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69776B - 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及该系统的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及该系统的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69776B
CN105369776B CN201510911975.4A CN201510911975A CN105369776B CN 105369776 B CN105369776 B CN 105369776B CN 201510911975 A CN201510911975 A CN 201510911975A CN 105369776 B CN105369776 B CN 1053697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shboard
pier
conveyer belt
roller
r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119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69776A (zh
Inventor
廖运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dong Hezi New Material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廖运太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廖运太 filed Critical 廖运太
Priority to CN20151091197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697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69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6977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108871 priority patent/WO201709719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697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697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5/00Artificial water canals, e.g. irrigation canals
    • E02B5/08Details, e.g. gates, scree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5/00Artificial water canals, e.g. irrigation canals
    • E02B5/08Details, e.g. gates, screens
    • E02B5/082Clos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5/00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pparatus therefor
    • E02B15/04Devices for 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or like float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ng or removing these materials
    • E02B15/06Barriers therefor construed for applying processing agents or for collecting pollutants, e.g. absorb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5/00Artificial water canals, e.g. irrigation canals
    • E02B5/08Details, e.g. gates, screens
    • E02B5/085Arresting devices for waterborne materials, e.g. grat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Zoology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及该系统的使用方法,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可很好的利用河流或沟渠等流动水区域进行生态鱼集约型养殖,同时,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本系统的使用方法,便于将养殖区域限定在指定区域或者可有效避免安装本系统对水体水位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及该系统的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渔业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及该系统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养殖渔业作为一种集约型农业,又称水产养殖,是指在人工开辟的渔塭中,养殖鱼类或各种海鲜,以供食用。根据养殖水质的不同,可分为淡水养殖、咸水养殖及海面养殖三大类。以西南沿海分布最为密集,产值居远洋渔业之次,内地多以淡水生产养殖为主。在现代工业化高速发展的作用下,生态破坏不容回避,很多河流、沟渠等流水区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加之过度捕捞,采用如电捕、雷捕、药物捕捞等不合理捕捞方式后,以上流水区域的野生鱼类资源丰富程度急剧下降。
