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54751A - 一种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54751A
CN105354751A CN201510700880.8A CN201510700880A CN105354751A CN 105354751 A CN105354751 A CN 105354751A CN 201510700880 A CN201510700880 A CN 201510700880A CN 105354751 A CN105354751 A CN 1053547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seawater
sediment
evaluation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008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季民
孙培艳
王鑫平
李婷
孙勇
卜志国
郭立峰
黄敏
王�琦
刘杨晓月
尹晓林
周岩
王会蒙
王杰
陈许霞
宁方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Dingtu Spa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NORTH CHINA SEA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OF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Dingtu Spa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NORTH CHINA SEA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OF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Dingtu Spa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NORTH CHINA SEA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OF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Dingtu Spa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0088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5475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354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47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包括桌面端和移动端,桌面端包括事件管理功能模块、方案制定功能模块、任务下达功能模块、现场监测功能模块和分析评价功能模块,移动端包括任务监测功能模块、数据通讯功能模块、资料帮助功能模块和地图导航功能模块;桌面端将海上拟监测站点的信息和各站点监测项目下载到移动端,移动端依据桌面端传输的站位信息,实现海上现场监测信息采集及样品采集,并实时将监测信息上传至桌面端。本发明针对海洋溢油发生后对海水及海洋生物造成的污染设计实现了海水、沉积物及海洋生物监测与评价的功能,以便及时准确了解溢油对海水及海洋生物造成的恶劣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拯救措施。

Description

一种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洋溢油事件发生后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及方法,属于海洋溢油应急决策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探索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利用也越来越广泛,海上石油开采已经成为当前石油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油井漏油和船舶漏油事件日益增多,这无疑给海洋及海洋生物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和威胁。如何准确高效的对溢油给海水及海洋生物造成的危害作出评价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溢油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就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海洋溢油发生后,溢油本身以及处置过程都会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海水、沉积物、生物体中的石油烃浓度、多环芳烃浓度等来自石油的污染物都将升高,为了处置溢油而喷洒的消油剂也会造成相关污染物浓度升高。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等海洋生物受到污染物浓度升高的影响,也会发生相应的群落结构改变、生长发育状态改变,甚至发生畸形或死亡等现象。
近年来,国家海洋相关部门建立了一些应对海上溢油的系统,但是这些系统还不完善,还存在诸如数据信息不能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关联、空间可视化和空间分析功能缺乏等问题。此外,目前大部分的应对海上溢油的系统都偏重于溢油应急响应决策方面,而对溢油发生海域的海水及海洋生物的监测与评价模块涉及较少。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包括桌面端和移动端,桌面端包括事件管理功能模块、方案制定功能模块、任务下达功能模块、现场监测功能模块和分析评价功能模块,移动端包括任务监测功能模块、数据通讯功能模块、资料帮助功能模块和地图导航功能模块;桌面端将海上拟监测站点的信息和各站点监测项目下载到移动端,移动端依据桌面端传输的站位信息,实现海上现场监测信息采集及样品采集,并实时将监测信息上传至桌面端。
进一步的,所述桌面端还包括对系统使用人员进行培训的工具箱功能模块,所述工具箱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以下操作:资料浏览、视频观看和照片查看。
进一步的,该系统还与数据库连接,所述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
进一步的,所述事件管理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以下操作:根据发生的海上溢油事件,新建溢油事件信息并存入数据库;所述方案制定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以下操作:监测方案制定及监测方案生成;所述任务下达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以下操作:在新建监测方案的基础上,新建任务,划定监测区域,生成任务书并下达到移动端;所述现场监测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以下操作:移动端系统接收任务,进行现场监测,完成后将监测数据上传回桌面端并对其数据进行管理;所述分析评价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以下操作:实验室分析数据入库和综合评价。
