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6123A - 检测操控方法、计算机程序产品、用户终端、设备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检测操控方法、计算机程序产品、用户终端、设备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6123A
CN105376123A CN201510497758.5A CN201510497758A CN105376123A CN 105376123 A CN105376123 A CN 105376123A CN 201510497758 A CN201510497758 A CN 201510497758A CN 105376123 A CN105376123 A CN 1053761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user terminal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977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比乔特
A.洛齐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omson Licensing SAS
Original Assignee
Thomson Licensing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omson Licensing SAS filed Critical Thomson Licensing SAS
Publication of CN105376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61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7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interrog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9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data transfer in combination with power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4Multichannel or multilink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配备通信标签(5)的设备(3)的用户的操控的方法。用户佩戴配备有通信标签读取器的用户终端(10),其在用户充分地靠近设备时检测与设备(3)相关联的通信标签(5)。通信标签读取器(31)在用户终端(10)和设备(3)之间或者在用户终端(10)和已知装置连接到的局域网之间已经建立局域网连接之后被激活。通过该局域网连接(7),用户终端(10)还可以将关于用户的信息传达给设备(3),设备(3)然后知道谁正在操控(9)它的前面板。设备(3)可以访问存储在用户终端(10)中的用户简档,以便向用户传递个性化服务。

Description

检测操控方法、计算机程序产品、用户终端、设备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地,但是非排他性地,在智能生活服务的背景下,涉及消费者电子装置或设备的领域。更准确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设备的用户接口来检测设备的用户的操控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过去几十年中,在尝试便于使用消费者电子装置或设备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和开发项目。实际上,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复杂度上,这样的装置的功能和功能性急剧地增加。因此,当前的趋势是建立智能装置,其将能够学习和理解用户如何操作它们的用户接口,以便自动地再现这样的行为或这样的操作动作。
以标准的电视机为例,其现在频繁地用于诸如视频会议这样的其他应用,可以通过考虑特定用户的联系人的个人列表使其有利地适合于特定用户。
为此目的,需要提供允许标识和验证正在直接通过设备前面板或通过遥控装置(后者被视为装置的物理扩展)操控装置的用户的方法。
多数现有技术方法依赖于登录过程,其中用户建立与装置的安全连接。例如,用户使用某些预先登记的凭证登录到家庭电视机中。一旦用户登录,装置就可以推断在其用户接口上的所有动作可以与该特定的登录的用户相关联。
然而,这样的登录过程不是用户友好的,因为其需要用户在每当有其他人希望操作装置时退出,并且在他/她想要再次操控装置时再次登录。
为了使得这样的登录过程变得容易,一些装置配备相机并且嵌有脸部检测软件,从而允许识别在装置前面的任何用户,并且自动地使该用户登录。这样的脸部检测方法的缺点是很多用户认为其是冒昧的。而且,对于可能由大量用户操控的一些公共装置,其可能是不足的。最后,存在许多可能没有嵌入相机的装置。
另外的已知现有技术依赖于使用近场通信(NFC)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WO2013/133764中所描述的那样。根据该文献,对数字电视的专用遥控装置嵌有近场通信能力,以便与移动设备交换信息,移动设备也嵌有近场通信能力,以便向特定用户提供用户的验证,并且因此向特定用户提供数字电视的定制。
每当用户希望在不必经历很多的验证步骤的情况下根据其自己的简档来配置数字电视时,他/她需要通过将专用的遥控装置和他/她的移动设备接触在一起来建立它们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使用近场通信,专用的遥控装置验证移动设备,从而允许通过专用的遥控装置在移动设备和数字电视之间交换信息,反之亦然。
该现有技术的第一个缺点是其需要使用配备NFC能力的专用的遥控装置。因此,其强烈地影响装置。而且,其对未嵌有诸如NFC读取器这样的专用标识装置的传统装置不起作用。
该现有技术的另外的缺点是其必然意味着来自用户的主动和自发的方案,用户必须通过将他/她的移动设备和遥控装置接触在一起来积极参与到该过程中。因此,这样的方案不是用户友好的。
而且,总有可能用户即使在另外的第一用户已经将专用遥控装置与他/她的移动设备接触之后通过数字电视的前面板来操控数字电视。这样,数字电视无法知道谁是正在操控它的前面板的用户,因为其可能是任何人,而不仅仅是经由专用遥控装置通过近场通信验证的第一用户。
因此,将期望提供一种相对于现有技术表现出改进的用于检测设备的用户的操控的方法。
特别地,将期望提供这样一种方法,其将不需要任何复杂且冒昧的登录过程。还将期望提供这样一种方法,其将是经济的,并且将对传统装置起作用。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提出一种检测配备至少一个通信标签的设备的用户的操控的方法,该方法包含:
-建立用户终端和所述设备连接的局域网或个人区域网络之间的局域网或个人区域网络连接;
-由在所述用户终端处设置的通信标签读取器通过读取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标签来检测用户终端在设备的通信范围内;