民以食为天,众所周知,产至于水质良好流动性水域中的鱼类,相较于产至塘堰、湖泊、网箱饲养的鱼类,一般具有更为鲜美的肉质。现有技术河流中在水流较为平稳的区域,出现了河流网箱集约化渔业养殖,同时,也出现了在河流附近,通过围堰引入河水的方式进行规模化渔业养殖,以上两种情况虽然使用到了河水,相较于传统的渔业养殖有更为丰富的可利用水资源,可一定程度提高渔业产品品质,但以上养殖过程中鱼类生活区域的水流强度也较为平缓或处于静态,导致以上养殖过程中鱼类的游动性仍然不如自然环境下河流中自然生长的鱼类,不容易得到高品质的淡水鱼类产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了采用丰富的河水资源作为淡水鱼养殖水资源,虽然相较于传统的渔业养殖有更为丰富的可利用水资源,可一定程度提高渔业产品品质,但以上养殖过程中鱼类生活区域的水流强度也较为平缓或处于静态,导致以上养殖过程中鱼类的游动性仍然不如自然环境下河流中自然生长的鱼类,不容易得到高品质的淡水鱼类产品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及该系统的使用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及该系统的使用方法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达到目的: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包括相互平行且布置于同一排上的多个侧墩,相邻的侧墩之间均设置有闸板,相邻的侧墩之间均设置有滤水除渣部;
所述滤水除渣部包括输送带及用于输送带张紧的至少两个辊筒,各个辊筒位于不同高度且各个辊筒朝地面的投影不层叠,所述输送带的宽度方向与相邻侧墩的间距方向共向,输送带上还设置有用于水流通过的间隙,至少有一个辊筒上连接有用于制动辊筒转动的驱动部;
各个闸板上还设置有用于闸板在高度方向上位置调整的升降机构。
现有技术中,不能直接利用河流或沟渠的河段或沟渠段进行淡水鱼养殖,原因在于首先是河段或沟渠段的水位不便于控制,特别是枯水期,河段和沟渠段甚至可能出现断流的情况;同时,由于河流或沟渠中水均为流动的,故河流或沟渠中经常会有来自上游的居民生活垃圾、自然环境中的植被残体或动物尸体等。这样,若单纯采用筑坝蓄水的方案,不能解决防止鱼类逃跑和移除养殖区域内悬浮或漂浮于水体中杂物的问题,而以上杂物累积对水体品质均会造成重大影响,甚至导致鱼类大面积死亡。
以上提供的蓄水除渣系统中,设置的多个侧墩安置于河道或沟渠段中,即相邻侧墩的间距方向平行于河道或沟渠段的宽度方向,侧墩作为闸板与滤水除渣部的安装基础和固定、操作平台,通过对各个闸板提升高度的控制,可通过养殖区域的水位,通过滤水除渣部,可实现将水体与水体中的杂物分离。
以上滤水除渣部中,设置的辊筒相当于作为输送带的带轴,对辊筒的相对位置限定,用于得到如下的输送带安装形态:输送带的工作面为斜面,且工作面的下端进入水体中,输送带的上端暴露于水面甚至位于侧墩顶端之上,这样,本装置的使用形态为:输送带的工作面朝向水流的上游,输送带转动时使得输送带的工作面传动方向为由下侧向上侧,这样,本系统运行时,水体穿过输送带,而水体中的杂物或鱼类受到输送带的阻挡后,鱼类在生物的应激性下逃离输送带,被限制在养殖区域以内,而杂物在输送带的作用下由水体中分离,这样达到去除水体中杂物,避免杂物在养殖区域内富集的发明目的,即本发明提供的结构在不影响河流或沟渠中水流正常流动,保证鱼类日常活动量的情况下,可有效的将水体中杂物由水体中分离,防止水质变质和病害滞留,同时便于实现防鱼类逃逸,实现河流和沟渠中鱼类生态养殖的发明目的。
本系统在运行时,养殖区域的下游设置本装置,若鱼群中有个体发生病害,这样由于其应激性的降低,在水流作用下病害鱼与输送带接触时,也可由水体中被自动分离出来,这样,本系统用于水产淡水鱼流动水体中养殖,还具有很好的防止鱼类病害交叉感染的作用。
以上结构中,为避免鱼类逃脱,可在输送带下端的正下方至河床或沟渠底部,安装防逃网、安装实体阻挡物、将输送带的下端设置于河床上或沟渠底部等方案加以实现。
为便于对上述最终由输送带的顶端跌落后的杂物进行收集和转移,在输送带顶端的下方设置集渣台,同时在集渣台上设置与输送带背面外表面接触或具有较小间隙的刮渣板,以及时将附着于输送带上的杂物去除。
作为以上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作为一种输送带的具体实现方案,所述输送带由多根相互平行的扎条及多根相互平行的分隔板组成,多根扎条依次串联组成封闭的环,相邻的扎条铰接连接,所述分隔板间隔固定于所述扎条上,且分隔板的长度方向位于输送带的宽度方向,相邻分隔板之间的间隔为用于水流通过的间隙。以上相邻的扎条铰接连接的形式以便于相邻的扎条能够相对转动以顺利的通过辊筒处,相邻隔板的内侧面和扎条之间构成的腔体结构作为用于容置杂物的区域,或者以上形式的输送带表面与杂物表面可产生较大的静摩擦因数,以使得杂物随输送带运动最终完成杂物与水体的分离。
特别是在洪水季节,水体中的植被残体可能体积较大,为使得分隔板与所述残体接触时,分隔板与扎条之间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以实现以上残体的输送,输送带的宽度方向上具有多个所述的环,每个分隔板与每个环均有固定连接点。
