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3315A - 一种移动终端的待机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的待机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3315A
CN105373315A CN201510671180.0A CN201510671180A CN105373315A CN 105373315 A CN105373315 A CN 105373315A CN 201510671180 A CN201510671180 A CN 201510671180A CN 105373315 A CN105373315 A CN 1053733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fingerprint
time interval
standby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711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73315B (zh
Inventor
欧阳明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7118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733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73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33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73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33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01Bootstrapping
    • G06F9/4418Suspend and resume; Hibernate and awak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9Textured surface identifying touch areas, e.g. overlay structure for a virtual keyboar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待机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当移动终端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所述移动终端上的指纹传感器检测用户的指纹;当所述移动终端开启指纹待机功能,获取至少两次接连指纹碰触操作时,计算相邻两次指纹碰触操作的时间间隔;判断所述时间间隔是否在预设时长范围内,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执行待机命令以使所述移动终端进入待机状态。从而解决了现有移动终端屏幕过大带来的待机操作不方便的问题,并且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的待机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待机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的屏幕尺寸越来越大,许多生活问题都依赖移动终端来解决。移动终端的功耗问题开始成为用户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节省功耗,用户通常会通过按压电源键来使移动终端进入待机状态。
由于手机屏幕过大,用户需要待机操作时,通常需要一手拿着移动终端,另一手按电源按键,因此这样给用户操作体验带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移动终端的待机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的移动终端的屏幕过大以致待机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待机方法,包括:
当移动终端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所述移动终端上的指纹传感器检测用户的指纹;
当所述移动终端开启指纹待机功能,获取至少两次接连指纹碰触操作时,计算相邻两次指纹碰触操作的时间间隔;
判断所述时间间隔是否在预设时长范围内,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执行待机命令以使所述移动终端进入待机状态。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待机装置,包括:
指纹检测模块,用于当移动终端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所述移动终端上的指纹传感器检测用户的指纹;
监听模块,用于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开启指纹待机功能,还用于判断是否获取至少两次接连指纹碰触操作;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相邻两次指纹碰触操作的时间间隔,并判断所述时间间隔是否在预设时长范围内;
待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间隔是否在预设时长范围内的判断结果确定是否执行待机命令以使移动终端入待机状态。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待机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待机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基于移动终端上的指纹传感器检测用户指纹,并在开启了指纹待机功能且获取至少两次指纹碰触操作时计算两次接连指纹碰触操作时间间隔,且当所述时间间隔在预设时长范围内时,执行待机命令,从而解决了现有移动终端屏幕过大带来的待机操作不方便的问题,并且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待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待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待机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步骤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待机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移动终端的待机装置执行,其中该待机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可集成在移动终端中。
