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57252A - 基于物联网的分离报警与集合控制模组和超感知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物联网的分离报警与集合控制模组和超感知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57252A
CN105357252A CN201510620851.0A CN201510620851A CN105357252A CN 105357252 A CN105357252 A CN 105357252A CN 201510620851 A CN201510620851 A CN 201510620851A CN 105357252 A CN105357252 A CN 1053572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lligent
scheme
module
management
rf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208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树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62085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57252A/zh
Publication of CN105357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72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24Reminder alarms, e.g. anti-loss alar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系列解决方案,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基于无线识别技术在分离报警与集合控制领域的应用,提出了以智能真皮钱包为控制中心的物件控制与管理模块集和系统(“智能防遗忘系统”、“智能防违约系统”、“家居智能管理系统”和“智能生物追溯系统”);并基于RFID技术、无线电磁技术特性,提出了对电磁环境控制与管理的系统化解决方案(“智能电磁监测与防卫超感知系统”);同时基于以上模组、系统及方案,结合ET可追溯信息技术提出了对物联网大数据信息的综合运用方案(“智能购物系统”、“智能行为监测超感知教育系统”、“智能监测超感知辅助生存系统”、“微能源交互生态圈”和“ET辅助通信生态圈”)。

Description

基于物联网的分离报警与集合控制模组和超感知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RFID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软件与通信接口技术、电子电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械设计、ET可追溯性信息技术(含ET系统及ET通信信息技术),以及小五金件制造、皮具箱包制造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和普适计算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数据信息的传递,每个人都可以随机地与互联网上的N个接触点取得数据信息交互,显然,当每个人身边的物品都接入到互联网之后,它们之间就存在数据信息交互,就目前而言,这种交互更多的是互联网上的N个接触点主动向物品发出的信息交互(例如信息侦测、网络攻击、远程控制或盗取)。
显然,上述所指的信息交互所用的工具,在产业上可能更多地倾向于某种移动终端(一般地,俗称“手机”)。
移动电话发展到智能手机,是移动通信发展的产物之一,在移动通信和物联网共同推动发展下,人们身边的物品联接到互联网,面临的是N对N的时空随机变换的数据信息交互形态,其安全性和准确性必然是一项即将面临并且是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就目前单一手机使用者与互联网之间的信息交互状况来看,非对称、时空隔离以及诚信问题都是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多发的重要症结。
因此,可以预见,单一的智能手机并不能安全有效地、完整地承担起物联网数据信息交互的工具角色。
一种安全可靠的信息交互技术形态是N11N,用于取代常规思路的N1N(俗称的:互联网节点N-智能手机-物件N)。
上述的N11N技术形态,可能的一种实现方式是:互联网节点N-手机-智能钱包-物件N。
所述的实现方式中,互联网节点N-手机之间的数据信息交互,已经在产业上初具规模,但尚有许多信息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所述的实现方式中,手机-智能钱包-物件N之间的数据信息交互,需要由以下背景技术作支撑:
(1)物品识别技术:
目前广泛应用的自动识别技术有图像特征识别、条码、磁卡、射频识别、红外识别、指纹识别或其它生物识别等,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RFID技术的优点在于:非接触识别、自动化、批量化、不易损坏、可识别高速运动目标、操作便捷、低频短距离RFID技术具有不怕油渍、灰尘等恶劣环境的优点、高频长距离RFID技术可识别达几十米,可用于跟踪托盘、车辆、动物等目标。此外,RFID还具有全天候性、安全不易攻击的可靠性、易编写修改等等优点。RFID技术已经越来越普遍地运用于物品跟踪、追溯、防伪、防盗系统、自动生产线、图书管理、动物识别、门禁管理、停车场和关卡控制、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控制等领域。
RFID系统解决方案构成及技术特性:
常见的RFID系统解决方案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电子标签、标签天线、读写器、读写器天线、控制模块、接口模块、数据管理系统等7大部分组成。按照标签的供电方式可划分为有源RFID系统和无源RFID系统,对应的RFID标签可分为有源标签(由标签上的自带电池供电)和无源标签(标签不带电池,能量由读写器发射的射频信号提供)两种。按照耦合方式的不同,无源RFID系统可分为电感耦合和电磁反向散射耦合两种。
RFID技术按信号类别可分为:长波(频率:低于135KHz)、短波(高频,即HF,频率:13.56MHz)、超短波(超高频,即UHF,频率:900MHz左右)、微波(频率:2.45GHz),它们的读取范围分别为:<10cm、<1m、10m左右、2m左右。
对于不同频段RFID系统的优缺点,仅本发明主要使用的UHFRFID频段(特别地,也可能采取低、中、高、超频或微波段RFID技术组合应用的方式,以提高发射电磁脉冲的绕障、穿透和抗干扰能力,以提高读写器对标签侦测/读取数据的可靠度)列举如下::优点是识别距离远、天线尺寸小、传输速度快、非视距识别和定向识别,缺点是各国都有不同的频段管制,对人体的伤害还难以定论,发射功率受限,受某些材料影响较大。
(2)无线通信频段规划:
中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已经对RFID业务所使用的频段做出了规定。由于RFID使用的HF和UHF2.4GHz频段基本上是国际通用的ISM频段,所以目前我国RFID业务在这两个频段的使用规定基本上与国际保持一致。对于860~960MHz频段,各国规定不同,使得各国及地区在这一频段对RFID业务频率的规划存在差异。根据我国的频率划分规定,860~960MHz主要用作固定移动业务,中国860~960MHz频段频率使用情况列举如下:870-880MHz(用于CDMA下行频段业务)、885-915MHz(用于GSM上行频段业务)、915-917MHz(用于无中心对讲机业务)、917-925MHz(用于点对点立体声广播链路业务)、925-930MHz(用于航空导航业务)、930-960MHz(用于GSM下行频段业务)。
ISM频段无需执照,但要求工作在此频段的设备应遵守相应的频谱使用管理机构在发射功率(小功率通信小于10mW/MHz)、天线增益和扩频方式等方面的规定。无线局域网(WLAN)IEEE802.11b/g和无线个人局域网(WPAN)IEEE802.15.1(蓝牙)、IEEE802.15.3、IEEE802.15.4(Zigbee)等设备都工作在ISM频段。二○○七年四月二十日,工业与信息产业部发布了《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试行规定(试行)》(信部无〔2007〕205号),对800/900MHz频段RFID技术的应用规定如下:840.50-844.5MHz、920.50-924.5MHz(频率范围),2W(发射功率e.r.p);840-845MHz、920-925MHz(频率范围),100mW(发射功率e.r.p)。
(3)无线识别技术(RFID技术)标准化进程:
RFID标准体系主要由空中接口规范、物理特性(一致性测试和性能测试标准,如ISO/IEC18046、18047系列标准)、读写器协议、编码体系、数据应用接口规范(负责处理读写器与应用程序之间的各种通讯,但不涉及设备接口和设备管理功能)、数据交换与协议标准(如EPCIS与ONS标准,用于通过互联网来访问RFID数据)、数据与网络安全标准(信息安全,包括:RFID标签自身安全、空中接口标准安全、RFID读写器安全、RFID系统所连接的网络的自身安全)、无线电频率管理条例、健康与安全条例、传感器接口标准(传感器网络与RFID标签接口标准)、设备接口标准(应用程序和读写器之间传输数据的设备接口标准)等标准组成。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以美国为首的EPCglobal、日本UID标准化组织是目前制定RFID标准体系的先行者。ISO/IEC18000、EPCglobal、日本UID三个标准体系的空中接口协议正在完善中。这三个标准相互之间并不兼容,主要差别在通讯方式、防冲突协议和数据格式这三个方面,在技术上差距其实并不大。其中EPCGlobal公司已经完成了ElectronicProductCode标准(如EPCGlobalclassGen2),并在一些运用领域占有一定的主导权。
“电子标签”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自动识别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等十五部委于2006年6月9日发布的《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的论述:“RFID技术实施进程应有步骤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培育期(2006年至2008年):跟踪国际最新共性技术的研发,结合重点行业应用,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技术,按照国家RFID标准体系框架,制定相应技术标准与应用标准,开展应用示范工程。第二阶段成长期(2007年至2012年):突破应用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加快相关技术标准及行业应用标准制定,基本形成中国RFID标准体系,拓展应用领域。第三阶段成熟期:形成国际同期先进水平的技术体系,实现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及与其它技术的融合。”
由此可见,国家对RFID技术的运用趋势和未来成长机会都做了战略考量。目前我国常用的两个RFID标准为用于非接触智能卡的两个ISO标准:ISO14443和ISO15693。我国第二代电子身份证采用的标准是ISO14443TYPEB协议,其中的通信系列命令序列的防冲撞原理是与TYBEA和接触式IC卡的主要区别,TYBEA主要基于位冲撞检测协议。ISO15693采用轮寻机制、分时查询的方式完成防冲撞机制,防冲撞机制使得同时处于读写区内的多张卡的正确操作成为可能。
(4)其它相关技术:
本发明除了运用RFID识别技术,还需结合必要的控制电子电路、通信接口标准、自动控制技术、机械设计、ET可追溯性信息技术(含ET系统及ET通信信息技术)、手机及底层软件开发,以及小五金件制造、皮具箱包制造技术,其中的控制电子电路、通信接口及技术标准/协议、手机软件及底层程序指令等相关技术已在相应领域模块化集成并运用得较为成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分离报警与集合控制模组和超感知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应用可概述为如下案例A:防遗忘智能钱包:
案例A:防遗忘智能钱包
一位80后创业者A君迫于生计压力,需整天穿梭忙碌于繁忙拥挤的现代都市圈进行市场开拓和产品技术创新,承担了不少商务压力和竞争威胁,同时还需要兼顾个人生活与家庭和谐。尤其让A君后悔莫及的是,在2014.9.11日的商务差旅中,A君在与国外客户的商务谈判中,因为A君的胡须实在让这位法国客户MissWang难以正视,造成了该客户坚决认为延期谈判的决定,客户MissWang临走前,与A君交换了TG名片。
事后A君对此次商务谈判进行了深刻反省,因为近段时间的商务繁忙,当日早上A君才意识到自己胡须太长,可是由于酒店配备的设施较为简陋,出于时间匆忙,A君出于无奈地将就应对了此次商务谈判。
由于客户延期谈判给商务合同的顺利签订和自己企业的资金流带来了重大不确定性,这次“出行物件重大疏漏导致的与客户商谈失败事件”给创业者A君造成了极大经营发展障碍,A君在心里不断揣测MissWang的下一步商务决定。。。
当晚,A君拨通了家人的国际长途,严厉质问妻子:“为什么我的剃须刀没有装在旅行箱里!”,妻子刚反问完:“那天宠物狗嘴里叼出门外的是防晒霜还是剃须刀?”,A君听到手机嘟嘟嘟的挂断声。。。A君正纳闷究竟是对方生气了把电话挂了?还是手机突然馈电断了?!亦或是通信信号故障或被劫断啦?!
为了犒劳此次失落的国际旅行,A君决定改签了行程,飞往锡林郭勒大草原走一次开阔畅快的草原之旅,在美丽而又富饶的锡林郭勒大草原,A君再一次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追忆往事,A君总是抱憾:“自己空有理论知识,如何才能实现“让一切更好”起来的伟大而又现实的梦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A君有幸骑上了当地牧民的马并与牧民B交谈起来,A君看到B的牧场规模不小,就问起了其经营情况,B的回复再一次震撼了A君刚毅却又要崩溃的心情。草原牧民B不乏有抱怨之辞:“别以为我们牧民天天骑着马像闲庭信步,压力大着呢!每天早出晚归,羊群里面还天天出事。就拿9.8日到现在9.14日这7天,每天都会少几只羊!现在养羊是利润越来越薄了!”A君反问:“那为什么没有多养些奶牛呢?”B答道:“奶牛也没少走丢的,草原那么大,看不过来!去年养了450头奶牛,到年终算下来,也就挣了保本的钱。我们是吃草的奶牛,不喂饲料,产奶质量高,可是大集团收购牛奶都是统一价,全按饲料奶价格算。”A君问:“您可以跟人家理论呀!”B:“没法理论,你也拿不出证据说你家奶牛天天只吃草呀!人家也不可能天天在你们家奶牛屁股后面盯着,你说是不是?哎呀,现在国内都不相信本国的牛奶有多纯啦,有点经济基础的家庭,都从国外买牛奶回来的啦。大集团也借此叫苦说他们也没办法,本国草原产的奶,就是这个价。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借此压价,我们也不好说。”A君回答:“那是,那是。”在锡林郭勒的这几天,A君强烈感受到大自然是如此的纯粹与亲近,他突然意识到,如此大的草原,人体吸收的电磁波辐射,比繁华城市应该少很多。。。
坐在广袤的大草原上,A君与亲朋好友打了几通电话畅聊起来。。。
当获知小侄子地理考试成绩一塌糊涂时,A君严厉地批评道:“你这孩子,成天贪玩打游戏,手舞足蹈没个正经象,做作业也从来没有计划性,你看这次寒假作业就知道了!也不知道课堂上有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基本公式准则都没有背牢,难道是老师没有教?即便是社会上不乏有教师哀叹“吃着地沟油的命,操着共和国的心!”,也不至于这点基础知识也不传授给学生们吧!”