-在建立所述网络连接之后触发所述检测。
本发明因此依赖于检测设备或装置的用户的操控并且标识这样的用户的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方案。实际上,这样的方法依赖于嵌有电子标签读取器的用户终端。当携带或佩戴用户终端的用户与设备足够近时,通信标签读取器可以读取在设备处设置的通信标签,并且因此检测设备的用户的操控。这样的方法对任何的传统装置起作用,即使其未嵌有任何专用登录系统也是如此,只要在其上粘贴有标签即可。而且,这样的方法是非常用户友好的,因为用户不需要采取任何自发的动作。
从而,这样的方法为用户终端并且因此为设备提供容易的方式以通过设备用户接口(例如,前面板)将当前的人类操控或操作与用户(即用户终端的所有者)相关联。
而且,所述检测在用户终端与所述设备已知所连接的局域网或个人区域网络之间建立本地网络连接之后触发。在另外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在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设备之间建立本地网络连接之后触发。
这样的特征允许控制用户终端的功耗,并且具体地控制其嵌有的通信标签读取器的功耗。实际上,用户终端仅在其与设备所连接的局域网或个人区域网络建立网络连接之后或者通过所述局域网或个人区域网络直接与设备建立网络连接之后才进行通信标签读取尝试。例如,当用户回到家时,他/她的用户终端连接到家庭WiFi网络(WLAN),家庭WiFi网络(WLAN)还连接他/她的电视机和洗衣机。在建立这样的网络连接之后,用户终端可以触发通信标签读取尝试,以检测用户是否靠近电视机或洗衣机(或者更一般地,任何其他家用装置)。相反,当用户离开家并且未连接到任何其他公共或私有LAN或PAN时,用户终端不激活其通信标签读取器,并且因此而节省功率。
关于用户终端,其在这里以及本文献的各处表示包含至少可佩戴的处理单元的任何可佩戴的设备。这样的可佩戴的处理单元可以与便携式屏幕集成或者与便携式屏幕无线地连接。其中,这样的用户终端可以是智能电话、pad或平板电脑、计算机、移动电话……。
关于设备,其在这里以及本文献的各处表示任何电子装置或设备,无论其是私有的消费者设备还是公共设备。其中,这样的设备可以是公交车中的广告面板、个人计算机、洗衣机、电视机、咖啡机……。推而广之,设备也可以是与电子设备相关联的遥控装置,例如与电视机相关联的遥控装置。
关于通信标签,其在这里以及本文献的各处表示检测范围足够短以便检测用户足够靠近设备从而操控该设备的任何低场(优选地,无源)通信标签。其中,这样的通信标签可以是RFID通信标签、蓝牙低能量通信标签、NFC通信标签……。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这样的方法还包含通过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设备之间的所述网络连接向设备传送关于用户的信息。
通过在用户终端与设备之间建立的网络连接,用户终端可以每当检测到与设备相关联的通信标签时向设备发送信息。于是,设备知道谁正在操控其前面板,而不需要复杂和冗长的登录过程。
当用户足够靠近配备通信标签的设备时,嵌入在用户终端中的通信标签读取器唯一地标识设备。相关联的标识必须预先传达给用户终端。为此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这样的方法还包含在所述用户终端中一起存储:
-由所述通信标签提供的所述设备的标识符;
-用于与所述设备建立所述网络连接的信息。
与设备相关联的标识符可能已经通过初始配置过程或者通过例如基于诸如UPnP(即“通用即插即用”)/DLNA(即数字生活网络联盟)或(由开发的家庭网络协议)这样的家庭网络协议的任何已知机制提供给用户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含收集对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用户的动作以及将所述一个或多个用户的动作记录在用户终端内保持的用户简档内。
因此,用户终端能够建立非常丰富的用户简档,聚集由设备所生成的所有家庭网络协议事件作为通过设备用户接口的用户操控的结果。
实际上,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在所述用户终端仍然在设备的通信范围内的同时,从由所述设备生成并且从所述设备接收的以及与所述设备的标识符相关联的消息得出所述用户的动作。
换言之,用户终端将由相关联的通信标签所给出的设备的标识符与作为通过设备前面板的用户操作的结果的由设备所生成的家庭网络协议事件相关联。只要用户终端可以感测或检测到设备通信标签,就假设其为正在操控设备前面板的用户,并且持续用由设备生成并且从设备接收的消息来更新用户简档。
根据支持多个用户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述用户的动作从由所述设备生成并且从所述设备接收的并且与所述设备的标识符和所述用户终端或所述用户的标识符两者相关联的消息得出。
实际上,若干用户能够同时操作相同的设备,其中需要区别这些用户。根据该实施例,传输由设备用户接口(无论是电子设备的前面板还是遥控装置面板)的用户操控所生成的消息的网络协议将控制设备的个人或装置的标识符与消息联系。由与确实足够靠近相关联的面板以便检测通信标签的用户相对应的用户终端向设备传达该标识符。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检测包含:
-将所述通信标签读取器的功率设置成对应于最小检测范围的阈值;
-增加所述功率以便增加所述检测范围。
这样的实施例在用户终端连接到若干设备(例如,在家时连接到烤箱、计算机和烹饪机器人)以便检测用户潜在地手动控制的设备的情况下是有利的。为此目的,通信标签读取器以非常短的检测范围开始扫描,并且逐渐地扩大其检测范围,直至其检测到通信标签为止。也能够使用具有与不同类型的设备相对应的不同灵敏度的不同类别的通信标签。当通信标签读取器检测到通信标签时,其读取相关联的标识符,并且因此标识设备类型和种类,并且推断用户是否实际地位于设备的前面或靠近设备。
根据又一个实施例,还能够是一些设备也配备通信标签读取器,同时通信标签也设置在用户终端上。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方法包含:
-通过嵌入在所述设备中/在所述设备处设置的通信标签读取器读取在所述用户终端上设置的通信标签;
-通过所述设备和所述用户终端之间的所述本地或个人网络连接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用信号通知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设备的通信范围内的消息。
特别是在配备通信标签和通信标签读取器两者的两个用户终端相互靠近,并且一个起到用户终端的作用而另一个起到设备的作用时,可能出现该情况。
在该实施例中,设备通过专用的控制消息向用户终端用信号通知物理接近性检测。因为很多家用或公共设备通常连接到供电网络,所以功耗问题不如用户终端那么重要。由设备向用户终端发出的这样的消息可以是触发用户终端的通信标签读取器的任何读取尝试的另外的令人感兴趣的方式,作为任何在先的网络连接建立的替代。
根据又一个实施例,这样的方法还包含操作所述用户简档以便由所述设备向用户传递个性化服务。
设备可以通过设备和用户终端之间的网络连接来访问存储在用户终端中的用户简档,以便定制其提供给用户的服务。
