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6825B - 一种系统控制方法、基站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系统控制方法、基站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76825B CN105376825B CN201410423108.1A CN201410423108A CN105376825B CN 105376825 B CN105376825 B CN 105376825B CN 201410423108 A CN201410423108 A CN 201410423108A CN 105376825 B CN105376825 B CN 10537682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ea
- carrier
- terminal
- power value
- base s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04W40/16—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based on interferenc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系统控制方法及基站,所述方法包括:检测终端在第一小区中所处的第一区域,判断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一小区中的第二区域或第三区域,若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则调度所述终端采用第一载波集中的第一载波,若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三区域,则调度所述终端采用第二载波集中的第二载波。在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当终端处在小区中的第二区域时,由于第二区域距离相邻小区的信号范围较远,即便是采用灵活的上下行载波配置,不会对相邻小区的造成交叉时隙干扰;当终端处在第三区域时,由于第三区域中的载波为上下行时隙配置固定,可以达到规避交叉时隙干扰问题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系统控制方法、基站及系统。
背景技术
时分双工是无线通信领域的一种双工方式,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分离接收和传送信道,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在通信过程中,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和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信号是在同一频率信道即载波的不同时隙,也就是说,时分双工是通过在同一载波中,发送下行信号的时隙与发送上行信号的时隙不同,来实现无线通信的目的。
采用时分双工的通信系统中,包括了两种载波,一种是发送上下行信号的时隙为固定,即,其上下行切换点为固定的固定载波;另一种是发送上下行信号的时隙可以自由调整,即,其上下行切换点可以动态调整的自由载波,通过自由载波可以实现对当前无线通信资源的灵活适应。
但是,由于自由载波的上下行切换点为动态分配的,当相邻小区之间的基站所提供的上下行切换点不一致时,就会出现交叉时隙干扰问题,造成相邻小区间的上下行信号干扰。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着因自由载波的上下行切换点为动态分配而造成相邻小区间的自由载波上下行信号干扰问题,即相邻小区间的交叉时隙干扰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系统控制方法及基站,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自由载波的上下行切换点为动态分配而造成相邻小区间的自由载波上下行信号干扰问题。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终端在第一小区中所处的第一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终端所处的小区;
判断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一小区中的第二区域或第三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为距离所述第一小区中基站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的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为距离所述基站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且处于所述第一小区内的区域;
若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则调度所述终端采用第一载波集中的第一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集为上下行时隙配置可改变的载波组成的集合;
若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三区域,则调度所述终端采用第二载波集中的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二载波集为上下行时隙配置固定的载波组成的集合。
优选地,所述若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则调度所述终端采用第一载波集中的第一载波,还包括:调度所述第一小区中基站采用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功率值的第一功率进行与所述第一载波对应的下行信号发射;调度所述终端采用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功率值的第二功率进行与所述第一载波对应的上行信号发射;
所述若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三区域,则调度所述终端采用第二载波集中的第二载波,还包括:调度所述第一小区中基站采用小于等于第三预设功率值的第三功率进行与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下行信号发射;调度所述终端采用小于等于第四预设功率值的第四功率进行与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上行信号发射;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功率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值,所述第四预设功率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值。
优选地,在所述检测终端在第一小区中所处的第一区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在第一预定时间段内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一平均业务总量;根据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与所述基站发射功率值,以及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与所述终端发射功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所对应的所述基站发射功率值为所述第一预设功率值,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所对应的所述终端发射功率值为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值。
优选地,在所述检测终端在第一小区中所处的第一区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在所述第一预定时间段内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二平均业务总量;根据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与所述基站发射功率值,以及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与所述终端发射功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所对应的所述基站发射功率值为所述第三预设功率值,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所对应的所述终端发射功率值为所述第四预设功率值。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二区域移动至所述第三区域时,调度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载波集中的第二载波。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三区域移动至所述第二区域时,调度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载波集中的所述第二载波。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区域检测单元,用以检测终端在第一小区中所处的第一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终端所处的小区;
