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9323A - 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9323A
CN105379323A CN201480017914.7A CN201480017914A CN105379323A CN 105379323 A CN105379323 A CN 105379323A CN 201480017914 A CN201480017914 A CN 201480017914A CN 105379323 A CN105379323 A CN 1053793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vno
user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network side
on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79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79323B (zh
Inventor
曹龙雨
张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79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93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793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93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6Registration at serving network Location Register, VLR or user mobility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授权请求,授权请求中至少包含第一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MVNO的标识信息;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按照第一MVNO的标识信息及第一UE的标识信息,判断第一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是否包含第一UE;当第一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不包含所述第一UE,且第一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小于阈值时,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增加第一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并将所述第一UE增加至第一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反馈授权通过信息。该方法防止了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数超过MNO设置的用户总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01]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 (Mobile Virtual Network Operator, MVNO) 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方法、 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02] MVNO是在电信市场开放的过程中, 从电信业分工出来的服务行业。 MVNO通 常指本身没有移动运营牌照或者发展规模受到限制,需要利用已有的基础移动运营商 (Mobile Network Operator, MNO)的网络, 租用 MNO的网络设备发展自己的用户, 并向用户提供业务的运营者。
[03] 随着 MVNO的引入, 一个 MNO的网络可能为多个 MVNO服务, MNO需要对 MVNO做好控制管理。 MNO与 MVNO签署合作协议时, MNO明确规定了 MVNO 的用户数目, 以防止 MVNO过度发展用户, 导致 MNO的网络资源被过度占用, 避 免网络设备拥塞。 然而, 现有技术中还没有相关的技术支持 MNO对 MVNO在线附 着用户总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发明内容
[04]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方法、 设备及系统, 能够实 现 MNO对 MVNO在线附着用户总量的有效控制。
[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06] 第一方面, 提供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07] 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授权请求, 所述授权请求中至少包含 第一用户设备 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虚拟网络运营商 MVNO的标识信息;
[08]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按照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及所述第一 UE的标识 信息, 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一 UE; [09] 当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不包含所述第一 UE, 且所述第一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小于阈值时,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增加所述第一 MVNO的在 线附着用户总量, 并将所述第一 UE增加至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 [10]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授权通过信息。 [11]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还包括:
[12] 当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不包含所述第一 UE, 且所述第一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超过所述阈值时,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 授权失败信息。
[13] 第二方面, 提供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14] 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授权请求, 所述授权请求中至少包含 第一用户设备 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虚拟网络运营商 MVNO的标识信息; [15]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按照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及所述第一 UE的标识 信息, 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一 UE;
[16] 当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不包含所述第一 UE时, 所述用户总量控 制设备增加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17] 当增加后的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小于等于阈值时,所述用户总 量控制设备将所述第一 UE增加至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
[18]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授权通过信息。
[19]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当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 着用户中不包含所述第一 UE时, 且增加后的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超过所述阈值时,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授权失败信息。
[20] 第三方面, 提供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21] 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更新请求, 所述更新请求中至少包含 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22]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根据所述更新请求中的所述第一 MVNO 的标识信息减 小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并根据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在所述第 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删除所述第一 UE;
[23]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更新请求确认信息。
[24] 第四方面, 提供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25] 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 UE的附着请求或第一 UE的跟踪区更新请求; [26] 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第一 UE对应的第一 MVNO;
[27]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发送授权请求, 所述授权请求中至少包含 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以使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 备根据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及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进行用户总量控制。
[28]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第 一 UE对应的第一 MVNO, 包括:
[29] 所述网络侧设备查找 UE标识信息与 MVNO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 确定所述第 一 UE的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30] 第五方面, 提供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31] 网络侧设备获知第一 UE的分离请求;
[32] 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第一 UE对应的第一 MVNO;
[33]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发送更新请求, 所述更新请求中至少包含 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以使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根 据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减小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根据所述 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在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删除所述第一 UE;并向所 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更新请求确认信息。
[34]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网络侧设备获知第一 UE 的分离请求, 包括:
[35]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第一 UE发送的分离请求; 或者,
[36]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 MVNO归属用户服务器 HSS发送的所述第一 UE的分离请 求; 或者,
[37] 所述网络侧设备发起所述第一 UE的分离请求。
[38]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中, 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第一 UE对应的第一 MVNO, 包括:
[39] 所述网络侧设备查找 UE标识信息与 MVNO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 确定所述第 一 UE的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40] 第六方面, 提供一种用户总量控制设备, 所述设备包括:
[41] 授权请求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授权请求, 所述授权请求中至 少包含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42] 判断单元, 用于按照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及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 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一 UE; 以及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是否小于阈值;