根据又一个实施例,所述设备配备至少两个通信标签。
使用可能具有不同朝向的两个或多个标签,可以允许某种天线或路径分集(diversity),并且可以帮助减少往往在例如诸如这样的一些无线通信中出现的多路径频率选择性衰退。
虽然未明确描述,但是所述实施例可以以任何组合或子组合来使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能够从通信网络下载和/或存储在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载体中和/或能够由微处理器执行,包含当其在计算机上执行时如上所述那样地执行用于检测设备的用户的操控的方法的程序代码指令。
本发明还涉及用户终端,其包含:
-网络接口模块,用于与设备建立局域网或个人区域网络连接;
-通信标签读取器,用于读取在所述设备上设置的至少一个通信标签,并且用于检测用户终端在设备的通信范围内;
-存储器,用于存储用户简档;
-处理器,用于使用从一个或多个消息得出的至少一个用户动作来更新所述用户简档,该一个或多个消息通过对所述设备的用户的动作触发并且由所述设备生成并且通过所述网络连接由所述网络接口模块的接收模块所接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这样的网络接口模块还包含:传送器,用于通过所述用户终端和所述设备之间的所述网络连接向设备传送关于用户的信息。
与用于检测设备的用户的操控的方法的实施例有关的上述的用户终端的描述的所有特征也应用于这样的用户终端。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设备,其包含能够由用户操作的用户接口以及用于建立所述设备和用户终端之间的网络连接的网络接口,其中所述设备还包含:
-至少一个通信标签,用于由在所述用户终端上设置的通信标签读取器来读取;
-接收器,用于在所述用户终端被所述通信标签读取器检测为在设备的通信范围内的情况下从所述用户终端接收关于所述用户的信息;
-访问模块,用于基于所接收的信息来访问存储在所述用户终端中的用户简档;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用户简档向用户传递个性化服务。
与用于检测设备的用户的操控的方法的实施例有关的上述的设备的描述的所有特征也应用于这样的设备。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设备的用户的操控的系统,在设备上设置至少一个通信标签,所述系统包含所述设备和用户终端,并且包含:
-网络接口模块,用于与所述设备建立局域网或个人区域网络连接;
-通信标签读取器,在建立所述网络连接之后被激活,用于读取在设备上设置的通信标签以及检测用户终端在设备的通信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网络接口模块包含用于通过所述网络连接向设备传送关于用户的信息的传送器,并且所述设备还包含:
-接收器,用于接收关于用户的所述信息;
-访问模块,用于基于所接收的信息来访问存储在所述用户终端中的用户简档;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用户简档向用户传递个性化服务。
与用于检测设备的用户的操控的方法的实施例有关的上述用户终端和设备的描述的所有特征也应用于这样的系统。
附图说明
参考下面作为示例而非限制保护范围而给出的描述和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且附图中:
图1示出在包含数字电视的家庭网络的背景下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检测设备的用户的操控的系统;
图2示出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法的主要步骤的流程图;
图3例示在图1的系统中实现的用户终端的结构;
图4例示在图1的系统中实现的设备的结构。
附图中的组件未必是按比例的,在例示本发明的原理时替代地加以强调。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检测设备的用户的操控的方法依赖于如下第一假设:用户总是佩戴他们的可佩戴的用户终端,即诸如智能电话这样的个性化的计算机单元。设备(无论是私有设备还是公共设备)配备诸如无源RFID(即射频识别)标签这样的通信标签。这样的标签小,并且可以被容易地附接(例如,粘贴)在任何传统装置上。为了测量用户和设备之间的距离,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法使用与这样的通信标签相关联的通信范围。其还依赖于如下另外的假设:如果用户足够靠近设备(例如,50cm或更小),则他/她是正在操控设备的用户。
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的那样,本原理的方面可以实施为系统、方法或计算机可读介质。因此,本原理的方面可以采取完全硬件实施方式的形式、完全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常驻软件、微代码等)的形式或者在本文中一般可以被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的组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原理的方面可以采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形式。可以利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任何组合。
图1例示在家庭网络的背景下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其中一个或若干用户可以操控或操作若干家用设备(咖啡机、个人计算机、洗衣机、烤箱、冰箱、电视机……)。图1的系统更具体地关注对数字电视的操控。然而,下面的描述将容易地扩展至任何其他类型的家用设备。还必须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当然可以出现在具有诸如广告面板或苏打饮水机(sodadispenser)这样的设备的公共背景下(例如在火车站或公交车中)。
图1的系统包含:
-配备RFID标签5的数字电视3;
-也配备RFID标签6的数字电视3的遥控装置4;
-属于用户1并由用户1所佩戴的智能电话10。智能电话10配备RFID标签读取器;
-属于用户2并由用户2所佩戴的智能电话20。智能电话20也配备RFID标签读取器。
虽然未在图1中例示,但是数字电视3(以及未在图1上示出的其他家用装置)是诸如使用通信标准的无线局域网这样的家庭网络的一部分。
当用户1进入他的家中时,他/她的智能电话10自动连接到他/她的WLAN。智能电话10发现家庭网络,并且通过可以是安全无线网络连接的网络连接7变成与数字电视3相关联。
数字电视3变得意识到用户存在于家中,并且可以访问他/她的简档,以便例如设立他/她的个人配置(例如,切换到用户1优选的频道)。
在回到家时,这同样适用于用户2和他/她的智能电话20。
当用户1移动到数字电视3所在的起居室中时,他/她可以决定通过操作电视机遥控装置4或电视机3前面板来改变频道或者增加音量。这样的动作(无论是在前面板上的还是在遥控4上的)一定被保存在用户1简档中。
