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04303B - 一种rov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rov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04303B
CN105404303B CN201511009115.8A CN201511009115A CN105404303B CN 105404303 B CN105404303 B CN 105404303B CN 201511009115 A CN201511009115 A CN 201511009115A CN 105404303 B CN105404303 B CN 1054043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derwater
propeller
underwater robot
pid
rob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091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04303A (zh
Inventor
周军
蔡艺超
黄聪
郭云翔
瞿喜锋
张珧
傅昱平
马霰
韩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Campus of Hoha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Campus of Hoha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Campus of Hoha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Campus of Hoha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100911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043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04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43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043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43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GOFFENSIVE OR DEFENSIVE ARRANGEMENTS ON VESSELS; MINE-LAYING; MINE-SWEEPING; SUBMARINES; AIRCRAFT CARRIERS
    • B63G8/00Underwater vessels, e.g. submarines;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3G8/14Control of attitude or depth
    • B63G8/16Control of attitude or depth by direct use of propellers or jet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4Control of altitude or depth
    • G05D1/06Rate of change of altitude or depth
    • G05D1/0692Rate of change of altitude or depth specially adapted for under-water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GOFFENSIVE OR DEFENSIVE ARRANGEMENTS ON VESSELS; MINE-LAYING; MINE-SWEEPING; SUBMARINES; AIRCRAFT CARRIERS
    • B63G8/00Underwater vessels, e.g. submarines;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3G8/001Underwater vessel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e.g. unmanned underwater vessels;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docking stations
    • B63G2008/002Underwater vessel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e.g. unmanned underwater vessels;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docking stations unmann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ROV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上位PC机程序初始化,并启动水下机器人;步骤二,水下机器人利用姿态传感器、水深传感器、超短基线以及水下摄像头采集水下信息,并将水下信息发送给上位PC机;步骤三,上位PC机选定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模式,然后根据接收到的水下信息,对预期的位置和姿态信息采用遇限削弱积分的PID算法进行控制运算,并将运算结果发送给水下机器人的控制舱,由控制舱根据运算结果对机器人上的推进器进行控制;其中,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模式包括水平工作模式和贴壁工作模式;机器人上的推进器共八个,分两层分布在机体框架上。

Description