区域判断单元,用以判断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一小区中的第二区域或第三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为距离所述第一小区中基站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的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为距离所述基站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且处于所述第一小区内的区域;
载波调度单元,用以在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时,调度所述终端采用第一载波集中的第一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集为上下行时隙配置可改变的载波组成的集合;和/或,用以在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三区域时,调度所述终端采用第二载波集中的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二载波集为上下行时隙配置固定的载波组成的集合。
优选地,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一功率调度单元,用以调度所述基站采用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功率值的第一功率进行与所述第一载波对应的下行信号发射;
第二功率调度单元,用以调度所述终端采用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功率值的第二功率进行与所述第一载波对应的上行信号发射。
第三功率调度单元,用以调度所述第一小区中基站采用小于等于第三预设功率值的第三功率进行与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下行信号发射;
第四攻略调度单元,用以调度所述终端采用小于等于第四预设功率值的第四功率进行与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上行信号发射;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功率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值,所述第四预设功率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值。
优选地,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一平均业务总量获取单元,用以获取在第一预定时间段内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一平均业务总量;
第一预设功率值确定单元,用以根据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与基站发射功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所对应的所述基站发射功率值为所述第一预设功率值;
第二预设功率值确定单元,用以根据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与终端发射功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所对应的所述终端发射功率值为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值。
优选地,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二平均业务总量获取单元,用以获取在所述第一预定时间段内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二平均业务总量;
第三预设功率值确定单元,用以根据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与所述基站发射功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所对应的所述基站发射功率值为所述第三预设功率值;
第四预设功率值确定单元,用以根据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与所述终端发射功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所对应的所述终端发射功率值为所述第四预设功率值。
优选地,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二载波切换单元,用以当检测到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二区域移动至所述第三区域时,切换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载波集中的所述第二载波。
优选地,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二载波维持单元,用以当检测到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三区域移动至所述第二区域时,调度所述终端维持采用所述第二载波集中的所述第二载波。
再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一个基站和至少一个终端,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为第一小区,所述终端位于所述第一小区内;
其中所述基站检测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小区中所处的第一区域;
所述基站判断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一小区中的第二区域或第三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为距离所述基站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的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为距离所述基站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且处于所述第一小区内的区域;
若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则所述基站调度所述终端采用第一载波集中的第一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集为上下行时隙配置可改变的载波组成的集合;
若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三区域,则所述基站调度所述终端采用第二载波集中的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二载波集为上下行时隙配置固定的载波组成的集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通过检测终端在所处的小区中所处的位置,然后判断该位置具体为小区中的第二区域或是第三区域,其中,第二区域为距离小区基站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的区域,第三区域为距离基站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且处于小区内的区域,如果终端所处的为第二区域,则调度终端采用第一载波集中的第一载波,所述第一载波集包括了上下行时隙配置可改变的载波;如果终端所处的为第三区域,则调度终端采用第二载波集中的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二载波集由上下行时隙配置固定的载波组成。
由此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区域为距离基站较近的区域,第三区域为距离基站较远的区域,因此当终端处在小区中的第二区域时,可以通过调度终端采用第二区域中的上下行时隙配置可改变载波,以实现无线通信,由于第二区域用户与基站距离较近,可以用较小的功率实现两者的通信,并且由于第二区域距离相邻小区的信号范围较远,因此不会对相邻小区的造成交叉时隙干扰,同时,还能实现在第二区域中解决上下行业务不对称的问题,起到对当前无线通信环境灵活适应的技术效果;当终端处在小区中的第三区域时,可以通过调度终端采用上下行时隙配置固定的载波实现无线通信,因此,可以通过限定配置相邻小区间的第三区域中的载波时隙,以达到规避交叉时隙干扰问题的目的。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由于可以在第二区域中采用上下行时隙配置可改变的载波以及上下行时隙配置固定的载波,由此可以提供更多的载波配置选择,实现根据当前无线通信环境选择最优载波配置的目的,因而具有提升通信效率及节省无线通信资源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严格限制第一预设功率值来达到使第一载波集中的上下行配置可改变的载波的发射功率较小,对相邻小区的信号造成影响的几率减小的目的,由此进一步降低引起交叉时隙干扰的概率,起到了可以进一步抑制交叉时隙干扰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在终端从第三区域移动到第二区域的时候,维持采用终端之前所采用的第二载波集中的第二载波,通过省略载波切换步骤以减少基站系统的工作量,起到了提高基站系统效率,保持无线通信流畅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一种系统控制方法及基站,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自由载波的上下行切换点为动态分配而造成相邻小区间的自由载波上下行信号干扰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通过检测终端在所处的小区中所处的位置,然后判断该位置具体为小区中的第二区域或是第三区域,其中,第二区域为距离小区基站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的区域,第三区域为距离基站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且处于小区内的区域,如果终端所处的为第二区域,则调度终端采用第一载波集中的第一载波,所述第一载波集包括了上下行时隙配置可改变的载波;如果终端所处的为第三区域,则调度终端采用第二载波集中的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二载波集由上下行时隙配置固定的载波组成。
