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50022A - 基于直流稳压电源的铝电解用智能打壳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直流稳压电源的铝电解用智能打壳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50022A
CN105350022A CN201510719723.1A CN201510719723A CN105350022A CN 105350022 A CN105350022 A CN 105350022A CN 201510719723 A CN201510719723 A CN 201510719723A CN 105350022 A CN105350022 A CN 1053500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ode
pole
diode
amplifier
res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197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Huasuo Automatio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Huasuo Automatio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Huasuo Automatio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Huasuo Automatio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1972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50022A/zh
Publication of CN105350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002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C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RECOVERY OR REFINING OF 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C3/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recovery or refining of metals by electrolysis of melts
    • C25C3/06Electrolytic production, recovery or refining of metals by electrolysis of melts of aluminium
    • C25C3/14Devices for feeding or crust break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C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RECOVERY OR REFINING OF 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C3/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recovery or refining of metals by electrolysis of melts
    • C25C3/06Electrolytic production, recovery or refining of metals by electrolysis of melts of aluminium
    • C25C3/20Automatic 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直流稳压电源的铝电解用智能打壳控制系统,主要由微处理器,与微处理器相连接的直流稳压电源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打壳信号输出模块和反馈信号处理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相连接的槽控机信号输入接口,与打壳信号输出模块相连接的气缸控制模块,与反馈信号处理模块相连接的反馈信号输入接口,以及与反馈信号输入接口相连接的传感器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由二极管D8,变压器T,设置在变压器T原边的电感线圈L3,设置在变压器T副边的电感线圈L4和电感线圈L5等组成。本发明由直流稳压电源模块提供工作电源,该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稳定度高、波纹系数小、且能耗低,从而降低了本发明的能耗,提高了本发明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基于直流稳压电源的铝电解用智能打壳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电解领域,具体是指基于直流稳压电源的铝电解用智能打壳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铝电解生产采用的是熔盐电解工艺,用铝电解槽作设备,氧化铝作电解原料,以冰晶石电解质溶解氧化铝经电化学反应生成金属铝。其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残渣,需要定时进行清除。传统的电解槽打壳系统通过槽控机输出两路打壳信号给换向阀控制打壳过程,打壳时以固定的全行程模式进行,这种打壳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即1、全行程模式打壳时,由于锤头长时间处于高温的电解槽中,大量热量传导给气缸后导致密封件长期受热老化,使用寿命大幅缩短。2、存在锤头融化、堵料和粘葫芦头等现象,致使锤头损耗严重、下料不畅、阳极效应频发,阳极效应的发生增加了铝的二次反应和氟盐的消耗。3、打壳锤头上粘连的葫芦头既影响了下料通畅,也增大了壳面口,增加了电解槽的热损失,电解时需不定时的将粘连打掉,耗费人力。4、人工清打粘连的葫芦头时会使打壳气缸杆及锤头受到撞击,增加了掉锤头的几率及打壳气缸故障率。因此,如何能够延长电解槽打壳系统的使用寿命,解决下料不畅的问题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的电解槽打壳系统所存在的以上缺陷,提供一种基于直流稳压电源的铝电解用智能打壳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基于直流稳压电源的铝电解用智能打壳控制系统,主要由微处理器,与微处理器相连接的直流稳压电源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打壳信号输出模块和反馈信号处理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相连接的槽控机信号输入接口,与打壳信号输出模块相连接的气缸控制模块,与反馈信号处理模块相连接的反馈信号输入接口,以及与反馈信号输入接口相连接的传感器组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由二极管D8,变压器T,设置在变压器T原边的电感线圈L3,设置在变压器T副边的电感线圈L4和电感线圈L5,输入端与电感线圈L4相并联的二极管整流器U2,输入端与电感线圈L5相并联的二极管整流器U3,串接在二极管整流器U3