风和日丽的大草原上,A君幸喜接到来自山青水秀革命老区的外婆家的电话,说是要共同预祝“老奶奶98岁生日快乐!”,谈话之余,A君无意间从旅行包中掏出了一罐形似电动剃须刀的防晒霜。。。
诸如以上的经历和体会,创业者A君相信许多人也能感同身受。概括起来而言,人们类似的困惑归结为以下十大方面的问题:
(1)在差旅过程中,常常是刚住下旅馆打开行李包才抱怨:“这次出差,雨伞、充电器和剃须刀又忘记带出来啦”。以至于现在他每天出门时,刚锁上家门,走下楼梯不远,就会担心自己是否遗忘了某些物件,甚至需要在脑袋里面重新细数一遍背包里面和行李箱里面是否有备齐所需的物件;
(2)总是在心里不断揣测客户此次谈判的结果,客户是否在敷衍结果和进一步商谈的机会,以及客户能否如期赴约下次谈判或会面等等真诚度问题;
(3)管理家庭事务是不是真的很难?家庭宠物怎么管教?如何对家庭资产进行灵活有效的管理,特别是家居电器等智能产品?妻子怎么连准备剃须刀的小事都办不好?
(4)出门在外,手机总是匮电,该如何解决?
(5)牧民B的民生大计,如何能让我这个满腔热情的创业者心安?羊群、牛群、牛奶是不是真的很难集中控制和追溯管理?
(6)对于食品安全及商品流通管理,如何从消费者端实现可追溯性质量管理?
(7)繁华城市里,电磁辐射是否真正安全?越来越普及的移动互联网络,以及玲琅满目的APP和通信端口、纵横交错的无线电磁波信息传输,是否真正能确保信息安全?
(8)现在城市生活如此丰富多彩,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中又暗藏贫富差距的恶性扩大,这对下一代孩子的监护、教育、培养、发展,无疑将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9)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健康护理将成为一个严峻而又重要的课题。
(10)面对庞大而又纵横交错的空中无线电磁通信信号,个体如何针对性的对无线通信信道进行安全核查将成为问题(尤其是在垄断经营的信息资源非对称控制的体制环境下。)?自主触发的核查机制显然会因庞大的基站等设施需求而显得不切实际,那么,如何构建基于个人即时信息安全的、主动触发核查的通信安全核查机制?
A君针对上述十大问题,结合实际经验并仔细研究相关技术,开发了如附图1所示的基于物联网的分离报警与集合控制模组(模块集)和超感知管理系统架构。其中:
图1所示“应用场景1”及其所联接的模块和系统用于解决问题(1);
图1所示“应用场景2”及其所联接的模块和系统用于解决问题(2);
图1所示“应用场景3”及其所联接的模块和系统用于解决问题(3);
图1所示“应用场景4”及其所联接的模块和系统用于解决问题(4);
图1所示“应用场景5”及其所联接的模块和系统用于解决问题(5);
图1所示“应用场景6”及其所联接的模块和系统用于解决问题(6);
图1所示“应用场景7”及其所联接的模块和系统用于解决问题(7);
图1左下所示“25501(应用场景8)”及其所联接的模块和系统用于解决问题(8);
图1左下所示“26601(应用场景9)”及其所联接的模块和系统用于解决问题(9);
图1左上所示“9933717(应用场景10)”及其所联接的模块和系统用于解决问题(10);
方案1:针对上述问题(1),“应用场景1”中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其技术特征是:
将图1中MCU模块(1)、RFID读写器模块(2)、RFID天线(3)、备用RFID标签储放盒(4)、蜂鸣器(5)等硬构件组合成分离报警与集合控制模块,并将该模块嵌入到防遗忘智能钱包(如附图2其主视图、附图3其俯视图、附图4其前视图、附图5其右视图、附图6其后视图、附图7其左视图、附图8其仰视图)中,结合相关的技术协议(如图1中代号后缀为99的部分)构成智能可携带式周边物件控制中心。
所述的周边物件控制中心,是由上述的分离报警与集合控制模块、防遗忘智能钱包结构体、手机APP(26之27)或手机ETAPP(26之3301)、RFID标签设计及贴附方案(88003图2)、以及相关的通信协议/技术方案构成的系统。
所述的防遗忘智能钱包结构体,由如图2的电子模块(88001)、辅助电池仓(88021)、备用RFID储存盒(88002)、自锁控制单元(888067图4)、加固存储盒(88034图2)、隔热隔磁板(88065图4)、RFID天线板(88071图5)、透明胶套(88033)、手机置放盒(88080图7)、钥匙扣存储盒((88079图7)、伸缩螺纹绳(88027)、平衡构件(88019)、内衬布(面衬布88040、底衬布88010)、面皮套(88041)、底皮套(88035)、底层拉链条及衬布(88011,对应的手机置放盒层所属为面层拉链条及衬布)、腕带(88042)、主电池(88004)、控制按键舱(88005)、照明/射灯(88006)、微摄像头(88007)、物品序列&照片显示屏(88008)、手机置放盒(888080图15)以及相关结构件构成。
所述的手机置放盒(888080图15),包括:手机充电端子(8880801图15)、手机卡位板(8880802图15)、手机止退单元(8880803图15)、支撑隔板(8880805图16)、侧开板弹压纽扣(88095图20)、侧开间隙(88096图20)。
所述的手机充电端子(8880801),包括如附图17的:充电插口(88808011)、端子滑板(88808012)、插口换接螺栓(88808013)、集线交换器(88808014)、转接端子(88808015)、加强型连接线(88808016)、辅助电池盒输入端子(88808017)、加强型柔性排线(88808018)。
所述的手机卡位板(8880802),包括如附图18的:手机卡位及散热槽(88808021)、橡胶卡位片(88808022)、松紧螺栓(88808023)。
所述的手机止退单元(8880803),包括:{如附图19的充电挡板(88808031)和防撞条(88808032)};{如附图21的:止退挡板(88808033);旋转充电手阀螺栓(88808034,手阀螺栓通过尾部攻牙或吹塑嵌入止退挡板。);加强型塑胶夹片A(88808035,其与手阀螺栓铆接为一体。);加强型塑胶夹片B(88808036);夹紧螺母(88808037,夹紧螺母为穿孔型设计,串入88808034轴心圆柱并与之啮合。);缓冲弹簧(88808038,缓冲弹簧串入88808034的轴心圆柱);附图21中88808001是手机置放盒888080的外面板,附图21中8880803401是夹紧缓冲间隙};{如附图21中的止退挡板(88808033)两翼设置导向栓A(888080331)和导向栓B(888080332),并与手机置放盒888080的两翼隔板上的导槽A(8880803311)和导槽B(8880803321)松弛啮合,其松弛公差与前述的夹紧缓冲间隙相当};如附图22是手机止退单元的止退板夹持方案主视图;如附图23是止退板夹持方案中止退阀之缓冲片结构示图;如附图24是充电手阀螺栓与加强塑胶夹片A中附属的充电手阀伸缩D型螺栓(88808039)的联接示图,888080310是D型螺栓中的伸缩弹簧,888080311是D型螺栓的伸缩腔体。
所述的相关结构件,包括:联接钱包本体与腕带的扣接件(88012和88013、88014和88015)、联接拉链条上下瓣的拉链头(88017)及其防滑图案(88016)、联接扣接件与钱包本体面层和底层的成对合金锁环(88018)、辅助电池仓(88021)内用于挂接辅助电池的辅助电池挂靠点(88026)、用于置放平衡构件(88019)的面平衡槽(88020)和底平衡槽(88023)、联接加固储物盒与透明胶套的控位铆接头(88028、88029)、联接加固储物盒腔体与舱门的金属螺钉或焊接方案(88032、88031)、用于开启舱门的与舱门连成一体的按压手柄(88030)、用于锁死舱门的顶梁(88024)、联接拉链条布+底衬布+金属板(可能地)+底皮套的缝接线或粘合方案(88009)、用于支撑手机置放盒的隔板1(88039)、隔板2(88022)、用于开启手机置放盒侧开弹力布(88045图3)的拉链条(88038;针对中等防水等级需求可能地)、或用于密闭防水的面层隔板A(88043图3;针对高防水等级需求可能地;此时隔板A是环绕拉链接缝线(88038)、与手机置放盒面层(88080图7)一体成型、并且当拉链(88017)拉合时它是与底层金属板(可能地)紧密贴合的)、或用于按压侧开手机置放盒的弹压纽扣(88096图23;针对低防水等级需求可能地;此时手机置放盒开侧开口槽(88097图23))、用于包裹钥匙扣储放盒(88079图7)的带韧皮筋弹力布(88036)、钥匙扣储放盒本体与弹力布的缝接方案(88037图2、88078图6)。
所述的相关结构件,还包括:如附图3中的隔板3(88044)、隔板4(88046)、隔板2(88022图2)附属的支撑块(88047,可能地,用于制作侧开手机置放盒时,螺丝(88808041图15)和螺丝(88808042图15)的锁附点);如附图3中的隔板A(88052)、隔板B(88053)、隔板C(88054);如附图3中的铝合金片A(88048)和铝合金片B(88051);如附图3中的高强度耐磨皮料/塑材制成的韧带A(88049)和韧带B(88050)。
上述的隔板A、隔板B、隔板C,可能是与隔热防磁板(88064图4、88065图4)连成一体制造的,也可能与金属天线板(88063图4、88071图5)连成一体制造的,还可能是与加固储物盒(88034图2)一体制造的。可能地,加固储物盒(88034图2)、隔热防磁板(88065图4)、金属天线板(88071图5)联接成一体制造,并通过紧固螺栓(88062图4)挂靠隔板B(88053图3)的;可能地,紧固螺栓(88062图4)是设计为弹性缓冲型的,以减少与隔板B联结的MCU模块(1图1)和RFID读写器模块(2图1)的震动。
所述的相关结构件,还包括:如附图3中的控制按键舱(88005图2)附属的LED指示灯L1(8880861)、LED指示灯L2(8880871)、LED指示灯L3(8880881)、LED指示灯L4(8880891)、LED指示灯L5(8880901)、LED指示灯L6(8880911)、LED指示灯L7(8880921)、LED指示灯L8(8880931)、LED指示灯L9(8880941)。
上述的LED指示灯L1至L7,是与控制按键舱附属的控制键盘按键C1(888086图8)、按键C2(888087图8)、按键C3(888088图8)、按键C4(888089图8)、按键C5(888090图8)、按键C6(888091图8)、按键C7(888092图8)、按键C8(888093图8)、按键C9(888094图8)相互一一对应的;如附图4的分别位于底层拉链条衬布(88055)、铝合金片B(88056)、韧带B(88057)、韧带A(88058)、铝合金片A(88059)、面层拉链条衬布(88060)、备用RFID储放盒(88061)上的透明胶片或开孔。
上述的控制按键舱(88005图2),可能是通过技术协议(4499图1)与MCU模块(1图1)通信的;可能地,上述的控制按键舱(88005图2)是替换成控制面板(607图1)而与MCU模块(1图1)通信的。
所述的自锁控制单元(888067图4),包含如图13的以下构件:滑动关节(88806701)、附属在顶梁(88024图2或88806703)上的滑动斜槽(88806702)、滑动槽(88806711)、卧梁(88806704)及其附属的滑动卧槽(88806705)、回弹杆(88806706)、转动关节(88806707)、活锁支点(88806710)、计数触点或光栅(88806709)、计数继电器(88806708)、活锁弹片(88806717)、死锁继电器(88806718)及其控制片(88806719)、死锁主闸(88806713)、死锁从闸(88806712);附图14是控制动作示图。
所述的备用RFID标签储放盒(4图1)、备用RFID储存盒(88002图2)、RFID标签设计及贴附方案(88003图2或图10),与RFID标签贴附机(401图1)可能是等效替代采用的,其中:
上述的RFID标签贴附机(401图1),包含如图9的以下构件:手柄(40101)、闪光灯/射灯(40102)、摄像头(40103)、内置电池(40104)、物件照片显示器(40105)、备忘菜单序列显示器(40107)、挂钩及计数器(40106)、RFID标签(40108)、RFID标签组置入仓(401013)、各种兼容性识别标贴(99401014,如:有源RFID标签、无源RFID标签、低频/高频/超高频/微波标签、二维码、条形码等)、RFID标签组弹出口(401012)、自动贴附按钮(40109)、序列及图像生成按钮(401010)、标签推送按钮(401011)。
上述的RFID标签设计及贴附方案(88003图2,或如图10、图11和图12),其设计方式如附图10的TandG图形结构(88003图10),在附图10中的茶杯应用场景中,Pin代表贴附节点(图中旅行杯只作示例用!),其中:
(1)Pin1.1、Pin1.2、Pin1.3、。。。Pin1.n代表商品原型设计方案中已有的贴附点设计,在商品出厂或售出前已经设置好的标签贴附点,以下简称“商品设计方案”,商品设计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形式:
Pin1.1在产品的主体设计预留口或孔;
Pin1.2在产品的封装口处设计预留口或孔(分a、b公母口),使用场景与Pin1.3类似;
Pin1.3在产品的分离部件接缝处设计公母口或孔(分a、b公母口);
Pin1.4TG夹持边沿口设计;
Pin1.5TG螺牙口设计;
Pin1.8产品端TG回形夹持方案匹配构件;
Pin1.9产品端TG扎针方案匹配构件((应用场合如:纺织品);
Pin1.10产品端TG回形扎针方案匹配构件(应用场合如:纸张文件、证件);