一种ROV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ROV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属于水下机器人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把目光渐渐投向含有丰富资源的海洋,对水下环境和海底资源的探测成为人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水下机器人渐渐由此发展起来。当然,除了应用于海洋领域,在小范围水下区域内的水下探测也需要应用水下机器人,例如对河道湖泊水底环境的探测、对大型船体和水库大坝裂缝的检测等,如果让潜水员潜入水下进行检测,不仅每次检测都需花费高价聘请专业的潜水员,而且往往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达不到预期的检测效果;而水下机器人只要有充足的电力供应就能一直工作下去,能很好的胜任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水下作业任务,操作方便,效率高。ROV水下机器人是一种有缆的水下机器人,相对于无缆的采用电池供电的水下机器人能工作更长的时间,且动力源更充足,能执行更加复杂的动作。
当前既能实现水底探测又能实现贴壁检测的多功能复用ROV水下机器人较少,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由于水下干扰的复杂性,水下机器人控制系统要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具有一定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ROV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能够实现水底探测和贴壁检测两种功能模式,大大提高了水下机器人在水下工作时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ROV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上位PC机程序初始化,并启动水下机器人;
步骤二,水下机器人利用姿态传感器、水深传感器、超短基线以及水下摄像头采集水下信息,并将信息发送给上位PC机;
步骤三,上位PC机选定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模式,然后根据接收到的水下信息,对预期的位置和姿态信息采用遇限削弱积分的PID算法进行控制运算,并将运算结果发送给水下机器人的控制舱,由控制舱根据运算结果对水下机器人上的推进器进行控制;
其中,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模式包括水平工作模式和贴壁工作模式;水下机器人上的推进器共八个,分两层分布在机体框架上。
进一步,上位PC机与水下水下机器人之间通过CAN总线进行通讯,通讯时,将不同的数据信息打包成不同的多帧报文,并依次发送,接收时,对报文一帧一帧进行接收,并对ID标识符进行判断,根据ID标识符代表的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处理。
进一步,水平工作模式时对水下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包括,1)将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模式调为水平工作模式;2)上位PC机采用遇限削弱积分的PID算法分别计算出八个推进器的PID输出值,实现对水下机器人的姿态和定深闭环控制、航向闭环控制; 3)无线手柄控制上位PC机向水下机器人发送下潜、上浮、平动、左转、右转、前进或后退指令信息后,上位PC机通过决策处理获得实现上述动作时对每个推进器施加的推力值,并将每个推进器的推力值和步骤2)计算出的PID输出值进行累加整合,得到推进器的最终推力值;4)根据推进器的特性关系式,上位PC机将最终推力值转换成DAC控制信号后发送给水下机器人的控制舱;5)水下机器人的控制舱通过D/A转换模块将DAC控制信号转换成电压值,控制舱根据电压值控制八个推进器工作。
其中,所述姿态和定深闭环控制的具体过程为,首先,上位PC机对水下机器人的俯仰角、横滚角和水深进行PID运算,分别得出俯仰角的PID值、横滚角的PID值、水深的PID值;然后,上位PC机对水下机器人上层的每个推进器在实现俯仰角、横滚角、水深动作时的推力方向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在俯仰角的PID值、横滚角的PID值、水深的PID值前添加正号或负号;最后,将添加了正号或负号的三项PID值累加整合到推进器上,得到上层每个推进器的PID输出值。
所述航向闭环控制的具体过程为,首先,上位PC机对水下机器人的航向角进行PID运算,得到航向角PID值;然后,上位PC机对水下机器人下层的每个推进器在实现航向角动作时的推力方向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在航向角PID值前添加正号或负号;最后,将添加了正号或负号的航向角PID值累加整合到推进器上,得到下层每个推进器的PID输出值。
进一步,贴壁工作模式时对水下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包括,1)上位PC机将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模式调为水平工作模式,通过无线手柄控制上位PC机先向水下机器人发送翻滚指令,控制水下机器人处于侧翻且底部正对壁面的姿态,再向水下机器人发送垂推指令,从而给水下机器人上层四个推进器附加大小相等的正向推力,控制水下机器人底部的四个万向轮贴合在壁面上,将正向推力锁定不变,上位PC机将水下机器人工作模式切换为贴壁工作模式;2)上位PC机采用遇限削弱积分的PID算法分别计算出下层四个推进器的PID输出值,实现对水下机器人的航向和定深闭环控制;3)通过无线手柄控制上位机向水下机器人发送下潜、上浮、平动、左转、右转、前进或后退指令信息后,上位PC机通过决策处理获得实现上述动作时对下层每个推进器施加的推力值,并将每个推进器的推力值和步骤2)计算出的PID输出值进行累加整合,得到下层每个推进器的最终推力值;4)根据推进器的特性关系式,上位PC机将步骤1)上层推进器锁定推力的推力值和下层每个推进器的最终推力值转换成DAC控制信号后发送给水下机器人的控制舱;5)水下机器人的控制舱通过D/A转换模块将DAC控制信号转换成电压值,控制舱根据电压值控制八个推进器工作。
其中,所述航向和定深闭环控制的具体过程为,首先,上位PC机对水下机器人的俯仰角和水深进行PID运算,得到俯仰角PID值和水深PID值;然后,上位PC机对水下机器人下层的每个推进器在实现俯仰角、水深动作时的推力方向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在俯仰角PID值和水深PID值前添加正号或负号;最后,将添加了正号或负号的俯仰角PID值和水深PID值累加整合到推进器上,得到下层每个推进器的PID输出值。
进一步,所述姿态传感器采用AHRS航姿参考系统,并融合了电子罗盘、陀螺仪和加速度计。