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之间的电容C7,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8的P极相连接的电容C6,P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3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N极与二极管D8的P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7,与二极管整流器U3相连接的三端稳压器U4,与三端稳压器U4相连接的信号发生电路,以及串接在二极管D8的N极和三端稳压器U4之间的脉宽调制电路组成;所述信号发生电路还与脉宽调制电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2的正极输出端与二极管整流器U3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信号发生电路包括放大器P4,场效应管MOS3,电位器R14,电阻R15以及电容C9;所述电位器R14的一端与三端稳压器U4的GND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则与场效应管MOS3的漏极相连接;电容C9的正极与场效应管MOS3的漏极相连接、其负极则分别与放大器P4的正极和场效应管MOS3的栅极相连接;电阻R15则串接在场效应管MOS3的源极和放大器P4的输出端之间;所述放大器P4的负极与电位器R14的控制端相连接、其输出端还与脉宽调制电路相连接;所述三端稳压器U4的IN管脚与二极管整流器U3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其GND管脚则与二极管整流器U3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脉宽调制电路由放大器P5,三极管VT7,三极管VT8,负极与三极管VT7的发射极相连接、正极与二极管D8的P极相连接的电容C8,一端与三极管VT7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则与电容C8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16,串接在放大器P5的输出端和正极之间的二极管D9,以及正极与放大器P5的负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10组成;所述三极管VT7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8的N极相连接、其基极则与放大器P5的输出端相连接、其集电极则与三端稳压器U4的OUT管脚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8的基极与三极管VT7的集电极相连接、其集电极则与放大器P4的输出端相连接、其发射极则与放大器P5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放大器P5的正极输出端和二极管D8的P极共同形成该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该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相连接;所述电感线圈L3的同名端和非同名端则共同形成该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的输入端。
所述的反馈信号处理模块由信号调零电路,与信号调零电路相连接的差动放大电路组成;所述的信号调零电路由处理芯片U1,三极管VT3,正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则与处理芯片U1的U/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4,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则与处理芯片U1的RH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8,P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则与处理芯片U1的VSS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5,以及与处理芯片U1相连接的非线性补偿电路组成;所述二极管D5的P极还与非线性补偿电路相连接;所述处理芯片U1的INC管脚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其VCC管脚则接18V电压、其CS管脚与差动放大电路相连接、RL管脚和RW管脚则均与非线性补偿电路相连接。
所述的非线性补偿电路包括三极管VT4,三极管VT5,电阻R9以及电容C5;所述电阻R9串接在三极管VT4的基极和三极管VT5的发射极之间;电容C5的正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其负极则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4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5的P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5的发射极同时与处理芯片U1的RL管脚和RW管脚相连接、其集电极与差动放大电路相连接的同时接地、其基极则与三极管VT3的基极共同形成该反馈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该输入端与反馈信号输入接口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的差动放大电路由差动运算放大器P3,三极管VT6,P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则经电阻R10后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串接在二极管D6的N极和差动运算放大器P3的负极之间的电阻R11,一端与差动运算放大器P3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则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2,以及一端与差动运算放大器P3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则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3组成;所述三极管VT6的基极与二极管D6的N极相连接;所述差动运算放大器P3的正极与处理芯片U1的CS管脚相连接、其输出端则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共同形成该反馈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该输出端则与微处理器相连接。