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06910A - 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近端装置、远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近端装置、远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06910A
CN105406910A CN201510829575.9A CN201510829575A CN105406910A CN 105406910 A CN105406910 A CN 105406910A CN 201510829575 A CN201510829575 A CN 201510829575A CN 105406910 A CN105406910 A CN 1054069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r
optical transmission
unit
transmission unit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295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06910B (zh
Inventor
曾晓松
张晖
陈小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2957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069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06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6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069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69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近端装置、远端装置,其传输系统包括近端传输模块以及远端传输模块,所述近端传输模块包括近端射频切换单元、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所述远端传输模块包括远端射频切换单元、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所述近端射频切换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所述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所述远端射频切换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所述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所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与所述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连接,所述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与所述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连接。采用本发明方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光路备份或者MIMO工作模式备份。

Description

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近端装置、远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以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近端装置、远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在一些特别重要的覆盖场景或者工作环境不稳定的场合需要进行光路备份传输,而这种备份传输的系统又有可能需要切换到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多入多出或者多输入多输出)工作模式。
为此,为了满足这种应用的需要,急需提供一种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光路备份或者MIMO工作模式的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近端装置、远端装置,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光路备份或者MIMO工作模式备份。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包括近端传输模块以及远端传输模块,所述近端传输模块包括近端射频切换单元、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所述远端传输模块包括远端射频切换单元、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
所述近端射频切换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所述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
所述远端射频切换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所述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
所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与所述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连接,所述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与所述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连接。
一种用于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的近端装置,包括上述的所述近端传输模块。
一种用于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的远端装置,包括上述的所述远端传输模块。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方案,其是包括近端传输模块以及远端传输模块,近端传输模块包括近端射频切换单元、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远端传输模块包括远端射频切换单元、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近端射频切换单元分别连接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远端射频切换单元分别连接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与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连接,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与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连接,由于近端射频切换单元和远端射频切换单元之间存在两条通信链路,一条通信链路是从近端射频切换单元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再到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最后到远端射频切换单元,另一条通信链路是从近端射频切换单元到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再到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最后到远端射频切换单元,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的一路通信链路作为主通信链路,另一通信链路作为备份通信链路,因此,可以根据通信链路的状态对近端射频切换单元和远端射频切换单元进行逻辑控制,从而决定哪一条通信链路进行工作,且可以灵活的在光路备份以及MIMO传输灵活配置,同时本发明的通信链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近端装置、远端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实施例五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实施例六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图1至图6中的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或者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细化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图3、图5、图6中的近端电源切换单元、或者远端电源切换单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细化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至图6中的近端射频切换单元、或者远端射频切换单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细化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在具体实施例中的原理示意图;