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当移动终端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移动终端上的指纹传感器检测指纹。
本实施例中的工作状态均指手机或电脑等移动终端已开机,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亮屏,所述移动终端进行了实质性工作,即对文件或应用程序进行了各种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指纹传感器的数量以及具体位置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需要以及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设计。通常,为了方便用户操作,所述指纹传感器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背面用户的食指或中指容易碰触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正面用户大拇指容易碰触的位置。
具体的,当移动终端的指纹传感器采集指纹时,即检测有指纹触碰移动终端。所述指纹传感器(又称指纹Sensor)是实现指纹自动采集的关键器件。指纹传感器目前主要分为两类,光学指纹传感器和半导体指纹传感器。
其中光学指纹传感器主要是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光从底部射向三棱镜,并经棱镜射出,射出的光线在手指表面指纹凹凸不平的线纹上折射的角度及反射回去的光线明暗就会不一样。CMOS或者CCD的光学器件就会收集到不同明暗程度的图片信息,就完成指纹的采集。
半导体指纹传感器分为电容式与电感式,无论是电容式或是电感式,其原理类似,在一块集成有成千上万半导体器件的“平板”上,手指贴在其上与其构成了电容(电感)的另一面,由于手指平面凸凹不平,凸点处和凹点处接触平板的实际距离大小就不一样,形成的电容/电感数值也就不一样,设备根据这个原理将采集到的不同的数值汇总,也就完成了指纹的采集。
本实施例的指纹传感器可以为光学指纹传感器和半导体指纹传感器中的任一种。
步骤102、当移动终端开启指纹待机功能时,获取至少两次接连指纹碰触操作时,计算相邻两次指纹碰触操作时间间隔。
当移动终端开启指纹待机功能时,并判定至少两次接连指纹碰触操作时,计算相邻两次指纹碰触操作时间间隔ΔT。所述指纹碰触操作时间间隔ΔT是指相邻两次指纹碰触操作的后一次碰触时间与前一次碰触时间的时间间隔。由于碰触的随机性,用户每次完成的相邻两次碰触所产生的ΔT都可能不一样。
示例性的,由于操作的随机性,用户可能随机的接连一次、二次、三次等多次碰触指纹传感器。当用户碰触指纹传感器一次时丢弃指纹;碰触两次碰触指纹传感器时,计算后一次碰触与前一次碰触的时间间隔为ΔT;当用户接连三次碰触指纹传感器时,需计算每相邻两次碰触的时间间隔,因此在三次碰触时,会计算得到两个时间间隔,即第二次碰触与第一次碰触的时间间隔,第三次碰触与第二次碰触的时间间隔;同样此方法适应于三次或三次以上的碰触。
步骤103、判断所述时间间隔是否在预设时长范围内,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执行待机命令以使所述移动终端进入待机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待机状态均指手机或电脑等移动终端开机但是不进行任何实质性工作(不对文件和应用程序进行各种操作)的状态,也就是移动终端的显示屏进入休眠状态以减少功耗,此时的显示屏可处于锁定状态或者未锁定状态。
将所述时间间隔与预设时长范围进行比对,若所述时间间隔在预设时长范围内,则确定当前指纹是待机指纹,执行待机命令以使所述移动终端进入待机状态;否则丢弃所述当前指纹,移动终端仍维持原工作状态。
示例性的,当用户接连两次碰触指纹传感器时,将所述计算得到的当前指纹碰触操作时间间隔ΔT与预设时长范围(T1-T2,且T2>T1,其中,T1表示最小预设时长,T2表示最大预设时长)进行比对,若当前时间间隔ΔT不在预设时长范围内,即当前时间间隔ΔT大于最大预设时长T2(ΔT>T2),或者小于最小预设时长时T1(ΔT<T1)时,丢弃所述当前指纹,移动终端仍处于工作状态;若当前时间间隔ΔT在预设时长范围内,即当前时间间隔ΔT小于最大预设时长T2,且大于最小预设时长T1(T1<ΔT<T2),则执行待机命令使所述移动终端进入待机状态。例如,当前时间间隔ΔT=3s,预设时长范围为1s-5s(T1=1s,T2=5s),将所述当前时间间隔与预设时长范围进行比对可知,ΔT在预设时长范围内,则执行待机命令,即移动终端从工作状态进入到待机状态,即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进入休眠。
同样,当用户接连三次或多次碰触指纹传感器时,也同样是将计算得到的每相邻两次碰触的时间间隔与预设时长范围进行比对,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执行待机命令。
进一步的,在根据判定结果确定执行待机命令后,还可以包括:将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显示屏的锁屏以保护隐私;并关闭用户当前操作的应用程序。这样可以免去用户手动退出当前操作的应用程序或文件等。
具体的,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显示屏的锁屏,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信息外泄,同时关闭当前用户操作的文件或者退出用户正使用的应用程序。例如,用户正使用微信聊天工具时,当用户想暂停操作并让手机进入待机状态时,用户至少两次接连碰触指纹传感器,当计算得到的相邻两次指纹碰触时间间隔在预设时长内时,则移动终端执行待机命令,显示屏进入锁屏,且将正在使用的微信退出;当指纹碰触时间间隔不在预设时长范围内时,则丢弃当前采集到的指纹,所述移动终端继续维持原工作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指纹传感器实时检测用户的指纹,获取至少两次指纹碰触时间并计算相邻两次指纹碰触时间间隔,判断所述时间间隔是否在预设时长范围内,若所述时间间隔在预设时长范围内,则确定当前指纹为待机指纹,执行待机命令以使所述移动终端进入待机状态,从而解决了现有移动终端屏幕过大导致的待机操作不方便的问题,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待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移动终端的待机方法以上述实施例一为基础,将需要计算指纹碰触时间间隔的情况做近一步优化,提高了移动终端执行待机命令的准确性。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当移动终端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所述移动终端上的指纹传感器检测用户碰触的指纹。
步骤202、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已开启指纹待机功能,若是,则执行步骤203;否则,执行步骤208。
具体的,指纹待机功能可以作为一个设置选项内置于移动终端的“设置”界面中。通常,移动终端的“设置”界面包括各种常用的功能选项,如,WIFI,蓝牙,通知中心,控制中心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设置”界面可以包括:WIFI,蓝牙,通知中心,控制中心,指纹待机等。