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则由选频电路,与选频电路相连接的低通滤波电路,以及同时与选频电路和低通滤波电路相连接的两级放大电路组成;所述的选频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以及电容C1组成;所述电阻R1串接在二极管D2的P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电阻R2串接在二极管D2的P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之间;所述电阻R3串接在二极管D2的N极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之间;电容C1则串接在三极管VT2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所述三极管VT2的基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其集电极则与两级放大电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N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其P极则与低通滤波电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N极与两级放大电路相连接、其P极则与二极管D1的P极共同形成该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该输入端则与槽控机信号输入接口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的低通滤波电路由双栅极场效应管MOS1,一端与双栅极效应管MOS1的第二栅极相连接、另一端则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的电感L1,正极与双栅极场效应管MOS1的第一栅极相连接、负极则与双栅极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正极经电感L2后与双栅极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3,以及一端与双栅极场效应管MOS1的源极相连接、另一端则与极性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7组成;所述双栅极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则与两级放大电路相连接。
所述两级放大电路由场效应管MOS2,放大器P1,放大器P2,串接在放大器P1的正极和输出端之间的二极管D3,一端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则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的电阻R4,以及N极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P极则顺次经电阻R5和电阻R6后接地的二极管D4组成;所述放大器P1的正极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其负极则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MOS2的源极与放大器P1的负极相连接、其漏极则与极性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其栅极则与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放大器P2的正极与场效应管MOS2的源极相连接、其负极则与电阻R5和电阻R6的连接点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N极与放大器P2的负极共同形成该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该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相连接。
为了达到更好的实施效果,所述三极管VT1和三极管VT2均优选为2N3905型三极管,所述处理芯片U1优选为X9C504集成芯片,三端稳压器U4则优选为7806集成芯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检测每个锤头的打壳反馈信号,判断该锤头是否将壳面打破,使打壳过程不再是盲目的全行程状态,当壳面被打破后控制锤头迅速提升,脱离电解槽,缩短锤头受热时间,避免锤头被烧蚀损坏,延长系统使用寿命。
(2)本发明可以减少葫芦头,使下料更回顺畅,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3)本发明设置有信号处理模块,其可对操作人员所发出的控制信号进行处理,从而提高本发明对信号的识别精度,避免出现错误操作。
(4)本发明设置有反馈信号处理模块,其可以对检测信号进行处理,使处理后的信号精度更高,从而使微处理器更容易对信号进行识别,提高了本发明对气缸的控制精度。
(5)本发明由直流稳压电源模块提供工作电源,该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稳定度高、波纹系数小、且能耗低,从而降低了本发明的能耗,提高了本发明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信号处理模块的电路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反馈信号处理模块的电路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基于直流稳压电源的铝电解用智能打壳控制系统,主要由作为系统控制中心的微处理器,与微处理器相连接的直流稳压电源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打壳信号输出模块和反馈信号处理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相连接的槽控机信号输入接口,与打壳信号输出模块相连接的气缸控制模块,与反馈信号处理模块相连接的反馈信号输入接口,以及与反馈信号输入接口相连接的传感器组组成。
其中,电源模块作用给整个控制系统提供工作电源;槽控机信号输入接口则接外部槽控机,用于接收操作人员所发出的操作信号;信号处理模块则可以对操作信号进行处理,使处理后的操作信号更易于微处理器识别。气缸控制模块则接外部的打壳气缸,用于控制打壳气缸的工作。传感器组则由多个传感器组成,每个传感器则分别设置在相应的打壳锤头上,用于检测打壳锤头上的电压信号。
工作时,槽控机信号输入接口接收操作员从槽控机发出的打壳信号,该打壳信号经信号处理模块处理后输送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对打壳信号进行识别后经打壳信号输出模块输送给气缸控制模块,由气缸控制模块对气缸进行控制。当气缸带动锤头打破壳面后,由于电解槽内铝液带电,故通过锤头会形成一个低电压大电流的回路信号,当传感器组检测到此信号后把信号反馈给微处理器,而微处理器则根据反馈的信号给气缸控制模块发送信号,从而控制气缸收缩,使锤头脱离电解槽。
为了使操作员所发送的打壳信号更易于识别,如图2所示,该信号处理模块由选频电路,与选频电路相连接的低通滤波电路,以及同时与选频电路和低通滤波电路相连接的两级放大电路组成。
所述的选频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以及电容C1组成。
