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56495A - 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56495A
CN105356495A CN201510846763.2A CN201510846763A CN105356495A CN 105356495 A CN105356495 A CN 105356495A CN 201510846763 A CN201510846763 A CN 201510846763A CN 105356495 A CN105356495 A CN 1053564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current
converting unit
rectification
voltage conve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467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56495B (zh
Inventor
许烽
黄晓明
陆翌
裘鹏
童凯
宣佳卓
陈骞
陆承宇
楼伯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51084676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564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56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64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564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64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包括整流换流站,用于将送端交流电网输出的三相交流电转换为第一双极直流电;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用于将第一双极直流电转换为各相上正负极性周期性变化的三相直流电并输出至三相交流电缆;逆变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用于通过三相交流电缆接收三相直流电并转换为第二双极直流电;逆变换流站,用于将第二双极直流电转换为三相交流电并输送至受端交流电网。该系统传输电量大且三相交流电缆上的每一相上的电流电压的正负极性周期性的发生转变,不会破坏输电线路的绝缘特性,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
背景技术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电力负荷的迅速增长,同时,也对电网的输送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随着现代城市发展建设日趋成熟,对供电系统的电源建设和供电线路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由于如今越来越多的供电线路建于地下,而土地价值日益增高,导致征用新的供电线路的代价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电网建设能够在现有的供电线路的基础上输送更大的电量。
为了输送更大的电量,如今多采用将原有的供电线路改造并转换成直流输电线路的方法,即采用交流电缆来进行直流输电。其中,在同等线路的情况下,三极直流输电系统和扩展式双极直流输电系统都能够充分利用第三条传输线来增加电能的输送能力,以上两种系统相比于双极直流输电系统,都能够多传输37%的电能,因此能够更大程度地提升线路改造后的容量,缓解输电瓶颈。
但是,无论是双极直流输电系统、三极直流输电系统还是扩展式双极直流输电系统,系统中的部分交流电缆上的电压将始终维持在正极或负极状态,在直流高压电场的作用下,容易导致交流电缆内的绝缘介质中或者界面上的空间电荷积累严重,如果空间电荷密度足够高,局部电场甚至可能超过绝缘介质的击穿场强,导致交流电缆内的绝缘介质被破坏,从而严重影响输电线路的绝缘特性和运行安全性。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传输电量大且不会破坏输电线路的绝缘特性的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传输电量大且三相交流电缆上的每一相上的电流电压的正负极性周期性的发生转变,不会破坏输电线路的绝缘特性,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性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包括:
整流换流站,用于将送端交流电网输出的三相交流电转换为第一双极直流电;
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双极直流电转换为各相上正负极性周期性变化的三相直流电并输出至所述三相交流电缆;
逆变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用于通过所述三相交流电缆接收所述三相直流电并转换为第二双极直流电;
逆变换流站,用于将所述第二双极直流电转换为三相交流电并输送至受端交流电网。
优选地,所述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包括6套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管组件St1-St6;其中:
St1-St3的集电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与所述整流换流站的正极端相连,St4-St6的发射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与所述整流换流站的负极端相连;
St1的发射极与St4的集电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所述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的U相端;
St2的发射极与St5的集电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所述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的V相端;
St3的发射极与St6的集电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所述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的W相端。
优选地,所述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还包括3个阻尼投切模块SuL、SvL、SwL,其中:
SuL的输入端与St1的发射极相连,SvL的输入端与St2的发射极相连,SwL的输入端与St3的发射极相连;
SuL的输出端、SvL的输出端以及SwL的输出端分别作为所述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的U相端、V相端以及W相端;