Pin1.11产品端TG粘毛扣、金属/合金/塑料紧固扣件方案。
(2)Pin2.1、Pin2.2、Pin2.3、。。。Pin2.n代表商品在出厂及售出时未设计标签贴附点,由消费者自行追加设置的标签贴附点,以下简称“追加贴附方案”,追加贴附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形式(如附图10、附图11,图12是图11的局部放大图):
Pin2.1常规粘胶贴附方案(扁平状);
Pin2.2缠绕方案(分a、b公母缠绕线,整体为扁平状);
Pin2.3穿孔方案(分a、b、c主从和止退切口构件,整体为扁平状);
Pin2.4TG夹持方案(分a、b螺丝、螺母部分,整体为椎柱状构件);
Pin2.5TG攻丝方案(整体为椎柱状构件);
Pin2.6辅材贴附方案;
Pin2.7临时缠绕方案(分a、b主从缠绕口);
Pin2.8TG回形夹持方案(分a、b靠体和附体两面,整体为扁平状);
Pin2.9TG扎针方案(用于纺织品,整体为扁平状);
Pin2.10TG回形扎针方案(用于纸张文件、证件,分a、b靠体和附体两面,整体为扁平状);
Pin2.11TG粘毛扣、金属/合金/塑料紧固扣件方案。
上述Pin1和Pint2所涉的精密结构件中,涉及的防破损线(如Pin2.2a、Pin2.2b)或连接构件或材质,是指具有RFID防破损算法机制(或类似的主动防预信号报警机制)的信号传感结构体或电介质。
分离报警与集合控制模块,由图1中MCU模块(1)、RFID读写器模块(2)、RFID天线(3)、备用RFID标签储放盒(4)、蜂鸣器(5)等硬构件组合而成,它们的组合结合相关管理系统和相关技术协议,分别实现如图1中应用场景1、应用场景2、应用场景3、应用场景4、应用场景5的功能,其中:
针对应用场景1的模块及管理系统,其技术特征如下:
MCU模块(1)通过电子技术协议(5399)、通信模块(25)、通信技术协议(2899),接收手机APP(或称“备忘菜单”)(27)的预输入指令形成执行指令,通过电子技术协议(5899)将执行指令传送至RFID读写器模块(2)的相应单元形成RFID标签巡查指令,由RFID读写器(2)通过数据信息交互协议(4799)与RFID天线(3)共同执行RFID标签巡查指令。
上述RFID标签巡查指令,还需要以下技术方案配合:
(1)RFID标签i1(801)、RFID标签i2(901)、RFID标签i3(1001)、RFID标签i4(1101)须由使用者手动从智能钱包的备用RFID标签储放盒(88002图2)中取出,并通过标签贴附方案80299、标签贴附方案90299、标签贴附方案100299、标签贴附方案110299将标签贴附到钱包(803)、钥匙扣(903)、手机(1003)、物件4(1103)上。与上述情形类似的RFID标签(1201)也按类似的方案(120299)贴附到物件n(1203)上并通过通信技术协议(1299)与RFID天线(3)或滤网天线(33301)实现通信。。
(2)在执行RFID标签巡查指令中,由RFID天线(3)调制和解调的反射耦合信号(899、999、1099、1199、1299),其技术特征是符合ISO/IEC18000-1和ISO/IEC18000-2(135KHZ以下)、ISO/IEC18000-3(13.56MHZ)、ISO/IEC18000-4(2.45GHZ)、ISO/IEC18000-6(860-960MHZ)、ISO/IEC18000-7(433.92MHZ以下)、EPCClass1Gen2、UIDCenter、中国RFID编码体系、某种无线通信制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的。
(3)钱包(803)、钥匙扣(903)、手机(1003)所贴附的RFID标签序列号,是与备忘菜单(27)中的序号一一对应的,通常:备忘菜单(27)中的“物件录入序列---RFID标签序列”是一一对应的,系统默认指定:备忘菜单物件1---RFID标签i1;备忘菜单物件2---RFID标签i2,备忘菜单物件3---RFID标签i3。而使用者对备忘菜单的物件名称录入、RFID标签对物件的贴附标识时,可以因爱好选择不同的“标签---物件”的一一对应关系,本申请在此方面没有限制。
(4)上述的标签贴附方案80299、标签贴附方案90299、标签贴附方案100299,其技术特征是:
智能钱包使用者从备用RFID标签存储盒(88002图2)中取出RFID标签(88003),将标签按相应方案贴附到对应物件中,并按压按键C1(888086图8)对标签粘附动作录入至MCU模块(1),所述的标签粘附动作录入,是指通过数据信息交互协议(4899及5899),由RFID读写器模块(2)和MCU模块(1)共同完成的,MCU模块(1)将临时录入信息整理寄存,并定时或实时通过5399、25、2899将录入信息传送至手机APP(27),手机APP定时或实时显示标签录入(或称贴附)状况(例如:在备忘菜单中,已贴附标签以亮色调显示,未贴附标签以暗色调显示)。
上述所指的应用场景1中的模块和管理系统,其分离报警和集中控制功能,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配合实现的:
报警和集中控制指令的生成机制:
报警和集中控制指令的生成机制主要由MCU模块(1)发出,MCU模块(1)寄存器中存储着巡查控制指令集,巡查控制指令集的算法中,控制元由如下信息元组成:
RFID标签(801、901、1001)之一的备忘菜单中预设的巡查时间与MCU模块时钟提供的基准时间,两时间值的偏差程度(△T);
RFID标签(801、901、1001)之一远离RFID读写器模块(2)的巡查范围的程度(△G);
RFID标签(801、901、1001)之一的破损状况(State.Tag);
报警信号设计方案
报警信号的显示方案可能是以下方式中的一种或其几种的组合:
由面板607(图1)中的LED指示灯组提供的灯光闪烁规律,其技术特征是:
A.由MCU模块(1)向面板607发出并行高电平信号(4499),控制面板607上的LED指示灯按规则闪烁。
一般地,控制面板607上的LED指示灯至少设置10个,如:7.0、7.1、7.2、7.3、7.4、7.5、7.6、7.7、7.8、7.9;显示功能的数值关系为:指示灯7.1代表物件1(标签序列i1)、指示灯7.2代表物件2(标签序列i2)、指示灯7.3代表物件3(标签序列i3)、。。。、指示灯7.9代表物件9(标签序列i9);指示灯7.0代表面板正在组合显示(闪烁显示)中;其中,闪烁显示的技术特征是:例如,显示第123号物件(标签序列i123),指示灯7.0亮起,7.1亮起2秒钟,紧接着7.1、7.2同时亮起2秒钟,再紧接着7.1、7.2、7.3同时亮起2秒钟,当三位数均显示完毕,7.0熄灭,一个显示周期完毕。
B.由蜂鸣器(5)发出的蜂鸣报警音频,其技术特征是:
由MCU模块(1)向蜂鸣器(5)发出高电平信号(4399),后者发出持续报警音频。
C.由物品序列&照片显示屏(88008)或40107&40105的组合体显示的图像信息,其技术特征是:
由MCU模块(1)通过技术协议(5899)与RFID读写器模块(2)进行数据信息交互,并由RFID读写器模块(2)通过技术协议(4899)向RFID标签贴附机(401)中的备忘菜单序列显示器(40107图9)及物件照片显示器(40105图9)传送视频信号。特别地,RFID标签贴附机(401)中的备忘菜单序列显示器(40107图9)及物件照片显示器(40105图9)可能由物品序列&照片显示屏(88008)代替,并嵌入到智能钱包中。
D.由手机APP(备忘菜单)(27)产生动态视屏或音频报警信号,其技术特征是:
MCU模块(1)通过技术协议(5399)及通信模块(25)调制信号,并将信号按技术协议(2899)传送给手机APP,手机APP产生的动态视屏或音频报警信号,通常由备忘菜单表单中,与报警物件对应行的序列号、显示行、及相应的详细信息元弹窗(如:若预先录入巡视指令是“提前10分钟”,详细信息元弹窗可能提出文字报警信息“还有10分钟准备该物件”),手机APP/备忘菜单界面构成及控制方案见附图27。
集中控制动作设计方案
集中控制动作主要由自锁控制单元(888067图4)中的死锁继电器(88806718)和计数继电器(88806708)完成,前者通过控制元信息交互协议(88806799)完成接收MCU模块(1)发送的信号,后者通过反馈/输入元信息交互协议(888067992)向MCU模块发送反馈信息。自锁控制单元通过如图13的各构件并通过上述通信机制,完成对加固储存盒(88034图2)舱门的锁死控制和开合次数监控的。
一、报警、集合控制元信息与巡查控制指令集的接口协议如下:
系统约定规则如下:
规则1:<Diri>代表MCU二进制运算操作符。其中:<Diri>等于零,代表输出低电位(0),指定为不执行(nowork);<Diri>等于非零,代表输出高电位(1),指定为执行(work)。
规则2:REG0.TagScanFre:代表指令集默认值,指根据RFID读写器模块(2图1)的TAG端口占用情况,由MCU模块(1图1)指定的默认巡查频率。
规则3:REG1.TagCount:代表指令集Tag计数器,指根据RFID读写器模块(2图1)的TAG端口占用情况,响应特性有如下A、B两种情形:
A.由MCU模块(1图1)通过反馈/输入元信息交互协议(888067992)接收如下控制元信息:
(1)“标签贴附”按键C1(888086图8)的脉冲高电平信号,协议约定:
一帧代表:REG1.TagCount加1;连续两帧代表:REG1.TagCount减1;其它帧信息无响应);
(2)“取消程序自动巡查”按键C2(888087图8)的脉冲高电平信号,协议约定:
一帧代表恢复REG1.TagCount寄存器最近一栈数据;连续两帧及以上代表:寄存器备份当前REG1.TagCount数据,之后将当前堆栈置零;
(3)“停用报警”按键C3(888088图8)的脉冲高电平信号,协议约定:
一帧代表:寄存器恢复REG1.TagCount最近一栈数据;连续两帧及以上代表:寄存器备份当前REG1.TagCount数据,之后将当前堆栈置零;
(4)“联网巡查”按键C4(888089图8)的脉冲高电平信号,协议约定:
一帧代表:寄存器恢复REG1.TagCount最近一栈数据;连续两帧及以上代表:备份当前寄存器数据,之后推送当前寄存器数据至REG1Add1.TagCount);
上述的REG1Add1.TagCount,指通过信息交互协议(1330299),由辅助读写器模块(挂壁式)(13301图1)寄存器存储的标签信息数值。
所述的“联网巡查”,还需要以下技术方案的配合:
在住所大门或进出总闸的门框、固定支架、家居产品或其它建筑体设置滤网天线(33301图1),并通过技术协议(1330399图1)与辅助读写器模块(挂壁式)(13301)实现数据信息交互。
上述的13301与33301之间的数据信息交互,用于实施家居物件与随身物件的分离和集合管理时的“滤网式扫描”。特别地,“滤网式扫描”是通过家庭成员间的智能钱包构成的微基站集(9933001)与辅助读写器模块(挂壁式)(13301)构成的“家庭集”完成的,MCU模块(1)通过指令/函数order.fam.listdir实现“家庭集”控制。
上述的指令/函数order.famlistdir的默认权限一般地指定为家庭中的最高管理者(家长)。
上述的滤网天线(33301),可能设计成与门框大小一致的电磁发射天线,并嵌入或粘附于门框上(屋内侧),也可能设计成与行李箱/包/袋开口大小的刚性或柔性贴附件,此时辅助读写器模块(13301)安装于行李箱/包/袋上。
(5)“筛减”按键C5(888090图8)的脉冲高电平信号,协议约定:
一帧代表无响应;两帧代表无响应;三帧及以上代表推送当前寄存器数据至REG2.app,并由MCU执行运算:REG3.app.TagCount=REG3.app.TagCount-REG2.app.TagCount)
上述的REG2.app,指由备忘菜单推送并寄存在MCU模块的寄存器2中的数值(备忘标签序列)。
特别地,上述的筛减功能,在智能钱包靠近辅助读写器模块(挂壁式)(13301)时,智能钱包中的蜂鸣器(5)发出提示音提示“是否联网巡查?”,并在收到“联网巡查”按键C4(888089图8)的确认信号后,MCU模块(1)执行order.simpleload。
上述的蜂鸣器(5),可能是由功能强化的扬声器替代的。
上述的order.simpleload,用于阶段性分离管理家居物件和随身物件。
当外出回家并通过大门时,智能钱包通过上述2与13301的接近机制,询问“是否联网集中控制?”,MCU模块收到C4的确认信号后,执行order.integload指令/函数。
上述的order.ntegload,用于阶段性整合管理家居物件和随身物件。
(6)“搜寻”按键C6(888091图8)的脉冲高电平信号,协议约定:
一帧代表无响应;两帧及以上代表MCU执行运算:REG4.search.TagCount=REG5.alarm.TagCount,ReaREG.scan.TagCount={REG4.search.标签序列1,REG4.search.标签序列2,REG4.search.标签序列3,。。。,REG4.search.标签序列i}
上述的“ReaREG.scan”,指RFID读写器模块(2图1)附属的寄存器单元。
(7)“语音播报”按键C7(888092图8)的脉冲高电平信号,协议约定:
一帧代表:推送REG1.TagCount数值至MCU模块并执行语音播报功能;其它帧无响应。
(8)“即时巡查”按键C8(888093图8)的脉冲高电平信号,协议约定:
一帧代表:MCU执行如下运算:ReaREG.scan.TagCount=REG1.TagCount;其它帧无响应。
(9)“全部巡查”按键C9(888094图8)的脉冲高电平信号,协议约定:
一帧代表:MCU执行如下运算:ReaREG.scan.TagCount={REG6.app.1.TagCount,REG6.app.2.TagCount,REG6.app.3.TagCount,。。。,REG6.app.i.TagCount};其它帧无响应。