进一步的,所述溢油事件信息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编号、事件发生地点的经纬度及事件描述;所述监测方案信息包括方案名称、方案编号、事件名称、事件编号、方案描述;所述任务下达信息包括站位号、站位预设经纬度、站位点的监测项目、任务下达时间,任务下达方式为通过数据线将桌面端信息下载到移动端;所述监测数据上传方式包括数据线上传、3G网络上传和卫星上传,所述数据管理包括将现场监测的基本信息及拍摄的照片批量上传至数据库,并对数据库已有数据进行查询、修改;所述实验室分析数据入库包括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的实验室分析数据的批量入库,所述综合评价包括数值评价、单因子评价、柱状图评价、海水污染范围评价以及沉积物污染范围评价。
进一步的,所述任务监测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以下操作:接收桌面端任务信息,将任务中的站位信息展绘到地图上,根据地图上站位导航到制定地点进行监测和样品采集,监测任务完成后将监测信息实时上传至桌面端;所述数据通讯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以下操作: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远程数据传输,利用3G网络对现场采集的信息进行实时上传;所述资料帮助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以下操作:对海上溢油事件历史信息进行总结,以文字描述和图片的形式展现,帮助用户快速的判别当前海上溢油的基本信息,快速精确的采集当前溢油信息。
一种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海上溢油发生后,进入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新建溢油事件并入库;
b新建监测方案,制作监测方案书;
c新建任务,制作任务书,然后进行任务下达,将预先设计的海上拟监测站位及站位信息下载到移动端,其中站位信息包括任务名称、任务编号、站位的经纬度、站位处的监测项目以及任务施行事件;任务信息下达到移动端后,任务和站位信息会自动展示在移动端的地图上,外业监测人员可根据地图导航到达各个站位进行监测和信息采集;
d监测和信息采集任务完成后,将监测基本信息及采集样品信息以北斗或3G网络实时上传回桌面端;
e对采集的海水和海洋生物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然后将分析数据批量存入数据库;
f以站位信息和实验室分析数据为依据,应用数值评价、单因子评价、海水污染范围评价、柱状图评价和沉积物污染范围评价,结合GIS平台,将属性数据实现空间可视化,以柱状图、污染范围图的形式展绘到地图上,得到分析评价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数值评价是根据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的实验室分析数据计算出各个站位各监测项目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所述单因子评价是以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的实验室分析数据为基础数据,得出各个站点各监测项目的单因子评价值。
进一步的,所述海水污染范围评价是以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的实验室分析数据为基础数据进行径向函数法差值,得到等值线图并显示在地图上,根据每条等值线的值判断等值线包含范围内的海水区域的污染等级,并计算出等值线封闭区域内的面积;所述柱状图评价是以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的实验室分析数据为基础数据,以柱状图的形式表达各个站点各监测项目的浓度值。
进一步的,所述沉积物污染范围评价是以沉积物的实验室分析数据为基础数据,手动勾绘出不同污染等级的沉积物污染范围图并计算其面积。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针对海洋溢油发生后对海水及海洋生物造成的污染设计实现了海水、沉积物及海洋生物监测与评价的功能,以便及时准确了解溢油对海水及海洋生物造成的恶劣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拯救措施。本发明实现了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关联以及空间可视化表达。本发明将桌面端和移动端结合使用,降低了溢油应急中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过程的成本,实现了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过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示出本发明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采用基于C/S(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3层体系结构,分为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
数据层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和现场监测数据。基础地理数据包括海岸线分布图、功能区分布图、敏感区分布图、行政区划数据等基础图件,现场监测数据包括水文气象数据、站点经纬度、站点监测项目、海面油膜信息、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数据经实验室分析后的数据。
服务层包括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为应用层提供数据支持。
应用层包括桌面端和移动端,桌面端包括事件管理功能模块、方案制定功能模块、任务下达功能模块、现场监测功能模块、分析评价功能模块和工具箱功能模块。移动端包括任务监测功能模块、数据通讯功能模块、资料帮助功能模块和地图导航功能模块。桌面端将海上拟监测站点的信息和各站点监测项目下载到移动端,移动端依据桌面端传输的站位信息,实现海上现场监测信息采集及样品采集,并实时将监测信息上传至桌面端。