作为一种具体的辊筒实现方案,相邻侧墩之间的辊筒为两个,两个辊筒相互平行,其中的一个辊筒设置于侧墩的底部,另一个辊筒设置于侧墩的上方,且两个辊筒轴线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介于15°至40°之间。本方案中,对辊筒轴线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限定,旨在限定输送带工作面的倾斜度,以上倾斜度若过小,势必需要将输送带的工作面设置得较长以适应水体深度变化,若倾角较大,这会造成密度大的杂质无法随输送带运动,不能将其由水体中分离的缺陷,故以上角度选择为输送带长度在满足水深变化、且绝大部分杂质能够随输送带运动的情况下,可选用较短的输送带长度。
作为一种便于阻止鱼类由输送带的下方逃逸,即输送带的下端设置于紧邻河床或沟渠底部的实现方案,相邻的侧墩之间均设置有位于侧墩下方的底墩,各个底墩的两侧与对应侧墩的侧面或底面相接,所述底墩均呈台阶状,相邻侧墩之间的辊筒中,处于下方的辊筒设置于底墩台面的过渡段上。以上底墩台阶面较高的一侧优选设置于水流的上游,以避免泥沙、细小石头等在下方辊筒处富集对输送带的转动造成过大的阻力。
由于在水流或者杂物的作用下,输送带的工作面必然会朝着下游侧小弧度的弯曲,以上弯曲在杂物密度较大或有杂物传递而至的局部水体冲刷力较大时尤为明显,而以上弯曲造成杂物与输送带的工作面更为陡峭,不利于使得杂物顺利的与输送带同时运动,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每个滤水除渣部上均设置有用于限制输送带在水流或者杂物作用下弯曲变形弧度的防弯部,所述防弯部包括固定基板及固定于所述固定基板上的多个滚轮或/和多个滚轴,所述滚轮或滚轴的轴线与输送带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的多个滚轮或/和多个滚轴沿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分布,多个滚轮或/和多个滚轴与输送带工作面的内表面接触。
作为一种便于限定闸板与对应侧墩位置、更好的实现闸板无泄漏堵水、同时闸板升降运动过程中阻力小的技术方案,所述侧墩上均设置有闸槽,所述闸槽作为对应闸板升降运动过程中的侧墩上的滑槽,所述闸槽处还设置有条状的上游密封垫,所述上游密封垫起始于闸槽的起点,终止于闸槽的止点,且上游密封垫位于闸板的上游侧;
所述闸板的下方均设置有底侧密封垫,所述闸板自由侧在对应底侧密封垫上的投影位于该底侧密封垫的左右两端之间。
以上底侧密封垫用于实现闸板与河床或沟渠底部的密封,以上设置的上游密封垫用于实现闸板端面与对应侧墩的密封,将上有密封圈设置于闸槽的上游位置,可使得上游密封垫在水体的冲刷下与闸板靠近上游侧的表面接触,这样,在闸板升降的过程中,可避免实现闸板侧面密封的密封垫造成闸板的运动阻力过大,以上底侧密封垫和上游密封垫均可采用橡胶。
作为升降机构的具体实现形式,所述升降机构为气压传动机构、液压传动机构、电机传动机构、人工升降机构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气压传动机构为连接于闸板上的气压缸;
所述液压传动机构为连接于闸板上的液压缸;
所述电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及连接于驱动电机转子上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闸板螺纹连接;
所述人工升降机构为手拉葫芦、齿啮合升降机构或螺纹升降机构,所述螺纹升降机构包括螺纹杆及与螺纹杆螺纹连接的内螺纹转盘,所述内螺纹转盘可转动且相对于侧墩的高度固定,所述螺纹杆与闸板螺纹连接;所述齿啮合升降机构包括沿着自身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有多个齿槽的齿条杆、与所述齿槽齿啮合的齿盘,所述齿盘可转动且相对于侧墩的高度固定,齿条杆的下端与闸板固定连接;
由于在水体中,闸板左右侧面和前后端面在水体的冲刷力下可能会与具为粗糙的表面接触,为避免或缓解上述情况,利于对闸板进行升降操作,升降机构上还设置有用于闸板升降过程中导向及闸板使用过程中平衡水流、杂物对闸板的冲刷力的导向机构。
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的使用方法:
以上提供的系统的输送带虽然具有疏水除渣的作用,但其使用必然会造成该段河道或沟渠段上水体流动阻力变大,为避免以上由水体阻力变大造成河段或沟渠段区域上游水位上涨,影响河道周围农田、建筑物、堤坝等,所述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用于河流的加宽段内。以上将本系统设置于河流的加宽段内,通过增加本系统所处区域河道的宽度,可有效避免因为本系统的因素造成水位上涨。
本发明还公开了另一种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的使用方法:
作为一种便于将养殖区域限定在指定区域的蓄水除渣系统使用方法,在河流的一段河道内至少设置两个所述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生态鱼的养殖区域位于相邻的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之间。任意相邻的两个蓄水除渣系统中,处于上游的亦可在杂物未进入养殖区域之前被分离,以避免在养殖区域的上游富集,两侧的蓄水除渣系统的输送带均可作为阻逃装置和/或作为杂物去除装置。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结构简单,水体穿过输送带,而水体中的杂物或鱼类受到输送带的阻挡后,鱼类在生物的应激性下逃离输送带,被限制在养殖区域以内,而杂物在输送带的作用下由水体中分离,这样达到去除水体中杂物,避免杂物在养殖区域内富集的发明目的,即本发明提供的结构在不影响河流或沟渠中水流正常流动,保证鱼类日常活动量的情况下,可有效的将水体中杂物由水体中分离,防止水质变质和病害滞留,同时便于实现防鱼类逃逸,实现河流和沟渠中鱼类生态养殖的发明目的。