图11为在光路备份模式主路工作时下开关状态以及信号流向示意图;
图12为在光路备份模式备份路工作时下开关状态以及信号流向示意图;
图13为在MIMO模式下开关状态及信号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包括近端传输模块10以及远端传输模块20;
其中,近端传输模块10包括近端射频切换单元101、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远端传输模块20包括远端射频切换单元201、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
近端射频切换单元101分别连接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
远端射频切换单元201分别连接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
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与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连接,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与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连接。
其中,由于射频信号分为上行射频信号和下行射频信号,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近端射频切换单元101与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的连接包括相应的上行射频接口的连接以及相应的下行射频接口的连接,以实现接入到近端射频切换单元101的下行射频信号能传输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进入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的上行射频信号也能传输到近端射频切换单元101;近端射频切换单元101与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的连接、远端射频切换单元201与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的连接、远端射频切换单元201与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的连接同理,在此不予赘述。
此外,近端射频切换单元101用于配置不同射频通路以及实现不同MIMO功能或者备份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近端”、“远端”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术语“第一”、“第二”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也不能理解为在结构、构造上存在差异。
由图1可知,近端射频切换单元101和远端射频切换单元201之间存在两条通信链路,一条通信链路是从近端射频切换单元101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再到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最后到远端射频切换单元201,另一条通信链路是从近端射频切换单元101到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再到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最后到远端射频切换单元201,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的一路通信链路作为主通信链路,另一通信链路作为备份通信链路,例如,选择从近端射频切换单元101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再到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最后到远端射频切换单元201的通信链路为主通信链路,而选择从近端射频切换单元101到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再到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最后到远端射频切换单元201的通信链路为备份通信链路,这样,可以根据通信链路的状态对近端射频切换单元101和远端射频切换单元201进行逻辑控制,从而决定哪一条通信链路进行工作,且可以灵活的在光路备份以及MIMO传输灵活配置,例如,在主通信链路出现故障时(或者其他需要),切换到备份通信链路,也可以根据需要切换到MIMO传输的工作模式,即主通信链路和备份通信链路均导通,同时本发明的通信链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近端装置、远端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此外,考虑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等均需要耗能的,也就是说,需要为这些单元进行供电,为了充分节约电能,根据这些单元工作与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性的为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进行供电,例如,在主通信链路工作时,可以选择为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供电,而不为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供电,为此,在以下的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中,如图2、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近端传输模块10中还增加了近端电源切换单元104,远端传输模块20中还增加了远端电源切换单元204。以下对实施例二、实施例三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二
在该实施例二中,是以外部电源进行供电为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二中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近端传输模块10还可以包括近端电源切换单元104,远端传输模块20还可以包括远端电源切换单元204,近端电源切换单元104连接近端电源(图中未示出),远端电源切换单元204连接远端电源(图中未示出);
其中,近端电源、远端电源均为外部电源;
近端电源切换单元104还分别连接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远端电源切换单元204还分别连接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
近端电源切换单元104用于可选择将所述近端电源与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或者/和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联通;
其中,可选择将所述近端电源与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或者/和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联通是指:可以选择将所述近端电源只与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联通,也可以选择将所述近端电源只与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联通,也可以选择将所述近端电源同时与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联通;
远端电源切换单元204用于可选择将所述远端电源与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或者/和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联通;