其中,每个所述阻尼投切模块包括阻尼电阻,以及与所述阻尼电阻并联的控制开关。
优选地,所述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还包括:
相间电流转移单元,其三相输入端分别与3个所述阻尼投切模块SuL、SvL、SwL的输出端对应相连;其三相输出端分别作为所述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的U相端、V相端以及W相端,且对应的与所述三相交流电缆相连;用于通过调节其输出端的电压从而调节所述三相交流电缆上每相传输的电流的大小。
优选地,所述相间电流转移单元包括:
两个全桥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分别串联在所述相间电流转移单元的U相、V相以及W相中的任意两相上,其中,串联的接口为所述MMC的直流正极端口与直流负极端口;所述MMC的交流端接收所述送端交流电网输出的三相交流电。
优选地,所述相间电流转移单元包括:
分别串联在所述相间电流转移单元的U相、V相以及W相上的电阻投切模块组,其中,每个所述电阻投切模块组包括N个电阻投切模块,其中,每个所述电阻投切模块包括电阻,以及与所述电阻并联的开关。
优选地,所述逆变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包括:
6套二极管组件Sd1-Sd6,其中,Sd1-Sd3的阴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与所述逆变换流站的正极端相连,Sd4-Sd6的阳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与所述逆变换流站的负极端相连;
Sd1的阳极与Sd4的阴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所述逆变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的U相端;
Sd2的阳极与Sd5的阴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所述逆变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的V相端;
Sd3的阳极与Sd6的阴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所述逆变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的W相端。
优选地,所述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的三相输出端均分别通过送端三相平波电抗器与所述三相交流电缆相连;所述逆变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的三相输入端均分别通过受端三相平波电抗器与所述三相交流电缆相连。
优选地,所述整流换流站包括:
串联在一起的两个整流换流器,其串联节点接地,串联后的正负两端分别作为所述整流换流站的正极端以及负极端,且每个所述整流换流器均通过整流换流变压器与送端交流母线相连,其中所述送端交流母线与所述送端交流电网相连。
优选地,所述整流换流器为十二脉动桥式晶闸管换流器或电压源型换流器或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其中,当所述整流换流器为十二脉动桥式晶闸管换流器时,与其连接的整流换流变压器为:接线方式为Y/Y/Δ的三相三绕组变压器;
当所述整流换流器为电压源型换流器或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时,与其连接的整流换流变压器为:接线方式为Y/Δ的三相双绕组变压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该系统能够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通过三相交流电缆进行传输,能够充分利用第三条传输线进行输电,相比双极直流输电系统,能够传输更多的电量;另外,本发明中的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能够将第一双极直流电转换为各相上正负极性周期性变化的三相直流电并输出至三相交流电缆,可以使三相交流电缆上的每一相上的电流电压的正负极性周期性的发生转变,从而避免了三相交流电缆上的电压始终处于正极或负极状态而导致三相交流电缆内的绝缘介质中或者界面上的空间电荷积累严重的情况,不会破坏交流电缆内的绝缘介质,即不会破坏输电线路的绝缘特性,因此提高了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的一种相间电流转移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的一种相间电流转移单元中的MMC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的一种相间电流转移单元中的MMC中的全桥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的另一种相间电流转移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中的三相交流电缆上的电压电流的波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传输电量大且三相交流电缆上的每一相上的电流电压的正负极性周期性的发生转变,不会破坏输电线路的绝缘特性,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性高。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参见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
整流换流站11,用于将送端交流电网21输出的三相交流电转换为第一双极直流电;
其中,这里的整流换流站11包括:
串联在一起的两个整流换流器16,其串联节点接地,串联后的正负两端分别作为整流换流站11的正极端以及负极端,且每个整流换流器16均通过整流换流变压器15与送端交流母线相连,其中,送端交流母线与送端交流电网21相连。
作为优选地,这里的整流换流器16为十二脉动桥式晶闸管换流器或电压源型换流器或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其中,当整流换流器16为十二脉动桥式晶闸管换流器时,与其连接的整流换流变压器15为:接线方式为Y/Y/Δ的三相三绕组变压器;
当整流换流器16为电压源型换流器或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时,与其连接的整流换流变压器15为:接线方式为Y/Δ的三相双绕组变压器。
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整流换流变压器15用于对送端交流母线上的三相交流电进行电压等级变换,使整流换流变压器15能够承受直流偏置电压,并起到隔离直流偏置电压进入送端交流电网21的作用;整流换流器16用于将电压等级变换后的三相交流电转换为第一双极直流电。
当然,本发明对具体采用的整流换流器16的类型并不做特别限定,只要两台整流换流器16采用的类型相同即可,当然,相对应的采用的整流换流变压器15的类型也相同。
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2,用于将第一双极直流电转换为各相上正负极性周期性变化的三相直流电并输出至三相交流电缆;