进一步,所述水深传感器为压力变送器。
进一步,所述超短基线采用水下声波进行测距,从而实现对水下机器人的水下定位。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ROV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单个水下机器人就能实现原本需要两种水下机器人才能胜任的工作,功能齐全,实用方便,应用范围广泛。水下机器人靠八个推进器就实现了如此多的动作,推进器的利用效率高,节省了机体内部的空间。水下机器人在水下环境的外部干扰下,在实现各个动作时仍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本发明之水下机器人推进器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之水下机器人水平工作模式流程示意图;
图4本发明之水下机器人贴壁工作模式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好的了解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技术内容及其达到的技术效果,现将本发明的附图结合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ROV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上位PC机程序初始化,并启动水下机器人;
步骤二,水下机器人利用姿态传感器、水深传感器、超短基线以及水下摄像头采集水下信息,并将信息发送给上位PC机;
步骤三,上位PC机选定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模式,然后根据接收到的水下信息,对预期的位置和姿态信息采用遇限削弱积分的PID算法进行控制运算,并将运算结果发送给水下机器人的控制舱,由控制舱根据运算结果对水下机器人上的推进器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姿态传感器采用AHRS航姿参考系统,并融合了电子罗盘、陀螺仪和加速度计,能够直接输出水下机器人当前的航向角、俯仰角、横滚角以及机体在空间坐标系X、Y、Z三个轴上旋转角速度和线加速度;所述水深传感器为压力变送器,上位PC机通过压力变送器测量所受到的水压换算出当前的水深;所述超短基线采用水下声波进行测距,从而实现对水下机器人的水下定位;所述水下摄像头能实时采集水下的图片信息,本发明中,水下机器人上安装了两个水下摄像头,一个用于实时采集机器人前方的水下的信息,另一个用于实时采集机器人下方的水下的信息,若为贴壁工作模式,则采集的是大坝壁面的图像信息,从而实现对水下环境的实时观察和信息获取。
上位PC机与水下机器人之间通过CAN总线进行通讯,通讯时,将不同的数据信息打包成不同的多帧报文,并依次发送,接收时,对报文一帧一帧进行接收,并对ID标识符进行判断,根据ID标识符代表的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处理。
其中,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模式包括水平工作模式和贴壁工作模式。水下机器人上的推进器共八个,分两层分布在机体框架上,如图2所示,上层四个推进器的编号分别为1、2、3、4,对称安装在长方体机体框架的四个顶角的方位,推进器尾部以相同的空间角度向上指向机体中心的垂直线;下层四个推进器的编号分别为5、6、7、8,同样对称安装在长方体机体框架的四个顶角的方位,四个推进器处于同一个平面内且以一定的角度进行分布。
在水平平衡姿态下,给予5号和8号推进器正向推力,6号和7号推进器负向推力,则实现右转动作;给予5号和8号推进器负向推力,6号和7号推进器正向推力,则实现左转动作;给予5号、6号、7号和8号推进器正向推力,则实现前进动作;给予5号、6号、7号和8号推进器负向推力,则实现后退动作;给予1号、2号、3号和4号推进器正向推力,则实现下潜动作;给予1号、2号、3号和4号推进器负向推力,则实现上浮动作;给予1号和4号推进器负(正)向推力,2号和3号推进器正(负)向推力,则实现横滚动作;给予1号和2号推进器负(正)向推力,3号和,4号推进器正(负)向推力,则实现俯仰动作。
如图3所示,水平工作模式时对水下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包括,1)将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模式调为水平工作模式;2)上位PC机采用遇限削弱积分的PID算法分别计算出八个推进器的PID输出值,实现对水下机器人的姿态和定深闭环控制、航向闭环控制; 3)无线手柄控制上位PC机向水下机器人发送下潜、上浮、平动、左转、右转、前进或后退指令信息后,上位PC机通过决策处理获得实现上述动作时对每个推进器施加的推力值,并将每个推进器的推力值和步骤2)计算出的PID输出值进行累加整合,得到推进器的最终推力值;4)根据推进器的特性关系式,上位PC机将最终推力值转换成DAC控制信号后发送给水下机器人的控制舱;5)水下机器人的控制舱通过D/A转换模块将DAC控制信号转换成电压值,控制舱根据电压值控制八个推进器工作。
其中,所述姿态和定深闭环控制的具体过程为,首先,上位PC机对水下机器人的俯仰角、横滚角和水深进行PID运算,分别得出俯仰角的PID值、横滚角的PID值、水深的PID值;然后,上位PC机对水下机器人上层的每个推进器在实现俯仰角、横滚角、水深动作时的推力方向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在俯仰角的PID值、横滚角的PID值、水深的PID值前添加正号或负号;最后,将添加了正号或负号的三项PID值累加整合到推进器上,得到上层每个推进器的PID输出值。
所述航向闭环控制的具体过程为,首先,上位PC机对水下机器人的航向角进行PID运算,得到航向角PID值;然后,上位PC机对水下机器人下层的每个推进器在实现航向角动作时的推力方向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在航向角PID值前添加正号或负号;最后,将添加了正号或负号的航向角PID值累加整合到推进器上,得到下层每个推进器的PID输出值。
贴壁工作模式下,上层四个推进器负责使机器人压紧壁面,下层四个推进器负责使机器人进行下潜、上浮、平动、左转、右转、前进或后退动作。