(10)C6+C7(“先期播报”组合键)的脉冲高电平信号,协议约定:
组合一帧代表:MCU执行:REG7.Notice.TagCount=REG8.app.1;
组合连续帧代表:MCU执行:REG7.Notice.1.TagCount=REG8.app.1,REG7.Notice.2.TagCount=REG8.app.2,REG7.Notice.3.TagCount=REG8.app.3,。。。,REG7.Notice.i.TagCount=REG8.app.i;其它组合帧MCU无响应。
(11)C6+C9(“导出清单”组合键)的脉冲高电平信号,协议约定:
组合一帧代表:MCU执行:
REG9.Print.1.plan.TagCount=REG10.app.1,REG9.Print.2.plan.TagCount=REG10.app.2,REG9.Print.3.plan.TagCount=REG10.app.3,。。。,REG9.Print.i.plan.TagCount=REG10.app.i;
REG11.Print.1.alarm.TagCount=REG12.alarm.1,REG11.Print.2.alarm.TagCount=REG12.alarm.2,REG11.Print.3.alarm.TagCount=REG12.app.3,。。。,REG11.Print.i.alarm.TagCount=REG12.alarm.i;其它组合帧MCU无响应。
B.或由MCU模块(1图1)通过技术协议(2899)接收手机APP(27)的控制元信息(如:“标签贴附”、“取消程序自动巡查”、“停用报警”、“联网巡查”、“筛减”、“搜寻”、“语音播报”、“即时巡查”、“全部巡查”、“先期播报”、“导出清单”)。
规则4:Order:函数名及入口;
规则5:TAGABCn:代表标签识别符,A字段代表标签的数据读写形态,B字段代表标签的电源形态,C字段代表标签的通信技术形态,n代表标签序列号。
通常:
A字段有o和a(只读和可读写)两种形态;
B字段有n和s(无源和有源)两种形态;
C字段通常两个字符位,00代表860-960MHZ左右技术形态之标签;01代表430MHZ左右技术形态之标签;02代表27MHZ左右技术形态之标签;03代表6-14MHZ左右技术形态之标签;04代表125KHZ左右技术形态之标签;05代表2.45GHZ及以上技术形态之标签;06代表某种无线通信制式之标签;07代表某种电磁侦测通信制式之标签。
例如:TAGon00i:代表不可读写无源标签序列;TAGan00i:代表可读写无源标签序列。
规则6:Orderi1、i2、i3、。。。、in:代表对不可读写标签操作的指令/函数;OrderI1、I2、I3、。。。、In:代表对可读写标签操作的指令/函数;
规则7:OUTPUT.TEL.APP(i):代表模块的APP通讯接口符;
规则8:OUTPUT.TEL.TAG(I):代表可读写标签的接口操作符;
规则9:OUTPUT.TEL.APPR:代表设备端RFID控制兼容接口;
规则10:Time:代表时间控制字符;Class.TimeTAG:同时间类标签;
规则11:Geo:代表控制的物件集的地理(或称距离)分离程度控制字符;Class.GeoTAG:同地域类标签;
规则12:Local:代表控制的物件集离RFID读写器模块的报警距离限值控制字符;Class.LocalTAG:同地域控制度标签;
规则13:Stand.Time:代表MCU授时的基准时间控制字符;
规则14:Order.LinkR:与辅助RFID读写器模块联网时调用的指令/函数;
规则15:Order.LinkM:与互联网接口模块联网时调用的指令/函数;
规则16:Order.LinkET:与ET通信网络接口联网时调用的指令/函数;
规则17:Order.ET:由ET通信接口/协议(31)对下位机MCU模块(1)输出,并由后者调用的指令/函数;
规则18:Order.ET.MA:由ET通信接口/协议(31)对下位机时域校核/采集仪(31099)输出,并由后者调用的指令/函数;用于重力加速度微传感器(31002)通过地磁场效应监测/度量即时重力加速度,进而校核并采集实时时间和经纬度,并映射为ET逻辑模型。
规则19:Order.ET.MB:由MCU模块(1)对下位机RFID读写器模块(2)和电磁辐射侦测分析及监控模块(30)输出,并由后两者调用的指令/函数;用于时域校核/采集仪(31099)校核并采集实时时间和经纬度时对外围环境磁场(或干扰磁场)的瞬时净化/平衡。
规则20:Order.Search:由MCU模块(1)对下位机RFID读写器模块(2)输出,并由后者执行标签巡视的指令/函数。
规则21:Order.Notice:由MCU模块(1)对模块内寄存器REG.MEDIA输出,并由后者执行语音播报的指令/函数。
规则22:Order.Print:由MCU模块(1)对模块内寄存器REG.Pint输出,并由后者执行“清单报表生成”的指令/函数。
规则23:Order.scani:MCU模块(1)对下位机RFID读写器模块(2)输出,并由后者调用的指令/函数;规则24:Order.appi:手机APP(27)对下位机MCU模块(1)输出,并由后者调用的指令/函数;
规则25:Input.appi:指函数接收Order.appi传送的参数/信号;
规则26:Input.coni:指函数接收控制面板(607图1,或88005图2)传送的参数/信号;
规则27:ProcessControli:指REG.PC的堆栈数据;
规则28:DIR.TIME:时间运算符;
规则29:DIR.Geo:地域运算符;
规则30:OBJ.TAGin:不可读写标签的贴附运算符;OBJ.TAGIn:可读写标签的贴附运算符;
规则31:Req.X.i:需求标记符;Req.TIME.i,代表需求的时间;Req.Geo.i,代表需求的地理分离程度;Req.DELTATIME.i,代表需求的预警时间;
规则32:order.sendlist:推送外部存储器清单列表;
规则33:order.recelist:接收外部存储器清单列表;
规则34:Order.public.list:派生列表,主控程序根据ET感知信息要素,执行物件、时间、地域及行程事件的智能模糊匹配;
规则35:Order.prviate.list:执行继承清单,主控程序根据派生列表,结合现有时间、地域及行程事件智能模糊匹配搜集物件信息;
以及TBC3。
上述的TBC3,指根据需要扩展相应的指令/函数规则。
二、指令算法结构列表
总体而言,Order、Input指令段由上位机程序(手机APP)或控制面板与MCU模块(例如80C51系列芯片组)通信并执行;ProcessControl指令段由MCU模块与RFID读写器模块(例如M6E、AS3992、EM4298、EM9209、R1000等)通信并执行;Output:指令段由MCU模块与外围(或自带的)电路接口或端口通信并执行。
三、基本指令集
Order.scan0:
{
Input.app0:{Req.TIME.0=****Y**M**D**H**Min**S、Req.DELTATIME.0=**H**Min**S;
OBJ.TAGi1;OBJ.TAGi2;OBJ.TAGi3<<REG1.TagCount++>>;REG0.TagScanFre=Input.app1
}
ProcessControl0:<Dir1DIR.TIME{Stand.Time>==DIR.TIME{Req.TIME.0-Req.DELTATIME.0}}>;<Dir2(Input.appTagCount-<<REG1.TagCount++>>)>{[Geo:(Objet:TAG1,TAG2,TAG3)]<Dir2>;[Local:(10m)]}<Dir3>。}
Output0:{
Dir1=0,Dir2=0,Dir3=0:<OUTPUT0=1;OUTPUT1=0;OUTPUT2=NA;OUTPUTTEL0=1;OUTPUTTEL1=ELSECONT;>。
Dir1=0,Dir2=0,Dir3=1:<OUTPUT0=NA;OUTPUT1=NA;OUTPUT2=NA;OUTPUTTEL0=0;OUTPUTTEL1=ELSECONT;>。
Dir1=0,Dir2=1,Dir3=0:<OUTPUT0=NA;OUTPUT1=NAREQ;OUTPUT2=NA;OUTPUTTEL0=1;OUTPUTTEL1=ELSECONT;>。
Dir1=0,Dir2=1,Dir3=1:<OUTPUT0=0;OUTPUT1=1;OUTPUT2=NA;OUTPUTTEL0=0;OUTPUTTEL1=ELSECONT;>。
Dir1=1,Dir2=0,Dir3=0:<OUTPUT0=1;OUTPUT1=0;OUTPUT2=NA;OUTPUTTEL0=1;OUTPUTTEL1=ELSECONT;>。
Dir1=1,Dir2=1,Dir3=1:<OUTPUT0=1;OUTPUT1=1;OUTPUT2=NA;OUTPUTTEL0=1;OUTPUTTEL1=ELSECONT;>。}
}
Order.scan1:
{
Input1:{ReqT0=****Y**M**D**H**Min**S;Req△T0=**H**Min**S;TAG123PASTE<REG>;TAG123SETUP<REG>;SCANFre.=**Min**s<REG>;[ReqT1=****Y**M**D**H**Min**S;Req△T1=**H**Min**S;TAG4POSTE<1>;TAG4SETUP<1>;SCANFre.=**Min**s<REG>;]<Order0>。}
ProcessControl1:{[Time:(ReqT1)-(Req△T1)=Stand.Time]<Dir4>};{[Geo:(Objet:TAG4)];[Local:(10m)]}<Dir5>。}
Output1:{
Dir4=0,Dir5=0:<OUTPUT0=0;OUTPUT1=NA;OUTPUT2=NA;OUTPUTTEL0=OUTCONT;OUTPUTTEL1=0;>
Dir4=0,Dir5=1:<OUTPUT0=0;OUTPUT1=NA;OUTPUT2=NA;OUTPUTTEL0=OUTCONT;OUTPUTTEL1=0;>
Dir4=1,Dir5=0:<OUTPUT0=1;OUTPUT1=NA;OUTPUT2=NA;OUTPUTTEL0=OUTCONT;OUTPUTTEL1=1;>
Dir4=1,Dir5=1:<OUTPUT0=0;OUTPUT1=NA;OUTPUT2=NA;OUTPUTTEL0=OUTCONT;OUTPUTTEL1=0;>}
}
Order.scan2:
{
Input2:{ReqT1=****Y**M**D**H**Min**S;Req△T1=**H**Min**S;TAG123PASTE<REG>;TAG123SETUP<REG>;SCANFre.=**Min**s<REG>;[ReqT2=****Y**M**D**H**Min**S;Req△T2=**H**Min**S;TAG5POSTE<1>;TAG5SETUP<1>;SCANFre.=**Min**s<REG>;]<Order0><Order1>。}
ProcessControl2:{[Time:(ReqT2)-(Req△T2)=Stand.Time]<Dir6>};{[Geo:(Objet:TAG5)];[Local:(10m)]}<Dir7>。}
Output2:{
Dir6=0,Dir7=0:<OUTPUT0=0;OUTPUT1=NA;OUTPUT2=NA;OUTPUTTEL0=OUTCONT;OUTPUTTEL1=0;>
Dir6=0,Dir7=1:<OUTPUT0=0;OUTPUT1=NA;OUTPUT2=NA;OUTPUTTEL0=OUTCONT;OUTPUTTEL1=0;>
Dir6=1,Dir7=0:<OUTPUT0=1;OUTPUT1=NA;OUTPUT2=NA;OUTPUTTEL0=OUTCONT;OUTPUTTEL1=1;>
Dir6=1,Dir7=1:<OUTPUT0=0;OUTPUT1=NA;OUTPUT2=NA;OUTPUTTEL0=OUTCONT;OUTPUTTEL1=0;>}
}
Order.scani:
{
Inputi:{ReqT(i-1)=****Y**M**D**H**Min**S;Req△T(i-1)=**H**Min**S;TAG123PASTE<REG>;TAG123SETUP<REG>;SCANFre.=**Min**s<REG>;[ReqTi=****Y**M**D**H**Min**S;Req△Ti=**H**Min**S;TAG(i+3)POSTE<1>;TAG(i+3)SETUP<1>;SCANFre.=**Min**s<REG>;]<Order0><Order1>…<Order(i-1)>。}
ProcessControli:{[Time:(ReqTi)-(Req△Ti)=Stand.Time]<Dir(2i+2)>};{[Geo:(Objet:TAG(i+3))];[Local:(10m)]}<Dir(2i+3)>。
Outputi:{
Dir(2i+2)=0,Dir(2i+3)=0:<OUTPUT0=0;OUTPUT1=NA;OUTPUT2=NA;OUTPUTTEL0=OUTCONT;OUTPUTTEL1=0;>
Dir(2i+2)=0,Dir(2i+3)=1:<OUTPUT0=0;OUTPUT1=NA;OUTPUT2=NA;OUTPUTTEL0=OUTCONT;OUTPUTTEL1=0;>
Dir(2i+2)=1,Dir(2i+3)=0:<OUTPUT0=1;OUTPUT1=NA;OUTPUT2=NA;OUTPUTTEL0=OUTCONT;OUTPUTTEL1=1;>
Dir(2i+2)=1,Dir(2i+3)=1:<OUTPUT0=0;OUTPUT1=NA;OUTPUT2=NA;OUTPUTTEL0=OUTCONT;OUTPUTTEL1=0;>}