其中,可选择将所述远端电源与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或者/和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联通是指:可以选择将所述远端电源只与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联通,也可以选择将所述远端电源只与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联通,也可以选择将所述远端电源同时与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联通。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实施例三
参见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三中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近端传输模块10还可以包括近端电源切换单元104、近端电源单元105,远端传输模块20还可以包括远端电源切换单元204、远端电源单元205,近端电源切换单元104连接近端电源单元105,远端电源切换单元204连接远端电源单元205;
近端电源切换单元104还分别连接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远端电源切换单元204还分别连接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
近端电源切换单元104用于可选择将近端电源单元105与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或者/和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联通;
其中,可选择将近端电源单元105与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或者/和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联通是指:可以选择将近端电源单元105只与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联通,也可以选择将近端电源单元105只与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联通,也可以选择将近端电源单元105同时与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联通;
远端电源切换单元204用于可选择将远端电源单元205与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或者/和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联通;
其中,可选择将远端电源单元205与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或者/和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联通是指:可以选择将远端电源单元205只与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联通,也可以选择将远端电源单元205只与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联通,也可以选择将远端电源单元205同时与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联通。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不同点在于,实施例二是以外部电源进行供电为例,而本实施例三是以近端传输模块10、远端传输模块20内部的电源(近端电源单元105、远端电源单元205)进行供电为例。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考虑到需要近端射频切换单元101、近端电源切换单元104、远端射频切换单元201、远端电源切换单元204进行逻辑控制,一种方式是人为的对近端射频切换单元101、近端电源切换单元104、远端射频切换单元201、远端电源切换单元204进行逻辑控制,但为了实现自动化控制,在以下的实施例四~实施例六中,是分别在实施例一~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如图4~图6所示,在近端传输模块10中还增加了近端监控单元106,在远端传输模块20中还增加了远端监控单元206。以下分别对实施例四~实施例六的方案进行阐述。
实施例四
参见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四中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近端传输模块10还可以包括近端监控单元106,远端传输模块20还可以包括远端监控单元206;
近端监控单元106分别连接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1、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2;
远端监控单元206分别连接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1、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2;
近端监控单元106用于控制近端射频切换单元101可选择联通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或者/和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
其中,可选择联通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或者/和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是指:可以选择只联通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也可以选择只联通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也可以选择同时联通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和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
远端监控单元206用于控制远端射频切换单元201可选择联通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或者/和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
其中,可选择联通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或者/和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是指:可以选择只联通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也可以选择只联通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也可以选择同时联通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和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
在具体实现时,近端监控单元106、远端监控单元206可以分别通过一个MCU(MicroControllerUnit,微控制单元)实现;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实施例五
参见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实施例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五中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近端传输模块10还可以包括近端监控单元106,远端传输模块20还可以包括远端监控单元206;
近端监控单元106分别连接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1、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2;
远端监控单元206分别连接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1、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2;
近端监控单元106用于控制近端射频切换单元101可选择联通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或者/和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还用于控制近端电源切换104可选择将所述近端电源与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或者/和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联通;
