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57612A - 一种拾音装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拾音装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57612A
CN105357612A CN201510862903.5A CN201510862903A CN105357612A CN 105357612 A CN105357612 A CN 105357612A CN 201510862903 A CN201510862903 A CN 201510862903A CN 105357612 A CN105357612 A CN 1053576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or
mode
spdt
receiver
loud sp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629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57612B (zh
Inventor
皮建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6290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576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576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76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576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76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拾音装置、方法及终端设备,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用于在不使用麦克风的前提下,对音频信号进行拾取并播放输出音频信号。该拾音装置包括:扬声器、听筒和处理器,处理器用于在第一模式时,控制扬声器播放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并控制听筒拾取外部音频输入信号,处理器用于在第二模式时,控制听筒播放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并控制扬声器拾取外部音频输入信号。本发明的实施例用于拾音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拾音装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拾音装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用户在使用终端设备的过程中,通常会有在用户与终端设备间、或借助终端设备在用户与用户间进行信息交换,如手机、电脑、声控门禁等终端设备,这种用户与终端设备间的信息交换被称为人机交互。利用音频信号在用户与设备间进行信息交换,是常见的人机交互方式之一,其中音频信号是通过有规律的声波来携带信息的信号。
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在从用户获取以音频信号的形式发送的信息时,通常需要将音频信号拾取(简称拾音),即采集音频信号并将音频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便对音频信号中所携带的信息进行处理,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装置被称为拾音装置。示例性的,参照图1所示,图1中的拾音装置包括处理器11,麦克风12,其中麦克风12向处理器发送所拾取的音频信号。
对拾音装置来说,通常使用麦克风(Microphone,简称MIC)实现对音频信号的拾取与转换。当在终端设备中使用包括麦克风的拾音装置进行拾音时,需要对其所在终端设备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以满足麦克风使用中的诸多要求,包括为麦克风提供额外的驱动电路,以满足麦克风的工作参数;对终端设备的结构、工艺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以满足麦克风需的特定结构与容纳空间;对终端设备中其他组件进行调整,如天线、闪光灯等,以减少麦克风和终端设备中其他组件之间的干扰。由于麦克风在使用时存在诸多需求并对所在终端设备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限制,因此提高了终端设备的结构复杂程度,以及终端设备整体的制造成本与设计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拾音装置、方法及终端设备,能够在不使用麦克风的前提下,对音频信号进行拾取并播放输出音频信号,从而为终端设备音频信号提供输入输出功能的同时,简化拾音装置所在终端设备的结构复杂程度,并降低了拾音装置所在终端设备整体的制造成本与设计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拾音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扬声器、听筒和处理器,处理器用于在第一模式时,控制扬声器播放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并控制听筒拾取外部音频输入信号;处理器用于在第二模式时,控制听筒播放所述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并控制扬声器拾取外部音频输入信号。