所述电阻R1串接在二极管D2的P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电阻R2串接在二极管D2的P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之间。所述电阻R3串接在二极管D2的N极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之间。电容C1则串接在三极管VT2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所述三极管VT2的基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其集电极则与两级放大电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N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其P极则与低通滤波电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N极与两级放大电路相连接、其P极则与二极管D1的P极共同形成该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该输入端则与槽控机信号输入接口的输出端相连接。选频电路可以对特定的打壳信号频率进行筛选,并对频率以外的信号进行抑制,从而避免外部输送进来的干扰信号对打壳信号产生影响。为了达到更好的实施效果,所述的三极管VT1和三极管VT2均采用2N3905型三极管来实现。
所述的低通滤波电路可以对信号处理模块自身所产生的干扰信号进行过滤,其由双栅极场效应管MOS1,电感L1,电感L2,极性电容C2,极性电容C3以及电阻R7组成。
连接时,电感L1的一端与双栅极效应管MOS1的第二栅极相连接、其另一端则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极性电容C2的正极与双栅极场效应管MOS1的第一栅极相连接、其负极则与双栅极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相连接。极性电容C3的正极经电感L2后与双栅极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相连接、其负极接地。电阻R7的一端与双栅极场效应管MOS1的源极相连接、其另一端则与极性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所述双栅极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则与两级放大电路相连接。信号处理模块所产生的干扰信号由双栅极场效应管MOS1放大后再由极性电容C2和极性电容C3滤除。
所述两级放大电路由二极管D4,电阻R5,电阻R6,第一放大电路以及第二放大电路组成。
其中,二极管D4的N极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其P极则顺次经电阻R5和电阻R6后接地。
第一放大电路则由放大器P1,二极管D3以及电阻R4组成。二极管D3串接在放大器P1的正极和输出端之间。电阻R4的一端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其另一端则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所述放大器P1的正极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其负极则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
第二放大电路则由场效应管MOS2,放大器P2组成。所述场效应管MOS2的源极与放大器P1的负极相连接、其漏极则与极性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其栅极则与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放大器P2的正极与场效应管MOS2的源极相连接、其负极则与电阻R5和电阻R6的连接点相连接。
所述二极管D2的N极与放大器P2的负极共同形成该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该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相连接。
该第一放大电路和第二放大电路可以对该打壳信号进行放大处理,而二极管D4、电阻R5以及电阻R6则可以使放大后的打壳信号更加稳定。
为了使检测到的信号精度更高,所述的反馈信号处理模块的结构如图3所示,其由信号调零电路,与信号调零电路相连接的差动放大电路组成。
反馈信号经信号调零电路作调零处理后可以避免其在放大时出现失调现像,进而确保其拥有更高的精度。该信号调零电路由处理芯片U1,三极管VT3,正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则与处理芯片U1的U/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4,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则与处理芯片U1的RH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8,P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则与处理芯片U1的VSS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5,以及与处理芯片U1相连接的非线性补偿电路组成。
所述二极管D5的P极还与非线性补偿电路相连接;所述处理芯片U1的INC管脚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其VCC管脚则接18V电压、其CS管脚与差动放大电路相连接、RL管脚和RW管脚则均与非线性补偿电路相连接。为了达到更好的实施效果,该处理芯片U1优选为X9C504集成芯片来实现。
该非线性补偿电路可以使调零处理更彻底,其包括三极管VT4,三极管VT5,电阻R9以及电容C5。
连接时,所述电阻R9串接在三极管VT4的基极和三极管VT5的发射极之间;电容C5的正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其负极则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4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5的P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5的发射极同时与处理芯片U1的RL管脚和RW管脚相连接、其集电极与差动放大电路相连接的同时接地、其基极则与三极管VT3的基极共同形成该反馈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该输入端与反馈信号输入接口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的差动放大电路由差动运算放大器P3,三极管VT6,二极管D6,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以及电阻R13组成。
连接时,二极管D6的P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其N极则经电阻R10后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电阻R11串接在二极管D6的N极和差动运算放大器P3的负极之间。电阻R12的一端与差动运算放大器P3的负极相连接、其另一端则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13的一端与差动运算放大器P3的负极相连接、其另一端则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
同时,所述三极管VT6的基极与二极管D6的N极相连接;所述差动运算放大器P3的正极与处理芯片U1的CS管脚相连接、其输出端则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共同形成该反馈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该输出端则与微处理器相连接。经过调零处理后的反馈信号输入到差动放大电路进行放大,从而使微处理器更容易对反馈信号进行识别。