本系统在运行时,养殖区域的下游设置本装置,若鱼群中有个体发生病害,这样由于其应激性的降低,在水流作用下病害鱼与输送带接触时,也可由水体中被自动分离出来,这样,本系统用于水产淡水鱼流动水体中养殖,还具有很好的防止鱼类病害交叉感染的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使用方法便于将养殖区域限定在指定区域或者可有效避免安装本系统对水体水位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一个具体运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侧墩、闸板、滤水除渣部的结构及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辊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闸板与闸槽及上游密封垫的相对位置及机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升降机构采用气动或液动形式的具体实现方案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升降机构采用电动和手动形式的具体实现方案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输送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侧墩,11、下降槽,12、闸槽,13、上游密封垫,14、底侧密封垫,2、闸板,21、升降机构,3、滤水除渣部,31、输送带,311、扎条,312、分隔板,32、辊筒,33、集渣台,34、刮渣板,35、防弯部,4、河流,5、走水管,6、底墩,7、连通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7所示,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包括相互平行且布置于同一排上的多个侧墩1,相邻的侧墩1之间均设置有闸板2,相邻的侧墩1之间均设置有滤水除渣部3;
所述滤水除渣部3包括输送带31及用于输送带31张紧的至少两个辊筒32,各个辊筒32位于不同高度且各个辊筒32朝地面的投影不层叠,所述输送带31的宽度方向与相邻侧墩1的间距方向共向,输送带31上还设置有用于水流通过的间隙,至少有一个辊筒32上连接有用于制动辊筒32转动的驱动部;
各个闸板2上还设置有用于闸板2在高度方向上位置调整的升降机构21。
现有技术中,不能直接利用河流4或沟渠的河段或沟渠段进行淡水鱼养殖,原因在于首先是河段或沟渠段的水位不便于控制,特别是枯水期,河段和沟渠段甚至可能出现断流的情况;同时,由于河流4或沟渠中水均为流动的,故河流4或沟渠中经常会有来自上游的居民生活垃圾、自然环境中的植被残体或动物尸体等。这样,若单纯采用筑坝蓄水的方案,不能解决防止鱼类逃跑和移除养殖区域内悬浮或漂浮于水体中杂物的问题,而以上杂物累积对水体品质均会造成重大影响,甚至导致鱼类大面积死亡。
以上提供的蓄水除渣系统中,设置的多个侧墩1安置于河道或沟渠段中,即相邻侧墩1的间距方向平行于河道或沟渠段的宽度方向,侧墩1作为闸板2与滤水除渣部3的安装基础和固定、操作平台,通过对各个闸板2提升高度的控制,可通过养殖区域的水位,通过滤水除渣部3,可实现将水体与水体中的杂物分离。
以上滤水除渣部3中,设置的辊筒32相当于作为输送带31的带轴,对辊筒32的相对位置限定,用于得到如下的输送带31安装形态:输送带31的工作面为斜面,且工作面的下端进入水体中,输送带31的上端暴露于水面甚至位于侧墩1顶端之上,这样,本装置的使用形态为:输送带31的工作面朝向水流的上游,输送带31转动时使得输送带31的工作面传动方向为由下侧向上侧,这样,本系统运行时,水体穿过输送带31,而水体中的杂物或鱼类受到输送带31的阻挡后,鱼类在生物的应激性下逃离输送带31,被限制在养殖区域以内,而杂物在输送带31的作用下由水体中分离,这样达到去除水体中杂物,避免杂物在养殖区域内富集的发明目的,即本发明提供的结构在不影响河流4或沟渠中水流正常流动,保证鱼类日常活动量的情况下,可有效的将水体中杂物由水体中分离,防止水质变质和病害滞留,同时便于实现防鱼类逃逸,实现河流4和沟渠中鱼类生态养殖的发明目的。
本系统在运行时,养殖区域的下游设置本装置,若鱼群中有个体发生病害,这样由于其应激性的降低,在水流作用下病害鱼与输送带31接触时,也可由水体中被自动分离出来,这样,本系统用于水产淡水鱼流动水体中养殖,还具有很好的防止鱼类病害交叉感染的作用。
以上结构中,为避免鱼类逃脱,可在输送带31下端的正下方至河床或沟渠底部,安装防逃网、安装实体阻挡物、将输送带31的下端设置于河床上或沟渠底部等方案加以实现。
为便于对上述最终由输送带31的顶端跌落后的杂物进行收集和转移,在输送带31顶端的下方设置集渣台33,同时在集渣台33上设置与输送带31背面外表面接触或具有较小间隙的刮渣板34,以及时将附着于输送带31上的杂物去除。
本实施例中,以上驱动部的动力部分采用燃油机,以避免繁琐的电力线缆敷设,同时即使在洪灾断电背景下,依然能够很好的工作。以上升降机构21采用油压缸,以上油压缸的动力源来自连接于所述燃油机上的油泵。侧墩1采用空心混泥土墩。为提高本系统使用的便捷性和维护的便捷性,相邻的侧墩1之间还设置有连通桥7。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作为以上用于河流4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作为一种输送带31的具体实现方案,所述输送带31由多根相互平行的扎条311及多根相互平行的分隔板312组成,多根扎条311依次串联组成封闭的环,相邻的扎条311铰接连接,所述分隔板312间隔固定于所述扎条311上,且分隔板312的长度方向位于输送带31的宽度方向,相邻分隔板312之间的间隔为用于水流通过的间隙。以上相邻的扎条311铰接连接的形式以便于相邻的扎条311能够相对转动以顺利的通过辊筒32处,相邻隔板的内侧面和扎条311之间构成的腔体结构作为用于容置杂物的区域,或者以上形式的输送带31表面与杂物表面可产生较大的静摩擦因数,以使得杂物随输送带31运动最终完成杂物与水体的分离。本实施例中,以上分隔板312均采用厚度为3mm的钢条,且钢表表面进行刷漆或镀锌等防腐处理,分隔板312的间距为20mm,扎条311采用直径为10mm、表面进行了防腐处理的钢筋条,两端焊接圆环作为铰接件,圆环之间设置铰接轴,同时在分隔板312的工作面一侧设置锯齿状缺口,以使得分隔板312与杂物之间能够产生较大的相互作用力。