其中,可选择联通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或者/和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是指:可以选择只联通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也可以选择只联通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也可以选择同时联通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和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
远端电源切换单元206用于控制远端射频切换单元201可选择联通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或者/和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还用于控制远端电源切换204可选择将所述远端电源与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或者/和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联通;
其中,可选择联通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或者/和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是指:可以选择只联通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也可以选择只联通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也可以选择同时联通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和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二中的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实施例六
参见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实施例六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六中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近端传输模块10还可以包括近端监控单元106,远端传输模块20还可以包括远端监控单元206;
近端监控单元106分别连接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1、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2;
远端监控单元206分别连接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1、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2;
近端监控单元106用于控制近端射频切换单元101可选择联通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或者/和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还用于控制近端电源切换104可选择将近端电源单元105与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或者/和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联通;
其中,可选择联通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或者/和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是指:可以选择只联通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也可以选择只联通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也可以选择同时联通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和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
所述远端监控单元206用于控制远端射频切换单元201可选择联通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或者/和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还用于控制所述远端电源切换可选择将远端电源单元205与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或者/和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联通;
其中,可选择联通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或者/和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是指:可以选择只联通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也可以选择只联通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也可以选择同时联通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和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三中的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此外,如图7所示,为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中的任意一个光传输单元的细化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具体可以分别包括电光转换单元301(图7中的标LD的单元)、光电转换单元302(图7中的标PD的单元)以及与分别连接电光转换单元301、光电转换单元302的波分复用单元303。
其中,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的电光转换单元301、光电转换单元302分别与近端射频切换单元101连接;
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的电光转换单元301、光电转换单元302分别与远端射频切换单元201连接;
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的波分复用单元303与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的波分复用单元303连接;
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的波分复用单元303与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的波分复用单元303连接。
另外,如图8所示,为近端电源切换单元104、远端电源切换单元204中的任意一个电源切换单元的细化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上述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五、实施例六近端电源切换单元104、远端电源切换单元204具体可以分别包括第一开关401、第二开关402;
近端电源切换单元104的第一开关401的定端、第二开关402的定端分别与所述近端电源或者近端电源单元105连接,近端电源切换单元104的第一开关401的动端可选择联通或者不联通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近端电源切换单元104的第二开关402的动端可选择联通或者不联通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
其中,在采用外部电源供电时,近端电源切换单元104的第一开关401的定端、第二开关402的定端分别与所述近端电源连接,在采用内部电源供电时,近端电源切换单元104的第一开关401的定端、第二开关402的定端分别与所述近端电源单元105连接;此外,在近端电源切换单元104的第一开关401的动端选择联通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时,所述近端电源或者近端电源单元105可为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供电,在近端电源切换单元104的第一开关401的动端选择不联通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时,所述近端电源或者近端电源单元105不能为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供电;在近端电源切换单元104的第二开关402的动端选择联通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时,所述近端电源或者近端电源单元105可为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供电,在近端电源切换单元104的第二开关402的动端选择不联通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时,所述近端电源或者近端电源单元105不能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供电;