根据自身需求,用户可以通过“设置”界面里的“指纹待机”按钮开启或关闭指纹待机功能。当用户点击“指纹待机”开启时,则判断所述移动终端已开启指纹待机功能,执行步骤203;相反地,则判断所述移动终端关闭指纹待机功能,执行步骤208。
步骤203、判断是否获取至少两次接连指纹碰触操作,若是,则执行步骤204;否则,执行步骤208。
步骤204、计算相邻连接两次指纹碰触操作的时间间隔ΔT。
示例性的,所述时间间隔ΔT是指相邻两次指纹碰触操作的后一次指纹碰触时间与前一次指纹碰触时间间隔。
所述时间间隔ΔT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得出:获取至少两次接连指纹碰触操作的每一次碰触时间;将相邻两次指纹碰触操作的后一次碰触时间减去前一次碰触时间计算得到。
可选的,所述时间间隔ΔT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出:将相邻两次碰触操作的前一次碰触时间清零并开始计时,直到后一次碰触完成结束计时以得到时间间隔。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时间间隔ΔT的计算方式的具体解释只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表达如何获得时间间隔ΔT,并不是对所述时间间隔ΔT的计算方式进行的限定。
步骤205、判定所述时间间隔ΔT是否在预设时长范围内,若是,则执行步骤207;否则,执行步骤208。
所述预设时长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及更改。当用户接连两次碰触指纹传感器时,只需要将计算得到的一个时间间隔ΔT与预设时长范围进行比对;当用户三次接连碰触指纹传感器时,需要将计算得到的两个相邻两次碰触时间间隔与预设时长范围进行比对。当用户多次接连碰触指纹传感器时,也利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比对。
步骤207、当所述时间间隔ΔT在预设时长范围内,执行待机命令以使移动终端进入待机状态。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进入休眠状态。
进一步,在上述移动终端执行待机命令后,将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进行锁屏以保护隐私;并关闭用户当前操作的应用程序。这样可以免去用户手动来退出当前打开的应用程序。
步骤208、丢弃当前获取的指纹,所述移动终端维持原工作状态。
具体的,在步骤202,当判断未开启指纹待机功能时,丢弃当前获取的指纹,移动终端维持原工作状态;在步骤203中,当不是至少两次连接指纹碰触时,丢弃当前获取的指纹,移动终端维持原工作状态;在步骤205中,当相邻两次指纹碰触的时间间隔不在预设时长范围时,丢弃当前获取的指纹,移动终端维持原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内置于移动终端中的指纹传感器检测用户的碰触指纹,并进一步确定需要计算指纹碰触时间间隔的情况,当指纹待机功能开启并至少两次接连指纹碰触时,计算相邻两次指纹碰触时间间隔是否在预设时长范围内进而判定是否执行待机命令以使移动终端进入待机状态。一方面,该方法解决了现有移动终端屏幕过大导致的待机操作不方便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指纹待机功能是否开启及是否获取至少两次接连指纹碰触进行判定,解释了在何种情况下才需计算指纹碰触时间间隔并执行待机命令,这样不会导致移动终端的误操作,进一步提高了移动终端的执行待机操作的精准度。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待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待机装置具体包括:指纹检测模块31、监听模块32、计算模块33和待机模块34。
其中,所述指纹检测模块31,用于当移动终端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移动终端上的指纹传感器检测用户的碰触指纹;
监听模块32,用于判断当前移动终端是否开启指纹待机功能;
所述监听模块32,还用于,当判断移动终端已开启指纹待机功能时,判断是否获取至少两次接连指纹碰触操作;
计算模块33,用于计算相邻两次指纹碰触操作时间间隔,并判断相邻两次指纹碰触操作时间间隔是否在预设时长范围内;
待机模块34,用于根据所述计算模块的判断结果确定是否执行待机命令以使移动终端进入待机状态。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进入休眠状态。
优选的,上述方案基础上,还包括:
锁屏模块35,用于在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执行待机命令后,将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进行锁屏保护;
应用程序关闭模块36,用于关闭用户当前操作的应用程序。
优选的,上述方案基础上,还包括:
功能开启模块,用于在检测到用户点击内置于移动终端的“设置”界面中的“指纹待机”功能选项时,开启指纹待机功能。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待机装置,其中利用指纹检测模块31对用户的指纹进行检测,利用监听模块32判断是否开启指纹待机功能并判断是否获取至少两次接连指纹碰触操作,利用计算模块33计算相邻两次指纹碰触操作的时间间隔,并进一步判断所述时间间隔是否在预设时长范围内,若所述时间间隔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则利用待机模块34执行持机命令以使移动终端进入待机状态。由于所述指纹传感器可以设置于靠近单手操作时,手指容易碰触的地方,同时只需要轻碰触移动两次移动终端就完成待机操作,因此该待机装置解决了现有移动终端屏幕过大导致的待机操作不方便的问题,并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度。
另外,由于该待机装置在让移动终端进入待机状态时可自动进行显示屏的锁屏,并同时退出当前操作的应用程序,这样让功耗进一步降低并省去用户手动关闭应用程序的麻烦。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待机装置,可以通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待机方法对处于工作状态的移动终端执行待机命令。
所述移动终端具体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
当用户在使用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移动终端对处于工作状态的移动终端执行待机命令时,可利用指纹传感器检测到的指纹,并在开启指纹待机功能及获取至少两次指纹碰触操作的情况下计算接连两次指纹碰触操作的时间间隔,在所述时间间隔在预设时长范围内时执行持机命令,以此解决了现有的移动终端的屏幕过大需要用户两只手配合执行待机操作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1)