特别是在洪水季节,水体中的植被残体可能体积较大,为使得分隔板312与所述残体接触时,分隔板312与扎条311之间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以实现以上残体的输送,输送带31的宽度方向上具有多个所述的环,每个分隔板312与每个环均有固定连接点。
作为一种具体的辊筒32实现方案,相邻侧墩1之间的辊筒32为两个,两个辊筒32相互平行,其中的一个辊筒32设置于侧墩1的底部,另一个辊筒32设置于侧墩1的上方,且两个辊筒32轴线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介于15°至40°之间。本方案中,对辊筒32轴线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限定,旨在限定输送带31工作面的倾斜度,以上倾斜度若过小,势必需要将输送带31的工作面设置得较长以适应水体深度变化,若倾角较大,这会造成密度大的杂质无法随输送带31运动,不能将其由水体中分离的缺陷,故以上角度选择为输送带31长度在满足水深变化、且绝大部分杂质能够随输送带31运动的情况下,可选用较短的输送带31长度。
本实施例中,为便于本系统的安装、检修等,在侧墩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起始于侧壁顶端,止于侧墩1底端的下降槽11,所述下降槽11的底部设置有轴承座安装板,轴承座安装板上焊接有安装螺柱,此结构,便于将处于下方的辊筒32及该辊筒32上的轴承座形成的整体与侧墩1形成可拆连接形式,采用预先固定螺柱,可通过螺帽完成上述整体与轴承座安装板的连接,同时使得完成螺帽连接后螺柱的自由端位于螺帽的两端之间,这样,可达到保护处于水体下处于啮合状态螺纹的作用,便于下一次拆装。进一步的,对辊筒32上的轴承座进行辊筒32轴向防水和轴承座各部件静密封防水处理。
作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以上下降槽11也可以是如下形式:设置于侧墩1上用于辊筒32安装的孔洞,同时设置检修孔洞。
作为一种便于阻止鱼类由输送带31的下方逃逸,即输送带31的下端设置于紧邻河床或沟渠底部的实现方案,相邻的侧墩1之间均设置有位于侧墩1下方的底墩6,各个底墩6的两侧与对应侧墩1的侧面或底面相接,所述底墩6均呈台阶状,相邻侧墩1之间的辊筒32中,处于下方的辊筒32设置于底墩6台面的过渡段上。以上底墩6台阶面较高的一侧优选设置于水流的上游,以避免泥沙、细小石头等在下方辊筒32处富集对输送带31的转动造成过大的阻力。
本实施例中,为便于本系统安装过程中的施工,在底墩6以下或底墩6中设置走水管5,以上走水管5上焊接连接法兰,这样,在本系统的施工过程中,可通过走水管5排除来自上游的走水,以便于控制水位完成整个施工,以上连接法兰在本系统安装完成后用于连接盲板,以根据需要切换走水管5的工作状态。
由于在水流或者杂物的作用下,输送带31的工作面必然会朝着下游侧小弧度的弯曲,以上弯曲在杂物密度较大或有杂物传递而至的局部水体冲刷力较大时尤为明显,而以上弯曲造成杂物与输送带31的工作面更为陡峭,不利于使得杂物顺利的与输送带31同时运动,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每个滤水除渣部3上均设置有用于限制输送带31在水流或者杂物作用下弯曲变形弧度的防弯部35,所述防弯部35包括固定基板及固定于所述固定基板上的多个滚轮或/和多个滚轴,所述滚轮或滚轴的轴线与输送带31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的多个滚轮或/和多个滚轴沿着输送带31的输送方向分布,多个滚轮或/和多个滚轴与输送带31工作面的内表面接触。
作为一种便于限定闸板2与对应侧墩1位置、更好的实现闸板2无泄漏堵水、同时闸板2升降运动过程中阻力小的技术方案,所述侧墩1上均设置有闸槽12,所述闸槽12作为对应闸板2升降运动过程中的侧墩1上的滑槽,所述闸槽12处还设置有条状的上游密封垫,所述上游密封垫13起始于闸槽12的起点,终止于闸槽12的止点,且上游密封垫13位于闸板2的上游侧;
所述闸板2的下方均设置有底侧密封垫14,所述闸板2自由侧在对应底侧密封垫14上的投影位于该底侧密封垫14的左右两端之间。以上底侧密封垫14用于实现闸板2与河床或沟渠底部的密封,以上设置的上游密封垫13用于实现闸板2端面与对应侧墩1的密封,将上有密封圈设置于闸槽12的上游位置,可使得上游密封垫13在水体的冲刷下与闸板2靠近上游侧的表面接触,这样,在闸板2升降的过程中,可避免实现闸板2侧面密封的密封垫造成闸板2的运动阻力过大,以上底侧密封垫14和上游密封垫13均可采用橡胶。本实施例中,底侧密封垫14和上游密封垫13均采用氟橡胶垫。
本实施例中,闸槽12采用一侧与侧墩1贴合的角钢条,角钢条的另一侧位于水流的下游侧,上游密封垫13安装于所述角钢条另一侧的对侧。
作为升降机构21的具体实现形式,所述升降机构21为气压传动机构、液压传动机构、电机传动机构、人工升降机构21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气压传动机构为连接于闸板2上的气压缸;
所述液压传动机构为连接于闸板2上的液压缸;
所述电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及连接于驱动电机转子上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闸板2螺纹连接;
