; 所述接收模块,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重传请 求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发送的上行数据, 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为所 述第二设备获取到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后, 根据所述上行授权接收到的所 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上行授权发送的上行数据。
  13.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宏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 包括: 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当前信道质量指示;
    确定单元, 用于当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当前信道质量指示低于第一阔值 时, 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为需要通过联合传输链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设备。
  14. 14、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宏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 还用于 确定是否需要释放所述联合传输链路;
    所述发送模块, 还用于当所述确定模块确定需要释放所述联合传输链路时,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释放消息, 使所述第二 设备根据所述联合传输释放消息释放关于所述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宏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 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当前信道质量指示;
    所述确定单元, 还用于当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当前信道质量指示高于第 二阔值时, 确定需要释放所述联合传输链路。
  15. 16、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宏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 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完成时, 确定需要释放所述联合传输链路。
  16. 17、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宏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 还用于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 请求; 或者, 通过媒体接入控制层的调度信令向第二设备发送包括所述第一设 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17. 18、 根据权利要求 12至 1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宏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发送模块发送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无线网络临 时标识 RNTI;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以所述第一 RNTI加扰的上行授 权。
  18. 19、 根据权利要求 18所述的宏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联 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所述第一 RNTI对应的第二 RNTI;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 RNTI作为所述第一设备标识, 并通过所 述联合传输链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以所述第二 RNTI加扰的重传请求。
  19. 20、 根据权利要求 18所述的宏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 还用于 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三 RNTI, 并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 以所述第三 RNTI加扰的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的重传请求。 21、 根据权利要求 12至 20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宏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发送模块发送的上行授权中包括时频资源;
    所述发送模块, 还用于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以所述 第一设备标识及调制编码方案的重传请求;
    所述接收模块,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重传请求中的调制编码 方案对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后, 利用所述时频资源通过所述联合 传输链路发送的处理后的上行数据。
  20. 22、 根据权利要求 12至 21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宏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发送模块发送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首次联合传输上行数据时所用到 的上行授权。
  21. 23、 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宏基站发送的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根据所述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与所述宏基站建立关于所述第一设备的联合传 输链路, 并返回联合传输建立确认消息;
    获取所述宏基站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并根据所述上行授权获 取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宏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
    若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接收到所述宏基站发送的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 的重传请求, 则根据所述重传请求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向所述宏基站发送所 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数据。
  22. 24、 根据权利要求 2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宏基站发送的包 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包括:
    接收宏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发送的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 立清求; 或者, 接收宏基站通过媒体接入控制层的调度信令发送的包括第一设备标 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23. 25、 根据权利要求 2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联合传输建 立请求与所述宏基站建立关于所述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之后, 还包括: 接收所述宏基站发送的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释放消息, 根据 所述联合传输释放消息释放关于所述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
  24. 26、 根据权利要求 23至 2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RNTI; 所述获取所述宏基站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 RNTI获取所述宏基站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25. 27、 根据权利要求 2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 还包括首次联合传输上行数据时所用到的上行授权;
    所述获取所述宏基站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包括:
    若首次获取所述宏基站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则从所述联合传 输建立请求中获取首次联合传输上行数据时所用到的上行授权, 并将首次联合 传输上行数据时所用到的上行授权作为所述宏基站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 授权。
  26. 28、 根据权利要求 2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获取到的上行授权中包括 时频资源, 接收到的重传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及调制编码方案;
    所述根据所述重传请求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向所述宏基站发送所述第一 设备的上行数据, 包括:
    通过所述重传请求中的调制编码方案对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数据进行处 理, 并利用所述时频资源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发送处理后的上行数据。 29、 一种第二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宏基站发送的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建立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与所述宏基 站建立关于所述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
    返回模块, 用于返回联合传输建立确认消息;
    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所述宏基站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所述获取模块, 还用于根据获取到的上行授权获取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宏 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