其中,这里的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2包括6套IGBT(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管组件St1-St6;其中:
St1-St3的集电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与整流换流站11的正极端相连,St4-St6的发射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与整流换流站11的负极端相连;
St1的发射极与St4的集电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2的U相端;
St2的发射极与St5的集电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2的V相端;
St3的发射极与St6的集电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2的W相端。
其中,这里的每套IGBT管组件均由多个IGBT串联而成,当然,本发明对串联在一起的IGBT的个数并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控制St1-St6的开闭情况,可以控制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2的三相输出端每相上的输出电压的极性,即可以控制三相交流电缆的各相上的电流电压的极性,因此通过周期性的改变St1-St6的开闭情况,即可使三相交流电缆上的电压的正负极性实现周期性的转变,从而抑制了三相交流电缆内的绝缘介质中或界面上空间电荷的积累,保障了三相交流电缆的绝缘安全性。
例如,参见图7中所示,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中的三相交流电缆上的电压电流的波形示意图,在一个周期内St1-St6的开闭情况可采用如下方式实现:
其中,实线表示电流,虚线表示电压,Ud为直流电压幅值,Idm为电流幅值。
从图7中可以看出,每个周期由四种状态①~④构成。状态①对应IGBT管St1、St3、St5处于导通状态,St2、St4、St6处于关断状态,U相和W相与整流换流站11的正极端相连,V相与整流换流站11的负极端相连,此时电流从与整流换流站11的正极端相连的U相和W相流过,从与整流换流站11的负极端相连的V相流回,流过U相和W相的电流均为0.5Idm,流过V相的电流为-Idm;
状态②对应着IGBT管St1、St5、St6处于导通状态,St2、St3、St4处于关断状态,U相与整流换流站11的正极端相连,V相和W相与整流换流站11的负极端相连,此时电流从与整流换流站11的正极端相连的U相流入,从与整流换流站11的负极端相连的V相和W相流回,流过U相的电流为Idm,流过V相和W相的电流均为-0.5Idm;
状态③对应着IGBT管St2、St4、St6处于导通状态,St1、St3、St5处于关断状态,V相与正极相连,U相和W相与负极相连,此时电流从与整流换流站11的正极端相连的V相流入,从与整流换流站11的负极端相连的U相和W相流回,流过V相的电流为Idm,流过U相和W相的电流均为-0.5Idm;
状态④对应着IGBT管St2、St3、St4处于导通状态,St1、St5、St6处于关断状态,V相和W相与整流换流站11的正极端相连,U相与整流换流站11的负极端相连,此时电流从与整流换流站11的正极端相连的V相和W相流入,从与整流换流站11的负极端相连的U相流回,流过V相和W相的电流为0.5Idm,流过U相的电流为-Idm。
从图7的电压曲线可以看出,每相的电压均呈现周期性的方波形式,能够在正负电压间有规律的变化,进而有效抑制三相交流电缆中空间电荷的生成。
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定每个周期的时间长度,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
作为优选地,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2还包括3个阻尼投切模块SuL、SvL、SwL,其中:
SuL的输入端与St1的发射极相连,SvL的输入端与St2的发射极相连,SwL的输入端与St3的发射极相连;
SuL的输出端、SvL的输出端以及SwL的输出端分别作为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2的U相端、V相端以及W相端;
其中,每个阻尼投切模块包括阻尼电阻,以及与阻尼电阻并联的控制开关。
作为优选地,这里的阻尼电阻可以为一个,当然,本发明对阻尼电阻的个数并不做限定,对阻尼电阻的阻值也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当系统处于非转换阶段时(即IGBT管组件St1-St6的开闭情况并未发生改变时,此时三相交流电缆上的电流电压的正负极性不发生改变),阻尼投切模块的控制开关均属于闭合状态,即阻尼电阻均不投入使用;当系统处于转换阶段时(即IGBT管组件St1-St6的开闭情况发生改变时,此时三相交流电缆上的电流电压的正负极性也发生改变),控制开关断开,阻尼电阻投入使用,由于阻尼电阻具有高阻抗特性,因此用于控制转换阶段相间电压的充放电电流。
作为优选地,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2还包括:
相间电流转移单元23,其三相输入端分别与3个阻尼投切模块SuL、SvL、SwL的输出端对应相连;其三相输出端分别作为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2的U相端、V相端以及W相端,且对应的与三相交流电缆相连;用于通过调节其输出端的电压从而调节三相交流电缆上每相传输的电流的大小。
其中,参见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的一种相间电流转移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该相间电流转移单元23包括:
两个MMC(ModularMultilevelConverter,全桥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分别串联在相间电流转移单元23的U相、V相以及W相中的任意两相上,其中,串联的接口为MMC的直流正极端口与直流负极端口;MMC的交流端接收送端交流电网21输出的三相交流电。
另外,参见图4和图5所示,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的一种相间电流转移单元中的MMC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的一种相间电流转移单元中的MMC中的全桥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这里的MMC采用三相六桥臂结构,每个桥臂均由多个全桥子模块和一个桥臂电抗器组成;
其中,全桥子模块包括一个电容C以及四个IGBT管T1-T4;
T1的发射极与T3的集电极相连并构成全桥子模块的一端,T2的发射极与T4的集电极相连并构成全桥子模块的另一端;
T1的集电极与T2的集电极相互连接后与电容C的一端相连,T3的发射极与T4的发射极相互连接后与电容C的另一端相连;
T1-T4的基极均接受外部设备提供的开关信号。