上述事件管理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以下操作:根据发生的海上溢油事件,新建溢油事件信息并存入数据库。溢油事件信息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编号、事件发生地点的经纬度及事件描述。上述方案制定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以下操作:监测方案制定及监测方案生成。监测方案信息包括方案名称、方案编号、事件名称、事件编号、方案描述。上述任务下达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以下操作:在新建监测方案的基础上,新建任务,划定监测区域,生成任务书并下达到移动端。任务下达信息包括站位号、站位预设经纬度、站位点的监测项目、任务下达时间。任务下达方式为通过数据线将桌面端信息下载到移动端。上述现场监测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以下操作:移动端系统接收任务,进行现场监测,完成后将监测数据上传回桌面端并对其数据进行管理。监测数据上传方式包括数据线上传、3G网络上传和卫星上传,所述数据管理包括将现场监测的基本信息及拍摄的照片批量上传至数据库,并对数据库已有数据进行查询、修改。上述分析评价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以下操作:实验室分析数据入库和综合评价。实验室分析数据入库包括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的实验室分析数据的批量入库,所述综合评价包括数值评价、单因子评价、柱状图评价、海水污染范围评价以及沉积物污染范围评价。上述工具箱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以下操作:资料浏览、视频观看和照片查看,以对系统使用人员进行培训。
上述任务监测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以下操作:接收桌面端任务信息,将任务中的站位信息展绘到地图上,根据地图上站位导航到制定地点进行监测和样品采集,监测任务完成后将监测信息实时上传至桌面端。上述数据通讯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以下操作: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远程数据传输,利用3G网络对现场采集的信息进行实时上传。上述资料帮助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以下操作:对海上溢油事件历史信息进行总结,以文字描述和图片的形式展现,帮助用户快速的判别当前海上溢油的基本信息,快速精确的采集当前溢油信息。
作为对本发明系统的进一步设计,上述任务监测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以下操作:任务下载、任务管理、站位导航、监测信息现场采集与录入、监测数据上传。任务下载包括通过数据传输线对数据交换文件进行访问把海水质量检测的站位信息和监测项信息下载到移动端,并进行任务的选择与管理。任务管理包括根据事件名称和任务编码信息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对任务信息进行查询。站位导航包括用不同的符号和名称把站位信息根据站位点的经纬度展绘到移动地图上。根据精度需求选择网络定位或者内置GPS定位,实时的提供给监测人员当前位置以及当前位置到站位点的距离信息。监测信息现场采集与录入包括站点海水信息采集和入库、站点及周边环境的拍摄和草图绘制。监测数据上传包括各站位监测结果的上传。
图2示出本发明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2,一种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海上溢油发生后,进入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新建溢油事件并入库。
b新建监测方案,制作监测方案书;若溢油事件信息已经存在则可直接新建方案并存入数据库。亦可直接新建监测任务并存入数据库。
c新建任务,制作任务书,将任务书下发到海上监测人员手中,然后进行任务下达,将预先设计的海上拟监测站位及站位信息下载到移动端,其中站位信息包括任务名称、任务编号、站位的经纬度、站位处的监测项目以及任务施行事件。任务信息下达到移动端后,任务和站位信息会自动展示在移动端的地图上,外业监测人员可根据地图导航到达各个站位进行监测和信息采集。
d监测和信息采集任务完成后,将监测基本信息及采集样品信息以北斗或3G网络实时上传回PC端。
e对采集的海水和海洋生物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然后将分析数据批量存入数据库。数据库中存储的站位信息、现场拍照信息、以及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分析数据均可进行查询、编辑。
f以站位信息和实验室分析数据为依据,应用数值评价、单因子评价、海水污染范围评价、柱状图评价和沉积物污染范围评价,结合GIS平台,将属性数据实现空间可视化,以柱状图、污染范围图的形式展绘到地图上,得到分析评价结果。
上述数值评价是根据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的实验室分析数据计算出各个站位各监测项目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上述单因子评价是以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的实验室分析数据为基础数据,得出各个站点各监测项目的单因子评价值。上述海水污染范围评价是以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的实验室分析数据为基础数据进行径向函数发差值,得到等值线图并显示在地图上,根据每条等值线的值判断等值线包含范围内的海水区域的污染等级,并计算出等值线封闭区域内的面积。上述柱状图评价是以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的实验室分析数据为基础数据,以柱状图的形式表达各个站点各监测项目的浓度值。上述沉积物污染范围评价是以沉积物的实验室分析数据为基础数据,手动勾绘出不同污染等级的沉积物污染范围图并计算其面积。
下面对本发明中涉及的评价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数值评价包括根据特定的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单因子法,计算海洋环境参数的标准值数值,以此来判断溢油污染程度。
单因子评价包括海水单因子评价方法、沉积物单因子评价方法、生物质量单因子评价方法。海水单因子评价方法指单站位某一项水质参数进行评价时,若《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规定了该水质参数的标准限值,可进行单因子评价。若需要对多环芳烃进行评价需要先通过多环芳烃毒性当量浓度法评价,再应用多环芳烃毒性当量浓度评价的结果进行单因子评价。其中多环芳烃毒性当量浓度评价方法指我国海水水质标准中给出海水中BaP的浓度标准限值为2.5ng/L。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毒性当量浓度TEQ(ToxicEquivalencyQuotient)法对海水中多环芳烃总量进行评价,PAHs各种单体相对于BaP的毒性当量因子。通过测定每种PAH单体的浓度,再根据各自的毒性当量因子,用方程式计算PAHs的毒性当量浓度PEC,再与海水水质标准中BaP的浓度限值进行比较评价。在无法采用单因子法进行评价时,或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还不足以表达溢油污染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时,可采用比较评价法。