所述直流稳压电源模块为本发明的重点,其稳定度高、波纹系数小,可以提高本发明的稳定性,其结构如图4所示,由变压器T,二极管整流器U2,二极管整流器U3,电容C6,电容C7,二极管D7,二极管D8,三端稳压器U4,信号发生电路,脉宽调制电路,设置在变压器T原边的电感线圈L3,以及设置在变压器T副边的电感线圈L4和电感线圈L5组成。
连接时,二极管整流器U2的输入端与电感线圈L4相并联,二极管整流器U3的输入端则与电感线圈L5相并联。电容C7则串接在二极管整流器U3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之间,电容C6的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其负极与二极管D8的P极相连接,二极管D7的P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3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其N极与二极管D8的P极相连接,三端稳压器U4的IN管脚与二极管整流器U3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其GND管脚则与二极管整流器U3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
同时,信号发生电路与三端稳压器U4相连接,脉宽调制电路则串接在二极管D8的N极和三端稳压器U4之间。所述信号发生电路还与脉宽调制电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2的正极输出端与二极管整流器U3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感线圈L3的同名端和非同名端共同形成该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的输入端,该输入端接220V市电。
当220V市电输入进来后由变压器T变压为18V交流电,该交流电分为两路,一路经二极管整流器U2和电容C6整流滤波后变为平滑的直流电压输送给脉宽调制电路;另一路则经二极管整流器U3和电容C7整流滤波后再经三端稳压器U4后形成稳定的18V电压输送给信号发生电路。为了达到更好的稳压效果,该三端稳压器U4优选为7806集成芯片来实现。
另外,所述信号发生电路包括放大器P4,场效应管MOS3,电位器R14,电阻R15以及电容C9。
连接时,所述电位器R14的一端与三端稳压器U4的GND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则与场效应管MOS3的漏极相连接。电容C9的正极与场效应管MOS3的漏极相连接、其负极则分别与放大器P4的正极和场效应管MOS3的栅极相连接。电阻R15则串接在场效应管MOS3的源极和放大器P4的输出端之间。所述放大器P4的负极与电位器R14的控制端相连接、其输出端还与脉宽调制电路相连接。在上述结构中电容C9和电阻R15决定信号发生的频率,而电位器R14则可以改变信号的幅度和斜率。
所述脉宽调制电路由放大器P5,三极管VT7,三极管VT8,负极与三极管VT7的发射极相连接、正极与二极管D8的P极相连接的电容C8,一端与三极管VT7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则与电容C8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16,串接在放大器P5的输出端和正极之间的二极管D9,以及正极与放大器P5的负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10组成。
同时,所述三极管VT7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8的N极相连接、其基极则与放大器P5的输出端相连接、其集电极则与三端稳压器U4的OUT管脚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8的基极与三极管VT7的集电极相连接、其集电极则与放大器P4的输出端相连接、其发射极则与放大器P5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放大器P5的正极输出端和二极管D8的P极共同形成该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该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相连接。信号发生电路所产生的锯齿波经三极管VT8的集电极输送给脉宽调制电路,而脉宽调制电路则向微处理器输出调制电压,给整个控制系统提供工作电源。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发明。

Claims (10)

1.基于直流稳压电源的铝电解用智能打壳控制系统,主要由微处理器,与微处理器相连接的直流稳压电源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打壳信号输出模块和反馈信号处理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相连接的槽控机信号输入接口,与打壳信号输出模块相连接的气缸控制模块,与反馈信号处理模块相连接的反馈信号输入接口,以及与反馈信号输入接口相连接的传感器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由二极管D8,变压器T,设置在变压器T原边的电感线圈L3,设置在变压器T副边的电感线圈L4和电感线圈L5,输入端与电感线圈L4相并联的二极管整流器U2,输入端与电感线圈L5相并联的二极管整流器U3,串接在二极管整流器U3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之间的电容C7,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8的P极相连接的电容C6,P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3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N极与二极管D8的P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7,与二极管整流器U3相连接的三端稳压器U4,与三端稳压器U4相连接的信号发生电路,以及串接在二极管D8的N极和三端稳压器U4之间的脉宽调制电路组成;所述信号发生电路还与脉宽调制电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2的正极输出端与二极管整流器U3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直流稳压电源的铝电解用智能打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生电路包括放大器P4,场效应管MOS3,电位器R14,电阻R15以及电容C9;所述电位器R14的一端与三端稳压器U4的GND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则与场效应管MOS3的漏极相连接;电容C9的正极与场效应管MOS3的漏极相连接、其负极则分别与放大器P4的正极和场效应管MOS3的栅极相连接;电阻R15则串接在场效应管MOS3的源极和放大器P4的输出端之间;所述放大器P4的负极与电位器R14的控制端相连接、其输出端还与脉宽调制电路相连接;所述三端稳压器U4的IN管脚与二极管整流器U3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其GND管脚则与二极管整流器U3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直流稳压电源的铝电解用智能打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