其中,这里的开关信号可以为PWM(Pulse-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信号。当然,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全桥子模块的输出电压存在正、负和零三种电平,且全桥子模块具有电流双向运行的能力,其级联后具有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双向运行的能力;桥臂电抗器能够抑制桥臂换流,在直流故障时起到抑制故障电流上升,保护IGBT管等器件的作用。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相间电流转移单元23,参见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的另一种相间电流转移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该相间电流转移单元23包括:
分别串联在相间电流转移单元23的U相、V相以及W相上的电阻投切模块组,其中,每个电阻投切模块组包括N个电阻投切模块,其中,每个电阻投切模块包括电阻,以及与电阻并联的开关。
可以理解的是,当系统处于非转换阶段时,开关均处于闭合状态,电阻未投入电路使用,当系统处于转换阶段时,针对需要进入转换的相,依次断开该相串联的电阻投切模块的开关,将电阻投入使用,从而能够使该相上的电流较为平缓的流入其他相,实现相间电流转移。
逆变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3,用于通过三相交流电缆接收三相直流电并转换为第二双极直流电;
作为优选地,这里的逆变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3包括:
6套二极管组件Sd1-Sd6,其中,Sd1-Sd3的阴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与逆变换流站14的正极端相连,Sd4-Sd6的阳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与逆变换流站14的负极端相连;
Sd1的阳极与Sd4的阴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作为逆变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3的U相端;
Sd2的阳极与Sd5的阴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作为逆变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3的V相端;
Sd3的阳极与Sd6的阴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作为逆变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3的W相端。
其中,这里的每套二极管组件均由多个二极管串联而成,当然,本发明对串联的二极管的个数并不做限定。
逆变换流站14,用于将第二双极直流电转换为三相交流电并输送至受端交流电网22。
其中,这里的逆变换流站14包括:
串联在一起的两个逆变换流器18,其串联节点接地,串联后的正负两端分别作为逆变换流站14的正极端以及负极端,且每个逆变换流器18均通过逆变换流变压器17与受端交流母线相连,其中受端交流母线与受端交流电网22相连。
作为优选地,这里的逆变换流器18为十二脉动桥式晶闸管换流器或电压源型换流器或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其中,当逆变换流器18为十二脉动桥式晶闸管换流器时,与其连接的逆变换流变压器17为:接线方式为Y/Y/Δ的三相三绕组变压器;
当逆变换流器18为电压源型换流器或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时,与其连接的逆变换流变压器17为:接线方式为Y/Δ的三相双绕组变压器。
当然,本发明对具体采用的逆变换流器18的类型并不做特别限定,只要两台逆变换流器18采用的类型相同即可,当然,相对应的采用的逆变换流变压器17的类型也相同。
作为优选地,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2的三相输出端均分别通过送端三相平波电抗器19与三相交流电缆相连;逆变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3的三相输入端均分别通过受端三相平波电抗器20与三相交流电缆相连。
其中,这里的送端三相平波电抗器19以及受端三相平波电抗器20可以抑制三相直流电流的波动以及三相直流电流在故障情况下的上升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该系统能够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通过三相交流电缆进行传输,能够充分利用第三条传输线进行输电,相比双极直流输电系统,能够传输更多的电量;另外,本发明中的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能够将第一双极直流电转换为各相上正负极性周期性变化的三相直流电并输出至三相交流电缆,可以使三相交流电缆上的每一相上的电流电压的正负极性周期性的发生转变,从而避免了三相交流电缆上的电压始终处于正极或负极状态而导致三相交流电缆内的绝缘介质中或者界面上的空间电荷积累严重的情况,不会破坏交流电缆内的绝缘介质,即不会破坏输电线路的绝缘特性,因此提高了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整流换流站,用于将送端交流电网输出的三相交流电转换为第一双极直流电;
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双极直流电转换为各相上正负极性周期性变化的三相直流电并输出至所述三相交流电缆;
逆变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用于通过所述三相交流电缆接收所述三相直流电并转换为第二双极直流电;
逆变换流站,用于将所述第二双极直流电转换为三相交流电并输送至受端交流电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包括6套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管组件St1-St6;其中:
St1-St3的集电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与所述整流换流站的正极端相连,St4-St6的发射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与所述整流换流站的负极端相连;
St1的发射极与St4的集电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所述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的U相端;
St2的发射极与St5的集电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所述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的V相端;