如图4所示,贴壁工作模式时对水下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包括,1)上位PC机将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模式调为水平工作模式,通过无线手柄控制上位PC机先向水下机器人发送翻滚指令,控制水下机器人处于侧翻且底部正对壁面的姿态,再向水下机器人发送垂推指令,从而给水下机器人上层四个推进器附加大小相等的正向推力,控制水下机器人底部的四个万向轮贴合在壁面上,将正向推力锁定不变,上位PC机将水下机器人工作模式切换为贴壁工作模式;2)上位PC机采用遇限削弱积分的PID算法分别计算出下层四个推进器的PID输出值,实现对水下机器人的航向和定深闭环控制;3)通过无线手柄控制上位机向水下机器人发送下潜、上浮、平动、左转、右转、前进或后退指令信息后,上位PC机通过决策处理获得实现上述动作时对下层每个推进器施加的推力值,并将每个推进器的推力值和步骤2)计算出的PID输出值进行累加整合,得到下层每个推进器的最终推力值;4)根据推进器的特性关系式,上位PC机将步骤1)上层推进器锁定推力的推力值和下层每个推进器的最终推力值转换成DAC控制信号后发送给水下机器人的控制舱;5)水下机器人的控制舱通过D/A转换模块将DAC控制信号转换成电压值,控制舱根据电压值控制八个推进器工作。
其中,所述航向和定深闭环控制的具体过程为,首先,上位PC机对水下机器人的俯仰角和水深进行PID运算,得到俯仰角PID值和水深PID值;然后,上位PC机对水下机器人下层的每个推进器在实现俯仰角、水深动作时的推力方向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在俯仰角PID值和水深PID值前添加正号或负号;最后,将添加了正号或负号的俯仰角PID值和水深PID值累加整合到推进器上,得到下层每个推进器的PID输出值。
以上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布了本发明,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凡采取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案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ROV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上位PC机程序初始化,并启动水下机器人;
步骤二,水下机器人利用姿态传感器、水深传感器、超短基线以及水下摄像头采集水下信息,并将水下信息发送给上位PC机;
步骤三,上位PC机选定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模式,然后根据接收到的水下信息,对预期的位置和姿态信息采用遇限削弱积分的PID算法进行控制运算,并将运算结果发送给水下机器人的控制舱,由控制舱根据运算结果对机器人上的推进器进行控制;
其中,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模式包括水平工作模式和贴壁工作模式;机器人上的推进器共八个,分两层分布在机体框架上;
上位PC机与水下机器人之间通过CAN总线进行通讯,通讯时,将不同的数据信息打包成不同的多帧报文,并依次发送,接收时,对报文一帧一帧进行接收,并对ID标识符进行判断,根据ID标识符代表的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处理;
贴壁工作模式时对水下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包括,1)上位PC机将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模式调为水平工作模式,通过无线手柄控制上位PC机先向水下机器人发送翻滚指令,控制水下机器人处于侧翻且底部正对壁面的姿态,再向水下机器人发送垂推指令,从而给水下机器人上层四个推进器附加大小相等的正向推力,控制水下机器人底部的四个万向轮贴合在壁面上,将正向推力锁定不变,上位PC机将水下机器人工作模式切换为贴壁工作模式;2)上位PC机采用遇限削弱积分的PID算法分别计算出下层四个推进器的PID输出值,实现对水下机器人的航向和定深闭环控制;3)通过无线手柄控制上位机向水下机器人发送下潜、上浮、平动、左转、右转、前进或后退指令信息后,上位PC机通过决策处理获得实现上述动作时对下层每个推进器施加的推力值,并将每个推进器的推力值和步骤2)计算出的PID输出值进行累加整合,得到下层每个推进器的最终推力值;4)根据推进器的特性关系式,上位PC机将步骤1)上层推进器锁定推力的推力值和下层每个推进器的最终推力值转换成DAC控制信号后发送给水下机器人的控制舱;5)水下机器人的控制舱通过D/A转换模块将DAC控制信号转换成电压值,控制舱根据电压值控制八个推进器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OV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水平工作模式时对水下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包括,1)将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模式调为水平工作模式;2)上位PC机采用遇限削弱积分的PID算法分别计算出八个推进器的PID输出值,实现对水下机器人的姿态和定深闭环控制、航向闭环控制;3)无线手柄控制上位PC机向水下机器人发送下潜、上浮、平动、左转、右转、前进或后退指令信息后,上位PC机通过决策处理获得实现上述动作时对每个推进器施加的推力值,并将每个推进器的推力值和步骤2)计算出的PID输出值进行累加整合,得到推进器的最终推力值;4)根据推进器的特性关系式,上位PC机将最终推力值转换成DAC控制信号后发送给水下机器人的控制舱;5)水下机器人的控制舱通过D/A转换模块将DAC控制信号转换成电压值,控制舱根据电压值控制八个推进器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OV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和定深闭环控制的具体过程为,首先,上位PC机对水下机器人的俯仰角、横滚角和水深进行PID运算,分别得出俯仰角的PID值、横滚角的PID值、水深的PID值;然后,上位PC机对水下机器人上层的每个推进器在实现俯仰角、横滚角、水深动作时的推力方向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在俯仰角的PID值、横滚角的PID值、水深的PID值前添加正号或负号;最后,将添加了正号或负号的三项PID值累加整合到推进器上,得到上层每个推进器的PID输出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OV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航向闭环控制的具体过程为,首先,上位PC机对水下机器人的航向角进行PID运算,得到航向角PID值;然后,上位PC机对水下机器人下层的每个推进器在实现航向角动作时的推力方向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在航向角