由此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区域为距离基站较近的区域,第三区域为距离基站较远的区域,因此当终端处在小区中的第二区域时,可以通过调度终端采用第二区域中的上下行时隙配置可改变载波,以实现无线通信,由于第二区域用户与基站距离较近,可以用较小的功率实现两者的通信,并且由于第二区域距离相邻小区的信号范围较远,因此不会对相邻小区的造成交叉时隙干扰,同时,还能实现在第二区域中解决上下行业务不对称的问题,起到对当前无线通信环境灵活适应的技术效果;当终端处在小区中的第三区域时,可以通过调度终端采用上下行时隙配置固定的载波实现无线通信,由于第三区域中的载波为上下行时隙配置固定,因此,可以通过限定配置相邻小区间的第三区域中的载波时隙,以达到规避交叉时隙干扰问题的目的。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一种系统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检测终端在第一小区中所处的第一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终端所处的小区。
所述第一区域具体是指终端在小区中所处的具体位置,该具体位置可以通过终端距离小区中的基站之间的距离来表示,当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其它参数来确定终端在小区中所处的具体位置。
因此,所述检测终端在第一小区中所处的第一区域,具体可以是指检测得到终端至基站之间的距离,或是检测得到可以用以确定终端在小区中所处的具体位置的参数。
在步骤101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检测终端所处的第一区域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在LTE系统中,终端需要将所测量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Power,简写:RSRP)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简写:RSRQ)向基站进行报告,基于终端距离小区所在基站的距离越近其RSRP或RSRQ越高的特点,因此,可以通过报告中的适时功率测量值或适时质量测量值确定终端至基站之间的距离。
步骤102:判断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一小区中的第二区域或第三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为距离所述第一小区中基站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的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为距离所述基站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且处于所述第一小区内的区域。
由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的定义可知,第二区域为距离小区基站较近的区域,第三区域为距离小区基站较远的区域。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区域,也就是说,可以通过终端至所在小区中的基站之间的距离,来判断终端具体处于较近的第二区域还是较远的第三区域。
在实施过程中,可通过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或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相邻小区的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和/或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相邻小区的第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依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或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来判断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一小区中的第二区域或第三区域;或依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和/或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来判断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一小区中的第二区域或第三区域。
更具体地,可以通过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如果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大于第一阈值,则判定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否则判定为第三区域;或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如果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大于第二阈值,则判定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否则判定为第三区域。
例如: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RSRP和RSRQ的取值与所述终端至基站之间的距离呈反比,因此可以通过测量RSRP和RSRQ来确定终端至基站之间的距离,对于小区A的测量值RSRPA,当RSRPA>threshold时,则认为终端位于小区A第二区域,否则认为终端位于小区A第三区域,其中,threshold为根据小区内不同位置与信号接收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由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之间的分界点所确定的预定信号接收功率值。
或者是,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相邻小区的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如果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大于第三阈值,则判定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否则判定为第三区域;或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小区相邻小区的第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如果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接收质量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的差值大于第四阈值,则判定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否则判定为第三区域。
例如:对于同一个终端,可以由物理上相邻的小区A和小区B对该终端进行RSRP的测量,获得对应的测量值分别为RSRPA和RSRPB,当RSRPA-RSRPB>threshold2时,则认为终端位于小区A第二区域,否则认为终端位于小区A第三区域,其中,threshold2为根据在小区A中不同位置,小区A的信号接收功率与小区B的信号接收功率之差的对应关系,由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之间的分界点所确定的预定信号接收功率差值。
又例如,还可以根据GPS(全球定位系统)对终端进行地理定位,确定终端在小区的具体位置,由此得到终端至所在小区中的基站之间的距离,当该距离小于threshold3时,则认为终端位于第一区域,否则认为终端位于第二区域,其中,threshold3为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之间的分界点距离小区基站的距离。
步骤103:若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则调度所述终端采用第一载波集中的第一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集包括上下行时隙配置可改变的载波。