远端电源切换单元204的第一开关401的定端、第二开关402的定端分别与所述远端电源或者远端电源单元205连接,远端电源切换单元204的第一开关401的动端可选择联通或者不联通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远端电源切换单元204的第二开关402的动端可选择联通或者不联通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
其中,在采用外部电源供电时,远端电源切换单元204的第一开关401的定端、第二开关402的定端分别与所述远端电源连接,在采用内部电源供电时,远端电源切换单元204的第一开关401的定端、第二开关402的定端分别与所述远端电源单元205连接;此外,在远端电源切换单元204的第一开关401的动端选择联通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时,所述远端电源或者远端电源单元205可为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供电,在远端电源切换单元204的第一开关401的动端选择不联通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时,所述远端电源或者远端电源单元205不能为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供电;在远端电源切换单元204的第二开关402的动端选择联通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时,所述远端电源或者远端电源单元205可为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供电,在远端电源切换单元204的第二开关402的动端选择不联通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时,所述远端电源或者远端电源单元205不能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供电。
此外,如图9所示,为近端射频切换单元101、远端射频切换单元201中的任意一个射频切换单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细化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述,近端射频切换单元101、远端射频切换单元201可以分别包括第一射频接口TX1、第二射频接口RX1、第三射频接口TX2、第四射频接口RX2、第五射频接口TX、第六射频接口RX、第七射频接口TXM、第八射频接口RXM、第三开关501、第四开关502、第五开关503、第六开关504;
各第三开关501的定端分别连接对应的第一射频接口TX1,各第三开关501的动端可分别选择可分别选择联通对应的第五射频接口TX、或者对应的第五开关503,在图9中示出的是联通第五射频接口TX的情况;
各第四开关502的定端分别连接对应的第二射频接口RX1,各第四开关502的动端可分别选择联通对应的第六射频接口RX、或者对应的第六开关504,在图9中示出的是联通第六射频接口RX的情况;
各第五开关503的定端分别连接对应的第七射频接口TXM,各第五开关503的动端可分别选择联通对应的第三射频接口TX2、或者对应的第三开关501,在图9中示出的是联通第三射频接口TX2的情况;
各第六开关504的定端分别连接对应的第八射频接口RXM,各第六开关504的动端可分别选择联通对应的第四射频接口RX2、或者对应的第四开关502,在图9中示出的是联通第四射频接口RX2的情况;
近端射频切换单元104的第五射频接口TX、第六射频接口RX分别与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连接;
近端射频切换单元104的第七射频接口TXM、第八射频接口RXM分别与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连接;
远端射频切换单元204的第五射频接口TX、第六射频接口RX分别与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连接;
远端射频切换单元204的第七射频接口TXM、第八射频接口RXM分别与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203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的近端装置,其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近端传输模块101,近端传输模块101的具体技术特征可如前所述,在此不予赘述。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的远端装置,其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远端传输模块101,远端传输模块101的具体技术特征可如前所述,在此不予赘述。
具体示例
此外,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方案,以下通过一个具体示例进行阐述,但该具体示例不构成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定。
在图10的近端光模块1(相当于前述的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102)、近端光模块2(相当于前述的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103)、远端光模块1(相当于前述的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远端光模块2(相当于前述的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202)的主要功能有:光电转换、电光转换、波分复用,其中框图中的WDM部件(相当于前述的波分复用单元303)代表为波分复用,其作用是可以让两个不同波长的光波合路传输。PD部件(相当于前述的光电转换单元302)代表光电转换,其作用是把从另一端通过光纤传输的信号从光信号转化为射频信号。LD部件(相当于前述的电光转换单元301)代表为电光转换,其作用是把射频信号转化为光信号后通过波分复用与光纤链路传输到另一端。
在图10中的电源单元(相当于前述的近端电源单元105或者远端电源单元205)是负责给对应的光模块提供合适供电的功能能点。
在图10中的射频切换单元(相当于前述的近端射频切换单元101或者远端射频切换单元201)是负责配置不同射频通路以及实现不同MIMO功能或者备份功能的单元。其内部开关的切换状态受近端MCU(相当于前述的近端监控单元106)或者远端MCU(相当于前述的远端监控单元206)控制。
在图10中的近端MCU是负责对近端光模块1、近端光模块2进行控制以及判断是否出现故障,并根据当前光路的状态或者人为的控制对射频切换单元1(相当于前述的近端射频切换单元101)以及电源切换单元1(相当于前述的近端电源切换单元104)进行控制,以便使设备工作在不同的模式或者选同不同的射频通路以及选择不同的光模块进行工作。
在图10中的远端MCU是负责控制对远端光模块1、远端光模块2进行控制以及判断是否出现故障,并根据当前光路的状态或者人为的控制对射频切换单元2(相当于前述的远端射频切换单元201)以及电源切换单元2(相当于前述的远端电源切换单元204)进行控制,以便使设备工作在不同的模式或者选同不同的射频通路以及选择不同的光模块进行工作。
在图10中电源切换单元1(相当于前述的近端电源切换单元104)或者电源切换单元2(相当于前述的远端电源切换单元204)是负责控制光模块是否供电的单元,且开关状态受近端MCU或者远端MCU控制。
系统在备份工作模式正常工作时,即系统的主通信链路工作时,其开关状态与信号流向及工作原理框图,见图11所示,其在实际网络以及系统中应用的具体步骤如下:
1.1下行射频信号进入射频切换单元1的TX1口(相当于前述的第一射频接口TX1),在近端MCU的控制下,通过其下行链路的开关(相当于前述的第三开关501)联通TX1到TX口(相当于前述的第五射频接口TX);
1.2上行射频信号进入射频切换单元1的RX口(相当于前述的第六射频接口RX),在近端MCU的控制下,通过其上行链路的开关(相当于前述的第四开关502)联通RX1到RX口;
1.3电源切换单元1给近端光模块1的供电导通,给近端光模块2的供电切断;
1.4电源切换单元2给远端光模块1的供电导通,给远端光模块2的供电切断;
1.5下行信号通过近端光模块1、波分复用、光纤链路、波分复用、远端光模块1进入到射频切换单元2的TX口,此时在远端MCU的控制下射频切换单元2的开关(相当于前述的第三开关501)联通TX口到TX1口,从而完成整个从近端射频切换单元1的TX1进入到远端射频切换单元2的TX1输出信号传输;
1.6上行信号通过远端光模块1、波分复用、光纤链路、波分复用、近端光模块1进入到射频切换单元1的RX口,此时在远端MCU的控制下射频切换单元2的开关(相当于前述的第四开关502)联通RX口到RX1口,从而完成整个从远端射频切换单元2的RX1进入到近端射频切换单元1的RX1输出信号传输。
1.7当近端MCU或远端MCU发现正在工作的光模块或者光链路出现故障时又或者人为要求切换到备份通信链路工作时,其会启动备份链路工作其应用步骤如1.8到1.13所示;其开关状态与信号流向以及工作原理框图见图12所示。