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拾音方法,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装置,包括:在终端处于第一模式时,控制扬声器播放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并控制听筒拾取外部音频输入信号;在终端处于第二模式时,控制听筒播放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并控制扬声器拾取外部音频输入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装置及方法,处理器、扬声器、听筒,在第一模式下,处理器控制扬声器播放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控制听筒拾取外部音频输入信号,在第二模式下,处理器控制听筒播放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控制扬声器拾取外部音频输入信号,从而使扬声器在播放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时,听筒拾取外部音频输入信号,当听筒播放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时,扬声器拾取外部音频输入信号。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拾音装置不使用麦克风的前提下,能够拾取音频信号,并播放输出音频信号,从而为终端设备音频信号提供输入输出功能的同时,简化拾音装置所在终端设备的结构复杂程度,并降低了拾音装置所在终端设备整体的制造成本与设计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拾音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拾音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拾音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拾音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拾音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拾音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拾音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拾音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具体的,参照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拾音装置,包括:处理器21、扬声器22、听筒23。
处理器21用于在第一模式时,控制扬声器22播放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控制听筒23拾取外部音频输入信号。
处理器21还用于在第二模式时,控制扬声器22拾取外部音频输入信号;控制听筒23播放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
其中,扬声器22播放的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可以为处理器21发送到扬声器22的音频输出信号,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其他组件如音频处理器发送到扬声器22的音频输出信号;扬声器22拾取的外部音频输入信号,可以发送到处理器21,也可以发送到终端设备中其他组件如音频处理器。
听筒23播放的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可以为处理器21发送到听筒23的音频输出信号,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其他组件如音频处理器发送到听筒23的音频输出信号;听筒23拾取的外部音频输入信号,可以发送到处理器21,也可以发送到终端设备中其他组件如音频处理器。
其中,针对扬声器和听筒的工作原理说明如下,在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下扬声器和听筒均独立工作,即不存在相互依赖关系。扬声器在第一模式下全时段仅用作信号输出,听筒在第一模式下全时段仅用作信号输入,可能在第一模式下某些时间设备并没有信号输出,此时扬声器处于静音状态,但是其工作模式是输出模式,相当于音频输出信号的功率为零;同理在第一模式下某些时间可能外界并没有向听筒发出声音,此时听筒并不能拾取输入音频信号,但是其工作模式是输入模式,相当于音频输入信号功率为零。同理在第二模式下,扬声器工作模式是输入模式,听筒的工作模式是输出模式,具体参考以上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本发明以下各个实施例中可以在一个处理器中实现,如终端设备的MCU(英文全称:MicrocontrollerUnit,中文:微控制单元)同时实现上述处理器21的功能以及对输入或输出音频信号的处理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装置包括:处理器、扬声器、听筒,在第一模式下,处理器控制扬声器播放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控制听筒拾取外部音频输入信号,在第二模式下,处理器控制听筒播放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控制扬声器拾取外部音频输入信号,从而使扬声器在播放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时,听筒拾取外部音频输入信号,当听筒播放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时,扬声器拾取外部音频输入信号。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拾音装置不使用麦克风的前提下,能够拾取音频信号,并播放输出音频信号,从而为终端设备音频信号提供输入输出功能的同时,简化拾音装置所在终端设备的结构复杂程度,并降低了拾音装置所在终端设备整体的制造成本与设计难度。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装置还包括第一开关组;其中第一开关组设置于处理器与扬声器之间的通路上,用于在第一模式下将处理器发送的音频输出信号传输至扬声器,或者在第二模式下将扬声器拾取的音频输入信号传输至处理器;第一开关组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在第一开关组的控制端的信号控制下工作于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装置还包括第二开关组;其中第二开关组设置于听筒与所述处理器之间的通路上,用于在第二模式下将处理器发送的音频输出信号传输至听筒,或者在第一模式下将听筒拾取的音频输入信号传输至处理器,第二开关组的控制端连接处理器,用于在第二开关组的控制端的信号控制下工作于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下。