当判定终端具体位于小区中的第二区域也就是较近区域中时,则调度该终端采用第一载波集中的第一载波,具体的,该第一载波可以是上下行时隙配置可改变的载波,也可以是上下行时隙配置固定的载波,例如,第一载波集中包括了上下行时隙可改变的载波,还包括了上下行时隙配置为1:3的载波,还包括了上下行时隙配置为2:4的载波,所述上下行时隙可改变的载波、1:3的载波、以及2:4的载波均为第一载波。
采用上下行时隙配置可改变的载波可以解决上下行业务不对称的问题,能够有效的适应当前无线通信环境,同时,第二区域中也可以根据小区中的具体业务情况采用上下行时隙配置固定的载波,由此可以提供更多的载波配置选择,实现根据当前无线通信环境选择最优载波配置的目的,因而具有提升通信效率及节省无线通信资源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若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则调度所述终端采用第一载波集中的第一载波,还包括:
调度所述第一小区中基站采用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功率值的第一功率进行与所述第一载波对应的下行信号发射;调度所述终端采用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功率值的第二功率进行与所述第一载波对应的上行信号发射;
所述若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三区域,则调度所述终端采用第二载波集中的第二载波,还包括:
调度所述第一小区中基站采用小于等于第三预设功率值的第三功率进行信号发射;调度所述终端采用小于等于第四预设功率值的第四功率进行信号发射;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功率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值,所述第四预设功率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值。
也就是说,当判定终端处于第二区域中时,调度小区基站采用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功率值的第一功率进行与终端所采用的第一载波对应的下行信号发射,并且,小区基站同时调度所述终端采用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功率值的第二功率,进行与所述终端采用的第一载波对应的上行信号发射。
另一方面,当判定终端处于第三区域中时,调度小区基站采用小于等于第三预设功率值的第三功率,进行与终端所采用的第二载波对应的下行信号发射,并且,小区基站同时调度所述终端采用小于等于第四预设功率值的第四功率,进行与所述终端采用的第二载波对应的上行信号发射。
并且,由第三预设功率值大于第一预设功率值,第四预设功率值大于第二预设功率值,保证了第二载波集中的载波发射功率大于第一载波集中的载波发射功率,因此可以通过严格限制第一预设功率值来达到使第一载波集中的上下行配置可改变的载波的发射功率较小,对相邻小区的信号造成影响的几率减小的目的,由此进一步降低引起交叉时隙干扰的概率,起到了可以进一步抑制交叉时隙干扰的技术效果。
步骤104:若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三区域,则调度所述终端采用第二载波集中的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二载波集为上下行时隙配置固定的载波组成的集合。
当判定终端具体位于小区中的第三区域也就是较远区域中时,则调度该终端采用第二载波集中的第二载波,具体的,该第二载波为上下行时隙配置固定的载波,例如,第二载波集中包括了上下行时隙配置为2:4的载波,还包括了上下行时隙配置为3:3的载波,所述2:4的载波以及所述3:3的载波均为第二载波。
由于第三区域为距离小区基站较远的区域,靠近相邻小区的基站信号发射范围,因此,在第三区域中采用上下行时隙配置固定的载波,可以通过限定相邻小区间的上下行时隙具体配置来避免产生交叉时隙干扰的问题。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105:当检测到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二区域移动至所述第三区域时,调度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载波集中的第二载波。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终端在第二区域时,其采用的是第一载波集中的第一载波,当所述终端从第二区域移动到第三区域的时候,则调度所述终端切换至采用第二载波集中的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二载波不同于第二载波集中已使用的载波。
例如,终端在第二区域中采用的是第一载波集中的上下行配置可改变的第一载波,当终端移动到第三区域时,则切换至采用第二载波集中的上下行配置固定的第二载波。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106:当检测到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三区域移动至所述第二区域时,调度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载波集中的所述第二载波。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终端在第三区域时,其采用的是第二载波集中的第二载波,当所述终端从第三区域移动到第二区域的时候,则维持采用所述终端所采用的第二载波集中的第二载波,通过省略载波切换步骤以减少基站系统的工作量,起到了提高基站系统效率,保持无线通信流畅的效果。
进一步具体地,在所述检测终端在第一小区中所处的第一区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1011:获取在第一预定时间段内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一平均业务总量。
该第一预定时间段为根据小区实际通信环境所确定的可以判定小区大概业务量范围的周期,具体可以为一个月、六个月、一年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实际情况而定。
该第一平均业务总量具体是指小区基站在第二区域中的第一预定时间段内上传下发业务总量除以单位时间的取值,比如,当第一预定时间段为一个月,小区基站在一个月内的业务总量为1200个数据包,单位时间为“天”时,则第一平均业务总量为(1200÷30)等于40个数据包。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单位时间也应该以实际情况来确定,单位时间可以为“天”,也可以为“小时”,甚至可以为“分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以实际需求来确定单位时间的取值。
步骤1012:根据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与所述基站发射功率值,以及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与所述终端发射功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所对应的所述基站发射功率值为所述第一预设功率值,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所对应的所述终端发射功率值为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值。
具体地,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与所述基站发射功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指,基站用以发送第一平均业务总量所需的功率值;而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与所述终端发射功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是指,终端用以发送第一平均业务总量所需的功率值。
当确定了小区中第二区域的第一平均业务总量后,则可以确定出与第一平均业务总量相对应的基站发射功率值,即第一预设功率值,以及确定出与第一平均业务总量相对应的终端发射功率值,即第二预设功率值。
进一步具体地,在所述检测终端在第一小区中所处的第一区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1013:获取在所述第一预定时间段内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二平均业务总量。
该第二平均业务总量具体是指小区基站在第三区域中的第一预定时间段内上传下发业务总量除以单位时间的取值。
步骤1014:根据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与所述基站发射功率值,以及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与所述终端发射功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所对应的所述基站发射功率值为所述第三预设功率值,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所对应的所述终端发射功率值为所述第四预设功率值。