1.8下行射频信号接射频切换单元1的TX1口,第三开关501和第五开关503使其下行链路的开关联通TX1口到TXM口;
1.9上行射频信号从射频切换单元2的RX1口接入,第四开关502和第六开关504使其上行链路的开关联通RX1到RXM口;
1.10电源切换单元1给近端光模块2的供电导通,给近端光模块12的供电切断;
1.11电源切换单元2给远端光模块2的供电导通,给远端光模块1的供电切断;
1.12下行信号通过近端光模块2、波分复用、光纤链路、波分复用、远端光模块2进入到射频切换单元2的TXM口,此时在远端MCU的控制下,射频切换单元2的第三开关501和第五开关503使联通TXM到TX1口,从而完成整个从近端TX1到远端TX1信号传输。
1.13上行信号通过远端光模块2、波分复用、光纤链路、波分复用,近端端光模块2进入到射频切换单元1的RXM口,此时在近端MCU的控制下,射频切换单元1的第四开关502和第六开关506联通RX1到RXM口,从而完成整个从近端RX1到远端RX1信号传输。
以上的描述与分析则完成了在备份工作模式正常工作时以及备份工作时的步骤以及信号流向,而在需要工作在MIMO时,系统可以切换至MIMO工作模式,其工作原理以及信号流向以及开光状态如图13所示,其具体工作步骤如下所示:
2.1两路下行信号分别经射频切换单元1的TX1,TX2接入到系统,此时射频切换单元1把开关切换到:TX1导通到TX、TX2导通到TXM、RX1导通到RX、RX2导通到RXM;
2.2两路上行信号分别经射频切换单元2的RX以及RXM接入到系统,此时射频切换单元2把开关切换到:TX1导通到TX、TX2导通到TXM、RX1导通到RX、RX2导通到RXM;
2.3电源切换单元1、电源切换单元2把近远端所有光模块导通;
2.4第一路下行信号经近端光模块1、波分复用、纤链路、波分复用远端光模块1到远端;
2.5第二路下行信号经近端光模块2、波分复用、光纤链路、波分复用远端光模块2到远端;
2.6第一路上行信号经远端光模块1、波分复用、光纤链路、波分复用近端光模块1到近端
2.7第二路上行信号经远端光模块2、波分复用、光纤链路、波分复用近端光模块2到近端
这样就完成了MIMO模式下所有信号的传输。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近端传输模块以及远端传输模块,所述近端传输模块包括近端射频切换单元、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所述远端传输模块包括远端射频切换单元、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
所述近端射频切换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所述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
所述远端射频切换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所述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
所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与所述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连接,所述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与所述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传输模块还包括近端电源切换单元,所述远端传输模块还包括远端电源切换单元,所述近端电源切换单元连接近端电源,所述远端电源切换单元连接远端电源;
所述近端电源切换单元还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所述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
所述远端电源切换单元还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所述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
所述近端电源切换单元用于可选择将所述近端电源与所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或者/和所述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联通;
所述远端电源切换单元用于可选择将所述远端电源与所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或者/和所述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联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传输模块还包括近端电源切换单元、近端电源单元,所述远端模块还包括远端电源切换单元、远端电源单元,所述近端电源切换单元与所述近端电源单元连接,所述远端电源切换单元与所述远端电源单元连接;
所述近端电源切换单元还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所述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
所述远端电源切换单元还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所述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
所述近端电源切换单元用于可选择将所述近端电源单元与所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或者/和所述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联通;
所述远端电源切换单元用于可选择将所述远端电源单元与所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或者/和所述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联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传输模块还包括近端监控单元,所述远端传输模块还包括述远端监控单元;
所述近端监控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所述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
所述远端监控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所述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
所述近端监控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近端射频切换单元可选择联通所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或者/和所述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
所述远端监控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远端射频切换单元可选择联通所述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或者/和所述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传输模块还包括近端监控单元,所述远端传输模块还包括述远端监控单元;
所述近端监控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所述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
所述远端监控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所述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
所述近端监控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近端射频切换单元可选择联通所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或者/和所述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近端电源切换可选择将所述近端电源与所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或者/和所述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联通;
所述远端电源切换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远端射频切换单元可选择联通所述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或者/和所述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远端电源切换可选择将所述远端电源与所述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或者/和所述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联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传输模块还包括近端监控单元,所述远端传输模块还包括述远端监控单元;