所述人工升降机构21为手拉葫芦、齿啮合升降机构21或螺纹升降机构21,所述螺纹升降机构21包括螺纹杆及与螺纹杆螺纹连接的内螺纹转盘,所述内螺纹转盘可转动且相对于侧墩1的高度固定,所述螺纹杆与闸板2螺纹连接;所述齿啮合升降机构21包括沿着自身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有多个齿槽的齿条杆、与所述齿槽齿啮合的齿盘,所述齿盘可转动且相对于侧墩1的高度固定,齿条杆的下端与闸板2固定连接;
由于在水体中,闸板2左右侧面和前后端面在水体的冲刷力下可能会与具为粗糙的表面接触,为避免或缓解上述情况,利于对闸板2进行升降操作,升降机构21上还设置有用于闸板2升降过程中导向及闸板2使用过程中平衡水流、杂物对闸板2的冲刷力的导向机构。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河流4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的使用方法:以上提供的系统的输送带31虽然具有疏水除渣的作用,但其使用必然会造成该段河道或沟渠段上水体流动阻力变大,为避免以上由水体阻力变大造成河段或沟渠段区域上游水位上涨,影响河道周围农田、建筑物、堤坝等,所述用于河流4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用于河流4的加宽段内。以上将本系统设置于河流4的加宽段内,通过增加本系统所处区域河道的宽度,可有效避免因为本系统的因素造成水位上涨。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用于河流4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的使用方法:
作为一种便于将养殖区域限定在指定区域的蓄水除渣系统使用方法,在河流4的一段河道内至少设置两个所述用于河流4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生态鱼的养殖区域位于相邻的用于河流4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之间。任意相邻的两个蓄水除渣系统中,处于上游的亦可在杂物未进入养殖区域之前被分离,以避免在养殖区域的上游富集,两侧的蓄水除渣系统的输送带31均可作为阻逃装置和/或作为杂物去除装置。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包括相互平行且布置于同一排上的多个侧墩(1),相邻的侧墩(1)之间均设置有闸板(2),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侧墩(1)之间均设置有滤水除渣部(3);
所述滤水除渣部(3)包括输送带(31)及用于输送带(31)张紧的至少两个辊筒(32),各个辊筒(32)位于不同高度且各个辊筒(32)朝地面的投影不层叠,所述输送带(31)的宽度方向与相邻侧墩(1)的间距方向共向,输送带(31)上还设置有用于水流通过的间隙,至少有一个辊筒(32)上连接有用于制动辊筒(32)转动的驱动部;
各个闸板(2)上还设置有用于闸板(2)在高度方向上位置调整的升降机构(21);
相邻的侧墩(1)之间均设置有位于侧墩(1)下方的底墩(6),各个底墩(6)的两侧与对应侧墩(1)的侧面或底面相接,所述底墩(6)均呈台阶状,相邻侧墩(1)之间的辊筒(32)中,处于下方的辊筒(32)设置于底墩(6)台面的过渡段上;
每个滤水除渣部(3)上均设置有用于限制输送带(31)在水流或者杂物作用下弯曲变形弧度的防弯部(35),所述防弯部(35)包括固定基板及固定于所述固定基板上的多个滚轮或/和多个滚轴,所述滚轮或滚轴的轴线与输送带(31)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的多个滚轮或/和多个滚轴沿着输送带(31)的输送方向分布,多个滚轮或/和多个滚轴与输送带(31)工作面的内表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31)由多根相互平行的扎条(311)及多根相互平行的分隔板(312)组成,多根扎条(311)依次串联组成封闭的环,相邻的扎条(311)铰接连接,所述分隔板(312)间隔固定于所述扎条(311)上,且分隔板(312)的长度方向位于输送带(31)的宽度方向,相邻分隔板(312)之间的间隔为用于水流通过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其特征在于,输送带(31)的宽度方向上具有多个所述的环,每个分隔板(312)与每个环均有固定连接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侧墩(1)之间的辊筒(32)为两个,两个辊筒(32)相互平行,其中的一个辊筒(32)设置于侧墩(1)的底部,另一个辊筒(32)设置于侧墩的上方,且两个辊筒(32)轴线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介于15°至4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墩(1)上均设置有闸槽(12),所述闸槽(12)作为对应闸板(2)升降运动过程中的侧墩(1)上的滑槽,所述闸槽(12)处还设置有条状的上游密封垫(13),所述上游密封垫(13)起始于闸槽(12)的起点,终止于闸槽(12)的止点,且上游密封垫(13)位于闸板(2)的上游侧;
所述闸板(2)的下方均设置有底侧密封垫(14),所述闸板(2)自由侧在对应底侧密封垫(14)上的投影位于该底侧密封垫(14)的左右两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1)为气压传动机构、液压传动机构、电机传动机构、人工升降机构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气压传动机构为连接于闸板(2)上的气压缸;
所述液压传动机构为连接于闸板(2)上的液压缸;
所述电机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及连接于驱动电机转子上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闸板(2)螺纹连接;