具体地,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与所述基站发射功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指,基站用以发送第二平均业务总量所需的功率值;而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与所述终端发射功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是指,终端用以发送第二平均业务总量所需的功率值。
当确定了小区中第三区域的第二平均业务总量后,则可以确定出与第二平均业务总量相对应的基站发射功率值,即第三预设功率值,以及确定出与第二平均业务总量相对应的终端发射功率值,即第四预设功率值。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2,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区域检测单元201,用以检测终端在第一小区中所处的第一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终端所处的小区;
区域判断单元202,用以判断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一小区中的第二区域或第三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为距离所述第一小区中基站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的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为距离所述基站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且处于所述第一小区内的区域;
载波调度单元203,用以在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时,调度所述终端采用第一载波集中的第一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集为上下行时隙配置可改变的载波组成的集合;和/或,
用以在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三区域时,调度所述终端采用第二载波集中的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二载波集为上下行时隙配置固定的载波组成的集合。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一功率调度单元,用以调度所述基站采用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功率值的第一功率进行与所述第一载波对应的下行信号发射;
第二功率调度单元,用以调度所述终端采用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功率值的第二功率进行与所述第一载波对应的上行信号发射。
第三功率调度单元,用以调度所述第一小区中基站采用小于等于第三预设功率值的第三功率进行与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下行信号发射;;
第四功率调度单元,用以调度所述终端采用小于等于第四预设功率值的第四功率进行与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上行信号发射;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功率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值,所述第四预设功率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值。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一平均业务总量获取单元,用以获取在第一预定时间段内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一平均业务总量;
第一预设功率值确定单元,用以根据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与基站发射功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所对应的所述基站发射功率值为所述第一预设功率值;
第二预设功率值确定单元,用以根据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与终端发射功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所对应的所述终端发射功率值为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值。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二平均业务总量获取单元,用以获取在所述第一预定时间段内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二平均业务总量;
第三预设功率值确定单元,用以根据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与所述基站发射功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所对应的所述基站发射功率值为所述第三预设功率值;
第四预设功率值确定单元,用以根据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与所述终端发射功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所对应的所述终端发射功率值为所述第四预设功率值。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二载波切换单元,用以当检测到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二区域移动至所述第三区域时,切换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载波集中的所述第二载波。
再进一步具体地,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二载波维持单元,用以当检测到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三区域移动至所述第二区域时,调度所述终端维持采用所述第二载波集中的所述第二载波。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3,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一个基站和至少一个终端,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为第一小区,所述终端位于所述第一小区内;
其中所述基站检测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小区中所处的第一区域;
所述基站判断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一小区中的第二区域或第三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为距离所述基站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的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为距离所述基站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且处于所述第一小区内的区域;
若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则所述基站调度所述终端采用第一载波集中的第一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集为上下行时隙配置可改变的载波组成的集合;
若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三区域,则所述基站调度所述终端采用第二载波集中的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二载波集为上下行时隙配置固定的载波组成的集合。
由此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通过检测终端在所处的小区中所处的位置,然后判断该位置具体为小区中的第二区域或是第三区域,其中,第二区域为距离小区基站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的区域,第三区域为距离基站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且处于小区内的区域,如果终端所处的为第二区域,则调度终端采用第一载波集中的第一载波,所述第一载波集包括了上下行时隙配置可改变的载波;如果终端所处的为第三区域,则调度终端采用第二载波集中的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二载波集由上下行时隙配置固定的载波组成。