PID值前添加正号或负号;最后,将添加了正号或负号的航向角PID值累加整合到推进器上,得到下层每个推进器的PID输出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OV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航向和定深闭环控制的具体过程为,首先,上位PC机对水下机器人的俯仰角和水深进行PID运算,得到俯仰角PID值和水深PID值;然后,上位PC机对水下机器人下层的每个推进器在实现俯仰角、水深动作时的推力方向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在俯仰角PID值和水深PID值前添加正号或负号;最后,将添加了正号或负号的俯仰角PID值和水深PID值累加整合到推进器上,得到下层每个推进器的PID输出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OV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传感器采用AHRS航姿参考系统,并融合了电子罗盘、陀螺仪和加速度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OV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深传感器为压力变送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OV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短基线采用水下声波进行测距,从而实现对水下机器人的水下定位。
CN201511009115.8A 2015-12-28 2015-12-28 一种rov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043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09115.8A CN105404303B (zh) 2015-12-28 2015-12-28 一种rov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09115.8A CN105404303B (zh) 2015-12-28 2015-12-28 一种rov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04303A CN105404303A (zh) 2016-03-16
CN105404303B true CN105404303B (zh) 2018-04-10

Family

ID=55469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0911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04303B (zh) 2015-12-28 2015-12-28 一种rov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043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6798B (zh) * 2016-06-07 2020-11-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于深水喷射下导管全过程井口姿态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5929841A (zh) * 2016-06-29 2016-09-07 天津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rov姿态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272559B (zh) * 2016-10-08 2019-04-16 张瑭 水下机器人定位壁面的方法、装置及机器人
CN107957727B (zh) * 2016-10-17 2020-04-14 江苏舾普泰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水下机器人控制系统及动力定位方法
CN107688297B (zh) * 2017-09-08 2021-02-12 河海大学 一种滑缆水下机器人的剖面运动控制方法
CN107577158A (zh) * 2017-09-22 2018-01-12 哈尔滨工程大学 水下作业级rov的导航仿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703950B (zh) * 2017-10-30 2020-09-11 燕山大学 一种利用体感控制的水下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CN109933080B (zh) * 2017-12-15 2021-07-27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具有浮力调节功能的水下机器人潜浮运动控制方法
CA3096244A1 (en) * 2018-04-06 2019-10-10 Boxfish Research Limited Remote operated vehicles and/or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
CN108563234A (zh) * 2018-05-09 2018-09-21 深圳市吉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无人机自平衡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531775A (zh) * 2018-05-24 2019-12-03 深圳臻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装置控制方法、无人装置航行控制方法及其探测系统
CN110579959A (zh) * 2018-06-07 2019-12-17 深圳市吉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推水下无人机的闭环运动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10968084B (zh) * 2018-09-30 2021-06-01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人机共享控制方法