当用户1持有遥控装置4或者靠近数字电视3时,他/她的智能电话10检测RIFD6或RFID5。例如,用户1到达离开数字电视3的距离d处,其中,d<Xcm,X代表附接到(例如粘贴到)数字电视3的RFID标签5的检测范围。嵌入在智能电话10中的RFID标签读取器检测(8)RFID5。其读取与RFID5相关联的标识符,并且例如在存储在智能电话10中的查找表中找出其对应于数字电视3的标识符。
在图1上可以观察到,用户2仍然处于离开数字电视3和遥控装置4的距离D>Xcm处。智能电话20不检测RFID5或RFID6。
当用户1操控(9)TV前面板时,数字电视3生成事件消息,例如DLNA消息或消息,以便用信号通知频道切换或音量增加/减小。这些家庭网络协议消息11在家庭网络上发送,并且由智能电话10接收,在智能电话10处,它们被记录并且与用户1简档相关联。只要智能电话10可以感测或检测RFID5或RFID6,就总是如此。如果感测失败,或者如果智能电话10检测到新的RFID,则用户1和数字电视3之间的关联结束。
智能电话20还可以接收由数字电视3生成的家庭网络协议消息11。然而,它们被智能电话20丢弃,因为用户2未被检测为足够靠近数字电视3。
如将参照图2更详细地公开的那样,数字电视3可以操作存储在智能电话10中的用户简档以向用户1传递个性化服务。
图2以示意性流程图的形式例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检测设备的用户的操控的方法的一些步骤。这些步骤中的一些已经参照图1进行了描述;然而,它们仍以合成的形式呈现在图2中。
在步骤21中,例如在用户1进入他/她的家中并且他/她的智能电话自动地连接到他/她的家庭WLAN时,在智能电话10和数字电视3之间建立局域网连接。
建立这样的网络连接触发嵌入在智能电话10中的RFID标签读取器的读取尝试;在此之前,没有读取尝试被激活,以便减少智能电话10的功耗。
当用户1足够靠近数字电视3(d<Xcm)时,在步骤22,智能电话10检测附接到(例如,粘贴到)数字电视3的RFID标签5。
然后,在步骤23,智能电话10可以向数字电视5传送关于用户1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可以包含用户1的标识符以及在用户1的用户简档中收集的信息。
智能电话10将由数字电视3生成并且通过家庭网络发送的所有随后的事件消息视为已经由用户1在数字电视前面板上执行的动作触发。实际上,用户1被视为足够靠近数字电视3以被当作操控或操作电视机的人。
另外,数字电视3可以与事件消息相联系地发送表示用户1(或他的智能电话10)的标识的标识符。
在步骤24,收集从数字电视3接收的家庭网络协议的所有消息(被如此识别,因为它们具有数字电视3的标识符)作为用户1的动作,并且聚集在存储在智能电话10中的用户简档中。
在步骤25,由于从用户1的简档取得的信息,所以数字电视3可以向用户1传递个性化服务。例如,数字电视可以切换到用户1优选频道。
图1和图2的系统和方法也适用在多个用户的背景下,对此将在下面进一步地描述。
关于图1,假设用户1和2两者都足够靠近数字电视3或遥控装置4以便被智能电话10和20检测为可能操控数字电视3。例如,用户1处于离开附接到(例如,粘贴到)数字电视5的RFID5的距离d<Xcm处,而用户2处于离开附接到(例如,粘贴到)遥控装置4的RFID6的距离D<X’cm处,其中X’是与RFID6相关联的检测范围。
智能电话10和20必须能够将家庭网络协议消息11与它们各自的源(即,用户1或用户2)相关联。智能电话10必须只记录与数字电视3前面板的用户1操控相联系的电视机事件,而智能电话20必须只记录与遥控装置4的用户2操控相联系的电视机事件。
为此目的,当智能电话10检测到RFID5时,其能够通过局域网连接7(例如,作为家庭网络协议的一部分)将该检测用信号通知给数字电视3。在另外的步骤中,传输与前面板的用户操控相连贯的消息的家庭网络协议(例如,DLNA/UPnP、Bonjour……)必须将智能电话10或用户1的标识符与消息联系。因此,智能电话10将能够在其接收的家庭网络协议消息11中区分源自用户1的那些和源自用户2的那些。
如果用户2使用智能电话20而不是遥控装置4来遥控数字电视3,则家庭网络协议必须携带控制源的标识。换言之,与用户2遥控相关联的随后的家庭网络协议事件11必须携带用户2或智能电话20的标识符。
如果控制/家庭网络协议不能用协议消息传输与控制源(无论是始发设备或用户)相关联的ID,则优选地,应当禁止接受目标装置(即数字电视3)和智能电话10、20之间的一个以上的安全连接。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依赖于本身并不形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任何类型的安全连接以及任何类型的家庭网络协议连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地选择提供用于在数字电视和智能电话之间建立安全连接的安全连接服务的适当的协议/介质以及提供用于建立家庭网络协议连接的控制协议的协议/介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考虑将家庭网络协议连接和安全连接通过相同的介质以及甚至是作为相同协议的一部分来传输。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中,智能电话10和20可以嵌有未在图1中例示的RFID标签,而数字电视3配备RFID标签读取器。
因此,嵌入在智能电话10中的RFID标签读取器可以检测设置在智能电话20(其被看作设备)上的RFID标签。智能电话10和20两者的接近性检测提供检测用户接近性的方式。
而且,当用户1靠近数字电视3时,嵌入在数字电视3中的RFID标签读取器检测智能电话10的RFID标签。然后,其将其刚读取的RFID标签所指示的用户1或智能电话10的标识符和与用户1对其物理接口或前面板的操控相关联的随后的控制协议消息附接。
替代地,或者另外地,数字电视3通过专用控制消息向智能电话10用信号通知物理接近性检测。
图3和4分别呈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户终端和设备的示意图。
关于图3,根据本发明的用户终端包含:存储器36,包含缓冲存储器RAM;处理单元35,配备例如微处理器μP,并且由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检测设备的用户的操控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37来驱动。
在启动时,计算机程序37的代码指令例如被加载到RAM中,然后由处理单元35的处理器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处理单元35的微处理器根据计算机程序37的指令实现以上在本文中描述的用于检测设备的用户的操控的方法的步骤。为此,用户终端包含:通信标签读取器31,用于读取与装置或设备相关联的RFID标签30;以及网络接口模块32,包含接收器和传送器两者。当由网络接口模块32与连接有目标装置的局域网建立了网络连接时,微处理器35激活通信标签读取器31。当标签读取器足够靠近RFID标签30时,其检测用户足够靠近设备,以便被假设为操控设备的用户。通过网络接口模块32的传送器,微处理器35向装置发送关于用户的信息INFO33。由网络接口模块32的接收器以消息MSG34的形式接收在对装置前面板的用户的动作之后由装置生成的家庭网络协议事件。它们由微处理器35存储在存储器36中,作为用户的简档的一部分。
这些模块由处理单元35的微处理器控制;它们可以是硬件模块或软件模块或者硬件元件和软件元件两者的组合。