由于第二区域为距离基站较近的区域,第三区域为距离基站较远的区域,因此当终端处在小区中的第二区域时,可以通过调度终端采用第二区域中的上下行时隙配置可改变载波,以实现无线通信,由于第二区域用户与基站距离较近,可以用较小的功率实现两者的通信,并且由于第二区域距离相邻小区的信号范围较远,因此不会对相邻小区的造成交叉时隙干扰,同时,还能实现在第二区域中解决上下行业务不对称的问题,起到对当前无线通信环境灵活适应的技术效果;当终端处在小区中的第三区域时,可以通过调度终端采用上下行时隙配置固定的载波实现无线通信,由于第三区域中的载波为上下行时隙配置固定,因此,可以通过限定配置相邻小区间的第三区域中的载波时隙,以达到规避交叉时隙干扰问题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还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由于可以在第二区域中采用上下行时隙配置可改变的载波以及上下行时隙配置固定的载波,由于第二区域用户与基站距离较近,可以用较小的功率实现两者的通信,并且由于第二区域距离相邻小区的信号范围较远,因此不会对相邻小区的造成交叉时隙干扰,并且由此可以提供更多的载波配置选择,实现根据当前无线通信环境选择最优载波配置的目的,因而具有提升通信效率及节省无线通信资源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严格限制第一预设功率值来达到使第一载波集中的上下行配置可改变的载波的发射功率较小,对相邻小区的信号造成影响的几率减小的目的,由此进一步降低引起交叉时隙干扰的概率,起到了可以进一步抑制交叉时隙干扰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在终端从第三区域移动到第二区域的时候,维持采用终端之前所采用的第二载波集中的第二载波,通过省略载波切换步骤以减少基站系统的工作量,起到了提高基站系统效率,保持无线通信流畅的效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具体来讲,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存储在光盘,硬盘,U盘等存储介质上,当存储介质中的与一种系统控制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电子设备读取或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终端在第一小区中所处的第一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终端所处的小区;
判断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一小区中的第二区域或第三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为距离所述第一小区中基站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的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为距离所述基站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且处于所述第一小区内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还存储有另外一些计算机指令,这些计算机指令在与步骤:检测终端在第一小区中所处的第一区域被执行之前被执行,在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在第一预定时间段内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一平均业务总量;
根据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与所述基站发射功率值,以及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与所述终端发射功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所对应的所述基站发射功率值为所述第一预设功率值,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所对应的所述终端发射功率值为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值。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还存储有另外一些计算机指令,这些计算机指令在与步骤:检测终端在第一小区中所处的第一区域被执行之前被执行,在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在所述第一预定时间段内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二平均业务总量;
根据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与所述基站发射功率值,以及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与所述终端发射功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所对应的所述基站发射功率值为所述第三预设功率值,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所对应的所述终端发射功率值为所述第四预设功率值。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终端在第一小区中所处的第一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终端所处的小区;
判断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一小区中的第二区域或第三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为距离所述第一小区中基站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的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为距离所述基站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且处于所述第一小区内的区域;
若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则调度所述终端采用第一载波集中的第一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集为上下行时隙配置可改变的载波组成的集合;
若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三区域,则调度所述终端采用第二载波集中的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二载波集为上下行时隙配置固定的载波组成的集合;
当检测到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三区域移动至所述第二区域时,调度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载波集中的所述第二载波;
其中,所述第二载波集中的载波发射功率大于所述第一载波集中的载波发射功率;所述第一载波集中的载波发射功率是根据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一平均业务总量确定的;所述第二载波集中的载波发射功率是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二平均业务总量确定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则调度所述终端采用第一载波集中的第一载波,还包括:
调度所述第一小区中基站采用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功率值的第一功率进行与所述第一载波对应的下行信号发射;
调度所述终端采用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功率值的第二功率进行与所述第一载波对应的上行信号发射;
所述若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三区域,则调度所述终端采用第二载波集中的第二载波,还包括:
调度所述第一小区中基站采用小于等于第三预设功率值的第三功率进行与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下行信号发射;
调度所述终端采用小于等于第四预设功率值的第四功率进行与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上行信号发射;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功率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值,所述第四预设功率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终端在第一小区中所处的第一区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在第一预定时间段内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一平均业务总量;
根据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与所述基站发射功率值,以及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与所述终端发射功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所对应的所述基站发射功率值为所述第一预设功率值,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所对应的所述终端发射功率值为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终端在第一小区中所处的第一区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在所述第一预定时间段内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二平均业务总量;