所述比较评价法,即通过比较海水指标现状值与背景值之间的升高或降低情况来描述海洋环境质量的变化。首先要确定溢油发生的变化与污染存在高度的关联性,即监测的污染物质(或理化参数)可能直接来源于溢油污染、污染处置过程,或者由这些过程所导致。选取相同监测区域内、同一季节、接近的历史年份监测数据作为背景值。背景值可选取多年平均值,也可选取单次监测结果。背景值的选取不可带有主观倾向性,若有多个背景值可供选取,应全部列出并说明最终选择的理由。
所述沉积物单因子评价方法,方法体类似于海水单因子评价方法。所述生物质量单因子评价方法,方法体类似于海水单因子评价方法。
所述空间评价包括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工具,绘制污染范围图,测量污染面积。空间评价包括海水水体污染范围评价、海水综合污染范围评价、沉积物多环芳烃生态风险评价、沉积物污染范围评价。
所述海水水体污染范围评价包括根据水质监测结果确定海水污染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如下任意一种方法,方法选择的优先顺序为:数值网格化>直接监测结果>孤立点浓度扩散法>人工网格法。所述数值网格化包括采用同一时段的监测站位(不少于10个),进行克里格算法插值计算,得到海水中污染要素高于选定的标准值(或背景值)的范围边界,对于自动运算结果无法获得封闭边界的,可进行专家修正。所述直接监测结果包括站点结果判定和区域结果判定。所述站点结果判定指某一站点任意一层次(包括表面、表层以及中底层)海水中石油类浓度超过50mg/L时,则认为该站点受到石油类污染。所述区域结果判定指某一监测区域内,所有监测站点受到石油类污染,则最外沿监测站点连线之内的区域全部受到石油类污染,连线外侧区域不做判定。所述人工网格法包括根据站位分布规律,划定大小形状一致或相似的网格,每个网格对应一个或多个站位,网格内站点的污染状况代表了整个网格的污染状况。若一个网格内有多个站点,且水质状况不同,可再进一步划分。
所述海水综合污染范围评价由海水水体污染范围与海面油膜分布范围合成得到。
所述沉积物多环芳烃生态风险评价根据Long等(1995)提出的海洋和河口湾表层沉积物以及加拿大安大略环保部门(Persaudetal.,1993)制定的淡水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潜在生态风险的效应区间低值(effectsrangelow,ERL)和效应区间中值(effectsrangemedian,ERM)进行评价。
所述沉积物污染范围评价包括沉积物质量等级的判定、评价要素选择、沉积物污染范围的判定、污染区域分类、区域边界确定。
所述沉积物质量等级判定,指当一个监测站位中任意一种监测要素超过某一标准等级,则该站位海洋沉积物质量劣于该等级。
所述评价要素的选择,指确定沉积物污染等级、范围时,选用与石油类污染最相关的要素进行评价。其中,石油类为必选要素,其他如硫化物、有机碳等相关性指标也可参与评价。若监测中发现有与石油类污染无明显关联的要素也出现较严重超标情况时,也应予以说明。
所述沉积物污染范围的判定,指根据监测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超出背景值(考虑正常波动值)的范围确定沉积物污染面积。在一定监测范围内,将沉积物受到污染的站位连接成封闭区域,若该区域内沉积物受污染站位占总监测站位数的90%以上,则认为该封闭区域为沉积物污染范围。
所述污染区域分类包括(1)轻度污染区(或超一类污染区):沉积物质量劣于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而符合第二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区域。(2)中度污染区(或超二类污染区):沉积物质量劣于第二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而符合第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区域。(3)重度污染区(或超三类污染区):沉积物质量劣于第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区域。可见油污区:对于沉积物表面可观察到明显油膜的,应单独描述。在进行污染范围图绘制时,作为重度污染区处理。(4)沉积物质量优于背景值的污染区:符合污染区判定条件,但同时沉积物质量优于背景值的,应在评价报告中予以说明,不作为受该次溢油污染的区域。
所述区域边界的确定,指将达到同一污染等级的多个监测站点以直线连接,连线形成的区域内,若有90%以上站点污染程度达到连线站点的污染程度,则认为该区域整体污染程度达到与连线上站点相同的污染程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桌面端和移动端,桌面端包括事件管理功能模块、方案制定功能模块、任务下达功能模块、现场监测功能模块和分析评价功能模块,移动端包括任务监测功能模块、数据通讯功能模块、资料帮助功能模块和地图导航功能模块;桌面端将海上拟监测站点的信息和各站点监测项目下载到移动端,移动端依据桌面端传输的站位信息,实现海上现场监测信息采集及样品采集,并实时将监测信息上传至桌面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桌面端还包括对系统使用人员进行培训的工具箱功能模块,所述工具箱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以下操作:资料浏览、视频观看和照片查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与数据库连接,所述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事件管理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以下操作:根据发生的海上溢油事件,新建溢油事件信息并存入数据库;所述方案制定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以下操作:监测方案制定及监测方案生成;所述任务下达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以下操作:在新建监测方案的基础上,新建任务,划定监测区域,生成任务书并下达到移动端;所述现场监测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以下操作:移动端系统接收任务,进行现场监测,完成后将监测数据上传回桌面端并对其数据进行管理;所述分析评价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以下操作:实验室分析数据入库和综合评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油事件信息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编号、事件发生地点的经纬度及事件描述;所述监测方案信息包括方案名称、方案编号、事件名称、事件编号、方案描述;所述任务下达信息包括站位号、站位预设经纬度、站位点的监测项目、任务下达时间,任务下达方式为通过数据线将桌面端信息下载到移动端;所述监测数据上传方式包括数据线上传、3G网络上传和卫星上传,所述数据管理包括将现场监测的基本信息及拍摄的照片批量上传至数据库,并对数据库已有数据进行查询、修改;所述实验室分析数据入库包括