St3的发射极与St6的集电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所述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的W相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还包括3个阻尼投切模块SuL、SvL、SwL,其中:
SuL的输入端与St1的发射极相连,SvL的输入端与St2的发射极相连,SwL的输入端与St3的发射极相连;
SuL的输出端、SvL的输出端以及SwL的输出端分别作为所述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的U相端、V相端以及W相端;
其中,每个所述阻尼投切模块包括阻尼电阻,以及与所述阻尼电阻并联的控制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还包括:
相间电流转移单元,其三相输入端分别与3个所述阻尼投切模块SuL、SvL、SwL的输出端对应相连;其三相输出端分别作为所述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的U相端、V相端以及W相端,且对应的与所述三相交流电缆相连;用于通过调节其输出端的电压从而调节所述三相交流电缆上每相传输的电流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间电流转移单元包括:
两个全桥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分别串联在所述相间电流转移单元的U相、V相以及W相中的任意两相上,其中,串联的接口为所述MMC的直流正极端口与直流负极端口;所述MMC的交流端接收所述送端交流电网输出的三相交流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间电流转移单元包括:
分别串联在所述相间电流转移单元的U相、V相以及W相上的电阻投切模块组,其中,每个所述电阻投切模块组包括N个电阻投切模块,其中,每个所述电阻投切模块包括电阻,以及与所述电阻并联的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包括:
6套二极管组件Sd1-Sd6,其中,Sd1-Sd3的阴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与所述逆变换流站的正极端相连,Sd4-Sd6的阳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与所述逆变换流站的负极端相连;
Sd1的阳极与Sd4的阴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所述逆变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的U相端;
Sd2的阳极与Sd5的阴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所述逆变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的V相端;
Sd3的阳极与Sd6的阴极相互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所述逆变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的W相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的三相输出端均分别通过送端三相平波电抗器与所述三相交流电缆相连;所述逆变侧电流电压转换单元的三相输入端均分别通过受端三相平波电抗器与所述三相交流电缆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换流站包括:
串联在一起的两个整流换流器,其串联节点接地,串联后的正负两端分别作为所述整流换流站的正极端以及负极端,且每个所述整流换流器均通过整流换流变压器与送端交流母线相连,其中所述送端交流母线与所述送端交流电网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换流器为十二脉动桥式晶闸管换流器或电压源型换流器或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其中,当所述整流换流器为十二脉动桥式晶闸管换流器时,与其连接的整流换流变压器为:接线方式为Y/Y/Δ的三相三绕组变压器;
当所述整流换流器为电压源型换流器或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时,与其连接的整流换流变压器为:接线方式为Y/Δ的三相双绕组变压器。
CN201510846763.2A 2015-11-27 2015-11-27 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 Active CN1053564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46763.2A CN105356495B (zh) 2015-11-27 2015-11-27 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46763.2A CN105356495B (zh) 2015-11-27 2015-11-27 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56495A true CN105356495A (zh) 2016-02-24
CN105356495B CN105356495B (zh) 2018-10-12

Family

ID=55332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46763.2A Active CN105356495B (zh) 2015-11-27 2015-11-27 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5649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5696A (zh) * 2019-05-30 2019-08-23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三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03264A2 (de) * 1998-11-19 2000-05-2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Windenergieanlage
GB2397445A (en) * 2003-01-14 2004-07-21 Alstom Power transmission circuits
CN102738820A (zh) * 2012-06-06 2012-10-17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采用电压源换流技术提高交流线路传输能力的输电系统
CN103606917A (zh) * 2013-11-25 2014-02-26 国家电网公司 采用非正弦交流输电提升城市电网输送能力的输电系统
CN103986154A (zh) * 2014-04-30 2014-08-1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提升交流电缆线路输送容量的方波输电系统