[43] 用户总量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 中不包含所述第一 UE, 且所述第一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小于阈值时, 增加 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并将所述第一 UE增加至所述第一 MVNO的 在线附着用户中;
[44] 授权响应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 中不包含所述第一 UE, 且所述第一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小于阈值时, 向所 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授权通过信息。
[45]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授权响应发送单元, 还 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不包含所述第一 UE, 且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超过所述阈值时,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授 权失败信息。
[46] 第六方面, 提供一种用户总量控制设备, 所述设备包括:
[47] 授权请求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授权请求, 所述授权请求中至 少包含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48] 第一判断单元, 用于按照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及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 息, 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一 UE;
[49] 用户总量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 用户中不包含所述第一 UE时, 增加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并将所 述第一 UE增加至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
[50]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管理单元增加后的所述第一 MVNO的在 线附着用户总量是否小于等于阈值;
[51] 授权响应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增加后的所述第一 MVNO的 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小于等于阈值时,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授权通过信息。
[52] 结合上述第六方面,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授权响应发送单元, 还 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一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超过所述阈值 时,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授权失败信息。 [53] 第七方面, 提供一种用户总量控制设备, 所述设备包括:
[54] 更新请求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更新请求, 所述更新请求中至 少包含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55] 用户总量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更新请求中的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减 小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并根据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在所述第 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删除所述第一 UE;
[56] 更新响应发送单元, 用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所述更新请求的确认信息。
[57] 第八方面, 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 所述设备包括:
[58] 请求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第一 UE的附着请求或第一 UE的跟踪区更新请求;
[59] 信息确定单元, 用于确定所述第一 UE对应的第一 MVNO; [60] 信息发送单元, 用于向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发送授权请求, 所述授权请求中至少 包含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以使所述用户总量控 制设备根据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及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进行用户总量控 制。
[61] 结合上述第八方面,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信息确定单元, 具体用 于查找 UE标识信息与 MVNO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 确定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 对应的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62] 第九方面, 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 所述设备包括:
[63] 请求获知单元, 用于获知第一 UE的分离请求;
[64] 信息确定单元, 用于确定所述第一 UE对应的第一 MVNO; [65] 信息发送单元, 用于向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发送更新请求, 所述更新请求中至少 包含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以使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 备根据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减小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根据 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在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删除所述第一 UE;并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更新请求确认信息。
[66] 结合上述第九方面,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请求获知单元, 具体用 于接收所述第一 UE发送的分离请求; 或者, 接收 MVNO HSS发送的所述第一 UE 的分离请求; 或者, 发起所述第一 UE的分离请求。
[67] 结合上述第九方面,和 /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68] 所述信息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查找 UE标识信息与 MVNO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 确定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69] 第十方面, 提供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系统, 包括网络侧设备和用户总量 控制设备,
[70] 所述网络侧设备, 用于接收第一 UE的附着请求或第一 UE的跟踪区更新请求; 确定所述第一 UE对应的第一 MVNO; 向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发送授权请求, 所 述授权请求中至少包含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71]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 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授权请求; 按照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及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 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 户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一 UE; 并在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不包含所述第 一 UE时, 增加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并将所述第一 UE增加至所 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以及在增加后的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 总量小于等于阈值时,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授权通过信息; 或者
[72] 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授权请求;按照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及所述 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一 UE; 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是否小于阈值;并在所述第一 MVNO的在 线附着用户中不包含所述第一 UE, 且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小于阈 值时, 增加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并将所述第一 UE增加至所述第 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授权通过信息。
[73] 第十一方面, 提供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系统, 包括网络侧设备和用户总 量控制设备,
[74] 所述网络侧设备,用于获知第一 UE的分离请求; 确定所述第一 UE对应的第一 MVNO; 向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发送更新请求,所述更新请求中至少包含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 MVN0的标识信息;
[75]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 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更新请求; 根据所述更新 请求中的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减小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并 根据所述第一 UE 的标识信息在所述第一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中删除所述第一 UE;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更新请求确认信息。
[76]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对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量进行控制,使 得 MNO能够及时准确地统计 MVNO在线附着用户数,并对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 总量进行有效控制, 防止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数超过 MNO设置的用户总量。 附图说明
[7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 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而言,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78 图 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方法流程图;
[79 图 1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80 图 1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81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的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82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的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83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的控制方法另一流程图; [84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的控制方法另一流程图; [85 图 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 Attach流程中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86 图 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 Inter-PLMN TAU流程中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方法 的 ί?程图;