}
Order.scanI:
{
InputI:{ReqT(I-1)=****Y**M**D**H**Min**S;Req△T(I-1)=**H**Min**S;TAG123PASTE<REG>;TAG123SETUP<REG>;SCANFre.=**Min**s<REG>;[ReqTI=****Y
**M**D**H**Min**S;Req△Ti=**H**Min**S;TAG(I+3)POSTE<NA>;TAG(I+3)SETUP<OUTPUTAPPR>;SCANFre.=**Min**s<REG>;]<Order0><Order1>…<Order(I-1)>。}
ProcessControlI:{{[Time:(ReqTI)-(Req△TI)=Stand.Time]<Dir(2I+2)>};{[Geo:(Objet:TAG(I+3))];[Local:(10m)]}<Dir(2I+3)>。}
OutputI:{
If
{Dir(2I+2)=0,Dir(2I+3)=0:<OUTPUT0=0;OUTPUT1=NA;OUTPUT2=NA;OUTPUTTEL0=OUTCONT;OUTPUTTEL1=0;DirTAG(I+3)=0;OUTPUTTELTAG(I+3)=0>}
Elseif{Dir(2I+2)=0,Dir(2I+3)=1:<OUTPUT0=0;OUTPUT1=NA;OUTPUT2=NA;OUTPUTTEL0=OUTCONT;OUTPUTTEL1=0;DirTAG(I+3)=0;OUTPUTTELTAG(I+3)=0>}
Elseif{Dir(2I+2)=1,Dir(2I+3)=0:<OUTPUT0=1;OUTPUT1=NA;OUTPUT2=NA;OUTPUTTEL0=OUTCONT;OUTPUTTEL1=1;DirTAG(I+3)=0;OUTPUTTELTAG(I+3)=0>}
Elseif{Dir(2I+2)=1,Dir(2I+3)=1:<OUTPUT0=0;OUTPUT1=NA;OUTPUT2=NA;OUTPUTTEL0=OUTCONT;OUTPUTTEL1=0;DirTAG(I+3)=1;OUTPUTTELTAG(I+3)=1>。}
}
以及TBC1。
上述的TBC1,是指根据附图25、附图26的主控程序构件清单,结合A君所提出的针对问题(1)-问题(10)所述的技术解决方案编制的高级程序语言和底层汇编语言的软件流程图和程序清单。该语言可能是基于C语言和基于C51系列单片机指令语言开发的,本发明在此方面不作限制。
上述的由1、2、3及相关构件和协议构成的模块化系统,用于实现“智能防遗忘系统”。
方案2:针对上述问题(2),“应用场景2”中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其技术特征是:
智能钱包使用者A、B在商务交流中若相互递交了TG名片(1303图1),在商务交流中谈及的合约物件届时未离开“承诺交付者”时,“承诺交付者”的智能钱包将在“届时”报警,可能地,MCU模块(1)将通过手机APP(27)提醒“承诺交付者”应发短信或致电“预约接收者”。
特别地,当已递交TG名片给对方,并承诺下次见面沟通的时间时,智能钱包在“时间”到来后,执行对RFID标签iTG的巡查,并发出报警信号至蜂鸣器(5)、同时发送集中控制信号至集中控制端口(8880671)(钱包执行对加固储物盒(88034图2)的死锁功能)。可能地,“承诺交付者”按压“停用报警”按键C3(888088图8)后,手机APP(27)将推送短信至对方手机。
上述的TG名片(1303图1),其技术特征是将RFID芯片/标签(88003图10)嵌入/制作(符合技术标准130299)在个人名片中,1、2、3及智能钱包组件构成的系统用于达到“智能防违约系统”。
方案3:针对上述问题(3),“应用场景3”中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其技术特征是:
依据图10、图11、图12中的一种或多种追加贴附方案(140299)的组合,将RFID标签I2(1401)贴附在宠物(1403)身上,标签I2(1301)通过通信技术协议(1399)与1、2、3模块构成分离报警与集合控制单元;或者通过技术协议(1330399)、读写器模块(13301)、通信技术协议(1330299)与1模块通信监控(可能地,与距离监测模块(2550499)联合通信监控)。
上述的RFID标签I2(1401),还可能由RFID标签Icn(2001)替换或补充,用于对宠物更加严密的看管。
对于日常家居电器及固定资产,可通过类似上述的方案将RFID标签In(1501)通过贴附方案(150299)贴附或整合集成到对应的电灯等智能家居产品(1503)上,它们通过1599技术协议与RFID天线(3)和滤网天线(33301,一般地,滤网天线集成装置于门框、固定支架、家居产品或其它建筑体上)实时通信交互。
上述的实时通信交互,由1、2、3、13301模块共同组成,形成兼具出行防遗忘、家庭防盗、家居物件管理功能的“家居智能管理系统”。
方案4:针对上述问题(4),“应用场景4”中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其技术特征是:
将RFID标签IETener.U1(1901图1)a脚按照贴附方案Pin1.3a或Pin1.2a(图10)贴附至辅助电池盒输入端子(88808017图17),将RFID标签IETener.U1(1901图1)b脚按照贴附方案(190299,此时同Pin1.3b或Pin1.2b(图10))贴附至辅助电池输出口(1903图1);
将RFID标签IETener.H1(1801图1)a脚按照贴附方案Pin1.3a或Pin1.2a(图10)贴附至辅助电池盒挂靠点(88026图2),将RFID标签IETener.U1(1901图1)b脚按照贴附方案(180299,此时同Pin1.3b或Pin1.2b(图10))贴附至辅助电池挂接口(1803图1);
上述的1801标签,用于通过技术协议(1899)与1、2、3模块通信,并由1存储并传送电池替换次数(REG.EXC.COUNT)至ET信息平台(64);
上述的1901标签,用于通过技术协议(1999)与1、2、3模块通信,并由1存储并传送电池初始电量(REG.volori.<REG.EXC.COUNT>)和电池终止电量(REG.volend.<REG.EXC.COUNT>)至ET信息平台(64);
上述的辅助电池,是带有RFID标签匹配相应的接口的,它们符合如图10、11、12中的一种或多种贴附方案的接口功能标准的,分别对接智能钱包的辅助电池盒挂靠点(88026图2)和辅助电池盒输入端子(88808017图17),起到对辅助电池的破损监控和预警功能。
上述的辅助电池,是流通于市场的,每个辅助电池都有唯一识别码,它们构成的集合体(991199)是供消费者(出门在外的手机等智能硬件匮电者)间流转使用的(999999),如图1中1701和1601所示,其联接方案170299、1703、1799和160299、1603、1699,分别与1901和1801的技术特性相似。特别地,ET信息平台(64)将按照电量消耗的时间和地域特征、以及智能钱包ID信息等信息,分段划分电量价值,并将价值款分摊给电量使用者和支付给电量供给者。
上述的应用场景4所涉的模块化系统及技术方案,构成“微能源交互生态圈”。
方案5:针对上述问题(5),“应用场景5”中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其技术特征是:
RFIDIcn(2001图1)上设置报警蜂鸣器,并将2001按贴附方案(200299图1,由图10、11、12中的一种或多种构成)配置在羊群及牲畜个体身上(2003),巡查、报警指令/反馈信号在羊群内以技术协议(9921019)传递,可能地还通过无线通信协议(2099)批量上传牲畜离散程度。报警指令发出时,标签和读写器产生双向报警,标签端的蜂鸣器报警目的在于提醒个体回到集体的受控范围(直到个体沿中心方向回到群体中间),该功能的识别范围可能是100米以内的(运用微波频段2.5GHZ通信和/或采用有源标签),主要适用于草原牧民对牛羊等畜牧业放养/看护的集中管控。
上述的应用场景5所涉的模块化系统及技术方案/协议,构成“智能生物追溯系统”。
方案6:针对上述问题(6),“应用场景6”中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其技术特征是:
智能钱包或模块使用者将RFID标签IGn(2101)以贴附方案(210299)贴附到食品、商品及货物身上(2103),RFID标签IGn(2101)通过通信技术协议(2199),可能地,再通过RFID空中通信协议(9921019),由1、2、3模块识别并通信。通过程序指令/函数(order.buyscan)模块计算所需的物品数量、价值(可能地,还通过函数order.sendlist.buyscan把购物清单发送到手机APP(27)中,由手机APP(27)通过函数order.websourcing搜集合适的供货商,并将搜集结果通过函数返还给1;可能地,手机APP(27)还将通过函数order.buyroad向1推送行程路径信息。),使用者去逛街购物前,可在备忘菜单27中预设需要购买的商品,并预设将要贴附的RFID标签IG1、IG2、。。。、IGn(2101),在购物时间期限内,1、2、3模块通过函数order.buycheck识别到RFID标签(RFID标签没有贴附到购买的商品上)时,智能钱包及相关单元产生“漏购”报警;
上述的RFID标签IG1、IG2、。。。、IGn(2101),可能是由低频无源标签制作的,用于与RFID读写器模块(2)进行短距离的识别通信;还可能是符合低、中、高频芯片制作而成的复合RFID标签。
上述的函数order.buycheck,是通过1向2发出读写指令的。
上述的应用场景6所涉的模块化系统及技术方案/协议,构成“智能购物系统”。
方案7:针对上述问题(7),“应用场景7”中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其技术特征是:
如图1中的2201、2301、2401、2501、2601、2701、2801所指的RFID标签IP1至Pn,其结构特性是内嵌芯片是设计成对各类电磁波敏感的感应芯片(电磁感应芯片线圈),其载波信息或组合载波信息经射频发射芯片解调制后(如图1中的技术协议2299、2399、2499、2599、2699、2799、2899),可作为读写器周边或标签侦测范围内无线电磁波环境侦测的决策信号(例如将RFID标签IP1、RFID标签IP2、RFID标签IP3、RFID标签IP4通过相应的贴附方案(如图10、11、12中的一种或多种)贴附于居室的四壁),由主控单元接收信号(强度、相位等相关参量)、输出电磁威胁报警信号;进一步地,主控单元还可能向射频发射单元提出抗干扰或反电磁侦测指令。
上述的主控单元,是由1、2、3组成的基本侦测模块和由1、电磁侦测监控分析模块(30图1)、电磁防卫射频激发天线(29)组成的加强防卫模块融合而成的。
电磁防卫射频激发天线(29),其结构可能是按照技术协议0(4999)、技术协议1(3330019)、技术协议2(3330199)设计的;其支架可能是依赖于标签贴附方案{如应用场景7中的监控点1(2203)、监控点2(2303)、监控点3(2403)、监控点4(2503)、监控点5(2603)、监控点6(2703)、监控点n(2803)构成的立方体面,其中监控点n监测立方体的中点}、伞面(333001图1及其控制中心88000图1)、门框或其它建筑体(33301滤网天线)的;其发射的脉冲信号可能是杂散电磁脉冲(或称防卫电磁脉冲),该脉冲信号可能是无规律的、包含低、中、高、甚高频、超高频、微波及相关的频段组成的杂散脉冲波。
该功能主要用途是:当该模块所处电磁环境受到非预期干扰时,射频识别系统将触发电磁侦测和防卫机制,用于保护周边电磁环境的正当安全。所述的电磁脉冲的干扰/入侵/窃取,包括如:基于定点推送的无线电广播频段的干扰或广告、基于网络终端的WiFi/蓝牙/Zigbee/红外线信号、基于移动通信网络或基站或伪基站发射的电磁脉冲信号等网络设备终端的电磁发射装置以及以上各电磁波/信号发射方案的组合(特别地,还可能配合线下人员操作近距离电磁波发射装置、以及人为的基于社区集群攻击的声、光、电、热、磁、辐射等信号的骚扰),对本区域主体的正常无线电磁通信、有线电磁通信、人脑电波、虹膜、指纹、人体生物信号特征或人体生理结构的侦测、入侵、干扰、窃取、截断或损害,特别指明的是,所述的入侵、干扰、窃取、截断或损害是基于一定证据的。
特别地,上述的主控单元还通过应用场景9中的绕体卫星(26601图1)构成集群电磁防卫系统。
上述的集群电磁防卫系统,是指通过绕体卫星(26601图1)的要素之一的电磁场强牵引飘浮装置的姿态和运行轨迹(方向),判定强磁通量(强电磁波)的位置(发射源)的。
上述的判定强磁通量的位置的方法,其技术特征是:
通过ET信息平台采集群体内的绕体卫星(26601图1)传送的飘浮运行轨迹参数,通过对某一地理位置和时间点的飘浮方向集中度,进而判断决策的。
上述的应用场景7所涉的模块化系统及技术方案/协议,构成“智能电磁监测与防卫超感知系统”。
方案8:针对上述问题(8),“应用场景8”中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其技术特征是:
由RFID读写器模块(2)、瞳孔识别及定位模块(25502)、指纹识别及定位模块(25503)及相应的技术协议(2550199、2550299、2550399)构建的距离监测模块(25501),通过技术协议(2550499)与MCU模块(1)构成行为监测系统。
所述的行为监测系统,综合a、b、c三类信号信息实现微距离即时监测。
上述的a类信息,由RFID读写器模块(2)识读RFID标签组信息而来。其实现方式是:来自途径4799-3-4999、4799-3-3330019或4799-3-3330199的信号,通过技术协议(2550199)传送到距离监测模块(25501)。