宽调制电路由放大器P5,三极管VT7,三极管VT8,负极与三极管VT7的发射极相连接、正极与二极管D8的P极相连接的电容C8,一端与三极管VT7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则与电容C8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16,串接在放大器P5的输出端和正极之间的二极管D9,以及正极与放大器P5的负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10组成;所述三极管VT7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8的N极相连接、其基极则与放大器P5的输出端相连接、其集电极则与三端稳压器U4的OUT管脚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8的基极与三极管VT7的集电极相连接、其集电极则与放大器P4的输出端相连接、其发射极则与放大器P5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放大器P5的正极输出端和二极管D8的P极共同形成该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该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相连接;所述电感线圈L3的同名端和非同名端则共同形成该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的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直流稳压电源的铝电解用智能打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馈信号处理模块由信号调零电路,与信号调零电路相连接的差动放大电路组成;所述的信号调零电路由处理芯片U1,三极管VT3,正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则与处理芯片U1的U/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4,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则与处理芯片U1的RH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8,P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则与处理芯片U1的VSS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5,以及与处理芯片U1相连接的非线性补偿电路组成;所述二极管D5的P极还与非线性补偿电路相连接;所述处理芯片U1的INC管脚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其VCC管脚则接18V电压、其CS管脚与差动放大电路相连接、RL管脚和RW管脚则均与非线性补偿电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直流稳压电源的铝电解用智能打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线性补偿电路包括三极管VT4,三极管VT5,电阻R9以及电容C5;所述电阻R9串接在三极管VT4的基极和三极管VT5的发射极之间;电容C5的正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其负极则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4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5的P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5的发射极同时与处理芯片U1的RL管脚和RW管脚相连接、其集电极与差动放大电路相连接的同时接地、其基极则与三极管VT3的基极共同形成该反馈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该输入端与反馈信号输入接口的输出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直流稳压电源的铝电解用智能打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差动放大电路由差动运算放大器P3,三极管VT6,P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则经电阻R10后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串接在二极管D6的N极和差动运算放大器P3的负极之间的电阻R11,一端与差动运算放大器P3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则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2,以及一端与差动运算放大器P3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则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3组成;所述三极管VT6的基极与二极管D6的N极相连接;所述差动运算放大器P3的正极与处理芯片U1的CS管脚相连接、其输出端则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共同形成该反馈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该输出端则与微处理器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直流稳压电源的铝电解用智能打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则由选频电路,与选频电路相连接的低通滤波电路,以及同时与选频电路和低通滤波电路相连接的两级放大电路组成;所述的选频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以及电容C1组成;所述电阻R1串接在二极管D2的P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电阻R2串接在二极管D2的P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之间;所述电阻R3串接在二极管D2的N极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之间;电容C1则串接在三极管VT2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所述三极管VT2的基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其集电极则与两级放大电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N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其P极则与低通滤波电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N极与两级放大电路相连接、其P极则与二极管D1的P极共同形成该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该输入端则与槽控机信号输入接口的输出端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