[87 图 8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 Detach流程中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方法的流程 图;
[88 图 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总量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89 参见图 9A,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总量控制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90] 图 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总量控制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91] 图 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92] 图 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93] 图 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94]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并使本发明 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 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95] 参见图 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96] 步骤 101, 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请求。
[97] 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第一 UE的附着请求或第一 UE的跟踪区更新请求,或者网 络侧设备在获知第一 UE 的分离请求后, 网络侧设备确定该第一 UE所对应的第一 MVNOo
[98] 如果网络侧设备接收到的是第一 UE的附着请求或第一 UE的跟踪区更新请求, 则网络侧设备向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发送授权请求, 并在该授权请求中至少包含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 MVN0的标识信息。如果网络侧设备获知的是第一 UE的分离 请求, 则网络侧设备向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发送更新请求, 并在该更新请求中至少包含 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 MVN0的标识信息。
[99] 如果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接收到的请求为授权请求, 则执行步骤 102 106, 如果 接收到的请求为更新请求, 则执行步骤 112 113。
[100]其中, 所述授权请求为用来判断 UE所属的 MVN0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是否超 过阈值的请求。 所述更新请求为用来更新 UE所属的 MVN0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101]步骤 102, 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按照第一 MVN0的标识信息及第一 UE的标识信 息, 判断第一 MVN0的在线附着用户中是否包含第一 UE。
[102]用户总量控制设备首先根据第一 MVN0的标识信息查找到对应的第一 MVN0, 然后查看第一 MVN0下所有的在线附着用户的标识信息, 确认在线附着用户的标识 信息中是否包含第一 UE的标识信息, 如果包含第一 UE的标识信息, 则说明该第一 UE为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 此时, 用户总量控制设备不会增加第一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如果不包含第一 UE的标识信息, 则说明第一 MVNO的在线 附着用户中不包含第一 UE, 此时, 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执行步骤 103。
[103]步骤 103, 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增加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并将第一 UE增加至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
[104]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可以将第一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加一, 并将该第一 UE增加至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 具体的, 可以在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 用户的标识信息中增加第一 UE的标识信息。
[105]在增加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后, 进一步执行步骤 104。
[106]步骤 104, 判断增加后的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是否超过阈值。
[107]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判断增加后的第一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是否超过阈 值, 该阈值为第一 MVNO与 MN0协商的用户总量。
[108]如果没有超过该阈值, 则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执行步骤 105, 如果超过该阈值, 则 执行步骤 106。
[109]步骤 105, 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反馈授权通过信息。
[110]网络侧设备即可执行响应的 UE附着流程或 UE的跟踪区更新流程。 [111]步骤 106, 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反馈授权失败信息。
[112]该授权失败信息中还可以进一步包含授权失败原因的字段,具体可以设置为"用 户数已达上限"等。 [113]如果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接收到的网络侧设备发送的请求为更新请求, 则执行步 骤 112。
[114]步骤 112, 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根据更新请求中的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减小第 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并根据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在第一 MVNO的在线附 着用户中删除第一 UE。
[115]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接收到更新请求, 说明该第一 UE为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 用户。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根据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查找到对应的第一 MVNO, 将 该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减一, 并将该第一 UE的标识信息从第一 MVNO 在线附着用户的标识信息中删除。 [116]步骤 113, 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反馈更新请求确认信息。 [117]网络侧设备即可进行第一 UE分离的相关流程。
[118]本实施例中, 网络侧设备可以是 MME等,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可以是 MNO在网 络中部署新的逻辑网元 IWF ( Interworking Function, 互通交互功能), 由 IWF根据运 营商的配置策略对 MVNO在线附着用户总量进行总量授权控制,其网络架构如图 1A 所示; 该用户总量控制设备也可以是直接由 MNO的 HSS根据运营商的配置策略对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进行控制, 其网络架构如图 1B所示。虽然两种不同的方 案对应不同的网络结构,但是 IWF和 MNO HSS完成的控制 MVNO在线附着用户总 量的功能是相同的。
[119]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对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量进行控制,使 得 MNO能够及时准确地统计 MVNO在线附着用户数,并对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 总量进行有效控制, 防止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数超过 MNO设置的用户总量。
[120]参见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的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 图。 所述方法包括: [121]步骤 201 :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授权请求,所述授权请求中 至少包含第一用户设备 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虚拟网络运营商 MVNO的标识信息;
[122]该实施例中, 所述授权请求中, 还可以包括其他参数, 本实施例不作限制。
[123]其中, 所述授权请求为用来判断 UE所属的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是否超 过阈值的请求。
[124]步骤 202: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按照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及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 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一 UE;
[125]步骤 203 : 当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不包含所述第一 UE, 且所述 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小于阈值时,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增加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并将所述第一 UE增加至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 用户中;
[126]步骤 204: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授权通过信息。
[127]可选的, 在另一实施例中, 该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所述方法还可以 包括:当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不包含所述第一 UE,且所述第一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超过所述阈值时,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 授权失败信息。
[128]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对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量进行控制,使 得 MNO能够及时准确地统计 MVNO在线附着用户数,并对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 总量进行有效控制, 防止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数超过 MNO设置的用户总量。
[129]参见图 3,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的控制方法的另一 流程图。 所述方法包括:
[130]步骤 301 :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更新请求,所述更新请求中 至少包含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131]其中, 所述更新请求为用来更新 UE所属的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132]步骤 302: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根据所述更新请求中的所述第一 MVNO的标 识信息减小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并根据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 在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删除所述第一 UE;