关于图4,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包含:存储器46,包含缓冲存储器RAM;处理单元45,配备例如微处理器μP,并且由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检测设备的用户的操控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47来驱动。
在启动时,计算机程序47的代码指令例如被加载到RAM中,然后由处理单元45的处理器来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处理单元45的微处理器根据计算机程序47的指令实现以上在本文中描述的用于检测设备的用户的操控的方法的步骤。为此,优选地,装置包含可以被图3的用户终端的通信标签读取器31读取的无源通信标签RFID41(例如,图1的RFID标签5或6)。其还包含网络接口模块42以便与图3的用户终端建立网络连接。对设备前面板或遥控装置的用户的动作触发由网络接口模块42的传送器通过家庭网络以消息MSG44的形式发送的由微处理器35生成的家庭网络协议事件。由图4的设备发送的消息MSG44与由图3的用户终端接收的消息MSG34相同。
网络接口模块42的接收器还允许设备接收关于正在操控其前面板或遥控装置的用户的信息INFO43。由图4的装置接收的信息INFO43与由图3的用户终端发送的信息INFO34相同。这样的信息INFO43由微处理器45处理,并且可以被至少临时性地存储在存储器46中,以便设备向用户传递个性化服务。
上述模块由处理单元45的微处理器控制;它们可以是硬件模块或软件模块或者硬件元件和软件元件两者的组合。
因此,例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本文中呈现的框图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原理的示例性系统组件和/或电路的概念视图。类似地,将意识到,任何流程图、流程图表、状态转换图、伪代码等表示可以实质表示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并且因此被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的各种处理,无论这样的计算机或处理器是否被明确地示出。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通信标签可以是RFID标签、NFC标签、蓝牙低能量通信标签……。
必须记得,根据标签读取器和标签之间的耦合的类型,RFID系统可以被划分成两个主要的种类:
·一些RFID系统基于感应耦合(近场):这些系统一般以低频率(LF=125kHz)和高频率(HF=13.56MHz)工作,通信范围通常等于天线的大小。需要相当大的读取器天线(例如作为RFID使能的台架)或者诸如在NFC的情况下所需的极短的距离;
·一些RFID系统基于辐射耦合:这些系统以超高频率(美国的UHF是902-928MHz,而在欧洲为865-868MHz)或者以微波波段(2.4GHz和5.8GHz)工作。在这些波段中允许高达若干米的更大的范围,具有天线大小更小、标签更便宜和读取速率更快的优点。读取范围由读取器、标签灵敏度和规定所允许的功率来确定,其在美国(高达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的4W)和欧洲(达高EIRP的0.5W)不同。
本发明的实施例将使用长范围RFID系统,该系统工作在UHF波段,与可以附接到(例如,粘贴到)设备的前面的低成本无源标签相关联,基于第2代协议(由GS1组提出的UHF空中接口协议标准第2代,由在2004年首次公布,其定义工作在860MHz-960MHzUHF范围的询问器和无源标签的RFID系统的物理和逻辑需求)。
根据设备/装置使用,读取范围可以以两种方式来调整:
-第一,通过具有与不同类别的产品相对应的不同的灵敏度(无源标签的灵敏度越高,读取范围越大)的不同类别的RFID标签。咖啡机需要小范围RFID标签,而洗衣机需要更长范围的RFID。标签的灵敏度可以通过使用更多或更少的灵敏的RFID芯片或者通过使用不同的天线大小和效率来改变。由嵌有RFID的读取器传送的功率假设是不变的,由智能电话制造者固定并且符合本地规定;
-其次,通过修改读取器传送的功率,假设智能电话和设备之间的距离间隔的先验知识。假设智能电话与根据图1的实施例的设备连接(通过上述的安全连接7),智能电话能够以其取得与设备兼容的传送范围(在图1中最大X厘米)的方式来配置电子标签读取器。
在智能电话连接到若干设备(例如,烤箱、计算机、烹饪机器人)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逐行扫描算法(progressivescanalgorithm)来检测用户潜在地手动控制的设备。为此目的,读取器开始用非常短的检测范围来扫描RFID标签,并且逐渐地将其扩大,直至其检测到标签为止。根据标签标识符,读取器检测设备类型和种类,并且决定用户是否实际位于设备的前面/靠近设备。
虽然UHFRFID系统很好地适合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它们可能遭受在中众所周知的多路径频率选择性衰退。为了减轻该问题,可以将一个以上的标签可能具有不同朝向地附接到设备(例如,数字电视3的两个边缘上),并且因此从某种天线/路径分集受益。在RFID系统具有一次读取若干标签的能力的情况下,这是可行的。附加成本仍是微不足道的。当然,粘贴在同一设备上的RFID标签的所有ID码与该同一设备相关联。
在家庭网络的特殊背景(其中,用户通过数字电视的前面板操控数字电视)下例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当然,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很多应用和背景,这并非是限制性的。仅作为示例,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可以在火车站中实施,其中用户可以操控诸如苏打饮水机这样的公共装置。然后,嵌入智能手机的标签读取器的读取尝试可以基于苏打饮水机所在的无线电通信网络的小区ID来触发或者用户的智能电话和火车站中的公共Wi-Fi网络之间建立的网络连接来触发。智能电话在检测到附接到(例如,粘贴到)苏打饮水机的RFID标签并且推断该用户是正在操控苏打饮水机的人之后,可以向苏打饮水机发送关于用户的信息,苏打饮水机继而自动地传递用户喜爱的饮料。

Claims (15)

1.一种用于检测配备至少一个通信标签(5)的设备(3)的用户的操控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含:
建立用户终端(10)和所述设备(3)连接的局域网或个人区域网络之间的局域网或个人区域网络连接(7);
由在所述用户终端(10)处设置的通信标签读取器(31)通过读取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标签(5,6;41)来检测(8;22)用户终端(10)在设备的通信范围内;