CN109911157A (zh) * 2019-04-15 2019-06-21 深圳鳍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232167B (zh) * 2020-01-08 2022-04-12 深圳潜行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由度的水下潜航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977764A (zh) * 2020-12-30 2021-06-18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一种基于视觉的水下机器人航向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2660345A (zh) * 2021-01-05 2021-04-16 重庆文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六自由度水下检测机器人
CN113110531B (zh) * 2021-04-19 2021-11-12 飞马滨(青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机器人与待洗船只的自动贴壁方法
CN113247221B (zh) * 2021-07-07 2021-10-08 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水下机器人及其镜头去污方法
CN113485312A (zh) * 2021-08-24 2021-10-08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多水下机器人协同跟踪控制算法验证系统
CN113602462B (zh) * 2021-10-08 2022-09-23 南京工程学院 水下机器人及其水中高可视度情况下姿态与运动控制方法
CN114954862A (zh) * 2022-07-01 2022-08-30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带缆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65122B2 (ja) * 1996-05-07 2006-04-12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潜水体及びその潜水位置制御方法
CN103253312B (zh) * 2013-05-31 2016-03-02 江苏科技大学 模态切换水下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03760909B (zh) * 2014-01-23 2018-01-02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水下探测装置的控制系统
CN103926448B (zh) * 2014-04-24 2016-09-21 青岛远创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智能寻管线检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04303A (zh) 2016-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04303B (zh) 一种rov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
CN106428479B (zh) 一种无人遥控水下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05676867B (zh) 一种rov水下机器人悬浮姿态稳定控制方法
Manzanilla et al. Autonomous navigation for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s: Real-time experiments using computer vision
Yu et al. Embedded vision-guided 3-D tracking control for robotic fish
CN103760909B (zh) 一种水下探测装置的控制系统
CN103942383B (zh) 一种深海作业型水下机器人的动力学和运动学估计方法
CN204979196U (zh) 水下多轴机器人
CN111208845B (zh) 一种水下机器人移动式对接回收的路径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13602462B (zh) 水下机器人及其水中高可视度情况下姿态与运动控制方法
Wang et al. Dynamics modeling of an unmanned wave glider with flexible umbilical
CN105197207A (zh) 一种具有双目视觉的搜救水下机器人装置
CN103064296A (zh) 一种水下机器人辅助控制系统
CN107991872A (zh) 欠驱动auv的虚拟锚泊水平面区域镇定控制方法及实现方法
CN111452939A (zh) 一种用于引水隧洞检测的自主巡线水下直升机
CN106840143B (zh) 一种判别水下机器人姿态稳定的方法
Zavari et al. Early stage design of a spherical underwater robotic vehicle
Zhang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self-tuning fuzzy PID control method to recovering AUV
CN108674616B (zh) 一种自主水下航行器的回收方法
CN104155043A (zh) 一种动力定位系统外界环境力测量方法
CN106094842B (zh) 一种基于t-s模型和pdc的uuv垂直面运动h∞控制方法
CN107697248A (zh) 一种深海作业型机器人推进器的误差及参数修正方法及方法
Balasuriya et al. Autonomous target tracking by underwater robots based on vision
AU2020102553A4 (en) An 8-thruster Remote Operated Vehicle
CN113671977B (zh) 一种海上作业船状态同步稳定鲁棒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0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