[133]步骤 303 :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更新请求确认信息。 [134]可选的, 在另一实施例中, 该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所述方法还可以 包括:当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不包含所述第一 UE,且所述第一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超过所述阈值时,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 授权失败信息。
[135]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对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量进行控制,使 得 MNO能够及时准确地统计 MVNO在线附着用户数,并对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 总量进行有效控制, 防止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数超过 MNO设置的用户总量。
[136]参见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的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 图。
[137]本实施例以网络侧设备为执行主体进行描述。 该方法可以包括: [138]步骤 401, 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 UE的附着请求或第一 UE的跟踪区更新请求。
[139]步骤 402, 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第一 UE对应的第一 MVNO。
[140]网络侧设备可以在附着请求或跟踪区更新请求中获得第一 UE 的标识信息, 然 后根据网络侧设备中预先设置的 UE的标识信息与 MVNO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 获 得该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也即获得第一 UE对应的 第一 MVN0。 该网络侧设备获得第一 UE对应的第一 MVNO的方法有多种, 以上方 式仅为示例。
[141]步骤 403, 网络侧设备向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发送授权请求,该授权请求中至少包 含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以使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根据 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及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进行用户总量控制。
[142]—种实施例中, 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在接收到授权请求后, 根据所述第一 MVNO 的标识信息及第一 UE的标识信息, 如果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不包含所述 第一 UE, 则增加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并将第一 UE增加至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 并当增加后的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小于 等于阈值时, 向网络侧设备反馈授权通过信息, 该阈值为第一 MVNO与 MN0协商 的用户总量。
[143]另一实施例中, 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在接收到授权请求后, 根据所述第一 MVNO 的标识信息及第一 UE的标识信息, 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是否包 含所述第一 UE, 如果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不包含所述第一 UE, 且所述第 一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小于阈值时,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增加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并将所述第一 UE增加至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 用户中,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授权通过信息。
[144]用户总量控制设备的上述执行过程请参照前述方法实施例, 此处不再赘述。 [145]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网络侧设备向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发送 UE的标识信息以及 UE 对应的 MVNO的标识信息,使得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可以对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量 进行控制, 使得 MN0能够及时准确地统计 MVNO在线附着用户数, 并对 MVNO的 在线附着用户总量进行有效控制, 防止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数超过 MNO设置的 用户总量。 [146]参见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的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 图。
[147]本实施例仍以网络侧设备为执行主体进行描述。 该方法可以包括: [148]步骤 501, 网络侧设备获知第一 UE的分离请求。
[149]该网络侧设备获知第一 UE 的分离请求的过程具体可以是: 网络侧设备接收第 一 UE发送的分离请求; 或者, 网络侧设备接收 MVNO HSS发送的第一 UE的分离 请求; 或者, 网络侧设备发起第一 UE的分离请求。
[150]步骤 502, 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第一 UE对应的第一 MVN0。
[151]该确定的过程与前述步骤 402类似, 在此不再赘述。 [152]步骤 503, 网络侧设备向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发送更新请求,该更新请求中至少包 含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以使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根据 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减小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根据所述第 一 UE的标识信息在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删除所述第一 UE;并向所述 网络侧设备反馈更新请求确认信息。 [153]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在接收到更新请求后,根据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减小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根据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在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 户中删除第一 UE; 并向网络侧设备反馈更新请求确认信息。
[154]用户总量控制设备的上述执行过程请参照前述方法实施例, 此处不再赘述。
[155]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网络侧设备向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发送 UE的标识信息以及 UE 对应的 MVNO的标识信息,使得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可以对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量 进行控制, 使得 MNO能够及时准确地统计 MVNO在线附着用户数, 并对 MVNO的 在线附着用户总量进行有效控制, 防止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数超过 MNO设置的 用户总量。
[156]下面分别以 Attach流程、 Inter-PLMN TAU流程和 Detach流程为例, 对上述在 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157]参见图 6,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 Attach流程中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方 法的流程图。
[158]该方法可以包括:
[159]步骤 601, UE向 MME发送附着请求消息。 [160] MME对 UE执行鉴权, 如果鉴权失败, 则 MME拒绝 UE的附着请求, UE可以 启动一个定时器, 定时器超时后向上述 MME重新发起附着请求; UE也可以在附着 请求被拒绝后, 向其它 MVNO网络发起附着请求。 MME对 UE鉴权成功后, 如果 UE自上次分离后, MME发生了改变,或 MME中没有 UE的签约数据信息,则 MME 向 MVNO HSS发送位置更新请求消息, MME在该消息中携带 UE的标识信息, 如 IMSI信息, 该 UE的 IMSI信息可以是包含在 UE发送的附着请求消息中的。
[161] MVNO HSS确认 MME的位置更新请求, 并向 MME发送位置更新确认消息, 将 UE的签约数据信息发送给 MME; MME收到 UE的位置更新确认消息后, 执行步 骤 602。
[162]步骤 602, MME根据 UE的 IMSI判断 UE所属的 MVNO。
[163] MME中可以预先存储 UE的 IMSI和 MVNO的标识信息, 如 MVNO ID, 的映 射表, MME根据 UE的 IMSI, 通过对映射表的查找, 判断出 UE所属的 MVNO。 MVNO ID可以是一个新的信元,也可以是某个能识别 UE所属 MVNO网络的现有的 标识, 如 PLMN ID等。
[164]步骤 603, MME向 IWF/MNO HSS发送授权请求消息, 将 UE所对应的 MVNO 的标识信息和 UE的 IMSI发送给 IWF/MNO HSS。
[165] MME将 MVNO ID和 UE的 IMSI发送给 IWF/MNO HSS, 请求 MVNO在线附 着用户总量授权。 [166]步骤 604, IWF/MNO HSS在确定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不包含 UE时, 备份 UE的 IMSI, 并将 MVNO ID标识的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数加一。
[167] IWF/MNO HSS收到 MME的授权请求消息后, IWF/MNO HSS查找 MVNO ID 对应的在线附着用户的 IMSI中是否存在 UE的 IMSI, 如果存在, 则说明 UE已经是 该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 此时直接执行步骤 606, 如果不存在, 则 IWF/MNO HSS 备份 UE的 IMSI, 并将 MVNO ID标识的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数加一, 再执行 步骤 605。
[168]步骤 605, IWF/MNO HSS判断增加后的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是否超过 阈值。
[169]该阈值为 MVNO与 MNO协商的用户总量。 [170]步骤 606, IWF/MNO HSS向 MME发送授权响应消息。
[171]如果不超过阈值则 IWF/MNO HSS向 MME反馈授权通过的授权响应消息, 该 消息中可以包含授权通过的 UE的 IMSI。 MME在接收到该消息后即可执行其他附着 流程。 [172]如果超过阈值,则 IWF/MNO HSS执行的总量授权失败, IWF/MNO HSS向 MME 发送授权失败的授权响应消息。 该响应消息中可以包含授权失败的 UE的 IMSI, 还 可以进一步包含失败原因的字段, 其中的 Cause值设置为 "用户数已达上限"。
[173]当然, 在该实施例中, 也可以先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是否包 含所述第一 UE, 如果不包含, 在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是否小 于阈值, 如果小于阈值,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增加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 户总量, 并将所述第一 UE增加至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
[174]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附着流程中对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量进行控制, 使得 MNO能够及时准确地统计 MVNO在线附着用户数, 并对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 量进行有效控制, 防止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数超过 MNO设置的用户总量。
[175]参见图 7,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 Inter-PLMN TAU流程中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 制方法的流程图。
[176]该方法可以包括:
[177]步骤 701, UE向新 (new) MME 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 [178]该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中包含 UE的 IMSI信息。 new MME发送上下文请求消 息给 UE所属的原 (old) MME, 请求获取 UE的上下文信息; old MME发送上下文 回复消息给 new MME, 将 UE的 MM上下文和 EPS承载上下文等信息发送给 new MME; 如果 new MME中没有 UE的签约数据信息, 则 new MME给 MVNO HSS发 送位置更新请求消息, 该消息中携带 UE的 IMSI信息, MVNO HSS发送位置更新 确认消息给 new MME, 将 UE的签约数据信息发送给 new MME。