在建立所述网络连接之后触发所述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含通过所述用户终端(10)和所述设备(3)之间的所述网络连接(7)向设备(3)传送(23)关于用户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还包含收集(24)对设备(3)的一个或多个用户的动作以及将所述一个或多个用户的动作记录在用户终端内保持的用户简档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用户终端(10)仍然在设备(3)的通信范围内的同时,从由所述设备(3)生成并且从所述设备(3)接收的以及与所述设备(3)的标识符相关联的消息(11;34)得出所述用户的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的动作从由所述设备(3)生成并且从所述设备(3)接收的并且与所述设备(3)的标识符和所述用户终端(10)或所述用户的标识符两者相关联的消息(11;34)得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测包含:
将所述通信标签读取器的功率设置成对应于最小检测范围的阈值;
增加所述功率以便增加所述检测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含:
由在所述设备(3)处设置的通信标签读取器来读取在所述用户终端(10)上设置的通信标签;
通过所述设备(3)和所述用户终端(10)之间的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用户终端(10)发送用信号通知所述用户终端(10)在所述设备(3)的通信范围内的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含操作(25)所述用户简档以便由所述设备(3)向用户传递个性化服务。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设备(3)配备至少两个通信标签。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能够从通信网络下载和/或存储在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载体中和/或能够由微处理器执行,包含当其在计算机上执行时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用于检测设备(3)的用户的操控的方法的程序代码指令。
11.一种用户终端(10),包含:
网络接口模块(32),用于与设备(3)建立局域网或个人区域网络连接;
通信标签读取器(31),用于读取在所述设备(3)上设置的至少一个通信标签,并且用于检测用户终端在设备的通信范围内;
存储器(36),用于存储用户简档;
处理器(35),用于使用从一个或多个消息(34)得出的用户动作来更新所述用户简档,该一个或多个消息(34)通过对所述设备(3)的用户的动作触发并且由所述设备(3)生成并且通过所述网络连接由所述网络接口模块(32)的接收模块所接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中,所述网络接口模块(32)还包含:传送器(32),用于通过所述用户终端(10)和所述设备(3)之间的所述网络连接向设备(3)传送关于用户的信息(33)。
13.一种设备(3),其包含能够由用户操作的用户接口以及用于建立所述设备(3)和用户终端(10)之间的网络连接的网络接口(42),其中所述设备(3)还包含:
至少一个通信标签(41),用于由在所述用户终端(10)上设置的通信标签读取器(31)来读取;
接收器,用于在所述用户终端(10)被所述通信标签读取器(31)检测为在设备(3)的通信范围内的情况下从所述用户终端(10)接收关于所述用户的信息(43);
访问模块,用于基于所接收的信息(43)来访问存储在所述用户终端(10)中的用户简档;
处理模块(45),用于基于所述用户简档向用户传递个性化服务。
14.一种用于检测用户正在操控设备(3)的系统,在设备(3)上设置至少一个通信标签(41),
所述系统包含所述设备(3)和用户终端(10),并且包含:
网络接口模块(32),用于与所述设备(3)建立局域网或个人区域网络连接;
通信标签读取器(31),在建立所述网络连接之后被激活,用于读取在设备(3)上设置的通信标签(41)以及检测用户终端(10)在设备(3)的通信范围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网络接口模块(32)包含用于通过所述网络连接向设备(3)传送关于用户的信息的传送器,并且其中所述设备(3)还包含:
接收器,用于接收关于用户的所述信息;
访问模块,用于基于所接收的信息来访问存储在所述用户终端(10)中的用户简档;
处理模块(45),用于基于所述用户简档向用户传递个性化服务。
CN201510497758.5A 2014-08-14 2015-08-13 检测操控方法、计算机程序产品、用户终端、设备和系统 Pending CN1053761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4306275.0 2014-08-14
EP14306275.0A EP2986035A1 (en) 2014-08-14 2014-08-14 A method for detecting that a user is manipulating an appliance on which a communication tag is provided, corresponding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er terminal, appliance, and 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6123A true CN105376123A (zh) 2016-03-02

Family

ID=51485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97758.5A Pending CN105376123A (zh) 2014-08-14 2015-08-13 检测操控方法、计算机程序产品、用户终端、设备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050695A1 (zh)
EP (2) EP2986035A1 (zh)
JP (1) JP2016042693A (zh)
KR (1) KR20160021046A (zh)
CN (1) CN10537612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3970A (zh) * 2020-12-25 2021-05-07 京东数科海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定位方法及装置、信标、定位系统、存储介质、移动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00827A1 (en) * 2012-03-09 2014-10-09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obile device and remote control connection for electronic device via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US9226373B2 (en) 2013-10-30 2015-12-29 John Joseph King Programmable light timer and a method of implementing a programmable light timer