参照图3所示,处理器21的第一控制端CTR1与第一开关组24的控制端E01连接,处理器21的第二控制端CTR2与第二开关组25的控制端F01连接,处理器21通过L02通路与L04通路发送音频输出信号,处理器21通过L01通路与L03通路接收音频输入信号。
在第一模式下,处理器21通过第一控制端CTR1向第一开关组24的控制端E01发送控制信号,使处理器21从L02通路向扬声器22发送音频输出信号;处理器21通过第二控制端CTR2向第二开关组25的控制端F01发送控制信号,使处理器21从L03通路接收听筒23发送的音频输入信号。
在第二模式下,处理器21通过第一控制端CTR1向第一开关组24的控制端E01发送控制信号,使处理器21从L01通路接收扬声器22发送的音频输入信号;处理器21通过第二控制端CTR2向第二开关组25的控制端F01发送控制信号,使处理器21从L04通路向听筒23发送音频输出信号。
其中,如图3所示,由于扬声器22和听筒23的参数不同,因此通常分别为其设置驱动源,示例性的,如图3中,SPK_0为扬声器22的驱动源,RCV_0为听筒23的驱动源,以下各方案中扬声器22和听筒23均为采用不同的驱动源进行驱动。此外,直接采用现有技术中麦克风信号的接收端口,或者使用具有类似功能的电路,对扬声器22或听筒23采集的音频输入信号进行接收处理。示例性的,如图3中,MIC_I为麦克风信号的接收端口,对扬声器22或听筒23采集的音频输入信号进行接收。
在上述方案中,处理器可以向第一开关组、第二开关组的控制端分别输出不同的控制信号,达到控制第一开关组、第二开关组的目的,也可以将第一开关组、第二开关组设置成开关组逻辑相反或开关组状态联动的器件,通过相同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组、第二开关组。
示例性的,参照图4所示,处理器21的第一控制端CTR1与第一开关组24的控制端E01连接,处理器21的第一控制端CTR1与第二开关组24的控制端F01连接,处理器21通过L02通路与L04通路发送音频输出信号,处理器21通过L01通路与L03通路接收音频输入信号,第一开关组24与第二开关组25的逻辑相反。
在第一模式下,处理器21通过第一控制端CTR1向第一开关组24的控制端E01发送控制信号,使处理器21从L02通路向扬声器22发送音频输出信号;处理器21通过第一控制端CTR1向第二开关组25的控制端F01发送控制信号,使处理器21从L03通路接收听筒23发送的音频输入信号。
在第二模式下,处理器21通过第一控制端CTR1向第一开关组24的控制端E01发送控制信号,使处理器21从L01通路接收扬声器22发送的音频输入信号;处理器21通过第一控制端CTR1向第二开关组25的控制端F01发送控制信号,使处理器21从L04通路向听筒23发送音频输出信号。
在上述方案中,其中第一开关组、第二开关组均可以为一个单刀双掷开关(single-poledouble-throw,简称SPDT)或为多个联动的单刀双掷开关组成,也可以为由多个单刀单掷开关组成的开关单元,或由多个元件组成的具有开关功能的集成电路(如场效应晶体管电路)。只要在第一模式下,第一开关组能够在处理器的控制下使音频输出信号传输至扬声器,第二开关组能够在处理器的控制下使听筒拾取的音频输入信号传输至处理器,或者在第二模式下,第一开关组在处理器的控制下使扬声器拾取的音频输入信号传输至处理器,第二开关组能够在处理器的控制下使音频输出信号传输至听筒即可,在此不做赘述。
具体的,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情况一:当该装置不包括公共的接地回路时,此时由处理器向扬声器和听筒提供接地回路,上述的第一开关组和第二开关组均包括两个联动的单刀双掷开关。
示例性的,对于情况一:如图5所示,第一开关组24由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PDT_1与第二单刀双掷开关SPDT_2组成,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PDT_1的状态变化与第二单刀双掷开关SPDT_2的状态联动。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PDT_1的公共端A01与扬声器22的输入端L_I连接,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PDT_1的第一端A02与处理器21的音频输入端正极MIC_P连接,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PDT_1的第二端A03与处理器21的第一音频输出端正极SPK_P连接,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PDT_1的控制端A04与处理器21的第一控制端CTR_1连接;第二单刀双掷开关SPDT_2的公共端B01与扬声器22的输出端L_O连接,第二单刀双掷开关SPDT_2的第一端B02与处理器21的音频输入端负极MIC_N连接,第二单刀双掷开关SPDT_2的第二端B03与处理器21的第一音频输出端负极SPK_N连接。
第二开关组25由第三单刀双掷开关SPDT_3与第四单刀双掷开关SPDT_4组成,第三单刀双掷开关SPDT_3的状态变化与第四单刀双掷开关SPDT_4的状态变化具有联系。第三单刀双掷开关SPDT_3的公共端C01与听筒23的输入端H_I连接,第三单刀双掷开关SPDT_3的第一端C02与处理器21的音频输入端正极MIC_P连接,单刀双掷开关SPDT_1的第二端C03与处理器21的第二音频输出端正极RCV_P连接;第四单刀双掷开关SPDT_4的公共端D01与听筒23的输出端H_O连接,第四单刀双掷开关SPDT_4的第一端D02与处理器21的音频输入端负极MIC_N连接,第四单刀双掷开关SPDT_4的第二端D03与处理器21的第二音频输出端负极RCV_N连接,第四单刀双掷开关SPDT_4的控制端D04与处理器的第二控制端CTR2连接。
在第一模式下,处理器21通过第一控制端CTR1向单刀双掷开关SPDT_1的控制端A04发送控制信号,使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PDT_1的公共端A01与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PDT_1的第二端A03合路,由于第二单刀双掷开关SPDT_2的状态与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PDT_1联动,第二单刀双掷开关SPDT_2的公共端B01与第二单刀双掷开关SPDT_2的第二端B03合路,从而形成SPK_P>A03>A01>L_I>L_O>B01>B03>SPK_N构成输出回路,使处理器21能通过输出回路向扬声器22发送音频输出信号。