[179]步骤 702, new MME根据 UE的 IMSI判断 UE所属的 MVNO。
[180]步骤 703, new MME向 IWF/MNO HSS发送授权请求消息, 将 UE所对应的 MVNO的标识信息和 UE的 IMSI发送给 IWF/MNO HSS。
[181]步骤 704, IWF/MNO HSS在确定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不包含 UE时, 备份 UE的 IMSI, 并将 MVNO ID标识的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数加一。
[182]步骤 705, IWF/MNO HSS判断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是否超过阈值。
[183]该阈值为 MVNO与 MNO协商的用户总量。 执行步骤 706。 如果超过阈值, 则 执行步骤 707。 [184]步骤 706, IWF/MNO HSS向 new MME发送授权响应消息。
[185]如果不超过阈值则 IWF/MNO HSS向 new MME发送授权通过的授权响应消息, 如果 IWF/MNO HSS执行的总量授权失败, IWF/MNO HSS向 new MME发送授权失 败的授权响应消息。 [186]上述步骤 702 706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 601 606类似, 此处不再赘述。
[187]另外, old MME与其所属网络的 IWF/MNO HSS交互信息, IWF/MNO HSS删 除 UE的 IMSI, 并将 MVNO ID标识的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数减一, 更新 old MME所属网络的 MVNO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188]如果 UE的跟踪区更新请求被拒绝, UE可以启动一个定时器, 定时器超时后重 新发起跟踪区更新请求。
[189]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 Inter-PLMN TAU流程中对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量进行 控制, 使得 MNO能够及时准确地统计 MVNO在线附着用户数, 并对 MVNO的在线 附着用户总量进行有效控制, 防止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数超过 MNO设置的用户
[190]参见图 8,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 Detach流程中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方法的 流程图。
[191]该方法可以包括:
[192]步骤 801, MME获知 UE的分离请求。
[193] UE的分离可以是 UE向 MME发起的显示的分离请求, 也可以是 MME发起的 隐式的 UE分离请求, 还可以是 MVNO HSS发起的隐示的 UE分离请求, 具体的可 以是 MME接收到 MVNO HSS发送的取消位置消息。
[194] MME在获知 UE的分离请求后,执行步骤 802。上述分离请求中包含 UE的 IMSI。
[195]步骤 802, MME根据 UE的 IMSI判断 UE所属的 MVNO。
[196]该步骤与前述步骤 602类似, 此处不再赘述。 [197]步骤 803, MME发送更新请求消息给 IWF/MNO HSS, 将 UE所对应的 MVNO 的标识信息和 UE的 IMSI发送给 IWF/MNO HSS。
[198]步骤 804, IWF/MNO HSS从 MVNO ID标识的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标识中 删除 UE的 IMSI, 并将 MVNO ID标识的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数减一, 更新 MVNO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199]步骤 805, IWF/MNO HSS回复更新请求确认消息给 MME。
[200] MME回复 UE分离接受消息, 并执行相关分离流程。 [201]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分离流程中对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量进行控制, 使得 MNO能够及时准确地统计 MVNO在线附着用户数。
[202]上述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场景, 主要针对 MVNO部分共享核心网, 其中 HSS 是 MVNO自己部署的, 其它核心网设备共享 MNO的网络设备。
[203]以上是对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下面对实现上述方法的设备进行介绍。 [204]参见图 9,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总量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05]该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包括:
[206]授权请求接收单元 901,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授权请求,所述授权请求中 至少包含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其中, 所述第一 MVNO的 标识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 UE的附着请求或所述第一 UE的跟踪 区更新请求后, 确定的所述第一 UE对应的第一 MVNO;
[207]判断单元 902, 用于按照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及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 息, 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一 UE; 以及判断所述 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是否小于阈值;
[208]用户总量控制单元 903, 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 902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 附着用户中不包含所述第一 UE, 且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小于阈值 时, 增加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并将所述第一 UE增加至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
[209]授权响应发送单元 904, 用于当在所述判断单元 902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 线附着用户中不包含所述第一 UE, 且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小于阈 值时,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授权通过信息;
[210]其中, 所述阈值为所述第一 MVNO与移动运营商 MNO协商的用户总量。
[211]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对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量进行控制,使 得 MNO能够及时准确地统计 MVNO在线附着用户数,并对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 总量进行有效控制, 防止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数超过 MNO设置的用户总量。
[212]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授权响应发送单元 904,还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 902判断所 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不包含所述第一 UE, 且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 着用户总量超过所述阈值时,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授权失败信息。 [213]参见图 9A,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总量控制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所述装置包括: 授权请求接收单元 91、 第一判断单元 92、 用户总量控制单元 93、 第 二判断单元 94和授权响应发送单元 95, 其中,
[214]所述授权请求接收单元 91, 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授权请求, 所述授权请 求中至少包含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215]所述第一判断单元 92,用于按照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及所述第一 UE的 标识信息, 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一 UE;
[216]所述用户总量控制单元 93, 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 在线附着用户中不包含所述第一 UE时,增加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并将所述第一 UE增加至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 [217]所述第二判断单元 94, 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管理单元增加后的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是否小于等于阈值;
[218]所述授权响应发送单元 95, 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增加后的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小于等于阈值时,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授权通过信息。
[219]可选的, 砸另一实施例中, 所述授权响应发送单元, 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 元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超过所述阈值时,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 馈授权失败信息。
[220]所述设备中各个单元的功能的实现过程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 在此不再赘述。
[221]参见图 10,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总量控制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22]该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包括:
[223]更新请求接收单元 1001, 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更新请求, 所述更新请求 中至少包含所述第一 UE 的标识信息和第一 MVNO 的标识信息, 其中, 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在获知所述第一 UE的分离请求后, 确定的所 述第一 UE对应的第一 MVNO;
[224]用户总量控制单元 1002, 用于根据所述更新请求中的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 信息减小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并根据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在 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删除所述第一 UE; [225]更新响应发送单元 1003,用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所述更新请求的确认信息。
[226]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对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量进行控制,使 得 MNO能够及时准确地统计 MVNO在线附着用户数,并对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 总量进行有效控制, 防止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数超过 MNO设置的用户总量。
[227]参见图 11,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28]该网络侧设备可以包括:
[229]请求接收单元 1101, 用于接收第一 UE的附着请求或第一 UE的跟踪区更新请 求;
[230]信息确定单元 1102, 用于确定所述第一 UE对应的第一 MVNO;
[231]信息发送单元 1103, 用于向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发送授权请求, 所述授权请求中 至少包含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以使所述用户总 量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及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进行用户总 量控制。
[232]其中,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及所述第一 UE 的标识信息进行用户总量控制, 具体为:
[233]在所述第一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中不包含所述第一 UE 时, 增加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将所述第一 UE增加至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 户中; 并当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小于等于阈值时, 向所述网络侧设 备反馈授权通过信息, 所述阈值为所述第一 MVNO与 MN0协商的用户总量。
[234]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网络侧设备向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发送 UE的标识信息以及 UE 对应的 MVNO的标识信息,使得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可以对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量 进行控制, 使得 MNO能够及时准确地统计 MVNO在线附着用户数, 并对 MVNO的 在线附着用户总量进行有效控制, 防止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数超过 MNO设置的 用户总量。 [235]在另一实施例中, 该信息确定单元 1102, 具体用于查找 UE标识信息与 MVNO 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 确定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 信息。
[236]参见图 12, 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37]该网络侧设备可以包括:
[238]请求获知单元 1201, 用于获知第一 UE的分离请求;
[239]信息确定单元 1202, 用于确定所述第一 UE对应的第一 MVNO;
[240]信息发送单元 1203, 用于向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发送更新请求, 所述更新请求中 至少包含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以使所述用户总量控 制设备根据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减小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根据所述第一 UE 的标识信息在所述第一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中删除所述第一 UE; 并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更新请求确认信息。
[241]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网络侧设备向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发送 UE的标识信息以及 UE 对应的 MVNO的标识信息,使得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可以对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量 进行控制, 使得 MNO能够及时准确地统计 MVNO在线附着用户数, 并对 MVNO的 在线附着用户总量进行有效控制, 防止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数超过 MNO设置的 用户总量。
[242]在另一实施例中, 该请求获知单元 1201, 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 UE发送的分 离请求; 或者, 接收 MVNO HSS发送的所述第一 UE的分离请求; 或者, 发起所述 第一 UE的分离请求。
[243]信息确定单元 1202,具体用于查找 UE标识信息与 MVNO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 确定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244]参见图 13,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系统的另一结构 示意图。 [245]该系统包括网络侧设备 1301和用户总量控制设备 1302。
[246]网络侧设备 1301, 用于接收第一 UE的附着请求或第一 UE的跟踪区更新请求; 确定所述第一 UE对应的第一 MVNO;向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 1302发送授权请求, 所述授权请求中至少包含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247]用户总量控制设备 1302,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 1301发送的授权请求;按照所述 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及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判断所述第一 MVN0的在线附 着用户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一 UE; 当所述第一 MVN0的在线附着用户中不包含所述 第一 UE时, 增加所述第一 MVN0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并将所述第一 UE增加至 所述第一 MVN0的在线附着用户中;以及在增加后的所述第一 MVN0的在线附着用 户总量小于等于阈值时,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授权通过信息,所述阈值为所述第一 MVN0与移动运营商 MN0协商的用户总量; 或者
[248]用户总量控制设备 1302, 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授权请求; 按照所述第一 MVN0的标识信息及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 判断所述第一 MVN0的在线附着用 户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一 UE; 判断所述第一 MVN0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是否小于阈 值;并在所述第一 MVN0的在线附着用户中不包含所述第一 UE,且所述第一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小于阈值时, 增加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并将 所述第一 UE增加至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授 权通过信息。 [249]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对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量进行控制,使 得 MN0能够及时准确地统计 MVNO在线附着用户数,并对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 总量进行有效控制, 防止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数超过 MN0设置的用户总量。
[250]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系统, 该系统包括网络侧 设备和用户总量控制设备。
[251]网络侧设备, 用于获知第一 UE 的分离请求; 确定所述第一 UE 对应的第一 MVNO; 向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发送更新请求,所述更新请求中至少包含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252]用户总量控制设备, 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更新请求; 根据所述更新请求 中的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减小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并根据 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在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删除所述第一 UE;向 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更新请求确认信息。
[253]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 单元及算法步骤, 能够以电子硬件、 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 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 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 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254]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 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 上述描述的系 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 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 在此不再 赘述。 [255]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 应该理解到, 所揭露的系统、 装置和方法, 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 例如,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例如, 所述单元的划分, 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 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例 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 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 或不 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 些接口, 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 可以是电性, 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256]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 作为单元 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 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 或者也可以分布 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 例方案的目的。 [257]另外, 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 也可 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 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258]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 可 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 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 现出来, 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 机设备 (可以是个人计算机, 服务器, 或者网络设备等) 或处理器 (processor)执行 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 U盘、移动 硬盘、只读存储器(ROM, 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259]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 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 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授权请求,所述授权请求中至少包 含第一用户设备 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虚拟网络运营商 MVNO的标识信息;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按照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及所述第一 UE的 标识信息, 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一 UE; 当所述第一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中不包含所述第一 UE, 且所述第一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小于阈值时,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增加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并将所述第一 UE增加至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 附着用户中;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授权通过信息。
  2.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中不包含所述第一 UE, 且所述第一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超过所述阈值时,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向所述网 络侧设备反馈授权失败信息。