WO2018007482A1 (en) * 2016-07-08 2018-01-11 Nagravision S.A.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users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US10996645B1 (en) 2017-04-01 2021-05-04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Modular power adapters and methods of implementing modular power adapters
US10418813B1 (en) 2017-04-01 2019-09-17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Modular power adapters and methods of implementing modular power adapters
US10727731B1 (en) 2017-04-01 2020-07-28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Power adapters adapted to receive a module and methods of implementing power adapters with modules
EP3606080B1 (en) * 2018-08-01 2023-09-20 Top Victory Investments Limited Method for notifying a user of a television to save power consumption by multiple multimedia devices connected to the television
US11441773B2 (en) * 2018-09-20 2022-09-13 Edwin Alcides Hernandez-Mondrag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biohazard waste destruction
US11201444B1 (en) 2019-06-30 2021-12-14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Power adapter having contact elements in a reces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power adapter
US11599177B1 (en) 2019-06-30 2023-03-07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Power adapter arrangement having a power adapter and a control attachment
US10938168B2 (en) 2019-06-30 2021-03-02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In-wall power adapt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power to a load
US10965068B1 (en) 2019-06-30 2021-03-30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In-wall power adapter having an outlet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 in-wall power adapter
US10958020B1 (en) 2019-06-30 2021-03-23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Control attachment for an in-wall power adapt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 in-wall power adapter
US11189948B1 (en) 2019-06-30 2021-11-30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Power adapter and method of implementing a power adapter to provide power to a load
US10958026B1 (en) 2019-06-30 2021-03-23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Contactless thermometer for an in-wall power adapter
US11043768B1 (en) 2019-06-30 2021-06-22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Power adapter configured to provide power to a load and method of implementing a power adapter
US10917956B1 (en) 2019-06-30 2021-02-09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Control attachment configured to provide power to a load and method of configuring a control attachment
US11460874B1 (en) 2019-06-30 2022-10-04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In-wall power adapter configured to control the application of power to a load
US11579640B1 (en) 2019-06-30 2023-02-14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Control attachment for an in-wall power adapter
US11231730B1 (en) 2019-06-30 2022-01-25 Smart Power Power LLC Control attachment for a power adapter configured to control power applied to a load
US11264769B1 (en) 2019-06-30 2022-03-01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Power adapter having contact elements in a reces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power adapter