上述的b类定位信息,由瞳孔识别及定位模块(25502)输出的信号,通过技术协议(2550299)传送到距离监测模块(25501)。
上述的c类定位信息,由指纹识别及定位模块(25503)输出的信号,通过技术协议(2550399)传送到距离监测模块(25501)。
所述的距离监测模块(25501)通过对b类和c类位置元信息,以及25501自身的位置元信息,构筑定位坐标空间,结合a类信息的脉冲信号的相位、强度、时延确定RFID标签组的定位信息,并计算与25501的距离。
所述的距离监测模块(25501)通过技术协议(2550499)与1通信,1基于技术协议(3999)由ET通信端口(31)调制解调信号,并通过技术协议(3599)与ET系统(33)通信,ET系统(33)利用ET五域模型对解调的规则化信号执行数据映射,进而实现对RFID标签组(即监控物件集)的行为追溯监测。
ET通信端口(31)对距离监测模块(25501)传送的信号进行规则化解调,并复合来自时域校核/采集仪(31001)的校核加密信息,利用ET通信技术协议(3599)向ET系统传输高密级距离监测ET信息,ET五域模型对高密级距离监测ET信息的映射规则约定如下:
b类信息映射至评价主体域,c类信息映射至过程域,a类信息映射至产品域,商品域映射来自ET信息平台传送的(由监测对象本人上传的感知信息)。
ET系统通过上述的行为监测系统上传的信息,追溯到如下数据信息:
就在地理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小侄子jack的右手指纹与鼠标(标签贴附对象之一)的距离长时间停留在0cm的量值,他的瞳孔与电脑(标签贴附对象之一)的距离长时间停留在25cm左右的量值,他的地理课本长时间介于电脑和鼠标之间的距离范围,商品域映射的追踪数据发现,这个时间段内,他对“英雄无敌”中的队友阿卢卡发出过不少抱怨信息。这足以使人获知他没有花心思在学习上。
经过亲自教导发现,这个小侄子确实有一些妨碍学习的不良习惯,但是时刻在身边教导是不现实的,A君认为,通过智能钱包的指令/函数order.sendlist.geostudy发送自己在地理学识方面的备忘菜单(REG.private.listgeostudy)到他智能钱包,以智能辅助他地理学科成长。
上述的智能辅助,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接收派生类备忘菜单的智能钱包,其MCU模块(1)中保存着发送者的备忘菜单(REG.public.listgeostudy),指令/函数Order.public.listgeostudy将随时巡查与地理学识相关的行程物件,推送至接收者备忘菜单中。
上述的Order.public.listgeostudy,指通过物件名称和行程简称的信息元对物件进行智能识别,通过比对REG.private.listgeostudy与REG.public.listgeostudy的相关性,向RFID读写器模块(2)传送巡查及报警指令。
例如:A君在去西藏的行程中,经常带一种名为“燃香”的烟斗(RFID标签i8,如图1中的9950),2015年的某天,JACK打算与小伙伴们一起去西藏游玩,在录入行程计划时,智能钱包向正在录入行程计划的JACK推送了物件RFID标签i8,系统将其录入备忘菜单并作为日常巡查序列。因为JACK并不知道在高原地区,人体应地理气候的差异,容易出现缺氧的症状,“燃香”烟斗可以为人体辅助补给氧气。
智能钱包通过诸如上述的Order.public.list.n、order.sendlist.n、Order.prviate.list.n、order.rece.list.n指令/函数,实现亲属、朋友及师生之间的行程物件准备等经验知识的派生、传授、继承、学习,进而达到“以物督人”的超感知管理功能。
上述的应用场景8所涉的模块化系统及技术方案/协议,构成“智能行为监测超感知教育系统”。
方案9:针对上述问题(9),“应用场景9”中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其技术特征是:
通过绕体卫星(26601图1)中的绕体摄像头(26603),实现对人体状态的环绕观察、监测,并通过技术协议(2660399)将监测信息传送至MCU模块(1),同时绕体卫星(26601)通过技术协议(2660199)接收人体周边的环境信息(该信息由2通过对周边RFID标签组的巡查信息获得)。
上述的绕体卫星(26601)的姿势控制,是由技术协议(2660599)获得来自距离监测模块(25501)的控制信号,以取得姿态平衡的。特别地,绕体卫星利用技术协议(2660299)和技术协议2660499),通过瞳孔识别及定位模块(25502)和指纹识别及定位模块(25503)获得主人对它的控制需求信号,如:飞行姿势、贴附飞行及环绕巡视轨迹控制。特别地,上述的姿势控制,可能是通过控制按键舱(88005图2)实现控制的,此时按键C9(888094图8)是设计成方向控制杆状的方向控制单元。
上述的瞳孔识别及定位模块(25502)和指纹识别及定位模块(25503)与绕体卫星(26601)之间的通信协议2660299、2660499是双向通信的,用于对人体感知和行为的侦测、采集和交互控制。
上述的绕体卫星的动力来源,可能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通过智能飘浮动力装置(26602)提供微动力,并通过电磁场强牵引飘浮装置控制姿势、方位及动作的。
上述的动作,是受某一动量限值限制的。
上述的应用场景9所涉的模块化系统及技术方案/协议,构成“智能监测超感知辅助生存系统”。
方案10:针对上述问题(10),“应用场景10”中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其技术特征是:
在应用场景1中的智能钱包及其模块管理系统,构成了如33001、33002、9933001所示构成的射频发射微站点集群,它们通过技术协议(9933099)与ET通信端口/协议(31)进行数据交互,由ET系统(33)、射频发射微站点集群、ET通信端口/协议(31)构成了局域微站点群(9933717),它们通过ET系统(33)结合技术协议(6899)、以及相关管理协议(6699、6799、6999)构成ET信息平台(64)。
上述的相关管理协议,用于ET系统(33)向相关行政监管部门(62)、技术监管部门(63)、国际仲裁机构(65)提出指令执行许可请求。其中6699和6899用于电磁防卫射频激发天线(29)发送杂散电磁脉冲波时的请求信号,6999用于当请求信号发生时延甚至未得到回应时,系统向国际仲裁机构(65)提出的通信交涉信息。
上述的应用场景10所涉的模块化系统及技术方案/协议,构成“ET辅助通信生态圈”。
A君通过对上述十大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构成了一套综合功能系统,其系统架构如图1,该系统架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人、物及大数据之间互融交互的超感知管理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模组(模块集)及管理系统)技术架构图
附图2:智能真皮钱包结构主视图
附图3:智能真皮钱包结构俯视图
附图4:智能真皮钱包结构前视图
附图5:智能真皮钱包结构图右视图
附图6:智能真皮钱包结构图后视图
附图7:智能真皮钱包结构图左视图
附图8:智能真皮钱包结构图仰视图
附图9:标签贴附机结构图
附图10:RFID标签主体结构和贴附方案图
附图11:RFID标签设计/制造方案图
附图12:RFID标签设计/制造方案局部放大图
附图13:翻转舱门自锁控制结构图
附图14:翻转舱门自锁控制动作示图(控制器)
附图15:手机置放盒全视图
附图16:翻转支点结构图
附图17:充电端子及联接线结构图
附图18:手机卡位板结构图
附图19:充电挡板及防撞杆示图
附图20:手机置放盒外视图
附图21:止退板夹持方案(止退阀)正视图
附图22:止退板夹持方案(止退阀)主视图
附图23:止退阀之缓冲片示图
附图24:止退阀之充电开关示图
附图25:软件指令清单、存储结构及算法结构图
附图26:软件指令清单、存储结构及算法结构图(续1)
附图27:手机APP/备忘菜单界面构成及控制方案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实施性范例是以智能防遗忘智能钱包为本发明所称的模组和管理系统的载体,按系统研发的时间规划、阶段规划、以及样品/方案实验验证进度,分阶段集成相应功能模块和管理系统,最终构成以智能钱包为综合控制中心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其实施步骤为:
STEP1:开发制造智能防遗忘智能钱包结构体及相应零部件;STEP2:开发/整合应用现有技术标准和协议(第一阶段:整合应用场景1所需技术标准和协议;第二阶段:整合应用场景2所需;第三阶段:整合应用场景3所需;。。。);STEP3:开发/应用相关电子模块及电子零配件;STEP4:开发/应用相关通信端口;STEP5:开发/应用相关智能硬件;STEP(2-5).1:开发/应用底层控制芯片及其指令程序;STEP(2-5).2:开发中间程序;STEP(3-5).1:开发并制造电磁发射天线及其施工方案和标准;STEP6:开发手机APP;STEP7:开发ETAPP。
其中:
STEP1:开发制造智能防遗忘智能钱包结构体及相应零部件
智能防遗忘智能钱包结构体主要由钱包本体结构(附图2至附图8)、标签贴附机结构(附图9)、标签设计及贴附方案(附图10、附图11、附图12)、自锁控制单元(附图13、附图14)、手机置放盒及充电功能结构(附图15至附图24)。
STEP2:开发/整合应用现有技术标准和协议,包括:
(1)通信技术协议/标准899、999、1099、1199、1299:
a)适用于问题(1)之解决方案(应用场景1)时,是采用:ISO/IEC18000-1和ISO/IEC18000-2(135KHZ以下)、ISO/IEC18000-3(13.56MHZ)、ISO/IEC18000-4(2.45GHZ)、ISO/IEC18000-6(860-960MHZ)、ISO/IEC18000-7(433.92MHZ以下)EPCClass1Gen2、UIDCenter、中国RFID编码体系中的一种或多种。特别地,该RFID标签组通常是设计成可重复使用和可移植性的。
b)适用于问题(3)之解决方案时,是采用:ISO/IEC18000-1和ISO/IEC18000-2(135KHZ以下)、ISO/IEC18000-3(13.56MHZ)、ISO/IEC18000-4(2.45GHZ)、ISO/IEC18000-6(860-960MHZ)、ISO/IEC18000-7(433.92MHZ以下)EPCClass1Gen2、UIDCenter、中国RFID编码体系中的一种或多种。特别地,该RFID标签组通常是设计成可重复使用和可移植性的。
c)适用于问题(8)之解决方案时,是采用:ISO/IEC18000-1和ISO/IEC18000-2(135KHZ以下)、ISO/IEC18000-3(13.56MHZ)、ISO/IEC18000-4(2.45GHZ)、ISO/IEC18000-6(860-960MHZ)、ISO/IEC18000-7(433.92MHZ以下)EPCClass1Gen2、UIDCenter、中国RFID编码体系、WIFI、蓝牙、GSM、CDMA2000、WCDMA、TD-SCDMA或某种无线通信制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的。
d)适用于问题(9)之解决方案时,是采用:ISO/IEC18000-1和ISO/IEC18000-2(135KHZ以下)、ISO/IEC18000-3(13.56MHZ)、ISO/IEC18000-4(2.45GHZ)、ISO/IEC18000-6(860-960MHZ)、ISO/IEC18000-7(433.92MHZ以下)EPCClass1Gen2、UIDCenter、中国RFID编码体系、WIFI、蓝牙、GSM、CDMA2000、WCDMA、TD-SCDMA或某种无线通信制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的。
e)适用于问题(10)之解决方案时,是采用:ISO/IEC18000-1和ISO/IEC18000-2(135KHZ以下)、ISO/IEC18000-3(13.56MHZ)、ISO/IEC18000-4(2.45GHZ)、ISO/IEC18000-6(860-960MHZ)、ISO/IEC18000-7(433.92MHZ以下)EPCClass1Gen2、UIDCenter、中国RFID编码体系、WIFI、蓝牙、GSM、CDMA2000、WCDMA、TD-SCDMA或某种无线通信制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的。
包含899相关属性的801衍生品类系列(9950)与上述采用方式等同。
(2)通信技术协议/标准1399:
适用于问题(2)(8)(9)(10)之解决方案时,是采用:ISO/IEC18000-1和ISO/IEC18000-2(135KHZ以下)、ISO/IEC18000-3(13.56MHZ)、ISO/IEC18000-4(2.45GHZ)、ISO/IEC18000-6(860-960MHZ)、ISO/IEC18000-7(433.92MHZ以下)EPCClass1Gen2、UIDCenter、中国RFID编码体系、WIFI、蓝牙、GSM、CDMA2000、WCDMA、TD-SCDMA或某种无线通信制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的。