直流稳压电源的铝电解用智能打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通滤波电路由双栅极场效应管MOS1,一端与双栅极效应管MOS1的第二栅极相连接、另一端则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的电感L1,正极与双栅极场效应管MOS1的第一栅极相连接、负极则与双栅极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正极经电感L2后与双栅极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3,以及一端与双栅极场效应管MOS1的源极相连接、另一端则与极性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7组成;所述双栅极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则与两级放大电路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直流稳压电源的铝电解用智能打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级放大电路由场效应管MOS2,放大器P1,放大器P2,串接在放大器P1的正极和输出端之间的二极管D3,一端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则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的电阻R4,以及N极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P极则顺次经电阻R5和电阻R6后接地的二极管D4组成;所述放大器P1的正极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其负极则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MOS2的源极与放大器P1的负极相连接、其漏极则与极性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其栅极则与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放大器P2的正极与场效应管MOS2的源极相连接、其负极则与电阻R5和电阻R6的连接点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N极与放大器P2的负极共同形成该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该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直流稳压电源的铝电解用智能打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VT1和三极管VT2均为2N3905型三极管,所述处理芯片U1为X9C504集成芯片,三端稳压器U4为7806集成芯片。
CN201510719723.1A 2015-10-30 2015-10-30 基于直流稳压电源的铝电解用智能打壳控制系统 Withdrawn CN1053500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19723.1A CN105350022A (zh) 2015-10-30 2015-10-30 基于直流稳压电源的铝电解用智能打壳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19723.1A CN105350022A (zh) 2015-10-30 2015-10-30 基于直流稳压电源的铝电解用智能打壳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50022A true CN105350022A (zh) 2016-02-24

Family

ID=55326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19723.1A Withdrawn CN105350022A (zh) 2015-10-30 2015-10-30 基于直流稳压电源的铝电解用智能打壳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50022A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2397A (zh) * 2014-11-26 2015-05-06 成都创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相位处理的低通滤波led稳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2397A (zh) * 2014-11-26 2015-05-06 成都创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相位处理的低通滤波led稳压系统
CN104869729A (zh) * 2014-11-26 2015-08-26 成都冠深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相位处理的宽脉冲触发式低通滤波led稳压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欣等: ""用PIC16F877构成的二线制温度变送器"",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38558A (zh) 交流-直流两用压缩机调速控制器
CN101720154A (zh) 一种应急电源切换电路及其led驱动电路
CN101260542B (zh) 铝电解槽低极距节能生产方法
CN104967335A (zh) 一种基于相敏检波电路的非饱和式开关稳压电源
CN202455256U (zh) 交流-直流两用压缩机调速控制器
CN207010546U (zh) Pfc电路及变频空调器
CN203761633U (zh) 节能长寿led交通信号灯
CN103280955B (zh) 双反星形晶闸管整流系统的直流侧谐波抑制系统与方法
CN105350022A (zh) 基于直流稳压电源的铝电解用智能打壳控制系统
CN104953869A (zh) 基于相敏检波电路的非线性负反馈led开关稳压电源
CN105369291A (zh) 基于三极管自激式振荡电路的铝电解用智能打壳控制系统
CN108494255B (zh) 一种程控llc串联谐振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5790670A (zh) 一种基于电流采样电路的电机自动控制系统
CN202435258U (zh) 交流-直流两用压缩机调速控制器
CN105256334A (zh) 基于反馈信号调零处理的铝电解用智能打壳控制系统
CN105242098A (zh) 基于差分放大的恒流源铝电解阳极电流测量仪
CN203734523U (zh) 临界导通全负载高功率因素校正电路
CN208798254U (zh) 一种改善负载调整率的led驱动电路
CN105256335A (zh) 一种铝电解用智能打壳控制系统
CN206575341U (zh) 一种高压静电除尘电源
CN207464422U (zh) 等离子切割隔离式维弧电路
CN105386085A (zh) 一种稳定400ka铝电解槽连续生产的方法
CN104935194A (zh) 一种基于恒流保护的非线性负反馈开关稳压电源
CN105450053B (zh) 汽油机并联整流调压控制电路
CN109499769A (zh) 一种用于静电除尘器的双极性直流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24