所述近端监控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所述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
所述远端监控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所述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
所述近端监控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近端射频切换单元可选择联通所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或者/和所述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近端电源切换可选择将所述近端电源单元与所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或者/和所述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联通;
所述远端电源切换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远端射频切换单元可选择联通所述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或者/和所述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远端电源切换可选择将所述远端电源单元与所述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或者/和所述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联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所述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所述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所述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分别包括光电转换单元、电光转换单元以及与分别连接所述光电转换单元、所述电光转换单元的波分复用单元;
所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所述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的所述光电转换单元、所述电光转换单元分别与所述近端射频切换单元连接;
所述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所述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的所述光电转换单元、所述电光转换单元分别与所述远端射频切换单元连接;
所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的所述波分复用单元与所述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的所述波分复用单元连接;
所述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的所述波分复用单元与所述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的所述波分复用单元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电源切换单元、所述远端电源切换单元分别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
所述近端电源切换单元的所述第一开关的定端、所述第二开关的定端分别与所述近端电源连接,所述近端电源切换单元的所述第一开关的动端可选择联通或者不联通所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所述近端电源切换单元的所述第二开关的动端可选择联通或者不联通所述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
所述远端电源切换单元的所述第一开关的定端、所述第二开关的定端分别与所述远端电源连接,所述远端电源切换单元的所述第一开关的动端可选择联通或者不联通所述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所述远端电源切换单元的所述第二开关的动端可选择联通或者不联通所述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电源切换单元、所述远端电源切换单元分别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
所述近端电源切换单元的所述第一开关的定端、所述第二开关的定端分别与所述近端电源单元连接,所述近端电源切换单元的所述第一开关的动端可选择联通或者不联通所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所述近端电源切换单元的所述第二开关的动端可选择联通或者不联通所述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
所述远端电源切换单元的所述第一开关的定端、所述第二开关的定端分别与所述远端电源单元连接,所述远端电源切换单元的所述第一开关的动端可选择联通或者不联通所述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所述远端电源切换单元的所述第二开关的动端可选择联通或者不联通所述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射频切换单元、所述远端射频切换单元分别包括第一射频接口、第二射频接口、第三射频接口、第四射频接口、第五射频接口、第六射频接口、第七射频接口、第八射频接口、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五开关、第六开关;
各所述第三开关的定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一射频接口,各所述第三开关的动端可分别选择联通对应的所述第五射频接口、或者对应的所述第五开关;
各所述第四开关的定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二射频接口,各所述第四开关的动端可分别选择联通对应的所述第六射频接口、或者对应的所述第六开关;
各所述第五开关的定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七射频接口,各所述第五开关的动端可分别选择通对应的所述第三射频接口、或者对应的所述第三开关;
各所述第六开关的定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第八射频接口,各所述第六开关的动端可分别选择联通对应的所述第四射频接口、或者对应的所述第四开关;
所述近端射频切换单元的所述第五射频接口、所述第六射频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近端光传输单元连接;
所述近端射频切换单元的所述第七射频接口、所述第八射频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二近端光传输单元连接;
所述远端射频切换单元的所述第五射频接口、所述第六射频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远端光传输单元连接;
所述远端射频切换单元的所述第七射频接口、所述第八射频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二远端光传输单元连接。
11.一种用于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的近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之一的所述近端传输模块。
12.一种用于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的远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之一的所述远端传输模块。
CN201510829575.9A 2015-11-24 2015-11-24 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近端装置、远端装置 Active CN1054069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29575.9A CN105406910B (zh) 2015-11-24 2015-11-24 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近端装置、远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29575.9A CN105406910B (zh) 2015-11-24 2015-11-24 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近端装置、远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06910A true CN105406910A (zh) 2016-03-16