  3. 3、 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授权请求,所述授权请求中至少包 含第一用户设备 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虚拟网络运营商 MVNO的标识信息;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按照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及所述第一 UE的 标识信息, 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一 UE; 当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不包含所述第一 UE时, 所述用户总 量控制设备增加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当增加后的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小于等于阈值时, 所述用 户总量控制设备将所述第一 UE增加至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授权通过信息。
  4.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不包含所述第一 UE时, 且增加后的 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超过所述阈值时,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授权失败信息。
  5. 5、 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更新请求,所述更新请求中至少包 含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根据所述更新请求中的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减小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并根据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在 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删除所述第一 UE;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更新请求确认信息。
  6. 6、 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 UE的附着请求或第一 UE的跟踪区更新请求; 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第一 UE对应的第一 MVNO;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发送授权请求,所述授权请求中至少包 含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以使所述用户总量 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及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进行用户 总量控制。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第 一 UE对应的第一 MVNO, 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查找 UE标识信息与 MVNO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 确定所 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7. 8、 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侧设备获知第一 UE的分离请求;
    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第一 UE对应的第一 MVNO;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发送更新请求,所述更新请求中至少包 含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以使所述用户总量控制 设备根据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减小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 量, 根据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在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删除所 述第一 UE; 并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更新请求确认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侧设备获知第一 UE 的分离请求, 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第一 UE发送的分离请求; 或者,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 MVNO归属用户服务器 HSS发送的所述第一 UE的分 离请求; 或者,
    所述网络侧设备发起所述第一 UE的分离请求。
    10、 根据权利要求 8或 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 述第一 UE对应的第一 MVNO, 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查找 UE标识信息与 MVNO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 确定所 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8. 11、 一种用户总量控制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授权请求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授权请求, 所述授权请求中 至少包含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判断单元, 用于按照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及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 息, 判断所述第一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一 UE; 以及判断 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是否小于阈值;
    用户总量控制单元, 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 用户中不包含所述第一 UE, 且所述第一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小于阈值 时, 增加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并将所述第一 UE增加至所述 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
    授权响应发送单元, 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 用户中不包含所述第一 UE, 且所述第一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小于阈值 时,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授权通过信息。
  9.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授权响应发送单元, 还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 线附着用户中不包含所述第一 UE, 且所述第一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超 过所述阈值时,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授权失败信息。
  10. 13、 一种用户总量控制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授权请求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授权请求, 所述授权请求中 至少包含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第一判断单元, 用于按照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及所述第一 UE的标 识信息, 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一 UE;
    用户总量控制单元, 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 附着用户中不包含所述第一 UE时,增加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并将所述第一 UE增加至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
    第二判断单元, 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管理单元增加后的所述第一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是否小于等于阈值;
    授权响应发送单元, 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增加后的所述第一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小于等于阈值时,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授权通过 信息。
  11.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授权响应发送单元, 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一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超过所述阈值时,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授权失败信息。
  12. 15、 一种用户总量控制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包括:
    更新请求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更新请求, 所述更新请求中 至少包含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用户总量控制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更新请求中的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 息减小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并根据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 在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删除所述第一 UE;
    更新响应发送单元, 用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所述更新请求的确认信息。
  13. 16、 一种网络侧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包括:
    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 UE的附着请求或第一 UE的跟踪区更新请求; 信息确定单元, 用于确定所述第一 UE对应的第一 MVNO;
    信息发送单元, 用于向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发送授权请求, 所述授权请求中至 少包含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以使所述用户 总量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及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进行 用户总量控制。 17、 根据权利要求 16所述的网络侧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确定单元, 具体用于查找 UE标识信息与 MVNO标识信息的对应 关系, 确定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18、 一种网络侧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包括:
    请求获知单元, 用于获知第一 UE的分离请求;
    信息确定单元, 用于确定所述第一 UE对应的第一 MVNO;
    信息发送单元, 用于向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发送更新请求, 所述更新请求中至 少包含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以使所述用户总量 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减小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 总量, 根据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在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删除 所述第一 UE; 并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更新请求确认信息。