    所述接收模块, 还用于通过所述建立模块建立的联合传输链路接收所述宏 基站发送的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的重传请求;
    发送模块, 用于当所述接收模块通过所述建立模块建立的联合传输链路接 收到所述宏基站发送的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的重传请求时, 根据所述重传请 求通过所述建立模块建立的联合传输链路向所述宏基站发送所述第一设备的上 行数据。
  27. 30、 根据权利要求 29所述的第二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 还用 于接收宏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发送的包括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 请求; 或者, 接收宏基站通过媒体接入控制层的调度信令发送的包括第一设备 标识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
  28. 31、 根据权利要求 29所述的第二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 还用 于接收所述宏基站发送的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标识的联合传输释放消息;
    所述第二设备, 还包括:
    释放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联合传输释放消息释放关于所 述第一设备的联合传输链路。 32、 根据权利要求 29至 31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第二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无线网 络临时标识 RNTI;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 RNTI获取所述宏基站发送给所述第一 设备的上行授权。
  29. 33、 根据权利要求 32所述的第二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 的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还包括首次联合传输上行数据时所用到的上行授权; 所述获取模块, 还用于当首次获取所述宏基站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 授权时, 从所述联合传输建立请求中获取首次联合传输上行数据时所用到的上 行授权, 并将首次联合传输上行数据时所用到的上行授权作为所述宏基站发送 给所述第一设备的上行授权。
  30. 34、 根据权利要求 29所述的第二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获取到 的上行授权中包括时频资源, 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重传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 设备标识及调制编码方案;
    所述发送模块, 还用于通过所述重传请求中的调制编码方案对所述第一设 备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 并利用所述时频资源通过所述联合传输链路发送处理 后的上行数据。
  31. 35、 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包括: 宏基站、 第 二设备和第一设备;
    其中, 所述宏基站如权利要求 12至 2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宏基站; 所述第二设备如权利要求 29至 3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第二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用于根据所述宏基站发送的上行授权向所述宏基站发送上行 数据。
CN201480001260.9A 2014-05-21 2014-05-21 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Active CN1054091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78037 WO2015176260A1 (zh) 2014-05-21 2014-05-21 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09152A true CN105409152A (zh) 2016-03-16
CN105409152B CN105409152B (zh) 2019-04-26

Family

ID=54553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1260.9A Active CN105409152B (zh) 2014-05-21 2014-05-21 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09152B (zh)
WO (1) WO2015176260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45889B1 (en) * 2002-03-28 2006-12-0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Efficient frame re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CN101461168A (zh) * 2006-05-29 2009-06-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中的重发设备及方法
CN101573907A (zh) * 2006-08-24 2009-11-04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中继辅助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送系统
CN103563447A (zh) * 2011-06-14 2014-02-05 Sca艾普拉控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92597B1 (ko) * 2007-02-27 2013-08-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중계방식을 사용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제어메시지 전송장치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45889B1 (en) * 2002-03-28 2006-12-0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Efficient frame re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CN101461168A (zh) * 2006-05-29 2009-06-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中的重发设备及方法
CN101573907A (zh) * 2006-08-24 2009-11-04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中继辅助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送系统
CN103563447A (zh) * 2011-06-14 2014-02-05 Sca艾普拉控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76260A1 (zh) 2015-11-26
CN105409152B (zh) 2019-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32778B2 (en) Uplink channel power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425697B2 (en) Dynamic management of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resources in wireless network
US9413496B2 (en)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KR101799417B1 (ko) 전송 링크의 타입을 확정하는 방법, 시스템 및 장치
WO2018018620A1 (zh) 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KR102247385B1 (ko) 전송 방법, 네트워크 장비, 및 단말 장비
US11425708B2 (en)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WO2013034107A1 (zh) 在蜂窝网络中实现d2d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125610A (zh) D2d通信中的数据发送方法和设备
US9107214B2 (en) Method of handl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respons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825848B (zh) 處理量測的通訊裝置及方法
EP405410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eatedly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123647B1 (en) Enhancing group communication services
WO2018202193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TWI607635B (zh) 處理用於非執照頻帶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運作的裝置及方法
CN105991274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8059305A1 (zh) Pusch的发送方法及装置、dci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JP2023008927A (ja) Pusch伝送を処理するデバイス
WO2017128512A1 (zh) 信息发送方法、信息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130723B (zh) V2x传输中实现灵活反馈的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04620652B (zh) 测量Gap后的上行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6724619A (zh)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5409152A (zh) 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21164603A1 (zh) 辅链路控制信息的资源指示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
CN102404788B (zh) 一种传输下行动态调度信息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