同时,处理器21通过第二控制端CTR2向第四单刀双掷开关SPDT_2的控制端D04发送控制信号,使第四单刀双掷开关SPDT_4的公共端D01与第四单刀双掷开关SPDT_4的第一端D02合路,由于第三单刀双掷开关SPDT_3的状态与第四单刀双掷开关SPDT_4联动,第三单刀双掷开关SPDT_3的公共端C01与第三单刀双掷开关SPDT_3的第一端C02合路,从而形成MIC_P>C02>C01>L_I>L_O>D01>D02>MIC_N构成的输入回路,使处理器21能通过输入回路接收听筒23发送的音频输入信号。
在第二模式下,处理器21通过第一控制端CTR1向单刀双掷开关SPDT_1的控制端A04发送控制信号,使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PDT_1的公共端A01与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PDT_1的第一端A02合路,由于第二单刀双掷开关SPDT_2的状态与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PDT_1联动,第二单刀双掷开关SPDT_2的公共端B01与第二单刀双掷开关SPDT_2的第一端B02合路,从而形成MIC_P>A02>A01>L_I>L_O>B01>B02>MIC_N构成输入回路,使扬声器22能通过输出入路向处理器21发送音频输入信号。
同时处理器21通过第二控制端CTR2向第四单刀双掷开关SPDT_2的控制端D04发送控制信号,使第四单刀双掷开关SPDT_4的公共端D01与第四单刀双掷开关SPDT_4的第二端D03合路,由于第三单刀双掷开关SPDT_3的状态与第四单刀双掷开关SPDT_4联动,第三单刀双掷开关SPDT_3的公共端C01与第三单刀双掷开关SPDT_3的第二端C03合路,从而形成RCV_P>C03>C01>L_I>L_O>D01>D03>RCV_N构成的输出回路,使处理器21能通过输出回路向听筒23发送音频输出信号。
其中,在上述方案中,由于第一开关组中的第一单刀双掷开关与第二单刀双掷开关状态联动,第二开关组中的第三单刀双掷开关与第四单刀双掷开关状态联动,因此处理器可以向属于第一开关组的第一单刀双掷开关、属于第二开关组的第四单刀双掷开关的控制端分别输出不同的控制信号,达到控制第一开关组中的第一单刀双掷开关与第二单刀双掷开关、第二开关组中的第三单刀双掷开关与第四单刀双掷开关的目的,也可以将第一单刀双掷开关与第三单刀双掷开关设置成开关组逻辑相反的器件或开关组状态联动的器件,通过相同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组中的第一单刀双掷开关与第二单刀双掷开关、第二开关组中的第三单刀双掷开关与第四单刀双掷开关。通过相同控制信号进行控制的具体实施例参照图4,在此不再赘述。
情况二:该装置也可以包括公共的接地回路,该情况下装置中的各个器件均包括公共端口用于接地形成公共的接地回路。上述的第一开关组和第二开关组均为一个单刀双掷开关。
示例性的,对于情况二:如图6所示,第一开关组24为单刀双掷开关SPDT_1,单刀双掷开关SPDT_1的公共端A01与扬声器22的输入输出端L_IO连接,扬声器22的接地端L_G接地,单刀双掷开关SPDT_1的第一端A02与处理器21的音频输入端MIC_I连接,单刀双掷开关SPDT_1的第二端A03与处理器21的第一音频输出端SPK_O连接,单刀双掷开关SPDT_1的控制端A04与处理器21的第一控制端CTR1连接。
第二开关组25为单刀双掷开关SPDT_2,单刀双掷开关SPDT_2的公共端C01与听筒23的输入输出端L_IO连接,听筒23的接地端H_G接地,单刀双掷开关SPDT_1的第一端C02与处理器21的音频输入端MIC_I连接,单刀双掷开关SPDT_1的第二端C03与处理器21的第二音频输出端RCV_O连接,单刀双掷开关SPDT_1的控制端C04与处理器21的第二控制端CTR2连接。处理器21的接地端GND接地。
当拾音装置在第一模式下,处理器21的第一控制端CTR1向单刀双掷开关SPDT_1的控制端A04发送控制信号,使单刀双掷开关SPDT_1的公共端A01与单刀双掷开关SPDT_1的第二端A03合路,从而形成SPK_O>A03>A01>L_IO>L_G的输出回路,使处理器21能够从输出通路向扬声器22发送音频输出信号。
同时处理器21通过第二控制端CTR2向单刀双掷开关SPDT_2的控制端C04发送控制信号,使单刀双掷开关SPDT_2的公共端C01与单刀双掷开关SPDT_2的第一端C02合路,从而形成H_IO>C01>C02>MIC_I>GND的输入回路,使处理器21能够从输入通路接收听筒23发送的音频输入信号。
当拾音装置在第二模式下,处理器21通过第一控制端CTR1向单刀双掷开关SPDT_1的控制端A04发送控制信号,使单刀双掷开关SPDT_1的公共端A01与单刀双掷开关SPDT_1的第一端A02合路,从而形成L_IO>A01>A02>MIC_I>GND的输入回路,使处理器21能够从输入通路接收扬声器22发送的音频输入信号。
同时处理器21通过第二控制端CTR2向单刀双掷开关SPDT_2的控制端C04发送控制信号,使单刀双掷开关SPDT_2的公共端C01与单刀双掷开关SPDT_2的第二端C03合路,从而形成RCV_O>C03>C01>H_IO>H_G的输出通路,使处理器21能够从输出通路向听筒23发送音频输出信号。
其中,在上述方案中,处理器可以向第一单刀双掷开关、第二单刀双掷开关的控制端分别输出不同的控制信号,达到控制第一单刀双掷开关与第二单刀双掷开关的目的,也可以将第一单刀双掷开关与第二单刀双掷开关设置成开关组逻辑相反的器件或开关组状态联动的器件,通过相同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单刀双掷开关、第二单刀双掷开关。通过相同控制信号进行控制的具体实施例参照图4,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装置中,通过在处理器与扬声器之间的通路上设置第一开关组,在处理器与听筒之间的通路上设置第二开关组,使处理器控制第一开关组与第二开关组,在第一模式下将处理器发送的音频输出信号传输至扬声器,将听筒拾取的音频输入信号传输至处理器,在第二模式下将扬声器拾取的音频输入信号传输至处理器,将处理器发送的音频输出信号传输至听筒,从而随着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间的转换,在处理器控制扬声器播放音频输出信号并控制听筒发送音频输入信号,与处理器控制听筒播放音频输出信号并控制扬声器发送音频输入信号间进行转换,使拾音装置在不使用麦克风的前提下,能够拾取音频信号,并播放输出音频信号,从而为终端设备音频信号提供输入输出功能的同时,简化拾音装置所在终端设备的结构复杂程度,并降低了拾音装置所在终端设备整体的制造成本与设计难度。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装置在第一模式下还包括与听筒并联的第二保护单元,在第二模式下还包括与扬声器并联的第一保护单元。