包含1399相关属性的1301衍生品类系列(991301)与上述采用方式等同。
(3)通信技术协议/标准1499、1599:
适用于问题(3)(8)(9)(10)之解决方案时,是采用:ISO/IEC18000-1和ISO/IEC18000-2(135KHZ以下)、ISO/IEC18000-3(13.56MHZ)、ISO/IEC18000-4(2.45GHZ)、ISO/IEC18000-6(860-960MHZ)、ISO/IEC18000-7(433.92MHZ以下)EPCClass1Gen2、UIDCenter、中国RFID编码体系、WIFI、蓝牙、GSM、CDMA2000、WCDMA、TD-SCDMA或某种无线通信制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的。
包含1499相关属性的1401衍生品类系列(9954)与上述采用方式等同。
(4)通信技术协议/标准1899和1999、1799和1699:
适用于问题(4)之解决方案时,是采用:ISO/IEC18000-1和ISO/IEC18000-2(135KHZ以下)、ISO/IEC18000-3(13.56MHZ)、ISO/IEC18000-4(2.45GHZ)、ISO/IEC18000-6(860-960MHZ)、ISO/IEC18000-7(433.92MHZ以下)EPCClass1Gen2、UIDCenter、中国RFID编码体系、WIFI、蓝牙、GSM、CDMA2000、WCDMA、TD-SCDMA或某种无线通信制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的。
包含1499相关属性的1901和1801衍生品类系列(991199)与上述采用方式等同。
(5)通信技术协议/标准2099:
适用于问题(5)之解决方案时,是采用:ISO/IEC18000-1和ISO/IEC18000-2(135KHZ以下)、ISO/IEC18000-3(13.56MHZ)、ISO/IEC18000-4(2.45GHZ)、ISO/IEC18000-6(860-960MHZ)、ISO/IEC18000-7(433.92MHZ以下)EPCClass1Gen2、UIDCenter、中国RFID编码体系、WIFI、蓝牙、GSM、CDMA2000、WCDMA、TD-SCDMA或某种无线通信制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的。
包含2099相关属性的2001衍生品类系列(9955)与上述采用方式等同。
(6)通信技术协议/标准2199:
适用于问题(6)之解决方案时,是采用:ISO/IEC18000-1和ISO/IEC18000-2(135KHZ以下)、ISO/IEC18000-3(13.56MHZ)、ISO/IEC18000-4(2.45GHZ)、ISO/IEC18000-6(860-960MHZ)、ISO/IEC18000-7(433.92MHZ以下)EPCClass1Gen2、UIDCenter、中国RFID编码体系、WIFI、蓝牙、GSM、CDMA2000、WCDMA、TD-SCDMA或某种无线通信制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的。
包含2199相关属性的2101衍生品类系列(992101)与上述采用方式等同。
(7)通信技术协议/标准2299、2399、2499、2599、2699、2799、2899:
适用于问题(7)之解决方案时,是采用:某种无线通信制式的。
包含2899相关属性的2801衍生品类系列(9957)与上述采用方式等同。
(8)通信技术协议/标准3499、6699、6799、6899、6999:
采用WIFI、蓝牙、GSM、CDMA2000、WCDMA、TD-SCDMA或某种无线通信制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的。
(9)通信技术协议/标准3599:TBC2
(10)通信技术协议/标准9933099:TBC2
(11)通信技术协议/标准3699:TBC2
(12)通信技术协议/标准3799:TBC2
(13)通信技术协议/标准3899:TBC2
(14)通信技术协议/标准3999:TBC2
(15)通信技术协议/标准293099:
符合电磁侦测监控分析模块(30)与电磁防卫射频激发天线(29)通信机制的一种技术标准。
(16)通信技术协议/标准4099:TBC2
(17)通信技术协议/标准4199:TBC2
(18)通信技术协议/标准4299、6199:
可能地,用于电源模块(32)分别为29或3直接/间接供电的技术标准。
(19)技术协议/标准4599:
适用于问题4和问题7时,是将电源模块(32图1)切换为辅助电池(88021图2)供电的,4599的技术特征是通过MCU模块的数据传输,接收电源模块(32)切换为辅助电池的时间和次数,同时记录辅助电池的切换时的初始电量。
(20)技术协议/标准5999:
选取不同手机适用群的,或选取当前通用的手机充电接口标准的,可能地,还选取与技术协议/标准4599之适用于问题4和问题7时同等属性的电源接口标准,此时充电端口(60)是与之匹配联接的。
(21)技术协议/标准4699、4899:
与选取的RFID读写器模块(2)相匹配的。
(22)通信技术协议/标准4799:
与选取的RFID读写器模块(2)相匹配的并且因应用场景的兼容性而异的。
(23)通信技术协议/标准5899:
与选取的RFID读写器模块(2)相匹配的,或与MCU模块主控程序相匹配的技术协议。
(24)技术协议/标准2550199、2550299、2550399、2550499:TBC2
(25)技术协议/标准2660199、2660299、2660399、2660499、2660599:TBC2
(26)通信技术协议/标准4999:TBC2
(27)通信技术协议/标准3330199:TBC2
(28)通信技术协议/标准3330099:TBC2
(29)通信技术协议/标准9921019:TBC2
(30)通信技术协议/标准995599:TBC2
(31)通信技术协议/标准991699:TBC2
(32)通信技术协议/标准1330299:TBC2
(33)通信技术协议/标准1330399:TBC2
(34)通信技术协议/标准888067199、888067299:TBC2
(35)技术方案220299、230299、240299、250299、260299、270299、280299:
符合RFID标签设计及贴附方案(88003图2)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的。
上述的TBC2,指包含:ISO/IEC18000-2(135KHZ以下)、ISO/IEC18000-3(13.56MHZ)、ISO/IEC18000-4(2.45GHZ)、ISO/IEC18000-6(860-960MHZ)、ISO/IEC18000-7(433.92MHZ以下)EPCClass1Gen2、UIDCenter、中国RFID编码体系、WIFI、蓝牙、GSM、CDMA2000、WCDMA、TD-SCDMA等现有通信技术标准/协议或某种无线通信制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的。
上述的“适用于问题n”的系统切换指令,是由MCU模块(1)根据系统接口信号状况,由主控程序依据技术标准/协议(由5399、3999、3899、4099、4199、4599、5899、2550499、2660399、1330299、4499、4399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构成)控制的。
STEP3:开发/应用相关电子模块及电子零配件
所述的MCU模块(1),包括的执行管理系统和组件两大部分,其中组件包括:电源电路、JTAG接口、复位电路、时钟控制单元、声频(蜂鸣器)电路、外部存储器接口/电路、光学指示(如LED)电路、串口电路或其它通信接口电路以及必要的与外围电路实现通信的接口单元,主控芯片组(微处理器芯片/单片机)、外围供电装置(如锂离子电池)、外围输出装置(如蜂鸣器、LED指示灯)、RF发射装置(如天线板)、散热及防护装置(如合金散热板)、I/O端口(如蓝牙、WiFi、Zigbee、红外、USB接口)、以及RFID标签组、智能传感数据采集器。主控模块单元的MCU芯片(例如LPC2131芯片)主控模块单元,通常包括必要的外围电路,如电源电路、JTAG接口、复位电路、时钟控制单元、声频(蜂鸣器)电路、外部存储器接口/电路、光学指示(如LED)电路、串口电路或其它通信接口电路。
所述的RFID读写器模块(2),主要构成组件有:射频模块(主要包含射频收/发芯片组,还包含功率放大器、不平衡变压器、环形器、隔离开关、UART、RSSI、锁相环电路、环形器、压控振荡器VCO、非门控制电路等)、振荡时钟模块、寄存器、协议指令寄存、CRC、MCU接口界面、电源电路、RF发射装置(天线)等。
射频模块(例如M6E、AS3992、EM4298、EM9209、R1000等),射频收发模块(包含功率放大器、不平衡变压器、环形器、隔离开关、UART、RSSI、锁相环电路、环形器、压控振荡器VCO、非门控制电路等)、振荡时钟模块、寄存器、协议指令寄存、CRC、MCU接口界面、电源电路、RF发射装置(天线)等。
电子配件如:射频发射芯片组、主控芯片组(微处理器芯片/单片机)、外围供电装置(如锂离子电池)、外围输出装置(如蜂鸣器、LED指示灯)、RF发射装置(如天线板)、散热及防护装置(如合金散热板)、I/O端口(如蓝牙、WiFi、Zigbee、红外、USB接口)、以及RFID标签组、智能传感数据采集器。
STEP4:开发/应用相关通信端口
通信模块(25)是指包括传统通信接口(如WIFI、蓝牙、GSM、CDMA2000、WCDMA、TD-SCDMA、
)、专用通信接口(如有线信号缆线:光缆、水晶头数据线、USB连接线和符合相关通信标准的接口)、公共安全管理通信接口(如GPS、GIS信息采集接口)的一种或多种类。
ET通信端口/协议(31):是指基于ET五域逻辑模型的通信端口和协议。
集中控制端口(8880671):是指兼容888067自锁控制单元的,符合技术协议888067199的端口。
反馈/输入端口(8880672):是指兼容面板607、控制按键舱88005、标签贴附机401的符合技术协议888067299的端口。
STEP5:开发/应用相关智能硬件
按照附图2-24,选定材质、相对位置、尺寸大小,制造相关的硬件(智能真皮钱包)本体。
STEP(2-5).1:开发/应用底层控制芯片及其指令程序
应用高级/汇编语言、底层芯片开发语言环境、及相关集成芯片开发和仿真工具。(如KeiluVision系列、EDA如Protel99se)开发MCU模块主控程序。
主控程序按照上述说明书中各系统构件及功能要素要求,列举手机APP端控制构件清单如附图25,列举控制面板端控制构件清单如附图26
附图25、附图26所述的TBC3,是指应系统构件及功能要素而定的指令单元/控件/存储地址/时序或算法结构。
STEP(2-5).2:开发中间程序。
中间程序的开发包括:MCU模块与手机APP接口嵌入式指令/程序1、MCU模块与RFID读写器模块接口嵌入式指令/程序2。
STEP(3-5).1:开发并制造电磁发射天线及其施工方案和标准。
STEP6:开发手机APP,手机APP/备忘菜单界面构成及控制方案示图如附图27。
STEP7:开发ETAPP。

Claims (15)

1.基于物联网的分离报警与集合控制模组和超感知管理系统,其功能和技术特征包括但不限于:
如何通过一种技术方案和管理系统实现日常零散物件的防遗忘、防丢,并实现先期计划录入,达到“以物督人”的效果;
如何通过一种介质及方法,实现相互提醒行程会晤,并建立互信机制;
如何通过一种技术方案和系统,实现家居物件及资产的集中控制和短期分离的整合管理模式;
如何通过一种集成管理系统,使手机等移动智能产品的能源供应得到社交化互助供应;
如何通过一种集成管理系统,实现牲畜的分离报警与集中控制管理;
如何通过一种集成管理系统,从消费者端实现对食品、货物等流通性产品的可追溯性管理;
如何通过一种技术方案和系统,实现人体周边电磁环境的正当安全;
如何通过一种技术方案和系统,实现对行为监测,并将优结果导向类行为传授分享给他人;
如何通过一种技术方案和系统,实现对人体及其周边环境状况的综合监测并实现人机互动;
如何通过一种集成技术方案和管理系统,实现基于可追溯性及微通信基站的高密级局域链路通信模式;
如何在实现以上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模块集和管理系统,通过对人、物、大数据的监测、追溯、分析,实现超感知管理的效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物督人”的一种技术方案和管理系统,包括但不限于:
“智能防遗忘系统”;将RFID读写器模块和RFID标签之间的射频识别功能应用于物件分离报警与集合控制用途的;将构成“智能防遗忘系统”要素之一的防遗忘智能钱包的结构型式或类似结构型式直接和/或间接制造和/或销售的;将防遗忘智能钱包的结构型式或类似结构型式设计/使用于包袋、箱包或其它结构体上的;将防遗忘智能钱包中的自锁控制单元及其组成部件或它们的类似结构型式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将防遗忘智能钱包中的RFID标签设计及贴附方案或类似方案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将防遗忘智能钱包所附属的RFID标签贴附机及其组成部件或它们的类似结构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将防遗忘智能钱包中的手机置放盒及其组成部件或它们的类似结构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将手机置放盒的滑动结构、限位结构、止退结构、充电端子结构或它们的类似结构直接或间接使用的;手机APP/备忘菜单的界面构成及控制方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互信机制的介质及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智能防违约系统”及其功能介质TG名片;将构成“智能防违约系统”要素之一的RFID技术及RFID标签构成的分离报警与集合控制模块或其类似技术模块运用于其它对象或其它目的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居物件及资产整合管理模式的技术方案和系统,包括但不限于:
“家居智能管理系统”及其构成单元的技术方案;将“家居智能管理系统”中的滤网天线及其防遗忘、防盗及物件管理功能方案直接或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例如行李箱、校园、宿舍闸道)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智能产品的能源供应社交化互助供应集成管理系统,包括但不限于:
“微能源交互生态圈”;将构成“微能源交互生态圈”要素之一的辅助电池管理方案应或类似方案运用于其它对象或其它目的的;将构成“微能源交互生态圈”要素之一的电池电量监测方案和分段划分电量价值方案或类似方案运用于其它对象或其它目的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牲畜的分离报警与集中控制管理的集成管理系统,包括但不限于:
“智能生物追溯系统”;将构成“智能生物追溯系统”要素之一的双向报警功能方案运用于其它对象或其它目的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流通性产品的可追溯性管理的集成化管理系统,包括但不限于:
“智能购物系统”;将构成“智能购物系统”要素之一的“漏购”报警机制或类似机制运用于其它对象或其它目的的;将构成“智能购物系统”要素之一的搜集合适的供货商的机制运用于运用于其它对象或其它目的的;将构成“智能购物系统”要素之一的推送行程路径信息的方案或类似方案运用于其它对象或其它目的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人体周边电磁环境的正当安全的技术方案和系统,包括但不限于:
“智能电磁监测防卫超感知系统”;将构成“智能电磁监测防卫超感知系统”要素的技术方案和结构件运用于其它对象或其它目的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对行为监测,并将优结果导向类行为传授分享给他人的技术方案和系统,包括但不限于:
“智能行为监测超感知教育系统”;将构成“智能行为监测超感知教育系统”要素之一的距离监测模块及其构成技术方案运用于其它对象或其它目的的;将构成“智能行为监测超感知教育系统”要素之一的备忘菜单推送机制或类似机制运用于运用于其它对象或其它目的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对人体及其周边环境状况的综合监测并实现人机互动的技术方案和系统,包括但不限于:
“智能监测超感知辅助生存系统”;智能飘浮动力装置;瞳孔识别及定位模块;指纹识别及定位模块;绕体卫星;绕体摄像头;通过上述模块之一或其几项的组合,实现对人体状况及其与周边环境的互动状态监控、追溯分析、决策管控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一种集成技术方案和管理系统,实现基于可追溯性及微通信基站的高密级局域链路通信模式,包括但不限于:
“ET辅助通信生态圈”、利用RFID读写器构成的联网通信网络。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对人、物、大数据的监测、追溯、分析,实现超感知管理效果的模块集和管理系统,包括但不限于:
由上述的“智能防遗忘系统”、“智能防违约系统”、“家居智能管理系统”、“微能源交互生态圈”、“智能生物追溯系统”、“智能购物系统”、“智能电磁监测与防卫超感知系统”、“智能行为监测超感知教育系统”、“智能监测超感知辅助生存系统”、“ET辅助通信生态圈”的两项或几项的组合构成的模块集和系统;将构成前述模块集和系统的要素之一或几项要素的组合形成其它功能、或将前述的要素之一或几项要素的组合运用于其它对象或其它目的的。
13.上述权利要求2至11项所述的直接或间接使用、其它对象或其它目的,包括但不限于:无论基于何种目的、境况或对象的设计、制造、宣传、推广或销售。
14.上述为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的模块和/或系统、或上述权利要求2至11项所述的各系统的硬构件或其构成要素的功能部件中所述的“类似”,指不论其材质、联接位置、尺寸大小,均构成本发明的部分。
15.上述的权利要求1至14项,在本发明的主要构成要素“智能防遗忘系统”、“智能防违约系统”、“家居智能管理系统”、“微能源交互生态圈”、“智能生物追溯系统”、“智能购物系统”、“智能电磁监测与防卫超感知系统”、“智能行为监测超感知教育系统”、“智能监测超感知辅助生存系统”、“ET辅助通信生态圈”中,其中单独或其种的权利项存在时,其对应的发明要素分布于各权利要求项的权利要求时,依然构成本发明权利的部分。
CN201510620851.0A 2015-05-25 2015-09-26 基于物联网的分离报警与集合控制模组和超感知管理系统 Pending CN1053572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0851.0A CN105357252A (zh) 2015-05-25 2015-09-26 基于物联网的分离报警与集合控制模组和超感知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36711 2015-05-25
CN2015203367116 2015-05-25
CN2015103442272 2015-06-21
CN201510344227 2015-06-21
CN2015105507924 2015-09-01
CN201510550792 2015-09-01
CN201510620851.0A CN105357252A (zh) 2015-05-25 2015-09-26 基于物联网的分离报警与集合控制模组和超感知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57252A true CN105357252A (zh) 2016-02-24

Family

ID=55333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20851.0A Pending CN105357252A (zh) 2015-05-25 2015-09-26 基于物联网的分离报警与集合控制模组和超感知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5725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28150A1 (zh) * 2015-08-17 2017-02-23 曹树槐 基于物联网的分离报警与集合控制模组和超感知管理系统
CN106960550A (zh) * 2017-03-07 2017-07-18 胡渐佳 基于图像识别的出门电子设备监测提醒系统
CN108153223A (zh) * 2016-12-06 2018-06-12 因特利格雷特总部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材料处置系统的可扩缩实时网络应用的阶段式部属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8466A (zh) * 2004-10-13 2005-03-02 钮华荣 基于无源射频标签的多物件防丢系统
CN1977735A (zh) * 2006-11-03 2007-06-13 中山大学 一种智能公文包
CN201754294U (zh) * 2010-04-28 2011-03-02 杨永 智能射频识别防盗器
CN202257873U (zh) * 2011-09-16 2012-05-30 东北石油大学 物品遗失声光报警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8466A (zh) * 2004-10-13 2005-03-02 钮华荣 基于无源射频标签的多物件防丢系统
CN1977735A (zh) * 2006-11-03 2007-06-13 中山大学 一种智能公文包
CN201754294U (zh) * 2010-04-28 2011-03-02 杨永 智能射频识别防盗器
CN202257873U (zh) * 2011-09-16 2012-05-30 东北石油大学 物品遗失声光报警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28150A1 (zh) * 2015-08-17 2017-02-23 曹树槐 基于物联网的分离报警与集合控制模组和超感知管理系统
CN108153223A (zh) * 2016-12-06 2018-06-12 因特利格雷特总部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材料处置系统的可扩缩实时网络应用的阶段式部属
CN106960550A (zh) * 2017-03-07 2017-07-18 胡渐佳 基于图像识别的出门电子设备监测提醒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69064B2 (en) Electronic appliance control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liance control device
US11936744B2 (en) Client system, combination client system and server client system
CN105430767B (zh) 智行包
CN106664507A (zh) 使用无线节点网络的元素的使能节点递送通知
CN109642940A (zh) 标签定位系统的校准
US20200304957A1 (en) Tracking device, system for tracking objects,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use
CN104091383B (zh) 基于rfid的智能药柜的rfid读写方法
JP7417687B2 (ja) 電子ユニット管理方法及び電子ユニット管理システム
JP2019053760A (ja) セキュリティデータ管理システムによる管理方法及び管理システム
CN105357252A (zh) 基于物联网的分离报警与集合控制模组和超感知管理系统
CN107679595A (zh) 一种关联定位管理系统
CN107481100A (zh) 共享多功能防丢器及其商业模式和监控方法
WO2017028150A1 (zh) 基于物联网的分离报警与集合控制模组和超感知管理系统
CN204270431U (zh) 一种带定位追踪功能的防丢系统
JP6448481B2 (ja) センサ情報に基づいてサービスを行う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CN109711499A (zh) 基于物联网的旅游单元游客访问统计系统及使用方法
CN207503636U (zh) 儿童成长教育智能长命锁
JP6437688B2 (ja)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指定に対応するユニット
JP6951487B2 (ja) 電子ユニット管理方法及び電子ユニット管理システム
JP6929982B2 (ja) ユニット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ユニット、システムコントローラ、クライアントシステム
JP6567746B2 (ja) クライアントシステム
JP2021184278A (ja) ユニット、ユニット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ユニットの通信方法
Xin et al. RETRACTED: The location tracking and intelligent street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the RFID and Zigbee for energy efficiency
JP2019023875A (ja) ユニットの制御方法
Lindqvist Rfid monitoring of health care routines and processes in hospital environ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