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的实验室分析数据的批量入库,所述综合评价包括数值评价、单因子评价、柱状图评价、海水污染范围评价以及沉积物污染范围评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任务监测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以下操作:接收桌面端任务信息,将任务中的站位信息展绘到地图上,根据地图上站位导航到制定地点进行监测和样品采集,监测任务完成后将监测信息实时上传至桌面端;所述数据通讯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以下操作: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远程数据传输、利用3G网络对现场采集的信息进行实时上传;所述资料帮助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以下操作:对海上溢油事件历史信息进行总结,以文字描述和图片的形式展现,帮助用户快速的判别当前海上溢油的基本信息,快速精确的采集当前溢油信息。
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海上溢油发生后,进入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新建溢油事件并入库;
b新建监测方案,制作Word版监测方案书;
c新建任务,制作任务书,然后进行任务下达,将预先设计的海上拟监测站位及站位信息下载到移动端,其中站位信息包括任务名称、任务编号、站位的经纬度、站位处的监测项目以及任务施行事件;任务信息下达到移动端后,任务和站位信息会自动展示在移动端的地图上,外业监测人员可根据地图导航到达各个站位进行监测和信息采集;
d监测和信息采集任务完成后,将监测基本信息及采集样品信息以北斗或3G网络实时上传回桌面端;
e对采集的海水和海洋生物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然后将分析数据批量存入数据库;
f以站位信息和实验室分析数据为依据,应用数值评价、单因子评价、海水污染范围评价、柱状图评价和沉积物污染范围评价,结合GIS平台,将属性数据实现空间可视化,以柱状图、污染范围图的形式展绘到地图上,得到分析评价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值评价是根据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的实验室分析数据计算出各个站位各监测项目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所述单因子评价是以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的实验室分析数据为基础数据,得出各个站点各监测项目的单因子评价值。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污染范围评价是以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的实验室分析数据为基础数据进行径向函数发差值,得到等值线图并显示在地图上,根据每条等值线的值判断等值线包含范围内的海水区域的污染等级,并计算出等值线封闭区域内的面积;所述柱状图评价是以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的实验室分析数据为基础数据,以柱状图的形式表达各个站点各监测项目的浓度值。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物污染范围评价是以沉积物的实验室分析数据为基础数据,手动勾绘出不同污染等级的沉积物污染范围图并计算其面积。
CN201510700880.8A 2015-10-26 2015-10-26 一种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053547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00880.8A CN105354751A (zh) 2015-10-26 2015-10-26 一种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00880.8A CN105354751A (zh) 2015-10-26 2015-10-26 一种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54751A true CN105354751A (zh) 2016-02-24

Family

ID=55330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00880.8A Pending CN105354751A (zh) 2015-10-26 2015-10-26 一种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5475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2846A (zh) * 2017-01-10 2017-05-17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产品的制作方法及装置
CN109540174A (zh) * 2018-11-19 2019-03-29 上海海洋大学 基于海上试验场的多站点同型号海洋仪器设备的比对方法
CN109583673A (zh) * 2017-09-29 2019-04-05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面向受海洋溢油影响的海岸线敏感性分类分级方法
CN112098615A (zh) * 2020-08-27 2020-12-1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贝类水产品中多环芳烃限量值评估方法
CN114492704A (zh) * 2022-01-18 2022-05-13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基于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样品采样监测实现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2072B (zh) * 2008-12-26 2011-07-27 东南大学 一种用于土地监测的电子信息化系统及其方法
CN103236020A (zh) * 2013-04-11 2013-08-07 戴会超 基于物联网的大型水域突发水污染应急处置系统和方法
CN104102974A (zh) * 2014-07-11 2014-10-15 国家电网公司 配电设备智能移动掌上管理系统
CN104931669A (zh) * 2015-06-02 2015-09-23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环境监测站 一种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集成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2072B (zh) * 2008-12-26 2011-07-27 东南大学 一种用于土地监测的电子信息化系统及其方法