根据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与所述基站发射功率值,以及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与所述终端发射功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所对应的所述基站发射功率值为所述第三预设功率值,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所对应的所述终端发射功率值为所述第四预设功率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二区域移动至所述第三区域时,调度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载波集中的第二载波。
6.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区域检测单元,用以检测终端在第一小区中所处的第一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终端所处的小区;
区域判断单元,用以判断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一小区中的第二区域或第三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为距离所述第一小区中基站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的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为距离所述基站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且处于所述第一小区内的区域;
载波调度单元,用以在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时,调度所述终端采用第一载波集中的第一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集为上下行时隙配置可改变的载波组成的集合;和/或,
用以在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三区域时,调度所述终端采用第二载波集中的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二载波集为上下行时隙配置固定的载波组成的集合;
第二载波维持单元,用以当检测到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三区域移动至所述第二区域时,调度所述终端维持采用所述第二载波集中的所述第二载波;
其中,所述第二载波集中的载波发射功率大于所述第一载波集中的载波发射功率;所述第一载波集中的载波发射功率是根据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一平均业务总量确定的;所述第二载波集中的载波发射功率是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二平均业务总量确定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一功率调度单元,用以调度所述基站采用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功率值的第一功率进行与所述第一载波对应的下行信号发射;
第二功率调度单元,用以调度所述终端采用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功率值的第二功率进行与所述第一载波对应的上行信号发射;
第三功率调度单元,用以调度所述第一小区中基站采用小于等于第三预设功率值的第三功率进行与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下行信号发射;
第四功率调度单元,用以调度所述终端采用小于等于第四预设功率值的第四功率进行与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上行信号发射;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功率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值,所述第四预设功率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一平均业务总量获取单元,用以获取在第一预定时间段内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一平均业务总量;
第一预设功率值确定单元,用以根据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与基站发射功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所对应的所述基站发射功率值为所述第一预设功率值;
第二预设功率值确定单元,用以根据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与终端发射功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平均业务总量所对应的所述终端发射功率值为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值。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二平均业务总量获取单元,用以获取在所述第一预定时间段内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二平均业务总量;
第三预设功率值确定单元,用以根据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与所述基站发射功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所对应的所述基站发射功率值为所述第三预设功率值;
第四预设功率值确定单元,用以根据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与所述终端发射功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平均业务总量所对应的所述终端发射功率值为所述第四预设功率值。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二载波切换单元,用以当检测到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二区域移动至所述第三区域时,切换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载波集中的所述第二载波。
1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一个基站和至少一个终端,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为第一小区,所述终端位于所述第一小区内;
其中所述基站检测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小区中所处的第一区域;
所述基站判断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一小区中的第二区域或第三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为距离所述基站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的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为距离所述基站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且处于所述第一小区内的区域;
若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则所述基站调度所述终端采用第一载波集中的第一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集为上下行时隙配置可改变的载波组成的集合;
若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三区域,则所述基站调度所述终端采用第二载波集中的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二载波集为上下行时隙配置固定的载波组成的集合;
当检测到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三区域移动至所述第二区域时,调度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载波集中的所述第二载波;
其中,所述第二载波集中的载波发射功率大于所述第一载波集中的载波发射功率;所述第一载波集中的载波发射功率是根据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一平均业务总量确定的;所述第二载波集中的载波发射功率是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二平均业务总量确定的。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23108.1A CN105376825B (zh) | 2014-08-25 | 2014-08-25 | 一种系统控制方法、基站及系统 |