CN205104915U (zh) * 2015-11-27 2016-03-23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03264A2 (de) * 1998-11-19 2000-05-2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Windenergieanlage
GB2397445A (en) * 2003-01-14 2004-07-21 Alstom Power transmission circuits
CN102738820A (zh) * 2012-06-06 2012-10-17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采用电压源换流技术提高交流线路传输能力的输电系统
CN103606917A (zh) * 2013-11-25 2014-02-26 国家电网公司 采用非正弦交流输电提升城市电网输送能力的输电系统
CN103986154A (zh) * 2014-04-30 2014-08-1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提升交流电缆线路输送容量的方波输电系统
CN205104915U (zh) * 2015-11-27 2016-03-23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采用三相交流电缆输电的直流输电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许烽: "一种适用于交流线路改造成直流的扩展式双极直流输电结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5696A (zh) * 2019-05-30 2019-08-23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三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56495B (zh) 2018-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enzelmann et al. Isolated DC/DC structure based on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US9502991B2 (en) Hybrid converter and wind power generating system
EP2290799A1 (en) Bi-directional multilevel AC-DC converter arrangements
EP2628238B1 (en) Arrangement for transmitting power between a dc power line and an ac power line
CN102185480B (zh) 一种双向隔离直流变换器
Liu et al. Five-level active-neutral-point-clamped DC/DC converter for medium-voltage DC grids
CN103715930B (zh) 一种提升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容量的方法
CN102906984A (zh) 混合二级及多级高压直流换流器
CN102208883A (zh) 用于远程太阳能场的dc传输系统
CN104009666A (zh) 用于产生三相电流的方法和设备
CN102545644B (zh) 一种矩阵式交-交高压变频器拓扑结构
CN104377720A (zh) 一种基于mmc变流站的直流输电潮流控制方法
CN104638940A (zh) 基于级联模块化多电平的电力电子变压器
WO2011092302A2 (en) Electric energy grid connecting system and electric energy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5191091A (zh) 电压源型变换器
CN102820672A (zh) 一种连接不同电压等级交流电网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Esfandiari et al.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47-level switch-ladder multilevel inverter
CN103427658A (zh) 一种基于多绕组变压器的高压直流-直流变换装置
CN107370365B (zh) 高压直流输电dc-dc变换器及采用该变换器实现电压充放电的方法
CN104796025A (zh)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子模块拓扑结构
EP3157120B1 (en) Modular multi-level flexible direct-current topology circuit suitable for fault ride-through
CN103441676A (zh) 一种模块化的高压直流-直流变换装置
CN105186550A (zh) 一种改进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子模块拓扑
Sandoval et al. A new delta inverter system for grid integration of large scale photovoltaic power plants
CN103236693B (zh) 一种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he eight district of Hangzhou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310014 Huadian Zhaohui under No. 1 Lane

Applicant after: Power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pplicant after: The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 of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Experiment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14 eight District No. 1, Huadian Zhaohui

Applicant befor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mpany

Applicant befor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pplicant before: The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 of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Experi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