1.一种移动终端的待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移动终端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所述移动终端上的指纹传感器检测用户的指纹;
当所述移动终端开启指纹待机功能,获取至少两次接连指纹碰触操作时,计算相邻两次指纹碰触操作的时间间隔;
判断所述时间间隔是否在预设时长范围内,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执行待机命令以使所述移动终端进入待机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执行待机命令以使所述移动终端进入待机状态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进行锁屏;
关闭用户当前操作的应用程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相邻两次指纹碰触操作的时间间隔具体包括:
获取至少两次接连指纹碰触操作的每一次碰触时间;
将相邻两次指纹碰触操作的后一次碰触时间减去前一次碰触时间得到时间间隔;
或将相邻两次指纹碰触操作的前一次碰触时间清零并开始计时,直到后一次碰触完成结束计时以得到时间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传感器为光学指纹传感器或半导体指纹传感器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开启指纹待机功能具体包括:
在检测到用户点击内置于移动终端的“设置”界面中的“指纹待机”功能选项时,开启指纹待机功能。
6.一种移动终端的待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指纹检测模块,用于当移动终端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所述移动终端上的指纹传感器检测用户的指纹;
监听模块,用于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开启指纹待机功能,还用于判断是否获取至少两次接连指纹碰触操作;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相邻两次指纹碰触操作的时间间隔,并判断所述时间间隔是否在预设时长范围内;
待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间隔是否在预设时长范围内的判断结果确定是否执行待机命令以使移动终端入待机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锁屏模块,用于在执行待机命令后,将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进行锁屏;
应用程序关闭模块,用于关闭用户当前操作的应用程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至少两次接连指纹碰触操作的每一次碰触时间;
将相邻两次指纹碰触操作的后一次碰触时间减去前一次碰触时间得到时间间隔;
或将相邻两次指纹碰触操作的前一次碰触时间清零并开始计时,直到后一次碰触完成结束计时以得到时间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传感器为光学指纹传感器或半导体指纹传感器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功能开启模块,用于在检测到用户点击内置于移动终端的“设置”界面中的“指纹待机”功能选项时,开启指纹待机功能。
1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10任一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待机装置。
CN201510671180.0A 2015-10-15 2015-10-15 一种移动终端的待机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53733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1180.0A CN105373315B (zh) 2015-10-15 2015-10-15 一种移动终端的待机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1180.0A CN105373315B (zh) 2015-10-15 2015-10-15 一种移动终端的待机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3315A true CN105373315A (zh) 2016-03-02
CN105373315B CN105373315B (zh) 2018-09-04

Family

ID=55375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71180.0A Active CN105373315B (zh) 2015-10-15 2015-10-15 一种移动终端的待机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73315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6365A (zh) * 2016-06-08 2016-11-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锁屏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774804A (zh) * 2016-12-15 2017-05-3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指纹数据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101325A (zh) * 2017-04-19 2017-08-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系统
CN110401771A (zh) * 2019-07-19 2019-11-0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屏切换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06427A (zh) * 2017-12-06 2020-07-10 指纹卡有限公司 用于转换电子设备中包括的设备控制器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271371A (zh) * 2021-07-15 2021-08-17 上海豪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84962A1 (en) * 2009-10-12 2011-04-14 Jong Hwan Kim Mobile terminal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therein
CN102075601A (zh) * 2011-01-14 2011-05-25 扬州永信计算机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手机快速拨号方法