在第一模式下,听筒所发送的音频输入信号的电流值等于通过第二保护单元的电流值与输入处理器音频输入信号的电流值之和;在第二模式下,扬声器所发送的音频输入信号的电流值等于通过第一保护单元的电流值与输入处理器音频输入信号的电流值之和。因此在第二模式下通过合理调整第一保护单元的电阻值,可以控制输入处理器的音频输入信号的电流值,在第一模式下通过合理调整第二保护单元的电阻值,可以控制输入处理器的音频输入信号的电流值,从而使处理器不会因为输入处理器的音频输入信号电流值过大而造成损坏。
其中第一保护单元、第二保护单元可以为各自独立的保护单元,也可以在第一音频输入端与第二音频输入端共用同一音频输入端时,为同一个保护单元。
第一保护单元、第二保护单元可以为一个电阻,也可以为多个电阻组成的电阻单元。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第一保护单元、第二保护单元均为保护单元28,保护单元28为电阻R1,电阻R1的第一端与处理器21的音频输入端连接,R1的第二端接地。在第一模式下时,电阻R1将输入音频输入端MIC_I的音频输入信号分流,从而控制输入音频输入端MIC_I的音频输入信号的电流值;在第二模式下时,电阻R1将输入音频输入端MIC_I的音频输入信号分流,从而控制输入音频输入端MIC_I的音频输入信号的电流值。
优选的,第一保护单元为第一电阻,第二保护单元为第二电阻。
其中第一电阻可以为固定电阻,也可以为可变电阻。
示例性的,第一电阻是阻值范围为100Ω-100KΩ的可变电阻,第二电阻是阻值范围为100Ω-100KΩ的可变电阻。
具体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处理器还用于判断当前的工作模式,工作模式包括听筒拾音模式和扬声器拾音模式,其中所述第一模式为扬声器拾音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听筒拾音模式。
参照图7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拾音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提供的拾音装置,包括:
在终端处于第一模式时,控制扬声器播放所述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并控制所述听筒拾取外部音频输入信号;
在终端处于第二模式时,控制所述听筒播放所述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并控制所述扬声器拾取外部音频输入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拾音方法包括:在终端处于第一模式时,控制扬声器播放所述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并控制所述听筒拾取外部音频输入信号,在终端处于第二模式时,控制所述听筒播放所述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并控制所述扬声器拾取外部音频输入信号,从而随着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间的转换,在处理器控制扬声器播放音频输出信号并控制听筒发送音频输入信号,与处理器控制听筒播放音频输出信号并控制扬声器发送音频输入信号间进行转换。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拾音装置不使用麦克风的前提下,能够拾取音频信号,并播放输出音频信号,从而为终端设备音频信号提供输入输出功能的同时,简化拾音装置所在终端设备的结构复杂程度,并降低了拾音装置所在终端设备整体的制造成本与设计难度。
进一步的,参照图8所示,拾音装置包括第一开关组时,上述施例提供的拾音方法还包括:控制第一开关组工作于第一模式下,以便于将处理器的音频输出信号传输至扬声器,或者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组工作于第二模式下,以便于将扬声器拾取的音频输入信号传输至处理器。
拾音装置包括第二开关组时,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拾音方法还包括:控制第二开关组工作于第一模式下,以便于将听筒拾取的音频输入信号传输至处理器,或者控制第二开关组工作于第二模式下,以便于将处理器的音频输出信号传输至听筒。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拾音方法,通过控制第一开关组的工作状态,在第一模式下将处理器发送的音频输出信号传输至扬声器,在第二模式下将扬声器拾取的音频输入信号传输至处理器,通过控制第二开关组的工作状态,在第一模式下将听筒拾取的音频输入信号传输至处理器,在第二模式下将处理器发送的音频输出信号传输至听筒,从而随着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间的转换,在扬声器播放音频输出信号、听筒发送音频输入信号,与听筒播放音频输出信号、扬声器发送音频输入信号间进行转换,使拾音装置在不使用麦克风的前提下,能够拾取音频信号,并播放输出音频信号,从而为终端设备音频信号提供输入输出功能的同时,简化拾音装置所在终端设备的结构复杂程度,并降低了拾音装置所在终端设备整体的制造成本与设计难度。
进一步的,参照图7、图8所示,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拾音方法还包括:判断当前音频输出信号的工作模式,工作模式包括听筒模式和扬声器模式,其中所述第一模式为扬声器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听筒模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包括:拾音装置。在拾音装置中,在第一模式时,处理器输出控制扬声器播放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控制听筒拾取外部音频输入信号,在第二模式时,处理器控制听筒播放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控制扬声器拾取外部音频输入信号,从而使扬声器在播放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时,听筒拾取外部音频输入信号,当听筒播放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时,扬声器拾取外部音频输入信号。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拾音装置不使用麦克风的前提下,能够拾取音频信号,并播放输出音频信号,从而为终端设备音频信号提供输入输出功能的同时,简化拾音装置所在终端设备的结构复杂程度,并降低了拾音装置所在终端设备整体的制造成本与设计难度。