  14. 19、 根据权利要求 18所述的网络侧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请求获知单元, 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 UE发送的分离请求 ; 或者, 接 收 MVNO HSS发送的所述第一 UE的分离请求; 或者, 发起所述第一 UE的分 离请求。
  15. 20、 根据权利要求 18或 19所述的网络侧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确定单元, 具体用于查找 UE标识信息与 MVNO标识信息的对应 关系, 确定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16. 21、 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网络侧设备和用户 总量控制设备,
    所述网络侧设备, 用于接收第一 UE的附着请求或第一 UE的跟踪区更新请 求; 确定所述第一 UE对应的第一 MVNO; 向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发送授权 请求, 所述授权请求中至少包含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 MVNO的 标识信息;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 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授权请求; 按照所述第 一 MVNO的标识信息及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 附着用户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一 UE; 并在所述第一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中不 包含所述第一 UE时, 增加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并将所述第 一 UE增加至所述第一 MVN0 的在线附着用户中; 以及在增加后的所述第一 MVN0 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小于等于阈值时,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授权通过 信息; 或者
    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授权请求; 按照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及 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 判断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是否包含所 述第一 UE; 判断所述第一 MVNO 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是否小于阈值; 并在所 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不包含所述第一 UE, 且所述第一 MVNO的在 线附着用户总量小于阈值时, 增加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量, 并将 所述第一 UE增加至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 馈授权通过信息。
  17. 22、 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网络侧设备和用户 总量控制设备,
    所述网络侧设备, 用于获知第一 UE的分离请求; 确定所述第一 UE对应的 第一 MVNO; 向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发送更新请求, 所述更新请求中至少包 含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和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
    所述用户总量控制设备, 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更新请求; 根据所述更 新请求中的所述第一 MVNO的标识信息减小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总 量, 并根据所述第一 UE的标识信息在所述第一 MVNO的在线附着用户中删除 所述第一 UE;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反馈更新请求确认信息。
CN201480017914.7A 2014-06-06 2014-06-06 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Active CN1053793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79387 WO2016000095A1 (zh) 2014-06-06 2014-06-06 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9323A true CN105379323A (zh) 2016-03-02
CN105379323B CN105379323B (zh) 2020-01-21

Family

ID=55018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7914.7A Active CN105379323B (zh) 2014-06-06 2014-06-06 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086056A1 (zh)
EP (1) EP3148232A4 (zh)
JP (1) JP6456409B2 (zh)
CN (1) CN105379323B (zh)
WO (1) WO20160000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16300B2 (en) * 2015-03-04 2022-01-04 Nec Corporation Datacenter,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781369B2 (ja) 2016-04-11 2020-11-04 シンフォニア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パーツフィーダ
JP6718112B2 (ja) 2016-04-13 2020-07-08 シンフォニア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物品搬送装置
GB201907231D0 (en) 2019-05-22 2019-07-03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Herbicidal composi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37791A (en) * 1997-03-25 2000-10-2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Communicating packet data with a mobile station roaming within an incompatible mobile network
US20090154413A1 (en) * 2007-12-18 2009-06-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mission control considering multiple service providers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625418A (zh) * 2011-02-01 2012-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选择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网络接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N103442394A (zh) * 2013-08-16 2013-12-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容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59289B2 (en) * 2004-08-06 2006-06-13 Lanxess Corporation Air intake manifold with composite flange and method
US7941144B2 (en) * 2006-05-19 2011-05-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ccess contro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796190B (zh) * 2012-10-31 2018-0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区分用户的方法及系统
CN103648088B (zh) * 2013-11-18 2016-10-05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资源控制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37791A (en) * 1997-03-25 2000-10-2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Communicating packet data with a mobile station roaming within an incompatible mobile network
US20090154413A1 (en) * 2007-12-18 2009-06-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mission control considering multiple service providers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625418A (zh) * 2011-02-01 2012-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选择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网络接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N103442394A (zh) * 2013-08-16 2013-12-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容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9323B (zh) 2020-01-21
EP3148232A4 (en) 2017-06-14
JP2017520181A (ja) 2017-07-20
JP6456409B2 (ja) 2019-01-23
US20170086056A1 (en) 2017-03-23
WO2016000095A1 (zh) 2016-01-07
EP3148232A1 (en) 2017-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72230B (zh) 一种保护用户隐私的方法及装置
EP3846534A1 (en) Connec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onic sim card terminal, user terminal, and application program
CN101605353A (zh) 一种数据通讯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装置
CN104092839A (zh) 通信方法、系统、im服务器、运营商业务平台与终端
CN104170416A (zh) 在线签约数据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379323A (zh) 一种在线附着用户总量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335641A (zh) 漫游场景下的数据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857897A (zh) 管理mtc设备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980290A (zh) 一种建立群组的方法及服务器
CN105338511A (zh) 网络拓扑隐藏方法和设备
CN105307173A (zh) 通信网络架构、基于通信网络架构的接入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1923533A (zh) 处理预付费业务访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408096A (zh) 一种在线售票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在线售票系统
CN112118120A (zh) 切片签约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703181A (zh) 一种接入节点认证方法及终端
JP5930438B2 (ja) アクセス方法、モビリティ管理デバイス、およびユーザ機器
CN102369701B (zh) 多用户捆绑网络资源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3841080A (zh) 一种被叫号码补齐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3929469A (zh) 一种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的物联网管理平台和远程管理移动号码的方法
EP330850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subscription to policy counters
CN103024876B (zh) 接入控制方法、网关及系统
CN103024737A (zh) 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元、接入移动网络及去附着方法
KR102013432B1 (ko) 사용자를 그룹과 연관 짓는 방법 및 기기
CN109804706B (zh) 用于建立移动终端到移动无线电通信网络的连接的方法和无线电接入网络组件
CN103731817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