PCT/CN2015/075412 WO2016029691A1 (en) | 2014-08-25 | 2015-03-30 | A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a base station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23108.1A CN105376825B (zh) | 2014-08-25 | 2014-08-25 | 一种系统控制方法、基站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76825A CN105376825A (zh) | 2016-03-02 |
CN105376825B true CN105376825B (zh) | 2019-12-24 |
Family
ID=55378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23108.1A Active CN105376825B (zh) | 2014-08-25 | 2014-08-25 | 一种系统控制方法、基站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376825B (zh) |
WO (1) | WO201602969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65641B (zh) * | 2016-03-31 | 2024-04-12 | 联想创新有限公司(香港) | 设备的交错确定 |
CN107846711A (zh) * | 2016-09-20 | 2018-03-27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载波切换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68055A (zh) * | 2003-06-12 | 2005-01-19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 | 一种时分双工模式蜂窝网组网的方法 |
CN101594173A (zh) * | 2008-05-27 | 2009-12-02 |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载波系统中的载波和功率分配方法 |
CN102868661A (zh) * | 2012-09-24 | 2013-01-09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ofdm网络中的静态子载波分配方法 |
CN103687040A (zh) * | 2013-11-29 | 2014-03-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调度方法、装置及基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32202B (zh) * | 2006-08-24 | 2011-03-3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调整高速下行共享信道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
CN102064879B (zh) * | 2010-11-30 | 2014-05-07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时分双工通信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US9161364B2 (en) * | 2011-12-21 | 2015-10-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ssignment dependent downlink channel processing for wireless networks |
WO2013191419A1 (en) * | 2012-06-17 | 2013-12-27 | Lg Electronics Inc. | An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signals in accordance with a frame structure supportive of a plurlaity of carrie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
-
2014
- 2014-08-25 CN CN201410423108.1A patent/CN105376825B/zh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3-30 WO PCT/CN2015/075412 patent/WO2016029691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68055A (zh) * | 2003-06-12 | 2005-01-19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 | 一种时分双工模式蜂窝网组网的方法 |
CN101594173A (zh) * | 2008-05-27 | 2009-12-02 |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载波系统中的载波和功率分配方法 |
CN102868661A (zh) * | 2012-09-24 | 2013-01-09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ofdm网络中的静态子载波分配方法 |
CN103687040A (zh) * | 2013-11-29 | 2014-03-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调度方法、装置及基站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76825A (zh) | 2016-03-02 |
WO2016029691A1 (en) | 2016-03-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21421B (zh) | 用于多点通信测量集管理的测量报告触发配置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2833793B (zh) | 干扰协调方法和基站 | |
CN106688294B (zh) | 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
CN106572478B (zh) | 一种构造无线栅格的方法及基站 | |
CN103391576A (zh) |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上报方法和设备 | |
CN110431776B (zh) | 用于确定基于直接链路的通信中的调制方案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852778B (zh) | 一种开销信息传输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 |
CN102088723B (zh) | 确定高干扰指示的方法和装置 | |
EP3123650A1 (en) | Methods for managing interruptions with multiple deactivated scells | |
CN105099612A (zh) | 一种利用非授权频谱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
JP6942811B2 (ja) | 複数の無線技術の共存干渉を低減する方法、装置及び設備 | |
CN103813462A (zh) | 一种多射频拉远单元共小区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
CN103369587A (zh) | 一种测量方法和装置 | |
CN111417133A (zh) | 一种干扰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2261661A (zh) |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03108384A (zh) | 获取调度信息的方法、获取调度信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EP3035758B1 (en) | Coexistence of cellular and non-cellular systems | |
CN105376825B (zh) | 一种系统控制方法、基站及系统 | |
CN111417198B (zh) |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 |
CN102457912B (zh) | 负载指示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 |
CN104506292A (zh) | 一种多点协作传输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 |
CN104796988A (zh)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
CN113170425A (zh) | 信道状态信息的获取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11769900B (zh)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 |
CN105025563A (zh) | 一种协作通信的方法、装置、系统及相关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