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各个单元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器、传感器或电子元件,也可以集成在某一个处理器、传感器或电子元件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触控点识别装置的存储器中,由处理器调用并执行以上各个单元的功能。这里所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器(英文全称:CentralProcessingUnit,英文简称:CPU),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英文全称:IntegratedCircuit,英文简称:IC)。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拾音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该拾音装置包括扬声器、听筒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第一模式时,控制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并控制所述听筒拾取外部音频输入信号;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第二模式时,控制所述听筒播放所述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并控制所述扬声器拾取外部音频输入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开关组;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组设置于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扬声器之间的通路上,用于在第一模式下将处理器发送的音频输出信号传输至扬声器,或者在第二模式下将扬声器拾取的音频输入信号传输至处理器;所述第一开关组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组的控制端的信号控制下工作于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开关组;
其中所述第二开关组设置于所述听筒与所述处理器之间的通路上,用于在第二模式下将处理器发送的音频输出信号传输至听筒,或者在第一模式下将听筒拾取的音频输入信号传输至处理器,所述第二开关组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第二开关组的控制端的信号控制下工作于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模式下还包括与听筒并联的第二保护单元,在第二模式下还包括与扬声器并联的第一保护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单元为第一电阻,所述第二保护单元为第二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判断当前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听筒拾音模式和扬声器拾音模式,其中所述第一模式为扬声器拾音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听筒拾音模式。
7.一种拾音方法,应用于上述1-6任一项所述的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终端处于第一模式时,控制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并控制所述听筒拾取外部音频输入信号;
在终端处于第二模式时,控制所述听筒播放所述终端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并控制所述扬声器拾取外部音频输入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装置包括第一开关组时,该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组工作于第一模式下,以便于将处理器的音频输出信号传输至扬声器;
或者,
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组工作于第二模式下,以便于将扬声器拾取的音频输入信号传输至处理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二开关组时,该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组工作于第一模式下,以便于将听筒拾取的音频输入信号传输至处理器;
或者,
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组工作于第二模式下,以便于将处理器的音频输出信号传输至听筒。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当前音频输出信号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听筒模式和扬声器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模式为扬声器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听筒模式。
1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拾音装置。
CN201510862903.5A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拾音装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053576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62903.5A CN105357612B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拾音装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62903.5A CN105357612B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拾音装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57612A true CN105357612A (zh) 2016-02-24