所述人工升降机构为手拉葫芦、齿啮合升降机构或螺纹升降机构,所述螺纹升降机构包括螺纹杆及与螺纹杆螺纹连接的内螺纹转盘,所述内螺纹转盘可转动且相对于侧墩(1)的高度固定,所述螺纹杆与闸板(2)螺纹连接;所述齿啮合升降机构包括沿着自身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有多个齿槽的齿条杆、与所述齿槽齿啮合的齿盘,所述齿盘可转动且相对于侧墩(1)的高度固定,齿条杆的下端与闸板(2)固定连接;
升降机构(21)上还设置有用于闸板(2)升降过程中导向及闸板(2)使用过程中平衡水流、杂物对闸板(2)的冲刷力的导向机构。
7.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用于河流(4)的加宽段内。
8.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河流(4)的一段河道内至少设置两个所述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生态鱼的养殖区域位于相邻的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之间。
CN201510911975.4A 2015-12-11 2015-12-11 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及该系统的使用方法 Active CN1053697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11975.4A CN105369776B (zh) 2015-12-11 2015-12-11 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及该系统的使用方法
PCT/CN2016/108871 WO2017097199A1 (zh) 2015-12-11 2016-12-07 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及该系统的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11975.4A CN105369776B (zh) 2015-12-11 2015-12-11 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及该系统的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69776A CN105369776A (zh) 2016-03-02
CN105369776B true CN105369776B (zh) 2017-11-03

Family

ID=55372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11975.4A Active CN105369776B (zh) 2015-12-11 2015-12-11 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及该系统的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69776B (zh)
WO (1) WO20170971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69776B (zh) * 2015-12-11 2017-11-03 廖运太 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及该系统的使用方法
CN110178765B (zh) * 2019-07-09 2021-12-07 枣庄伊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仿运河的花白鲢鱼养殖方法
CN112982335A (zh) * 2019-12-16 2021-06-18 重庆珈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农业用排水装置
CN112704044B (zh) * 2020-12-29 2022-08-19 铜陵县黑你养殖专业合作社 稻田养鱼系统
CN113072110B (zh) * 2021-04-06 2022-02-22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新农村餐厨污水集流式处理系统
CN113089594B (zh) * 2021-04-20 2022-11-08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刘家峡水电厂 一种水利水电用大坝过滤装置
CN113338375A (zh) * 2021-06-03 2021-09-03 全志君 一种全自动鱼塘挖淤泥设备
CN113558003B (zh) * 2021-08-18 2022-12-20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光唇鱼仿生态人工繁殖的育苗设备
CN114873742B (zh) * 2022-06-01 2023-06-02 浙江园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污染治理用生态基
CN115874586B (zh) * 2023-03-03 2023-04-28 山西润潞碧水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利设施清淤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41A (zh) * 1993-11-24 1995-05-31 陈福康 天然鱼塘