CN103236020A (zh) * 2013-04-11 2013-08-07 戴会超 基于物联网的大型水域突发水污染应急处置系统和方法
CN104102974A (zh) * 2014-07-11 2014-10-15 国家电网公司 配电设备智能移动掌上管理系统
CN104931669A (zh) * 2015-06-02 2015-09-23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环境监测站 一种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集成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2846A (zh) * 2017-01-10 2017-05-17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产品的制作方法及装置
CN109583673A (zh) * 2017-09-29 2019-04-05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面向受海洋溢油影响的海岸线敏感性分类分级方法
CN109540174A (zh) * 2018-11-19 2019-03-29 上海海洋大学 基于海上试验场的多站点同型号海洋仪器设备的比对方法
CN112098615A (zh) * 2020-08-27 2020-12-1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贝类水产品中多环芳烃限量值评估方法
CN114492704A (zh) * 2022-01-18 2022-05-13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基于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样品采样监测实现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omber et al. Spatial interpolation using areal features: A review of methods and opportunities using new forms of data with coded illustrations
CN105354751A (zh) 一种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及方法
Hu et al.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using the GALDIT model and the improved DRASTIC model: a case in Weibei Plain, China
Wu et al. 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by applying the modified DRASTIC model in Beihai City, China
CN110675034B (zh) 一种基于cim和gis的生态清淤智慧管控系统及方法
CN105389650A (zh) 一种海洋岸滩溢油污染监测与评价系统及方法
CN112950047A (zh) 一种疑似污染场地的渐进识别方法
Vaezihir et al. Total vulnerability estimation for the Tabriz aquifer (Iran) by combining a new model with DRASTIC
KR20150120563A (ko) 하천오염 관리시스템 및 그 운용방법
Ma et al. Mapping potential wilderness in China with location-based services data
Shrestha et al. Predi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ir pollution sensitive lichen species Usnea hirta
Manfreda et al. Advancing river monitoring using image-based technique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Silhadi et al. Assessment of coastal ecosystems vulnerability to pollution: Algiers coast, Algeria
Khatri et al. Mapping of soil geotechnical properties using gis
Zaredar et al. Examination of compensatory model application in site selection
Yurnita et al. Assess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astal reclamation: A case of Makassar using GIS application
Liu et al. Rethinking 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nd its applicability: Counterintuitive findings from coastal areas
Scammacca et al. Effect of spatial scale of soil data on estimates of soil ecosystem services: Case study in 100 km2 area in France
Nwankwoala et al. Utilizing the tool of GIS in oil spill management-a case study of Etche LGA, Rivers State, Nigeria
Howlett et al. Marine forecasting and oil spill modeling in Dubai and the Gulf region
Hoang et al. Assessing surface water salinity intrusion in the Mekong River Delta: a case study in Rach Gia, Vietnam
Zhang et al. GRIDDED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MAP FOR THE HEBEI PROVINCE OF CHINA.
Liu et al. Simulating and predicting offshore oil spills by using cellular automata
Pillay et al. A locational analysis of rock art in the North Island, Aotearoa New Zealand
Cao et al. Analysis of lighting changes in the tourist city Edogawa using nighttime light dat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