CN105357612B CN105357612B (zh) 2019-09-06

Family

ID=55333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62903.5A Active CN105357612B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拾音装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5761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6047A (zh) * 2021-04-16 2021-08-27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拾音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71583A1 (en) * 1999-12-21 2002-06-13 Stetzler Trudy D. Digital hearing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WO2008138349A3 (en) * 2007-05-10 2008-12-24 Microsound As Enhanced management of sound provided via headphones
CN201781609U (zh) * 2010-04-21 2011-03-3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手机扬声器电路及手机终端
CN104284003A (zh) * 2013-07-02 2015-01-14 恩智浦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
CN104967964A (zh) * 2015-05-29 2015-10-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的麦克风故障处理装置、方法以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71583A1 (en) * 1999-12-21 2002-06-13 Stetzler Trudy D. Digital hearing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WO2008138349A3 (en) * 2007-05-10 2008-12-24 Microsound As Enhanced management of sound provided via headphones
CN201781609U (zh) * 2010-04-21 2011-03-3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手机扬声器电路及手机终端
CN104284003A (zh) * 2013-07-02 2015-01-14 恩智浦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
CN104967964A (zh) * 2015-05-29 2015-10-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的麦克风故障处理装置、方法以及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6047A (zh) * 2021-04-16 2021-08-27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拾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57612B (zh) 2019-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52042A1 (en) Radio frequency circuit, multiplexer, 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4023293B (zh) 兼具无线通讯功能的有线耳机
CN108011648A (zh) 用于接收机的开关电路
CN102427570A (zh) 无线音箱
KR101568301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오디오 채널 간 크로스 톡 개선 장치 및 방법
CN105357555A (zh) 一种遥控的方法、遥控设备及系统
CN105357612A (zh) 一种拾音装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8012220A (zh) 音频处理器
CN201383326Y (zh) 手机降噪装置
CN105451131A (zh) 一种送受话系统及可切换控制的送受话方法
JP2016100676A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アンテナ共用方法
CN112615630B (zh) 一种提高射频隔离度的电路、方法及移动终端
CN202998449U (zh) 蓝牙耳机天线的匹配电路
CN110381418B (zh) 扬声设备、中转设备以及移动终端
CN207022056U (zh) 一种基于智能设备的音频系统
CN203596926U (zh) 具有重发器功能的终端装置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11162814B (zh) 阻抗调节器、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3348590A (zh) 功率放大电路
CN203523011U (zh) 音响配置装置和电视音响系统
CN203399276U (zh) 一种音频功率放大装置
CN115276707A (zh) 一种2.4g无线数字音频传输电路
KR20000070326A (ko) 무선 단말기
CN104009771A (zh) 无线通讯前端模块电路及其旁路控制方法
CN103152671A (zh) 音频输入输出电路
CN203537460U (zh) 一种移动终端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