CN103019572A (zh) * 2011-09-20 2013-04-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控制状态的方法
CN104793878A (zh) * 2014-01-22 2015-07-22 南京步步高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长按触摸屏实现移动终端快速灭屏锁机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84962A1 (en) * 2009-10-12 2011-04-14 Jong Hwan Kim Mobile terminal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therein
CN102075601A (zh) * 2011-01-14 2011-05-25 扬州永信计算机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手机快速拨号方法
CN103019572A (zh) * 2011-09-20 2013-04-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控制状态的方法
CN104793878A (zh) * 2014-01-22 2015-07-22 南京步步高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长按触摸屏实现移动终端快速灭屏锁机的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6365A (zh) * 2016-06-08 2016-11-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锁屏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774804A (zh) * 2016-12-15 2017-05-3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指纹数据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774804B (zh) * 2016-12-15 2020-09-04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指纹数据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101325A (zh) * 2017-04-19 2017-08-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系统
CN111406427A (zh) * 2017-12-06 2020-07-10 指纹卡有限公司 用于转换电子设备中包括的设备控制器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406427B (zh) * 2017-12-06 2023-11-14 指纹卡安娜卡敦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用于转换电子设备中包括的设备控制器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0401771A (zh) * 2019-07-19 2019-11-0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屏切换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71371A (zh) * 2021-07-15 2021-08-17 上海豪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3315B (zh) 2018-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3315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待机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775084B (zh) 一种触摸屏的防误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3294366B (zh) 一种屏幕解锁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4375761A (zh) 一种防止触摸屏手机误操作的方法及系统
CN105278655A (zh) 指纹传感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463792A (zh) 一种防误触方法及终端
CN105260105A (zh) 基于指纹传感器的显示屏唤醒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607843B (zh) 基于手势控制终端的方法及装置
CN103513804B (zh) 操作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139390A (zh) 一种解锁手机屏幕的方法、系统及手机
CN101021762A (zh) 触摸屏的锁定装置及方法
CN103516004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14134930A1 (zh) 触摸屏解锁方法、触摸屏解锁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2855033A (zh) 触控装置及该触控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3605465A (zh) 一种控制手持设备的方法及手持设备
CN105159446A (zh) 一种终端的单手操作方法和装置
CN103458122B (zh) 一种快速便捷的手势截屏方法和装置
CN104391639A (zh) 手持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3713731A (zh) 一种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850974A (zh) 识别误触摸操作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0832482B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3809901A (zh) 防误触的触控控制方法及运用此触控控制方法的电子装置
US20230188638A1 (e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CN107506121A (zh) 一种按键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05224085A (zh) 一种手持设备操作方式识别方法及手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