CN105406910B CN105406910B (zh) 2019-02-12

Family

ID=55472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29575.9A Active CN105406910B (zh) 2015-11-24 2015-11-24 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近端装置、远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0691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8577A (zh) * 2017-01-20 2017-05-31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线路天线切换开关
CN115882921A (zh) * 2023-02-23 2023-03-31 深圳国人无线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移频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5337A (zh) * 2010-07-07 2010-11-24 东莞市铭普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双光纤热备份射频智能光模块
EP2411886A2 (en) * 2009-03-27 2012-0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wireless connectivity between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and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docking station
CN102780530A (zh) * 2011-12-26 2012-11-14 深圳市虹远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光纤直放站系统
CN103118425A (zh) * 2013-02-19 2013-05-22 福建邮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支持td-lte双通道传输的实现方法及有源微功率分布系统
CN103546215A (zh) * 2013-11-04 2014-01-29 中邮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字技术实现ftth的lte传输与覆盖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11886A2 (en) * 2009-03-27 2012-0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wireless connectivity between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and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docking station
CN101895337A (zh) * 2010-07-07 2010-11-24 东莞市铭普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双光纤热备份射频智能光模块
CN102780530A (zh) * 2011-12-26 2012-11-14 深圳市虹远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光纤直放站系统
CN103118425A (zh) * 2013-02-19 2013-05-22 福建邮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支持td-lte双通道传输的实现方法及有源微功率分布系统
CN103546215A (zh) * 2013-11-04 2014-01-29 中邮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字技术实现ftth的lte传输与覆盖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8577A (zh) * 2017-01-20 2017-05-31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线路天线切换开关
CN115882921A (zh) * 2023-02-23 2023-03-31 深圳国人无线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移频系统
CN115882921B (zh) * 2023-02-23 2023-06-13 深圳国人无线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移频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06910B (zh) 2019-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0810B (zh) 一种半有源wdm波分系统
CN103427404B (zh) 线路保护装置及其保护方法
CN105828394A (zh) 一种多链路设备的链路选择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06655846A (zh)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2075212A (zh) 光路系统的旁路保护方法和旁路保护设备
EP3573256A1 (en) Redundant backup near-end machine, remote-end machine and system for digital optical fiber repeater
CN106571538A (zh) 天线组件、天线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795458A (zh) 光纤切换保护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387877A (zh) 一种光纤自动通断的装置及其方法
CN203645671U (zh) 光纤切换保护系统
CN105406910A (zh) 光路备份及mimo传输系统、近端装置、远端装置
CN201805421U (zh) 直流保护和直流控制系统之间的通讯装置
CN206498408U (zh) 用于总线型fc‑ae‑1553网络中的网络匹配装置
CN101969347A (zh) 一种采用光路保护的数字光纤直放站及实现方法
CN108233391B (zh) 级联式svg串并行协同通信控制器
CN105790880A (zh) 一种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射频交换方法
CN107547135B (zh) 一种实现bbu与rru组网的方法、装置及组网系统
CN103197569A (zh) 一种机械电子集成开关
CN102714547B (zh) 分路单元、切换供电路径的方法和光传输系统
CN102916739A (zh) 一种光模块实时环回控制系统
CN203217282U (zh) 一种机械电子集成开关
CN209930282U (zh) 一种利用控制面链路自动保护数据面链路的系统
CN206759458U (zh) 通信设备的接口装置、直放站的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CN201839290U (zh) 一种采用光路保护的数字光纤直放站
CN208241670U (zh) 一种配网业务的主备通路自动投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214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Applicant after: Comba Telecom System (China) Co., Ltd.

Applicant after: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nt after: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nt after: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nbi Road No. 6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10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Co-patentee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Guangzhou) Co., Ltd.

Patentee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 (China)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