KR102228347B1 (ko) * 2019-07-02 2021-03-16 주식회사 엘지유플러스 IoT 디바이스의 제어 타입 식별 장치 및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37620A1 (en) * 2005-09-28 2007-04-05 U Bridge Co., Ltd. Information apparatus with rfid tag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130133764A1 (en) * 2010-02-04 2013-05-30 Robert Almblad Cylindrical piston assisted blending vessel
US8793729B2 (en) * 2010-03-31 2014-07-29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Preferential program guide
US8589991B2 (en) * 2010-12-14 2013-11-19 Microsoft Corporation Direct connection with side channel control
US9055162B2 (en) * 2011-02-15 2015-06-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display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using the same
US20140300827A1 (en) 2012-03-09 2014-10-09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obile device and remote control connection for electronic device via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US20130301497A1 (en) * 2012-05-12 2013-11-14 Broadcom Corporation Wi-Fi proximity considerations within single user, multiple user, multiple access, 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3970A (zh) * 2020-12-25 2021-05-07 京东数科海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定位方法及装置、信标、定位系统、存储介质、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021046A (ko) 2016-02-24
EP2986035A1 (en) 2016-02-17
EP2986037A1 (en) 2016-02-17
JP2016042693A (ja) 2016-03-31
US20160050695A1 (en) 2016-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6123A (zh) 检测操控方法、计算机程序产品、用户终端、设备和系统
CN103489304B (zh) 中转设备、中转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4253634B (zh) 双频多协议多功能近场通信集成系统和应用方法
CN109257071B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EP2770782B1 (en)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CN111130957A (zh) 家电设备配网方法及装置
EP2860707B1 (en) Door lock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reof
US9197312B2 (e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a local network
US20140119234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system
KR20070013267A (ko) 트랜스폰더 기능을 구비한 판독 장치를 이용한 무선 주파수식별 기반의 근거리 무선통신 탐색방법
CN104094584A (zh) 通知系统以及通知方法
CN104536561A (zh) 采用可穿戴设备控制终端设备操作的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Jain et al. Nfc?: Advantages, limits and future scope
CN102832976A (zh) Nfc通信方法及装置
EP3058792B1 (en) Wireless protocol message conversion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
KR20110037110A (ko) 무선 주파수 인식 기술을 이용한 근거리 통신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6488531B (zh) 一种快速连接无线局域网的方法
CN204650557U (zh) 一种基于nfc电子标签的场景化感应式信息服务系统
KR101576233B1 (ko) 복합 근거리 무선통신망을 이용한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CN107396462B (zh) 家庭网关装置
KR101794693B1 (ko) 모바일 단말용 근거리 무선통신 장치 및 근거리 무선통신 방법
KR101993959B1 (ko) 모바일을 이용한 통합 근거리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R101800000B1 (ko) 물품 분실 방지 및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0225703B2 (en) Communication circuit,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acquiring available services in an active communication mode and a passive communication mode using NFC
KR20140010643A (ko) 휴대용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센싱 데이터 수집 방법 및 센싱 데이터 수집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