KR100558267B1 (ko) * 2004-01-03 2006-03-10 한국해양연구원 발전소 취수구 유입 해양생물 제거시스템 및 제거방법
CN201326165Y (zh) * 2009-03-09 2009-10-14 郭鲁依 双偏心轮驱动阶梯型栅条过滤设备
CN201794063U (zh) * 2010-07-15 2011-04-13 芜湖华洁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链式格栅除污机
CN203021978U (zh) * 2012-09-12 2013-06-26 云南澄江云工建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河道流动垃圾清理机
CN102966076B (zh) * 2012-11-09 2015-04-15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可用于大型电站进水口的可升降式刚性拦漂系统
CN202899088U (zh) * 2012-11-09 2013-04-24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新型的电站进水口拦污系统
CN104591506B (zh) * 2015-02-01 2016-05-04 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黑臭型平原河网整体生态修复系统
CN104782558A (zh) * 2015-03-30 2015-07-22 安徽张林渔业有限公司 新型池塘气提推水循环流水养殖系统
CN105369776B (zh) * 2015-12-11 2017-11-03 廖运太 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及该系统的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69776A (zh) 2016-03-02
WO2017097199A1 (zh) 2017-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69776B (zh) 用于河流生态鱼养殖的蓄水除渣系统及该系统的使用方法
CN106242064B (zh) 一种高水力负荷人工湖湖滨带生态修复方法
CN112340932B (zh) 一种集雨型水库水质提升治理的方法
CN112471065B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生态缸的清理结构
CN106993572B (zh) 一种海水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方法
CN109811735B (zh) 河道水库漂浮植物收集处理设备
CN204860645U (zh) 输送链耙式蛤仔采捕器
CN105821813B (zh) 泄洪用鱼类防逃装置及坝体
CN202211089U (zh) 贝类收获机
CN211973343U (zh) 一种活动式溢洪道拦鱼闸门
CN102318588A (zh) 贝类收获机
CN205671261U (zh) 一种带传送带式清粪装置的旱地养殖网箱
CN107986448A (zh) 一种水域生态的治理方法
CN215948129U (zh) 一种河流治理用藻类打捞装置
CN204244931U (zh) 一种适合于沙蚕生物修复的围隔实验系统
CN104025831B (zh) 潮滩上快速种植、扩繁芦苇的方法
CN213978883U (zh) 一种水车式过鱼设施
CN215905939U (zh) 一种改善城市静态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处理装置
CN106305571B (zh) 一种近岸鱼类养殖岩礁池塘的生态工程化设置方法
CN213416615U (zh) 一种滨海垂直流人工湿地
CN211020598U (zh) 一种水产养殖水净化用藻类捕捞装置
CN208717868U (zh) 一种水利工程阶级式注水进口结构
CN209210495U (zh) 一种用于河湖底部泥水界面抗扰动种植床系统
CN203492586U (zh) 一种适于水库大水面围栏养鱼的拦鱼网
CN208617499U (zh) 一种水产品养殖用自动搅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200 Gangcheng Road, Gangcheng street, Gaogang District,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ao Yuntai

Address before: 610000, Dazhou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Xuanhan County town 49 closed stone village 4

Patentee before: Liao Yuntai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30

Address after: 226200 No.1 Xinglong Road, Chengbei Industrial Park, Qidong Ci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dong Hezi New Mate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00 Gangcheng Road, Gangcheng street, Gaogang District,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ao Yunta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